呔是什么意思网络用语(呔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4-03-23 04:39:18 来源:网友投稿 编辑:风里有诗句

李诚儒:呔

最近,李诚儒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不会再去演员请就位了。

消息一出,引得吃瓜群众一阵哀叹。此后,郭敬明没有了“对方辩友”,大鹏痛失拱火对象,观众也听不到“如学三连”和“味学三连”……

没有了李诚儒的《演员请就位》,节目看点和能听到的真话恐怕越来越少了。

对于空有名气毫无演技的演员,他直白表述观感:“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如鲠在喉。”

对于俗套落后只会博眼球的表演,他会犀利的点评:“味如鸡肋,味同嚼蜡,如此乏味。”

即使是对于坐在评委席上的导演陈凯歌的作品,他也直言不讳:“《无极》原片,不好意思,没看过,受评论影响。”最后惨遭陈凯歌一顿不着痕迹的“回怼”。

他夸人骂人,从头到尾都是一套衡量标准:1、你有没有作品?2、你作品行不行?

对于自己的儿子,他也是如此。李诚儒的儿子李大海曾经参加某档节目,李诚儒说:“你长得人模狗样都是父母给的,你又没有作品,有什么可让我夸的呢?”并拒绝了去现场为儿子加油。

从某种程度来讲,李诚儒的点评直切要害,打击到你灵魂深处,有点“爹味”。但他并不双标,遇见好的演员,他同样不吝啬自己的夸赞和欣赏。

温峥嵘在舞台上瘸着腿出演《寄生虫》电影片段,李诚儒对她精湛的表演点评为:“人物刻画入门木三分 。”

李宇春跨界尝试演戏,饰演身患绝症的病人。面对非专业人士,他的点评温柔了许多,只是轻轻夸赞对方:“你很勇敢。”

你看,李诚儒不是不会夸人。那为什么不顺水推舟,加入“夸夸群”,何必因为犀利点评遭受攻击呢?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之所以敢说真话,因为他能说真话,也想说真话。

能说真话,是因为李诚儒对台上导演等人无所求。他说:“我不为五斗米折腰。”有底气说这话,因为他根本不需要这五斗米。

李诚儒很诚实的对记者说:“如果我对于角色资源有求于导演,自己饿的吃不起饭,我肯定有些话也不敢说。”

其实,直白点就是“爷不差钱”。

很多人可能不了解李诚儒的早年经历。90年代初,他就在北京西单开了北京第一家自选式服装店——“特别特”服装店,面积将近1000平米。

在工人工资普遍三四百元的时代,他的服装店生意火热时,一天的营业额就高达五六十万。李诚儒迅速成为了身价上亿的暴发户,随后又投资酒店,桑拿,古董等各行各业。

在普通人家连摩托车都少见的年代,他就已经开着奔驰宝马了。

经商时,李诚儒为了过过戏瘾,也会客串一些小角色。可是后来“炒外汇”赔掉了他的全部身家,1300万美金,血本无归。

李诚儒深知,自己已经年过四十,必须抓紧时间翻身。最后靠着以前的人脉关系,他出演了一系列作品,和曾经合作过的导演徐冬冬共同策划了当年创造收视神话的《重案六组》。

在这部剧里,他凭借出彩的演技和曾经做生意时和警察打交道时的观察经验,演活了重案组刑警队长曾克强,也让观众记住了“李诚儒”这个名字。

凭借演戏挣来的钱和故宫旁边的祖宅,李诚儒打完了这场翻身仗。现在的他住在价值几亿的四合院,家里面积大到可以种500棵樱桃树,家具全用比黄金还贵的金丝楠木打造。

也许正是这份“不差钱”带来的底气,让李诚儒在点评演员时不需要过多的避讳和顾忌。成全了他想说什么说什么,想怎么说怎么说的自由。

可是说多了难免也会招人烦,节目播出后,有不少网友攻击李诚儒。他的朋友劝说:“你都这么大年纪了,说这些得罪人的话干嘛呢?白白遭这网络暴力,回头出门再在哪挨一砖头。”

朋友劝他的话李诚儒自己当然也清楚,只是他忍不了。

想说真话是因为他热爱这个行业,不希望这个行业变得鱼龙混杂。他只是单纯的觉得,你想端起这碗饭,就必须得对手中的饭碗负责。

或许和其他老戏骨比起来,李诚儒的代表作品不多。但有着30年演艺生涯的李诚儒,对待表演这件事,是有自己的坚持和热忱的。

他学过京剧,练过快板书,基础功非常扎实。他曾拜师当时名望颇高的表演艺术家董行佶老师,每天六点半到八点半前去学习基本功,坚持了整整十年。后来入考北京电影学院进修班就读,和赵宝刚成为同学。

李诚儒最出圈的一段表演,是《大腕》当中一个经典长镜头,他饰演的角色是个“神经病”。在他的解读里,精神病患者其实是没有正常的思维意识的。为了表现出人物特点,他大段大段的台词必须做到零卡壳。

最后,凭借强大的功底和出色的的表演,1分26秒一镜到底的镜头,328个字的台词,他一条就过。这一片段,不仅被奉为经典,也令观众拍手叫绝。

86版《西游记》的拍摄,他想演唐僧没演成,于是成为了导演助理,从场记到道具组,再到选角,李诚儒忙前忙后,包揽无数杂事。电视剧拍了6年,连唐僧都换了三个,期间工作人员走散了很多,但他是少有的全程跟拍的工作人员,尽管工资只有1.5块一天。

拍摄中弼马温率领的骏马群,是李成儒利用自己的人脉联系上的。拍“偷吃人参果”情节时,导演组说想要真实的树,李成儒想破了头才办到,于是才有了现在的经典。导演杨洁说:“如果当时缺了他,等于缺了一个手。”

可以说,86版《西游记》的成功,我们美好的童年回忆,李诚儒功不可没。

李诚儒是个戏痴,在20多年前被误诊癌症时,躺在手术台上的他还在计划拍俩片子。

这样看来,你或许会有点理解他对演员看似严苛的要求。

他经历过大风大浪,看过太多演艺圈的起起伏伏。他用心对待角色,用生命热爱表演,他不讨好谁,只管对得起自己“演员”二字的称谓,对得起电视机前的观众。

当你让这样一个人,去点评那些不自然的、不走心的、端着架子的演员,他怎么可能夸得出口?

当这样一个人,被逮着追问:“您看这段(拙劣的、虚假的、糊弄的)表演如何?”他怎么可能忍得住“犀利输出”?

敢骂演员一定是好事,演员敏感脆弱,盲目的夸赞并不会使他们坚强,只会让他们下次碰壁时更加脆弱。用李诚儒的话说:“能说你在台上的问题,你不要生气,那是在往你口袋里塞钱。”

观众买单消费的应该是优质演员的作品,而不是空有流量的所谓“演员”被谁吹捧着的臭脚丫子。

这个时代的娱乐圈就是这样,资本都纷纷涌向流量。投资人不介意演员的演技是否到位,只要数据好看,有利于下一部戏的招商就行。演员们就更不会介意。只要还有戏接、有钱赚,就够了。

难受的往往只有那些坚守原则不肯同流合污的人。好比在一个公众场合,当所有人穿着小背心、大裤衩时,那个穿着西装正襟危坐的人,反而显得格格不入。

也有人说,这就是一档综艺节目,在一味追求流量、热度、话题的娱乐圈,李诚儒固守老艺人的素养,正儿八经点评那些或许还带着流量的后辈,这件事本来就吃力不讨好。

旁观者争得你死我活,盈利者赚的盆满钵满,被当枪使的当局者黯淡离场。

李诚儒,诚是诚实的诚,但是资本市场也许并不需要这头“孺子牛”了。

李诚儒也知道,其实自己说的再多,恐怕也无济于事或者说无力回天,还不如回到自己的大院子,斗蛐蛐、摘樱桃。

可是,李诚儒的离去,到底是谁的悲哀呢?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40323/1696261377120404.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