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兵打仗攻城的游戏单机(带兵打仗攻城的游戏)
《战地无疆》评测:用创新策略经营改写传统三国游戏
三国作为游戏圈最热门的题材之一,一直以来都颇受国内SLG游戏青睐,放眼望去整个品类中涵盖三国元素的作品不计其数,但站在玩家的立场,同题材产品如此泛滥,难免导致玩家陷入审美疲劳的困境。对于热衷于三国的爱好者而言,可能更需要一款能让人耳目一新,让三国摆脱脸谱束缚的作品。
作为一款全新的三国SLG作品,《战地无疆》捕捉到了玩家对题材的诉求,游戏通过虎牢关之战的经典情节为切入点,并以此将故事延伸扩散至坐拥小城的玩家身上,以新任城主白手起家这种更具沉浸感的视角,让玩家有机会演绎出自己与三国名将们共同驰骋疆场的壮美故事。
与天下诸公共图大业
与大多数单纯套用三国背景的游戏不同,《战地无疆》中三国时代的人物及故事是贯穿整个主线剧情的。游戏从经典名场面三英战吕布作为起点,从玩家跟随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再到诸侯散去寻一小城白手起家,在贯彻城市城市发展战略的同时,也于数次危难之际逢凶化吉,与天下英雄共图大业。
随着主线的推进,一方面玩家会基于时代背景与当下战略需求获得不同的发展任务,玩家可以跟随丰富的任务指引来逐步熟悉游戏的养成节奏,掌握游戏丰富的内政、战斗机制,内容循序渐进体验由浅入深,平滑的过程也让玩家更加容易了解游戏的具体玩法。
另一方面,《战地无疆》也为玩家准备了极高质量的剧情CG及人物3D建模,让玩家即便在这个可能早已看腻了的三国题材故事中,也能感受到新意与惊喜,从而更好的代入到游戏氛围中去。
而得益于新时代画面技术的加持,《战地无疆》也在武将、玩家形象以及地图场景建模上都下了一番苦功,翻开武将部署页面、或是大殿议政时,看着精致的建模及武将们颇具风采的专属动作演示,都让游戏展示出了以往SLG作品中少有的视觉震撼。
真实开放式大地图沙盘
对于热衷于SLG游戏的玩家而言,这一类型的游戏就像是推演策略的沙盘,玩家在其之上模拟真实的战场,体验号令天下兵马成为一方霸主的畅快。
所以要说SLG里什么最重要,“沙盘真实感”一定会名列前茅。
由于《战地无疆》对画面品质有着较高的自我要求,玩家从游戏初试雄鹰略过城邦的那一刻就能领略到游戏中壮阔的场景,地图中有着四季更迭昼夜相交,在实时气候变幻的真实环境模拟加持下,无论城市、村庄、山峦、丛林都显得格外真切。
街道上往来的行人商贾、巡逻的守城将士、村镇中的田地工坊、盘踞山林伺机而动的强盗马匪以及隐匿在各处的黄巾叛军,都与这场景沙盘浑然一体,让人能够真切感受到极具现实感的战场反馈。
同时,《战地无疆》摒弃了传统SLG类型中“城内囤粮、城外打仗”那种内外城场景分离的设计,而是将其融合实现内外城一体化,让玩家可以在出兵作战的时候也能兼顾到城中的内政及事件,省去了反复切换内外城的麻烦。
为了让玩家体验到更加真实和自由的策略战斗体验,游戏在行军方面也没有选择繁琐的铺路玩法,而是基于真实地形地貌,让玩家根据自然环境进行最真实的自由行军。
这也意味着除了山川河流等地形地貌上的障碍,玩家基本可以做到指哪儿打哪儿,在游戏前期,玩家可以依靠这种自由的行军方式实现对周围资源点的快速占领,确保发育及周身安全。
在游戏后期,这种策略上的自由也是大规模军团阵营作战的重要基石,玩家随团队部署调动,可以让自己的军队出现在任何地方。你可以选择用重兵围攻城池,也可破坏周边产粮资源断其粮草,还能够依照地形在各处要道埋伏奇兵,打援军一个措手不及。
可以说在三国时期出现的种种战术谋略,均可在游戏中还原出来。
经营与战略并存的策略体验
常玩SLG游戏的玩家都知道,后勤保障是战争成功的基础,在《战地无疆》中,充沛的粮草资源也是一切谋略战术的前提。
游戏中首创了围绕村庄展开的资源经营玩法,玩家可以在村庄周围自由建立多个物资资源点,并且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变换村庄布局,以形成对资源产出和贸易的便利优势。
同时,城中也设计了不少具有文化价值的内政机制,例如在三国时期由曹老板实行兵农合一的屯田制,便在游戏中还原了出来。玩家可选择不常使用的将领,令其前往村庄开垦屯田,帮助玩家迅速积累粮食物资。
而这一颇具时代色彩的玩法,让玩家在收获资源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在那个特殊文化时期,历史人物对于重要粮草物资经营的战略头脑。
当然,在经营之外游戏的战斗策略部分也是重中之重。首先,《战地无疆》采用了英雄武将及兵种搭配的组合编队玩法,玩家可以自由选择部曲中的武将,并根据其特性搭配出合适的编队兵种。
除仅仅出现在攻城阶段的战车兵外,盾、弓、枪、骑四大兵种互相形成克制关系,构建出战斗玩法的基础策略核心,而武将种类、技能、兵种适配性、以及队伍羁绊则构成更深层次的配队策略,其中的每一个部分都能起到帮助玩家反败为胜的关键。
但由于游戏前中期科技树解锁较少,编队阵容并不完整,加之小到维系村庄经营、清扫叛贼流寇,大到围城攻城、埋伏防守都需要以编队为单位战斗,所以玩家如何利用有限的军队资源完成更多战略活动才是游戏整体策略的关键所在。
唯一稍显可惜的,是在局部战斗部分《战地无疆》更多选择了一种策略搭配为主的自动战斗模式,没有给到太多的战斗操作空间。玩家若是想要更好的体验武将冲阵杀敌的快感,还需要在大规模城战中才能感受得到了。
结语
总的来看,《战地无疆》虽在题材上选择了SLG领域中颇为保守的三国品类,但在游戏玩法方面它却通过对经营策略的重构、一体化地图等创新设计为玩家带来了诸多惊喜,也用最为真实的大规模攻城战,还原了三国时期诸侯纷争的宏伟战争场面。
而这款既新颖又不失经典情怀的独特作品,或许能够在这片已经沦为红海的三国SLG品类中杀出一条血路。
要塞围城最新版破解版中文版
要塞围城是一款战争模拟题材的战略类塔防闯关手游,该游戏具有各种古风古气的玩法更加刺激,宏大精美的战场,雄壮的背景音乐会将你很快融入到这场中世纪的战争。玩家在游戏中将化身为一名拯救王国的勇士,用你的智慧和力量指挥你的军队,打倒入侵者,你需要打造独一无二的强大城堡、建设设施、各种机关设置、升级士兵进行战斗,这样才能加强你的战斗力,获得更大胜算,多样的玩令你沉迷于其中,这里将是你施展才能的平台。而该游戏在战斗方面,采用了即时战略的玩法模式,玩家可通过点击来控制每个己方单位进行操作,让游戏的可控策略性更强,且还设有非常多的兵种类型与防御设置,你可以通过建设城墙、城堡,放置城门、机关、障碍物和塔楼来阻止以及杀伤敌人,且游戏内的兵种也是有相互克制的关系,玩家们排兵布阵需要先了解对方的整容再做出相应的调整。/d/file/gt/2023-09/oedr2sixxsz.htm 华丽武将 打造阵容
超过150个三国武将可供招募,英勇无敌的猛将、足智多谋的军师、运筹帷幄的统帅任您选择。
2. 五大职业 技能酷炫
枪兵、骑兵、战车、弓手、谋士,五大兵种齐出,600个技能效果绚丽组合,正的谋略之王才能物尽其用。
3. 千人同屏 热血城战
千人同屏的实时城战,亲身体会金戈铁马的史诗城战,斗智斗勇,或用阴谋诡计,或出绝世骑兵,或用团队配合,尽显策略乐趣。
二、游戏主线
1. PVP(国战)
国战是游戏的核心玩法,也是日常玩法,游戏初期玩家即可参与实时攻城战。
竞技场,天梯式玩法,炫耀个人能力。
2. PVE
主线剧情关卡、英雄试炼、巅峰对决、经典战役、NPC攻城等。
3. 培养与强化
武将收集,组成多支队伍,伙伴升级、升星、强化以及突破,宝物收集,天赋强化。
4. 战斗
手动操控、跑位、技能释放、兵种克制、技能搭配、阵容选择。
《三国SLG战争策略手游》这款游戏中不仅多种系统玩法,而且有丰富的福利性活动,君主们快和我一起攻城掠地吧
中国古代8大攻城利器
在冷兵器时代,没有火炮之利,守方据守天险或固守城池,在粮草充足且军势相当的情况下,往往都会让攻击的一方无计可施,于是就有许多说客说服守将献城成为美谈。那么如果守方武将坚决固守城池,古人都有些什么办法攻破敌军城池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览古代的一些攻城重武器:
1、巢车
巢车又名楼车,主要作为古代攻城的战略性武器存在,是一种专供观察敌情用的了望车,车底部装有轮子,可以推动,车上用坚木竖起两根长柱,柱子顶端设一辘轳轴 (滑车),用绳索系一小板屋于辘轳上,板屋高9尺,方4尺,四面开有12个了望孔,外面蒙有生牛皮,以防敌人矢石破坏。
屋内可容纳两人,通过辘轳车升高数丈,攻城时可观察城内敌兵情况。公元前575年鄢陵之战时,楚共王曾在太宰伯州犁的陪同下,亲自登上巢车察看敌情。23年王莽军围攻昆阳时,造高10余丈的大型巢车,用来观察城内守军动态,称为云车。
宋代又出现一种将望楼固定在高竿上的“望楼车”。这种车以坚木为竿,高8丈,顶端置板层,方阔5尺,内容纳一入执白旗了望敌人动静,用简单的旗语同下面的将士通报敌情。将旗卷起表示无敌人,开旗则敌人来;旗竿平伸则敌人近,旗竿垂直则敌到;敌人退却将旗竿慢慢举起,敌人已退走又将旗卷起。
望楼车,车底有轮可来回推动;竖杆上有脚踏橛,可供哨兵上下攀登;竖杆旁用粗绳索斜拉固定;望楼本身下装转轴,可四面旋转观察。这种望楼车比巢车高大,观察视野开阔。后来随着观察器材的不断改进,置有固定的了望塔,观察敌情。
2、木幔
木幔,是古代一种装有木板作掩护的攻城车。是古人在攻城在对付守城方类似箭石等投掷物时想出的办法,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用草、布、木、皮等各种材料造出一大块东西,挑起悬挂在城墙外,就能对抛射物进行缓冲。它们被称为“籍幕”、“布幔”、“木幔”、“篱笆”、“皮帘”等。《宋书·武帝纪上》:“ 张纲 治攻具成,设诸奇巧,飞楼木幔之属,莫不毕备。”《通典·兵十三》:“以板为幔,立桔槔於四轮车上,悬幔逼城堞间,使趫捷者蚁附而上,矢石所不能及,谓之木幔。”
3、轒轀车
轒轀(fényūn)车,古代攻城武器名。为四轮无底木车,上蒙牛皮抵御城上箭矢,人在车中推车前行,可掩护士卒抵近城墙进行攻击,但无法直接破坏城墙。一车可藏十人左右。据《武经总要》记载:轀轒车,下虚上盖,如斧刃(其车梯盘勿施桄板,中可容人着地推车),载以四车轮,其盖以独绳为脊,以生牛皮革蒙之。中可蔽十人,坟隍推之,直抵城下攻厥。
在南北朝的时候经过侯景的改良成“尖头木驴”,据《太平御览》、《梁书》及《通典》,因《通典·兵典》的详细记载:梁将侯景反,兵逼建业,皆危惧。梁将羊侃为守城督,因伪称得外射书,云「邵陵王、西昌侯兵已至近路」,乃少安。贼为尖头木驴攻城,矢石所不能制。侃作雉尾炬,施铁镞,以油灌之,掷驴上,焚之俄尽。
为增加行车的安定性,该器具路轮又增加成为六个,车长为一丈五尺(4.7 公尺),高八尺(2.504公尺)。《武备志。军资乘攻二》记载:古时攻城战车。六轮,上横大木为脊,长一丈五尺,高八尺,上尖下方,外蒙以生牛皮,内载十人;推逼城下,以攻城作地道。
4、撞车
撞车,是中国古代量破坏城墙或城门的主要兵器,靠冲撞的力量破坏城池的防御措施。《三才图会·器用五·撞车图说》记载:“撞车:上设撞木,以铁叶裹其首,逐便移徙,伺飞梯临城,则撞之。”
5、临冲
临冲,又称临冲吕公车或吕公车,相传此车便是由姜太公发明的,因其受封于吕地,所以尊称为吕公。而实际上,临冲吕公车最早成型应该追溯到宋代,明代才有较多应用。
临冲吕公车是古代一种巨型攻城战车,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战车。车高数丈,长数十丈,车内分上下五层,每层有梯子可供上下,车中可载几百名武士,配有机弩毒矢,枪戟刀矛等兵器和破坏城墙设施的器械。进攻时众人将车推到城脚,车顶可与城墙齐,兵士们通过天桥冲到城上与敌人拼杀,车下面用撞木等工具破坏城墙。这种庞然大物似的兵车在战斗中并不常见,它形体笨重,受地形限制,很难发挥威力,但它的突然出现,往往对守城兵士有一种巨大的威慑力,从而乱其阵脚。
1621年,明熹宗派朱燮元守备成都,平息四川永宁宣抚使奢崇明的叛乱。当时,叛军将成都团团围住,昼夜攻打,用钩梯爬城,在城外垒土山,设工事,居高临下,用强弩射城上守兵。守军用火炮、火箭反击,双方相持不下。这天城外忽然喊声大起,守军发现远处一个庞然大物似的战车用许多牛拉着,向城边接近,车顶上一人披发仗剑,装神弄鬼,车中数百名武士,张强弩待发,车两翼有云楼,可俯瞰城中。战车驱近时,霎时毒矢俱下,城上守兵惊慌失措。朱燮元见状沉着若定,告诉官兵这就是吕公车。立即命令架设巨型石炮,以千钧石弹轰击车体,又用大炮击牛,牛回身奔跑,吕公车顿时乱了阵脚,自顾不暇。
6、云梯
云梯应该是我们最熟悉的古代攻城器具,是古人用于攀越城墙攻城的用具。它并不是很多影视作品中最常见到的那种,长得像一个竹梯的东西。这种器具有的种类其下带有轮子,可以推动行驶,故也被称为“云梯车”,配备有防盾,绞车,抓钩等器具,有的带有用滑轮升降设备。 云梯的发明者一般认为是春秋时期鲁国能工巧匠公输盘(鲁班),其时楚惠王为了达到称雄目的,命令公输盘制造了历史上的第一架云梯。《淮南子·兵略训》许慎注曰“云梯可依云而立,所以瞰敌之城中”说明云梯另外一个用途可以登高望远侦探敌情。
战国时期的云梯,从战国水陆攻战纹铜鉴所示图案判断 ,系由3部分构成:底部装有车轮,可以移动;梯身可上下仰俯,靠人力扛抬,倚架于城墙壁上;梯顶端装有钩状物,用以钩援城缘,并可保护梯首免遭守军的推拒和破坏。
唐朝的云梯比战国时期有很大改进:梯身(主梯)以一定角度固定装置在底盘上;在主梯之外,又增设一具活动的上城梯(副梯),其顶端装有一对辘轳,登城时可以沿着城墙壁面上下滑动,谓之飞云梯;云梯的底部则“以大木为床,下置六轮”。由于主梯采用了固定式装置,简化了架梯程序,缩短了架梯时间,而活动的上城梯的设计,则大大降低了云梯在接敌前的高度。
攻城时只需将主梯停靠城下,然后再在主梯上架设上城梯,便可“枕城而上”,从而减少了敌前架梯的危险和艰难,同时又保证云梯在登城前不过早与城缘接近,免遭守军破坏。宋朝的云梯结构有了更大的改进,采用了中间以转轴联接的折叠式结构,并在梯底部增添了防护设施。此外,上城梯(副梯)也出现了多种形式,有飞梯、竹飞梯、蹑头飞梯等。这些改进,使登城接敌运动简便迅速。明朝以后,由于火器的迅速发展,这种笨重的木制云梯也逐渐被废弃,推出历史的战争舞台。
7、壕桥
壕桥又称为“飞江”或“飞桥”,是古人为了通过城外的壕沟或护城河等障碍,作为攻城军机动性的便桥。我国自战国时代便有使用壕桥的纪录,根据《六韬·虎韬·军用》的纪录中有:“渡沟堑飞桥,一间广一丈五尺(4.7公尺),长二丈(6.26公尺)以上,着转关、辘轳、八具,以环利通索张之。”由此可知宋代之前我国在壕桥的发展方面已极为成熟,不但应用了销轴、辘轳等机械装置,其桥宽达一丈五尺,若一次使用八具,可以提供宽达十二丈(37.56公尺)的正面供部队通过。
《武经总要》记载,宋时壕桥已普遍装上轮子,做成车型,以便推徙。所载的宋代壕桥类器材总共有五种,壕桥的宽度是视城壕或护城河的宽度而定,这些壕桥多半是在围城时攻方观测后就地取材制作的。为了运输的方便,壕桥的桥座下有两个大轮子,以便攻城军可以出其不意的部署壕桥,使部队迅速通过桥面,进行攻坚作业。为了确保桥面的安定性,壕桥的前端有两个用来固定的小轮,当小轮陷入对岸的土壤中,就可以使桥更为稳定,此种特殊设计比起前代用许多绳子固定的方法,显然较为进步。而到了唐代,护城河宽达二丈。制造壕桥不易找到巨大木材;桥过长时,使用也不便。 所以当壕沟或护城河过宽时,则利用机构较为复杂的折叠桥。
8、投石车
投石车想必大家也不会陌生,它是利用杠杆原理抛射石弹的大型人力远射兵器,它的出现,是技术的进步也是战争的需要。如中国象棋黑方的炮写作“炮(石包)”,就是投石车,火字偏旁的炮,古文中多指的是炮烙。春秋时期已开始使用,隋唐以后成为攻守城的重要兵器。但宋代较隋唐更有进一步的发展,不仅用于攻守城,而且用于野战。古书中的“抛石”、“飞石”指的就是投石车。
最初的投石车结构非常简单,只是用一根巨大的杠杆,长端是用皮套或是木筐装载的石块,短端系上几十根绳索,当命令下达时,数十人同时拉动绳索,利用杠杆原理将石块抛出。中国战争史上投石车首次大规模使用,应当是李信攻楚的时候,楚军秘密准备了大批投石车,当秦军渡河时突然同时发射,无数尖利的石块乌云般砸向秦军,二十万秦军全面溃败,李信自己也兵败自杀,可见当时投石车的威力,堪称古代远攻武器之王。随着技术的发展,投石车也越来越先进,很多三国游戏中的“霹雳车”就是战国时代投石车的改进形。
中国的投石车在宋代到达高峰,宋代兵书《武经总要》中记载,“凡炮,军中利器也,攻守师行皆用之”,足见对投石车的重视,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八种常用投石车,其中最大的需要拽手250人,长达8.76米,发射的石弹45公斤,可射90步,即140多米。
古墓挖出古代攻城炮弹,这种炮弹曾炸开过古代运河,助军队毁掉过一座城池,也许《武经总要》可能是出于保密或者故意误导敌人的目的,将发石车的射程大大缩小了,实际上根据别的古籍记载和现代科学计算模拟,这种投石车的发射距离不少于500米,这在冷兵器时代,可说是超远程打击了。
中国是北宋-南宋时期发明的对重式投石车,金国在灭亡北宋的汴京之战中,一夜之间架设抛石车5000余座,在汴京长达50里的城墙外同时向心突击,金军发射了无数的石弹,以至于汴京郊外当时竟然再也找不到石块!攻城时先将护城河填平,而后万炮齐发,再辅以大量强弩,一举击溃守城部队的部署,进而出动与城墙等高、可容纳80人的巨型攻城车对城池展开登城战。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当时壮观的发射场面,简直不逊于现代战争规模的火力准备!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40303/1696259603110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