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市公主(阿市)

时间:2024-02-27 23:37:48 来源:用户分享 编辑:心若向阳

七星关区:便捷交通铺就百姓“幸福路”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是十多年前七星关区农村交通状况的真实写照。近年来,七星关区加快推进交通路网建设,基本形成了以城区为中心,乡镇为节点,建制村为网点,遍布农村,连接城乡的公路交通网。一条条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串起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新期望,也为全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支撑。

S306海子街至吉场公路。李金苗摄

在S306普宜至吉场段项目施工现场,搅拌车、挖掘机、压路机来回穿梭,为确保工期和质量,施工人员紧盯目标抓落实,倒排工期,集中作战,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

S306普宜至吉场段全长24.48千米,起于普宜镇北侧与国道321相接,经箐脚村、杨家寨、头庄村、团胜村、丫口上村、阿市乡、柳湾村,终点止于小吉场下厂,与小吉场至海子街公路顺接,为三级公路,设计速度为每小时30千米,路基宽度为7.5米,投资约24444万元,于今年2月开工建设。

S306普宜至吉场段。李金苗摄

“我们分成6个施工队伍,每个队伍配齐设备及工人,我们会加大协调力度,将项目建设的好处与沿线老百姓分享,争取老百姓的支持,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据项目负责人柴国绪介绍,目前项目土建施工部分已完成50%,预计年底完成土建施工。项目建成通车后,将极大方便附近居民出行,大屯、阿市、龙场营等乡镇至毕节城区可缩短40分钟路程。

在海子街镇,一条条外连内畅、互联互通、功能完善的农村公路网络,不仅方便了居民出行,还为群众打开了致富增收的大门,让群众就医求学之路不再遥远。

S306普宜至吉场段施工现场。李金苗摄

“以前一下雨,到处都是稀泥,道路坑坑洼洼,车辆通行不便,我们出门要穿水鞋,小孩子上学就更难了。现在道路修好了,路面平整,出行太方便了。”谈及现在便捷的城乡交通网络,海子街镇坪山村村民张时伦赞不绝口:“感谢国家和党的惠民好政策,让我们有了满满的幸福感。”

过去海子街镇的群众进趟城需要1个多小时,现在开车只要20多分钟,而且公交车和农村客运就在家门口,这让海子街镇及周边乡镇的群众啧啧称赞。

S306普宜至吉场段施工现场。李金苗摄

S306海子街至吉场公路改扩建工程属于省级重大工程建设项目,该项目起于小吉场镇大吉村,止于碧海街道蚂蟥社区,路线全长29.423公里,宽8.5米,为双向2车道,总投资3.9亿元,全线采用二级公路标准建设,于2022年8月6日正式完工通车。

项目建成,结束了层台、小吉场片区未通二级公路的历史,解决了沿线4个乡镇及13个村(社区)群众的便捷出行问题,对加速七星关交通基础设施互通互连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S306公路改扩建工程是七星关区交通路网大提速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七星关区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契机,积极整合各方资源,精心实施了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全区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户户通”。

便捷的农村客运。李金苗摄

截至目前,七星关区管养农村(普通)公路总里程达5537.549公里,其中,省道206.02公里,县道873.74公里、乡道1171.159公里,村道2832.9公里,组组通公路453.73公里。

交通先行助力七星关区加速崛起,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提速,一条条农村公路穿越于阡陌之中,串联起乡村的众多美景,群众正乐享交通出行的乐趣,四通八达的乡村公路网络,正承载着百姓的希望,编织出广大群众新时代发展的小康梦、致富梦、幸福梦。(李金苗)

新华社聚焦贵州毕节:特色农业推动乡村振兴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近年来,贵州省毕节各县(市、区)持续优化产业发展布局,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按照“市场所需、本地适宜”原则,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以蔬菜、食用菌、中药材、辣椒、生态畜牧业等12大产业为主攻方向,推动每个县有1至3个主导产业、迅速做大规模,逐步改变“样样都有,样样都不成规模”的状况。

蔬菜、精品水果、食用菌、皂角、生态家禽、肉牛产业以上6个产业规模全省第一。辣椒、刺梨、生猪、羊4个产业生产规模居全省第二。

七星关区:特色农业助民增收

连日来天气晴好,在七星关区田坝镇的羊肚菌种植基地里,务工人员正在采摘羊肚菌。

七星关区田坝镇羊肚菌大棚内,务工妇女正在采摘羊肚菌。

据了解,该基地属于贵州耀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种植羊肚菌450亩。田坝村田坝一组的罗华把自己家土地按每亩半年800元的价格租给该公司种植羊肚菌,然后自己到基地务工拿工资80元。罗华说,“等半年后羊肚菌采收结束,又把土地拿回来自己种水稻,几头都有收入。”

2021年,毕节稷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七星关区阿市乡发展林下仿野生天麻种植2.2万亩,得到了当地百姓的认可。今年,阿市乡将在该公司的带领下,按照整乡推进的思路,13个党支部领办的村集体合作社将与该公司合作发展林下仿野生天麻种植,将天麻产业打造成为阿市乡乡村振兴龙头产业。

纳雍:发展辣椒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纳雍县玉龙坝镇平寨社区作为全县乡村振兴示范点,产业发展一直是社区的“重头戏”。当前正值辣椒苗移栽关键时期,平寨社区抢抓时节,全力冲刺,力争5月中旬前完成坝区1434亩辣椒苗移栽。

走进平寨社区辣椒种植基地,漫山遍野的白色地膜让人眼前一亮,工人正在铺膜,做辣椒苗移栽前的准备工作。辣椒种植基地管理员杨梅说,目前平均每天用工量200人左右。

据了解,自4月上旬开始,平寨社区投入大量人力在辣椒种植基地,铺膜、移栽同时进行,目前,土地起垄已全面结束,打窝、施肥、铺膜等正如火如荼进行。

“目前已完成铺膜500亩,预计4月底铺膜结束,5月中旬辣椒苗移栽结束。”平寨社区党支部书记吴奎说。(邹阳)

百里杜鹃:果蔬花卉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仁和乡:党组织领办合作社 百香果种植促发展

今年以来,百里杜鹃仁和乡朝阳村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发展的新路径,通过党组织领办“大棚种植”合作社,着力发展百香果特色种植,打造现代可持续农业规模化种植。

连日来,仁和乡朝阳村的大棚里一派生机勃勃的忙碌景象,走进仁和乡朝阳村百香果种植大棚,村民们正忙着移栽百香果,打孔、植苗、覆土、浇水……一垄垄秧苗整齐翠绿。

朝阳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兴林介绍,今年种植百香果30余亩,朝阳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专门吸纳有种植经验的返乡人士对百香果种植进行专业管护。为了不误移栽时间,基地每天都要雇附近的村民来帮忙,这也为附近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近年来,朝阳村大力发展绿色果蔬产业,大棚果蔬已经成为朝阳村实现产业振兴及乡村振兴的关键。

鹏程街道:大棚里的“花花世界”

艳丽多彩的杜鹃、雍容华贵的牡丹、软萌可爱的欧石楠……仲春时节,在百里杜鹃管理区鹏程街道汇境花卉科技园的大棚内,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浓浓春意。

“今天要两盆粉芭比、两盆欧石楠,好的,马上送过去。”花卉科技园副总经理樊龙远一边接听电话,一边钻进花丛中仔细挑选。

在彝山花谷景区做生意的马涛也在大棚挑几盆杜鹃花, “马上就是杜鹃花季了,装饰一下房间,让我们店铺里的游客感受到花海毕节的魅力。”花田深处,同样是不得闲的花农们。来自鹏程街道启化村的叶祥会笑盈盈地说:“装花盆、剪枯枝、浇水……不累,一天有80块钱,我年龄大了,能在家门口找到工作,很满足。”

汇境花卉科技园培育研发以高山杜鹃商品化为主的高山冷凉花卉,“我们引进贵州大学生命科学院等科研机构的研发团队,通过对野生杜鹃采种研发、组培试验、温室培育等手段,实现了杜鹃花、牡丹花的人工培植、错季开放,今年远销广东、浙江、福建、上海等地。”樊龙远自豪地说。

跟随樊龙远的脚步,一个规模宏大的大棚钢架映入眼帘。“因为受气温条件限制,现有的6500平方米普通温室大棚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建设了占地1.5万平方米的全智能温室大棚,高山杜鹃商品花卉年生产量就能达100万盆以上,按照‘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不仅帮助周边100余人稳定就业,还可辐射带动周边乡镇花卉产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樊龙远说。(李光辉 杨祎 顾玉洁 王方雁)

黔西:特色产业富民

近年来,黔西市牢牢抓住特色产业发展牛鼻子,依托各地土地、水源、交通等优势,重视调整产业结构,助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韭菜飘香富农家

黔西市充分发挥村(社区)支部党建引领,鼓励种植大户示范带动,引导普通农户积极参与。在雨朵、洪水、水西等乡镇、街道规模种植6000多亩韭菜。产品畅销省内外市场,提高土地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2022年4月22日,黔西市雨朵镇蒿枝村,村民收割韭菜供应市场(无人机照片)。(史开心 摄)

金兰镇宝石村:大山里的甜蜜事业

今年36岁的养蜂人卢勇,家住乌蒙山腹地的贵州省黔西市金兰镇宝石村。

2022年4月22日,黔西市金兰镇宝石村,村民卢勇收割原生态蜂蜜。(史开心 摄)

卢勇外出福建务工,看到土法养殖的原生态蜂蜜售价高效益好,他边务工边学习养蜂技术, 2014年返乡开始养殖本地蜜蜂。他依托家乡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将蜂桶放置在天然大岩洞崖壁上,不断吸引山里的本地野生蜜蜂来木桶中“安居乐业”。

2022年4月22日,黔西市金兰镇宝石村,村民卢勇爬上崖壁查看引诱的野生蜜蜂酿蜜情况。(史开心 摄)

经过几年悉心照料,如今野生蜜蜂已发展到200多桶,每年采收纯天然生态蜂蜜200多公斤,年收入近10万元,还带动当地部分村民加入养蜂的队伍,成为大山里小有名气的养蜂致富能人。

金兰镇:晚春时节采茶忙

晚春时节,村民在贵州省黔西市金兰镇金兰社区茶园里采摘茶叶。(侯进勇 摄)

近年来,贵州省黔西市金兰镇重视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引进企业带动当地村民种植茶叶,助力村民增收致富。(史开心 侯进勇)

大方: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大方县不断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围绕 “辣椒、优质肉牛、猕猴桃、天麻、冬荪”为主的“菜、畜、果、药、菌”五大重点产业,全力推进农业产业,推动全县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大方县年均种植蔬菜30万亩、辣椒20万亩、大豆10万亩、猕猴桃20万亩、天麻3万亩、魔芋2.5万亩、食用菌4.2万亩、茶叶2.5万亩。

苗床管理。(罗大富 摄)

走进大方县经济开发区的中国白参菇科创园,工人们正在采收、打包、搬运白参菇,以满足市场需求。白参菇科创园占地面积105亩,生产车间、养菌车间、出菇车间都实现了全自动化流水线作业,产品远销到云南、山东、广西等地。

在星宿乡梯子村食用菌种植基地里,村民们正在采摘、装箱、搬运菌菇,村民在家门口有不错的收入,而且还能够照顾家里;安乐乡营脚社区领办合作社实施林下种植,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模式,种植冬荪约2000亩。

大方县从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入手,不断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引进具有实力的龙头企业,打造一批有潜力的种植基地,培育了一批有责任担当的合作社,有效实现“双赢共富”(张纯)

织金:万亩皂角“皂福”万家

过去,山上野生的皂角树,织金人只用来洗头,大多数皂角无人问津。如今,长在田间地头的皂角却成为村民的“摇钱树”。织金县依托良好的土壤和气候资源,规模化种植、特色化加工、商品化销售,持续带动群众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织金县猫场镇皂角产业园加工车间,工人在分拣皂角米。(罗大富 摄)

织金县抢抓皂角产业列入全省12大特色产业重点支持发展重大机遇,用好“全国最大皂角精集散地”名片,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全力打造50万亩以上种植基地。目前,全县共种植皂角52.07万亩,建设示范基地32个,林下套种药用银杏、南瓜、茶叶、蔬菜等特色经济作物,带动全县25万人以上群众就业增收,其中惠及脱贫农户7.5万余人。

近年来,毕节建设了一批核心基地,培育了一批产品品牌。目前,“乌蒙山宝·毕节珍好”公共品牌享誉省内外,玛瑙红樱桃、威宁苹果、大方天麻、织金皂角等一大批农特产品不断走出毕节,走出贵州,走向全国。

下一步,毕节将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的基础上,继续大力发展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实施特色优势农业示范工程,推进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促进“黔货出山”,打响毕节农特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毕节农特产品出现在更多人的餐桌上,助推全市乡村振兴步伐向前迈进。

编辑:宋德政

统筹:汪东伟

编审:干江沄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40227/169625154468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