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11怎么设置无线充电宝(苹果11怎么设置无线充电)
景飞鸿小知识:关于iPhone手机无线充电功率和支持机型
现在很多手机无线充电已经是很多高价手机的标配,在日常使用中存在感也越来越强了。未来会越来越多,并随处可见。但是还是有很多手机使用者不知道自己的 iPhone 是否支持无线充电。
iPhone 无线充电感觉总结
(1)充电速度(7.5W无线充电)
(2)无线比较方便,不用的时候放着,用的时候拿起
(3)充电时每次都要确认一下是否充上,因为位置不是太正中摆放好就不会充电
(选择有充电标识的无线充)
(4)适合睡觉时充电使用,不用闹钟响了拿手机,线缆因为不够长造成影响
晚上睡觉时比较方便,手机看着困了,随手放一下充电。
等起床时拿过来就好,省去线缆插拔的麻烦。
晚上睡觉时充电也不需要太高效率。
充电速度不算快,但比5W高效
用电流表测试了它的充电功率,在iPhone 13低电量进行充电,12V输入快充功率接近10W,随着充电时间的增加,充电功率也会慢慢降低,基本稳定在7.5W左右。目前苹果还没正式为第三方开放15W功率,导致所有第三方无线充功率都被限制在了7 .5W- 10W。
支持无线充电的机型(欢迎补充)
iPhone SE iPhone 8 iPhone 8 Plus
iPhone X iPhone XR iPhone XS
iPhone XS Max iPhone 11 iPhone 11 Pro
iPhone 11 Pro Max iPhone 12 mini iPhone 12
iPhone 12 Pro iPhone 12 Pro Max iPhone 13 mini
iPhone 13 iPhone 13 Pro iPhone 13 Pro Max
深圳市景鸿飞科技有限公司专业提供无线充模块的研发以及销售服务,公司位于深圳龙岗区。在众多行业有了非常好的应用,如:办公家具、餐饮家具、五金行业、汽配车载改装以及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等领域均有我公司的无线充模块的应用。
公司主要以研发无线充模块业务为主,还包括电源模块、无线充电产品PCBA和无线解决方案等等。工厂自产自销,批量价格从优。
iOS13.1第三方无线充,iPhone 11 Pro如何实现无线充电?
自从iPhone 8系列开始支持7.5W无线快充,很多第三方配件品牌也迅速跟进,无线充市场开始火热起来。但在9月下旬,iOS13.1突然大量第三方无线快充,市面上大批苹果无线充电器的7.5W模式纷纷失效。
然而,并非所有支持苹果7.5W无线充的产品都受到波及,苹果官方合作品牌的无线充产品依然支持7.5W无线快充,Native Union就是其中之一。
刚好教授近日收到了来自Native Union的三合一无线充电板,用iPhone11 Pro体验过一番之后,各方面的表现都让人惊喜,今天就做一波测试分享给各位。
品牌简介Native Union(下文简称NU)是美国的一个专门设计和生产苹果手机配件的苹果官方合作品牌,以极简设计闻名,多次获得国际设计大奖,其数码周边产品均入驻了全球苹果直营店及官网。
产品开箱先来看一下外包装,正面是产品简图,背面是产品规格,整体是黑白配色,低调又不失品味。
里层是抽拉式设计,轻轻一拉就出来了,非常方便拿取,细节之处可见品牌的用心。无线充电板端端正正地躺在白色隔层上,下面一层是充电线和插头。
这里必须夸一下品牌的人性化设计,为了适用更多的人群和更多的应用场景,NU标配了3个国际插头,去到哪都能用。
来看一张全家福,全员都是深蓝灰配色,可以说是将极简贯穿到底了。
外观设计无线充电宝的外观设计极其简约,科技感十足,造型纤薄小巧,放在桌面上非常简洁美观。
面板精选梭织面料和硅胶垫,并做了凸起设计,极具设计感。这样的设计有助于散热,确保高效充电效率,同时又能有效防止手机滑落。
背面是一体式铝合金外壳,还有防滑硅胶圈设计,可防止充电设备滑动,也能保护底座外壳不受磨损,保护设计做得非常到位。
侧面是精细数控雕刻的品牌logo,彰显出品牌独特的个性。
无线充电板上有电源接口和USB接口,通过电源接口连接电源线可直接“启动”充电功能,为iPhone和Airpods进行无线充电;通过USB口,则可以为Apple Watch进行有线充电,一器三充,非常实用。
充电测试无线充电板支持Qi无线充电技术,可以给iPhone手机进行7.5W无线快充,最高充电功率可达10W,也可以为支持无线充的安卓手机充电。充电时,面板下部的白色LED灯会常亮,充电状态一目了然。
充电速度方面,官方给出的数据是189分钟充满,实测电量从10%充至100%耗时在190-200分钟之间。这样的充电速度的确无法与有线充电相提并论,但选择无线充电的人并非纯粹追求充电速度,更多的是出于对新生活方式的尝试和体验。
NU官方称可支持3mm厚度内的轻薄手机壳带壳充电,我的iPhone 11 Pro是带壳充电,的确能正常充电,全程没有出现断开充电的情况,可见感应还是非常灵敏的。
使用场景随放随充的充电方式,与当下用户利用碎片化时间充电的使用场景十分匹配,让无线充电有了更多的适用场景。
早上醒来,将手机轻轻放上无线充电板,然后开始自己的洗漱、换装、吃早餐等开启新的一天,一切都是那么轻松惬意。
在办公室里工作,可能经常需要跑到各部门对接工作,导致手机充电时间很碎片化。无线充随放随充的特点就能很好地应对这种状况,既方便充电,又能避免反复拔插,很好保护手机接口。
晚上睡觉前,很多人都喜欢看看新闻、刷刷朋友圈,当困意袭来时,如果还要起身去找充电线就显得十分麻烦了。如果床头是无线充电板,轻轻将手机放上,便可安心睡觉,真是方便极了。
小结:总的来说,NU这款无线充电宝的外观富有设计感,颜值在线,细节之间尽显品牌的用心。充电速度也是比较给力,支持带壳充电,防滑保护做得非常到位,品质出众。随充随放的充电方式,符合当下用户的碎片化充电需求,适用场景非常广。
你使用的是无线充电还是有线充电呢?对无线充电有什么看法吗?欢迎留言区一起交流~
有线无线双重快充,苹果安卓不用带线,一个充电宝就可以解决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手机已经成为了我们的必需品。我们用它来和亲朋好友保持联系,用它来购物、阅读、娱乐,甚至工作。然而,手机的电量却总是在关键时刻耗尽,这时候,一个带线的充电宝就成了我们的最佳选择。sanag塞那K60无线磁吸带线充电宝我入手了一段时间,感觉还挺不错。
塞那K60充电宝采用薄荷冰晶色清新简约风格设计,渐变的色彩看起来很养眼。包装内除了充电宝本体外,还有说明书及一根充电线。
这款有天鹅白、礁石黑、冰岛蓝、草莓慕斯及冰晶薄荷五种配色可选,我选的是草莓慕斯配色,采用的是粉色和白色的渐变过渡,比较合适女生的配色。外壳采用亲肤质感的涂层,触感细腻顺滑,拿在手里非常舒服。
充电宝体积不算大,尺寸为78X60X14mm,体积比我的苹果12手机小三分之一左右,重量为212克左右,边角采用圆滑过渡,装在口袋或者包里也不会占用太多空间。
在充电宝的正面面板上方有个凸起的圆形的区域,内置有MagSafe磁吸装置,支持苹果的MagSafe磁吸,支持5/7.5/10/15W多种无线充电功率。
机身顶部预留有一个USB-A接口和一个USB-C输入/输出接口,最大支持20W的输出,还是相当快的。同时,左侧还有电源指示灯,方便用户随时查看工作状态。
充电宝左右两侧还自带有两条隐藏线材,一侧是Type C接口,一侧是Lightning接口,这样外出即便忘记带充电线也可以给手机充电,非常方便。其中,Type C接口线材最高支持20W输出功率,Lightning接口线材最高支持10W输出功率。
充电宝背面隐藏有一个可折叠手机支架,使用起来也很简单,只需要打开即可,不用的时候可以折叠起来,直接会吸附在充电宝上,这个设计非常巧妙。无论是追剧时横着看,还是办公室竖着充电时,省去了寻找手机支架的烦恼。
接下来我用测试工具测试了一下充电宝的充电协议及充电功率,通过设备可以看出sanag塞那K60充电宝支持多种充电协议,充电功率也跟官官宣的数据基本吻合。
实测Type-C口支持5V3A、9V2.2A、12V1.6A最大20W的功率输出,支持Apple 2.4A、Samsung AFC、Huawei SCP 4.5V5A、Huawei FCP QC3.0快充协议。
在无线充方面,充电宝支持15W无线快充,兼容10W、7.5W、5W充电,只需把手机放在充电宝上,就可以自动开启无线充电,而且吸力相当不错,不用担心手机在充电时容易掉落。
通过有线给我的iPhone12充电,半小时就能充至50%电量,与充电头的直接充电相差不大。如果选择Magsafe磁吸充电的话,充电效率会降低很多,所以还是建议用有线直接充电。
对于多设备用户来说,充电宝上的有线和无线充电是可以同时用的,最多可以同时给五台设备充电,不过多口同时输出的话功率就会降低,建议根据实际情况调节。
安全性方面了,sanag塞那的充电宝产品全部都由中国人保财险承担保险,采用智能温控技术,在充电的时候无论是充电器本身还是手机都不发烫,完全可以放心使用。同时,这款充电宝符合国际国内航空运输标准,差旅外出的时候可以带上飞机。
总的来说,sanag 塞那 K60 Magsafe磁吸充电宝内置10000毫安容量电池,日常外出应急充电完全够用了,而且自带双线,可以满足市面上大部分移动设备充电需求。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40115/169625528188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