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离去配置要求高吗(地铁离去配置要求)

时间:2023-12-23 14:35:04 来源:互联网 编辑:君心似我心

寒冬已至,好钢花在刀刃上:AMD老粉的自用游戏向PC配置分享

大家好,我是噩梦飘雷~

作为一名13年的魔兽世界老玩家,最近看到WOW怀旧服终于开放了WLK版本,左思右想下还是忍不住那颗躁动的心,选择了从AFK状态下回归。

少年时用着一台破笔记本电脑度过了整个WLK版本,现在回想起来,当年画质帧数差到极点,很不过瘾。现在经济能够独立自主了,还是决定要犒劳自己一下,用性能足够强大的配置来缅怀逝去的青春。

恰逢双11购物节又到了,肯定有不少游戏玩家蠢蠢欲动,于是本次飘雷把自己正在使用的这套PC配置和大家分享,抛砖引玉,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参考。

一、显示器、键鼠

回忆起来,当年游戏时最遗憾的一点,就是用着笔记本电脑的720P屏幕,游戏里的很多画面细节都被忽略了。起码任务文本字体太小太模糊,我是从来不仔细看的,也错过了很多深入了解剧情的机会。

随着折腾DIY的经验越来越丰富,愈发感觉到对于PC用户来说,显示器配置高、画质好,用户才能看看着舒服、用得开心,这是直接能影响到整台电脑使用体验的关键组件,值得重视。所谓好钢用到刀刃上,显示器和键鼠等外设,还是很值得我们多投入预算的。

这两年看游戏主播们的画面丝般顺滑,特别好奇用高刷显示器玩游戏是个啥感觉。几年之前,2K分辨率、170Hz的27寸游戏显示器还被冠以“电竞小金刚”的称号,价格要动辄3K以上。

没想到今年双11一看,这个配置的显示器价格已经落到1000块钱出头了。这价格还要什么自行车,于是直接从京东挑了一台硬件参数很强的科睿27E1QX,用了两天之后感觉是确实爽。

科睿27E1QX使用了一块2K分辨率的Fast-IPS屏幕,兼顾了画质和速度,游戏玩家们再也不用为了追求画面响应速度去选择画质略差的TN屏了。

在参数方面,这块屏幕支持170Hz刷新率,能实现GTG 1ms的响应速度,无论是用来玩WOW这种MMORPG游戏,还是玩FPS、竞速等需要超快反应的游戏,都非常适合。实际使用时,能明显感觉到170Hz要比60Hz的显示器流畅的多。

同时在画质方面,这块屏幕覆盖了90%DCI-P3广色域(对等100%sRGB),支持抖10bit高色深显示,能显示10.7亿种色彩,能让色彩呈现出更加细腻的渐变变化。同时,支持HDR400高动态范围显示,能让游戏的明暗细节更加丰富,提升游戏体验。

作为一台专业的游戏显示器,科睿27E1QX专门提供了对应FPS和RTS游戏的特殊预设,非常用心。对于非游戏场景,提供了标准、电影和护眼三种预设模式,兼顾了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在固件中还可以启用游戏辅助功能,挺有意思的。

OD加速模式可以大幅提升显示器的灰阶响应速度,减少游戏时拖影问题的发生。

● 准星模式不必多说,对《逃离塔科夫》这种没有准星的FPS游戏特别方便。

● FreeSync功能类似老黄家的G-Sync,通过动态调整刷新率来减少游戏画面撕裂、卡顿的问题。

● HDR模式大家都懂,通过高动态范围的显示,可以使得游戏画面细节更加丰富。

在外形方面,超窄边框+科幻风的后背设计也很酷炫,明明白白地展示了自身的游戏属性。

唯一有些遗憾的是这台显示器没有内置音响,虽然对硬核游戏玩家没啥影响,不过对于桌面面积紧张的办公用户来说就不太方便了。

键盘我用的是御斧的R108,这个新晋的键盘品牌可以说是上半年键圈的卷王了。整把键盘用了108+4=112颗金粉轴V2,价格最低时却做到了500元以内,性价比极高。

我自己现在在家里和办公室各用着一把R108,主要是打字的手感要比我之前用过的cherry 红轴更轻柔,轻轻一按就能触发,码字时非常省力。大键调教得也不错,手感比较一致,而且还用了硅胶垫和消音垫来减少键帽按下时的空腔音,手感回馈非常扎实,有种打麻将的感觉。

另外右上角创新式的使用转盘来切换不同的连接方式,对我这种需要长期同时在多个不同设备间切换的用户来说,非常实用,个人感觉这设计比普通键盘的拨杆式切换方式要方便的太多了,这设计就属于用得上的人特别喜欢,用不上的人反而无感。

鼠标我用的是罗技的MX anywhere 3,主要是为了那个手感超一流的电磁滚轮,用起来真的是谁爽谁知道,再也不用担心跟机械滚轮似的用就了出现杂音了。

鼠标本身的指针定位精准,可以在多种表面上使用,透明玻璃上都能用。在鼠标两侧有硅胶包裹,方便抓握的时候不滑手。自带的flow功能也很好用,可以在两台同局域网的电脑内无缝衔接使用。

体积小巧是优点也是缺点。优点是日常出差携带真的特别方便,缺点是对于手大的男生来说只适合抓握,长时间用起来有点累手,不过用习惯了也还好。

除此之外,感觉其他地方都特别满意,基本上是我自己现在最喜欢的一款鼠标了。同为电磁滚轮的MX master 3我也有一个,但是滚轮的手感感觉不如anywhere轻盈,并且大鼠标用久了之后容易沾手汗,个人感觉反而不如这种小鼠标来的舒服。/d/file/gt/2023-09/wqtxjkdt3ax 2架构处理器进一步扩大优势,在单核性能上紧追intel,多核性能大幅领先对手。

当intel还没从挤牙膏的惯性中苏醒,沉浸在14nm制程下的++++大法时,AMD最终利用ZEN 3架构对intel实现了全面反超,无论单核、多核性能还是性价比,均把同代IU打得溃不成军。

时至今日,AMD终于发布了最新的ZEN 4架构,性能再次得到提升,数年不变的AM4接口也如期升级成为了AM5,再也不用担心更换散热器时连同CPU一起拽下来了。作为老A粉,心里也是由衷的高兴。

不过虽然AMD依然yes,但是作为一名游戏玩家,在2022年双11这个时间节点上并不建议大家盲目追新。有一说一,ZEN 3架构足够游戏,应对目前的网游甚至3A大作并无压力,尚未构成影响游戏性能的瓶颈。

同时,性价比也是我们在选购时候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目前AMD 5000系列处理器搭配B550系列主板,配合DDR4内存,价格均来到史低,超级香!

以京东自营渠道为例,AMD 5600+华硕TUF B550M重炮手二代的售价只有1669元:

搭配两条8G的DDR4内存条子,也只需要200-300多元:

这样板U内存加起来的预算,能控制在2000元左右的样子。

与此同时,我们来看看AMD 7600X搭配最新的B650主板的套装价格,直接飙升到3549元:

再加上两条8G的频率最低最便宜的DDR5内存,价格也要449元,高频条还要更贵一些:

粗略估算一下,使用ZEN4新U新平台的话,板U内存的预算要在4000元以上,相比ZEN3平台,价格翻倍,如果考虑到新U需要高性能水冷散热器加持的话还要更贵,但是性能却只有20%左右的提升。从这个角度来看,还是ZEN 3平台的性价比更加卓越。

接下来说说我自己的配置吧,板U是AMD 5600X+华硕B550 XE。

对游戏党来说,AMD 5600X 6核12线程的性能已经足以应对绝大多数游戏,虽然游戏帧数是要比5800X3D、5900X以及AMD 7000系列CPU略微低一点点,但是并不会有质的差距,游戏佬最该重视的除了显示器之外,终究还得看显卡给不给力。

主板方面,我是从华硕B550重炮手二代升级成B550 XE的,主要是看中了B550 XE这两条直通CPU的PCIE插槽。B550 XE作为一块ATX大板,自带PCIE拆分功能。最上方的两条PCIE4.0插槽同时接入设备时,可以各自运行在PCIE4.0 X8的速率上。这种情况下,一条插槽插显卡,另一条插槽插下面介绍的AIC接口的傲腾900P,对我来说是刚需。

再加上B550M XE这款板子供电极强,带5950X都轻轻松松,以后升级U也方便。等AMD 7000系列CPU价格回落之后,升级一个5900X或者5950X,对我这种非专业用户来说已经非常美滋滋了。

内存方面我用的是两条8G的英睿达的铂胜3600Mhz版本,虽然超频潜力不如三星的特挑B-Die,但也算平民超频利器了,C9BLM颗粒超到4000Mhz还是没啥问题,性价比颇高。

三、显卡

显卡我用的是去年双12入16549元入手的华硕tuf 3090,价格方面不说了,现在已经跌价一半,49年入的典范,纯纯的大冤种。

当时主要是为了用SVFI软件给动漫番剧补帧才买的,玩游戏的需求倒是其次。使用体验其实不算太好,GDDR6X显存真的是太热了,整整一半12G的显存就放在PCB背面,由显卡背板这一点点铝板的面积被动散热,这方案简直让人无法理解。我用SVFI补帧时,显存温度能轻松跑到100℃以上。即使风扇速度拉满,但是对背面的显存也照应不到。

如果不是特别急着用显卡的同学,建议还是等等老黄发布4070ti之类的中端40系显卡,按照历史规律,性能应该能和3080打一打。并且40系显卡就目前的评测结果来看,在温度方面的表现要比30系好多了。

当然如果现在就想买的话,12999元的4090也是比较值得的,就是着实不大好抢,不是很明白都到这个时间点了,N卡为啥还要玩限售的套路,难道真的是耍猴耍习惯了?

四、硬盘

我的主力硬盘是傲腾900P 480G AIC接口版,intel的3D XPoint颗粒与普通闪存SSD的NAND颗粒原理不同,在4K读写性能和访问延迟方面有极大优势。

当时主要是好奇才买了一块体验体验,作为系统盘使用确实丝滑流畅。实测顺序读写速度分别为2700MB/s、2300MB/s,并不算出众,但是好处在于没有缓外速度这个概念,只要剩余空间足够,不论单次读写多少数据,基本都是这个速度。

另外这块盘的4K读写速度分别为240MB/s、229MB/s,4K随机读取速度是980Pro的3倍以上,在需要大量处理碎片化小文件的场景中优势特别大,哪怕是SLC SSD都没法相比。

不过用起来虽然确实很爽,但是性价比也比较低。说实话,这块盘更适合使用大型软件、数据库用户的朋友,或者在服务器中应对多用户高密度的访问请求。

家用场景中,除了能加快一点点系统流畅度、游戏加载速度,和普通的Nvme固态硬盘没啥太大的差距,只适合发烧友选择吧。

目前的游戏库硬盘我选择的是致态的TiPro7000 1T版,实测顺序读取速度可以达到7500MB/S左右,顺序写入速度可以达到5500MB/S,4K随机读取速度在78MB/S左右,性能属于PCIE4.0 SSD的第一梯队。

要说TiPro7000这块盘,缺点也还是有的。首先它使用了全盘模拟方案,个人感觉不如之前的PC005稳一些。其次TiPro7000采用了双面颗粒的布局,并且温控策略调校的更为激进,双面都需散热,对散热的要求更高。如果要加装第三方散热片的话,需要对底部颗粒也一并进行覆盖,这样主板自带的单面散热片就没法用了。

选择这块硬盘,主要是为了支持堪称国货之光的长江存储,不仅是目前唯一的国产闪存颗粒生产厂商,而且生产的消费级固态硬盘,如PCIE3.0时代的致钛PC005,还有PCIE4.0时代的TiPro7000,其性能都属于世界上固态硬盘的T1梯队。个人还是希望这种纯国产的高科技半导体产业能活下来的,让我们不再受制于人。能力有限,就自己能买一块就买一块,权当捐款了。

五、电源

电源我选择的是美商海盗船 RM1000x。

去年双11买这块电源的时候主要是为了给未来装机留余地,并且当时的价格着实香。没想到现在的AMD 7000系列、intel的13代酷睿,以及老黄的40系显卡都成了电老虎,目前装机都推荐1000W电源起步了,这波买的倒是不亏。

RM1000X是金牌认证的全模组ATX电源,支持风扇启停功能,还全部使用了日系电容,目前使用起来倒是一切正常,应对区区5600X+3090的组合也是绰绰有余,挺稳定的。

不过不知道是不是我自己的错觉,感觉用手掂起来没有同瓦数的海韵、振华电源密度大,这一点还是让我自己嘀咕着一分价钱一分货,盲猜海韵、振华可能在看不到的地方偷偷加料了吧。

总结

前段时间出差了几个月,跑了好多省份,看到很多大城市的街面上都有不少倒闭的商铺,感觉还是挺心疼的,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太大太大了。与各地同事们聊天,发现大家的消费观念都趋向于谨慎。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考虑到当下经济形势的低迷,感觉咱们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还是很有必要的。今天向大家分享这套ZEN3+30系显卡的配置虽然已经不是最新潮的产品了,但是性能还是比较能打,在家用环境下应付5年的游戏需求还是没啥问题。

除非有专业性的刚需,否则建议大家在选购PC时,还是要理性搭配配置,合理控制预算,把好钢用到更需要的刀刃上,不要踏入消费陷阱。毕竟,在对自己好一些的同时,还是要琢磨琢磨如何度过寒冬的问题啊。。。

最后,感谢大家看到这里,希望疫情赶紧结束,祝大家的生活能越来越幸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1223/169624766248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