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人物介绍100字左右(诸葛亮的人物介绍)

时间:2023-12-17 03:19:51 来源:网友分享 编辑:舍我其谁

四川历史名人系列│演义之外的传奇——诸葛亮

编者按 2017年7月12日,首批四川历史名人名单正式公布,大禹、李冰、落下闳、扬雄、诸葛亮、武则天、李白、杜甫、苏轼、杨慎10位历史名人入选。2020年6月8日,第二批四川历史名人名单出炉,文翁、司马相如、陈寿、常璩、陈子昂、薛涛、格萨尔王、张栻、秦九韶、李调元10位历史名人入选。

2020年6月10日起,“四川省情网”及“方志四川”新媒体矩阵(微信公众号、人民号、澎湃号、头条号、搜狐号、企鹅号)陆续推出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组织撰写的2批20位四川历史名人系列文章,敬请关注,并欢迎在文尾“写留言”处留下您的读后感言!

四川历史名人系列文章之十五

演义之外的传奇——诸葛亮

吴 琨

古往今来,不论朝代,无论阶层群体,都对诸葛亮推崇备至,不吝赞美之辞。据文献可考,对于诸葛亮,三国时有“忠武英高”之称,晋有“岂神之祗,岂人之精”的感慨,唐时的碑铭中有“锦江清波,玉垒峻岑,入海际天,如公德音”的赞美。写出了著名《蜀相》的“诗圣”杜甫,一生中有多达二十余首诗吟咏或提及诸葛亮,宋代的苏轼也曾面对其画像道:“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卧龙也!”。君王、武将中亦不乏他的欣赏者,如李靖曾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正奇兼善者如孙武、卫青、诸葛亮廖廖数人耳”,清朝康熙皇帝更是直接表示“诸葛亮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除此之外,还有百姓中广为流传的故事、戏文,自发形成的祭祀活动等,数不胜数。

诸葛亮(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放到今天,“身长八尺,容貌甚伟”的诸葛孔明,可谓是统一了各“圈”审美的明星人物。观其一生的为人、为臣、为官之路,也的确可以用“义、忠、信、智”四个评价极高的字进行概括,正如明代宋濂所言,“其师以正动,义也;委身事君,忠也;开诚布公,信也;御众以严,智也”,而“其功之不能成,天也”,《庄子》说:“自古风云多变幻,不以成败论英雄”,这一点在诸葛亮身上体现得尤为鲜明。

不过,他为众人所熟知的形象,多来自于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即使是在随处可见三国文化遗迹的四川,追其本溯其源,大多也是通过演义、戏曲和民间传说形成,并非历史意义上的遗迹。那么历史中真正的诸葛亮,是否也是这样一个足智多谋、德才兼备的“千古完人”呢?

生平简历

诸葛亮生于儒学传家的仕宦家庭,家乡属于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省沂南县)。在家乡生活的13年中,因为幼时母、父先后病故,托由叔父诸葛玄抚养照顾。14岁时,诸葛亮随叔父离开家乡赴豫章(今江西南昌),次年投奔荆州牧刘表。诸葛亮17岁时,诸葛玄病逝,诸葛亮与弟诸葛均失去主要的生活依靠,在刘表的帮助下移居隆中耕读。当时的隆中距襄阳城西20里,属南阳郡管辖,所以诸葛亮在《出师表》里说自己“躬耕南阳”。

经过十年的结庐勤耕与苦读,以及在荆州广交师友,诸葛亮学识才智大进,庞德公、司马徽等人誉之为“卧龙”,所结交的朋友徐庶、石韬、崔州平、孟公威等也都是很有才华的人物,其岳父黄承彦亦是沔南名士。虽然诸葛玄与刘表有旧,但诸葛亮没有出仕,而是躬耕向学,待时而起。直到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27岁的诸葛亮献上《隆中对》,提出“兴复汉室”的战略规划,才是他仕途的开始。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诸葛亮34岁时,奉刘备之命率军从荆州西援,与刘备会师成都,从此定居,直到54岁病逝于五丈原前线,为时达21年。从27岁出山辅佐刘备,到34岁入蜀定居,其间主要在荆州活动了约8年。

诸葛亮入蜀到成都定居以后,只在平定南中叛乱和北伐时(即所谓“六出祁山”)远离蜀地,所以在诸葛亮54年的生涯中,有近20年的时间生活在蜀地,将一生中最为辉煌的岁月奉献给了蜀郡。这一段时间,也是他的事业成就达到高峰的时期,是他得以留名青史、成为名臣贤相的完成时期。

修身齐家

诸葛亮一生廉洁奉公,淡泊名利;治家严谨,家风纯正;谦虚谨慎,从善如流;严于律己,勇于担责;忠贞不二,慎始全终,是中国封建社会里正身律己、忠臣贤相的典范。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文化与东亚文化的主流,影响极为深远,其核心观念的“仁”最重要的一类外现——“忠”,在诸葛亮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一生对刘备与蜀汉忠心耿耿、从一而终,即使在白帝托孤、刘备过世后,依然对后主刘禅呵护备至,掌权而不贪权,最后甚至为了蜀汉的事业,在五丈原的军旅之中劳累至死。这无疑都极致展现了忠君爱国的精神,使他成为我国历朝历代“忠臣”的最高代表与典范。

《礼记·大学》言:“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修身”虽然讲的是由内而外,推己及人的个人修养,看似内求,实则外显。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将个人与家国天下统一起来。诸葛亮所处的时代,是政治混乱并爆发黄巾大起义的时代。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让诸葛亮从小就能直接、深刻地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在隆中,诸葛亮将于田间耕作之外的时间,用在读书、游历、师访友方面,同时很注意与荆州地区有影响的人物的联系,尤其是与有声望的名士交往,以此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影响。他在寻师游学的过程中,结交了不少朋友,更赢得荆州名士们的尊重。后来刘备来到荆州,也是通过荆州名士司马徽、徐庶等人的大力推荐才有了后来著名的“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图片来自网络)

“修身”之后,便是“齐家”。诸葛亮的家风主要体现在《诫子书》《又诫子书》《诫外生书》等家书之中。《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时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涉及立志、勤学、修身、养德等方面内容。《又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养子诸葛乔的家书,专门谈论饮酒问题。《诫外生书》是诸葛亮写给外甥庞涣的家书,谈论了立志的重要性。诸葛亮劝诫子弟心志拳拳、意境旷远,在传承了诸葛家风的基础上,熔铸了自身独特的人生感悟及家国情怀,是培育良好家风、涵养正气的典范之作,至今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诸葛亮心系天下,站在忠义的高度谨慎处世,不汲汲于追求功名利禄。《出师表》中,说自己“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将治国安邦、济世安民作为自己最高理想和人生追求,把家族命运与国家前途、黎民苍生相系。在隆中之时,诸葛亮就“自比于管仲、乐毅”,渴望像管仲、乐毅一样能有机会辅助明君,兼济天下;担任蜀相时,诸葛亮“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深受百姓爱戴;同时,他对后辈寄予了殷切期望,希望他们通过立志勤学、修身养德,早日成为济世安民之才。《诫子书》中,诸葛亮告诫诸葛瞻,切不可放纵、不勤学,否则“多不接世”,真正的人才,应当为国家及社用。

诸葛亮塑像(成都信息中心 供图)

治国平天下

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诸葛亮:“以其用心平而劝诫明也”,虽然受到魏晋正统史观的约束,与《三国演义》的小说式记述不同,摒弃了诸多溢美之词,但依然不难看出对于诸葛亮的推崇备至。关于其“治国”,《三国志》有如下记载与评述:

“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于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其秋病卒,黎庶追思,以为口实。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孟轲有云:“以逸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忿。”信矣!论者或怪亮文彩不艳,而过于丁宁周至。臣愚以为咎繇大贤也,周公圣人也,考之《尚书》,咎繇之谟略而雅,周公之诰烦而悉。何则?咎繇与舜、禹共谈,周公与群下矢誓故也。亮所与言,尽众人凡士,故其文指不得及远也。然其声教遗言,皆经事综物,公诚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补于当世……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诸葛亮铜像(图片来自网络)

“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在当时的语境下,无疑是极高的认可。他励精图治,革除弊政,广任贤才,注重法治;首设堰官锦官,发展生产,务农殖谷,富国强兵;南征平叛,改善与西南各族的关系;东和孙吴,多次出兵北伐曹魏,力图兴复汉室,一统天下。更为可贵的是,在诸葛亮公忠体国的思想和作风影响下,蜀汉官员形成了一种为官节俭、廉政奉公的政治氛围,造就了一个廉政时代,以至于在诸葛亮死后,依然维持了蜀汉长达几十年的正常运转。

当时蜀国许多地方还都上书请求为诸葛亮建立祀庙,《襄阳记》有载,在朝廷碍于礼制而暂时还不能为诸葛亮建祀立庙的时期,民间就利用岁时节令祭祀诸葛丞相,称为“百姓巷祭”,甚至在蜀国西南部少数民族地区也出现了“戎夷野祀”。直到今天,在四川也保留了大量关于诸葛亮的历史遗存,如成都、武担山、九里堤遗址、万里桥、诸葛井、葛陌、都江堰、诸葛亮点将台、新都八阵图遗址、孔明乡与马刨井,西昌诸葛城、雷波诸葛亮点将台、越西诸葛忠,绵阳诸葛双忠祠、涪水诸葛营、三堆子、饮马缸、诸葛寨、卧龙山、孔明泉,广元明月峡古栈道、剑门关,宜宾丞相祠、点将台、观斗山,内江隆昌遗址、合江遗址……

成都过厅(丁浩 摄,成都市武侯区地方志办公室 供图)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最后一步,也是儒家的终极理想——达到天下在一种等级秩序基础上的平等和公平。诸葛亮亲身经历了黄巾起义、董卓之乱、天下、军阀混战等造成社会秩序大的变迁,因而对人民在中所经受的苦难,有深刻体会和理解,渴望天下一统而致天下太平,最终使人民安居乐业。

诸葛亮作为不世出的战略家,明白“兴复汉室”的条件在当时并不具备。因此在“隆中对策”中提出的方针便是分阶段实施:第一步是“跨有荆、益”,与曹操、孙权形成鼎立之势;第二步是等待时机,当“天下有变”时,则两路出兵,夹击中原。这个先走向三分,再求统一的战略决策,是当时最全面、最具体、最有实效的立国方略。

“兴复汉室”的可能性是的确存在的。公元219年,刘备取得汉中,跨有荆、益,具备了两路北伐的条件。镇守荆州的蜀将关羽出兵攻襄阳,大败曹军,威震华夏,逼得曹操“议徙许都以避其锐”。这只是一路北伐,竟有如此威力,足证许昌以南拥汉反曹的力量是相当强大的,也说明“兴复汉室”是具有可能性的。

但是,可能性毕竟没有变为现实性。荆州之失、夷陵之败,使得蜀汉元气大伤,三国鼎立的局面最后形成,魏、蜀、吴三国都不再具备统一中国的实力,诸葛亮实现“兴复汉室”这一理想的可能性已不复存在。然而,作为政治家的诸葛亮,却仍为“平天下”这一理想进行着终生的奋斗,八年之间五次出兵北伐曹魏,彰显出儒家\"自强不息\"品格,同时秉承儒家精神,为建立\"泽及百世\"的功业,践行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诺言。

《诸葛亮像》图立轴,刘旦宅 作(来源:成都博物馆网)

“自古风云多变幻,不以成败论英雄”,诸葛亮所展现出的品质、所遗留下的精神,早已远远超过“匡扶汉室”这一具体事业的价值。正如评选首批四川历史名人时,成都市诸葛亮研究会副会长、博物馆原副馆长谭良啸所说,“诸葛亮宁静淡泊的气质,忠贞不渝的情操,廉洁务实的作风,慎始善终的精神,为事业献身的忠义,闪耀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光华,承载着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我们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他的品德思想、治国治军才能,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诸葛亮治蜀造福于巴蜀人民。他死后一千多年来,受到各阶层人民的缅怀和赞扬。这种追思和敬仰,表达的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赞赏,体现的是我们民族在几千年奋斗中形成的历史观、伦理观、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

诸葛亮(成都市武侯区地方志办公室 供图)

参考文献

1.王瑞功.诸葛亮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04.

2.任俊华.诸葛亮的家风[N].学习时报,2020-01-24(001).

3.陈寿.《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诸葛亮传》.裴松之注.中华书局,2005

4.陈向蓉.论诸葛亮的家国情怀[J].文史杂志,2019(06):4-8

往期回顾

四川历史名人系列 | 文翁——公学始祖兴教化 汉代循吏第一人

四川历史名人系列│ 两晋两“国志” 光焰万丈长

四川历史名人系列│ 偶像的力量:最早的粉丝逆袭之路——司马相如

四川历史名人系列│ 一部《三国志》 千秋良史才

四川历史名人系列│常璩:矢志于史终不悔 著录巴蜀“第一人”

四川历史名人系列│风骨峥嵘 壮志难酬 ——一代诗骨陈子昂

四川历史名人系列│薛涛:一个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女子

四川历史名人系列│巴山蜀水的乡土文化对李调元诗学思想的buff加成

四川历史名人系列│草原上的雄狮大王——格萨尔王

四川历史名人系列│张栻:湖湘有“理” 他从蜀中来

四川历史名人系列│秦九韶:世界数学史上一颗耀眼的星星

四川历史名人系列│大禹精神耀千古

四川历史名人系列│不朽巨匠——李冰

四川历史名人系列│西汉儒学大师——扬雄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四川历史名人系列│演义之外的传奇——诸葛亮

编者按 2017年7月12日,首批四川历史名人名单正式公布,大禹、李冰、落下闳、扬雄、诸葛亮、武则天、李白、杜甫、苏轼、杨慎10位历史名人入选。2020年6月8日,第二批四川历史名人名单出炉,文翁、司马相如、陈寿、常璩、陈子昂、薛涛、格萨尔王、张栻、秦九韶、李调元10位历史名人入选。

2020年6月10日起,“四川省情网”及“方志四川”新媒体矩阵(微信公众号、人民号、澎湃号、头条号、搜狐号、企鹅号)陆续推出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组织撰写的2批20位四川历史名人系列文章,敬请关注,并欢迎在文尾“写留言”处留下您的读后感言!

四川历史名人系列文章之十五

演义之外的传奇——诸葛亮

吴 琨

古往今来,不论朝代,无论阶层群体,都对诸葛亮推崇备至,不吝赞美之辞。据文献可考,对于诸葛亮,三国时有“忠武英高”之称,晋有“岂神之祗,岂人之精”的感慨,唐时的碑铭中有“锦江清波,玉垒峻岑,入海际天,如公德音”的赞美。写出了著名《蜀相》的“诗圣”杜甫,一生中有多达二十余首诗吟咏或提及诸葛亮,宋代的苏轼也曾面对其画像道:“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卧龙也!”。君王、武将中亦不乏他的欣赏者,如李靖曾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正奇兼善者如孙武、卫青、诸葛亮廖廖数人耳”,清朝康熙皇帝更是直接表示“诸葛亮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除此之外,还有百姓中广为流传的故事、戏文,自发形成的祭祀活动等,数不胜数。

诸葛亮(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放到今天,“身长八尺,容貌甚伟”的诸葛孔明,可谓是统一了各“圈”审美的明星人物。观其一生的为人、为臣、为官之路,也的确可以用“义、忠、信、智”四个评价极高的字进行概括,正如明代宋濂所言,“其师以正动,义也;委身事君,忠也;开诚布公,信也;御众以严,智也”,而“其功之不能成,天也”,《庄子》说:“自古风云多变幻,不以成败论英雄”,这一点在诸葛亮身上体现得尤为鲜明。

不过,他为众人所熟知的形象,多来自于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即使是在随处可见三国文化遗迹的四川,追其本溯其源,大多也是通过演义、戏曲和民间传说形成,并非历史意义上的遗迹。那么历史中真正的诸葛亮,是否也是这样一个足智多谋、德才兼备的“千古完人”呢?

生平简历

诸葛亮生于儒学传家的仕宦家庭,家乡属于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省沂南县)。在家乡生活的13年中,因为幼时母、父先后病故,托由叔父诸葛玄抚养照顾。14岁时,诸葛亮随叔父离开家乡赴豫章(今江西南昌),次年投奔荆州牧刘表。诸葛亮17岁时,诸葛玄病逝,诸葛亮与弟诸葛均失去主要的生活依靠,在刘表的帮助下移居隆中耕读。当时的隆中距襄阳城西20里,属南阳郡管辖,所以诸葛亮在《出师表》里说自己“躬耕南阳”。

经过十年的结庐勤耕与苦读,以及在荆州广交师友,诸葛亮学识才智大进,庞德公、司马徽等人誉之为“卧龙”,所结交的朋友徐庶、石韬、崔州平、孟公威等也都是很有才华的人物,其岳父黄承彦亦是沔南名士。虽然诸葛玄与刘表有旧,但诸葛亮没有出仕,而是躬耕向学,待时而起。直到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27岁的诸葛亮献上《隆中对》,提出“兴复汉室”的战略规划,才是他仕途的开始。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诸葛亮34岁时,奉刘备之命率军从荆州西援,与刘备会师成都,从此定居,直到54岁病逝于五丈原前线,为时达21年。从27岁出山辅佐刘备,到34岁入蜀定居,其间主要在荆州活动了约8年。

诸葛亮入蜀到成都定居以后,只在平定南中叛乱和北伐时(即所谓“六出祁山”)远离蜀地,所以在诸葛亮54年的生涯中,有近20年的时间生活在蜀地,将一生中最为辉煌的岁月奉献给了蜀郡。这一段时间,也是他的事业成就达到高峰的时期,是他得以留名青史、成为名臣贤相的完成时期。

修身齐家

诸葛亮一生廉洁奉公,淡泊名利;治家严谨,家风纯正;谦虚谨慎,从善如流;严于律己,勇于担责;忠贞不二,慎始全终,是中国封建社会里正身律己、忠臣贤相的典范。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文化与东亚文化的主流,影响极为深远,其核心观念的“仁”最重要的一类外现——“忠”,在诸葛亮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一生对刘备与蜀汉忠心耿耿、从一而终,即使在白帝托孤、刘备过世后,依然对后主刘禅呵护备至,掌权而不贪权,最后甚至为了蜀汉的事业,在五丈原的军旅之中劳累至死。这无疑都极致展现了忠君爱国的精神,使他成为我国历朝历代“忠臣”的最高代表与典范。

《礼记·大学》言:“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修身”虽然讲的是由内而外,推己及人的个人修养,看似内求,实则外显。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将个人与家国天下统一起来。诸葛亮所处的时代,是政治混乱并爆发黄巾大起义的时代。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让诸葛亮从小就能直接、深刻地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在隆中,诸葛亮将于田间耕作之外的时间,用在读书、游历、师访友方面,同时很注意与荆州地区有影响的人物的联系,尤其是与有声望的名士交往,以此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影响。他在寻师游学的过程中,结交了不少朋友,更赢得荆州名士们的尊重。后来刘备来到荆州,也是通过荆州名士司马徽、徐庶等人的大力推荐才有了后来著名的“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图片来自网络)

“修身”之后,便是“齐家”。诸葛亮的家风主要体现在《诫子书》《又诫子书》《诫外生书》等家书之中。《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时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涉及立志、勤学、修身、养德等方面内容。《又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养子诸葛乔的家书,专门谈论饮酒问题。《诫外生书》是诸葛亮写给外甥庞涣的家书,谈论了立志的重要性。诸葛亮劝诫子弟心志拳拳、意境旷远,在传承了诸葛家风的基础上,熔铸了自身独特的人生感悟及家国情怀,是培育良好家风、涵养正气的典范之作,至今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诸葛亮心系天下,站在忠义的高度谨慎处世,不汲汲于追求功名利禄。《出师表》中,说自己“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将治国安邦、济世安民作为自己最高理想和人生追求,把家族命运与国家前途、黎民苍生相系。在隆中之时,诸葛亮就“自比于管仲、乐毅”,渴望像管仲、乐毅一样能有机会辅助明君,兼济天下;担任蜀相时,诸葛亮“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深受百姓爱戴;同时,他对后辈寄予了殷切期望,希望他们通过立志勤学、修身养德,早日成为济世安民之才。《诫子书》中,诸葛亮告诫诸葛瞻,切不可放纵、不勤学,否则“多不接世”,真正的人才,应当为国家及社用。

诸葛亮塑像(成都信息中心 供图)

治国平天下

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诸葛亮:“以其用心平而劝诫明也”,虽然受到魏晋正统史观的约束,与《三国演义》的小说式记述不同,摒弃了诸多溢美之词,但依然不难看出对于诸葛亮的推崇备至。关于其“治国”,《三国志》有如下记载与评述:

“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于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其秋病卒,黎庶追思,以为口实。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孟轲有云:“以逸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忿。”信矣!论者或怪亮文彩不艳,而过于丁宁周至。臣愚以为咎繇大贤也,周公圣人也,考之《尚书》,咎繇之谟略而雅,周公之诰烦而悉。何则?咎繇与舜、禹共谈,周公与群下矢誓故也。亮所与言,尽众人凡士,故其文指不得及远也。然其声教遗言,皆经事综物,公诚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补于当世……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诸葛亮铜像(图片来自网络)

“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在当时的语境下,无疑是极高的认可。他励精图治,革除弊政,广任贤才,注重法治;首设堰官锦官,发展生产,务农殖谷,富国强兵;南征平叛,改善与西南各族的关系;东和孙吴,多次出兵北伐曹魏,力图兴复汉室,一统天下。更为可贵的是,在诸葛亮公忠体国的思想和作风影响下,蜀汉官员形成了一种为官节俭、廉政奉公的政治氛围,造就了一个廉政时代,以至于在诸葛亮死后,依然维持了蜀汉长达几十年的正常运转。

当时蜀国许多地方还都上书请求为诸葛亮建立祀庙,《襄阳记》有载,在朝廷碍于礼制而暂时还不能为诸葛亮建祀立庙的时期,民间就利用岁时节令祭祀诸葛丞相,称为“百姓巷祭”,甚至在蜀国西南部少数民族地区也出现了“戎夷野祀”。直到今天,在四川也保留了大量关于诸葛亮的历史遗存,如成都、武担山、九里堤遗址、万里桥、诸葛井、葛陌、都江堰、诸葛亮点将台、新都八阵图遗址、孔明乡与马刨井,西昌诸葛城、雷波诸葛亮点将台、越西诸葛忠,绵阳诸葛双忠祠、涪水诸葛营、三堆子、饮马缸、诸葛寨、卧龙山、孔明泉,广元明月峡古栈道、剑门关,宜宾丞相祠、点将台、观斗山,内江隆昌遗址、合江遗址……

成都过厅(丁浩 摄,成都市武侯区地方志办公室 供图)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最后一步,也是儒家的终极理想——达到天下在一种等级秩序基础上的平等和公平。诸葛亮亲身经历了黄巾起义、董卓之乱、天下、军阀混战等造成社会秩序大的变迁,因而对人民在中所经受的苦难,有深刻体会和理解,渴望天下一统而致天下太平,最终使人民安居乐业。

诸葛亮作为不世出的战略家,明白“兴复汉室”的条件在当时并不具备。因此在“隆中对策”中提出的方针便是分阶段实施:第一步是“跨有荆、益”,与曹操、孙权形成鼎立之势;第二步是等待时机,当“天下有变”时,则两路出兵,夹击中原。这个先走向三分,再求统一的战略决策,是当时最全面、最具体、最有实效的立国方略。

“兴复汉室”的可能性是的确存在的。公元219年,刘备取得汉中,跨有荆、益,具备了两路北伐的条件。镇守荆州的蜀将关羽出兵攻襄阳,大败曹军,威震华夏,逼得曹操“议徙许都以避其锐”。这只是一路北伐,竟有如此威力,足证许昌以南拥汉反曹的力量是相当强大的,也说明“兴复汉室”是具有可能性的。

但是,可能性毕竟没有变为现实性。荆州之失、夷陵之败,使得蜀汉元气大伤,三国鼎立的局面最后形成,魏、蜀、吴三国都不再具备统一中国的实力,诸葛亮实现“兴复汉室”这一理想的可能性已不复存在。然而,作为政治家的诸葛亮,却仍为“平天下”这一理想进行着终生的奋斗,八年之间五次出兵北伐曹魏,彰显出儒家\"自强不息\"品格,同时秉承儒家精神,为建立\"泽及百世\"的功业,践行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诺言。

《诸葛亮像》图立轴,刘旦宅 作(来源:成都博物馆网)

“自古风云多变幻,不以成败论英雄”,诸葛亮所展现出的品质、所遗留下的精神,早已远远超过“匡扶汉室”这一具体事业的价值。正如评选首批四川历史名人时,成都市诸葛亮研究会副会长、博物馆原副馆长谭良啸所说,“诸葛亮宁静淡泊的气质,忠贞不渝的情操,廉洁务实的作风,慎始善终的精神,为事业献身的忠义,闪耀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光华,承载着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我们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他的品德思想、治国治军才能,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诸葛亮治蜀造福于巴蜀人民。他死后一千多年来,受到各阶层人民的缅怀和赞扬。这种追思和敬仰,表达的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赞赏,体现的是我们民族在几千年奋斗中形成的历史观、伦理观、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

诸葛亮(成都市武侯区地方志办公室 供图)

参考文献

1.王瑞功.诸葛亮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04.

2.任俊华.诸葛亮的家风[N].学习时报,2020-01-24(001).

3.陈寿.《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诸葛亮传》.裴松之注.中华书局,2005

4.陈向蓉.论诸葛亮的家国情怀[J].文史杂志,2019(06):4-8

往期回顾

四川历史名人系列 | 文翁——公学始祖兴教化 汉代循吏第一人

四川历史名人系列│ 两晋两“国志” 光焰万丈长

四川历史名人系列│ 偶像的力量:最早的粉丝逆袭之路——司马相如

四川历史名人系列│ 一部《三国志》 千秋良史才

四川历史名人系列│常璩:矢志于史终不悔 著录巴蜀“第一人”

四川历史名人系列│风骨峥嵘 壮志难酬 ——一代诗骨陈子昂

四川历史名人系列│薛涛:一个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女子

四川历史名人系列│巴山蜀水的乡土文化对李调元诗学思想的buff加成

四川历史名人系列│草原上的雄狮大王——格萨尔王

四川历史名人系列│张栻:湖湘有“理” 他从蜀中来

四川历史名人系列│秦九韶:世界数学史上一颗耀眼的星星

四川历史名人系列│大禹精神耀千古

四川历史名人系列│不朽巨匠——李冰

四川历史名人系列│西汉儒学大师——扬雄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三国演义》重要人物简介(99个)

曹魏人物

▶ 曹魏缔造者

1.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谯郡(今安徽亳州)人,从小聪明机警,有侠气。黄巾军起义爆发时,任骑都尉,参加剿除黄巾军。

从建安二年到十六年(公元197年— 211年),先后用兵打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统一北方。曾在赤壁被孙刘联军用火攻战败。建安二十一年,受封为魏王,四年后,病死于洛阳。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

2.魏文帝曹丕(187年—226年,字子桓),三国时魏国的建立者。公元220年—226年在位。曹操的第二个儿子。建安二十二年,被立为太子。

曹后继任为魏王,不久便废了汉献帝刘协,自己做了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爱好文学,为当时文坛领袖,现存有流传的诗歌四十多首,后人编辑出版有《魏文帝集》。

▶ 曹魏文官

3.司马懿(字仲达),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熟悉兵法,多智谋,善于玩弄权术。曾多次出师与诸葛亮斗兵法。

4.荀彧(字文若),颍川大家,自小被世人称作“王佐之才”。作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5.郭嘉(字奉孝),是曹操初期的第一谋士,谋略高超(也可能是曹操为招贤而借奉孝之名流布的谣言所成其名),可惜英年早逝,让曹操大为叹息。

6.贾诩(字文和),早年跟随张绣,后来成为曹操最信赖的谋士。

7.荀攸(字公达),荀彧之侄,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

8.程昱(字仲德),本名程立,因梦中于泰山捧日,更名程昱,最早跟随曹操谋士之一,为曹操所倚重。

9.徐庶(字元直),荆州俊杰,谋略不下荀彧,曾投刘表,后投刘备任军师,帮助刘备接连打败了曹操。后曹操的另一谋士程昱用计骗徐庶投靠曹操,徐庶因老母被曹操所骗自杀,而痛恨曹操,终生没有为曹操设一条计策。

10.许攸(字子远),本为袁绍帐下谋士,官渡之战时其家人因犯法而被收捕,许攸因此背袁投曹,并为曹操设下偷袭袁绍军屯粮之所乌巢的计策,袁绍因此而大败于官渡。后因言语张狂被曹操大将许褚所杀。

11.刘晔(字子扬),年少知名,人称有佐世之才,是曹操手下举足轻重的谋士,他屡献妙计,对天下形势的发展往往一语中的。刘晔历仕数朝,是曹魏的三朝元老。

▶ 曹魏武将

12.夏侯惇(字元让),攻吕布时却被流矢射伤左目,被人称为“盲夏侯”,深受曹操信任,无人能及。

13.典韦(无字),曹操帐下的第一猛将,人称“古之恶来”。

14.许褚(字仲康),功劳最大,裸衣斗马超是其亮点,被称为“虎痴”。

15.张辽(字文远),五子良将之一,早期跟随吕布,后转投曹操,是三国时期少有的文武俱佳的武将,被称为曹五子良将之首。

16.徐晃(字公明),五子良将之一,樊城之战中击败关羽。因于此役中治军严整而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

17.张郃(字儁乂jùn yì ),五子良将之一,早年跟随袁绍,是后期曹操帐中不可多得的人才。

18.夏侯渊(字妙才),曹氏家族的猛将,是曹操帐下主力军,武艺及带兵打仗出类拔萃。

19.曹仁(字子孝),曹氏家族的第一猛将。

20.曹洪(字子廉),曹氏家族,最早跟随曹操将领之一,忠心耿耿,曾孤身舍命救曹操。

21.乐进(字文谦),五子良将之一,斩杀淳于琼。屯兵襄阳,击退关羽、苏飞等人。

22.李典(字曼成),崇尚学习与高贵儒雅,有长者之风。

23.于禁(字文则),五子良将之一,后被关羽水淹三军,投降关羽,魏国早期重要将领。

【五子良将】

五子良将是指三国时期,曹魏势力的五位将军,即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征西车骑将军张郃以及右将军徐晃。

陈寿撰写魏书卷十七时,将此五人合传,叙述诸将生平事迹后评曰:“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因此现代人将其称之为“五子良将”或“魏五子”。

02

东吴人物

▶ 东吴缔造者

24.孙坚(155年—192年,字文台),吴郡富春(今浙江省富阳)人。中平元年(公元一八四年),与朱隽一起剿灭黄巾军。官职为别部司马、议郎、长沙太守等,并参加过诸侯联合讨伐董卓之战。公元一九二年袁术派他前去攻打荆州刘表,被刘表部将黄祖射死。

25.孙策(175年—200年,字伯符),孙坚的长子,孙权的哥哥。小时候与周瑜关系友好。孙坚死后依附袁术。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打仗,孙策想秘密出兵袭击许都,尚未出兵,反被吴郡太守许贡手下的门人刺伤而死。

26.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三国时吴国建立者,公元229年—252年在位。吴郡富春(今浙江省富阳人)。东汉末年,继承哥哥孙策的事业,在张昭、周瑜、鲁肃等人的协助下,联合刘备,在赤壁大败曹操。

后又联合曹操攻击蜀国,杀刘备大将关羽,夺取荆州,并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公元229年在湖北武昌(今湖北省鄂州)称帝,国号吴。后迁都建业(今江苏省南京)。死后追封为吴大帝。

▶ 东吴文官

27.张昭(字子布),三国时期的治世之才,善丹青,被孙策、孙权倚重。

28.鲁肃(字子敬),汉族,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建安二十二年(217),鲁肃去世,终年46岁,孙权亲自为鲁肃发丧,诸葛亮亦为其发哀。代表作:《榻上策》。

29.诸葛谨(字子瑜),孔明的兄长,《世说新语》称其“吴得一虎”。

30.步骘(字子山),三国时期孙吴重臣及将领,官至吴国丞相,被封临湘侯,有二子步协、步阐。

31.贺邵(字兴伯),吴国后期的一名能正直进言的大才。

32.顾雍(字元叹),三国孙吴丞相、政治家,是为吴国伯乐也,为孙权推荐很多大才。

▶ 东吴武将

33.周瑜(字公瑾),汉末名将,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洛阳令周异之子,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建安十五年病逝,年仅36岁。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范成大誉之为“江左风流美丈夫”。

34.陆逊(字伯言),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历任吴国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章武二年,陆逊在夷陵击败刘备所率蜀汉军,一战成名。晚年因卷入立嗣之争、力保太子孙和而累受孙权责罚,忧愤而死。

35.太史慈(字子义),东汉末年武将,官至建昌都尉。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于赤壁之战前病逝,死时才四十一岁。

36.吕蒙(字子明),将关羽干掉的东吴名将,陈寿评论“有国士之量”。

37.甘宁(字兴霸),三国时期吴国大将。他为人暴躁记仇,少有气力,好游侠,为人勇猛刚强,忠心耿耿,勇往直前。曾被孙权称为: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矣。

38.周泰(字幼平),孙策平定江东时即成为东吴的将领,曾经多次保护孙权免受敌军的攻击。后来孙权为了表彰周泰为了东吴出生入死的功绩,而赐给他青罗伞盖。

39.凌统(字公绩),凌操之子,原来与甘宁有杀父之仇,后与甘宁成为东吴的顶梁之柱。

40.徐盛(字文向),相貌英俊,江南极少数文武全才之一。

41.丁奉(字承渊),孙权所看重的青年将领之一,位至大司马。

42.黄盖(字公覆),早期跟随孙坚老将,赤壁一战中火烧连环船的重要人物。

43.朱然(字义封),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原姓施,朱治的养子。猇亭之战与陆逊合力大破刘备,之后朱然提出应该收兵防备魏国,魏国果然趁机攻吴。曹真、夏侯尚、张郃等魏将围攻江陵六月之久,最终在朱然死守之下退军,朱然从此名震敌国。

44.朱治(字君理),吴国武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为东吴武将朱然之嗣父。

45.程普(字德谋),东汉末年东吴的武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君主。他曾跟随孙坚讨伐过黄巾、董卓,又助孙策平定江东。孙策死后,他与张昭等人共同辅佐孙权,并讨伐江东境内的山贼,功勋卓著。程普在东吴诸将中年岁最长,被人们尊称为“程公”。

46.韩当(字义公),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韩当因为长于弓箭、骑术并且膂力过人。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随从其征伐四方,功勋卓著,对江东基业的逐渐稳固和吴国的建立有着重要影响。官至昭武将军、冠军太守,加都督称号,封爵石城侯。黄武六年(227年)卒。

【十二虎臣】

东吴十二虎臣,三国时孙吴十二位将领的合称,这十二人以英勇善战而为人称道,按照正史《三国志》为其列传的顺序依次是: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他们为孙吴基业的开辟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功勋。《三国志》把此十二人合为一卷作传,盛赞他们为“江表之虎臣”,故名。

03

蜀汉人物

▶ 蜀汉缔造者

47.刘备(公元166年— 223年,字玄德),蜀汉昭烈皇帝,公元221年— 223年在位,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县)人。少年孤独贫困,与母亲贩鞋子、织草席为生,后与关羽、张飞于桃园结义为异姓兄弟。剿除黄巾军有功,任安喜县尉。经常寄人篱下,先后投靠过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等。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为军师,率军攻占了荆州、益州、汉中。于公元221年正式称帝。在替关羽、张飞报仇时,大举进攻吴国,被东吴陆逊用火攻打败,不久病死于白帝城。世人也称他刘先主。

▶ 蜀汉文官

48.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是中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发明家、战略家。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断,在天文、符咒、奇门遁甲上研究很深,更长于巧思,曾革新“连弩”(诸葛连弩),可同时发射10箭;作“木牛”、“流马”,便于山地军事运输;还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制作孔明灯。其不幸在七星续命时被打断,命陨五丈原。有《将苑》(又名《心书》)《便宜十六策》《兵要》《心战》《兵法二十四篇》兵法流传,并有诸葛武侯文集(诸葛亮关于治军、用后、阵法的言论)流传,后人将之集成诸葛亮兵法。有《隆中对》、《出师表》、《诫子书》、《诫外甥书》散文流传。

49.庞统(字士元,号凤雏),政治稍逊孔明,谋略不下孔明,断案如神,献计连环,指掌西蜀。建安十九年(公元二214年)与刘备进取川中时,在卉县(今四川省广汉北)落凤坡被刘璋手下名将张任用伏兵乱箭射死,死后追爵为关内侯。

50.蒋琬(字公琰),蜀汉后方负责治理政事的实际最高负责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少时与表弟刘敏并称于世,诸葛亮北伐负责后方粮草,筹措能力不下西汉萧何。官至大司马,大将军。有《蒋恭侯集》《丧服要记》各一卷。

51.费祎(字文伟),巴蜀俊杰,治政能力高超。与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蜀汉四相。后为魏降将郭循行刺身死。

52.董允(字休昭),巴蜀名士,治政能力不下费祎。

53.(字孝直),刘备最言听计从的人,关、张死后,若活着,则刘备不会吃陆逊的亏。

54.马良(字季常),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蜀国名士,刘备的谋士。在刘备东征讨伐东吴时,随军参谋,刘备兵败,他也遇害。

55.孙乾(字公祐),刘备早期谋士之一,口才是刘备手下中最好的。

56.糜竺(字子仲),蜀汉官吏,与孙乾、简雍同为蜀汉最高待遇的老臣子。

57.简雍(字宪和),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本姓耿,而幽州人将耿说成简,便改为姓简。刘备帐下谋士。他年少时便与刘备相识,后跟随刘备奔走。常作为谈客,往来使命,刘备围成都时,简雍劝说刘璋投降。不久,官拜昭德将军,地位次于麋竺。

▶ 蜀汉武将

58.关羽(字云长),出身低微,因杀人逃跑而偶然结交刘备张飞。智勇双全,万军之中斩袁绍大将颜良、文丑,果断出击曹仁,屯河聚水破襄阳,威震中华,吓得曹操有迁都之议。重情义,千里走单骑,但是性情高傲。“刮骨疗毒”,后人称之称之“武圣”。若无孙吴短视后方出击,怎得后来蜀汉再无能力伐魏,而又孙吴苟安等死?惜周瑜不在,让一群短视书生谋天下。

59.张飞(字翼德),出身地方豪强,按照血缘来看应是一名帅哥,雄壮威武,颇有胆识,被称为“万人敌”。

60.赵云(字子龙),身长八尺,姿颜雄伟。长坂之战中一人斩杀曹兵1000余人,其中名将斩杀50余人,独战张颌、徐晃,杀得二人心惊胆战落荒而走,被刘备誉为“一身都是胆”。治军严谨,未曾败仗,常胜将军。

61.马超(字孟起),东汉末年群雄之一,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起初在其父马腾帐下为将,先后参与破苏氏坞、与韩遂相攻击、破郭援等战役。曹操曾惧言:”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有诗评价:“潼关战败望风逃,孟德怆惶脱锦袍。剑割髭髯应丧胆,马超声价盖天高。”

62.黄忠(字汉升),有“百步穿杨”之弓法,能开二石之弓,箭术三国独一无二。黄忠与严颜、廖化共称为蜀汉三老将,智勇双全,常常独当一面,与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廉颇齐名。老当益壮,定军山一役斩夏侯渊。性情孤傲、重情。

63.魏延(字文长),镇守汉中稳定中期蜀汉形势。屡次随诸葛亮北伐,功绩显著。诸葛亮死后,与长史杨仪矛盾激化,相互争权,魏延败逃,为马岱所追斩,并被夷灭三族。

64.陈到(字叔至),被雪藏的猛将,率700白耳兵力敌朱恒、朱然近万吴兵,勇猛不下赵云。后受为永安都督,警备孙吴。

65.马岱(字伯瞻),为诸葛亮器重,曾受命斩杀猛将魏延。

66.关兴(字安国),蜀龙骧将军。关羽次子,少有英名,屡立战功,因病早逝。

67.姜维(字伯约),号幼麒,天水冀(今甘肃甘谷县六峰乡)人,蜀汉大将军,第四代执政大臣。诸葛亮北伐事业的继承者。蜀汉后期重要将领。司马昭五道伐蜀,姜维据守剑阁,阻挡住钟会大军,却被邓艾从阴平偷袭成都,刘禅投降。蜀灭后,假意投降魏将钟会,打算利用钟会反叛曹魏以实现恢复汉室的愿望,但最终钟会反叛失败,姜维与钟会一同被魏军所杀。

68.马谡(公元190—228年,字幼常),襄樊宜城人,侍中马良之弟。初以荆州从事跟随刘备取蜀入川,曾任绵竹、成都令、越太守。蜀汉丞相诸葛亮用为参军。他刚愎自用,目中无人,导致街亭失守,后被诸葛亮斩首。

69.严颜,初为刘璋部下,担任巴郡太守。建安十九年,刘备进攻江州,严颜战败被俘。后随刘备攻打汉中,屡立战功。

70.刘封,刘备义子。随赵云、张飞等扫荡西川,颇有战功,而后又统领孟达攻取上庸,深为刘备信任。但是后来关羽北伐曹魏,多次要求刘封起兵相助,刘封不从。而后又侵凌孟达,迫其降魏。孟达与魏徐晃共袭刘封,并劝刘封投降,刘封不降,又遭部下叛变,败归成都。刘备在诸葛亮的建议下赐死刘封,刘封自裁。

【五虎上将】

五虎上将,一般是指汉末三国时期,跟随刘备建立蜀汉的五位将军。分别为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

关羽、张飞是刘备早期举兵时就跟随了刘备,赵云是在刘备依附袁绍时加入,黄忠是刘备收复荆州时加入,马超是在刘备攻打益州刘璋时加入。五人为蜀汉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其他人物:

71.汉献帝刘协,汉灵帝的儿子。董卓废少帝刘辩后上台,是董卓的傀儡。王允用连环计杀害董卓后,被李?劫走。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被曹操迎到许都,成为曹操的傀儡。在位时天下大乱,战火四起。曹后,曹丕称帝,献帝被迫退位,改封山阳公。

72.吕布(字奉先),汉族,东汉末年名将,汉末群雄之一,五原郡九原县人(今内蒙古包头九原区)。先后为丁原、董卓的部将,也曾为袁绍效力,后占据徐州,自成一方势力。于建安三年十二月癸酉(199年2月7日)在下邳被曹操击败并处死。由于《三国演义》及各种民间艺术的演绎,吕布向来是以“三国第一猛将”的形象存在于人们的心目之中。

73.董卓(字仲颍),东汉末年将领,后任太师。陇西临泺(今甘肃省岷县)人,性情刚猛,有谋略。在剿灭黄巾军时曾被黄巾军打败。昭宁元年(189年)响应何进号召,以保护皇帝为名率兵进入东京洛阳,废汉少帝,立汉献帝。袁绍等率八路诸侯讨伐时,放火烧了洛阳城迁都长安,自称太师。后被王允与貂蝉所设的连环计所杀。

74.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商水)人。汉灵帝时为中军校尉,领导皇宫禁卫军,灵帝死后,他带兵进宫杀尽了宫中宦官。董卓控制国家大权时,他从冀州发兵讨伐董卓,成为诸侯军的盟主,在诸侯混战中势力进一步扩大,成为当时兵将最多的豪强。但在与曹操决战时,因不听谋士的良言,在官渡被曹操击败,不久病死。

75.袁术(字公路),袁绍的弟弟。曾任河南尹、虎贲中郎将,南阳太守。因被曹操、袁绍军队攻击,率兵退驻寿春,统治扬州一带。建安二年(公元一九七年)自称皇帝,号仲家。后被曹操打败,忧病而死。

76.刘表(字景升),汉末群雄之一,占据荆州。历任荆州刺史、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武成侯。生有两个儿子刘琦、刘琮。病死后刘琮继位,投降了曹操。

77.公孙瓒(字伯圭),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曾任中郎将,封都亭侯,幽州牧。参加过攻打黄巾军及讨伐董卓的战争,与袁绍为争夺北方连年交战,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被袁绍打败,自焚而死。

78.张鲁(字公祺)(《后汉书》作公旗),祖籍沛国丰县(今江苏丰县)。东汉末年割据汉中一带的军阀,是五斗米道的第三代天师(称系师),在杀张修后继续在汉中一带传播五斗米道,并自称“师君”。雄据汉中近三十年,后投降曹操,官拜镇南将军,封阆中侯,食邑万户。张鲁去世后谥号为“原”,葬于邺城东。

79.刘璋(字季玉),东汉末年益州牧。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迎接刘备入川,让刘备攻汉宁王张鲁,刘备军攻到成都,他开城投降,被刘备迁驻南郡公安。后孙权攻下荆州,再次任他为益州牧。后因病而死。

80.华雄,董卓部下的武将,为董卓帐下都督。《三国演义》中华雄被刘备义弟关羽所杀,这段被称为“温酒斩华雄”的故事情节也流传于后世。但历史上,华雄是在关东军阀联合讨伐董卓时,被孙坚一军所杀。

81.颜良,袁绍部将,以勇而闻名。曹袁交兵时,关羽为报曹操善待之义,将其斩杀。

82.文丑,冀州牧袁绍帐下的大将。袁绍命文丑率军于延津攻曹操,曹操以诱敌之计大破文丑一军,文丑于此战中丧生。

83.庞德(字令明),原来是马腾的部将,后来因为马腾被诛,马超和韩遂被打败,庞德归顺了曹操。在《三国演义》中, 庞德曾经和关羽单挑,与关羽不分胜负,力战多时后因小舟被洪水打翻为关羽军所擒,最终殒身殉节。

84.刘禅(207年-271年,字公嗣),即蜀汉后主,小名阿斗。蜀汉灭亡后,刘禅及一些蜀汉大臣被迁往洛阳居住,受封为安乐公,后在洛阳去世。“乐不思蜀”说的就是此人。

85.曹植(字子建),少有文才,善为诗文。曹操第三子,封陈思王。因富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终因任性而行失宠。遭忌于兄丕。曹丕称帝后,他受曹丕的猜忌和迫害,屡遭贬爵和改换封地。

86.华佗(字元化),以“神医”之名著称于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后因不服曹操征召被杀。

87.孟获,三国时期南中一带少数民族的首领,曾经起兵反叛蜀汉,后来被诸葛亮七擒七纵并降服。

88.晋武帝司马炎(236年——290年,字安世),创立晋王朝。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司马懿的孙子,司马昭的大儿子。公元256年废曹奂自立为皇帝。公元280年灭吴后,统一全国。

89.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军事家、将领,多年在曹魏西边战线防备蜀汉姜维。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最后他率先进入成都,使得蜀汉灭亡。后因居功被钟会等污蔑诛杀。

90.陆抗(字幼节),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陆逊次子,被誉为吴国最后的名将 ,死后不久吴国为晋所灭。

91.钟会(字士季),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书法家。太傅钟繇之幼子。自幼才华横溢,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对他非常赏识。公元263年,他与邓艾分兵攻打蜀汉,导致蜀汉灭亡。此后钟会欲据蜀自立,与蜀汉降将姜维共谋其事,却因部下的反叛而失败,自己也死于部将兵变,时年40岁。

92.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著名战略家、政治家和文学家。晋代魏后司马炎有吞吴之心,乃命羊祜坐镇襄阳,都督荆州诸军事。在之后的十年里,羊祜屯田兴学,以德怀柔,深得军民之心;一方面缮甲训卒,广为戎备,做好了伐吴的军事和物质准备。临终前举荐杜预自代。

93.杜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灭吴统一战争的统帅之一。功成之后,耽思经籍,博学多通,多有建树,被誉为“杜武库”。

94.貂蝉,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汉末宫廷风云骤起,貂蝉出宫被司徒王允收为义女。不久董卓专权。王允利用董、吕好色,遂使貂蝉施“连环计”,终于促使吕布杀了董卓,立下功勋。

95.甄宓,书上说她:'玉肌花貌,有倾国之色”。初期嫁与袁绍次子袁熙,袁熙带兵出外征战,留下甄氏独身照顾婆婆,袁氏败亡后,曹操之子曹丕见其美艳动人,便纳为己有。

96.小乔,乔玄之女,汉末建安三年(公元189年),东吴孙策欲取荆州,期间与周瑜避乱隐居在那里的乔玄的两个女儿,就是大乔和小乔。姐妹一双生得貌若天仙,堪称绝代佳人。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97.孙尚香,孙坚之女,孙策、孙权的同父异母妹妹,也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里的女主角。赤壁之战后,嫁给刘备。建安十七年,刘备入蜀,孙权派人接回孙夫人,孙夫人想将刘禅一并带走,被牙门将军赵云夺回。此后不详。

98.邹氏,张济之妻,在宛城攻略战中被曹操看上,结果送了典韦一条性命,可见红颜祸水,为害之甚。

99.吴国太,孙坚(孙权父亲)的次妻,吴太夫人(孙权母亲)的妹妹,孙尚香的母亲。吴太夫人去世后,孙权遵母亲遗命,奉养吴国太如同亲生母亲。促成刘备招亲成功的关键性人物之一,另一个是乔国老。

介绍诸葛亮的生平及其智慧和谋略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是中国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政治家、军事将领和文学家,被誉为“卧龙先生”。他以其卓越的才华、深厚的学识、高超的谋略和过人的智慧,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备受尊重和崇拜的伟大人物之一。

诸葛亮出生在一个世代读书人的家庭中,从小聪明过人,并受到良好的教育。后来,他成为了蜀汉刘备的军师,在多次战争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赤壁之战”和“街亭之战”,在这些战争中,他通过布局、计策和谋略,成功地击败了强大的敌人。

除了军事才能,诸葛亮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撰写了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如《出师表》、《诫子书》等,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也反映了他对于政治、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洞察力。

诸葛亮的智慧和谋略也是他广受赞誉的重要原因。他善于观察周围的环境和局势,并能够从中发现机会和优势。他强调“以德服人”,主张仁爱、忠诚和合作,不仅赢得了士兵们的信任和支持,也使得蜀汉的统治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总之,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备受尊敬和崇拜的伟大人物之一。他在政治、军事和文学等领域都具有卓越的才华和成就,其智慧和谋略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同时,他的品德和思想也对中国文化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贡献。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1217/169625249473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