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坟电影分析(浅坟)
从《浅坟》到《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丹尼·博伊尔影片中的焦虑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御史流芳
编辑|御史流芳
«——【·前言·】——»
电影节奏,创作者会依据影片中所发生的戏剧冲突以及人物所饱含的情感状态,通过使用电影的各种表现手法。
在叙事行进过程中,形成或快或慢,或静或动,或长或短等精心安排的能够被受众所感知的进程。
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是电影节奏表现的两种形式,内部节奏是指能够引起观众情绪起伏的,以情节发展为基础的戏剧冲突、人物动作以及主要人物的心理变化。
其中情节的发展往往是变化的根本原因。内部节奏不易被受众所察觉,只有在观影结束后,观众在细细回味影片内容时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外部节奏是通过电影表现手法能直观的被大众所感知的,如,画面、声音、剪辑等能够让观众切实感受的部分。
外部节奏需要对内部节奏负责,二者互为辩证关系。通常一部电影作品的时长约为90—120分钟,因此故事情节在这个时间段中的铺排、快J漫,将直接影响着电影的节奏。
“节奏—这是影片的最基本的特征,同时也是最微妙的很少被研究过的特性。”
文章中所要探讨的叙事节奏属于内部节奏的范畴,因此故事情节安排的疏密程度直接影响着叙事节奏的快慢。
以《猜火车》为例,虽然影片大体仍按时间顺序来展开叙事,但其“碎片化”的叙事结构已使影片的叙事节奏快于其他影片。影片的故事情节安排如下(划分依据以每个事件发生为起点):
以上情节密度在时间轴上的构图如下:由此可知,《猜火车》在每个时间段的情节安排极为密集,紧紧的吸引观众的眼球,扣动观众的心弦,时刻关注故事人物的发展变化。
更能够深刻感知年轻人生活的迷幻、精神世界的医乏和生活的混乱无措。
丹尼·博伊尔电影叙事的紧凑感亦体现在对故事悬念的设置安排上。
导演不会根据叙事的现有状态按照观众预期来发展,而是在叙事正常行进中的突然反转。
《浅坟》中当观众认为金钱是被朱丽叶拿走的,结局却跌破众人眼镜,原来亚历克斯早已将金钱转移;
当第四位租客顺利入住后,观众可能会认为故事是在这4人中进行,却不知,转眼租客雨果便死在床上。
《恍惚》中,即使在影片最后,可能受众仍然认为西蒙是最无辜的人,却不知他却是那个最凶残的人。
这些悬念的设置都促使观众时刻保持紧张投入的观影状态,让受众感知到叙事节奏的紧密相连。
叙事节奏的快速行进加上剪辑上的迅速处理以及对于悬念的巧妙安排,促使丹尼·博伊尔电影叙事节奏可由3个字来概括总结—快、准、狠。
«——【·人物叙事·】——»
在这种状态下更能明确主题凸出人物性格。传统的叙事主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将故事依次展开描述。
丹尼·博伊尔电影中的叙事虽以时间作为主要轴线,但又与传统的叙事大为不同。
在博伊尔的电影中,多重线索叙事、环行结构叙事、MTV式、碎片拼贴式叙事都彰显着导演与众不同的叙事方式和出乎意料的巧妙构思。
((127小时》片头将众多看似不相关的元素拼贴,但细细品味每一张的图片构成都为后续的故事安排做出提示和铺垫;
阿伦被困后不断插入他精神臆想的画面,看似与主情节无关,实则推动叙事促进故事的完整。
导演善运用荒诞的情节、夸张变形的人物肢体语言和怪异的影像构成,揭示现实问题、深度透视现实中人与社会的关系。
导演在电影叙事中通过叙事结构、叙事节奏、叙事方式的不同和大胆的反叛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阴暗面搬到荧幕上来。
碎片化的叙事看似凌乱,但乱中有序,这样的叙事大胆独特,极大的挑战着传统模式。情节的荒诞搞笑却充斥着辛辣的反讽意味。
博伊尔电影的叙事将青春的迷茫和人性异化自然清晰的呈现。他所要传达的是青年心理成长的过程以及人J性被刺激后的变异,他甚至将人物推向末日的绝境。
让人物面临灾难、绝望产生近乎疯狂的暴力行径致使出现无法挽回的境地。
让观众更加强烈和深刻地意识到人性的变化是由于无法满足自身欲望导致的,以此来控诉人性的贪婪、自私和无法被满足。
但博伊尔影片的结局并没有将绝望的情绪不断扩大,他让观众看到生存的希望和人性真善美的一面,使主题得到升华,引发观众深深的思考。
丹尼·博伊尔电影的叙事看似简单,却饱含深度。他的叙事不被传统叙事所拘泥,反对中心权威,不以说教为目的。
他在加入个人特色的同时主张观众从影片中获得不同感受和体验,让观众更直白更通俗的理解其影片中所表现的深度。
后现代主义的影像打破常规,表现手法随意,让人在五光十色极具刺激性的画面感受前大呼过瘾。
丹尼·博伊尔将后现代主义与影像结合产生独特的效果,让人过目难忘。
他大胆肆意的想象,不再将思维拘泥于条条框框中,用各种元素的堆积拼贴表现人的精神世界;运用不同形式丰富画面内容扩大画面张力;
影片中的台词不再被忽略,台词在博伊尔电影作为重要部分大放异彩;看似无规则、凌乱的剪辑却使信息传达最大化……
博伊尔影片对于视听元素的运用打破了世人对于英国电影的固有印象,传统英国电影深受古典戏剧文化和传统价值观的影响,画面构图和色彩充满着油画的质感,每一帧极为考究。
传统的英国电影给人以古典含蓄的婉约美,虽然影片传达了英国的民族特色,但“过于迎合中上层阶级的艺术审美观与道德标准,总是显得压抑与令人窒息。”
要想英国电影走向国际,就需要改变它的创作模式。博伊尔深刻的意识到了这一点。
他的影片大胆创新颠覆了英国电影的传统模式,画面看起来不再只追求唯美效果而是大胆将看似“肮脏”的元素加入画面形成另类的美感。
声音也不再传统古板,丰富多样的音乐类型,戏谑的语言等视听效果形成一种即具有古典韵味也保持了前卫时尚的个人特色。
丹尼·博伊尔电影中的影像,看似荒诞不羁、诙谐搞笑、血腥暴力,但在这背后却充斥着反讽意味和对社会现实的辛辣批判,体现着对生活在底层的人群和青年一代的深刻担忧和关怀。
«——【·视听·】——»
影片中的视听效果帮助导演更完美的诊释了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肮脏和美,在艺术理论上一般情况下是对立的表达,但是博伊尔却能将两个看似不协调的事物碰撞出独特的火花。
肮脏美学是艺术家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法将肮脏的事物审美化,并且作为审美对象加以美化。
可见,它并非只局限于表达传统意义上的不干净,而是将所有丑陋的事物如,阴森邪恶、血腥暴力、人性扭曲、低俗、吸毒酗酒等事物美学化。
在博伊尔的电影中,肮脏美可以通过两个层次深入理解。表层“肮脏”,意指可以肉眼所见,能引起不适的最直观的画面感受。
博伊尔运用直接刺激观众眼球和冲击观众心理感受的画面来传达着青年一代的颓废和迷茫,用最真实的画面体现着底层人群的生活。
《猜火车》中那些经典的“肮脏”画面,以及展示这群年轻人所处空间的凌乱。
如果说表层的“肮脏”可以直接刺激观众的眼球,那么影片中的深度“肮脏”则发人深省,诊释影片的中心内涵。
导演博伊尔具有极其敏锐的社会洞察力,他深谙人性中丑陋的一面,他利用肮脏与美的电影语言传达对青年人精神的困顿。
人与人关系之间的荒谬,人类生存环境的担忧等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做以深刻的嘲讽和辛辣的批评。
人与人之间本应真诚相待、善良共处,却因为利益的牵制而使人性中阴暗丑陋的一面暴露无疑。
《海滩》讲述了人们心中的“理想国”,但这里有让人心驰神往的地方也有人性中肮脏不堪的一面。
《惊变28天》充斥着血腥杀戮,其暗喻着有关社会症候群中人类的恐惧感。
《恍惚》中为了金钱,西蒙的人性扭曲变异。
博伊尔的电影世界里充满了颓废、血腥暴力与死亡的气息,但他却善于将这些血腥暴力的场面通过镜头运用和造型设计将它渲染的唯美艳丽。
以恐怖和怪异奇特的方式来表现另类的审美趣味,他毫不掩饰的将人们本能所要逃避的肮脏直观的放在大荧幕中。
与可见的肮脏相比,这些隐藏的内容更让人不寒而栗。肮脏美学看似将社会规劝或者道德判断的功能降低,但却将美学选择和道德判断的决定权交还给大众,由大众自主的思考。
1989年出版的《辞海》对“怪诞”的解释如下:“以反常的、不合乎常理的形式和超现实的表现手段创造出怪异、荒谬的艺术形象。
怪诞在揭露外部世界的反常与病态、揭示精神的扭曲与贫乏方面,具有独到的审美功能。
总的来说怪诞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内容的荒诞、怪异性;二是形式的反常和不符常规。”‘博伊尔影片中的画面,无论是构图还是镜头表现都是天马行空,不受传统规则约束。
乍看之下凌乱怪异、毫无章节,实则在博伊尔精心设定的画面内容中,每一个看似有反常规的画面都传达着博伊尔影片的精神内核。
博伊尔对于画面镜头的使用异常丰富,对于画面的构图设计也怪异个性充满想象。在博伊尔影片中画面的怪诞美可以归纳为:
人物形象动作的夸张、变形画面内容的恐怖扭曲画面构成的不符常规。《猜火车》中马克在吸食时人物动作的夸张与扭曲,马克第一次尝试戒毒前向他人索要的栓剂。«——【·结论·】——»
在这个画面中马克的屁股朝向镜头,在他两腿之间是给他栓剂的人。
画面怪异却让人一眼想到二人在做不正当的交易。
将马克戒毒过程直观化,画面大多是恐怖惊惊,婴儿爬行在天花板上,突然扭转的脖子,这些画面一直充斥在马克脑中,另其痛苦不堪。以此告诫青少年的可怖。
马克背叛好友是镜头90度左右旋转(将主人公对于未来的摇摆未知和内心的动荡不安展露无疑。
表现着《猜火车2》中“土豆”孤独与痛苦额内心挣扎。
正是因为博伊尔影片中怪诞美的存在,弥补了传统审美观念只追求画面完美的遗憾,极大程度的延伸了画面的内涵意义。
同时,提升了通过画面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动态关照,增强观众的审美承受能力,形成博伊尔自身独特的审美观念。
«——【·参考资料·】——»
[1 ]宋娜.后现代语境下的影像拼贴[[D].济南:山东大学,2010.
[2]高字民.后现代文化语境下的结构与狂欢[[D].西安:西北大学,2003.
[3]陶家俊.身份认同导论[[J].外国文学,2004 C9):3 7-44.
[4]王志亮.《伯恩的身份》叙事节奏探析[[J].电影文学,2016 (21):28-30.
[5]李娜.猜火车一一在无奈的反叛中痛苦成长[[J].电影文学,2008 (20):70.
从《浅坟》到《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丹尼·博伊尔影片中的焦虑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御史流芳
编辑|御史流芳
«——【·前言·】——»
电影节奏,创作者会依据影片中所发生的戏剧冲突以及人物所饱含的情感状态,通过使用电影的各种表现手法。
在叙事行进过程中,形成或快或慢,或静或动,或长或短等精心安排的能够被受众所感知的进程。
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是电影节奏表现的两种形式,内部节奏是指能够引起观众情绪起伏的,以情节发展为基础的戏剧冲突、人物动作以及主要人物的心理变化。
其中情节的发展往往是变化的根本原因。内部节奏不易被受众所察觉,只有在观影结束后,观众在细细回味影片内容时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外部节奏是通过电影表现手法能直观的被大众所感知的,如,画面、声音、剪辑等能够让观众切实感受的部分。
外部节奏需要对内部节奏负责,二者互为辩证关系。通常一部电影作品的时长约为90—120分钟,因此故事情节在这个时间段中的铺排、快J漫,将直接影响着电影的节奏。
“节奏—这是影片的最基本的特征,同时也是最微妙的很少被研究过的特性。”
文章中所要探讨的叙事节奏属于内部节奏的范畴,因此故事情节安排的疏密程度直接影响着叙事节奏的快慢。
以《猜火车》为例,虽然影片大体仍按时间顺序来展开叙事,但其“碎片化”的叙事结构已使影片的叙事节奏快于其他影片。影片的故事情节安排如下(划分依据以每个事件发生为起点):
以上情节密度在时间轴上的构图如下:由此可知,《猜火车》在每个时间段的情节安排极为密集,紧紧的吸引观众的眼球,扣动观众的心弦,时刻关注故事人物的发展变化。
更能够深刻感知年轻人生活的迷幻、精神世界的医乏和生活的混乱无措。
丹尼·博伊尔电影叙事的紧凑感亦体现在对故事悬念的设置安排上。
导演不会根据叙事的现有状态按照观众预期来发展,而是在叙事正常行进中的突然反转。
《浅坟》中当观众认为金钱是被朱丽叶拿走的,结局却跌破众人眼镜,原来亚历克斯早已将金钱转移;
当第四位租客顺利入住后,观众可能会认为故事是在这4人中进行,却不知,转眼租客雨果便死在床上。
《恍惚》中,即使在影片最后,可能受众仍然认为西蒙是最无辜的人,却不知他却是那个最凶残的人。
这些悬念的设置都促使观众时刻保持紧张投入的观影状态,让受众感知到叙事节奏的紧密相连。
叙事节奏的快速行进加上剪辑上的迅速处理以及对于悬念的巧妙安排,促使丹尼·博伊尔电影叙事节奏可由3个字来概括总结—快、准、狠。
«——【·人物叙事·】——»
在这种状态下更能明确主题凸出人物性格。传统的叙事主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将故事依次展开描述。
丹尼·博伊尔电影中的叙事虽以时间作为主要轴线,但又与传统的叙事大为不同。
在博伊尔的电影中,多重线索叙事、环行结构叙事、MTV式、碎片拼贴式叙事都彰显着导演与众不同的叙事方式和出乎意料的巧妙构思。
((127小时》片头将众多看似不相关的元素拼贴,但细细品味每一张的图片构成都为后续的故事安排做出提示和铺垫;
阿伦被困后不断插入他精神臆想的画面,看似与主情节无关,实则推动叙事促进故事的完整。
导演善运用荒诞的情节、夸张变形的人物肢体语言和怪异的影像构成,揭示现实问题、深度透视现实中人与社会的关系。
导演在电影叙事中通过叙事结构、叙事节奏、叙事方式的不同和大胆的反叛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阴暗面搬到荧幕上来。
碎片化的叙事看似凌乱,但乱中有序,这样的叙事大胆独特,极大的挑战着传统模式。情节的荒诞搞笑却充斥着辛辣的反讽意味。
博伊尔电影的叙事将青春的迷茫和人性异化自然清晰的呈现。他所要传达的是青年心理成长的过程以及人J性被刺激后的变异,他甚至将人物推向末日的绝境。
让人物面临灾难、绝望产生近乎疯狂的暴力行径致使出现无法挽回的境地。
让观众更加强烈和深刻地意识到人性的变化是由于无法满足自身欲望导致的,以此来控诉人性的贪婪、自私和无法被满足。
但博伊尔影片的结局并没有将绝望的情绪不断扩大,他让观众看到生存的希望和人性真善美的一面,使主题得到升华,引发观众深深的思考。
丹尼·博伊尔电影的叙事看似简单,却饱含深度。他的叙事不被传统叙事所拘泥,反对中心权威,不以说教为目的。
他在加入个人特色的同时主张观众从影片中获得不同感受和体验,让观众更直白更通俗的理解其影片中所表现的深度。
后现代主义的影像打破常规,表现手法随意,让人在五光十色极具刺激性的画面感受前大呼过瘾。
丹尼·博伊尔将后现代主义与影像结合产生独特的效果,让人过目难忘。
他大胆肆意的想象,不再将思维拘泥于条条框框中,用各种元素的堆积拼贴表现人的精神世界;运用不同形式丰富画面内容扩大画面张力;
影片中的台词不再被忽略,台词在博伊尔电影作为重要部分大放异彩;看似无规则、凌乱的剪辑却使信息传达最大化……
博伊尔影片对于视听元素的运用打破了世人对于英国电影的固有印象,传统英国电影深受古典戏剧文化和传统价值观的影响,画面构图和色彩充满着油画的质感,每一帧极为考究。
传统的英国电影给人以古典含蓄的婉约美,虽然影片传达了英国的民族特色,但“过于迎合中上层阶级的艺术审美观与道德标准,总是显得压抑与令人窒息。”
要想英国电影走向国际,就需要改变它的创作模式。博伊尔深刻的意识到了这一点。
他的影片大胆创新颠覆了英国电影的传统模式,画面看起来不再只追求唯美效果而是大胆将看似“肮脏”的元素加入画面形成另类的美感。
声音也不再传统古板,丰富多样的音乐类型,戏谑的语言等视听效果形成一种即具有古典韵味也保持了前卫时尚的个人特色。
丹尼·博伊尔电影中的影像,看似荒诞不羁、诙谐搞笑、血腥暴力,但在这背后却充斥着反讽意味和对社会现实的辛辣批判,体现着对生活在底层的人群和青年一代的深刻担忧和关怀。
«——【·视听·】——»
影片中的视听效果帮助导演更完美的诊释了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肮脏和美,在艺术理论上一般情况下是对立的表达,但是博伊尔却能将两个看似不协调的事物碰撞出独特的火花。
肮脏美学是艺术家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法将肮脏的事物审美化,并且作为审美对象加以美化。
可见,它并非只局限于表达传统意义上的不干净,而是将所有丑陋的事物如,阴森邪恶、血腥暴力、人性扭曲、低俗、吸毒酗酒等事物美学化。
在博伊尔的电影中,肮脏美可以通过两个层次深入理解。表层“肮脏”,意指可以肉眼所见,能引起不适的最直观的画面感受。
博伊尔运用直接刺激观众眼球和冲击观众心理感受的画面来传达着青年一代的颓废和迷茫,用最真实的画面体现着底层人群的生活。
《猜火车》中那些经典的“肮脏”画面,以及展示这群年轻人所处空间的凌乱。
如果说表层的“肮脏”可以直接刺激观众的眼球,那么影片中的深度“肮脏”则发人深省,诊释影片的中心内涵。
导演博伊尔具有极其敏锐的社会洞察力,他深谙人性中丑陋的一面,他利用肮脏与美的电影语言传达对青年人精神的困顿。
人与人关系之间的荒谬,人类生存环境的担忧等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做以深刻的嘲讽和辛辣的批评。
人与人之间本应真诚相待、善良共处,却因为利益的牵制而使人性中阴暗丑陋的一面暴露无疑。
《海滩》讲述了人们心中的“理想国”,但这里有让人心驰神往的地方也有人性中肮脏不堪的一面。
《惊变28天》充斥着血腥杀戮,其暗喻着有关社会症候群中人类的恐惧感。
《恍惚》中为了金钱,西蒙的人性扭曲变异。
博伊尔的电影世界里充满了颓废、血腥暴力与死亡的气息,但他却善于将这些血腥暴力的场面通过镜头运用和造型设计将它渲染的唯美艳丽。
以恐怖和怪异奇特的方式来表现另类的审美趣味,他毫不掩饰的将人们本能所要逃避的肮脏直观的放在大荧幕中。
与可见的肮脏相比,这些隐藏的内容更让人不寒而栗。肮脏美学看似将社会规劝或者道德判断的功能降低,但却将美学选择和道德判断的决定权交还给大众,由大众自主的思考。
1989年出版的《辞海》对“怪诞”的解释如下:“以反常的、不合乎常理的形式和超现实的表现手段创造出怪异、荒谬的艺术形象。
怪诞在揭露外部世界的反常与病态、揭示精神的扭曲与贫乏方面,具有独到的审美功能。
总的来说怪诞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内容的荒诞、怪异性;二是形式的反常和不符常规。”‘博伊尔影片中的画面,无论是构图还是镜头表现都是天马行空,不受传统规则约束。
乍看之下凌乱怪异、毫无章节,实则在博伊尔精心设定的画面内容中,每一个看似有反常规的画面都传达着博伊尔影片的精神内核。
博伊尔对于画面镜头的使用异常丰富,对于画面的构图设计也怪异个性充满想象。在博伊尔影片中画面的怪诞美可以归纳为:
人物形象动作的夸张、变形画面内容的恐怖扭曲画面构成的不符常规。《猜火车》中马克在吸食时人物动作的夸张与扭曲,马克第一次尝试戒毒前向他人索要的栓剂。«——【·结论·】——»
在这个画面中马克的屁股朝向镜头,在他两腿之间是给他栓剂的人。
画面怪异却让人一眼想到二人在做不正当的交易。
将马克戒毒过程直观化,画面大多是恐怖惊惊,婴儿爬行在天花板上,突然扭转的脖子,这些画面一直充斥在马克脑中,另其痛苦不堪。以此告诫青少年的可怖。
马克背叛好友是镜头90度左右旋转(将主人公对于未来的摇摆未知和内心的动荡不安展露无疑。
表现着《猜火车2》中“土豆”孤独与痛苦额内心挣扎。
正是因为博伊尔影片中怪诞美的存在,弥补了传统审美观念只追求画面完美的遗憾,极大程度的延伸了画面的内涵意义。
同时,提升了通过画面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动态关照,增强观众的审美承受能力,形成博伊尔自身独特的审美观念。
«——【·参考资料·】——»
[1 ]宋娜.后现代语境下的影像拼贴[[D].济南:山东大学,2010.
[2]高字民.后现代文化语境下的结构与狂欢[[D].西安:西北大学,2003.
[3]陶家俊.身份认同导论[[J].外国文学,2004 C9):3 7-44.
[4]王志亮.《伯恩的身份》叙事节奏探析[[J].电影文学,2016 (21):28-30.
[5]李娜.猜火车一一在无奈的反叛中痛苦成长[[J].电影文学,2008 (20):70.
电影《浅坟》:揭示当代英国社会中存在的不平等和种族问题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前言《浅坟》是一部英国电影,该电影以其独特的故事情节和艺术手法,在国内外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和认可。
这部电影的创作背景源自于导演对当代英国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在当时,英国社会面临着严重的阶级分化和种族歧视现象,这引发了导演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入思考,并决定通过电影来表达和探讨这些问题。
在创作过程中,导演选择了一个富有戏剧性的故事情节,并通过精心策划的角色设定和剧情设计,将阶级与种族问题嵌入其中。
这使得电影不仅具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还深入揭示了当代英国社会中存在的社会不平等和种族歧视问题。
《浅坟》的上映情况也备受关注。该片在国内外多个电影节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曾获得多个国际电影奖项,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奖项。电影也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票房和口碑,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和讨论。
这部电影通过其独特的创作背景和上映情况,不仅在艺术上具有重要意义,还为社会提供了一个思考和讨论的平台。它挑战了观众的认知和思维,并引发了对于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和讨论。
通过观看和研究这部电影,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代英国社会的阶级与种族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和未来发展方向。
在当代英国社会,阶级和种族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热点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尽管英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然存在着严重的社会不平等和种族歧视现象。
电影《浅坟》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剧情设置,生动地展现了这些问题,并引发观众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入思考。
通过《浅坟》这样的电影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英国社会的结构与动态。它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种反映社会现实、唤起公众关注的艺术表达。
通过观察电影中角色的社会背景、行为和言辞,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英国社会不同阶层的生活现状以及他们之间的冲突和互动。
同时,电影还通过角色之间的种族关系和冲突,展示了英国多元文化社会中的种族问题和挑战。
理解当代英国社会的阶级与种族问题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至关重要。电影《浅坟》提供了一个视角,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些问题,并激发对于社会公平、正义和多元共融的思考。
通过深入探索电影呈现的阶级与种族问题,我们可以推动社会的变革和改善,建立一个更加平等和包容的社会。
因此,对于《浅坟》这样的电影进行研究和讨论,对于深入理解当代英国社会的阶级与种族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这不仅可以促进对于社会现实的认知,还可以启发我们思考如何构建一个公正、平等和多元的社会。
一、英国社会的阶级问题在《浅坟》中的展现A.主要角色的社会背景和身份:通过角色的经历、语言和行为等方面揭示英国社会的不同阶层
在电影中,主要角色的社会背景和身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通过角色的经历、语言和行为等方面揭示了英国社会的不同阶层。
角色的经历反映了他们所处的社会阶层。比如,有些角色可能来自富裕家庭,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具备高级职业和优越的社会地位。
而另一些角色可能来自底层社会,面临贫困和限制,并且缺乏机会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通过展示这些角色的经历,观众可以感受到英国社会中不同阶层之间的差距和不平等。
角色的语言和行为方式也揭示了他们社会阶层的特征。富裕阶层的角色可能使用更正式和文雅的语言,表现出对教养和礼仪的重视。
而底层社会的角色可能使用更口语化或方言化的语言,表现出与主流社会的差异。此外,角色的行为举止也可以反映出他们所处阶层的社会规范和行为习惯。
通过这些角色的刻画,电影向观众展示了英国社会的多样性和不同阶层之间的差异。它提醒我们社会阶层的存在对个人经历和机会产生的深远影响,并引起观众对社会公平和机会均等的思考。
B.社会地位的象征与展示:从住房条件、职业选择等方面展示英国社会的社会阶层分化和不平等现象
住房条件和职业选择是展示社会地位和阶层差异的重要方面,它们在电影中可以被用来展示英国社会的社会阶层分化和不平等现象。
住房条件可以作为社会地位的象征和展示。在电影中,富裕阶层的角色可能居住在豪华别墅、高档公寓或庄园中,这些住宅通常设施完备、装饰豪华。
相比之下,底层社会的角色可能居住在贫民窟、破旧公寓或者简陋的房屋中。住房条件的差异清晰地展示了英国社会中富裕和贫困之间的分化。
职业选择也可以揭示社会地位和阶层差异。在电影中,富裕阶层的角色可能从事高级职业,如医生、律师、企业家等,拥有高收入和社会声望。
而底层社会的角色可能从事低技能、低收入的工作,如清洁工、服务员、工人等。这种职业选择的分化反映了社会阶层之间的不平等和经济机会的差距。
C.对阶级问题的思考:剧情发展中,电影是否提供了对社会阶级问题的深入反思和探讨?
在电影《浅坟》的剧情发展中,可以看出电影提供了对社会阶级问题的深入反思和探讨。通过主要角色的经历、语言和行为等方面,电影揭示了英国社会的不同阶层。
电影通过主要角色的社会背景和身份呈现了英国社会的不同阶层。例如,电影中可能有来自底层社会的角色,他们的语言和行为方式可能与中上层社会的人有所不同。这种对角色的刻画展示了社会阶级之间的差异,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电影通过主要角色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如住房条件、职业选择等方面,展示了英国社会的社会阶层分化现象。
通过这些刻画和情节设置,电影提供了观众对社会阶级问题的思考和探讨的空间。观众可以通过角色的经历和交流,反思社会阶级的成因、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电影可能通过角色之间的互动和转变,呈现出一种对社会不平等和阶级差距的批判态度,促使观众思考社会公平、社会福利制度以及阶级团结的重要性。
二、《浅坟》中种族问题的呈现A.角色的种族背景和身份:通过主要角色的种族识别和互动关系探讨英国多元文化的存在与影响。
电影可以选择塑造具有不同种族背景的主要角色,以反映英国多元文化的现实。这些角色可能来自不同的种族背景,拥有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通过描绘他们的故事和经历,电影可以向观众展示在英国这个多元社会中人物所面临的挑战、困境和机遇。
此外,电影还可以通过展现主要角色之间的互动关系来探讨英国多元文化对彼此的影响。这些互动可以是友谊、合作或冲突,通过这些关系,电影可以探索种族认同、文化差异和共存的问题。
例如,电影可以描绘不同种族背景的角色之间的友谊如何跨越文化障碍,相互启发和支持,以及他们在面对种族歧视和社会压力时的团结。
B.种族歧视与偏见的揭示:通过剧情中的冲突、对话和隐喻等手法,暴露并探讨英国社会中的种族歧视问题。
在电影中,通过刻画角色之间的冲突和对话,可以展现出种族歧视和偏见对个人和群体造成的伤害和困扰。这些冲突和对话可以是直接的种族歧视言论或行为,也可以是更微妙的隐性歧视,如暗示性的语言、排挤或忽视某些群体。
通过展现这些场景,电影可以让观众深刻感受到种族歧视的无处不在和破坏力。
此外,电影还可以利用隐喻和象征来暴露和探讨种族歧视问题。通过比喻和符号的运用,电影可以以更具艺术性的方式表达种族歧视的现实和影响。
例如,通过对特定角色的命运安排、场景的设置或象征性的物品,电影可以暗示不同种族群体之间的不公平待遇和压迫。
C.对于种族问题的思考:电影是否提供了对种族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展现了解?
一部好的电影应该能够引发观众对种族问题的思考,促使他们对种族之间的关系、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以及种族认同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电影可以通过呈现复杂而真实的角色,展示他们的故事和经历,激发观众对种族问题的共情和理解。
通过这种方式,电影能够打破刻板印象和偏见,帮助观众拓宽对不同种族群体的认知,并促使他们反思自己在种族问题上的立场和态度。
电影还应该展现对种族问题的多维度思考。它可以探索种族认同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探讨种族影响对个人发展和社会互动的影响,以及不同种族群体之间的合作和冲突。
电影还可以通过展示不同观点和立场之间的对话,呈现种族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样的深入思考和多维度展现有助于观众更全面地了解种族问题,并促使他们对自己的观点和偏见进行反思和调整。
三、表现手法A.角色的种族背景和身份:通过主要角色的种族识别和互动关系探讨英国多元文化的存在与影响
在电影《浅坟》中,可以通过主要角色的种族背景和身份来探讨英国多元文化的存在与影响。通过刻画不同种族的角色,并揭示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可以向观众展示英国社会的多样性,并探索不同文化背景对人物命运和剧情发展的影响。
通过设置不同种族背景的主要角色,可以呈现出英国多元文化的存在。例如,在电影中可以刻画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移民角色,如亚洲裔、非洲裔或东欧裔等。
每个角色都有各自的文化传统、语言和习俗,呈现了英国社会的多样性和多元文化的共存。
通过展示主要角色之间的互动关系,可以探索不同种族背景对彼此之间的影响和冲突。这些角色可能面临着社会歧视、文化冲突以及从属身份的问题。
他们的相互关系可以反映出英国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以及多元文化环境中可能出现的摩擦和困境。
B.音效与氛围的营造:分析电影中的声音设计和配乐,如何在情节中营造紧张、悬疑的氛围。
声音设计在创造紧张和悬疑氛围方面起着关键作用。通过运用环境声、音效和语音的处理,可以调控观众的紧张感和焦虑感。
例如,在紧张的情节中,导演可以使用低沉的音效和快速的剪辑手法来表现压迫感和紧迫感。
另外,通过掌握音量和音色的变化,导演能够改变观众的心理状态,从而进一步加强紧张和悬疑的氛围。
配乐在电影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选择合适的音乐和音调,导演可以直接影响观众的情绪和情感反应。一般而言,悬疑片的配乐倾向于运用低沉、不稳定的音调,增强紧张感和不确定性。
采用重复的旋律和鼓点声可以营造出紧张的氛围,并增强观众对情节发展的期待感。当然,在创造紧张和悬疑氛围时,音乐的节奏快慢、响度大小以及音色的选择都需要考虑情节的要求和观众的感受。
C.导演的艺术风格:剖析导演的创作手法和风格对于阶级与种族问题的处理方式。
在《浅坟》中,导演的创作手法和风格可能通过摄影、镜头运动、配乐等方面体现。例如,导演可以使用大量的长镜头、缓慢的镜头移动和富有张力的构图来产生紧张和压迫感。
这样的表现手法可以强化电影中阶级和种族问题的冲突和紧迫感,让观众更深刻地感受到问题的现实性和严重性。
导演还可以通过配乐的选择和运用来加强电影对阶级和种族问题的表达。音乐的节奏、氛围和情绪都可以影响观众的情绪和理解。
导演可以选择悲剧性或紧张的音乐来增强故事中的紧张感和冲突感,或者通过柔和的音乐来营造温情和亲近感,以展示不同社会阶层和种族之间的冲突和融合。
结论通过主要角色的设定,该电影涵盖了不同社会阶层和种族背景的人物,并揭示了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冲突。从上层社会到边缘化群体,电影以细腻的方式展现了英国社会中种族和阶级问题的多样性。
通过描绘角色的复杂性和命运,观众得以深入探讨阶级和种族对于个体和社会的影响。这激发了观众对社会不平等和歧视的反思,并鼓励他们思考和推动实现更加平等和包容的社会。
对于英国社会未来的发展,可能的建议包括:加强教育和意识形态的多元性,提倡平等和包容的价值观;推动公平的机会分配和资源分配,减少阶级和种族之间的差距;加强法律和政策的保护,确保所有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由于电影是一种艺术形式,研究中也可能会面临解读的主观性和多样性。未来的研究可以结合更多的定量和定性方法,扩大样本范围和研究视角,以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数据和结论。
展望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电影对观众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以及社会变革和政策改革的效果。
此外,可以研究其他电影作品对阶级和种族问题的呈现和讨论,以比较不同作品之间的异同,进一步深化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观影日记:浅坟
浅坟
标签:丹尼保尔;人性;(偷窥心理;)
我说:就像我没法想象拍出《猜火车》的人能拍出《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我也没法想象拍出《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人会拍出《浅坟》这部片子。
前几天看到这部是丹尼保尔的作,补了这部片子,感觉挺不错,开场的音乐就让人想起了《猜火车》。
宽阔的蓝色墙壁之中一扇红色的门,蓝色调的屋子里一个红色的电话,这些都是人的内心恶的引起物的象征(门可进可出,电话可以打进打出),就像一粒微弱的火星,可能造成的是整个人格的崩溃,道德的崩塌,最后燃烧成犯罪。(最后艾利克斯就是想通过打电话得到救赎)
旋转的梯子,人性的漩涡
死尸躺在红色被单上摆出的姿势仿佛文艺复兴油画里的形象,文艺复兴是对人性的肯定,这样的场景设计难道是对人性本善的观念的嘲讽?确定的是这绝不是像《罪恶之城》里的死尸和红色床单那样是主人公内心的对美的追求和捍卫心理的体现。
最让我在意的是主人公大卫住上阁楼之后,象征意味很浓,似乎意思是他达到一种形而上的超脱,也就是摆脱了道德束缚,成为纯粹的唯利是图者。而他在阁楼偷窥的举动明显地是对人的偷窥心理的反映,但是在反映出这点是为了什么?
丹尼保尔,《猜火车》《贫民窟的百万富翁》,《127小时》,其他的没看过,一部片子一个风格,应该说他是多面手,还是说他没自己的风格?这部片子倒是跟《猜火车》很相似。作往往是比较大胆的。
P.S.海报跟DVD封面都挺不错,全是锤子那张色调不对,应该换个背景或者再暗点。还有个只有一个铁锹的简约海报很好。可惜都没找到清晰点的图。还有片尾曲为什么那么像“fly me to the moon”是我听错了?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1116/169625174869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