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伏无违是什么意思解释一下(拱伏无违是什么意思)
《西游记》精读Vol.007:第一回批注精读(7)
石猿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有诗为证。诗曰:
【批注】石猴见众猴忘了起初的约定,开始发话了。“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读起来让人有点好笑,这句话出自《论语》,是孔子说的。首先这石猴竟然知道《论语》还会引经据典,着实让人感到不简单,可以理解为这里暗示了石猴其实并非猴子。当然,如果把石猴与众猴都看成是猴子,哪里是人,这“人而无信”就比较幽默好笑了,如此我们看做拟人也可以,就先不纠结这个问题。我们重点看下石猴的发言,真是很有逻辑啊,先使用引用论证,引孔子的话,说明要讲信用的重要性,然后陈述之前与众猴的约定,唤醒众猴的记忆,最后在阐述自己所做的贡献不仅达到约定更是为众猴带来好处,如此一来,于情于理,众猴自然就应该拜石猴为大王。果真,众猴听了,拱伏无违,这个词意思是抱拳举到头上,弯下身子,以此表示不抵抗顺从。不仅如此,众猴还序齿排班,就是按照年龄大小来排列朝拜石猴,这还真是礼仪之群猴啊,石猴也就名正言顺终于成了美猴王了。
三阳交泰产群生,仙石胞含日月精。
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
内观不识因无相,外合明知作有形。
历代人人皆属此,称王称圣任纵横。
【翻译】天地交互,万物得以诞生,海上仙石,孕育日月精华。借助猴形完成大道,假借他名修炼成功。内部观察它因为没有行迹,所以不认识它;外部观察它因为有了行迹,所以看得清楚。历代以来人人都是如此,都可称王称圣,逍遥自在。
【批注】这首诗歌可以简单看作是对石猴也就是美猴王的称赞、来历介绍以及后文美猴王做齐天大圣的伏笔暗示。当然,如果更进一步解析这首诗歌,其实也可以将其看作是一个人的人生修炼之法。我们每个人诞生后我们便有了形体和名字,但是如果细细想来,我们又常常感到这形体与名字并不是“真我”,那个“真我”是谁,这就是哲学上的追问了。《西游记》带有佛道禅理,所以他在解释这个问题上说我们是秉持天地之气日月精华诞生的那“仙石”,这“仙石”有何特点呢?就是“内观不识因无相,外合明知作有形”,“无相”的是心,“有形”的是身,这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有那身心,而只要如美猴王一般勤加修炼这身心,最终便可像他一样称王(美猴王)成圣(齐天大圣)任纵横(最终成佛自在,紧箍咒消失),换句话说,就是内圣外王,而达到逍遥世间的程度,也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
五下第七课《猴王出世》教材解析
《猴王出世》是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教材第二单元第七课。
课文选自明代的长篇小说《西游记》第一回。主要写了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孕育出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的时候,因为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
课文可按事情发展顺序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了石猴出世的经过及他的生活环境: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由于吸收了天地精华。孕育出一只石猴;石猴在山中行走跳跃,呼朋结友,俨然一只真猴。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讲了石猴和群猴一起寻找山涧源头。来到一处瀑布旁,石猴第一个跳进瀑布,竟发现了水帘洞。第三部分(第3、第4自然段)写石猴出来后,将所见之景告诉群猴,并带领群猴进人水帘洞安家,众猴按照约定拜石猴为王。
文中塑造了石猴这样一个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形象,他一方面有许多猴子的习性,另一方面也因为来历的不凡,拥有与生俱来的神性。课文开头先写石猴的出世,充满奇幻色彩,让人一下子感受到他的与众不同;继而写他在山林间采食蔬果,与动物打成一片,可见其自由自在、快活逍遥;从石猴率先跳入瀑布中的举动,可以看出他十分勇敢;建议众猴一起进入水帘洞居住,则体现出石猴是很有主见的。正是这一处处刻画, 赋予了石猴无穷的魅力。
本文的文言色彩相对浓厚,部分语句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比如,“瞑目蹲身”的意思是闭上眼睛蹲下去;“拱伏无违”的意思是行礼伏拜、没有违逆,表示全部顺从;“序齿排班"的意思是排好顺序;“ 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的大意是仙石吸收天地精华,时间久了就有了灵气。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画上的石猴天真、活泼,正用手指着水帘洞的方向。插图生动地再现了课文中的重要情节,有助于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来自教师教学用书,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1112/169624597039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