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到用时方恨少出自哪首古诗(书到用时方恨少出自)
“书到用时方恨少”下一句有很多版本,读到金庸这版还是笑出了声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句诗说的是金庸先生的14部小说,每一部都是经典之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通俗武侠小说并不被正统文学接受,但先生的小说无论是审美价值还是文学价值,都不输多数正统文学作品。一方面这是因为先生的极强的文字功底,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在小说中对古典文学的巧妙运用。
金庸的多部小说都用到了古代诗词。《神雕侠侣》中李莫愁临死前念叨的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出自元好问的《摸鱼儿》;《侠客行》中用的“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出自诗仙李白的霸气之作《侠客行》。金庸总是能在最适合的时候,将最恰当的古典诗词,用在合适的小说场景中,令人眼前一亮。
而本期要和大家说的这句诗也不例外。在《鹿鼎记》中,金庸曾用到一句诗,上句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很多人曾将这7个字当成一副对联,网友们也对出过不少版本,比如“钱到用时方嫌少”之类。但是读到金庸先生这一版时,笔者还是忍不住笑出了声,他对的是:肉到肥时方恨多。 本来挺正常的一句话,下一句在中学时就曾学过,被先生这一改,原来学的又都还给了老师。
有趣归有趣,但是目前“书到用时方恨少”已经是不少省份的中考考试范围,所以我们还是有必要了解一下这句诗真正的出处。这句话出自《增文广记》,是一篇劝学文,它的下一句是:事非经过不知难。相比较之下,笔者觉得这下一句才是重点。虽然“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道理大家都懂,但这两句话强调的是“用时”和“经过”二词。我们自以为读了不少书,但只有到用的时候才知道知识量远远不够;我们以为自己已有阅历,但在着手做事的过程中,才会明白要成就一件事有多难。
事实上《增文广记》中的这段内容,并不只是这两句经典,前几句也是一样发人深省的,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坚持不懈,久炼成钢。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冰生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这是《劝学篇》中的一段,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每句都有点儿眼熟,这是因为《增文广记》本来就是明代的儿童启蒙书,基本上每一句话都有出处,包括了很多民间的谚语、俗语和格言。而且它也并非一人所编成,而是由明、清文人不断增补完成的,这一点和宋代汪洙的《神童诗》是一样的。《增文广记》中的内容理解起来很容易,但却汇集了许多名家的智慧,大家若是有兴趣可以读一读,相信会有不错的收获。
书到用时方恨少――选自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本
(一)课文原句:同上(六年级下册第13课)
(二)文化因素:出自《增广贤文》的勉联:“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三)文化内涵:“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是告诉我们:平时应勤学好问多有积累,等到真正要用到时才发现自己学习的太少了会悔恨自己。平时有了积累,还要把所学的知识尽量用于实践:经历的事越多越好。因为经历的事情少就不知道做事的艰难。
简单地说,上联是勉励多学习,下联是强调多实践。在传统文化中,这样主张的名言还有很多。
如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书上学来的知识毕竟肤浅,实在知道应把所学的知识拿到实践中去验证一下,就可靠了)。”
再如明林鸿也说:“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所学到的一句话都不能拿到实践中去验证是正确的,那么,这样学了一万卷也是没用的)。”
说明:为了帮助小学生家长顺利地为自己的孩子答疑,帮助小学新入职的教师查找资料,帮助高年级学生顺利自读,本《随笔》将对这些含传统文化因素的名言警句做一些讲解。敬请阅读。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1102/169625214171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