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起源地和终点地图(淮河起源地和终点)
淮河,何以入海?
何为淮河流域?
气候背景又如何?
淮河流域(风云气象卫星拍摄)
何为淮河流域?
淮河古称“淮水”
是我国七大河之一
它全长约1000千米
发源于河南、湖北交界的桐柏山脉
流经河南、湖北、安徽、江苏4省
它地理位置特殊
位于南北气候过渡带
秦岭-淮河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南北气候分界线
在这条分界线上的#秦岭以一己之力挡住南下冷空气#,登上热搜。
淮河逶迤千里
流域内人口密集、土地肥沃
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
以及中原经济区的覆盖区域
也是大运河文化带主要集聚地区
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
举足轻重
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淮河流域孕育了灿烂文化
两岸诞生无数瑰丽景观
一座座文化地标
航拍安徽淮南八公山。新华网发(范柏文 摄)
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等
众多思想家
在这片土地上播撒智慧
郑州、开封、曲阜、亳州、扬州、淮安等
10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在这片流域中讲述传奇
淮河岸边的安徽寿县古城半城烟雨、半城诗。新华网发(孟伟 摄)
这里还是兵家必争之地
上演过淝水之战的经典逆袭
也见证过淮海战役中
人民战争的胜利
航拍安徽颍上县润河镇500千伏淮河大跨越工程全貌。新华网发(郑贤列 摄)
很多人都会问
淮河的入海口在哪里?
12世纪以前
淮河独流入海,尾闾通畅
12世纪后
黄河长期夺淮
彻底改变了流域水系形态和地形地貌
淮河也逐渐失去了
原有的天然入海通道
从而导致中下游河道淤塞
水患不断
千百年来
大大小小数百条支流水系汇入
造就了覆盖宽广的淮河流域
对于农业而言
这里光热充足、雨水丰沛
千里沃土
但“无处入海”的尴尬
又导致
每年汛期
随着干支流洪水相遇
淮河沿线极易处于长期高水位状态
同时
淮河流域总落差达200米
尤其是上、中游落差较大
形成进水快、排水慢,易“憋水”的局面
导致水患灾害频繁
落下“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
“中国最难治理的河流”的恶名
也因此,淮河成为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条
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
早在1951年
主席就发出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
2018年,国家正式出台
《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
明确淮河生态经济带的战略定位:
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带
特色产业创新发展带
新型城镇化示范带
中东部合作发展先行区
……
淮河两岸走向生态之路,富民之路
淮河流域气候背景如何?
淮河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地带
北部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南部属于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总体来看
淮河流域气候特点有利于
农业、渔业生产
有着较好气候禀赋
但另一方面
因处于南北过渡之地
流域内天气系统也较复杂多变
淮河流域的降水量年际变化大
但年内分布极不均匀
汛期(6月至9月)降水量
约占年降水量的50~75%
1961-2021 年淮河流域年降水量变化(毫米)
2021年
淮河流域年平均气温16.1°C
较常年显著偏高1.0°C
创196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新高
年降水量1107.0毫米
与常年相比偏多近3成
为历史第二多
2021 年淮河流域年降水量(毫米)
两年前
2020年梅雨季“超长待机”
流域水患警报多次拉响
7月20日8时32分
淮河流域王家坝闸时隔13年后
再度开闸泄洪
蒙洼蓄洪区启用蓄洪
▲水情监测:风云三号D星与高分卫星遥感影像对淮河蒙洼蓄洪区周边进行连续的水体监测。图为2020年7月20日的水体提取范围叠加图,可见蓄洪区的水体面积明显增加
在淮河流域
汛期高影响天气呈现
多发重发的趋势
加油
一起守护淮河安澜入海
淮河,何以入海?
何为淮河流域?
气候背景又如何?
淮河流域(风云气象卫星拍摄)
何为淮河流域?
淮河古称“淮水”
是我国七大河之一
它全长约1000千米
发源于河南、湖北交界的桐柏山脉
流经河南、湖北、安徽、江苏4省
它地理位置特殊
位于南北气候过渡带
秦岭-淮河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南北气候分界线
在这条分界线上的#秦岭以一己之力挡住南下冷空气#,登上热搜。
淮河逶迤千里
流域内人口密集、土地肥沃
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
以及中原经济区的覆盖区域
也是大运河文化带主要集聚地区
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
举足轻重
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淮河流域孕育了灿烂文化
两岸诞生无数瑰丽景观
一座座文化地标
航拍安徽淮南八公山。新华网发(范柏文 摄)
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等
众多思想家
在这片土地上播撒智慧
郑州、开封、曲阜、亳州、扬州、淮安等
10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在这片流域中讲述传奇
淮河岸边的安徽寿县古城半城烟雨、半城诗。新华网发(孟伟 摄)
这里还是兵家必争之地
上演过淝水之战的经典逆袭
也见证过淮海战役中
人民战争的胜利
航拍安徽颍上县润河镇500千伏淮河大跨越工程全貌。新华网发(郑贤列 摄)
很多人都会问
淮河的入海口在哪里?
12世纪以前
淮河独流入海,尾闾通畅
12世纪后
黄河长期夺淮
彻底改变了流域水系形态和地形地貌
淮河也逐渐失去了
原有的天然入海通道
从而导致中下游河道淤塞
水患不断
千百年来
大大小小数百条支流水系汇入
造就了覆盖宽广的淮河流域
对于农业而言
这里光热充足、雨水丰沛
千里沃土
但“无处入海”的尴尬
又导致
每年汛期
随着干支流洪水相遇
淮河沿线极易处于长期高水位状态
同时
淮河流域总落差达200米
尤其是上、中游落差较大
形成进水快、排水慢,易“憋水”的局面
导致水患灾害频繁
落下“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
“中国最难治理的河流”的恶名
也因此,淮河成为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条
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
早在1951年
主席就发出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
2018年,国家正式出台
《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
明确淮河生态经济带的战略定位:
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带
特色产业创新发展带
新型城镇化示范带
中东部合作发展先行区
……
淮河两岸走向生态之路,富民之路
淮河流域气候背景如何?
淮河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地带
北部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南部属于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总体来看
淮河流域气候特点有利于
农业、渔业生产
有着较好气候禀赋
但另一方面
因处于南北过渡之地
流域内天气系统也较复杂多变
淮河流域的降水量年际变化大
但年内分布极不均匀
汛期(6月至9月)降水量
约占年降水量的50~75%
1961-2021 年淮河流域年降水量变化(毫米)
2021年
淮河流域年平均气温16.1°C
较常年显著偏高1.0°C
创196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新高
年降水量1107.0毫米
与常年相比偏多近3成
为历史第二多
2021 年淮河流域年降水量(毫米)
两年前
2020年梅雨季“超长待机”
流域水患警报多次拉响
7月20日8时32分
淮河流域王家坝闸时隔13年后
再度开闸泄洪
蒙洼蓄洪区启用蓄洪
▲水情监测:风云三号D星与高分卫星遥感影像对淮河蒙洼蓄洪区周边进行连续的水体监测。图为2020年7月20日的水体提取范围叠加图,可见蓄洪区的水体面积明显增加
在淮河流域
汛期高影响天气呈现
多发重发的趋势
加油
一起守护淮河安澜入海
为什么说淮河是“长江支流”?淮河的到底从哪里入海?
淮河在古代称“淮水”与长江、黄河和济水并称“四渎”,是四条单独人海的河流之一。而现在的淮河自西向东流经河南,安徽山东三省,在江苏北部注入洪泽湖,然后水分四路,一路通过高邮湖,邵伯湖南下进入长江,另外三路向东通过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海水道、新沂河进入黄海。其中水量最大的入江水道占总水量的60%~70%,某种意义来说,淮河似乎成了长江的支流,这里面的原因值得我们探寻。
淮河起源较早,在商朝甲骨文和周的钟鼎文里就有对“淮”的记载。《尚书·禹贡》记“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也就是说淮河发源于桐柏,向东流去,有泗水和沂水汇入,最后东流入海。可见淮河起初的确是中国东流入海的一条大河。
九州四渎
据考证,南宋以前古淮河在江苏盱眙以西与今淮河相似,至盱眙后转向东北,经淮阴向东,在今淮安市涟水县云梯关入黄海,直到南宋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 。
淮河古河道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高宗赵构遣宇文虚中奉表至会宁,对金称臣,请求和议。金太宗完颜晟下令扣留宇文虚中,拒绝议和,继续进兵伐宋。杜充作为开封守将,为阻止金兵南下,采用“以水代兵”的计策,在河南滑县李固渡 (今滑县南沙店集三里许) 的西侧挖开黄河河堤,让黄河顺势东流, 在今山东巨野、嘉祥一带注入泗水, 再由泗入淮,形成一道“自然”屏障。
金章宗明昌五年 (1194年) 黄河在阳武(河南原阳)决堤,大水冲灌村庄及农田。随后经阳武, 封丘、长垣、砀山、丰县至徐州,通过泗水长期夺淮入海。黄河巨大的泥沙含量逐渐淤积了淮安以下淮河下游河道 ,这样一来,淮河中上游的来水就无法进入了,于是在淮安以西的地势低洼的地方积雪蓄积起来,把原来的一些浅水小湖连接起来,形成了巨大的洪泽湖,从此,淮河干流从东流入海变为南流入江,通过淮南堤溢流坝,沿三河入宝应湖、高邮湖,经邵伯湖由夹江在江苏三江营入长江,成为长江的支流。
元时期的洪泽湖
但是淮河南下进入长江,并未减轻淮河流域的水患压力,由于洪泽湖南边的出口没有闸坝,入江水量无法得到控制,且入江水道行洪能力不足,从洪泽湖下泄的洪水在高邮宝应等苏北湖区漫流,受灾面积非常大,每遇大水就会淹没近湖地区的田地和人民的住房。
到清朝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在铜瓦乡改道北流入渤海,虽不再侵害淮河流域,但是淮河下游已被淤积成地上悬河,淮河无法重回故道,还是要靠从从长江入海。在抗日战争时期,为阻止日军西侵郑州,命令炸开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造成洪水以阻挡日军,黄河再次南流,沿贾鲁河、颍河、涡河入淮河,进一步加剧了淮河流域的水患灾害。
1950年淮河又发生严重水灾。面对灾情,新中国在百废待兴的情况下中作出治理淮河的决策。在9月,国家组织入海水道查勘团赴苏北,历经30多天的实地考察和地方意见的征求,编写出《淮河入海水道查勘报告》,提出了淮河入海水道方案:修建苏北灌溉总渠。
1951年11月2日,横贯淮安、盐城两市,全长168公里的苏北灌溉总渠开始动工。修建苏北灌溉总渠,苏北人民特别是盐城人民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来自淮阴、盐城、南通、扬州四地区民工,计118.9万人次,在总渠工地上洒下了汗水。
盐城专区负责自窑头河到扁担港口长91.75公里的工段。1951年冬天至次年春两期施工,动员滨海、阜宁、建湖、盐城、东台、大丰、射阳、淮安8县民工58.8万人次,实挖土方2595万立方米。1953年2月底,射阳县动员民工万余人,对总渠下游工程扫尾,开挖近3公里长的引河,并切除挡潮坝埂,完成土方30余万立方米。当年5月建成的六垛南闸放水,发挥其工程效益。淮河有了第一条入海通道 。
苏北灌溉总渠经过多年的排涝、行洪检验,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为淮河上游地区排洪和苏北灌溉总渠沿线农田的灌溉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当时经济及技术条件限制,苏北灌溉总渠未能很好解决淮河洪水入海的问题。1991年的江淮大水,苏北里下河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严重损害。
1991年11月,国务院决定在‘九五’期间建设大型淮河入海水道。
1998年10月28日,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开工,其走向和苏北灌溉总渠基本一致,在总渠北侧开建。国家静态投资41亿元,动态投资47亿元。淮河入海水道预计开挖163.5公里河道,土方工程1.36亿立方米,全部实现机械化施工,最多的时候4000台套设备同时施工,用工1.3万人。
与苏北灌溉总渠施工中的人工修建相比,机械化施工效率高,淮河入海水道主体工程比原计划提前两年半完成。2003年6月28日,在滨海枢纽举行淮河入海水道工程通水仪式。2006年10月21日,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全面建成。
这样淮河借助苏北灌溉总渠和淮河入海通道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开挖的新沂河排洪道入海,形成了一河入江,三河入海的局面。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1009/1696261446120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