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4动力装甲骨架代码(辐射4动力装甲代码)
《星空》A卡性能测试和游玩体验,核心玩法其实像辐射4外传进阶版
宣传策略把玩家期待拉得太高了吧《星空》前些天IGN/GS双媒体评分只有7分,硬核作为豪华版预购玩家自然是心惊胆战,毕竟其游戏宣传文案听着就像史诗级太空旅程——“在群星间冒险,探索超过一千个行星”,再结合绝妙的宣传片,很难不让玩家遐想到曾经的《无人深空》。
同时官方似乎在故摆神秘感,今年科隆展亮相后游戏热度持续高涨,而最终宣传策略与其核心内容东趋西步,导致遭受大量玩家抨击,简单来说就是把玩家期望拉得太高,存在一定误导性,硬核是挺好奇后续STEAM评分的。
认真玩过10几个小时后,硬核发现游戏的核心玩法,其实从未偏离B社风格的RPG类型,甚至它可以说是《辐射4》太空版,当然它确实也存在一些弊端之处,本文就像往常一样,先用手上的A卡测试一遍,之后再浅谈一下当前进度的游玩体验。
硬件介绍和准备说明第一款是来自旗舰级的蓝宝石RX 7900 XTX超白金OC,外观采用银灰色金属导流罩+两侧灵动岛RGB灯条设计,拥有七根镀镍热管、真空均热板、铝镁合金框架等豪华用料,是目前AMD最强旗舰非公之一。
第二款则是定位次旗舰的蓝宝石RX 7900 XT白金版OC,外观风格主要是采用红线点缀更为简洁,也符合AMD主题色,拥有14层PCB、铝制电容、17相供电等高规格用料,4K玩家选择它性价比挺高的。
第三款则是刚新出没多久的RX 7900 GRE公版,整体采用纯黑化设计,营造的金属质感也不错,鳍片和PCB之间看不到任何缝隙之处,这点要强烈好评。RX 7900 GRE基于Navi 31核心进行精简设计,绝对性能完全碾压对标的RTX 4070。
第四款是代表着中高端的蓝宝石RX 6750 XT超白金,Boost频率设定挺高的,相比RX 6700 XT显存频率也升级到18 Gbps,显卡ARGB灯效有三个区域之多,并采用风扇快拆、双BIOS等特色设计,推荐2K玩家适配。
第五款是代表着中端级的蓝宝石RX 6650 XT白金版,显存频率也是18 Gbps,外观采用白金版黑底红线的家族设计语言,双风扇的规格让它整体长度控制在240mm,主力1080P甜点,也可以作为2K入门。
第六款是蓝宝石RX 6500 XT白金版OC,外观采用白金系列经典设计,是RX 6000系列中唯二采用6nm台积电工艺的产品,Boost频率设定也是RX 6000系列中最高的,千元价格出头,适配大部分主流玩家。
本次测试CPU来是锐龙7 7700X这款两千元级处理器,足够应付大部分3A游戏,搭配主板是微星MAG B650M MORTAR WIFI迫击炮,主板外观是纯黑主题+散热装甲条纹组成,主板供电规格达到了12+2相,CPU VCore部分达到了80A,用料在众多B650 MATX板型中是奢华的。
CPU散热器也是微星旗下的MEG CORELIQUID S360,整体外观由镜面水冷头+纯黑冷排扇两大部分组成,水冷头镜面部分通电后呈现的是一块2.4英寸IPS材质显示屏,可PC硬件的各种实时信息,同时水冷内置了Asetek第七代水泵,属于全能的旗舰产品。
本次测试显卡涉及RX 7900 XTX和RTX 4090这种级别的旗舰显卡,电源使用的是微星MPG A1000G PCIE5轻松带起,它采用了最新的PCIE 5.0规范,能够兼容和支持现今和将来的旗舰显卡,其原生12VHPWR线缆最高可输出600W,加上拥有十年售后质保,用起来就特别宽心。
游戏测试自然涉及4K分辨率,使用的微星MPG321UR-QD这款高端电竞显示器,拥有4K@144HZ超强电竞规格,支持G-Sync技术,显示器还采用了原彩量子点技术,P3色域可达97%,而在特定条件还可以实现原生10Bit色深显示,是一款全能型产品。
这次还准备其他两款NVIDIA RTX 40系显卡方便对比,它们分别是定位旗舰级的RTX 4090和甜品级的RTX 4060,两款N卡均属于非公版产品。
本次测试安装的是AMD Adrenalin 23.8.2和NVIDIA GameReady 537.13最新显卡驱动版本,两者驱动配置文字均描述对《星空》有性能优化,操作系统是Windows 11 22H2最新版本,处理器锐龙7 7700X开启PBO技术,搭配两根DDR5 6000C34 16GBX2组成双通道内存,并在BIOS中开启Resizable BAR技术提升一些显卡性能。
游戏选项、FSR 2画质对比和测试场景作为一款开发8年的游戏,自然是用上了新底子,《星空》采用的是Creation2引擎,也就是《辐射》和《上古卷轴》系列的进阶版引擎,实际体验物理效果、光影、多核优化更好。图形选项预设方案分为最高、高、中和低四种,详细选项不多(需要吐槽一下中文翻译)。
预设方案均会默认开启FSR 2技术(预告一下很快支持FSR 3),因为游戏属于AMD独家合作并不支持DLSS,这款游戏的FSR技术没有提供质量档、性能档等方案,而是需要手动调节渲染分辨率比例(低于100%)方可生效,优点是FSR提升可精准调节到最小1%为单位,不了解的玩家直接使用预设方案最好。
FSR 2关闭+渲染分辨率100%
FSR 2开启+渲染分辨率90%+锐化70%
FSR 2开启+渲染分辨率75%+锐化70%
FSR 2开启+渲染分辨率65%+锐化70%
FSR 2开启+渲染分辨率50%+锐化70%
在默认FSR 2提供的锐化70%画面中,通过以上4K分辨率实测可发现,75%、90%其实都要比原生100%画面更要锐利和舒服,一个很显然的例子——以上画面远处的针叶林不会糊成一团,开启FSR 2之后树叶轮廓更清晰。不过调节至65%分辨率就会发现画面质感开始有点变差,尤其是调节至50%瑕疵区域很显然,所以你能发现最高预设中之所以设置75%,是因为它属于画面比原生好、帧数更高的最佳方案。
《星空》并没有提供Benchmark测试基准,硬核在游玩十几个小时过后,发现最吃性能不是杰米森星的新亚特兰蒂斯城,更不可能是任何贫瘠的星球(像废弃掉的地球),而是本身杰米森星的城外区域,特指茂密针叶林区域是最吃性能的,具体测试方法也简单,从飞船降落的空旷处奔跑至针叶林深处,直到出现二氧化碳溢值,这样就可确保每次测试路线大致相同,测试时并不是优先选择预设最高画质方案,而是直接手动拉满画质(不开启FSR 2,100%渲染分辨率),这样就可以方便把原生和FSR 2放一起对比。
三种分辨率的帧数表现1080P分辨率,就能看出《星空》对显卡要求有多苛刻了,入门级RX 6500 XT只能降到预设中画质,这样设置可以跑到平均47fps,而甜点级的RX 6650 XT吃了A卡阵营红利,居然可以领先RTX 4060达到15%幅度,不过帧率依然不够理想,1080P全开画质推进至少RX 6750 XT吧,而RX 7900 GRE就能基本满足高刷。
2K分辨率,A卡表现也是更佳,不过甜点级即便有FSR 2也不足以支撑游戏比较流畅运行,中高端的RX 6750 XT能达到平均45fps,属于基本达标水平吧,真要流畅玩还得RX 7900 GRE以上,而旗舰级的RTX 4090在A卡阵营游戏也显得地位尴尬,RX 7900 XTX在2K分辨率可以领先它达到13%幅度,次旗舰的RX 7900 XT也快追上它了。
4K分辨率,RX 6750 XT有FSR 2也就只能达到平均32帧,难怪Xbox Series X主机也是锁30帧的节奏,想要4K畅玩这个游戏,还是得RX 7900 GRE级别以上,而在4K这种高分辨率,RTX 4090终于是可以和RX 7900 XTX平起平坐,不过使用FSR 2的情况还是RX 7900 XTX效率更高。
前面就提到,游戏采用了最新的Creation2引擎,多核优化应该不错,实测在1080P分辨率八核十六线程规格的7700X会被占用50%,RTX 4090和RX 7900 XTX这俩旗舰卡都能达到接近100%占用率,以此推算六核心十二线程CPU可能就达到80%了,所以如果是五年前的CPU,对于这款游戏来说可能就不够用了。
经典B社风格RPG游戏,动画、黑屏读取太多《星空》并不是主打生存探索,而是沿用B社那一套巨大任务网系统,并且驱动着饱满的剧情,属于慢热的游戏类型,不过试玩不到半个小时,就感觉到游戏有明显的割裂感,这种割裂感来源于各种转场、黑屏读取,幸好黑屏读取时间一般仅需几秒钟。
像房间开门这种就算了,硬核最不能忍受的是飞船选择降落点后黑屏,接着就出现在地表降落的动画,这个环节反而显得有点刻意了。另一方面就是星球随机生成地面造成的割裂感,因为你会发现在星图上两个非常临近的降落点,它们之间是独立的空间。
太空区域个人觉得就剩下太空战值得一赞,即便没有深入体验,在第一次遭遇黄道佣兵团时,明显发现AI会抱团着进攻,护罩被打没了会助推引擎迂回,值得一提的是,此时硬核等级和敌人相差很大,但如果懂得一定飞行技巧(助推时机,分配),还是可以实现跨等级击败对方的,并且后期的飞船改装系统,也值得去深度折腾研究一下。
很难形容《星空》的任务体量有多大,玩家除了主线任务、在游戏中还分为阵营、杂项、活动等类型,并不属于罐头式任务,每个任务都蕴含着庞大的背景故事,而且一些任务是有关联性的,比如第二次访问林监工时,她会告诉你这里遭受深红舰队袭击,当你再返回新亚特兰蒂斯城时,就可以跟记者报道这件事。
或者有时候走到路上,也能莫名其妙听到一些有趣的任务,然而选择权是在你手上的。不过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些例外,降落后星球随机生成的兴趣点,那种情况碰到的任务就没什么剧情深度。
丰富的对话选项也是游戏特色之一,撒谎是最常见的选项,倾向智取的玩家,一定要研究一下社交技能加点,不仅仅包括说服这一项,而协商、交涉就更为高级了,并非所有尖峰对话都得用武力解决才行,相比《辐射4》还更直观,有不同颜色的加分权重机制,这是《星空》最好的RPG元素体现,这方面和之前的《博德之门3》摇筛子机制又是截然不同的对话体验。
《星空》的技能树可以分成物理、社交、战斗、科学和技术五大类,分类下还有16~17个小分支加点,玩家在创建角色之时就可以选择三个自己倾向的背景(初始阶段就给予了一个加点),而每个小技能并不是通过简单的等级要求就可完成升级,而是先要完成一些挑战才能进行加点,这样的机制可以给玩家专精于某个方向提供明确选择,比如说举重,硬核就会经常习惯处于超重状态边缘,适合喜欢捡垃圾的辐射老玩家。
《星空》的撬锁系统也比《辐射4》更为复杂,开锁过程需要解锁多个锁孔,撬错了撤回需要消耗撬锁器,新手难度已经有四个锁孔,再高难度就更多了,每一步都需要深思熟虑,属于有一定挑战的解密环节,按照这个机制,越难开的锁奖励会越丰厚,其实蛮有成就感的,硬核也遇到一些机关,不需要撬锁就能解开,因为多搜刮绝对是个好习惯,你会发现钥匙卡可能就在附近。
研究实验室也是影响每个玩家发展路线不同的元素之一,游戏刚开始其实并不需要考量什么材料,只要遵循看到资源就捡的原则一定没错,一般都能解锁不少项目,回到飞船就给它塞材料,到了中期技能点数上来了,再考量发展方向也不迟。
《星空》还有一个建造系统,有借鉴《无人深空》之处,玩家可以在不同星球的资源点上挖各种资源,甚至能够在不同星球之间中转资源,星际工厂模拟经营的感觉到位了,优点也显然,那就是资源来得特别快,不过建立基地前提也得有大量信用点(货币)和资源支撑,属于中后期的玩法了,当然不喜欢经营也可无视,反正不影响主线。
结语《星空》可算是B社的史诗级新IP巨作,如果没有糟糕的宣传策略作为铺垫,或许它现在口碑一定很好,当然如果你也想体验一下B社式RPG游戏的深度,不妨也可考虑入手,尤其是喜欢捡垃圾的辐射玩家。不过游戏对于显卡要求比较高,优化一般,显卡个人推荐至少RX 6750 XT以上级别体验更好,A卡在这款游戏中也确实有明显优势,CPU方面至少是三年以内的主流级处理器才可带动,本文到这就结束了,谢谢阅读。
X线拍片及CT检查时接触放射线,无需恐慌
徐凯,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原306医院),放射诊断科
医学科普中心 刘燕/崔彦 编辑
一些患者听说CT及X线平片检查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还有可能增加患癌风险,所以在面对辐射检查时都非常的担心。
最近,徐医生就遇到一位患者来咨询,说自己最近一年做了三四次CT,会不会导致自己患上癌症呢?我想这也是很多朋友都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所以本文就给大家详细解释一下。
X线平片、CT成像都是基于X射线可穿透人体组织到达成像设备的原理。X线平片成像是平面图像,组织器官往往前后重叠,相当于是X光直接照射整体,成像时就像将一个面团压成面饼。CT则是通过螺旋扫描技术进行横断面成像,相当于是将土豆切成一层层薄片,组织不会产生重叠,并且CT成像层与层之间可以非常的薄,只有1 mm甚至更薄,可以发现非常细小的病变,比如2~3 mm病变,而且通过后处理技术可以重建成形成三维图像。因此,CT比普通X线平片带来非常多的优势,看到的更加清楚,所以价值比X线平片要高很多。
对于早期肺癌,拍X线平片(也就是常说的胸片)基本上发现不了,但是做胸部CT便可发现3~4 mm大小的肺癌。由于CT需要一定时间内X线连续扫描身体,所以一次胸部CT检查约相当于300张胸部X射线平片剂量,所以很多人会说:没事千万不要做CT,因为其辐射大易致癌。这个说法对吗?
首先,我们要知道,日常生活中辐射无处不在,通常我们衡量辐射的单位是毫西弗(mSV)。地球生活一年,每年接受的辐射剂量,大概2 mSV;乘坐20小时飞机,接收的辐射剂量大概是0.1 mSV;香烟里面同样也有放射性元素,同样存在辐射,每天抽10支香烟相当于人们一年接受的辐射剂量,大概也是2 mSV。
那么,大家做一次胸片检查辐射剂量又是多少呢?
胸片辐射剂量一般是在0.02~0.1 mSV之间,其相当于乘坐20小时的飞机。CT检查会根据检查部位的不同而辐射剂量有不同。一般来说,它的辐射剂量在2~15 mSV之间,其相当于抽10支香烟。所以,大家要正确的看待辐射——它是无处不在的,只要辐射的剂量没有超标,还是比较安全。
言归正传,接受多少辐射剂量是安全的呢?
我们国家规定放射工作人员每年接收的放射剂量不能超过50 mSV,如果是连续五年的话,每年不能超过20 mSV。总的来说,总剂量低于100 mSV的话,致癌可能性是比较低,对人体比较安全,所以偶尔做一次CT是非常安全的,每年做三四次CT也是相对较安全的辐射剂量,远未达到限定标准。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低剂量CT其辐射剂量只有普通CT的1/4到1/5,所以其辐射剂量就更低了,会更加安全。
但需要注意的是,尽量不要在短时间内反复进行CT检查,遇到需要复查的病变请严格遵守医嘱,切莫自作主张。
(部分配图来源于网络)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0923/169494867122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