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6区域(文明6区域是啥)
文明6区域有哪些?在文明6中,玩家可以建造不少区域,每种区域会给玩家的城市带来不同的收益,很多玩家不清楚各区域都有什么用,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文明6各区域作用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文明6各区域作用介绍
学院
提供科技值,增加大科学家点数
额外提供科技值的方法:区域的链接,相连的山脉。
人口越多学院提供科技值越高。
军营
提供生产力和金币,增加大将军点数
并且提供军事单位额外的经验,可以使用城墙攻击
人口越多军营提供值生产力和金币越高。
圣地
提供信仰值,增加大预言家点数
额外提供科技值的方法:自然奇观的链接,相连的山脉。
人口越多圣地提供信仰值越高。
商业中心
提供金币,增加大商人点数
额外提供科技值的方法:自然奇观的链接,相连的山脉,区域的链接。
人口越多提供的金币愈多。
剧院
提供文化值,增加大作家,大画家,大音乐家点数
额外提供科技值的方法:奇观的链接,相连的山脉,区域的链接。
人口越多剧院提供文化值越高。
娱乐中心
提供娱乐值
并不会有额外的加成。
人口越多所需的娱乐值越高。
本回答无图,纯文字分析,因而不比较关于画风、CG上的问题,基于文明6本体和全套DLC,纯手打,如有错误,还请指正。
先用一句话总结文明6的特征:欢迎您,伟大的战略家!
玩文明系列得有5年了,5代、太空玩得比较多,6代也玩了两百多个小时了。
首先先说一下6代相比5代有哪些机制设计上的本质区别(这也是回合战略类游戏最重要的东西):
1.区域机制
城市是文明系列里最重要的固定单位,没有城市,除了5代那种0城挑战以外,根本玩不了。而6代相比5代在城市上最本质的区别就是——区域化。
也就是说,席德梅尔提出了关于城市分工的问题:万能的首都将不复存在,转而变为,由城市具备的特域来决定城市的功能。例如:
同时具备港口和商业中心的城市,铁板钉钉将会是产金大城;
同时拥有军营和工业区的城市,一方面在敲奇观上有显著优势,另一方面在生产单位上也会有明显加成,还会是建造大后期科技胜利重要区域——宇航中心——的首选城市;
同时拥有文化中心和教育区的城市,毫无疑问的会成为一旦建好就可以放置不管的支持型城市。
当然以上只是两个区域的一些例子。城市人口越多,可以建造的区域也就越多,功能就会越综合。
除此之外,区域也有一些明显告诉玩家游戏理念的设定:
首先是临近加成,例如商业区附近有河流,会给商业区带来1金的加成等等。
其次是地块取代,凡是建上区域的地块将会失去原有的产出。
必须要有特定区域才能建造特定区域里的建筑。
以上决定了,建造区域的时侯,必须要比较充分的考虑城市的用途,让城市变得分工化(颇有一种亚当斯密主义者的感觉),使得过去5代和太空里“一律全点”的建城模式,成为了历史。因为5代里,城市是什么都能建设的。
由于这种城市分工的出现,两三个城市已经不可能满足游戏获胜的需要——光特域就有军营、工业区、商业中心、学院、剧院广场、圣地、港口、市政广场、娱乐中心、水上乐园、航空港共11种,还有运河(虽然这个区域完全是为了运输)、社区、宇航中心、堤坝共4种加成区域(非官方划分,我是根据自己的游戏体验划分,因为这四个没有人口限制)。
所以,抢地盘就成为这一代文明的主流玩法——一个文明没有5-6个城市基本上是玩不到胜利的。因此,在自定义地图界面,不难发现原来的“单城挑战”模式消失了——因为只凭借首都获胜几乎是不可能的。
席德梅尔应该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取消了5代的幸福度、太空的健康值设定,转而采用宜居度来限制城市的发展,这一点将人口与城市过多带来的减益,从原来的全局,变成了限制在单一城市上,从而使得玩家可以建立更多的城市,而不再是像5代那样顶着大红脸铺城。
不过,每个城市可建造区域的数量由人口决定,人口越多,可以建造的区域越多,城市的功能就可以越丰富,这个设定可以一定程度从增益角度上平衡暴铺流玩法。
2.奇观机制
奇观机制的调整也是6代明显不同的地方。
奇观建造的条件在这一代明显增加,而且不仅仅是类似5代地形上的。总结一下主要有这两点:
一些奇观对周边是否有由某种特域,或是特域里面有某种建筑这方面,有要求,例如:威尼斯军火库必须建在海岸上而且旁边还得有工业区,大灯塔必须建在海岸上并且与港口相邻而且还港口里还必须得有灯塔。
所有的奇观都和区域一样,会占用一个地块。
如此之多的限制,让之前“奇迹首都”这种常见的玩法也消失了——5代顶多有个新天鹅堡和马丘比丘因为必须临近山脉而可能无法直接在首都建,其余的奇观只要首都沿海就几乎都可以建,而6代光上面第二个条件,首都能建设超过8个奇观那就是奇迹了——很少有人会把城市所有的地块都用来建奇观,因为那样的话城市的生产力、食物等必要资源的产出直线下降。
这种条件设定导致的结果大概也有如下几点:
想要多奇观,就必须要有充分多的城市,而且其中几个得有很高的生产力。
必须要充分考虑地形,给奇观留出位置。
于是玩家决策思维就变成了:
我想要这个奇观
我能不能有地方建,如果满足,跳至5。
我能不能再建个城市使这个奇观有地方建,如果不满足,决策结束,不建奇观。
造殖民者,建立新城市以满足2,如果建不了,决策结束,不建奇观。
别的文明是否有跟我抢的,如果没有,跳至7
我是否能够赶超(特别说明:6代里面,即使是有战雾,也能看到其他文明开始建奇观,而且能够几乎以直播的形式观察建筑进度),如果不能,决策结束,不建奇观。
建设奇观,如果奇观没有建成,跳至5。
奇观建成。
这么庞大的一个决策思维,瞬间加深了奇观党的心理阴影面积,如此麻烦的建奇观,还让不让我们愉快的玩耍了?
不过反过来想,这么麻烦的建奇观,AI也是很难满足的,因而也加大了奇观能落到自己手里的概率,算是一种平衡。
总之,这次的奇观机制,让过去什么维也纳之类的奇观城消失了,奇观的增益会更平衡的分散在各个文明手里。让过去垂奇观拿buff一统天下的套路被取缔了(当然,高难度速攻流影响并不大,因为天神难度下,垂奇观想都别想)。
3.市政机制
文化是文明6里面大改的一项要素。文化政策变成了像科技树一样的市政树,同时还提出了政体这样的新机制,用以代替5代的意|识·形|态机制。
多棵科技树这种设计,Paradox玩家绝对不陌生,举个例子Stellaris里面就是3个科技树。文明6采用两棵科技树,体验上没有多大差距,无非需要多考虑一项。以此取代原先的自由点文化树,这种设计降低了游戏的自由度,但是文明本来就是个沙盒游戏,这点游戏自由度实在谈不上台面。
关键是政体政策机制,这个是一个文明整体机制大加分的一项。这个机制形象点说,有点像是把之前的文化树上的文化政策,拆碎成政策卡牌,放在卡牌盒里,允许玩家拿出来用,用完再放回去换新的(这种卡牌模式我第一次见是在帝国时代3)。而政体则是提供卡槽位,不同的政体提供的卡槽位类型不相同。
这对玩家判断现在局势,采取相应对策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帮助,举个例子,和平时期,军事政策可以采取减少维护费的,战争时期则可以采取加单位建造生产力的或是加战斗力的。
当然,为了防止这种机制被随意的使用,文明6也规定了,必须在文化研究完成才可以更改政策或政体,否则就要花费金钱。金钱的数量以百计算,这在文明早期是一笔极大的开销,因而文化机制在早期非常考验玩家的远见。
文化机制的后期主要是在胜利上的说头——旅游。旅游机制在文明5就有,本作算是延续,除了在获胜判定上有些细微的变化(从原来的旅游点数累计超过其他所有文明的文化点数,到现在我还没研究明白原理是什么的国际游客超过其他所有文明国内游客总数)以外,改动不大。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公园和摇滚乐队。首先是国家公园,非常猛的加旅游业绩和宜居度的地块改良设施,然而那建造条件真是苛刻,如果早期不留好了地块,后期真是没地方建,如果不做好规划,到可以建国家公园的时侯,能建两个就是走大运了。
摇滚乐队,也是个加旅游业绩的猛单位,就和真的摇滚乐队一样在文明间穿梭,找会场办演唱会,然而办完演唱会能活下来纯靠运气,我玩的时候,最高纪录就办过4场然后就解散了……
总得来说,文化机制改得还是相当有意思的。
4.AI外交机制
被人目前诟病最多的机制,其实也是我个人觉得文明6最出彩的进步——AI不再是过去那种非常好骗的机器人了,而变得有些血肉了。
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议程。这次的AI有3个议程,一个初始议程,一个中期议程,一个后期议程。初始议程为AI文明的特色议程,一开始就被设定好了。中期和后期议程将由AI根据自身发展情况来选择(或是随机选择)。
满足议程条件,AI会加好感,不涉及则会好感度无变化(没错,是有这样的议程的),不满足议程条件(更准确地说是满足了反向条件)则会减好感。
相比5代那种单纯的依据战狂、边界冲突、抢奇观、抢城邦同盟、是不是和自己的盟友(敌人)是盟友这种简单的机制来让AI判断对玩家的关系,6代这种议程的设置明显让AI变得更加多样化,更富有变数,是一种非常增加可玩性的机制。
只是,这个议程要说令人讨厌,主要是因为条件有些实在是太可笑了。比方诟病比较多的挪威初始议程——最后的海盗王,要求玩家海军达到一定数量。可要是玩盘古大陆这种地图,内陆的文明哪有什么海军可言,结果挪威命中注定就成为玩家的对手了,狂送钱都不算好用(因为送礼物只能增加最多10点好感)。
这种搞笑的事情发生,也值得分析。首先,席德梅尔可能真的忘记考虑这种情况了,但我个人观点,这么做工精细的游戏,犯这种低级错误应该不会。那么,自然而然就会想到“文明”的初衷到底是什么——其实是一款巨型PC桌游而已。
那么,席德梅尔只是设计师,负责设计可选的文明和游戏的规则而已,至于游戏里面发生什么,只要不是规则或者是平衡性出现问题,都不是设计师的锅。从另一个角度讲,有些议程对某些文明来说也真的是相当好满足,例如格鲁吉亚初始议程是喜欢建城墙的文明,我想,想获得文化胜利的玩家,为了后面“保护地球”的文化政策,一定会在不经意间就满足了要求。
所以,如果采用“议程是游戏的一个机制,不一定是所有的机制都对玩家有利”这种想法来看待这次的议程问题的话,也就不会认为议程是一个不合理的设计了。
外交机制里面还有一些值得一说的地方。
首先是情报机制。情报机制原先是属于间谍的,但是现在外交也承担了这一部分功能,玩法就是派遣代表团、建立大使馆,能够获得AI的一些动向,对于了解奇观建设,或者是军事目标、胜利目标有很大的帮助。特别的,情报还能决定单位的战斗力,如果情报领先,将会获得极大加成。
其次是有些被取消的东西,以前高难苟活的重要方式,买宣(鼓动AI向别的AI宣战)已经不存在了,所以没办法隔岸观火,只能硬碰硬,对种田流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再次,联盟机制也有所调整,从原来的共同防御、研究协议一类的单纯的协议,变成了5类不同的同盟,有不同的加成,对于考验玩家的战略布局能力有一定要求。
最后是不满度机制,这个机制主要是用于制约战犯的。不满度会导致AI对玩家产生外交减分,自己的不满最多-20,他国的不满乘以一个系数后最多-40,也就是说,一旦所有AI对玩家的不满度都很高的话,那么玩家很有可能陷入巨大的围攻战争中。至于不满度的产生,主要是在宣战上,宣战在6代里做了一些丰富,除了突袭宣战(就是立刻宣)以外,新增正式战争、殖民战争、解·放战争、黄金时代战争、报复战争等许许多多的形式,而这些新增加的战争都比突袭战争产生的不满度要少。换句话说,不谴责直接宣战将会造成极大的外交减益(不过如果AI谴责玩家的话,那么玩家也被视为满足了谴责条件,可以使用非突袭战争的宣战理由)。除了宣战以外,其他的例如拒绝承诺(停止间谍行为、停止偷挖文物、停止在在附近建城市等)、向城邦宣战、占领城市等等都会引发不满。
5.提升机制
这算一个小的机制变动。之前,想要获得科技加速,除了开遗迹以外,没有别的方案,可笑的是,如果在大后期意外碰到没有被开的遗迹,以及里面找出个原子弹图纸是非常正常的(仔细想想好像哪里不对)。
然而文明6提出了加成概念,满足一定的条件既可以开启尤里卡或者文化提升,使某一项科技或者市政得到40%的累积研究值。这让快速领先成为可能,只是吧……有些条件也确实太过奇葩了,例如防御战术的提升条件是:成为被宣战的目标……谁没事愿意成为被宣战的目标啊?
注:经验证,向城邦宗主国宣战,会因城邦反宣而使得防御战术提升得到完成。感谢网友真实姓名(评论区1)
这也就注定了每个提升也是不可能完全被玩家所使用,有些必定靠累。
6.灾难与气候机制
这可能是文明6的最大卖点——DLC将气候变化考虑在内。
先来说说文明6里面有哪些灾难:风暴(包括飓风、梯度沙尘暴、暴风雪、龙卷风4种)、江河泛滥、火山爆发、海平面上升。除了最后一种,每种灾难都分为温和、中等、灾难、毁灭四个等级,对应的破坏程度不一样,不过被破坏的地块会有食物加成,这算是一种补偿(也很符合自然规律)。
除了火山爆发,剩余的三种灾难都会受到全球CO2排放量的影响,CO2的排放累积量被分成7个阶段,阶段越高,引发的风暴或江河泛滥就会越强烈,而海平面也会随之上升,低地地块会被淹没甚至完全沉入海底。
被淹没的地块能够通过拦洪坝挽救,而完全沉入海底的地块将不复存在(除非上面建了奇观、或是城市,但即使这样在拦洪坝建成之前,奇观和城市并不能发挥100%的效力)。
然而,麻烦的是,能产生CO2的科技与能建拦洪坝的科技之间隔了几个科技,而且拦洪坝的成本比较高,这就使得想要保住地块,必须要科技、生产力都非常领先才行,对于像挪威、腓尼基这种沿海而且还偏向战犯流的文明,吃亏吃大了。
海平面上升的机制可以说把战犯流限制在了前期,前期如果没能产生绝对的征服优势,后期也就拜拜了。因此命中注定,挪威不会是我在大型地图里使用的文明(因为大地图很难获得征服胜利)。
7.时代机制
在5代的时侯,时代机制仅有的作用是确定世界议会的召开间隔以及观赏。
6代则为时代机制做了很大的改动。
首先要提一个新概念,叫时代得分,席德梅尔让文明变得更像一款桌游了。时代得分由玩家的行为获得,获得方式各种玄学,除了常规的建奇观、获得伟人以外,什么在沙漠、冻土、雪原、火山旁边、泛滥平原、海岸低地、其他文明边境四格以内建个城市,什么把有其他文明佣兵协议的城邦变成了自己的盟友,还有各种首次:首次环球、首次让某种资源被某种单位使用等等。
依据时代得分是否达到一定标准,将会在下一个时代将玩家判定为英雄时代(需要前一个时代为黑暗时代)、黄金时代、普通时代、黑暗时代。
游戏会依据玩家所处的时代类型给予不同的着力点,每个时代一共四项可选,英雄时代的玩家可以选择3个着力点,其他时代的玩家均只有1个着力点可以选,在启蒙时代向工业时代后会有所变化。
特别的,黑暗时代有黑暗时代特有的强力政策卡,但是这类政策卡都是顾此失彼,极大的增强了某一个领域,但是牺牲另一个领域。
整体感觉除了大后期以外,普通时代和黑暗时代的着力点主要是为了让下一个时代更容易进入黄金时代的,而黄金时代和英雄时代则会为当前时代的玩家提供一定的增益。
总得来说,时代机制除了那个保护商队的着力点(终于不用担心商队被劫掠了)有比较爽的作用外,其他的用起来都有点潜移默化的感觉。
8.伟人机制
伟人机制是文明6调整比较大的一项。
在5代里面,伟人的获得除了大预言家以外,与其他文明无关,仅看玩家自身的伟人点数累积,并且伟人的功能也相对一致,除了文化类型的伟人(艺术家、音乐家、作家)有作品上的不同以外,也就是大商人的功能不太一样。
在6代里面,伟人的功效可以说除了预言家以外,千差万别。每个伟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能力,例如科学家达尔文的技能是统计自身周边的一格内的自然奇观地块数,然后给予地块数*500(标准速度下)的科技值,大商人洛克菲勒的技能是提供石油等等。
原来军事统帅(海军上将和大将军)的作战加成,作为一项被动技能存在,而且增加了时代限制——只能为特定两个连续的时代的单位提供加成。
伟人的获得方式也从原来的与其他文明无关,变为了伟人池设计——即各个文明一起累积伟人点数,谁先到达标准谁拿到,先到先得,拿过之后重新累积。
这种设计类似奇观机制,让伟人变得更加分散在各个文明,一个文明除非发展到大后期超级强国的地位,否则难以兼顾所有的伟人点数——至少,我已经不止一次在战犯流上丢了预言家了。
不过,相比奇观机制,伟人池的设计明显加大了文明间的竞争,让原本放置不管的伟人界面,变成了前期不得不时常查看的一个面板,这让将文明当作作战游戏玩的玩家十分的不爽。
总结:
文明6是一个非常考验玩家长远眼光的战略游戏,城市的规划,从一开始,就需要想到结束,选择的文明的玩法,也是从一开始就要想到结束。
也正因为有这样的特征,文明6对新手是极其不友好——如果不知道未来有什么样的资源、什么样的奇观,根本无从规划,无从下手。(要不然为什么网上嘲笑说席德梅尔这次是去Paradox调研了——文明6的机制相比以往复杂太多了)
我个人认为,一款好的战略游戏不仅仅是打得爽这么简单,那太没挑战性了。然而,从打得爽这一点考虑话,文明6实在难堪众望。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文明6风评这么差吧,上手实在是太困难了,尤其是熟悉5代机制的人(例如我,刚开始上手6代时,简直被AI虐的找不到北),想要玩出名堂得下好一顿功夫,不太符合游戏这种娱乐性质的东西。
上手之后就会发现,其实“席德梅尔的文明VI”是一部难得的要求玩家具有长远思维能力的战略佳作!
来源:【读特】
王京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奖章”获得者,深圳读书月组委会总顾问
2013年,深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这项荣誉是该组织授予全球城市在全民阅读领域的最高荣誉,深圳是迄今世界上唯一获得这项荣誉的城市。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以来,持续推进全民阅读,创造了一系列的“中国第一”:
深圳是国内第一个建造大面积书城的城市(1996年);第一个在全市推广“全民阅读”开展“读书月”的城市(2000年);第一个提出“文化立市”战略、确立“图书馆之城”目标的城市(2003年);第一个开设“24小时书吧”的城市(2006年);第一个成立全市阅读联合组织的城市(2012年);第一个发布“城市阅读指数”的城市(2014年);第一个提出建设“一区一书城、一街道一书吧”的城市(2015年);第一个为阅读立法的城市(2016年);第一个开展儿童早期阅读项目“阅芽计划”的城市(2016年),等等。在这“唯一”和一连串“第一”的背后,是深圳的市民和政府对阅读的一系列认识决定的。
深刻认识城市的本质
深圳的起点是经济特区,深圳为何与读书有深厚的不解之缘,以至于它在短期内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这与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分不开,也与深圳的建设者、领导者对城市概念的思考分不开。
刘易斯·芒福德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深圳市委市政府看到了文化的力量,深刻地认识到城市之间的竞争,已经从过去的拼经济、拼管理,进入了拼文化的阶段。文化成为决定城市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和核心竞争力,成为城市的特色与魅力所在。这是世界城市发展的基本逻辑,而最终起关键作用的是文化。正是因为形成了这样的城市文化观,深圳将文化发展定为城市发展的主题,迈向“以文化论输赢、以文明比高低、以精神定成败”的时代。
基于这样的认识,深圳率先开展“全民阅读”推广工作,首创阅读文化品牌“深圳读书月”。2000年11月1日,首届深圳读书月启动,自此开始全民阅读推广的长期探索与实践,至今已成功举办了22届,以“高贵的坚持”培育了读书向学的城市风尚。2009年、2019年,两次由中宣部牵头在深圳召开的全国全民阅读经验交流会,均高度肯定了深圳全民阅读在全国所产生的品牌效应和示范作用。在第二十届深圳读书月启动仪式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文化助理总干事班德林先生发来贺信,称赞深圳“这座建市历史只有40年的城市,已坚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长达20年,成果斐然,让人惊叹”。中国出版协会常务理事长邬书林评价道:“深圳是全国全民阅读活动开展最早、效果最好、影响力最大的代表性城市,书香建设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截至目前,深圳已连续6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这与城市浓郁的书香氛围是分不开的。
以阅读涵养城市文化
“文化深圳,从阅读开始”。深圳不断追求着更高的文化品质与格调,不断创造着创新型、智慧型、包容型、力量型城市文化新的繁荣。阅读贯穿了深圳文化建设的起点和发展的始终,深圳通过阅读熔铸了强大的文化基因。
2010年,深圳市委市政府发布了《关于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快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随后深圳读书月组委会根据《意见》制定了《深圳读书月发展规划(2011—2020)》,为推动全民阅读尤其是深圳读书月的全面、深入、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指导和保障。“政府倡导、专家指导、社会参与、企业运作、媒体支持”的运作机制被誉为我国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圳模式”。
在推广全民阅读的进程中,深圳不断探索培育先进的阅读文化理念。深圳读书月多年来的年度主题以及因此而流传开来的阅读理念一直广受关注,“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实现市民文化权利”“城市崇尚阅读,阅读改变城市”“营造书香社会 共创美好未来”等等,早已成为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市民精神与文化共识。
深圳的使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先行示范”不仅体现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还体现在建设城市文明典范的精神文化方面。深圳在建设发展进程中始终笃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的重要精神,22年推广阅读的高贵坚持,连续举办的“深圳读书月”累计开展公益阅读文化活动9260余项。
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市民文化权利
文化权利包括享有的权利、参与的权利、创造的权利和创造成果被保护的权利,这些权利无一不和读书有关,且关涉到每一个人。可以说,读书是实现市民文化权利最重要、最基本的载体,需要城市率先实现保障。
第一,保障市民文化享有的权利。20世纪80年代,深圳“勒紧裤带”兴建八大文化设施,其中就有深圳图书馆。2003年深圳率先在全国提出建设“图书馆之城”,如今已建成“千馆之城”,走在世界前列。截至2021年底,深圳共有公共图书馆(室)733家(其中市级公共图书馆3家,区级公共图书馆9家,街道及以下基层图书馆(室)721家),306个各类自助图书馆(包含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235个、24小时书香亭71个);已建成6座面积均超过3万平方米的书城文化综合体和700余家各类实体书店,每年依托书城书吧开展超过1万场公益文化活动,极大满足了市民享有阅读的文化权利。
第二,保障市民文化参与的权利。2012年,深圳成立了国内首家阅读联合组织“深圳市阅读联合会”,截至2021年,培育了130余个国内高水平民间阅读组织。2016年,深圳市爱阅公益基金会率先发起“阅芽计划”,为0—6岁儿童和家庭免费发放适龄“阅芽包”,鼓励和支持家长积极开展亲子阅读实践,是全国首个群团组织与社会组织联合推动的儿童早期阅读项目,旨在更好地实现市民参与阅读的文化权利。
第三,保障市民文化创造及创造成果被保护的权利。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要让“人人创新”成为新浪潮、新态势。“深圳文化,以创意为代表”连续多年发布的《“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研究》报告显示,深圳在双创综合指数、注重双创环境综合提升、双创资源开发配置力度、双创价值与社会成本平衡等方面居全国领先地位,这与深圳政府的自觉、民企的活跃、高科技的优势密不可分,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深圳市民“以读书为荣、以读书为乐、以读书为用”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深圳还率先为阅读立法,明确和规范了政府在全民阅读推广中的作用和行为,为市民阅读权利的实现提供保障和条件。2016年以来,深圳出台了《深圳经济特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深圳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等法规,将“市民阅读权利”上升到法律层面,作为公民的权利进行保障。
阅读驱动城市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创新力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从全球范围来看,阅读指数和创新指数成正比,竞争力强劲的城市往往是爱读书的城市。阅读能培养出与创新息息相关的科学精神、理性精神、人文精神,能进一步锤炼人们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孜孜以求的学习精神。阅读推动城市发展,是城市乃至国家创新力、竞争力的关键来源。以色列是创新能力强大的国家,也是全世界人均读书量最高的国家,每年人均读书64本。
深圳在阅读推广领域的长期努力,取得显著成效,并突出体现在深圳作为“创新之城”的持续发展中。深圳在居民阅读率、阅读量、阅读时长、数字化阅读等指标上长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9年“第十六次国民阅读调查”对全国50个城市进行了阅读指数测算,结果显示,深圳的城市阅读指数值位列全国第一。据最新测算结果显示,2021年深圳居民人均年度阅读纸质图书9.15本,比全国水平(4.70本)多了近一倍;深圳居民人均年度阅读电子图书11.70本,是全国水平(3.29本)的3.56倍。
通过全民阅读推广,深圳市民的文化水平、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城市阅读与学习的成效直接作用于城市建设,充分体现在深圳经济特区40多年来的飞速发展之上。仅从创新能力上看,2021年我国PCT国际专利申请第三次位居全球第一,共13家中国企业进入申请人排行榜50强,其中包括7家深圳企业,深圳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更以6952件登顶榜首,这是华为连续第5年独占鳌头。据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发布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1》显示,深圳创新能力指数在72个创新城市中排名蝉联第一,其中,深圳的创新治理力、成果转化力、技术创新力、创新驱动力均居全国第一。
【《聚光灯》下期将刊载“全民阅读三论之三”:《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必将自强于天下》】
(原标题《聚光灯 002期 | 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为什么是深圳? 》)
本文来自【读特】,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0705/16524880257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