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之大漠英雄传(成吉思汗之大漠英雄传)

时间:2023-03-15 13:37:01 来源:网友整理 编辑:旧人陌兮

人性中都有英雄崇拜情结,不管是征服者还是被征服的。人们都习惯了仰视强者,鄙视弱者。

成吉思汗率领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靠的不是数量优势,而是凭借兵精将广,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征服无数的国家和领地,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做到的这点,靠的是领导的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组织能力。所以成吉思汗被古今中外称为战神绝非浪得虚名!

战争哪有不杀人的?铁蹄横扫欧亚是历史事实。是前人的组织能力。没有对错只是英勇。不服气谁能有此作为?做来让大众看看?

正是铁蹄征服了欧州,马给欧卅留下了种,藏獒给欧洲留下了种,那人呢不可致诘的也留下了种,欧卅人由不开化到智能化的大脑是成吉恩汗的功劳。

这必须知道成吉思汗为什么要西征?成吉思汗西征一是为了肃清乃蛮部的残余势力,二是想和西域的强国花剌子通商贸易。结果花剌子模把蒙古第一次派去的商队给杀了,第二次又把派去谈判的使者包括他的女婿全部给杀了。于是成吉思汗亲率二十万大军,在公元1219开始第一次西征。打通了欧亚大陆,清除了贸易路上的障碍,各国商人来往频繁。汉朝张骞和唐朝的唐僧走西域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路上妖魔艰难鬼怪横行走的。而成吉思不仅清除障碍,还保护商人 ,建立了驿站供商人居住。这不仅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形成了最早的国际商贸流通网络,各国贸易商人往来频繁安全。一个少女手拿一袋金子可以平安无事过往。这是前所未有的功绩,所以得到人们的喜欢。

怕是只有你一个人在赞美吧!

总体来说,成吉思汗西征,有利有弊。但是个人觉得利大于弊。

据有人统计:蒙古从建国(大蒙古国)到横跨亚欧大陆(蒙古帝国)期间,总共了近2亿人!比一、二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之和还多!虽然我本人也对这一数据抱有怀疑态度,但是,在屠戮和破坏方面,成吉思汗和他的蒙古大军创造了历史上一项最不光彩的世界纪录。看到以下这些数字,希望时隔800多年后的我们,不要感到害怕:

1、第一次西征,灭花剌子模,光撒马尔罕一座城就100多万人遭屠戮;

2、灭西夏,仅兴庆府(都城)就有几十万人被,为了给成吉思汗报仇,党项族几乎被灭族,党项好歹有个200来万吧,以至于后人我们把西夏遗忘了数百年。

3、克金中都(今北京),屠城及周边地区百余万人;公元1207年,也就是蒙古建国的第二年,金国人口是5000多万,但到1234年灭亡的时候,就只有1000万了。也就是说:金蒙战争这20多年时间,金国人口锐减了4000余万。

4、攻克成都后,屠城及周边100多万人,这是成都的第二次浩劫,此后,四川人口从1000多万锐减到不满百万;

说到这了,就大致说说南宋的整体情况:南宋后期(1223年)人口是8000多万,元初的时候(1291年)是6000余万,看来情况比金朝要好得多,损失2000余万。宋人的“不抵抗”政策让蒙古人都不好意思动刀,但我想说:如果众志成城,又何至于受人奴役呢?总体来说,中原人口减少6000万(金朝+南宋),还不算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5、此外,蒙古的第二、三次西征将中、西亚及东欧变成一片废墟,人数就不一一整理了。仅仅旭烈兀攻灭阿拔斯王朝,巴格达几十万人被屠尽。

要把青天覆盖之地,都变成蒙古人的牧场。

这是当年蒙古人的口号。

西征带来的好处:

加速了欧洲中世纪城堡的毁灭,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接触,贸易,文化,科技得以碰撞。但是这些成果在蒙古人的屠刀面前显得太苍白无力。西征让很多先进文化因此而销声匿迹,例如后来的南宋灭国距离明朝建国仅仅80余年,南宋文化在蒙古的破坏下,留给我们后人的遐想中,感觉南宋与明朝已经不在一个纪元,这其中的原因引人深思。

成吉思汗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大大的感叹号。

成吉思汗崛起于蒙古,历经血战,统一了蒙古。尔后,他又征金,征西夏,征中西亚,征中东欧,兵锋所指,所向披靡,也哀鸿遍野。尸积成山,血流成河,尸血堆起了成吉思汗一一代天骄。

但归根结底,成吉思汗也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的血肉之躯。

成吉思汗是一个部落酋长的儿子。他的父亲用抓获杀掉的一个部落酋长铁木真的名字为他命了名。他少年时,父亲被仇人杀死。他的同族人,欺他孤儿寡母,又劫掠走了部落中的人和财物。铁木真的新婚妻子,也被仇家部落劫走,蹂躏了整整九个月。一系列的苦难遭遇,磨砺了成吉思的钢铁意志。他成长为了一只草原上最强悍的雄鹰。

成吉思汗是勇猛善战的天才军事军,他也有足够的智谋。为了发展,他认当时草原上比较强大的一支部落的首领王罕为义父,结交一邦英雄豪杰,开始了他的统一之旅。经过一系列的艰苦奋战,他逐一征服了草原上的所有部落,统一了蒙古,被推举为成吉思汗。

统一蒙古之后,成吉思汗开始向中原进兵。

首征西夏。西夏献公主求和,纳贡称臣。

再征金国,金国也被迫把金枝玉叶的公主送进了成吉思汗的大帐。纳贡称臣。

接下来,成吉思汗万里西征。

花喇子模国灰飞烟灭。阿塞拜疆,伊拉克,里海、莫斯科……统统在成吉思汗的铁蹄下战栗、呻吟。

成吉思汗成功了。他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全世界都为之侧目。

后世对成吉思汗的评论,向来有分歧。一方面,人们不能不承认他的丰功伟绩。另一方面,人们也没有忘记他的屠城。

成吉思汗征战的前中期,一直实行屠城政第。所谓屠城,就是每攻下一城,除了放纵士兵奸女以外,就是将男女老幼通通杀光。这是非常残暴的行为。不知有多少无辜的生命惨死在蒙古士兵的刀锋下。成吉思汗在这方面的缺点是不容否定的。后来,在耶律楚材和丘处机的劝说下,成吉思汗减少了杀戮。

在客观上,成吉思汗的征战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民族的融合,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人们对成吉思汗的正面评价,主要基于这个方面。

成吉思汗是蒙古民族的同时也是世界的伟大英雄,但他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屠夫。我以为,这样评论成吉思汗,比较全面,公允。

欢迎点评。

历史书中一旦提到民族大融合,或者文化大融合,统一之类的美化语言,那一定是非常惨烈的时期。成吉思汗的铁骑用屠刀征服亚欧大陆,即使有后人给他粉饰历史面目,也掩饰不住那浓浓的血腥。

一位德国教授在《不屈之王铁木真》中这样写道:“在欧罗巴也与西部亚细亚同样,不重新树立自然的秩序是不行的。那样无论在欧洲和亚洲,使他们从沉睡状态中苏醒过来,需要一支强有力的手去摇动他们是迫切必要的。这样摇醒他们强有力的手出现了,这就是不屈之王秩木真及其后裔。俄罗斯和德意志人及其他西欧诸国民,能够达到现在这样强大和文明,无疑是蒙古人及其蒙古军征服的刺激和赐物。”

英雄是全人类的,有着英雄的气概和共同的属性。英雄都是民族的,也是大众的,更是世界的。因为英雄是坚持正义和充满人道的,亦或具有独霸的能力、征服的能力。

成吉思汗是杰出的战争奇才,他打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浑身都散着军事天赋与才能,他有远瞩的战略眼光,已经超越了当世的所有名将。他在世界上各国伟人都对他顶礼膜拜

1.《过成吉思汗驿》

成吉思汗地,犹留怪杰踪。一龙极夭矫,万马昔横冲。余亦能过此,昔人不可逢。山川剩陈迹,瞻眺扩诗胸。

2.《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3.《满江红·鄂城怀》

大漠烟迷,凭谁问、英雄何觅?风云涌、天骄腾起,草原合璧。戎马一生多壮举,驰骋万里

追穷敌。毕其功、肇帝国辉煌,羞红日。

高原地,云天碧。滔滔浪,黄河急。古长城犹在,鄂民当惜。圣主陵园居净土,谁家牧女吹

羌笛?绘蓝图、古邑焕新颜,和风习。

4.《浪淘沙·鄂尔多斯大漠风情》

塞外碧云天,芳草绵延。夕阳尽处起炊烟。不逊江南佳丽地,美景无边。

宝地遍煤田,谁与比肩?黄河血脉永相连。圣祖精神传我辈,奋勇争先。

5.《七律·题》

混沌草原闻鹫鸣,翱翔天际世皆惊。

纵横捭阖平欧亚,大略雄才傲杰英。

一代天骄威永在,无穷碧落月长明。

长河滚滚东流去,千古英名励鄂城。

他的军事才能的确值得称赞,客观上甚至推动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但蒙古铁蹄也够中国中亚西亚欧洲人民带来了直接或者间接的沉重灾难,除了战争伤亡,还有欧洲的黑子病,中国严重的社会退化等等。

混沌草原闻鹫鸣,翱翔天际世皆惊。

纵横捭阖平欧亚,大略雄才傲杰英。

一代天骄威永在,无穷碧落月长明。

长河滚滚东流去,千古英名励鄂城。

世人皆承认成吉思汗是一位草原英雄,在他的率领下,草原游牧骑兵征战四方,踏平了无数对手,从而建立了一个国土面积超大的草原帝国——大蒙古国。这个帝国这放在当时的世界上,绝对有着其划时代的意义,很多东方先进科技,随着蒙古大军的西征传入了欧洲。虽然,欧洲在这些科技面前吃了不少苦头,但是,这也为自大的欧洲人打开了一扇文明之窗。

当然,在欧洲人眼里蒙古士兵是野蛮的、残忍的,但是,他们手中掌握的科技却是先进的,这些先进科技也正是中原文明的产物。

而说到今天的蒙古族,也是源于成吉思汗这一次次的统一战争。当时的游牧民族,并没有一个整体的民族共同体意识,各个部落各自为战,都以自己的部落为核心。成吉思汗当时所在的地区,在历史上应该属于东胡的一支,也是名不见经传的游牧部落,他们和蒙古草原上的西部、北部的部落间,其实,并没有非常密切的血缘关系,更多的则是邻里之间的战争。

直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落,建立大蒙古国之后,这些游牧部落才逐渐整合到了一起,有了共同的名字,即:蒙古人。

作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成吉思汗无论是在生前还是死后,都将自己鲜明的特点镌刻在了蒙古帝国的基因之中,后世子孙几乎无法摆脱这种影响。但是,成吉思汗一生都在打仗,一直都在行军,是一个军事行家,自然,蒙古帝国也是一个军事化的国家。但是,人都有生老病死,死亡终究会到来,成吉思汗也有自己的遗嘱,其内容全部都是关于蒙古帝国的。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第一道遗嘱:

这道遗嘱主要是关于对自己死后内政方面的安排,核心内容也就是蒙古帝国的继承人问题。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作为大汗的成吉思汗,他的“家”和“国”是密切相连、密不可分的,所以,家事就是国事,国事也是家事。

成吉思汗对于自己的继承人之选产生了很大的烦恼,他有四个优秀的儿子,分别是: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和拖雷。成吉思汗之所以在还没死的时候就想到汗位继承的问题,是有着其现实原因的。当时,蒙古帝国空前强大,可是,位于西部的花剌子模帝国,竟然,接二连三的杀掉了蒙古国的使臣和商队,将蒙古人的财务抢掠一空。

成吉思汗原本最大的敌人在东方,也就是金国。这时候,愤怒的成吉思汗旋即将作战重心放到了西方,要亲自征讨花剌子模。这个国家可是在中亚及东欧的霸主,实力也很强。成吉思汗在夫人的提醒下,他意识到:此次战役无法保证自己能毫发无损的回来,所以,为了蒙古帝国的稳定,他要安排好蒙古帝国的内部事务,特别是大汗之位的继承问题。

在立下遗嘱之前,成吉思汗先是征询了自己的大儿子术赤的意见。谁知道,还没等术赤开口,成吉思汗的二儿子察合台就跳起来不干了,说:“术赤是别人的孩子,是个野种,他怎么有资格在这话总问题上说话呢?”原来,术赤的身份一直被人怀疑,术赤的母亲孛儿帖当时被敌人蔑儿乞惕部掳掠而去,做了别人九个月的妻子。

在这段时间里面,根据人之常情,术赤的母亲一定是与那些抢掠她的男人发生了男女之事,所以,也有极有可能使她怀孕。而术赤恰恰是在其母亲被成吉思汗抢回来的时候出生的。所以,就是这个时间差,连成吉思汗也不确定他到底是不是自己的孩子。所以,很多人都认为:“术赤是野种,是不配留在成吉思汗身边的,更不要说听命于他了。”

作为一奶同胞的弟弟察合台和窝阔台一直看不起大哥术赤,觉得他血统不纯正,而且,大哥也的确非常有能力,勇猛过人,打仗更是一把好手。这两兄弟被母亲训斥了几次仍不改,一直我行我素,并不介意母亲因此而伤心,真是耿直又不孝的孩子。二人都以为成吉思汗询问术赤是有意将汗位传给他,所以,这才迫不及待的表达出了自己的反对意见。

成吉思汗也是难断家务事,对于儿子间的矛盾没什么好办法,也没说什么,只是表示:“不要再说术赤是野种的话了。”成吉思汗也心知术赤是不能继承汗位的,他的身份存疑,无法团结好黄金家族和整个蒙古帝国。但是,他也有自己的安排,术赤能征惯战,擅长骑射,十分勇猛,成吉思汗命令他掌管整个蒙古帝国的狩猎事宜。

作为游牧民族的蒙古人,狩猎是他们的日常活动,在生活中这个位置非常重要。这样的安排也算是安抚术赤,证明术赤在成吉思汗心中还是很有地位的。他让二儿子察合台掌管蒙古帝国的各项法律的实施,“无规矩不成方圆”,成吉思汗深知其中的道理,让二儿子掌管法律的同时,也能培养他的规矩意识。

三儿子窝阔台很聪明也很稳重,让他掌管蒙古的朝政在合适不过了,这一点成吉思汗很是放心。而且,选定窝阔台作为自己的接班人,这也得到了察合台的坚决拥护,术赤没办法只要随声附和,因为,术赤的身份毕竟是一个硬伤。拖雷作为最小的弟弟,也拥护窝阔台成为未来的大汗。同时,成吉思汗按照蒙古族习俗,小儿子守护家产。将蒙古国的大部分财产,特别是蒙古的大部分军队交给了拖雷。

这样的安排大家基本上算是同意了,成吉思汗也终于找到了儿子间的最大公约数,因此,也没有闹出更大的矛盾。这个遗嘱立下后,成吉思汗也就可以放心的西征了。

当然,成吉思汗的第一道遗嘱还是有一定问题的:作为大汗的窝阔台,他的实力其实还没有拖雷大。毕竟,军事力量才是根本性的力量,成吉思汗的十多万部队,可以说,是蒙古帝国的精锐和最重要的家当,这些都给了拖雷。这也为日后窝阔台系和拖雷系的矛盾埋下了伏笔,当然,具有军事力量支撑的拖雷系,最终,将大汗位子收入囊中窝阔台系也只产生了两任大汗。

其实,成吉思汗的想法也很简单,就是希望通过这样分权,可以维持兄弟间的和睦,让整个黄金家族永远享受富贵。

其次,我们再来看一下这第二道遗嘱。

这道遗嘱是成吉思汗征服西夏的过程中下达的,也可以想见,在这种情况下立下遗嘱,肯定是有着重要的事情发生。当然,这并不是西夏军队对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产生了致命威胁,而是,成吉思汗自己的身体出现了问题。

那么,他的身体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呢?

据记载:成吉思汗在避暑期间,还挽留辽国国王耶律留哥的长子,他连续作战且每个月都能攻破一个西夏属地城池,并且,还邀请辽国王子观看西夏都城的消亡。这就证明成吉思汗在一路攻城拔地中,对身后取得胜利及眼前要取得的胜利很有信心,而且,他身体状况还不错。

之后,成吉思汗则因西夏军队的连发弩射出的毒箭重病不起,带有巨毒的箭头射伤成吉思汗的膝部,再加上,长子术赤病死、流动作战的辛劳、酷热的天气等因素影响,都会加重病情。所以,在预感自己不久将于人世的成吉思汗,在这道遗嘱说:

“要在接受西夏投降之后,彻底灭掉西夏皇族,并且,消灭其首都内的所有老百姓,让他们陪葬。”

其实,成吉思汗之所以下达这样残酷的遗嘱也是有原因的,想想这已经是成吉思汗第六次出征西夏了,到现在还没有完全将其征服,他又气又恼。更可气的是,每次蒙古人打过来,西夏打不过就投降,投降后又反叛。所以,这在成吉思汗眼里是一个背信弃义的国家。

同时,成吉思汗还给了西夏最后一个机会,让其使臣过去问罪,没想到,西夏人侮辱了自己的使臣,叫嚣着:“你们要来就来,要钱没有要命一条,大军已经准备好了,大家试试看。”在这种情况下,成吉思汗拖着病体征讨西夏,心中不免气愤非常。

这期间,虽然,有很多大臣劝谏成吉思汗先养好病再来攻打西夏,但是,成吉思汗却说:“这样会让西夏人看扁,认为蒙古人胆怯了。”于是,他加紧攻打西夏,这一次,西夏皇帝又故伎重施,再一次投降成吉思汗,也选好了投降地点和日期。

于是,在不久于人世之前,成吉思汗就立下了这样的遗嘱,并且,让人守护好自己即将离世的秘密,害怕西夏人又改变注意不投降了,毕竟,自己的威名就已经吓破了西夏人的胆子。后来,西夏皇帝不知道成吉思汗已经死去了,率领臣子来投降,很快就被蒙古人按照成吉思汗的人杀掉了,彻底绝了西夏皇族的血脉。

同时,蒙古人也在首都大肆劫掠,屠城。从此,建立西夏的党项族,在历史上彻底消失了。当然,后来据考证党项族并没有灭亡,只是融合在了华夏民族的大家庭里,他们在元朝的时候隐姓埋名,希望能报仇恢复西夏。最终,明朝建立后,他们没有了元朝这个敌人,也逐渐融入到了汉人的群体之中,这也只是后话了。

最后,再来看看成吉思汗的第三道遗嘱,这道遗嘱是关于如何灭掉世仇金国的。

灭掉金国是成吉思汗一直以来的梦想,可是,当年的西征打乱了自己的计划,将重点放在了征服西部各国的战争之上了。成吉思汗此举减轻了金国的军事压力,但是,金国也不争气,没有在这一段时间抓紧恢复国力,而是花样作死。

此时的金国不但朝政混乱,贪腐盛行,而且,对于老百姓的压榨很是厉害。成吉思汗看到了金国的颓势,在临死前的时候依然念念不忘灭掉金国,于是,下了个遗嘱:“要借道南宋来攻灭金国,金国放在边境的士兵肯定要往南行军,这样就会使得金人疲于奔命,蒙古大军的机会就来了。”果不其然,按照成吉思汗的这个遗嘱,蒙古大军最终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同时,由于与南宋军队一起作过战,他们也看到南宋军人的不堪一击,更熟悉了南宋的情况,这为以后蒙古攻打南宋奠定了基础。

当然,成吉思汗灭金国的这道遗嘱也不是单纯的凭空实行的,他在平时与金国的交流过程中,也是连哄带骗的迷惑着金国统治者。比如:他向金国承诺说“已经命令士兵不能在南下抢掠财物了,这样不好,而且自己拥有的够多了,也值了。”但是,他转过头来就对亲信说“一定要灭掉金国才能报仇,无愧于死去的祖先”。

可以说,成吉思汗的三道遗嘱无一例外,都是关乎蒙古帝国的前途命运的。作为一个杰出人物,他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用遗嘱灭掉了两个国家,并且,稳定了蒙古帝国的统治。纵观他的一生,他创造了无数的军事史上的奇迹,无论是西征还是南下攻打金国、西夏都展现出了其非凡的才能。

但同时,他的这种行为也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巨大灾难,比如:在西征途中,蒙古大军遭遇到敌人的抵抗后,经常采用屠城的方式进行报复,使得很多过去的绿洲成为荒漠地带。更可怕的是,生命上的荒漠地带,也成为了文化上的荒漠地带。如果说,人类有至暗时刻的话,我想成吉思汗曾亲手创造了这个至暗时刻。

这些我们至今仍无法逃避的历史事实,它在时刻的警醒着我们。作为后人,我们也应当对古人的一些行为有着客观的认识,本文的这位“草原之王”之所以能有这样的行为,多数情况下则受制于知识结构的影响。可以说,他们的知识结构无疑从小就已经形成,如果,他不够凶狠、不够冷酷,那么,可能他早就被敌人死了。

所以,在草原上他只能无比凶残、无比冷酷,只有这样他才能生存下去。他以这样的方式,建立了这样的国家,是他一手打造的,也是他创造传奇的开始。传奇也是传奇者的墓志铭,这个传奇的王者,他以他自己的方式创造了一个奇迹。

在此,让我们记住这个伟大的传奇者吧:

大漠烟迷,凭谁问、英雄何觅?

风云涌、天骄腾起,草原合璧。

戎马一生多壮举,驰骋万里追穷敌。

毕其功、肇帝国辉煌,羞红日。

高原地,云天碧。滔滔浪,黄河急。

古长城犹在,鄂民当惜。

圣主陵园居净土,谁家牧女吹羌笛?

绘蓝图、古邑焕新颜,和风习。

参考资料:

【《世界侵略者传略》、《史集》、《元史译文》、《纲目译文》】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0315/16524867825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