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pods pro(airpods)

时间:2024-04-16 20:19:40 来源:网友整理 编辑:君心似我心

新 AirPods 评测:我戴了 24 小时,体验到这 6 大变化丨模范评测

用了 AirPods 三年,也把耳塞和充电盒都丢了个遍,我终于等到了新 AirPods 的到来。

虽然在连丢三次耳机之后让我对 AirPods 这个产品既爱又恨,甚至我还曾特意写过一篇关于它的丢失后记。但作为一名 iPhone、iPad 和 MacBook 用户,我几乎离不开苹果硬件生态圈所带来的方便。

如今,在距离上一代 AirPods 问世的三年后,新 AirPods 来到了我面前,它能给我这个老用户带来了哪些体验上的变化?

熟悉的外观,变化只在细节

新 AirPods 沿用了之前的设计,外观和旧款几乎没有不同。就在我拆开包装取出新耳机后,坐在我旁边的同事就率先给我出了一道价值 5 分的问题把我难了一下:

你该怎样给人知道这是新款呢?

苹果没有给 AirPods 增加传闻中的亮黑色,也没有磨砂质感的外壳。即便是在新充电盒里加入了无线充电用的线圈,它的外观也几乎没有太大变动,大小也和旧款一样。新款充电盒也能兼容旧款 AirPods,由此可见新旧耳机和充电盒内部也没有变化。

但是,苹果这次是把新旧款的区别,放在了细节上。

新充电盒在整合无线充电功能后,显示充电状态的指示灯从盒子内部移到正面,充电盒背部的配对键也从盒子底部上移到盒背部的中间。

如果你之前在 AirPods 用的是带开孔的硬质保护套,那换新 AirPods 后可能会出现充电指示灯看不到、配对键按不到的尴尬。

另外,苹果将新 AirPods 的充电盒翻盖铰链从镜面抛光换成磨砂质感,方便让你第一时间分出新旧充电盒。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点,新旧 AirPods 在外观上就基本没有区别了。

充一次电,胜任一趟跨省旅途的续航

在换上新的充电盒后,AirPods 的续航能力也比前款更长一些。

新充电盒提升了耳机的充电效率,苹果官方表示新款 AirPods 放回充电盒充电,充电 15 分钟可以获取最长 3 小时的聆听时间和 2 小时的通话时间,比原本只能够实现约 1 小时通话的旧款 AirPods 长了 1 小时。

从短时间的简单体验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新耳机充电效率上的提升,现在新款 AirPods 放回盒内的充电速度要比前款更快,长时间使用的续航能力也会比旧款要长。但若是不跟前款对比的话,这种续航上的差异其实不会被你察觉出来的。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新款 AirPods 在续航上的提升,我们进行了一次持续通话测试:

14:24 ,此时 L / R 两只耳塞的电池电量均为 100%;3 小时 6 分钟持续通话后的 17:30,耳塞电量耗尽。

结果正如官方所述,新 AirPods 一次充电能支持 3 小时的持续通话时间,甚至更长。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 AirPods 第二代支持无线充电,但并不是所有支持 Qi 协议的无线充电板都能为新 AirPods 充电。

经过爱范儿测试,同样是支持 Qi 协议的两款无线充电器,都能为 iPhone XS Max 充电,但其中一款充电板,新 AirPods 放上去后并没有任何反应,而另一款无线充电器,则可以正常为 AirPods 进行充电。

另外,新款 AirPods 进行无线充电时会有较明显的发热现象。但在使用有线充电时,充电盒并不会出现太明显的温度变化。

更快的连接速度是它和前辈拉开距离的地方

和熟悉的外观相比,新 AirPods 在性能上会有更大的差别,加入了 H1 芯片之后的新 AirPods 在配对设备时,连接速度有着肉眼可见的提升。

需要一提的是,在初次配对新 AirPods 的时候,系统会要求用户更新到 iOS 12.2,以获取全部设置功能。

▲ 新 AirPods 开合识别

▲旧 AirPods 开合识别

和旧款 AirPods 比起来,新款在开盖、靠近 iOS 设备进行配对和设备切换时,新款的反应会比旧款快一倍,这差距很容易就能够感受得到。

至于稳定性方面,我们同样用《绝地求生:刺激战场》来做个测试。

苹果官方在新款 AirPods 发布时表示,新款在游戏时能够将延迟再降低 30%。只是我们在体验后发现,新旧款 AirPods 在连接稳定性的差异并不是太明显。

搭载 W1 芯片的旧 AirPods 在吃鸡时,不管是延迟还是断链的问题都很少出现。虽然偶尔会出现「抽一下」的卡顿,但这个其实也是小概率事件,不会经常出现。

从这样的表现看来,旧款 AirPods 在玩游戏时已经表现得很稳定,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新款 AirPods 也是在这个稳定的基础上提升,所以并不是所有用户都能够体验到新款升级带来的变化。

收音效果方面,新款 AirPods 会比旧款好一些。当你在游戏中用语音时,新款 AirPods 能过滤部分噪音,让收音更清晰,用户也不必太刻意提升说话的音量。

整体而言,在收音这方面,新 AirPods 也会比旧款更优秀。

「嘿 Siri」让耳机成了真正的穿戴设备

在全新的 H1 芯片和收音更好的这一基础上,苹果也为新 AirPods 加入了「嘿 Siri」功能。

如果像是设置闹钟、提醒、拨打电话、发送短信等等操作,现在直接对 AirPods 喊出「嘿 Siri」就能完成,确实方便不少。

在体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细节,在用 AirPods 唤醒 Siri 时,Siri 的反应跟直接在手机上唤醒的反应不同。

通常来说,在手机上唤醒 Siri 后,就直接说出操作指令,Siri 在唤醒和指令之间不会作出回应;但在 AirPods 用「嘿 Siri」来唤醒 Siri,Siri 会先回复一句「嗯?在呢」再接收指令。

这种细微的拟人变化,用主编何宗丞的话来形容:

这种感觉就像钢铁侠 Tony Stark 呼叫 Jarvis 一样。

实际上,苹果在 AirPods 加入「嘿 Siri」,除了能让你更常用这个功能外,他们还希望你能更方便地用上它。

虽然平常我们也能对手机喊出 Siri,但这个体验仍局限于手机在你的手上或者是身边。而现在在 AirPods 的体积优势下,我们现在呼出 Siri 不需要再专门掏出 iPhone,即便是在地铁把着扶手、在跑步机上挥洒汗水,一句「嘿 Siri」就能帮你查到手机电量、添加备忘、回复短信、定位导航。

嘿 Siri,帮我打给梁梦麟让他来帮忙。

这也让 AirPods 成为了真正的「无线可穿戴设备」,就像回家对着 HomePod 喊「来一首周杰伦的歌」那么方便。

听,这个音质有点不同

虽然苹果没有强调新款 AirPods 在声音上的变化,H1 芯片也只是提升了连接的稳定性和效率,不会影响声音的传输质量。科技博主 MKBHD 向苹果求证过,苹果官方确认了两代 AirPods 音质完全相同。

但我们在实际试听后发现,新旧 AirPods 在声音表现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听感差异。

新 AirPods 耳机的声音也会比旧款要厚一点,鼓点的弹性比旧款好,也更加饱满一些。声音细节方面,新款 AirPods 也会比旧款处理得更好,毛刺感也没旧款那么突出。还有,新款的人声会比旧款的再靠后一点,简单来说就是播放音乐时,歌手站的位置会比之前后了一些,旧款人声前置的特点还是比较明显。

这些是我们从新旧款 AirPods 中听到的差异。虽然苹果强调两款 AirPods 在音质上没有差异,但刚发售的新款和一直使用的旧款相比,旧款还会存在着使用损耗、单元老化的情况。所以,新旧款对比试听发现差别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改变虽然不大,但它依然没有对手

新 AirPods 升级的地方并不算太多,如果用 iPhone 的命名规格,我觉得它是上一款 AirPods 的「S」升级产品。

相同的配色、相同的材质、几乎一样的设计…… 这些地方都如此熟悉,它就像是过去的 iPhone 6 和 iPhone 6S,虽然有新核心和新功能,但外观几乎没有变化。

设计上的延用让大家一时不知道耳机的更新意义在哪。当然,这其实也不让人感到意外,过去苹果一直都不会在耳机这部分做太多变动,从最初伴随 iPod 问世的「小白耳机」Earbuds 到今天的 AirPods,在过去近 20 年时间里,苹果自家的耳机种类也就只有 5 种而已。

所以今年 AirPods 的升级,它还是往「实用性」这个方向走。

新加入的 H1 芯片赋予了 AirPods 更好的连接速度和稳定性。对用户而言,这款由苹果为新耳机量身打造的核芯,在你每次配对、戴上耳机时,它都会比上一代有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优秀的稳定性。

iCloud 所提供的支持并不只是单纯的文件存储(虽然我们经常都是用它来存文件),实际上,它还兼顾着信息存储,比如同步各个账户密码和 AirPods 切换时所需的设备信息,这也是 AirPods 比其他蓝牙耳机更具优势的地方。

因此,在这些硬件(H1)和软件(iCloud)的配合下,AirPods 能够在 iPhone、iPad、MacBook 甚至 Apple Watch 之间的无缝切换。用户只需简单两步就能完成连接,无需重新配对。

这方面,上一代耳机的 W1 芯片已经给我留下了不错的印象,而在 H1 芯片的加持下,这种苹果设备之间的便捷性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然而这个能将这种交互体验从 80 分提升到 90 分的耳塞,仍然保持在 40 克而已。

总之,升级芯片的目的其实是想让你接电话更快、吃鸡能及时听到哪里来的枪声、翻开电脑那一刻就能跟耳机做好配对、跑步的时候可以喊出 Siri 打开运动 FM…… 这种感觉其实就像用 Apple Watch 解锁 Mac、用 AirDrop 传输文件、用 iCloud 同步内容那么简单而高效。

此外,今年无线充电的加入可以看作是苹果对「真无线」这个目标的最终愿景,H1 芯片解决耳塞的连接问题,而耳机盒的无线充电,也恰巧印证了 Jony Ive 三年前在初代 AirPods 广告片中的那句话:

我们相信,未来将是一个无线的世界,而这个信念,促使我们设计出这款无线的 AirPods。

可见的是,除了 Apple Watch、iPhone 和 AirPods,更多的苹果设备会继续往「无线」这个方向走,比如无线充电,无线传输…… 最终其实也是想让你的体验更优雅一些。

今年 Apple Store 提供了 3 种价位和规格的 AirPods 可供选择,除了 1599 元的「新耳塞 + 新耳机盒」外,也提供了 1279 元的「新耳塞+旧耳机盒」和 679 元的「单个新耳机盒」可选,它们都能和 1 代通用。

当然,将 1 代耳塞和 2 代耳塞放进同一个充电盒这种特殊情况除外,因为他们是不能共用的。

如果你的 AirPods 只是耳塞电池老化,那么也不必花 1599 元去升级,679 元的新耳机盒更是我这种常丢盒患者的福音。

总的来说,经过近一周的体验,我总结出新 AirPods 对比旧款的 3 个变化:高效(更快的响应速度)、持久(3 小时持续通话)、优雅(无线充电),尽管这三个变化我们单凭图片不能看出个差异,但却正是新 AirPods 和旧款拉开差距的地方。

AirPods 能流行起来的原因并不单只是因为它是一个潮品,在另一方面,是因为它是目前和苹果设备使用体验最好的无线耳机,那种轻量、高效、在设备间无缝切换的方便,或许就是它至今仍没遇到对手的原因所在。

一款理想的 AirPods,但它不一定适合你:AirPods Pro 体验

AirPods Pro 是苹果最新推出的无线蓝牙降噪耳机,售价 1,999 元,它是一款体验与售价匹配的产品。

这是我在对比使用了一周 AirPods 二代、索尼 WF-1000XM3、Powerbeats Pro 和 AirPods Pro 后得出的结论。体验后,我不认为 AirPods Pro 是最好的降噪耳机、不认为它是听起来最好的无线耳机、更不认为它是一款「买就行了」的产品。至于它究竟适合谁?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带给你一点答案。

外观与佩戴

自从苹果推出 AirPods 以来,「真无线耳机」这个概念逐渐进入到更多人的视野中。没有颈挂式耳机上的那条线,携带方便,使用简单,这样的产品没有理由不受到市场的欢迎。

尽管都是「一个充电盒两个耳塞」,但各家产品在外观上都有自己的特点。苹果的 AirPods 和 AirPods Pro 一眼看上去就非常有辨识度,最重要的是,它们都非常小巧,你可以试着用一只手同时拿起它们两个,放到裤兜里也很轻松。而 WF-1000XM3 和 Powerbeats Pro 的充电盒要比苹果的两款产品大不少。尤其是 Powerbeats Pro,这个黑色的大盒子甚至能装下所有剩下的耳机,这样的体积自然在便携性上要大打折扣。

轻便的 AirPods 和 AirPods Pro

Powerbeats Pro 充电盒的体积非常大

充电盒的大小与耳机的形态有着直接的关系。Powerbeats Pro 耳挂式的设计使得它在这四款耳机里体积最大,但它也是四款耳机里佩戴稳定性最好的。平时跑步、骑车、健身时只要挂上去就不用担心会掉下来,比 AirPods 这种半入耳式要稳定不少。入耳式的 WF-1000XM3 和 AirPods Pro 稳定性介于其他两者之间,不过索尼的耳机一般戴上的时候都需要转一下才能戴紧,AirPods Pro 则直接塞上就行。

Powerbeats Pro 的佩戴最稳定

耳塞佩戴的舒适度是一个因人而异的问题,有人受不了入耳式耳机的侵入感,也有人挂不住 AirPods。对于像我一样,能够接受入耳式耳机的人来说,在选择合适大小耳塞的前提下(这一点非常重要),索尼的 WF-1000XM3 海绵耳塞长时间佩戴感觉最舒适,AirPods Pro 相对柔软的硅胶耳塞其次,Powerbeats Pro 的较硬的硅胶耳塞的舒适性一般。值得一提的是,索尼不仅同时提供了海绵和硅胶耳塞,并且在大小上也比其他两者有更多选择,这对于一些需要左右耳使用不同大小耳塞的用户更加友好。AirPods Pro 则在耳塞设计上下了一点小功夫,耳塞上的卡扣让它容易安装但又不容易掉落,比传统耳塞确实方便一些。

四款耳塞佩戴体验各异

虽然 WF-1000XM3 的海绵耳塞更舒适,但由于腔体比 AirPods 更重,因此长时间佩戴后有一种耳朵在被往下坠的感觉。相比之下,得益于苹果的一体化设计,AirPods Pro 在重量控制上做得更出色,跟 AirPods 一样在佩戴时没有明显的重量感。

重量对比

综合来看,AirPods Pro 在佩戴体验和体积控制上做到了最好的平衡,WF-1000XM3 耳塞最舒适并且选择最多,Powerbeats Pro 佩戴最稳定,AirPods 戴起来最「无感」。

降噪与通话

大部分耳机在佩戴时都带有降噪效果,它们或通过环绕耳朵(头戴式)形成密闭空间,或采用隔音材料(入耳式)阻挡噪声,这也就是所谓的「被动降噪」。而降噪耳机采用的「主动降噪」则是利用耳机上的麦克风收集环境和耳机内的噪声,配合耳机内的降噪系统产生与噪声相等的反向声波,对噪声进行中和,从而达到降噪的效果。索尼的 WF-1000XM3 和 AirPods Pro 都采用了类似的主动降噪技术,而 Powerbeats Pro 和 AirPods 则只有被动降噪。

对于降噪耳机来说,被动降噪和主动降噪同样重要。尽管出色的算法可以提升主动降噪的能力,但如果被动降噪的能力存在硬伤,那么耳机的降噪效果就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WF-1000XM3 和 AirPods Pro 的表现恰恰证明了这一点。事实上,索尼和苹果都拥不错的降噪算法,主动降噪效果两个耳机也没有拉开明显地差距(AirPods Pro 稍微好一点),但在实际的体验中佩戴却成了决定体验的核心因素。

索尼在 WF-1000XM3 的官方说明书、配套 App 中反复强调佩戴的重要性。官方表示用户需要佩戴时选择合适大小的耳塞,并需要通过转动耳机和提拉耳朵等方式让耳机「深深滑入耳朵」。这对于用户来说有比较高的使用和学习成本,一旦没有按照指示操作,无法形成封闭环境,被动降噪出现问题,那么 WF-1000XM3 就很难达到官方宣称的降噪效果。

WF-1000XM3 佩戴的时候耳机不容易放进耳道

AirPods Pro 则方便很多,官方提供了一个用来测试耳塞贴合度的功能,你只需选择合适大小的耳塞,带上后通过测试就可以了。尽管这个测试并不是很严谨(你可以很轻松地用握住耳塞的方式骗过它),但它对于用户来说更加直观和简单,更容易实现不错的降噪效果。因此,与其说 AirPods Pro 的降噪效果比 WF-1000XM3 好,倒不如说 AirPods Pro 带给用户同样降噪效果所需的学习成本更低,体验也更加稳定。

AirPods Pro 则很轻松就能放进去

不过必须要指出的是,在我个人听过的耳机中,Bose 的 NC700 依然是目前降噪耳机中「标杆级」的存在。以综合降噪能力来看,AirPods Pro 虽然达到了一个不错的水平,但与 NC700 相比还是有一听就能分辨的差距。

另外,很多人在佩戴入耳式耳机时耳朵会出现闷的感觉,这与耳道和外边的气压平衡有一定的关系。AirPods Pro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侧面设计了比一般入耳式耳机更大的通气孔,利用它帮助实现更好的压力平衡。实际体验中,当你切换到降噪模式的一瞬间,你能明显感受到 AirPods Pro 的压力要比 WF-1000XM3 更小一些。当然这并不是说 AirPods Pro 没有耳压(降噪造成的耳压与次声波的凸显也有一定关系,压力平衡很难解决这个问题),只是说它比 WF-1000XM3 做得要更好一些。

降噪效果不只会影响你听到的声音,还会影响你通话时的收音。在这一点上,支持主动降噪的 AirPods Pro 和 WF-1000XM3 要比 Powerbeats Pro 和 AirPods 强不少,后两者在嘈杂环境下通话时,对方能明显听到环境里的背景噪音。如果你经常有在路上通话的需求,建议还是考虑使用 AirPods Pro 或者 WF-1000XM3。

AirPods Pro 打电话的体验不错

小结一下,AirPods Pro 和 WF-1000XM3 各自在佩戴正常的情况下都能实现不错的降噪效果,但 AirPods Pro 的用户体验更好,学习成本更低。Powerbeats Pro 和 AirPods 的隔音效果较差,通话时收音降噪也比前两者有明显的差距。

主观听感

在我个人看来,一款耳机的音质应该由客观上的声学素质和主观上的听感综合决定,而人们在判断时往往更喜欢根据后面一点,即主观听感来判断。由于绝大多数的人(包括我在内)都没有经历过专业的听觉训练,对于一个乐器应该发出什么样的音色很难有准确的概念,因此在判断时容易认为「个人觉得好听的声音」就是音质好,但实际上这并不等同于这款耳机能够提供「接近真实、还原的声音」。

所以,接下来文章里关于四款耳机声音上的讨论,都只是基于我个人的主观听感,并不能代表这款耳机在音质上的表现,仅供各位参考。iPhone 11 Pro 是我平时最主要的听音设备,主力耳机则是索尼的 MDR-7506 监听耳机(这款耳机也是许多专业录音棚的常客)。在这次的测试中,四款耳机都采用默认的设置,AirPods Pro 和 WF-1000XM3 开启主动降噪,并佩戴合适大小的耳塞,音量也调节至合适大小。

AirPods 的中频和高频表现在测试中给我留下了很不错的印象,其人声的音色和清晰度都比较出色,中高频乐器的量感比较均衡,虽然在吉他等一些乐器上能听到比 MDR-7506 更多的音染,小号等乐器也有一点过亮的问题,但整体上听感不错。AirPods 主要的问题是低频的下潜存在明显的不足(受限于半开放式的设计),低频乐器的量感不够,不过低音调下的人声依然比较清晰,没有出现模糊的情况。

AirPods Pro 相比 AirPods 在低频量感有比较明显的提升,但与 MDR-7506 相比还是在细节呈现和下潜上有一定的差距。中频和高频表现上 AirPods Pro 和 AirPods 我个人认为处于同一水平。可能是由于降噪算法的影响,AirPods Pro 的高频在一些乐器的呈现(例如钢琴)上并不如 AirPods 清晰,在一些女声的音色上也比 AirPods 略微黯淡一些。

索尼的 WF-1000XM3 低频量感上比较合适,没有多也没有少,属于我个人听感上比较喜欢的类型,但相比 AirPods Pro 在一些低频打击乐器上听感要更生硬一点。中频人声的部分 WF-1000XM3 能听到明显的音染,女声的音色有一点点过亮,高频的乐器则出现了一些模糊感。值得注意的是,我测试在中发现 WF-1000XM3 采用不同的蓝牙编码可能会导致音质差异,在 iPhone 上使用 Tidal 播放一些大容量的音乐文件时,采用「稳定连接优先」模式下声音反而会比「声音优先模式」更加清晰。

Powerbeats Pro 在低频方面的表现同样不错,我之前对于 Beats 产品的印象往往都是过量的低频,但 Powerbeats Pro 在低频上的听感则让我一改之前的看法,在这四款耳机中,我认为 Powerbeats Pro 的低频在量感和下潜上都是最接近 MDR-7506 的。中频方面 Powerbeats Pro 和索尼 WF-1000XM3 处于同一个水平,中高频的女声同样存在一点点的过亮,但整体音色和音调上听感都不错。高频下 Powerbeats Pro 没有出现 WF-1000XM3 的模糊感,但跟 AirPods 一样能在吉他等乐器上感觉到明显的音染。

总体来看,这四款耳机的调音风格都符合当下大众消费者以收听流行音乐为主的习惯,在中频人声的部分都有不错的听感。相对而言,Powerbeats Pro 在低频的表现上最为突出,AirPods 的特色则是中频和高频。WF-1000XM3 和 AirPods Pro 属于相对三频更均衡的产品。

连接、操作与续航

四款耳机在连接体验上分成了鲜明的两派,一边是 AirPods Pro、AirPods 和 Powerbeats Pro 的苹果 H1 芯片,另一边则是索尼 WF-1000XM3 的普通蓝牙 5.0。在苹果自己的产品上,H1 芯片在连接速度、稳定性等方面的优势是毋庸置疑的,把耳机靠近就能直接配对,切换设备直接在控制中心完成,这种「一秒直连」的体验比 WF-1000XM3 要快上不少。虽然索尼也可在配对后实现拿出耳机就能连接的功能,但每次进入 App 都要等一会儿才行。

不过到了 Android 和 Windows 上,H1 芯片在连接体验上的优势就没有那么明显了,这时候 WF-1000XM3 支持记忆多设备连接的优势就展现了出来。对于我来说,由于工作的需要,我会在 Android、Windows、iOS 设备之间来回切换,在这种使用场景下,WF-1000XM3 的适应性要比苹果和 Beats 的耳机更好,配对第二个设备的时候不需要把耳机放回充电盒,只要长按双耳的触摸区就可以了。

真无线耳机受限于体积,往往在操作的方便性上要打一些折扣。AirPods Pro、AirPods 和 WF-1000XM3 都没有在耳机上提供调整音量的功能,只能在手机上进行调整。Powerbeats Pro 就方便不少,耳机上有专门的音量键。AirPods Pro 的力度感应器在操作上要比 WF-1000XM3 的触摸感应区更方便,WF-1000XM3 在切换模式时偶尔会出现因为按压时间不够长而无法成功识别的情况,AirPods Pro 的操作成功率则明显要高一些。

AirPods Pro 在操作上要比 WF-1000XM3 更方便

续航其实很容易得出结论,体积越大的耳机自然能塞下更大的电池。因此同样在一次充满的情况下,实际体验下来 Powerbeats 可以提供接近 9 小时的续航,索尼 WF-1000XM3 开启降噪可以支持接近 6 小时。AirPods Pro 开启降噪的状态下和 AirPods 的续航时间比较接近,能保证 4 个小时左右。考虑到入耳式耳机的侵入感,我个人体验时一次连续听 3 个小时以上就会有明显的不适感,所以这四款耳机在续航上都能称得上合格。

总结

对于想要购买 AirPods Pro 的人来说,你看中的应该是它苹果设备下出色的连接体验、小巧的外观、轻便的佩戴、简单易用的功能、均衡的听感、合格的续航时间以及最重要的,可靠的降噪效果。但这一切的前提是,你愿意为上面的这一切花 1999 元购买一款入耳式无线耳机。

这一点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上面提到的这些,如果你单独拿出一个点或几个点来看,你都能找到一个价格更低的替代品。

Powerbeats Pro 能够提供比 AirPods Pro 更好的续航,更出色的听感表现,同样可靠的连接体验以及更稳定的佩戴,但它是一款运动耳机,没有主动降噪。

WF-1000XM3 能够提供比 AirPods Pro 更出色的跨平台连接体验、更长的续航、同样不错的降噪效果(前提是佩戴正确),但它没有 H1 芯片,也没有 AirPods Pro 那样简单易用。

AirPods 则是四款耳机里唯一一个非入耳式耳机,它和 AirPods Pro 有同样的连接体验,同一水平的中频和高频听感,它同样没有主动降噪,但它的价格也是这四款产品里最便宜的。

AirPods Pro 最大的特色就是它是一款配有 H1 芯片、并且支持主动降噪的真无线耳机。它并不是一款在所有体验上都更好的产品,只是一个市场定位精准,没有明显短板的产品。价格是它最大的门槛,但除此之外,它可能就是苹果用户一直想要的那一款 AirPods。

AirPods Pro 2两周使用心得:音质不再“白开水”,自适应通透太拉胯

今天这篇文章笔者主要和大家分享下使用 AirPods Pro 2 经过2周后的心得,聊聊这款耳机的优缺点有哪些,以及它值不值得买。废话不多说,先聊聊这次重点升级的音质。

音质提升很大:不再是“白开水”

“白开水”被很多人用来调侃AirPods的音质,但这一次AirPods Pro 2 的音质跟一代相比却有着很大的进步,尤其是在低频的部分更加沉稳和饱满,同时声场也更加开阔了,初听甚至让我有点惊讶——这还是AirPods吗?!如果你是偏好享受音乐中的重低音表现,那 AirPods Pro 2 这次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ANC降噪:降噪深度翻倍,耳压控制得不错

我非常讨厌那些因为开了ANC降噪后,耳压感变得非常强的TWS耳机,因为这在隔绝外界噪音的同时会让我觉得头晕和恶心,根本无法长时间使用降噪模式,在我看来这对用户来说反而是体验的降级。

所以当我发现 AirPods Pro 2 的降噪效果比一代明显提升,同时还不会带来明显耳压感的时候,我觉得这就是我想要的TWS降噪耳机。另外我注意到,AirPods Pro 2这次调整了耳机通风孔的位置,优化了ANC消噪方式并很好地平衡了耳压,让使用者可以很舒适地长时间佩戴耳机。

之前在使用 AirPods Pro 一代的时候,我还能听见电风扇、空调声、键盘打字等声音,而改用 AirPods Pro 2 之后,这些声音几乎都被消除了,非常安静。

自适应通透模式:一个让我很难感知的功能

按照苹果的说法,AirPods Pro 2 新增的自适应通透模式可以帮你降低环境中的汽车鸣笛、施工噪音等突发的高频噪音,当然这些功能在 AirPods Pro 一代上也有,只不过它不是自适应的,无法随环境的状况、声音的大小进行调整,并持续保留周遭的人声。

当我在 AirPods Pro 2 上体验自适应通透模式时,我真的感受不到它对于高频的消噪能力,无论是汽车鸣笛还是装修时电钻声,都还是一样的尖锐和刺耳,这个时候就不如直接开启降噪模式。所以对于自适应通透模式,体验过的同学请谈一谈你的使用感受。

上下滑动调整音量很方便,但手势有点不方便

AirPods Pro 2 这次终于可以通过滑动耳机柄来调整音量了,这是一代耳机没有的功能。不过 AirPods Pro 2 调节音量的位置其实是位于耳机内侧靠近脸颊的部分,所以当你要调整音量时,不是把食指随便放在耳机柄往上或往下滑就行了;而是必须要让手指触摸到耳机柄靠近脸颊的位置,才能够触控到真正可以调节音量的部分,这不太符合我们直接触控耳机柄最外侧区域的使用习惯,刚开始使用时我特别不适应。

我看有些人说每次滑一下耳机只能调节一格音量太麻烦,但我觉得这就像是你按了 iPhone 上的音量键一下,声音的调整是慢慢来的,不会发生滑太大力不小心把音量全开的现象,我觉得没什么问题。

AirPods Pro 2 的电池续航真给力,一周不充电都可以

AirPods Pro 2 这次的续航提升是真给力,耳机搭配充电盒的电池续航最多可使用大约 30 个小时。

就我个人来说,充满一次电能使用一周都没问题,我每天配戴 AirPods Pro 2 的时间大约4-5个小时,所以现在 AirPods Pro 2 的电池续航力对我而言是相当够用的。

当然这跟每个人的使用习惯有关系啦,如果你是从早到晚都戴着它听音乐的话,大概三、四天内连同充电盒都会没电。

耳机充电盒的提示音很贴心

我真心觉得 AirPods Pro 2 充电盒的扬声器很好用,例如当你把充电盒放在无线充电器上开始充电时,会有一个悦耳的提示音,不需要再去确认充电指示灯有没有亮起。别看就这么一个小动作,却让我获得了一种幸福感。

另外,你还可以通过声音来寻找耳机,而且这个声音还真不算太小,充电盒内置的 U1 芯片所支持的精确查找功能,也可以很贴心地帮你快速找到耳机的准确位置。

AirPods Pro 2 没有 EQ 调整功能有点可惜

AirPods Pro 2 没有像 索尼 WF-1000XM4 或 Bose 大鲨耳塞2代 那样可以通过调整 EQ 来获得更丰富的听感,这是我觉得比较可惜的地方,甚至如果可以调整 ANC 降噪强度就更好了。

当然,AirPods Pro用户可能永远都不会得到这个功能,因为苹果一直以来都不太喜欢让用户对功能的细节做太多的调整。换句话说,苹果希望尽可能把功能做到最好,然后让你只要去用就好了。

AirPods Pro 2 值得买吗?AirPods Pro 一代用户值得升级吗?

从我这两周的使用心得来讲,虽然在外型上 AirPods Pro 2 没有做出什么改变,但无论是音质还是降噪,提升都不小,如果你是前几代AirPods用户(电池恐怕也是扛不住了),那这次的 AirPods Pro 2 听我的,早买早享受。

但如果你目前的 AirPods Pro 一代还可以使用,那其实你可以继续用,除非你已经不满足于它的降噪和音质了,或者你觉得 AirPods Pro 2 那个能发出声音的充电盒非常吸引你。

(8031942)

AirPods 3上手评测:小了,但又一点都不小

上个月的苹果发布会上,M1 Pro和M1 Max这两款“炸场”芯片强势登场,成为整个科技圈不可缺少的话题,但除了新款MacBook Pro之外,AirPods 3也终于亮相。与上一代相隔了两年多的更新迭代,这次苹果究竟带来了什么改变呢?

拿到它的第一感觉就是小巧,充电盒与第二代相比,尺寸从53.5*44.3*21.3mm变成了46.4*54.4*21.38mm,高度明显下降不少,但左右的宽度略有提升,拿在手里会显得更加圆润,而不是2代的“细长”感。

盒子的底部依旧是Lighting充电接口,背部也保留了配对用的圆形按钮,耳机与充电盒的整体重量倒没有多大区别,都为38g左右,但因为3代更加小巧的机身设计,所以握在手里会显得更舒服。

取出耳机后大家就能明显看到第3代的不同了,虽然也是半入耳式设计,但3代的耳机会显得更加饱满圆润,整个耳腔会显得更大。同时,耳柄部分也短了不少,与耳腔连接处的过渡也会更加圆滑。

甚至AirPods 3还在耳柄处加入了AirPods Pro上特有的按压操作区,能通过按压实现切换歌曲、启动Siri、接听电话等多个功能,相比第2代的触控操作,可实现的功能数量要多了不少。而且这次耳机还加入了IPX4级别的抗汗抗水能力,防护性能会更强。

即便它的耳机看起来会显得比较大,但戴上耳朵依旧没什么感觉,哪怕长时间佩戴也不会有撑耳朵或者疼痛的感觉,毕竟是半入耳式设计,佩戴舒适度上大家完全不用担心。

外观说完了,咱们再看看使用体验。虽然AirPods 3依旧不支持主动降噪,但这次给它安排上了业界内备受好评的空间音频技术,这项功能可以自动识别到你的头部运动轨迹,从而模拟出真实的听感位置变动。

如果你的手机放在面前,那你戴上AirPods 3并且脑袋左右晃动,就会有种“声音一直保留在身体正前方”的感觉。简单点来说就是,戴上它,你就能享受到类似现场的沉浸感,建议大家可以去苹果线下店体验一番。

除了空间音频之外,它还支持自适应均衡功能,可以根据每个人的不同佩戴情况来自动调整音效。耳机的续航能力也有提高,单次使用能达到6小时,如果配合充电盒使用,则可以拥有最高30小时的使用时长。

另外,这次的充电盒还新增了对MagSafe充电的支持,如果你手中有iPhone 12系列及以后的机型,备一个MagSafe还是非常方便的。

但是,我要说但是了,这次的AirPods 3虽然优秀,价格却并不是很美丽,官网的售价为1399元,而比它更优秀的AirPods Pro(支持降噪)在第三方平台也才1500左右,都有这个打算了,我为什么不选择AirPods Pro呢?

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款呢?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40416/169625511087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