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退出历史舞台(蒙古网民评论脱离中国)

时间:2024-04-07 03:04:42 来源:网络 编辑:脾气很大

蒙古国网友呼吁“回归”中国,如果成真,对我国是利还是弊?

蒙古国如果回归,除了带来156.6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也会带来340万的贫困人口。那么如果外蒙古回归,对中国来说究竟是利还是弊呢?

蒙古国近期陷入动荡,据说是因为某些官员贪污煤炭资源,引发了人民的不满。不管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反正蒙古国的人民非常愤怒。国家本就贫弱,人民本就贫穷,如今还有一批贪官中饱私囊,也难怪人们要抗议。在这些抗议的声音中,蒙古国的网民甚至提出“回归”中国的想法。那么蒙古国网民的想法能否实现呢?

其实不只是被愤怒冲昏头脑的网民,蒙古国的议员,几乎每年都会提出回归中国的议案。不过不论是网民还是议员,他们是否真的想要回归中国,还是一个问号。他们提出回归,一般来说有三个原因。第一是因为蒙古国使用西方制度,政党众多,难免就会有几个不得志的政党。这些政党为了回到舞台中心,提出回归的议案,并不代表他们真的想回归。

第二是因为中国的崛起,中国近十几年发展迅猛,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让蒙古国人民十分羡慕。就像我们国家有很多人崇拜富裕的美国和欧洲国家,蒙古国也有很多人开始崇拜中国。此时他们就会想,如果当年没有脱离中国,他们也能享受如今中国的发展成果。所以随着中国越来越强大,有“回归”想法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第三则是因为对现实不满,对蒙古国恨铁不成钢。如今的蒙古国是亚洲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贫富差距极大,经济发展看不到希望,人民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正是因为对现状的不满,让不少人高喊要“回归”中国,其目的是的表达对政府的不满和抗议。

其实不管蒙古国人民是真的想要回归,还是虚张声势,决定蒙古国是否回归的权力并不在他们手中,而是在中国手中。中国是否接受蒙古国回归,最大的考量是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那么如果蒙古国回归,对我国是利还是弊呢?

蒙古国位于我国北方,是一个拥有156.65万平方公里土地和340万人口的国家。按理说,没有任何领土是无用之地,更何况蒙古国还是一个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家。蒙古国的资源十分丰富,煤矿、铜矿、金矿的储量,都位居世界前列。而且蒙古国还是世界第二大稀土国,这可是十分珍贵的战略资源。

原本坐拥丰富资源的蒙古国,可以获得不错的发展。但蒙古国做了太多脑残的决定,比如投靠北约,让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和中俄关系都比较僵硬。蒙古国本身工业水平就差,资源开采困难,又和中俄搞僵,资源即便开采了也运不出去,自然很难有发展。

如果蒙古国回归中国,的确可以为我国提供大量的资源,但也只是如此了。我们从地图上可以看到,蒙古国大部分都位于高原之上,沙漠、戈壁、冻土地遍布,并不是一个宜居的国家。所以蒙古国回归,带给我们的好处十分有限。

有人说蒙古国国回归,会让我们多340万的扶贫人口。这的确是弊端之一,却不是太大的问题。毕竟以中国现在的实力,让这340万人吃饱穿暖并不是问题,更何况蒙古国地区本就资源丰富。真正的问题,是蒙古国的价值观和信仰与中国差别极大。

蒙古国因为完全西化,大部分人都,而且在长期西方文化的宣传下,对华人态度并不友好。而且蒙古国不少人还在幻想大元帝国的光辉,对中华民族没有丝毫的认同感。即便回归中国,也很难和我们一心。

再有就是蒙古国的位置处于中俄之间,对于中俄两大国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战略缓冲地。如果蒙古国回归,中国的地盘将直接面对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平原,这会让俄罗斯非常没有安全感,会直接影响两国的合作关系。在当前世界格局下,中俄之间的关系举足轻重,也不能轻易动摇。

最后,如果我们接受了蒙古国的回归,哪怕是蒙古国主动提出,也会让周围国家陷入惊恐之中。他们会担心,自己国家有没有人也想加入中国,中国会不会在暗中策划,让自己的国家加入中国。即便我们不这样做,他们也不那么想,也难保美国和西方国家不在暗中挑拨,搞一些小动作。这样一来,很容易让我国陷入众叛亲离的局面。

所以在我看来,如果蒙古国回归,对我国来说是弊大于利的。当然这也只是我的个人观点,如果大家有不同的观点,可以留言讨论。

蒙古国人眼中的中国:难解难分的血与泪

蒙古是地处东亚腹地的一个内陆国家,北与世界上陆地面积最大的俄罗斯接壤,南与正蓬勃发展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接壤,仅有330万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稀少的主权国家。

这个国家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后在其他大国的扶持下,成为一个独立国家。

中蒙关系的演进,不仅是蒙古史,也是国际关系史,两国历史渊源可谓是剪不清理还乱,蒙古国人眼里的中国,也是一部难解难分、既爱且恨的血泪史。

历史上的蒙古与中原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的历史基本就是由以中原农耕民族,也就是汉人建立的“中原王朝”,和以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北方组成的。

北方民族一直以来都被中原王朝视作头号敌人,汉朝深受匈奴入侵困扰,到了唐朝,头疼的对象就变成了突厥,宋朝则是蒙古。

很多人都理不清楚历史上的匈奴、鲜卑、突厥、蒙古这四个民族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有的说法是匈奴鲜卑属于突厥,也有说匈奴与突厥人都是蒙古人后裔。

简而言之,这是四个曾煊赫一时的民族,匈奴、蒙古、突厥、鲜卑其实都只是部落名,直到其中某个部落后来崛起,成为一方霸主,统一大草原。

都说历史由胜利者书写,那自然谁最成功,其他人就都跟谁姓,于是其他的部落命名权一律跟着这股主导力量走,毕竟游牧民族的流动性是很大的,一个部落衰落了,就随波逐流地加入更强大的势力。

游牧民族长期与中原王朝呈现对抗局势,中原地区爆发的战争,除了内部更迭以外,大多数都与游牧民族有关,北方民族因此成为汉人的主要外患。

汉朝被匈奴人烦了两百多年,西汉王朝强盛如斯,纵然拥有卫青、霍去病这类千古名将,却也花了很大力气都没能解决这个问题,直到东汉王朝建立,大将军窦宪率军北征,彻底把北匈奴打跑了。

到了唐朝,突厥又卷土重来,唐太宗李世民积极训练唐军,最终大破突厥,让北方少数民族对唐朝心服口服,尊称李世民为“天可汗”。

唐朝国力强盛,统领四海万邦,中原王朝和少数民族靠联姻、进贡等方式也加强了彼此联系,实现了以汉人为领导,周边多民族和谐共处、共同繁荣的良好局面。

仔细算算,历史上只有三个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汉人王朝是处于同一个下的,一个就是大唐,另外两个则是元朝和清朝。

与前者不同的是,元朝和清朝不再是中原为主导了。

金国中期,继匈奴、鲜卑、柔然、契丹等民族后,又一个新部落崛起了,成吉思汗直接结束混乱局面,统一蒙兀各部。

还是那句话,谁强跟谁走,于是所有部落又都跟着统称为蒙古。

于是,中国历史舞台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少数民族共同体——蒙古族。

成吉思汗活着的时候到处打天下,而他的孙子忽必烈则实现了蒙古帝国对中原长达数十年的征服,最终灭了南宋自己称帝,成为元朝的第一位统治者。

虽然再次实现了统一,但情况却与唐朝截然不同,元朝的建立,标志着历史上整个中原第一次处于以北方少数民族为主导的统一下。

忽必烈死后,蒙古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就在蒙古帝国需要强有力的中央控制以维持权力时,蒙古王族却在争夺皇位继承权上浪费了精力。

一个帝国灭亡的常见原因就是地方势力的崛起,最终草根乞儿朱元璋领导起义,逆袭成功,于1368年建立了明朝。

至此,经过长达一个世纪的异族统治后,天下再度回到汉人手里。

但明朝却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

元朝的残兵败将退守老家蒙古,又恢复了以前的那种部落间斗争混战方式,直到满族建立了清朝,满族人征服了汉人,也征服了蒙古人,蒙古国便被并入中国版图。

蒙古的独立

蒙古对清朝可谓是忠心耿耿,因为清朝对蒙古的统治称得上“软硬并施”,对愿意效忠清朝的蒙古王公贵族,朝廷会给予大量的特权和尊重,给予他们高度自治权,还把宫廷里很多皇后皇妃的名额都给蒙古贵族女眷。

简而言之,就是愿意跟着朝廷混的蒙古人,都会享有崇高的社会和政治地位。

当然,这些好处都是对蒙古贵族而言的,满蒙之间的王公贵族联姻联得不亦乐乎,底层蒙族百姓依旧苦难深重。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这种情况下就呈现出“满蒙一家亲”的局面,蒙古贵族对满族人的统治是服气的,所以历来大部分王朝都很难解决的北方民族问题,到清朝这边就还算游刃有余。

但清朝也并不是真想搞什么满蒙一家亲,清朝皇帝只是希望蒙古成为自己抵御外敌的屏蕃,又能安分守己而已,可以作为一个好的统治工具给予适当笼络,但要真作为满族的亲戚日益强大起来,那也是不行的。

所以就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清初时,蒙古约有两百多万人口,康熙后,中国各族人口都迎来爆发式增长,唯独蒙古人口不增反降,到了清末,已经被削得只有60万人,这个数字是冯玉祥将军亲口在自传中提到的,简直少得可怜。

可见满清统治者温水煮青蛙的政策实在削人于无形。

但问题是,由于清政府的软弱无能,西方列强入侵,满族又垮了,根本无力与列强抗衡,只能任人宰割。

清政府自身难保,更无暇顾及外蒙古,外蒙古眼见着老大哥实在是滩扶不上墙的烂泥了,再加上外部列强的煽动,逐渐萌生了脱离中国的想法。

沙俄盯准了时机,与外蒙古当局签订了《俄蒙协约》,准备扶植外蒙古自治。

但这不代表着外蒙古就独立了,外蒙古只是沦为了沙俄的殖民地而已。

之后中国长期内战,又经历了8年抗日战争,外蒙古问题也一直没得到妥善解决。

美国往日本广岛扔了原子弹,苏联也宣布对日作战后,以为主导的政府原本可以好好解决外蒙古的归属问题的。

但此时的政府,既想依赖美国,又想在发动内战前,得到苏联的支持,于是忙不迭地签订了协议,作出声明,表示日本战败后,会进行外蒙古公民的投票,如果外蒙古公民独立的愿望强烈,那么政府就承认其独立。

说实话,让外蒙古公民自己投票来决定要不要独立,结果可想而知,从政府在协议上签字的那一刻,就基本相当于把外蒙古拱手让出去了。

日本投降后,政府履行承诺,外蒙古当局进行了公决投票,近50万人参与投票,赞成独立的直接占了97%,剩余的3%全都是弃权的。

也就是说,一票反对独立的都没有。

1946年1月5日,政府正式承认外。

自此,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外蒙古从中国版图上彻底消失了。

但一直到1961年,外蒙古才正式在联合国拥有一席之地,也就是说到1961年,全世界才承认它是一个独立国家。

蒙古对中国的复杂情感

虽然在多方因素的影响下,外出去了,但跟中国的联系却没有完全斩断。

大多数蒙古人对中国有着难以言说的复杂情感。

这其中,也许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敌视,在蒙古人眼中,千百年前,汉人修建长城是为了阻止蒙古人、突厥人和其他游牧民族的入侵,汉人和蒙古人打了几千年,几千年来,汉人一直是称得上蒙古人的老对家。

后来晚清政府衰弱,爱国人士奋起救国,爆发了辛亥革命,这在蒙古人眼中,无疑意味着汉人又要夺回了统治权,对只想跟满族混的蒙古人来说,这就没意思了,不如自己单干。

于是武昌起义后不久,紧接着外蒙古那边也出了乱子,一些蒙古王公喇嘛宣布独立,拥立自己的皇帝,建立“大蒙古国”。

其实武昌起义后,国内很多省份也都宣布独立自治,但蒙古的独立与这些省有着本质区别。

其他省独立主要是为了反抗清政府,不服清政府的统治,但闹归闹,归根结底大家都是中国人,并不是要自己搞出个国来,更不是要往列强那边靠拢。

但外蒙古这一独立,就是彻底投入沙俄怀抱,奔着脱离中国去的。

然而蒙古是真的想脱离中国到这份上了吗?

也不见得,说蒙古和中国自古以来纯然不合,未免以偏概全。

纵观历史,会发现虽然中原与北方少数民族一直呈现出较明显的对抗姿态,但北方民族从未真正从中国大家庭中脱离,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存在,与其他民族一起,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正如伟大的蒙古领袖成吉思汗曾说的一句话那样:“大车的轮子有一个折断时,就再也不能乘坐它游牧了......”

中原农耕民族和北方少数民族就是这两个轮子,对中华文明这辆大车而言,缺一不可。

从历史来看,蒙古人内心深处也非常想在中国生活,不然历史上那些反反复复的战争从何而来?

蒙古人想在中国生活,毕竟中国也算得上是他们曾经的老家,他们的祖先曾在这里建立过辉煌王朝,很多见证过蒙古辉煌历史的遗迹都保留在这里,包括蒙古祖先起源的大部分圣地都位于内蒙古某处,而内蒙古是属于中国的。

就像成吉思汗在蒙古享有盛誉,同时很多中国人也认为成吉思汗是中国的历史文明之一,因为蒙古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

2003年至2012年间,蒙古经济实现了矿业繁荣,这也助长了民族主义,蒙古人为他们的蒙古帝国感到自豪,所以蒙古人对别人有种优越感。

蒙古人对中国有负面看法,并不是因为他们天生就讨厌中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一些居心不良的政客将中原王朝和北方游牧民族自古以来的恩怨冲突作为煽动蒙古人对中国反感的政治工具。

中国被刻意渲染成了跟过去的中原王朝政府没什么区别的形象,再加上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逐渐增强,蒙古对强大的邻国心存恐惧,这种恐惧助长了蒙古人的仇恨和厌恶,也引发了他们最现实的顾虑,那就是害怕成为“第二个内蒙古”,失去自己的主权,从而被同化。

总的来说,历史因素、实力差距、文化差异是蒙古人不喜欢中国的原因。

但说实话,他们最害怕成为的“内蒙古”可比他们过得好得多。

有蒙古族老一辈的人曾感慨,当年老家在边境,这辈子最幸运的事情,就是当年外蒙分家时,自己老家正好被划在中国这边。

这就是蒙古对中国恨之余,也不得不“爱之切”的原因之一了。

蒙古其实有非常多的矿产资源,但坐拥金山却财政困窘,整个国家的GDP还比不过内蒙的一个县。

蒙古国只有300多万人口,受教育程度也低,靠发展高端产业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可能性很小,只有靠把本国的原材料出口到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

但我们都知道,供应原材料是产业链的底端,只能让少数与该产业相关的人受益,这意味着大多数人无法在如此低端的经济体系下提高生活质量和经济水平,最终导致了较大的贫富差距。

而且看一眼蒙古的地图,会发现蒙古完全被中国和俄罗斯包围了。

如果蒙古人想要进出口,就必须选择邻居之一作为自己的合作伙伴,而俄罗斯的亚洲部分虽然土地广阔,人口密度却不高,一年里的大部分时间土地几乎都是被冰雪覆盖的,所以不值得发展公路、海港和机场这类建设。

也就是说蒙古如果想发展经济,就必须向中国寻求帮助,中国可能是其经济发展的最佳支持。

蒙古人也越来越真切的意识到,靠近中国才能带来富裕,而封闭不会,中蒙两国政治关系日益密切,两国间经贸关系也持续发展,经济合作领域不断扩大。

所以现在的蒙古国是积极向中国示好,主动响应中国的一带一路,希望可以加入其中行列,跟中国一起拼经济,这也促成了蒙古国对中国又爱又恨的复杂情感。

渴望独立无可厚非,但得有自己承担风险的觉悟和意识,如果蒙古希望和中国有更密切的合作,就需要拿出足够的诚意。

到底是愿意过仇恨和贫穷的生活,还是过充满机遇的生活,这个选择权在蒙古人自己的手中。

蒙古本是中国的领土,它是怎样走向独立的?现在的生存状况如何?

文|格瓦拉同志

在东亚五国(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蒙古)中,中国由于疆域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经济高速发展、全球影响力不断提升而引起全球瞩目,日、韩则是发达国家,朝鲜则以对抗美国闻名世界,唯有蒙古在国际舞台上“露脸”的机会少之又少,堪称东亚存在感最低的国家。那么,蒙古究竟是个怎样的国家?

蒙古国地图

蒙古,地处亚洲中部的蒙古高原上,北接俄罗斯,东、南、西三面毗邻中国,国土面积约157万平方公里,是全球第二大内陆国,首都是乌兰巴托。蒙古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总人口仅有320万,其中绝大多数为蒙古族,主要信仰藏传佛教或萨满教。蒙古自然环境恶劣,山地、沙漠或戈壁面积占总面积的3/4,而且常年干旱少雨、多沙尘暴和寒潮,很不适合人类生存。

蒙古本来是中国的领土,在蒙古族兴起之前,这里曾存在过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纥等多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并经常以此为根据地向中原进犯。金朝末年,蒙古族在高原上强势崛起,并在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统帅下,发起一连串的南侵和西征战役,在亚欧大陆上狂飙突进、灭国无数,最终建立起一个地跨欧亚大陆、面积超2500万平方公里的庞大帝国,占当时已知世界面积的一半。

清朝时期,蒙古国所在的地区被称为“外蒙古”,由乌里雅苏台将军、库伦办事大臣进行管理,跟内地各省份无异。1911年12月,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外蒙宗教领袖)博克多格根在沙俄的怂恿下宣布独立,但遭到清政府和北洋政府的拒绝。1919年,北洋政府派名将徐树铮率军收复外蒙古,但仅过了2年时间(1921年),沙俄白匪军首领恩琴便率军击溃中国驻军,占领整个外蒙古。

蒙古帝国地图

恩琴占据外蒙古后,扶植博克多格根称帝,并再次宣布脱离中国独立。不久,苏俄红军进入外蒙古作战,在消灭恩琴的部队后,扶植蒙古人民革命党领袖苏赫巴托尔、乔巴山控制外蒙,由此,外蒙古成为苏俄(苏联)的势力范围。1924年5月,博克多格根被毒死,外蒙古宣布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并改国号为蒙古人民共和国。然而,直到1946年1月5日,中国政府才正式承认外。

蒙古建国后,采取全面依附苏联的政策,不仅照搬苏联的模式来改造社会、发展经济,在内政、外交方面唯其马首是瞻,文字由回鹘式改为西里尔式,而且还允许百万苏军入驻境内,就差没有直接并入苏联。正是因为蒙古无条件地投靠苏联,因此国际社会送给它一个“苏联第16个加盟共和国”的称号,其实并不算过分。

乔巴山(中)与苏军元帅朱可夫、谢钦

虽然依附于苏联为蒙古带来安全保障和经济援助,但丧失自尊和独立地位的现实,却令广大国民不满。加之蒙古照搬苏联模式来改造社会、实行计划经济,更是触犯各阶层的利益,并造成经济长期萎靡不振、民众生活困苦。因此,等到苏联解体后,在的强大压力下,蒙古大人民呼拉尔(议会)在1992年1月颁布新宪法,宣布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并改国名为蒙古国。

虽然自然环境非常恶劣,但在漫漫黄沙或戈壁滩下面却埋藏着丰富的资源,使得蒙古依然具备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截至目前,蒙古境内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80亿桶,黄金3400吨,银矿7000吨,铜矿20亿吨,铁矿20亿吨,煤矿3000亿吨,磷矿2亿吨,萤石矿2800万吨,钼矿24万吨,锌矿6万吨,而锌铅、钨、油页岩等储量也相当可观。

蒙古国草原风光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蒙古能够有效地开发、利用好上述资源,如果执政者能够按照常识治国,那么该国即使不能成为发达国家,但摆脱贫困、跻身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还是大有可能。然而,由于后长期照搬苏联模式来发展经济,结果导致工业比例严重失衡、资源浪费现象惊人,加之基础设施薄弱、科技水平落后等原因,导致该国的经济发展困难重重,民众生活水平提升很慢。

时至今日,蒙古依然是一个经济结构单一、相对落后的农牧业国家,虽然工矿、建筑、旅游、服务等行业的发展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在经济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使得国民收入有所增加,但距离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标准还相去甚远。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蒙古2019年的人均GDP为4104美元(约合28728元),人均日收入仅78.7元。

乌兰巴托

虽然蒙古“变天”后依旧实行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制度,但孱弱的国力限制了政府在社会保障事业上的投入,从而严重影响民众的幸福感。截至目前,蒙古的贫困率高达28.4%,失业率达8.1%,文盲率达2.6%,新生儿死亡率高达8.7‰,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高达16.3‰,数据令人忧心。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2019年度人类发展指数,蒙古在189个国家中排名第92位,位居中游。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蒙古不仅经济情况令人堪忧,而且国际存在感也很低,堪称东亚“存在感”最低的国家。原来,蒙古“变天”后虽然在外交舞台上很活跃,除与中俄保持友好关系外,还积极发展同美日韩印等国及欧盟的合作,但由于它的人口太少、经济落后、军力薄弱,加之没有享誉全球的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因此在世界舞台上的知名度很小,鲜有人关注,这也算是一种尴尬现象了。

参考书目:《列国志:蒙古》、《蒙古史》。

无路可退的蒙古国:经济愈加惨淡,未来该何去何从?

俗话说得好,“背靠大树好乘凉”,可如果夹在两棵大树中间,恐怕感到的就不仅仅是凉爽,还有冷肺腑的严寒,如今的蒙古国就处于此种境地。作为夹在俄罗斯和中国之间的一个纯内陆国家,它既没有学到战斗民族的“强硬剽悍”,也没有受到“中国腾飞”的熏染,反而因为尴尬的地理位置让自己的发展之路受到阻碍,愈加贫困艰难。

如今的蒙古,已经连续多年经济增长为负,百姓的生活水平每况愈下,几近崩溃,甚至在进退维谷的情况下不得不向其他大国伸手求援。那么是什么让蒙古变成了今天的惨淡模样,求助大国道路的可行性又有多少呢?

内陆国的局限

作为“世界第二大内陆国”,蒙古的名头说出来响亮,可内里的辛酸却多得数也数不清,首先蒙古最大的困扰就是没有出海口。

夹在俄中两个能源大国之间,蒙古的资源自然十分丰厚:目前就已经发现了80多种矿藏,其中以煤为首,有3000亿吨;石油储量80亿吨,铜铁20多亿吨……如此丰富的储存量,就如同守着一堆金银财宝,只要它们出口到其他国家,就会获得源源不断的财富。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蒙古始终没等来这阵东风,因为蒙古没有出海口。没有出海口的蒙古无法通过价格低廉方便的海运出货,只能依靠损耗巨大的陆运,还要通过中俄两个大国的应允和关税加征才能出口,销路短,价格高,利润也因此变薄,所以在经济愈发低迷的今天,这些丰富的资源也只能埋在地下长眠。

其次作为一个依靠农业和牧业立足的国家,由于深居内陆,常年处于大陆高气压的压迫之下,冬日漫长寒冷,深受寒潮等天气因素影响,蒙古的一、二产业发展阻碍重重,难以冲破自然壁垒,国家的立足根基不稳。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蒙古的地理位置本就不好,又处在两个强大的国家之间,就更显得寒酸无比,只能老老实实地俯首做个乖顺的小弟。毕竟得罪了周边大佬,最后的退路可能也会被堵死,到时候哭都没地方。

同印度、越南、日本这些有野心有位置条件的国家不同,蒙古没有属于自己的势力,也没有称霸一方的野心,只想在这艰难的境地中谋求一丝生机。这样的态度在经济稳定,百姓富足之时固然和顺安乐,可在经济下滑,民生凋敝的时候却成了致命缺点。

长期的安逸和顺磨灭了国民和政府奋进的斗志,一旦陷入泥沼之中就很难将自己拔出,甚至还会因为不得当的措施而越陷越深,将自己困死在方寸之地,蒙古出现如今的惨况也算意料之中。

投资潮的退却

蒙古因为地理位置的局限一直处在困局中没有脱身过吗?其实也不尽然,在2011年时,蒙古还曾经创造出了一个经济奇迹。当时全球经济都不景气,可蒙古却凭借美日等国家对其矿产的投资热情,让国民GDP一跃窜至17.29%,成为2011年度的世界第一。

一时间,蒙古引起众多国家重视,投资者更是纷至沓来,然而“不作死就不会死”,突然暴富的土财主难免被金钱冲昏头脑,面对大家的追捧,蒙古国飘了。

在2012年,仅繁荣一年后,蒙古就推出了《限制外国投资法》,把原本炙手可热的矿产,通信和金融等领域一并划归为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性领域,给原本对投资蒙古趋之若鹜的投资商们泼了一头冷水。

被浇灭了热情的他们不想让自己的辛苦和金钱打水漂,不仅打消了继续投资的念头,还将以往在蒙古投入的资金悉数撤走。没有了外商的支持,没有追逐大宗商品的热潮,从股市到实体,蒙古的经济可谓是“断崖式”式的下滑,国内局势也越来越紧张。

此时的蒙古政府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给吓懵了,为了挽回损失,再出一记昏招。财政部开始大量印发货币,企图以此弥补亏空,刺激经济发展,然而事与愿违,最终得到的是本国货币暴跌,国内物价飞涨,所欠债务量也直线增长。

2014年,蒙古的GDP增速下滑到了7.8%,创下了十五年来最低,2015年的时候,蒙古更是跌落到了2.3%,随后的几年更是很好地印证了“一年不如一年”的话语,蒙古开始了连续的负增长。

一手好牌被蒙古打得稀巴烂,不仅是没有实现“内陆大国”的经济梦想,反而欠了一屁股债,被债主催,被群众怨,国内和乐的气氛不再,除了怨愤只剩贫穷。

三心二意的求援

面对内外胶着的困境,单单依靠本国政府的力量,蒙古很难走出危机的阴影,必须依靠一个大国,用稳定的外部力量来疏通蒙古堵塞的经络重现11年的雄风。依据地理位置来说,它的首选必然是中国和俄罗斯,有了其中任意一方的支持,蒙古的路都会好走很多。

可能是曾经归属于中国的心结或者过河拆桥的心虚,也可能是与日韩的交好和对经济大国的向往,蒙古并没有将中国作为自己所依靠的后备人选,反而接下了美国抛来的橄榄枝。

2019年8月8日,美国国防部长马克·埃斯珀到蒙古进行了访问,并且和蒙古高层会晤,达成了深化“第三邻国”的共识,为表示对“新邻居”美国的欢迎,蒙古国还向埃斯珀赠了一匹马作为此行的礼物,可见双方增进“友好”的决心。

蒙古可以将中国赠给它的稀土转手送给美国,也可以将和美国的共识转瞬即忘,同年9月3日,埃斯珀出访蒙古不到一月的时候,蒙古总统在首都乌兰巴托会见了俄罗斯总统普京,并且在经济军事等领域签署了多项协议,承诺加强两国的双边经济往来,提供军事上的帮助,让两国的关系发展到新的高度。

蒙古的这波操作可以说极其优秀,前一秒还在和美国你侬我侬,后一秒就牵着俄罗斯的小手双宿双飞了,态度转换之快让人咋舌。不过想想蒙古如今的情况,倒是可以猜出这背后的深意。

美国总想压制中俄发展,挑拨两国关系,作为它们之间的蒙古,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突破点,如果利用得当,不仅可以收回美国对蒙古的援助,还可能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政治利益,可谓不费力还讨好,美国自然不愿放过,可美国想得再美,抛出的诱惑再大,也架不住一个字“远”。

如果蒙古和美国的交好真的惹怒了俄罗斯,美国的援助没到,俄罗斯的军队和炮弹肯定已经到了。这么大的风险,蒙古政府再蠢也会看到,所以不可能全心全意地和美国合作,只会偶尔表露自己的“倾慕”,得到一些经济上的援助罢了。

与虎谋皮,焉能全身而退,蒙古想得很好,可事实恐怕非他所愿。想想当初两伊战争中受到美国支持的伊拉克,再看看面目全非的利比亚,美国的饭碗不是那么好端的,没有几个国家会和中国一样大度,面对蒙古的忘恩负义还能如此的心平气和。

稍不留意得罪了美国,只要它动动手指,小小进行一下经济制裁,蒙古就可能彻底经济垮塌,如果俄罗斯再看看热闹落井下石,蒙古可能就要宣布破产,从世界地图消失了。与其左右逢源两面都得不到好处,不如依靠一头,得到全心帮扶,这样也许会遭受一时的衰败,却能换来长久的稳定,而符合这个条件的人选,显然不是美国。

其实仔细研究完蒙古的这近十几年的发展道路,就会发现它的弊病就在于没有选对参考目标,所有的经济政策和外交行为都过于依靠自己的心意,没有进行全面的考量。这样就造成发展的后劲不足,基础的条件不稳,只要美中俄任何一个大国发难,都会成为它的灭顶之灾。

蒙古当务之急是重新对自己的国情和地位进行评估,看清自己现在最欠缺的是什么,利用自己在中俄之间的微妙地理关系予以结交平衡,这样美国有再大的怨气,实行再强的制裁,有了中俄两个大国的帮扶,日子都不会过得太艰难。否则无论是得罪了中国还是俄罗斯,只要一方掐断了它的对外道路,它的半条命就没了,还谈什么“第三邻国”,谈什么双边友好。

其实这世界没有绝路,只有“绝处逢生”,只要自己不放弃,肯钻研都会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光明大道。中国可以在半个世纪的压迫和战火中挺过,可以在三十几年里实现经济腾飞和民族富强,靠的就是坚韧不拔的信念和永不服输的劲头。

“仁者无敌,勇者无惧”,这世界从未对谁偏爱,只看自己的选择。如果蒙古愿意,也一定可以摆脱今日困局,重新崛起。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40407/169624661243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