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歌曲歌词简谱(声声慢歌曲歌词)
电子琴谱《传奇》《美丽的神话》《画你》《愿你》《声声慢》
本人专注收集流行歌曲键盘乐器和弦简谱,因为老眼昏花并有严重健忘症,所以部分琴谱或许是不同版本也或许会重复发布,如果你觉得多余划过去就是了,我是宁可重复发布一千次也不放过一首琴谱的人。
寻遍江南鬓已霜,只在梦中见伊人——《声声慢》歌词解读
该图来自好友珍
不知大家看到《声声慢》是否就想到了李清照的那首词呢?然而,本次我要分享的是一首颇有江南小调韵味的现代流行歌,歌名与李清照词的词牌一样。由于这首歌特别入耳、耐听,于是我就开始解读它的歌词,读完发现原来这是一首表达“寻觅与相思”的歌曲。并且我也从这首歌里边看到了《蒹葭》的影子,即“锲而不舍地找寻一位女子的故事”。
接下来,我将从“歌词解读”以及“美感分析”这两方面来与大家分享。
一、歌词解读:这首歌词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标红的地方意为重复),结构为:“主歌+副歌”×2+“主歌”。每个部分都是“先以景起兴,再婉诉相思。”,具体解读如下:
一)第一部分:主歌+副歌,主歌的前5句描写江南春景——例如,青砖伴瓦漆、山花蕉叶、烟雨袅袅,然后一声叹息“我思念的你在哪里?”,紧接着副歌开始抒情——“多少个日日夜夜寻你不见,只有在梦中重温往日的点点滴滴。”
1、主歌:
“青砖伴瓦漆
白马踏新泥
山花蕉叶暮色丛染红巾
屋檐洒雨滴
炊烟袅袅起
蹉跎辗转宛然的你在哪里”
2、副歌: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月落乌啼月牙落孤井零零碎碎
点点滴滴
梦里有花梦里青草地”
二)第二部分:主歌+副歌,主歌的前2句描写江边浣女——即“长发引涟漪、白布展石矶”,第3句意为“舟行江上的我已是白头翁”,第4~6句重复了第一部分主歌的后半部分,表达“细雨绵绵,我思念的你在哪里?”,接着到了副歌抒情部分,也是重复第一部分的副歌。
1、主歌:
“长发引涟漪
白布展石矶
河童撑杆摆长舟渡古稀
屋檐洒雨滴
炊烟袅袅起
蹉跎辗转宛然的你在哪里”
2、副歌: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月落乌啼月牙落孤井
零零碎碎
点点滴滴
梦里有花梦里青草地”
三)第三部分:重复第一部分的主歌部分,起到延续强化作用,即“绵绵相思无尽期。”
“青砖伴瓦漆
白马踏新泥
山花蕉叶暮色丛染红巾
屋檐洒雨滴
炊烟袅袅起
蹉跎辗转宛然的你在哪里”
二、这首歌美在哪?回顾整首歌词,我觉得这首歌之所以给人美的感受,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意象的组合:1、这首歌词所写的景,充满着江南独有的清新、温婉之美,比如“青砖、瓦漆、山花、蕉叶、青草”;
2、倾诉这份相思的人,是哀伤的、孤独的、痴情的,比如“雨滴、乌啼”代表着哀伤,“月牙、孤井”代表着孤独,而“炊烟袅袅、涟漪、古稀”代表痴情。
二)与古典诗词的链接:其实,这也是基于上述意象的组合运用的效果,从歌名开始它就链接了储存于读者脑海中的一些古典诗词,比如:
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这是被直接引用的,还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是被化用进去的,还有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还有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中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三)写作手法:
我们知道《诗经》里运用的写作手法有“赋、比、兴”以及“重章叠咏”,这些写作手法在这首歌里边就有着非常充分的体现,这也是这首歌比那些“爱来爱去”的口水歌要好听且耐听的原因。
就这首歌而言,我个人觉得它的主题以及写作手法与《蒹葭》非常相似,主题表达的是“一位男子对一位女子穷极一生的寻觅与相思”,而这其中所包含的“时间线”以及“执着的追求”恰好与《蒹葭》里的“时间线”(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已”)以及“不懈的追求”(即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右”)是一致的。
另外,之所以觉得这首歌所传达的情意美,这也跟我们中国人传统的审美有关系。相比那些“直白的狂吼”(比如,《死了都要爱》光是看歌名不禁要摇头),我们更喜欢“委婉的倾诉”、“诗意的浪漫”。
最后,附上本人所写的一首打油诗来为本次歌词解读作结:“山花烂漫蕉叶青,几度霞晖思伊人。水岸船头鬓已苍,悠悠江水知我意。”
小学课外拓展诗词三年级上——28、声声慢·寻寻觅觅
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声声慢:词牌名。历来作者多用平韵格,而李清照《漱玉词》所用仄韵格(即此词)最为世所传诵。双调九十七字,前后片各五仄韵。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怎敌他:对付,抵挡。晚:一本作“晓”。损:表示程度极高。堪:可。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创作背景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具体写作时间待考。一般认为作于南渡以后,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丈夫去世,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
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1155年),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出生于书香门第。
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因此其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后期多悲叹身世,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赏析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 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于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失伴飞。词人感叹: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难道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无限无法诉说的哀愁。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词人想: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如今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赋比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连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
上阕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阙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梧桐”两句兼用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相关情事逐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运用凄清的音乐性语言进行抒情,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译文苦苦地寻寻觅觅,寻到的只有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秋天总是忽然变暖,又忽然寒冷,最难忍受。三杯两杯的淡酒,怎么能抵挡得住傍晚的寒风紧吹和心头的悲伤?正在伤心的时候,又有一群大雁,向南飞去。那身影,那叫声,却是故乡的相识。满地上落花堆积,菊花已经枯黄陨落,如今还有谁忍心去摘?守着窗户独坐,独自一个人如何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是点点滴滴,如同苦泪滴在心头,令人心碎,此情此景,哪是一个“愁”字概括得了的呀!
扩展阅读【唐宋风韵—宋系列】婉约宗主—李清照(上)梅开梅落—李清照(下)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和记录使用,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40405/169625049763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