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封面系列视频 雪人(我的世界封面系列)

时间:2024-04-02 07:21:47 来源:互联网 编辑:煮酒送别

第 31 集|敢爱敢恨的小学生#欢迎来到我的精神世界

小学生是天真烂漫、敢爱敢恨的。

中国有dreal,改友在小学生,他们的爱恨表现得比某些搞说唱的人还要真实。他们讨厌一个人,不会像rapper那样写歌来攻击对方,而是通过绝交等实际行动来表达。用音乐表达情绪,在rapper看来是一种幼稚的行为,但小学生却把flow化作轰炸你的火力,让你明白哥们的身旁是你触不可及的高地。

两个rapper之间的互动,先拉黑对方的微信和QQ,然后在百度上搜索对方的黑历史,再写歌攻击对方,这种行为虽然看似幼稚,但实际上是表达爱意的一种方式。

小学生讨厌一个人,就会非常正式地写一封绝交信。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了,从今以后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我们形同陌路。然后在绝交人上签字,再传纸条给被绝交人那签字,甚至还要用红水笔涂在手上画押。

这个过程虽然看起来幼稚,但却是表达爱的一种方式。小学生甚至会在课间10分钟内完成绝交仪式。我曾经工作了76个月,却从未见过劳动合同。在那个时候,这种行为的出发点是真的要老死不相往来。路上遇到对方时,他们甚至会故意装作不认识对方,课间时也要假装自己很快乐,没有对方也能过得很好。

在小学生的圈子里,还有一种更严重的行为,就是在QQ空间里写下诅咒信。这种信的封面做得很恐怖,纯黑的界面上放着一个dei神的图像,让你写下想诅咒的人的名字。然后,你需要点赞转发,才能解除诅咒。现在,我们可能没有那么多朋友,所以在小学时,我们只能让父母帮我们注册QQ,然后转发诅咒信,这可能是传销的雏形。

建议调查一下当年制作这个网站的人。小学生之间还有一种更严重的行为,就是用红笔写别人的名字,说对方会死。在小学生的认知中,他们不会去想这个东西是否有理论依据,是否有论文参考,是否有主播测评。如果他们用红笔写下你的名字,那说明你真的深深地伤害了他们的心,他们只能用死来表达他们的愤怒。

我小时候有一个本子,上面写着764个名字,我称之为“的名单”。付出真心的人总是容易流泪。所以我小学时取的网名叫做“心碎男孩”,结果被班主任误以为是全校学生的点名册。后来得知真相后,班主任狠狠地批评了我。其实只要写一段时间,就会发现这种行为根本无法伤害到别人。比红笔写别人名字更严重的是亲自动手。

小时候,父母总是夸大后果,让我们不敢做某些事情。比如,吃米饭要吃得干干净净,否则脸上会长麻子;室内不能打雨伞,否则会长不高。我妈曾经告诉我不能吃耳屎,否则会变成聋子。我不明白为什么,但我妈认为我会有这种癖好。当有人准确地告诉我耳屎不是眼屎,也不是鼻屎,而是耳屎时,我真的相信吃了耳屎会变成聋子。我也不明白人类为什么要分泌这么危险的东西。

有一次放学时,我被校霸收保护费,别人都乖乖掏裤兜,而我却在慢悠悠地掏耳屎。我要非常负责任地告诉屏幕前的小朋友们,自己吃耳屎是没有危害的,可能会拉肚子,但如果你把它喂给别人吃,别人很可能会把你打成聋子。当一个人的名字被死神诅咒过,被红笔写过,耳屎也吃了,但他依然安然无恙时,你只会感叹他的命真硬。小孩子没有那么深的心机。

在我那个从南到北只有100米的小村庄里,长辈们流传的迷信和叮嘱构成了我的全部世界。那里的世界简单而纯净,没有任何杂质。好的人和坏的人都很明显,绝交这种可笑的事情,也曾在那时的我心中引起过千层浪。绝交后的和好也让我感到由衷的喜悦。

而如今,我看着老板顶着他的猪脸和我聊未来,我只能笑着点头说“好的”。我看着那些势利眼的同事,不敢和他们断绝关系。看着朋友圈里许久未见的老友,也不敢打招呼。我突然意识到,这就是小时候拼命想长大的样子。虚伪而无聊,所有的想法都只能藏在心里。我不敢轻易放弃自己的爱,也不敢轻易恨一个人,一切都要留有余地,我已经很难改变了。

但是如果你能像15年前的自己一样,敢爱敢恨,从不理会别人的话语和要求,那我觉得这真的太酷了。

记得点赞关注哦!

黄晓丹:至今为止,我对世界的理解从未超出童年时读过的那些书

儿时那些孤独的阅读时光,

是我生命中最甜美的糖果

在我大概七岁的时候,忽然获得了一套不可思议的书,叫做《世界童话画库》。那是1989年,爸爸出差到北京还不知上海。他是个爱书人,喜欢逛新华书店,给我带回了这套书。当我童年的玩具全部散失之后,只有这套书至今仍很好地放在我的书架上。有几册翻得太多,封面已经掉落,被我用胶带纸细细地粘好。直到今天,我从阅读中有如此多的获益,这套书是旅途上最初震撼我的风景。

《世界童话画库》,1988年版。

在这套书里,我看到了《爱丽丝漫游奇境》《查理的巧克力工厂》《尼尔斯骑鹅历险记》《长袜子皮皮》《胡桃夹子》以及其他几十个童话。几乎要到20年后,这些故事才会以单行本的形式出版,成为常见的童书。因此,在我的同代人中间,我从未遇到过一个和我同样在儿时读过这些故事的人。

儿时那些孤独的阅读时光,是我生命中最甜美的糖果。我对这个世界的丰富神奇有强烈的体验,最初就来自于这套书。至今我记得在《尼尔斯骑鹅历险记》中,小男孩在沙滩上踩到一块锈蚀的钱币,顺脚把它踢走,随即看见一座辉煌的城市出现在眼前,城中每个商人都拿出炫目的货物来出售,只要有人购买了一个钱币的货物,这座城市就将永远耸立在沙滩上。因为那枚钱币已经被踢走,男孩流着眼泪看着城市再次沉入海底。

我记得在《爱的教育》中,富裕家庭的父母带着孩子去找一对在报纸上看到的穷困母子,给他们帮助,并告诉自己的孩子,“世界上各种人,包括囚犯都要读书”;老师的衬衫被墨水瓶击中,一个男孩举手承认是自己干的。当老师了解肇事者是为了帮助被霸凌的同学,便称赞那个男孩有高尚的心灵;校长带着学生出去远足,隔着河流看到过往的军队,他让学生停下敬礼,告诉他们“这都是保卫我们的人”。

我也记得在《小约翰》中,有一只蛾子变成的女孩,带着小约翰走入一间舞厅,那些穿着艳丽的人们彻夜跳舞。第二天,马陆虫带他去看一口棺材,并告诉他“这就是昨夜舞会中最美的太太,而她现在已死去了半个世纪”。这个故事的最后一句是“与我同走人生艰难之路”。

至今为止,我对世界的理解没有超出这些主题。那落在一个七八岁小孩心灵上的震撼,构成了我人格的品质。

八岁时不喜欢的故事,现在还是不喜欢

那个城堡的故事,使我相信世界必然如一个辉煌的集市,存在着无数可以引起我兴趣去探索的内容;那个学校的故事,使公平、正义、高尚,以一种情感的方式让我真切地体验到。虽然那时我还不能在周围的环境中找到它的对应现实,但在我后来的人生中,我一直会去重新寻找它、体验它、证实它;而死亡的主题,至今人们还在探讨是否适合对儿童说起。但我记得,在我那么小的时候读到《小约翰》时,死亡以一种宁静、深邃的色调改变了我看出去的世界,世界对我来说变得更为开阔、厚重而真实。从那个时刻走来,我没有经历过很多人在大学或中年时感到的“重新认识世界”的阶段。自读这些故事开始,世界对我来说,就是一以贯之的样子。

《家》,巴金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4月版。

这套书陪伴了我的整个小学时期,直到我开始读更具现实主义的文学,比如《家》《春》《秋》或者《野火春风斗古城》。几乎没有人试图干扰我的阅读。爸爸妈妈不会惊讶我上一分钟还在看《木偶奇遇记》,下一分钟就换到了《牛虻》。只有在饭做好了的时候,妈妈才会三催四请威胁我把书放下,吃完饭再看。爸爸有时会半夜突袭,推开我房间的门,看我有没有躲在被子里用手电筒看《哥德巴赫猜想》。但直到我都会看《美的历程》了,我还是会常常打开《世界童话画库》,再一次去看那些鸡鸭鹅、公主和王子的故事,从未觉得有什么违和。我的阅读生活就是我的心灵生活。我很感谢他们为我购买了足够多的书、留下了足够多的阅读时间,同时并没有试图走进我心灵生活构建的过程。这种距离感,使书籍成为我的城墙和避风港。

但这套书中也有一些我不记得的故事。虽然在童话匮乏的时候,我把那些我喜欢的故事看了一百遍,想要重新去从剩下的故事里寻找新的资源,但没有什么结果。我八岁时喜欢的故事现在还是喜欢,八岁时不喜欢的故事,现在还是不喜欢。在这套书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故事,真的实现了“百看不厌”,不是比喻。而剩下三分之二,只是“我记得我看过”。后来我把这种感觉迁移到对待语文课本的态度上。每当拿到一册新课本,我会快速浏览,选出我喜欢的,我不喜欢的,和就当它不存在的。这种区分,一般也不会因为老师讲了课之后有所改变。我想这是审美品位和审美自主的养成。阅读上的“区别心”是那么自然,就像小朋友站在冰激凌柜台前,自然就会选择,我要吃这一种,我不要吃那一种。

《长袜子皮皮》安慰了我不够美丽的岁月

《世界童话画库》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爱丽丝漫游奇境》和《长袜子皮皮》。

《爱丽丝漫游奇境》讲一个女孩掉进了兔子洞。她在一个完全破碎的世界里随各种家具的碎片一起掉落,直到落在一间大厅。在大厅的周围有一些小门,她必须将身体变得足够小,以穿过那些小门,又必须将身体变得足够大,以够到桌上的钥匙。爱丽丝哭着变大又变小,终于穿过了那些门,于是进入一个更为荒诞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毛毛虫坐在蘑菇上抽烟、戴着怀表的兔子不停地跑来跑去,永远快要来不及、疯帽匠的茶会上,睡鼠被头朝下塞进了茶壶、还有一只悲伤的素甲鱼,它说的话我最喜欢听。就是在这只素甲鱼的叙述中,我第一次知道了世界上有两种古老的学问:拉丁文和希腊字母。这本书中荒诞的情节和悖论性的对话使我着迷。柴郡猫说:“我们这儿全是疯的,你也是疯的”。爱丽丝说:“你怎么知道我是疯的”。柴郡猫说:“不然你就不会到这儿来”。是否有可能从以上对话中推出谁没有疯呢?直到大学,学习形式逻辑,我忽然感到一种熟悉的语言游戏的乐趣,那不过就是柴郡猫的语言而已。

《长袜子皮皮》,[瑞典] 阿斯特丽德·林格伦 著,李之义 译,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9年3月版。

《长袜子皮皮》讲一个海盗的女儿,粗手大脚、快乐健壮。她上岸的时候,把马扛在肩膀上,另一只肩膀扛着一大箱金银财宝。我想皮皮可以满足小孩的很多理想。她有足够多的钱、住在足够大的房子里,没有家长管。她力大无穷,来了两个小偷,却被她捉住,罚一个吹梳子、一个跳独脚舞。她有一对好朋友,一个小绅士和一个小淑女。绅士和淑女的妈妈不但允许皮皮带他们去旅行,还在家里为皮皮烤制蛋糕。当这一对兄妹要去上学时,皮皮大发牢骚,她说她也要去学“惩罚表”(乘法表)。皮皮还有一棵足够大的树,很多个树洞,树洞里藏着给朋友的礼物。而且她的海盗爸爸终于成为热带国王,来带他们出海。

我想,《长袜子皮皮》带给我一个不被刻板印象所规训的女孩形象。在我还没有长成一个淑女之前,长袜子皮皮安慰了我不够安静、不够美丽的岁月。而当我长成淑女之后,长袜子皮皮成为了我心中的恶作剧精灵,帮助我的灵魂不被扼死在淑女的表象之下。

现在我可以说,《爱丽丝漫游奇境》是讲一个孩子度过漫长的童年,适应这个凶险世界的艰难旅程,而《长袜子皮皮》是讲一个孩子内在的童真,可以如何粗粝而顽强、真挚而炫目,最终使这个世界因她而改变。

如何才是真正的一生?

姆咪谷的故事回答了一切

另外两个我很喜欢的故事,没有被收入到《世界童话画库》。一个是《玛蒂尔达》,另一个是托芙·扬松的姆咪谷故事。

《玛蒂尔达》,[挪威] 罗尔德·达尔 著, [英]昆廷·布莱克 绘,任溶溶 译,明天出版社2009年3月版。

我读到《玛蒂尔达》是去年。罗尔德·达尔的《查理与巧克力工厂》收入了《世界童话画库》。小时候我常在剥开一颗珍宝珠时,忽然想起那个神奇厂家生产的永久棒棒糖和发丝太妃糖,也会在撕开一块大板巧克力的锡纸时,盼望露出一张巧克力工厂的入场券。但如果让我现在来选,我宁可选择《玛蒂尔达》收入此书。因为这是一个爱读书的小女孩的故事,所以必然也是我的故事。

玛蒂尔达有一个暴力的父亲和一个冷暴力的母亲,以及一个古板凶悍的校长。然而有书籍。在她那个完全没有乐趣的世界上,玛蒂尔达走进了镇上的图书馆,从A到Z读完了架上的所有书籍。五岁,《远大前程》《傲慢与偏见》《德伯家的苔丝》《老人与海》……为什么不可能?如果不是九岁才知道世界上有图书馆这种东西,也许我也可以试试。在我去年看到的《玛蒂尔达》中,有一幅插图,一个小女孩,鼻子尖尖、头发乱乱,脚还够不着地,陷在比她大三倍的沙发里,膝盖上放着一本巨大的书。在沙发和书橱的保护中,她一手托腮,几乎要钻进书里的世界。这是世界上最开心的事,我一直都知道。

如果有一天,我只能在我的书架上保留一部童书的话,我会保留托芙·扬松的姆咪谷故事。如何才是真正的一生?我想姆咪谷的故事回答了一切。

一颗硕大的彗星要烧尽这个世界,到哪里去躲藏;每到春天到达姆咪谷的游吟诗人小嗅嗅,哪天才会到来;是不是所有的爸爸都要像尤利西斯一样,进行一次海上冒险;是不是所有妈妈都有一面墙,画满了她在现实中种植失败的玫瑰花朵?但我觉得最深刻的,是格罗特和哈蒂法克那。哈蒂法克那是海上聚集的电子,它们永远孤独、永远沉默、永远出现在航海者几乎要迷路的夜晚,成群结队地朝向无法抵达的海岸。格罗特是一段巨大的阴影,它喜爱人间的灯火,但每当它被一盏灯吸引而去,它的脚步就会带来封冻,一切火种都将熄灭、一切植物都将枯萎,而把它留在重复的冰冷之中。

《姆咪谷的伙伴们》,[芬] 托芙·扬松 著,任溶溶 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3月版。

姆咪谷的故事带有人间少有的温柔和温暖,容易被写成一个伊甸园。但如极光一般绚烂而彻底的孤独,却正因为被放置在这样暖色的背景之下,而显得如此本质,难以与一般世间苦难混淆,也难以被期待克服。在《姆咪谷的冬天》里,姆咪打破了它们那个族群的惯例,没有完成冬眠。这成为了他的成就。“现在,我什么都有了,我度过了整整一年。我还度过了冬天。我是第一个度过了完整一年的姆咪。”我想我也将如此,在幸福与孤独中度过一生,以作为我的成就。

童书的深刻,几乎与我读过的最深刻的书相仿。只是它抛出问题,而不一定解决问题,它用故事和直觉的讲法,而不用理论的推演。在我生命中的很多时刻,当我走到世界某个遥远的地方,并想继续向前,或当我在这样的夜里,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新鲜烦恼,却觉得我的本质如同遥远的昨日。我想那是因为我终生所追寻和回答的,就是那些最初的故事中,点亮我心灵的问题。

作者 | 黄晓丹

编辑 | 申婵

校对 | 赵琳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40402/1696261339120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