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春秋的是什么梗
冯小刚:救传统文化,得恢复繁体字!易中天:你把亂竈龜鬱写写看
近些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中国国民对传统文化极大地恢复了自信。因此,社会各界一直有一些零星的“精英人士”在呼吁恢复繁体字。比如导演冯小刚、演员靳东、还有一些央视知名的主持人,都曾经提议恢复繁体字。
这些人的理由大致是:繁体字比较美观、古书也都是繁体字写的,而简体字的“爱无心”、“亲不见”、“体无骨”、“龟无脚”等问题。认为字体再简化下去,就会面目全非,影响中华文化的传承。其实,这已经是自秦朝以来的“老调重弹”了。
因为汉字一直是在朝着简化的方向发展的,汉字大规模简化从秦朝开始,一直没有停止过。合理地简化,并不会造成文化的断层。相反,它还为汉字的普及做出了贡献。
如今的学生不学繁体字,但是看到繁体字时大多能认识,“学简识繁”一直是国家语言教育部门对学生的要求。对于古代典籍,我们也有专门的学者进行研究,普通人根本没有必要一定要学习繁体字。
如今的西方世界,英语也分为现代英语和古典英语,西方人也并不会要求所有人都懂古典英语。所以,易中天老师十分反对这些人的提法,甚至直接怒怼这些娱乐圈人,叫他们把亂竈龜鬱写写看。
所以,强行要求所有的中国人一起学习繁体字,是死板,是不知变通,可以判断为:纯属吃饱了撑的。
一、那些没有文化的“精英”冯小刚等人说,不学繁体字就等于没文化,那是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文化。要知道什么是文化,我们先来看一下余秋雨老师在《中国文化课》中对文化的定义:文化,是一种成为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它的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
简单地说就是:中国人的文化,除了是中国人集体遵守的一种生活方式之外,还有一些集体的精神价值。比如中国人讲的礼尚往来,尊老爱幼,以及中庸之道等等。而涉及到生活方面的内容,它一直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比如我们中国在唐代之前,都不流行坐高凳子,大家都是席地而坐;再比如从前中国的成年人都穿开裆裤。所以,你要说我们的文化断层了吗?要断也只是断了一种生活习惯。因为坐高板凳的中国人,照样读《礼记》《春秋》,照样尊老爱幼,继承了古代人的传统美德。
中国文化中的精神价值,那些造就中国集体人格的东西一直没变。冯小刚、靳东等人对于中国文学是什么,看起来是没有概念的,只懂得了一点点肤浅的皮毛而已。他们多半是看不得简体字,认为比较“土”,没有其他那些地方写出来的繁体字洋气。这是病,得治!
二、学简识繁当坚持中国大规模简化汉字,从秦朝就开始了。过去秦统一六国,规定天下人共写小篆,后来就是因为太复杂,改为隶书,再后来又被改成了楷书。
假如说只要简化了汉字,就会造成文化断层,那么中国从二千多年前开始,文化就一直在断层。中国如此,别人也是如此。你上英国、美国的大街上去问问,有几个现代老外看得懂古典英文。
其实,近代中国简化汉字的行为始于钱玄同,钱玄同是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时期,列强砸开了中国的大门。有识之士为了拯救国家,绞尽脑汁。
最后发现欲救中国,必须先开启民智。当时中国的文盲率很高,而学习汉字,难度很大。于是才有人倡议“废除汉字”,鲁迅等人更提出“汉字不灭,大祸不止”。
但是,钱玄同等学者却认为,对汉字不应该一刀切。汉字是文化之根,于是才提出了简化汉字。所以简化汉字的存在,并非是为了制造文化断层,相反,它是为了保证中国文化的延续。
作为一个使用了二千多年的工具,汉字如果始终不变,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现在我们是在汉字原有的基础上对汉字进行改良,而改良后取得的成果,也是大家有目共睹。
在1949年以前,中国文盲率高达80%。当时仅识字几百的人,都不算是文盲。但是解放之后,扫盲班普及简化汉字。经过十年扫盲后,到1960年中国只有9.08%的文盲,简化字功不可没。
2019年国家教育部门明确表示,将在开展中小学经典阅读和书法练习的同时,加大“学简识繁”教育。事实上在此之前,超过58%的大陆人也能够看懂繁体字文章。
个人认为,对于繁体字的学习,可以由学校视情况普及一些比较常用的繁体字写法。但是强行推广或者恢复繁体字,是在给现有的社会制造困难。无异于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所以,易中天才要嘲笑这些人。你们看人家姜文老师,那才是真的有文化,人家就说:我也爱写书法,可是我不赞成恢复繁体字。
冯小刚要是实在太喜欢繁体字,不如先去学习一下Biángbiáng miàn那个Biáng字(见谅,这个字在常规情况下暂时还无法通过电脑输入)的写法。靳东发微博的时候多检查一下错别字,毕竟是大众名人,和我们普通人不一样,别闹诺贝尔数学奖的笑话就好了。
结语教育部在《关于在全国中小学进行繁体字识读教育的提案》中公开答复,中国的简化字,从金文甲骨文就开始了,汉字不能直接和文化划等号。
余秋雨说,文化分为精神价值和生活习惯,习惯也是文化,但是习惯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不可能为了保持习惯千年不变,恢复成人穿开裆裤,并放弃高板凳。
如果非要认为:简化字没文化,恢复繁体字才不会文化断层。其实,我感觉我们应该先恢复一下古汉语发音。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最高峰,现代人讲话发音与古人不相同,连格律都搞不清楚了,更不会写古诗,这该多可怕啊!
要真讲断层,那中国诗歌因为现代汉语发音问题造成的断层,远比繁体字简化严重了不止千倍。所以,“冯小刚和靳东们”,不妨先去研究一下,中国古汉语的发音。
最后解释一下标题上的亂竈龜鬱,据说是最初是来自一个网络笑话。有人做教育实验,让大陆和台湾小朋友同时写“忧郁的乌龟”。简体、繁体,笔画相差很多,台湾小朋友当场就“忧郁”了。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40325/169625316677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