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af是什么意思(wefi的意思)
辛亥革命110周年:新闻史考点全盘点
10月9日上午,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一见到辛亥革命110周年,大家已经能猜到,新闻史的背诵重点来了!
进入10月中旬,考研儿们已经进入集中背书阶段,中新史和外新史俨然是所有新传考研儿面前的两座大山。背吧,好像背了100个名词解释,其实最后也就考1-2个;不背吧,那新闻史分数就不要了?
不过,也不用过于担心,知识点无限而分数很有限的新闻史也有专属的备考捷径!每年各个院校的新闻史试题中都会出现当年具有周年纪念意义的知识点。比如今年既是中国成立100周年也是辛亥革命110周年,那么这两块是一定要牢牢掌握的。既然要背,为什么不背更可能考到的呢?
所以我们给大家准备了辛亥革命时期新闻史重点+中新史周年专题+外新史周年专题综合大礼包!
之前建党一百周年的知识点已经梳理过了,再看看辛亥革命110周年和今年“整十整五”的新闻史考点吧!
话不多说,赶紧上干货!
本文目录
第一部分 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史考点
❶ 报纸
❷ 报人
❸ 重大事件
第二部分 新闻史“逢五逢十”周年纪念知识点专题
(一)中新史
❶ 报纸
❷ 报人
❸ 通讯社
❹ 重大事件
(二)外新史
❶ 报纸
❷ 通讯社/广播、电视台
❸ 重大事件
01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史考点
1、报纸➤《中国日报》(2020中央民族大学619名解、2020中南民族大学619名解、2020山西大学623名解)
❶ 定义:中国日报是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也是中国最早查传资产阶级革命的报纸。1900年1月5日在香港创刊,由陈少白担任社长兼总编辑。
❷ 创刊背景:的伦敦蒙难,让感到,利用报刊宣传革命的效果超过了其他宣传手段;要同保皇派报刊展开斗争;革命的需要,唤起民众的需要。
❸ 早期宣传内容集中在:揭露和声讨清政府的无能和罪行,宣传反清反封建;宣传资产阶级的民权思想,介绍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赞美共和,号召人民起来争取自由;报道命党人和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宣传声援义和团反帝反侵略的行动;宣传反帝救亡,谴责八国联军侵华的罪行和沙俄侵华的野心,号召人民起来救国;批判资产阶级保皇派。《中国日报》仿日本报纸采用短行排印,这对传统的竖行长行版来说是一项业务革新。
❹ 特点:《中国日报》不仅是革命党人的舆论宣传阵地,也是他们的重要活动据点,这种既是舆论机关又是联络机关的组织形式是资产阶级革命报刊的特点之一。
❺ 创刊意义:为宣传革命做了大量工作,为辛亥革命打下了坚实基础;不仅为革命党人提供了宣传舆论阵地、活动据点,而且为他们同保皇派的斗争提供了平台;为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开辟了新的战场;为中国新闻事业的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大公报》(2019年苏大334问答、2020郑大学硕名解)
《大公报》是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日报,当时华北地区最有影响力的报纸。1902年6月17日创刊于天津,创办人英华,宗旨:开风气,启民智,通上下之情,作国民之气。
该报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❶ 由英华主持(1902-1916),宣传改良思想,主张君主立宪;
❷ 王郅隆接办(1916-1926),变成一张接近皖系军阀并有倾向的报纸;
❸ 由新记公司接办(1926-1949),发展成为有全国影响的大报;
❹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一张在领导下的人民报纸。《大公报》是我国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日报,也是当时华北地区最有影响力的报纸。
➤《时报》(2021南师大613名解)
1904年6月12日在上海创刊,狄楚青、罗普分别任经理与主笔,这是戍戌后改良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份报纸,也是改良派在国内重点创建的舆论阵地。《时报》取义“君子时而中”,要合乎时宜,不要落后,也不要过头,它以改进人民生活,提倡公民教育,提升国识为己任,是清末文化改革的一个基地,主张清政府效仿日本维新,改制君主立宪,介绍西方学说,教育国民反侵略。
➤《新民丛报》(2017南师大825名解、2019复旦440名解)
1902年2月8日创刊于日本横滨,梁启超主编,蒋智由、马君武、麦孟华等担任编辑,1907年8月终刊。《新民丛报》是梁启超仿效西方大型综合性杂志创办的一份半月刊,宣称要办成“中国报界前此未有”“足与东西各报相颉抗”的报刊。其封面是一幅彩色的中国地图,内容分设25个栏目,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无所不包,古今中外无所不谈。用大量篇幅介绍西方资产阶级学说,在政治上总的倾向是鼓吹保皇立宪。其内容之丰富、编辑之严谨、印刷之精美,确实是“中国报界前此未有”过的。
➤《中国女报》(2020清华618名解、2021南师大613名解)
1907年创刊于上海,主编是著名女革命家秋瑾。该报以妇女读者为主要对象,以争女权、争独立、争解放为宗旨,出版两期即被查封。
➤ “竖三民”(2019西北大学专硕名解、2020人大440名解、2020中央民族大学440名解)
“竖三民”指的是1909年到1910年间,于右任在主海相继创办的《民呼日报》、《民吁日报》和《民立报》,由于报名都用“民”字打头,创办时间又相互衔接,故人们称它们为“竖三民”。
➤《民呼日报》:
1909年5月15日创办,于右任自任社长,范光启等为编辑,报名取“大声疾呼,为民请命”之意。宣传同盟会纲领,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祝,揭露清政府官僚贪污、鱼肉百姓的罪行。因揭露当时甘肃灾荒中官吏侵吞救灾款项的情况,引起统治者记恨,串通上海租界当局,反诬于右任,致使报馆被查封,出版92天就被迫停刊。
➤《民吁日报》:1909年10月3日创办,“民吁”有三层意思:
❶ “呼”字去掉两点为“吁”,表示即使被挖掉两只眼睛也要反映人民疾苦;
❷ “吁”字由“于”字加“口”字组成,表示出自于右任之口;
❸ 不准“大声疾呼”,暂且“长吁短叹”罢。以大量篇幅揭露和指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因报道揭露日本政府企图夺取满洲铁路筑路权继而控制东北的阴谋,以及赞扬朝鲜爱国志士刺死伊藤博文的英勇行为,致使日本政府恼羞成怒,串通清政府与上海租界当局查封报馆,只出版48天。
➤《民立报》:1910年10月11日创办,日报,社长仍为于右任。宋教仁、张季鸾等担任撰述,编辑阵容强大,是当时国内发行量最多的一家日报,也是辛亥革命时期国内最有影响的一家革命派报纸。创刊初期言论温和,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而日趋激烈。
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于右任逃往日本,《民立报》被迫停刊。“竖三民”的创办发行,贯穿辛亥革命始终,揭露了清政府的无能及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有力地宣传了革命思想,沉郁委婉、言词丰腴,在上海地区为革命派的舆论宣传作出了很大贡献。二,立宪派报刊的兴起与发展,是第二次国人办报的一个新现象。
2、报人
➤ 张季鸾 (2019中山大学712名解、2019中传名解、2019苏大简答)
著名报人,当时中国主流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1911 年任《民立报》编辑,后为起草《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1916 年任上海《新闻报》驻北京记者。1926 年和吴鼎昌、胡政之一起接办《大公报》并担任主笔,提出“四不方针”,即“不党、不私、不卖、不盲”,将《大公报》发展成为有全国影响力的大报。张季鸾既有中国士人的流风余韵,又有现代报人的广博知识。所作评论文章,注意时效性,追求新闻价值基础上的评论价值;追求预见性,洞悉时局与时态的本质及趋势;注重逻辑性,文章结构严谨,政论缜密;走向通俗性,用平实畅达的语言叙事说理;标榜公正性,在“客观”和“敢言”之间寻求平衡。
➤ 胡政之 (2019苏大简答)
著名报人,新闻史家方汉奇称其有“在旧中国新闻界并世无两”的经历。1912 年胡政之应聘任上海《大共和报》翻译、编辑、主笔。1915 年任该报驻京特派记者,以消息快捷受到报界关注。1916 年,胡政之受聘为《大公报》经理兼总编辑,开始对其进行改革。1918 年欧战结束后,以《大公报》记者身份采访巴黎和会,是采访该会的唯一中国记者。1921 年他在上海组织国闻通讯社。1926 年 9 月吴鼎昌、张季鸾、胡政之合组新记公司,接办《大公报》。1945 年 4 月,胡政之以中国新闻界代表和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的身份,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1948 年胡政之亲自主持《大公报》香港版复刊。他和张季鸾等人一起走出了一条百年报业的“新路径”,创造了中国报业史上的一个高峰。
3、重大事件
➤ “苏报案”(2017华师大简答、2020南师大440名解)
“苏报案”与《苏报》宣传邹容的《革命军》密切相关,直接导火索是章太炎的《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一文的发表。
1903年6月,从日本回国的青年革命家邹容出版了一本宣传革命的小册子《革命军》《苏报》刊文对其加以大力介绍和鼓吹。1903年6月29日,《苏报》以显著地位刊登了章太炎的《康有为与觉罗之关系》,文中论述了革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批驳康有为的“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的谬论,同时,还以轻蔑口吻直呼光绪皇帝为“载湉小丑”。《苏报》这样毫无忌惮的鼓吹革命。在社会上引起空前震动。清政府会同租界逮捕了章太炎、邹容等人,查封《苏报》在租界法庭上,章太炎、邹容驳拆清廷的指空,慨然阵述革命观点,把法庭变为宣传革命的讲坛。1904年5月21日,章太炎、邹容分别被判监禁3年和2年,《苏报》永久停刊。“苏报案”经广泛报道,极大的扩大了革命的影响,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 癸丑报灾 (2019南师大613名解、2020清华618名解、2020川大440名解、2021扬州大学名解)
癸丑报灾指的是袁世凯对报业的摧残。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对系统的报刊和其他反袁报刊进行大扫荡。北京、天津、武汉、长沙、成都等地的报刊全部被查封。有的主笔被捕,有些报纸因为在租界出版,不能直接查封,袁世凯便禁止它们在租界外发行。迫使他们停刊。其他反袁报纸、报人也受到迫害。据统计,到1913年底,全国继续出版的报纸只剩下139家,比1912年初的500家少了2/3,同时有大批报人受迫害。这段历史,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被称为“癸丑报灾”。
➤ 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和保皇派的新闻论战(2021扬州大学)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新闻论战,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民报》创刊前,两派之间有一些零星的论战。1901年8月,《国民报》发表章太炎撰写的《正仇满论》,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射向改良派的第一箭。1902年,改良派在广州出版的《岭海报》发表文章攻击革命派策划的广州起义,在香港出版的《中国日报》立即撰文予以批驳,这是革命派与改良派报刊第一次论战。1903年12月和翌年1月,在《檀山新报》上先后发表《敬告同乡书》、《驳保皇派》两篇文章,亲自发起对当地改良派机关报《新中国报》的笔战。1904年,《中国日报》同《商报》在香港展开论战。
《民报》创刊后,率先同当时最有影响的改良派报刊《新民丛报》展开论战。在《民报》创刊号上,汪精卫的《民族的国民》、陈天华的《论中国宜改创政体》和朱执信的《论满洲虽欲立宪而不能》三篇文章,指名道姓地批判君主立宪的主张。对此,《新民丛报》立即起而应战。1906年春,《新民丛报》将其旨在反对革命、鼓吹君主立宪的《开明专制论》等文章汇编成《中国存亡一大问题》的小册子散发给民众。
同年4月,《民报》第3期以《号外》的形式公布了胡汉民撰写的《(民报)与(新民丛报)辩驳之纲领》,将《民报》与《新民丛报》的重大分歧问题归纳为12条。两报之间的大论战由此全面展开。《民报》与《新民丛报》的大论战,主要围绕着以下四个问题展开:
❶ 要不要进行民族革命、推翻“满清“统治。
❷ 要不要进行民权革命、建立共和政体。
❸ 要不要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
❹ 革命会不会引起帝国主义干涉,使中国招致瓜分。
这场新闻论战一直持续到1907年《新民丛报》停刊,历时一年半,以《民报》大获全胜而告终,极大促进了革命派报刊的发展。
02新闻史“逢五逢十”周年纪念知识点专题
一、中新史
1、报纸
➤ 《上海新报》1861年创刊(160周年)
上海最早的中文报纸,1861年创刊,它是英文《北华捷报》出版的中文报纸,四开单张,两面印刷,以商业新闻为主,也有社会新闻与政治新闻,广告较多,是上海第一家中文日报,在与《申报》竞争中失败,于1872年12月31日终刊。
➤ 《时务报》1896年创刊(125周年)
1896年《时务报》创于上海,旬刊,书册式,梁启超任主笔,宗旨“宣传维新变法,救亡图存”,主要内容:“论说”及翻译外报,是维新变法运动高潮时期改良派创办起来的一份机关报,是当时影响力最大的一份宣传变法维新的报刊。
➤ 《大江报》1911年创刊(110周年)
《大江报》创刊于1911年1月3日,由詹大悲投资创办并任总经理兼总编辑,黄侃、何海鸣等参与编辑工作。
詹大悲主持的《大江报》有两大特色:
❶ 以新军士兵和下级军官为主要读者对象;
❷ 旗帜鲜明,敢发惊人之语。
1911年7月17日,该报发表何海鸣写的时评《亡中国者和平也》,文章怒斥清政府假立宪,7月1日,又发表黄侃的《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指出只有革命才是拯救中国的唯一途径。湖广总督瑞徵震怒,遂将主编詹大悲等人逮捕,查封大江报馆。
➤ 《先驱》1921年创刊(100周年)
《先驱》是在首批团刊中,出版时间最长的,也是唯一由地方团刊转为中央团刊的刊物,1922年1月15日创刊于北京。其基本内容是:介绍国际主义运动和青年运动的状况,评述中国青年思想和青年运动的现状,宣传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的主张,批评各种错误思想,报道团的活动和刊载团的文件等。
➤ 《劳动周刊》1921年创刊(100周年)(2021南师大613名解)
《劳动周刊》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机关报,也是党领导的第一张全国性的工人报纸,1921年8月20日在上海创刊,其宗旨是“为劳动者说活并鼓吹劳动组合主义”。其特点是善于用生动、具体的事实证明资本家对工人掠夺、压迫的残酷制度,启发工人的觉悟,并及时报道各地的罢工斗争和建立工会的消息,指导工人运动。被赞“办得非常完善”,“大可以增进劳动者的知识,这是教育训练劳工们的一个最好的机关报”。
➤ 《晨报副刊》1921年独立发行(100周年)
晨报副刊是“五四”时期著名的“四大副刊”之一。前身为北京《晨钟报》和《晨报》第 7版。1921年10月12日改版独立发行﹐至1928年6月5日终刊。该报的出刊状况很不规则,有时本该出刊却未出,有时会多出几版,有时会出专号、特号、增刊、特刊等。它转载过包括鲁迅的《狂人日记》《故乡》《阿Q正传》,冰心的《繁星》《春水》在内的众多文学作品,为新文学的发展开辟了重要的阵地,强力推动了新文学的发展。
➤ 《工人周刊》1921年创刊(100周年)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机关报,大革命时期持续最久的党刊之一。1921年7月在北京创刊。该刊着重报道各地工人,特别是华北地工工人的生活境况。报道工人运动及罢工情况,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工人的第一次罢工高湖和当时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状况。同时,结合实际对工人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受到工人欢迎,曾被誉为“地方劳动界的一颗明星”。
➤ 新记《大公报》1926年创立(95周年)(2017复旦714论述)
1902年由英华在天津法租界创刊保皇派报纸,英敛之主持《大公报》十年,政治上主张君主立宪,变法维新,以敢议论朝政,反对袁世凯著称。1916年9月,王郅隆购买《大公报》。其色彩浓郁,为读者厌弃,于是在1925年11月停刊。1926年9月,在天津,吴鼎昌、张季鸾、胡政之合组新记公司,接办《大公报》。凭借吴鼎昌的资本、胡政之的组织、张季鸾的文章,构成了新记公司“三大要素”。
三人分工明确:吴鼎昌任社长、胡政之任经理兼副总编,张季鸾任总编辑兼副经理。张季鸾在复刊宣言《本社同仁之志趣》中,提出了“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办报方针。“四不”方针的提出,使《大公报》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发行量迅即上升为6000多份。在政治上拥护政府,采取“小骂大帮忙”的宣传手法;在新闻业务和经营管理方面锐意改进,推出了不少促进发展的举措。1936年该报上海版创刊,其触角伸入到当时中国的报业中心,成为当时闻名全国的大报。
➤ 《红色中华》1931年创办(90周年)(2020川大636、2020中央民族大学440名解)
1931年12月11日创刊,是中国在革命根据地创办的第一张中央级铅印大报,也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的历史可以分为两个阶级:
❶ 第一阶段,从创刊起至1934年10月3日,在江西瑞金出版,开始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机关报,后改为4个单位的联合机关报;
❷ 第二阶段,从1935年11月25日至1937年1月29日,在陕北瓦窑堡出版,后改称为中央机关报;
《红色中华》是一张办得生动活泼的小型报纸,除社论、新闻外,还辟有多种栏目。从第70期起,增辟《红角》一栏,发表文艺性短文和识字课等材料,该报还经常出“号外”,及时报道红军胜利的消息;《红色中华》在发刊词中称,“它的任务是要发挥中央政府对于中国苏维埃运动的积极领导作用,达到建立巩固而广大的苏维埃根据地,创造大规模红军,组织大规模的革命战争,以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使革命在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以达到全国的胜利”。
➤ 《红星报》1931年创办(90周年)
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机关报,由红军总政治部主持出版,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创刊。1933年5月后,任主编,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陆定一接任主编。其宗旨是:“加强红军里的一切政治工作(党的、战斗员群众的、地方工农的),提高红军的政治水平线文化水平线,实现中国苏区代表大会的决议,完成使红军成为铁军的任务。”1933年增出《红星副刊》。发行量曾达到17000份。红军长征后,随军出版,但改为油印,每期印七八百份发至连队。1935年8月3日停刊。
➤ 《生活日报》1936年创刊(85周年)
1936年6月7日邹韬奋创刊于香港,毕云程任经理,金仲华等参加编辑工作,1936年7月31日终刊。在发刊词中宣布办报的两大目的是“努力促进民族解放,积极推广大众文化”。大力宣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主张,反对内战。该报头版每天都有社论,全由邹韬奋执笔,500字上下,旗帜鲜明,尖锐泼辣。在新闻报道上“解释性新闻”占主要篇幅,注重报道的简明化。《生活日报》是邹韬奋一生中创办的唯一一张日报,是抗日战争前夕面向统治区发言的优秀的人民报纸。
➤ 《解放日报》1941年创刊(80周年)
它是在抗日革命根据地出版的第一份铅印对开大型日报,也是抗战时期到解放战争初期革命根据地内出版的最重要的报纸。1941年5月16日在延安创刊,博古为第一任社长,它是由延安的《新中华报》、《今日新闻》合并而成。苏德战争爆发后,该报曾以大量篇幅报道战争情况,对国际形势做出了科学的分析,但同时也出现了过多刊载国际新闻、宣传报道脱离根据地群众和工作实际的倾向。
2、报人
➤ 郑观应 逝世100周年(2021大连理工334简答、2020辽宁大学842名解)
主要见之于其撰写的专著《盛世危言》中,主要观点为,日报是“通民隐,达民情”的有力工具;创办报纸是中国变法图强的重要手段;应该维护民族尊严,允许国人软件报;制定报律来规范报业,同时保护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的权利。
➤邵飘萍 逝世95周年(2017南师大名解、2020浙传440名解)
原名振青,笔名飘萍,浙江金华人,辛亥革命时期,读了梁启超的文章,萌发了“要做一名新闻记者的动机”和新闻救国的思想。曾是《申报》的通讯员;主持《汉民日报》,提出“报馆可封,记者之比不可封;主笔可杀,舆论之笔不可斩”,撰写大量论说、时评和随笔,抨击袁世凯和贪官污吏;自创《京报》,新闻多,评论多,副刊多,以“铁肩辣手”为座右铭,以新闻报道为武器向帝国主义、军阀展开了猛烈进攻,被称为“新闻全才”。
他还兼任北大新闻研究会导师,著作:《新闻学总论》:记载采访的经验与体会,有理论有实例;《实际应用新闻学》:一部论述新闻采访的学术专著,不仅有西方观点,也有自己的见解,认为“探究事实,不欺阅者”为新闻报道第一信条,反对趣味至上,对记者地位、资格、采访方法、新闻价值等内容也进行了论述。创办有通讯社——东京通信社和新闻编译社。
➤张季鸾 逝世80周年(2019中山大学712名解、2019中传名解、2019苏大简答)
名炽章,原籍陕西榆林,出生于山东邹平,1905年考取官费留学日本,1911年回国,从事新闻工作。文史功底扎实,笔头硬,文章写得很漂亮。在接办《大公报》后任新记《大公报》的总编辑兼副总经理,提出所谓“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办报方针,强调报纸的独立性,对报馆实行企业化管理,使这家一度破产的报纸,续刊后获得成功,很快从天津走向华北,走向全国,一跃成为极有影响的全国大报。
➤成舍我 逝世30周年 (2020黑龙江大学440名解)
原名成勋,后名成平,舍我为其笔名,中国著名报人,在中国新闻史上享有很高的声望与影响,他从事新闻业近77年,一生参与创办媒体、刊物近20家,直接创办12家,是个人力量从事新闻教育事业最长、影响最大的新闻教育家。曾创办“世界报系”——三大“世界报”:成舍我于1924年4月16日创办《世界晚报》,1925年2月10日创办《世界日报》,同年10月1日出版单张《世界画报》。
3、通讯社
➤国闻通讯社1921年创办(100周年)(2016湖大714名解)
国闻通讯社是中国较有影响的私营通讯机构。由胡政之于1921年9月在上海创办。初受和卢永祥等人的资助,实为反对直系军阀的联合势力的的宣传机关。陆续在北京、天津、沈阳、汉口、长沙、重庆、广州、贵阳、福州、郑州、梧州、哈尔滨等市设立分社或聘请特约访员。参加工作的有李子宽、金诚夫、严谔声、严慎予、孙瑞芹、徐铸成等。起初每日向各地报纸邮寄本埠新闻,后来稿件改以各地通讯和电讯报道为重点。每日发稿两次,约7000字。陆续增设广告部和英文部。1924年8月增办《国闻周报》,评述国内外大事。这年10月,卢永祥在江浙战争中失败,原来的政治背景随之消失。1926年9月,胡政之与吴鼎昌,张季鸾联合接办天津《大公报》,国闻通讯社并入,该社人员成为报社编辑部和经理部的主要班底。各地分社也成为《大公报》的分支机构。上海总社于1936年结束。
➤红色中华通讯社 1931年成立(90周年)(2019广西大学学硕名解、2020清华618名解、2021上财334名解)
红色中华通讯社,是临时中央政府机关通讯社,1931年11月7日在瑞金成立。内容主要为中华苏维埃政府成立的消息和重要文告、宣言、有关文件和根据地新闻,还编印“参考消息”供中央机关参阅。红色中华通讯社和《红色中华》报是同一机关,两块牌子,一个编辑部,编辑人员既编报纸,又编广播稿件。1937年改名为新华通讯社,博古任社长形成一个以延安为总社的新华通讯网络。1938年,在几个大的抗日根据地建立分社,1939年新华社脱离《新中华报》成立独立编辑部,1944年成立英文广播部,宣传力量大增。
➤新华社 1931年成立(90周年)(2021西北大学621名解)
新华通讯社前身是1931年的红色中华通讯社,1937年与《红色中华》报一起改名为新华通讯社,与《新中华报》还是两块牌子,一套机构。抗战爆发后,当时各抗日根据地都为敌人所封锁,的方针、政策及有关指示的传达,各根据地的情况与信息交流都要依靠新华社。发稿量也从一两千字增加到四五千字。同时任翻译外国电讯《每日电讯》供领导参阅。1939年,新华社与《新中华报》,各自成立独立的编辑机构,结束了报社一家的历史。改建为独立的新闻通讯机构后,向仲华、博古、廖承志先后接任新华社社长。1939年起,新华社开始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分社组织,逐渐形成一个以延安总社为中心的新华通讯社网络。至抗战胜利时,已建立了9个总分社和40多个分社。
4、重大事件
➤ 大江报案 1911年发生(110周年)(2021年南师大简答)
《大江报》创刊于1911年1月3日,由詹大悲投资创办并任总经理兼总编辑,黄侃、何海鸣等参与编辑工作。詹大悲主持的《大江报》有两大特色:一是以新军士兵和下级军官为主要读者对象;二是旗帜鲜明,敢发惊人之语。1911年7月17日,该报发表何海鸣写的时评《亡中国者和平也》,文章怒斥清政府假立宪,7月1日,又发表黄侃的《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指出只有革命才是拯救中国的唯一途径。湖广总督瑞徵震怒,遂将主编詹大悲等人逮捕,查封大江报馆。《大江报》事件发生后,一时舆论哗然,纷纷指责湖广总督摧残言论的,汉口各革命团体和报界公会集会抗议,许多新军士兵来到报馆表示声援,当局慑于民愤,对詹等人只好判了18个月徒刑,这就是著名的大江报案。
➤ 《人民日报》 1956年改版(65周年)(2019广西大学硕简答)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进入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时期,新闻工作落后于现实生活,广大新闻工作者迫切要求改革。1956 年发表《论十大关系》成为新闻改革的指导方针。
国际上,苏共开始批评斯大林的错误。在这样的背景下,1956 年,《人民日报》开始酝酿新闻工作改革事宜。7月1日,经中央批准,正式宣告改版。在改版社论《致读者》中,首先总结了创刊八年来的成绩,同时承认仍然存在教条主义、党八股等严重缺点,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同时,将改版重点归纳为三个方面:
❶ 扩大报道范围,报道生活里的重要的新的事物;
❷ 开展自由讨论,有许多问题是在讨论中逐渐得到答案的;
❸ 改进文风,力求言之有物,言之成理。
改版后,最大的变化反映在新闻报道上,新闻数量大增,新闻报道的题材变得广泛,开始提倡报道社会生活中的新闻,更加关心和贴近读者的生活;此外,言论明显改进。副刊与作进一步加强,在照片的使用上,更为灵活。同时,认为人民日报一字一词都必须代表中央的论调也被改变,除了少数的中央负责同志的文章和少数的社论外,一般地可以不代表的意见,而且可以允许作者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同人的见解相反的文章,使思想界更为活泼。改革让广大新闻工作者的新闻观念得到了更新和解放;广大新闻工作者明确了要办好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进行研究总结,继承中国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与经验;这次改革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与支持,带来了报纸发行量、特别是自费订阅部分的大幅度增加。
➤ 第四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 1956年召开(65周年)(2016南师大440名解)
1956 年 七八月间召开了第四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指出,人民广播事业要加强同人民日常生活的联系,广播要跟人民的思想、生活、需要有密切联系。会议结束后,广播工作改革全面展开,广播工作有了显著的改进,一是改进新闻报道,努力做到又多又快又好;二是贯彻双百方针,开展自由讨论,特别是纠正广播不得开展批评的错误观念;三是努力办好文体、知识以及社会群体等各类节目,并力求丰富多彩,满足不同举和爱好的听众的需要。
二、外新史
1、报纸
➤ 《纽约时报》1851年创办(170周年)(2017中传简答、2018人大简答)
《纽约时报》是一份在美国纽约出版的日报,是美国高级报纸,严肃刊物的代表,具有“灰色女士”之称。1851年由雷蒙德及其两位同事创办,1857年改名为《纽约时报》。该报摒弃了煽情主义的做法,排除了政治激进的态度,主张新闻详实,言论平和,以适应当时阅读水平不断提高的读者的需要。1896年奥克斯接手后并将其发扬光大。首次确立了庄重严肃的新闻风格,报道重点为政府新闻,时事评论和金融地产交易;任用优秀主编,首次报道了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以客观的态度报道国内外重大事件。读者对象:以政界,企业界和知识界为读者对象。
➤《卫报》1821年创办(200周年)(2017人大专硕名解)
英国第二大高级报纸,发行量大约为40万份英国唯一一份由地方性报纸发展起来的全国大报,1821年创办于曼彻斯特,原名《曼彻斯顿卫报》1959年改为现在的名字 报纸必须坚持该报中偏左的自由主义立场。
2、通讯社/广播、电视台
➤ 路透社 1851年创办(170周年)(2020川大334名解、2020中政781名解)
1851年10月14日在伦敦由路透正式创办,是世界上资格最老的通讯社之一。最初只发商业新闻。后来路透驻欧洲各地记者开始报道与经济有关的其他消息。19世纪60、70年始,路透社按“三社四边协定”沿着大英帝国的路线向外扩张。1941年路透社改组,成为英国报业的合作通讯事业。后来,澳大利亚报联社、新西兰报联社也加入进来。路透社逐渐成为一家跨国公司。现在路透社建立了以伦敦为中心的全球通讯网络。在九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127个分社。用多种文字向150个国家和地区播发文字新闻和经济消息。订户遍及全世界。
➤ 中东通讯社 1956年成立(65周年)(2016华师大825名解)
中东通讯社简称中,是中东和阿拉伯地区成立的最早的通讯社,也是埃及共和国唯一的官方通讯社。1956年由埃及两大日报和两大出版社出资建立,1960年收归国有,主要报道埃及、中东、非洲和不结盟国家的事务。
➤ NBC 1926年创办(95周年)(2019广西大学专硕名解)
美国最早的商业广播电视公司。是美国无线电公司的子公司,美国“无线电广播之父”大卫·沙诺夫1926年创建于纽约。建立之初有红色网和蓝色网,红网由WEAF广播电台和其他一些外地电台联合组成,内容以娱乐为主,蓝网是美国无线电公司、通用电气公司和西屋电器公司建立的若干电台组成的联播网,以播放新闻和严肃的音乐文化节目著称。蓝网于1943年根据FCC条例被迫售出,后发展成ABC。NBC从1928年开始涉足电视业,现已成为多元化的电子和信息传播大企业,经营广播电视、唱片、图书出版、电器制造和卫星通讯等。1995年开始与微软合作创办有线电视频道和新闻电脑网络——MSNBC。
➤NHK 1926年创办(95周年)(2019广西大学专硕名解、2019南师大613简答、2021华中师范大学名解)
日本最大的广播电视机构——日本广播协会(简称NHK)创建于1926年,战后重新改组。1953年开播电视以前,该机构一直经营广播业,现在主要力量已转向电视。NHK是具有半官方性质的公营广播电视机构,其最高权力机构是经营委员会,其成员由首相提名,经参众两院同意后任命,任期三年。NHK是日本最大的广播电视系统,包括三套广播网:第一广播网以新闻时事为主(占40%以上),其次是文化和娱乐节目;第二广播网以知识教育为主,其次是文化和新闻时事节目;第三广播网是调频广播,以文化娱乐节目为主,也有新闻时事节目。此外,NHK还有两套电视网:一套为综合频道,一套为教育频道。NHK还有一个国际广播电台,专门从事对外广播。
3、重大事件
➤ 1881年新闻自由法 1881年颁布(140周年)(2020西南交通大学440名解)
1881年,法国颁布了新闻出版自由法,这标志着法国的新闻出版业进入稳定发展时期。该法律摒弃了任何预防性的事先资格法律条文,取消了预先新闻审查、事先领取许可证、保证金制和印花税缴纳等限制性措施;同时还建立了不包括舆论罪的“事后追惩”原则。
◎ 参考文献:
[1] 方汉奇 丁淦林等. 《中国新闻传播史》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
[2]陈力丹 王辰瑶.《外国新闻史纲要》人民出版社.2008.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40324/169625051263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