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什么意思网络用语(芜湖什么意思)

时间:2024-03-23 22:39:05 来源:网友投稿 编辑:行尸走肉

芜湖话里话芜湖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方言是烙刻在一个人灵魂深处的印记。中华文化是农耕文化,是扎根于土地的植物文化,中华文明所滋养出的人们也如同植物一般,离开了生养自己的故土就如浮萍一般漂泊无依、甚至枯萎凋零。

如果说故乡是一个人生命的归处,那么乡音便是他精神的本真。一个人是很难挣脱自己的来处的,仪表、谈吐、气质、性格、爱好、道德水准、文化修养,这些如同植物的枝蔓,只要你愿意,可以朝着任何想要的方向修剪,但是那些更深的、更本质的东西很难改变,那是当你对世界还一无所知时从身边环境中直接获取的。母语、方言,它们将这些包含着既定经验的抽象概念深深埋藏在潜意识中,你所动的每一个念头、吐出的每一个音节,都包含着它们的蛛丝马迹。也许自己都意识不到,但它们会笼罩你的一生。仿佛植物的根系,深埋地下、不为人知,却暗藏着惊人的力量。方言承载着最初始的记忆和最本真的文化特质,奠定了每个人原初的色调、灵魂的基石。

芜湖话之骨:世俗幽默与辛辣锋利

芜湖话属于江淮官话,保留一些吴语特点,极富地域特点。首先,芜湖话十分幽默。芜湖人对待生活一直保持着乐观调侃的态度,这反映在方言上尤其明显。上学快要迟到了,爸妈的催促声中总是有一句:“你怎么这么摸呢?!”“摸”在芜湖话中是“办事拖拉”的意思,仅仅一个字,就把一个磨磨唧唧、拖拖拉拉、东摸西摸、就是不愿做事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极具幽默感和画面感。再例如“勺”,这个字在芜湖话中用来形容一个人喜爱八卦,每每说起这个词,一个像勺一样挺然翘然地伸长脖子、四处挖掘八卦、搬弄是非的形象简直呼之欲出,其中蕴含的调侃意味也让人捧腹。此外,芜湖话是直率世俗的。不同于北京话的“拿腔拿调”和粤语的雍容优雅,芜湖话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既琐碎又鲜活。例如没有做到承诺的事:“胸脯板得像搓衣板”。行事张扬好显摆:“洋得像蛋”。事情离谱或让别人放弃某事:“你代我一口歇”。小孩傍晚在小巷里玩久了,父母长辈就会呼唤:“阿(丫)头诶,ga(家)ki(去)切饭喽……”

除了幽默的气质和世俗的烟火气,芜湖话有时也十分辛辣锋利:芜湖话发音张口很小,且发音过程口型变化较小,再加上有大量合音字,n、l不分,平翘不分,前后鼻音不分,所以语速极快。芜湖话发音力道也很大,导致吐字较重。芜湖话里还保留大量入声字、变调丰富,发音短促、语调下降、摩擦音和尖音很多。试想用芜湖话怼人是怎样的奇景:连珠炮一样的语速夹带着咬牙切齿的气声,语调短促锋利且凶狠地下切,说话力道极重仿佛往地上啐,再加上想象力丰富的骂词,仿佛一万把尖刀在耳膜上刮擦,让人无法消受。芜湖话用来讽刺挖苦的词汇极为丰富且充满想象力:“老油条”(油滑、倚老卖老)、“木里木骨”(做事不分轻重)、“结石巴拉”(不讲道理、不懂变通)、“七皮八磨”(做人不讲诚信)、“孬儿八哄”(呆头呆脑)、“涩皮干子”(小气、吝啬)……生动形象、一针见血,让人在挨骂的窒息中苦中作乐地感受到一丝芜湖特有的、黑色的幽默感。

芜湖话之魂:芜湖方言的精神内涵

语言具有丰富的人文性,它与文化相互贯通、与人文精神相互塑造,一个地区的方言能够很好地反映当地的历史文化。芜湖话也是如此,它深刻体现着芜湖本土文化的精神内涵。

芜湖立于长江之畔,作为沿江重要码头之一,自古商业文化发达。近代被开辟为重要的沿江通商口岸,芜湖人于是形成了重商、亲商的传统,商业文化发达。星罗棋布的码头、船埠使南来北往的人汇集一处,来自不同地域的文化在此碰撞,擦出了创新的火光,形成芜湖独具特色的码头文化。芜湖话正体现出商业文化与码头文化精打细算、开放包容的一面(私以为方言中丰富的骂人词汇正来源于此)。芜湖话的琐碎、锋利让人联想到老城中走街串巷的小贩、菜场里计较斤两的大妈,精明算计中透着质朴的热情。码头文化让芜湖方言融合了不同地域的特色,例如吴语与江淮官话的融合。再比如芜湖话中的“来斯”(厉害、优秀)来源于英语中的"nice",是近代被开辟为沿江口岸后,从英语中转化而来的。

在重商传统的影响下,芜湖的市井文化也十分发达。在历史上,芜湖的商会作用很大,承担了一部分市民自治的功能。市场欣欣向荣,提篮叫卖的小贩随处可见,没有城墙、不设牌坊,芜湖市民对生活乐观、开放。许多文学作品,如《牡丹亭》《聊斋志异》《官场现形记》等,都对芜湖充满烟火气的城市氛围有过描写。这种市民文化在芜湖方言中就表现为朴实、琐碎、极为生活化的用词:“鬻”,指液体沸腾溢出;“潲”,指雨被风吹得倾斜以致打湿东西;“枵”,指被磨得很薄的纸张或衣物;“勚”,指器物被长期使用磨平棱角……此外,芜湖方言中的形容词极为生动有趣,并且一定要使用一个具体的词来强调事物的程度,充满了富于联想的言外之意:“猫软”,让人联想起软糯的猫咪;“铁紧”,仿佛铁丝紧箍在身上;“焦干”,就像烈日下炙烤龟裂的土地;“碧清”,好似碧波荡漾般清澈通透……都是直观、朴实、贴近生活的表达,使人每每在唇齿间咀嚼这些词语时,心中都浮现起那座江南小城既琐碎又热闹的生活,家乡亲朋好友、街坊邻里的音容笑貌仿佛在使用这一个个词语时重现。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随着现代化的推进、普通话的普及,芜湖话的传承与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芜湖话之殇:普通话的大行其道与本土方言的逐渐流失

就芜湖方言的流失来说,笔者想举一个自己身边的典型例子。我的父母做过记者、播音员,在多年工作的浸淫中深感芜湖话有些市井气和和世俗化风格,再加上他俩普通话水平都很高,导致我从小就在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语境下长大,我只有偶尔去外婆家或与小贩交谈时学舌两句。到长大以后,我的耳朵能识得乡音、我的心迫切地想要说出家乡话,可是我的舌头早已被普通话训练得板板正正,再也无法像老一辈芜湖人一样轻快自然地吐出那一串串灵动的音节。而我不是个例,许多新一代的家长视芜湖话为“土、俗”的标志、视普通话为“上流阶层”的语言,有条件的高级知识分子从小就为孩子创造纯净的普通话环境,没有条件的、自身就是芜湖话使用者的家长就算拗着、拧着,也要捋直下一代的舌头、逼着孩子使用普通话。这就导致了两个结果:芜湖话使用人数急剧减少,芜湖话中掺杂大量普通话语音和词汇、变得不再纯粹。在普通话的强势扩张下,芜湖话以及其他一些地域的方言,正在悄无声息地离开我们。笔者有一次在公园散步,听到一个可爱的小朋友从面前颠颠地跑过、用芜普交杂的口音奶声奶气地喊:“小哥哥,小哥哥,你的水枪能借我滋(zi)一下嘛。”霎时间,一股不可名状的惆怅感瞬间涌上心头,地道的芜湖话,以后大概是很难听到了。

反观上海话,境况就大不相同。笔者的爷爷奶奶是上海人,因此他们在家里都说上海话。每次奶奶用上海话跟上海的亲人“煲电话粥”,有一种外人无法插入的亲密感,让人羡慕。

各地对待方言的态度,是由当地的经济文化水平、人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程度决定的。出现上述两种情况的原因,究其根本是芜湖本地的经济水平和文化底蕴不足以支撑人们对本土文化的信仰,气短言虚。

芜湖话之忆:芜湖人的精神家园

方言是在千百年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芜湖话就像是从江南湿润泥土上一株随风摇曳的芦苇,那里有沿街小贩的叫卖、爸妈细碎的唠叨、九曲莲塘里穿行的小船、滚滚长江中新捞的鲜鱼、细密的雨丝倾斜着打湿了衣服、灶上的白粥溢出来扑灭了火苗……芜湖话就是芜湖人的生活本身,烙刻在每个芜湖人的血脉之中,只要生长在芜湖,就会激活这种“母语”。而作为一种交流工具的普通话,则更像是被强行焊接进大家的生活的异物,然而某些地方的接口尚未烙平,于是出现了芜普夹杂的窘境,或是有些用方言能够轻易表达的事情或感受、用普通话却支支吾吾说不清楚的奇异现象。对于本地人而言,强势的、工具性的普通话对弱势的、人文性的芜湖方言造成了极大伤害。

语言是人的文化家园,方言是人的灵魂基石。“方言是人最深在的语言自我,给人带来情感支持、文化支持。”方言与它的子民,就像水之于鱼,身处其中的时候习以为常,直到有一天被从水中捞起,才感到无比的空虚和铺天盖地的压抑。是啊,异乡的美丽、异乡的繁华,那是处在别人的语境下的东西。失去了家乡方言的支持,人就像无根的浮萍,在别人的浪涛里浮沉,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归处。相反,那些可以毫无顾忌地大声说出广东话、四川话、上海话的同学,无论他们走到哪里,方言都会牢牢地把故乡系在他们的舌尖上,成为他们情感的寄托、文化的支柱,时刻提醒着他们的来处和归处。

芜湖话之望:重新被找回的人文语境

方言是最深在的语言自我、精神家园。方言能带来情感支持、文化支持。所以,方言应该抬着头说、挺着胸说,而不是因为它的“土气”羞于展露人前。方言应该被传承和保护,说不出方言的人失去的是自我与过去……随着芜湖经济的发展、文化水平的提高,芜湖人的本土文化认同感也在逐渐提升,微信朋友圈中时常能见到关于芜湖话的小文章,电视里也出现了关注芜湖乡音乡情的纪录片,人们开始挖掘芜湖话背后的历史底蕴与文化价值。相信终有一天,芜湖话会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创造一个富有人文气息的、值得骄傲的属于芜湖人自己的语境。

芜湖话里话芜湖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方言是烙刻在一个人灵魂深处的印记。中华文化是农耕文化,是扎根于土地的植物文化,中华文明所滋养出的人们也如同植物一般,离开了生养自己的故土就如浮萍一般漂泊无依、甚至枯萎凋零。

如果说故乡是一个人生命的归处,那么乡音便是他精神的本真。一个人是很难挣脱自己的来处的,仪表、谈吐、气质、性格、爱好、道德水准、文化修养,这些如同植物的枝蔓,只要你愿意,可以朝着任何想要的方向修剪,但是那些更深的、更本质的东西很难改变,那是当你对世界还一无所知时从身边环境中直接获取的。母语、方言,它们将这些包含着既定经验的抽象概念深深埋藏在潜意识中,你所动的每一个念头、吐出的每一个音节,都包含着它们的蛛丝马迹。也许自己都意识不到,但它们会笼罩你的一生。仿佛植物的根系,深埋地下、不为人知,却暗藏着惊人的力量。方言承载着最初始的记忆和最本真的文化特质,奠定了每个人原初的色调、灵魂的基石。

芜湖话之骨:世俗幽默与辛辣锋利

芜湖话属于江淮官话,保留一些吴语特点,极富地域特点。首先,芜湖话十分幽默。芜湖人对待生活一直保持着乐观调侃的态度,这反映在方言上尤其明显。上学快要迟到了,爸妈的催促声中总是有一句:“你怎么这么摸呢?!”“摸”在芜湖话中是“办事拖拉”的意思,仅仅一个字,就把一个磨磨唧唧、拖拖拉拉、东摸西摸、就是不愿做事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极具幽默感和画面感。再例如“勺”,这个字在芜湖话中用来形容一个人喜爱八卦,每每说起这个词,一个像勺一样挺然翘然地伸长脖子、四处挖掘八卦、搬弄是非的形象简直呼之欲出,其中蕴含的调侃意味也让人捧腹。此外,芜湖话是直率世俗的。不同于北京话的“拿腔拿调”和粤语的雍容优雅,芜湖话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既琐碎又鲜活。例如没有做到承诺的事:“胸脯板得像搓衣板”。行事张扬好显摆:“洋得像蛋”。事情离谱或让别人放弃某事:“你代我一口歇”。小孩傍晚在小巷里玩久了,父母长辈就会呼唤:“阿(丫)头诶,ga(家)ki(去)切饭喽……”

除了幽默的气质和世俗的烟火气,芜湖话有时也十分辛辣锋利:芜湖话发音张口很小,且发音过程口型变化较小,再加上有大量合音字,n、l不分,平翘不分,前后鼻音不分,所以语速极快。芜湖话发音力道也很大,导致吐字较重。芜湖话里还保留大量入声字、变调丰富,发音短促、语调下降、摩擦音和尖音很多。试想用芜湖话怼人是怎样的奇景:连珠炮一样的语速夹带着咬牙切齿的气声,语调短促锋利且凶狠地下切,说话力道极重仿佛往地上啐,再加上想象力丰富的骂词,仿佛一万把尖刀在耳膜上刮擦,让人无法消受。芜湖话用来讽刺挖苦的词汇极为丰富且充满想象力:“老油条”(油滑、倚老卖老)、“木里木骨”(做事不分轻重)、“结石巴拉”(不讲道理、不懂变通)、“七皮八磨”(做人不讲诚信)、“孬儿八哄”(呆头呆脑)、“涩皮干子”(小气、吝啬)……生动形象、一针见血,让人在挨骂的窒息中苦中作乐地感受到一丝芜湖特有的、黑色的幽默感。

芜湖话之魂:芜湖方言的精神内涵

语言具有丰富的人文性,它与文化相互贯通、与人文精神相互塑造,一个地区的方言能够很好地反映当地的历史文化。芜湖话也是如此,它深刻体现着芜湖本土文化的精神内涵。

芜湖立于长江之畔,作为沿江重要码头之一,自古商业文化发达。近代被开辟为重要的沿江通商口岸,芜湖人于是形成了重商、亲商的传统,商业文化发达。星罗棋布的码头、船埠使南来北往的人汇集一处,来自不同地域的文化在此碰撞,擦出了创新的火光,形成芜湖独具特色的码头文化。芜湖话正体现出商业文化与码头文化精打细算、开放包容的一面(私以为方言中丰富的骂人词汇正来源于此)。芜湖话的琐碎、锋利让人联想到老城中走街串巷的小贩、菜场里计较斤两的大妈,精明算计中透着质朴的热情。码头文化让芜湖方言融合了不同地域的特色,例如吴语与江淮官话的融合。再比如芜湖话中的“来斯”(厉害、优秀)来源于英语中的"nice",是近代被开辟为沿江口岸后,从英语中转化而来的。

在重商传统的影响下,芜湖的市井文化也十分发达。在历史上,芜湖的商会作用很大,承担了一部分市民自治的功能。市场欣欣向荣,提篮叫卖的小贩随处可见,没有城墙、不设牌坊,芜湖市民对生活乐观、开放。许多文学作品,如《牡丹亭》《聊斋志异》《官场现形记》等,都对芜湖充满烟火气的城市氛围有过描写。这种市民文化在芜湖方言中就表现为朴实、琐碎、极为生活化的用词:“鬻”,指液体沸腾溢出;“潲”,指雨被风吹得倾斜以致打湿东西;“枵”,指被磨得很薄的纸张或衣物;“勚”,指器物被长期使用磨平棱角……此外,芜湖方言中的形容词极为生动有趣,并且一定要使用一个具体的词来强调事物的程度,充满了富于联想的言外之意:“猫软”,让人联想起软糯的猫咪;“铁紧”,仿佛铁丝紧箍在身上;“焦干”,就像烈日下炙烤龟裂的土地;“碧清”,好似碧波荡漾般清澈通透……都是直观、朴实、贴近生活的表达,使人每每在唇齿间咀嚼这些词语时,心中都浮现起那座江南小城既琐碎又热闹的生活,家乡亲朋好友、街坊邻里的音容笑貌仿佛在使用这一个个词语时重现。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随着现代化的推进、普通话的普及,芜湖话的传承与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芜湖话之殇:普通话的大行其道与本土方言的逐渐流失

就芜湖方言的流失来说,笔者想举一个自己身边的典型例子。我的父母做过记者、播音员,在多年工作的浸淫中深感芜湖话有些市井气和和世俗化风格,再加上他俩普通话水平都很高,导致我从小就在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语境下长大,我只有偶尔去外婆家或与小贩交谈时学舌两句。到长大以后,我的耳朵能识得乡音、我的心迫切地想要说出家乡话,可是我的舌头早已被普通话训练得板板正正,再也无法像老一辈芜湖人一样轻快自然地吐出那一串串灵动的音节。而我不是个例,许多新一代的家长视芜湖话为“土、俗”的标志、视普通话为“上流阶层”的语言,有条件的高级知识分子从小就为孩子创造纯净的普通话环境,没有条件的、自身就是芜湖话使用者的家长就算拗着、拧着,也要捋直下一代的舌头、逼着孩子使用普通话。这就导致了两个结果:芜湖话使用人数急剧减少,芜湖话中掺杂大量普通话语音和词汇、变得不再纯粹。在普通话的强势扩张下,芜湖话以及其他一些地域的方言,正在悄无声息地离开我们。笔者有一次在公园散步,听到一个可爱的小朋友从面前颠颠地跑过、用芜普交杂的口音奶声奶气地喊:“小哥哥,小哥哥,你的水枪能借我滋(zi)一下嘛。”霎时间,一股不可名状的惆怅感瞬间涌上心头,地道的芜湖话,以后大概是很难听到了。

反观上海话,境况就大不相同。笔者的爷爷奶奶是上海人,因此他们在家里都说上海话。每次奶奶用上海话跟上海的亲人“煲电话粥”,有一种外人无法插入的亲密感,让人羡慕。

各地对待方言的态度,是由当地的经济文化水平、人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程度决定的。出现上述两种情况的原因,究其根本是芜湖本地的经济水平和文化底蕴不足以支撑人们对本土文化的信仰,气短言虚。

芜湖话之忆:芜湖人的精神家园

方言是在千百年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芜湖话就像是从江南湿润泥土上一株随风摇曳的芦苇,那里有沿街小贩的叫卖、爸妈细碎的唠叨、九曲莲塘里穿行的小船、滚滚长江中新捞的鲜鱼、细密的雨丝倾斜着打湿了衣服、灶上的白粥溢出来扑灭了火苗……芜湖话就是芜湖人的生活本身,烙刻在每个芜湖人的血脉之中,只要生长在芜湖,就会激活这种“母语”。而作为一种交流工具的普通话,则更像是被强行焊接进大家的生活的异物,然而某些地方的接口尚未烙平,于是出现了芜普夹杂的窘境,或是有些用方言能够轻易表达的事情或感受、用普通话却支支吾吾说不清楚的奇异现象。对于本地人而言,强势的、工具性的普通话对弱势的、人文性的芜湖方言造成了极大伤害。

语言是人的文化家园,方言是人的灵魂基石。“方言是人最深在的语言自我,给人带来情感支持、文化支持。”方言与它的子民,就像水之于鱼,身处其中的时候习以为常,直到有一天被从水中捞起,才感到无比的空虚和铺天盖地的压抑。是啊,异乡的美丽、异乡的繁华,那是处在别人的语境下的东西。失去了家乡方言的支持,人就像无根的浮萍,在别人的浪涛里浮沉,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归处。相反,那些可以毫无顾忌地大声说出广东话、四川话、上海话的同学,无论他们走到哪里,方言都会牢牢地把故乡系在他们的舌尖上,成为他们情感的寄托、文化的支柱,时刻提醒着他们的来处和归处。

芜湖话之望:重新被找回的人文语境

方言是最深在的语言自我、精神家园。方言能带来情感支持、文化支持。所以,方言应该抬着头说、挺着胸说,而不是因为它的“土气”羞于展露人前。方言应该被传承和保护,说不出方言的人失去的是自我与过去……随着芜湖经济的发展、文化水平的提高,芜湖人的本土文化认同感也在逐渐提升,微信朋友圈中时常能见到关于芜湖话的小文章,电视里也出现了关注芜湖乡音乡情的纪录片,人们开始挖掘芜湖话背后的历史底蕴与文化价值。相信终有一天,芜湖话会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创造一个富有人文气息的、值得骄傲的属于芜湖人自己的语境。

芜湖城市地名,你最爱哪一个?

一座城市的地名里,蕴藏着一座城市的变迁与历史。它既是芜湖人文资源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变迁发展的缩影与见证。芜湖的地名故事里,都讲述着哪些故事?大江资讯记者联系到芜湖市民政局区划地名科,在地名里访寻芜湖的“前世今生”。

地名里的“前世今生”

芜湖的地名里,既有朗朗上口的老地名,也有颇为新鲜的地名,其背后是承袭的历史与文化。区划地名科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芜湖拥有丰富的地名文化。芜湖的路名产生于城市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和城市建设的各个阶段。很多老地名对弘扬芜湖历史文化、方便群众生活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随着芜湖城市建设加快发展,新建道路、小区、各类建筑物等新地名大量产生。

芜湖市的地名标准化、规范化工作一直在不断推进,2000年全市地名规范化管理确定了主要道路命名“东西为山、南北为水”的基本规律。

体现“东西为山”的有:

天门山路、赤铸山路、赭山路、黄山路、马仁山路、红花山路、乌霞山路、大工山路、峨山路、珩琅山路等。

体现“南北为水”的有:

长江路、银湖路、九华路、弋江路、凤鸣湖路、鸠江路、中江大道、梦溪路等。

2009年,市民政局、市地名办编制了《芜湖市市区道路规划命名方案》,对城市主干路网新建和规划道路提出预命名方案,命(更)名道路90条,调整起讫点23条。市政府研究批准了芜湖市市区道路规划命名方案。

规划命名方案在保持芜湖城市道路名称“横山纵水”总体规律的基础上,围绕长江文化、徽商文化和芜湖特色文化三条主线,进行路名规划布局。

在具体的规划思路上,秉承了“与城市规划相协调”“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体现城市组团特色和芜湖区域文化”“原有路名基本保持稳定”“继承与创新并举”等几大原则。

部分老地名予以保留

金马门、卜家店、冰冻街、儒林街、大砻坊……在很多老芜湖人的生活里,城市的地图里和他们的城市记忆里,总能听到这些耳熟能详的老地名。

地名,不但承载了一个城市厚重的发展历史,也孕育了一个地区(城市)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包含着本地区的人物风情、民俗掌故、世事变迁,甚至是跌宕起伏的重大事件,是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

如芜湖的赤铸山因“赤铸青锋”而闻名遐迩,它承载着干将、莫邪铸剑赤铸山的传说,开启了芜湖铁艺文化的先河。而诸如一人巷、二多桥、三圣坊、四褐山、五里汀、六郎桥、七更点、八角亭、九莲塘、十字街、十三道门、万字里、半亩园、双桐巷、柳春园、西瓜墩、杏花村等地名无不饱含着历史文化的韵味,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对此,在芜湖市区道路规划命名方案中,也体现了“原有路名基本保持稳定”的原则。对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老路名予以保留。老路名尊重历史和群众习惯,尽量保持稳定,一般不作更改。保留广大市民耳熟能详的老地名。

立足城市规划命名新地名

根据芜湖城市性质的定位,立足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在路名布局和命名采词上,体现城市规划精神和要求,反映城市性质和功能定位,突出展现主干路网架。同时以“五大组团”规划布局结构为宏观框架,根据分区功能特征,对各组团提出路名布局引导。

选取适宜的新建或规划道路,采用芜湖的自然山水、典故传说、古迹遗址等多样化的系列名称,反映芜湖的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彰显城市特色。如,对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道路,以全国名山大川命名,体现开放包容的境界。城中、城东、城南、三山组团主要以体现芜湖自然环境和历史人文的灵山秀水、典故传说、景观胜迹等命名。

在规划命名方案中,各类道路命名结合城市定位,突出板块特征,以多元化、个性化的采词营造浓郁的具有芜湖特色的地名文化氛围。道路规划命名力求独树一帜,更具文化品位和区域特色。

具有芜湖特色的地名文化

01

展现全国名山大川大气磅礴的“五岳”和“五大湖”系列

02

以“太平湖路”完善安徽“两山一湖”系列

03

展现“江城灵秀山水”系列——

龙湖路、奎湖路、漳河路、三华山路、白马山路、乌霞山路等。

04

展现芜湖丰厚文化底蕴的——

万春路、中江路、鸠江路等。

05

取意芜湖古八景和新十景的——

吴波路、观澜路、马仁山路、荆山路等。

06

体现芜湖徽商文化传统的——

铁艺路、砻坊路、徽州路等。

07

彰显芜湖码头文化和景观遗迹的——

海关路、寺码头路、太古路等。

08

反映典故传说和历史名人的——

梦溪路、欧阳湖路、云从路、天池路等。

09

反映红色文化的——

官陡门路、夏家湖路等。

10

反映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

国泰路、民安路、政通路、仁和路、河清路、海晏路等。

“继承与创新”激活老地名

在地名的命名中,也有“继承与创新”的并举。

“在适宜区域适当‘激活’已经消失的老地名。路名取名时,承袭以往合理的命名方法,选择含有本市地理形态、社会特征和文化含量的词语作路名,以体现路名的连贯性、延续性、传承性。在以往成功命名经验的基础上,开拓新思路,使新生路名品位高雅、特色鲜明、更加贴近现代生活,更加富有时代气息,并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使之保持可持续性,实现新老路名的和谐统一。”

区划地名科的工作人员以“政务文化中心区”为例,向大江资讯记者介绍了这一区块道路命名的规律。

以“政务文化中心区”南北向道路举例

天之瑞风系列与地之丽水系列的组合,分别命名为:

云从路、天池路、清风路、时雨路、河清路、海晏路、安澜路。以上纵向7条道路,分属历史文化(云从、天池)、为政之道(清风、时雨)、政务追求(河清、海晏、安澜)三组,而又都以自然词汇表达,切合区域功能定位与横山纵水格局。

以“政务文化中心区”东西向道路举例

“政通人和”“国泰民安”与政务文化系列组合,分别命名为:

涌金路、积玉路、瑞祥路、政通路、仁和路、国泰路、民安路。以上横向7条道路,分属经济、文化财富(涌金、积玉)、吉祥愿望(瑞祥)、政治理念(政通、仁和、国泰、民安)三组,又都以人文词汇命名,字面意思通俗易懂,方便指位,从而区别于纵向7条道路的以自然词汇命名、字面意思比较雅致隐约。也可以起到纵横区别的作用。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地名已成为经济建设、社会管理、内外交往不可或缺的基础信息资源和最常用的社会公共信息,在丰富城市内涵,展示城市形象,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对外交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城市的品牌和形象。

▍记者:李婷维 文/图

▍编辑:叶荔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40323/169625239973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