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氏家族的起源(葛氏)

时间:2024-03-22 10:26:51 来源:用户分享 编辑:脾气很大

以葛为姓 抱朴守真美名传

百家姓,葛。

葛为多年生藤本植物,可谓全身都是宝。其根、茎、叶、花均可入药;葛根既有药用价值,也可提制淀粉(葛粉),是营养丰富的美食;葛的茎皮纤维可用来织布、造纸、制绳等,用处很广。

葛的花期一般为每年的9至10月、果期为11至12月。秋冬时节,是享用葛的最好时候。

以葛为姓,有着葛的朴实、通透和圆融。抱朴归真,大道传世。

一 葛洪与葛 共传美名

葛姓的代表人物,要数东晋道教理论家、炼丹家和医药学家葛洪。在古代传说中,甚至说这世上本没有葛,有了葛洪,才有了葛。

葛洪与葛结缘,源于他的抱朴。

抱朴是一个道教术语,源见于《老子》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朴指平真、自然、不加任何修饰的原始状态。抱朴即保持本有的纯真,不为外物所诱惑。

葛洪(公元284年-公元364年),字稚川,出身江南士族。他很早就因潜心向学、崇尚自然、帮助乡亲,而被乡人赞为“抱朴之士”,葛洪也自号“抱朴子”。他是三国方士葛玄的侄孙,葛玄曾师从炼丹家左慈,号葛仙公,以炼丹秘术传于弟子郑隐。葛洪13岁时丧父,家境渐贫,以砍柴所得,换回纸笔,劳作之余坚持学习。葛洪约16岁时拜郑隐为师,深得郑隐器重。郑隐的神仙、遁世思想对葛洪影响很大。葛洪是丹阳郡句容(约为今江苏镇江句容)人,曾选择茅山(位于现江苏常州金坛区和镇江句容市交界处)抱朴峰为修道炼丹处。他将自己的道教理论写成书,书名也取为《抱朴子》。作为道教理论的经典之作,《抱朴子》是中国现存年代较早而又比较完整的一部炼丹术著作,也是研究晋代以前道教史及思想史的宝贵材料。

(明)崔子忠《葛稚川移居图》(局部)

在炼丹修道的同时,葛洪精修医药学,他主张道士应兼修医术,“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以救近祸焉”,认为修道者如不兼习医术,一旦“病痛及己”,便“无以攻疗”,不仅不能长生成仙,甚至连自己的性命也难保住。

那传说中令葛洪与葛相遇的地点即是茅山。当时,葛洪带领两个弟子在抱朴峰以丹炉炼丹,在终日的烟熏火燎里,两弟子中了丹毒,出现了烦躁热渴、口臭牙痛、大便秘结、皮肤上长红疹等毒火攻心的症状。葛洪用了许多药草为两弟子治疗,效果都不理想。一天夜里,葛洪梦见三清教祖为他指点迷津,告诉他在茅山东边长有一种青藤,其根肥厚,外紫内白,可榨出白液,糥韧中略带甘甜,能够清热解毒、祛燥消疹,还可煮之充饥。葛洪醒来后,便独自带上干粮上山寻找,果然在往东的山垄中找到了那种青藤。他将青藤根切成片状,用木槌敲碎,挤出浆液,煮熟了给两个弟子喝。很快,两个弟子燥热的身体逐渐平复,不良症状逐渐消失。痊愈后的弟子还跟着葛洪将青藤根捣烂煮成糊状充饥。青藤的功效很快传开,人们纷纷按照葛洪的指点,挖青藤根食用充饥,因不知道这种青藤的名字,只知是葛洪发现的,就将它取名为“葛”。人们还将上茅山的路命名为“葛洪路”,还有些乡人跟着葛洪姓了葛,并遵葛洪为葛姓始祖。

这样的传说,真是带着几分仙道般的色彩。葛洪确实常用葛为老百姓解除疾苦,现在的江苏镇江句容市,也真有葛洪路。但是,葛洪不是最早发现葛的,也不是葛姓始祖。

葛,大约在伏羲氏时期之前就有了,当时,人们把葛长得最茂盛的地方称为葛地。居于葛地的部落里,有一位能人发现葛根能充饥,葛藤和葛茎皮能编布织衣。在那生产力极低下的时代,吃饭穿衣是头等大事,这位能人自然很快受到部落之民的拥戴,大家推他为首领,称他为葛天氏,寓上天下凡于葛地的神人之意。葛氏就源于葛天氏,只是其后裔子孙简化成了单姓葛。《风俗通义》记载:“葛氏,古葛天氏之裔。”《百家姓姓氏溯源》记载:“葛姓源于葛天氏。”

葛和葛姓的缘分很早就有了。也许是人们出于对葛洪的感念和对葛的喜爱,便将葛洪与葛联在一起传扬吧。

二 抱朴之士 “抱”得佳人

葛洪的抱朴之性,还让他收获了好姻缘。

葛洪的妻子是鲍姑(约公元309年-公元363年),名潜光,精通灸法,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位女灸学家,与西汉义妁、北宋张小娘子、明代谈允贤合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女名医。

鲍姑出生于官宦兼道士之家,其父鲍靓,字太玄,禀性清慧,学通经史,行医修道,兼通儒典,明天文、《河图》和《洛书》。鲍姑从小就得到鲍靓的悉心教导和培养。鲍靓在广东越秀山南麓建越岗院(约为现三元宫),供鲍姑居住修炼。鲍姑也很有医学天赋,又勤学苦练,在医药学上很有成就,尤以艾灸之术专治赘瘤和赘疣而闻名于时,常常一灼即消。《本草再新》《羊城古钞》等书籍皆记载之,“每赘疣,灸之一炷,当即愈”“活人无数”“不独愈病,且兼获美艳”。

确切地说,先是鲍靓看中了葛洪。鲍靓曾在丹阳开馆授徒,葛洪也拜鲍靓为师。道法精深的鲍靓,看人眼光也独到,他对葛洪的心性志向和朴实好学、不慕名利的作风颇为欣赏,将修道之术尽传于他,还将女儿鲍姑许配给他。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宋真宗赵恒的《励学篇》说得还是有道理的。葛洪的相貌、家境都比不上鲍姑,却得到了鲍姑的青睐,靠的就是读书。“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更何况,还有鲍靓为良媒呢。

鲍靓调到广东南海郡任太守后,葛洪也到了广东罗浮山,师徒俩的传说,就像神话:鲍靓日理政事,夜晚就乘着由两只葛鞋变成的燕子飞到罗浮山和葛洪研究仙术。据传鲍靓享年百余岁。

(明)丁云鹏《葛洪移居图轴》

婚后的葛洪与鲍姑,远离战乱,远离世俗,隐居于风景秀美的罗浮山,一同采药辨药、炼丹制药、研究医理,为百姓疗病。葛,也是他们常用的药草,并被他们融于日常生活中。他们常常身着葛衣、脚踏葛鞋、日食葛粉。他们制出的葛粉,如后来的宋代医药学家寇宗奭记录的那般精致和美味:“冬月取生葛,捣烂入水中,揉出粉,澄成垛,入沸汤中良久,色如胶,其体甚韧,以蜜拌食,擦入生姜少许尤妙。”

葛洪、鲍姑还与乡亲们一起植葛,在丰衣足食的劳动中收获快乐,一如葛姓始祖葛天氏。当年,葛天氏还根据各种劳动形式,发明了“乐舞”,即是以牛尾做道具叩着牛角载歌载舞的形式。葛花也常作为装饰品,闪亮在乐舞中,成为耀眼的光。《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了葛天氏之乐。《诗经》中来自郑国民间的诗歌,也跟葛天氏之乐相吻合。

罗浮山的葛便和着人们欢喜的心,漫山遍野地生长着,“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葛草生得长又长,漫山遍谷都有它,藤叶茂密又繁盛;割藤蒸煮织麻忙,织细布啊织粗布,做衣穿着不厌弃。

葛的整体形象就是如此丰满而有情,能满足我们很多感觉和想象。葛花的紫红色愉悦着我们的眼,葛粉的顺滑糯软熨帖着我们的味蕾,葛布的朴实安稳抚慰着我们的触觉。

葛,也具有抱朴之性。

三 求丹问药 免疫先驱

隐在葛的温暖和光明中,葛洪仍钻研不止、著书不辍。

葛洪并不迷信,他强调“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他以科学的方法求丹问药,是早期的化学家、科学家。炼丹时要把一些矿物放在密封的鼎里,用火来烧炼,矿物在高温高压下就会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新的物质。在炼丹过程中,葛洪发现了一些物质变化的规律,他炼制出来的药物有密陀僧(氧化铅)、三仙丹()等,这些都是外用药的原料。葛洪还发现了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对丹砂(硫化汞)加热,可以炼出水银,水银和硫磺化合,又能变成丹砂;用四氧化三铅可以炼得铅,铅也能炼成四氧化三铅等。

葛洪的著作《肘后备急方》进一步体现了葛洪的科学思想,特别是免疫学萌芽。例如,他记载了疯狗咬人引起的病症。人被疯狗咬了,发病时非常痛苦,受不得一点刺激,甚至听见水声都会抽搐痉挛,所以疯狗病叫作“恐水病”,也就是现在的“狂犬病”。当时对这种病无法预防和治疗。葛洪想到了古代有“以毒攻毒”的办法,如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就说,治病要用“毒”药,没有“毒”性治不了病。葛洪想,疯狗咬人,一定是狗嘴里的毒从伤口侵入人体,使人中毒的,那能不能用疯狗之毒来治疯狗病呢?他把疯狗捕来杀死,取出疯狗脑,敷在病人的伤口上,果然有一定效果。葛洪可以称得上是预防医学的先导、免疫学先驱。

葛洪过去了1000多年后,与葛洪同样勤勉努力的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年-1895年)研制出了狂犬疫苗。他于1882年开始研究狂犬病,研究原理与葛洪的基本上相似,他用人工方法使兔子得狂犬病,证明病原体存在于病兔唾液及神经系统中,他提取病兔脑髓制成病毒活疫苗,成功地帮助人类获得了狂犬病的免疫。

医者,讲科学、有远见、富仁心,葛洪都做到了。就连《肘后备急方》的书名,都体现了葛洪对人发自内心的关怀:那是一部可以常常备在肘后、装进袖中衣袋、带在身边应急的书啊,书中收集了大量救急用的、比较容易寻到、价格比较便宜的方子,是中国第一部急诊手册。

葛洪与鲍姑的深厚感情,更是展示在《肘后备急方》里。书里记有针灸方109条,其中灸方占99条。葛洪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清晰明确地注明了各种灸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作用疗效等,让不懂得灸的人,在弄清灸的分寸后,也能使用。葛洪并不常用灸法,但如此强调灸法,并记录得如此详细,当然是得于鲍姑的灸法理论和经验。

这就是被人们称为“葛仙翁”“鲍仙姑”的志同道合的人啊。“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诗经》中对葛架起的爱情桥梁的吟诵,也宛若“葛仙翁”和“鲍仙姑”鸾凤和鸣的写照。践行着共同的理想和事业,相互成全,相互成就,这样的爱情,同样具备抱朴的特点,如同来自远古的葛,初心和本性从未改变。

恰似神仙眷侣,徜徉在青山绿水间。(责编:沈沣)

中华姓氏-湖南各地葛姓来源

湘潭葛氏

始迁祖百川公(汝字辈),清初由江苏苏县迁湘潭。清嘉庆7年(1802)纂有支谱。字派:……元鸣以汝树炳在原本祖德……。

邵阳葛氏

始祖树芦公,明洪武初由南京扬州江都县宦楚南宝庆,其子春、夏,春继父职,卜居曹娥井,衍为文、贤二房,子孙分居万安之长坡、中乡之龙井、富阳之水口;夏则潜居隆回,五传至再芳公由隆回转迁燕江村,生德、信、敬、明四房,惟敬公裔世居世江村龟山团。族谱始修于清道光23年(1843),光绪17年(1891)续修,1933年三修。班序:树开基在宝,光永良世一,大亮伯定国,安万载昌隆,南邦鸿肇业,德远泽自长,继述逢景运,诗礼名共扬。

汝城彭家垅葛氏

始迁祖禄通公,原籍河南邓州新野县,明洪武29年(1396)调镇汝城县广安所,由此迁彭家。其中六世元贞分居蔡垅;希君分茅居坪;七世奇俊分居龙窠。至1932年,已传19代,200余人。

绥宁葛氏

始迁祖政公,祖籍浙江海宁县,清顺治元年(1644)由靖州徙绥宁县东二里瓦窑塘(今乐安铺苗族侗族乡瓦窑村),后裔今分布于乐安铺一带。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40322/1696261465120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