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的笔顺(服)
说说“服”的本字和本义
有朋友在讨论“服”字。
甲骨文中有“服”字,确实分为二体——一个是“服”去掉“月”旁,这个字也读“fu”,现在通常的字库未收;另一个,是前面说到这个字左面,加上“舟”旁。
卜辞中,这二体的“服”字含义,主要皆为“征服”“(使)屈服”。可见甲骨卜辞“A4:8,2”。
甲骨文中二体“服”的前一个,为会意无疑——一只手使一人跪服。
争议主要是第二个“服”字。
及至小篆,“服”字仍然是“舟”旁。
《说文》释“服”:“用也。”很可能,其所依据的是《诗·关雎·笺》所云:“服,事也。”也就是“事从”“服侍”。
许慎还说:“一曰車右騑所以舟旋。”
“右騑”,即拉偏套的骖马。他说,“服”所以“舟”旁,是表示指挥拉偏套的马像“舟”一样“”。
这大概就是许慎“强词夺理”的妄解了——因为“舟”旁太不好解释。
可以确认,“服”的本字,就是去掉“月”旁的一体。
小篆中仍有此字,许慎亦收入《说文》,释为:“治也。从又、卪。卪事之節。”
“節符”,象征权力——即持卪而治事治人。
不过,这大约又是许氏的妄解——他无缘见到甲骨文,甲骨文“服”的一体,其实十分简单粗暴”,就是以“一手”代表权力或武力,使人屈服、跪服。
那么,为何甲骨文中“服”之二体,以“舟”做偏旁?
唯一的解释是,殷商数百年,掌握文字的巫儒并非一人,甚至不是一个集团——先有了没有“月”旁的“服”字,后代巫儒又在此基础上孳乳出了加上“舟”旁的“服”字,成为二体。
为何独以加上“舟”旁?
可以想象,商族发源于“漳水”亦称“滳(商)水”之滨。然后屡迁,前八后五。这十数次迁徙,大概后期的一次外,皆在黄河及主要支流左近。而且,考古发现,商族至商朝六百年,渔业均相当发达,是除农耕之外主要生产方式之一。
渔业发达,与操舟之业不可分。而在没有大型船只的当时,如果能做到“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那一定是非常令人艳羡的事情,为此,极可能造出一个带“舟”旁的字来,称颂记载这一本领。
这个字,就是“舟”旁“服”字之来源。
尽管加上了“舟”旁,但仍然不改一体“服”字的本义,即“征服”“使屈服”。稍加引申,就是“驾驭”“驯服”。
许慎在《说文》中,收入了“服”的一个“古体”,为“舟+人”。这倒为上面一说提供了旁证。
周代以降,仍在“驾驭”“驯服”此义上用“服”字。
《吕氏春秋·勿躬》:“王冰作服牛。”
《世本·作篇》:“胲作服牛。”
“冰”和“胲”,均指商先王亥,关于其“服牛乘马”记载颇多。“服牛”,就是“驯服”牛且使其驾车。
《吕氏春秋·古乐》又载:“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
“服象”,是“驯服”大象,使其可乘坐并参与作战。考古发现了商代经过驯养戴铜铃的象骸;卜辞中亦有商王“省象”即巡视大象驯养场的记载。
于是,“服”有了“驯化”“训练”动物之义;接着有了“驾车”和指“套軛马”及马车车厢的含义。
许慎很可能即在此义上解“服”字。
再后来,“服”,还表示管辖下的地区、属地,以及血缘辈分;又表示强烈思念,及假借为“衣服”。
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然而,“服”之本字,一定是去掉“月”旁的甲骨文一体;本义,一定是“征服”“(使)屈服”。
据《五经文字》载,石经变“舟”作“月”,这是后来“服”字的由来。
shuo服还是shui服?这些你都能读对吗?不信来看!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
同一个词在不同句式中有不同的意思
当然还有一些“多音字”
一个字词有不一样的念法
昨天
小虹在微博发起了投票
“说服”的“说”怎么读?
到底是shuo还是shui
网友们纷纷发表看法
小虹查了最新版新华字典
侬晓得伐
读shuo服
↓↓↓
当然了
选对的朋友也不要骄傲
话说你的汉语拼音真的过关吗
不信你测测这100个
错10个以内算优秀
↓↓↓
告诉小虹
你错了几个?
ps:更多好玩、有趣的投票尽在“上海虹口”新浪微博,大家记得一要关注哦~
虹利来啦~
为感谢网友们一直以来对小虹的关注和陪伴,时隔很久的每周虹利要上线了!小虹将每日抽1名幸运网友送上20元话费呦,爱你们
参与方法:
一、打开新浪微博,搜索“上海虹口”,点击关注;
二、在首页找到置顶微博,如下图所示↓
三、转发此微博,就可以坐等开奖啦!送话费活动每天有,大家可要持续关注哟~
部分资料:人民日报
明辩是非|说shuì服还是说shuō服,得有权威说法
云集四方评论,小明陪你“辩”新闻。
万万没想到,上完大学的我,有一天竟成了小学生眼中的“文盲”。
前几天,小明刷某音看见一个给教材找茬的视频。手贱评论了一下,“远上寒山石径斜中,斜的读音不是(xié),应是(xiá)”。很快,有人回复“现在教材早改了,你个文盲。”
呵呵,你才是文盲。
小学时,老师就强调过,古诗为了押韵,就读(xiá)。而且,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这个还能错?
一笑而过。没文化,不和你一般见识。
然而,没想到的是,很快我就被“打脸”了。
19日,一篇《注意!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点击很快10万+。文中,说(shuì)服变成了说(shuō)服 ,一骑(jì)红尘变成一骑(qí)红尘,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读音成了(xié)。
呜呼!
难道当时我学错了?
赶紧找权威《新华字典》,结果查证第一个字时就被泼了冷水:说(shuō),组词说服。
顿时感觉十多年的学白上了,到头来,真正的“文盲”竟是自己。
网上文章评论区里,也是一片不敢相信的声音,不少人拒绝这样更改。
在小明看来,这些“白纸黑字”其实就是最后的倔强了。
还好,《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先生将我从无边的羞愧中解救出来。“这是条‘假新闻’请不要担心。” 原来,文中大部分内容来自国家语委2016年6月发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稿)>征求意见稿》,而这个《征求意见稿》至今尚未正式发布。今后正式发布的《审音表》和《征求意见稿》是否一样?如今暂无定论。
也有专家说,文字读音修改是正常的,比如,“街”字,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方言保留古音读“gai”,而因北方话读“jie”,普通话就统一读“jie”。
随后,教育部有关部门回应,改后的审音表尚未通过审议,还应以原读音为准。
心里总算有点安慰,脸上终于有点光了,但,脑袋仍旧处于蒙圈状态。
既然《审音表》还没发布,教材和字典怎么就先改了?《审音表》、教材、字典,三大权威不一致,我该信谁?以后这些字的拼音,我该读什么?
小明并不反对部分字音修改,毕竟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现在也不“之乎者也”了。但拼音更改不是小事,牵一发而动全身,教材、普通话规范等都得随之更改,很容易引起民众的焦虑。对于这么重要的事,还是希望’三大权威”能慎重一点,统一下步调,通过央媒正式发声,给大家一个最终的版本。
不然,错的叫法也被广为传播,最终受伤害的还是咱的文化传承。
(壹点号·明辩是非)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每日一字」 服(2546)2021.08.18
应书友们的要求,今天继续解析田英章先生楷书《皇甫君碑》。需要说明的是,单字是从田英章楷书字汇里摘取制作的,与作品里的字稍有不同,望书友们明鉴。已解析过的字请在本公众号里(从主界面里进入下部中间的【每日一字】菜单)查阅。
於耏门,是以车服旌其器能,茅
第一百七十五个字:服
服 fú(fù):左右结构,左收右展。
左部“月”旁左斜抗肩,不可写宽。首笔竖撇稍抖起笔,稍左斜弯行,注意轻重变化,过撇肚后稍弯快速撇出;横折钩虚接起笔,横画大抗肩,勿长,然后稍重顿笔、内擫写竖,竖身稍弯,与竖撇呈相背之势,到位后不要起钩,轻顿收笔;两小横写成平点和提笔,稍偏上,呼应,勿重。
右部紧靠左部,上收下展。横折钩这里可写成横撇,起笔与左部折肩对应,露锋起笔,向右大抗肩,勿长,接着顿笔写撇,角度稍立,过撇肚后勿长;竖笔起笔与横撇虚接,中锋下行,折肩略轻,垂露收笔,略低于左部;小撇与上面撇笔虚接起笔,角度稍平,不要重;最后捺笔从竖笔左侧起笔,一波三折,笔画规范,开张舒展。
唐 · 欧阳询 · 皇甫诞碑
唐 · 颜真卿 · 白书告身
晋 · 王羲之 · 黄庭经
唐 · 钟绍京 · 灵飞经
元 · 赵孟頫 · 六体千字文
晋 · 王羲之 · 普觉国师碑
唐 · 陆柬之 · 文赋
元 · 赵孟頫 · 闲居赋
唐 · 怀素 · 草书千字文
晋 · 王羲之 · 服食而在帖
唐 · 张旭 · 吐痛帖
宋 · 赵构 · 洛神赋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40322/169625470685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