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不讲武德什么意思(不讲武德什么意思)
老师不讲武德
#2023育儿季#
说句实话,现在的网络流行语,太火爆了。好多我也不知道什么意思,还得问孩子们。比如“英雄可以受委屈,但你不能踩我的切尔西!”开始我不知道切尔西是什么?他们看电视,我也不跟着看,我自己也不看电视。
今天,接儿子回家,开始聊天好好的。
突然生气了。他大声说:“今天,胡老师不讲武德!”
我:“胡老师,怎么不讲武德了?”
他:“今天,玩游戏,她带着小朋友都走了,没有等我!”
我:“你在干什么?”
他:“没事了!”
我:“干嘛没事了,告诉我,看看是不是胡老师不讲武德!”
他:“我不想说了!”
我:“为啥呀,说吧!没事的!”
他:“啊!今天我有点把裤子尿湿了,梅老师给我吹裤子呢?她就不等我!”
我:“啊,没事。下次注点意,不尿裤子上就可以了!小事儿,别放心上啊!”
他:“是不是胡老师不讲武德!”
我:“呵呵!没你说的那么严重,以后你跟上节奏就可以了!”
回家,无知的我,赶紧查查手机,“不讲武德”到底什么意思?有点尴尬是不是!
“不讲武德”的意思是:一个人不遵守游戏规则,在游戏中没有礼貌和道德底线,为了胜利使用卑鄙手段欺骗对方,这种行为叫做不讲武德。
还好,没有太过分用词。网络流行语影响了他们这一代人,你们周围的小朋友是不是也这样呢?
专门给它带好吃的
今天忘带好吃的了給它
问为啥对它这么好,他回答没人管多可怜
“春秋无义战”其实就是“年轻人不讲武德”
“春秋无义战”是出自儒家的孟子,是说春秋时候没有正义战争。但其内核究竟是什么意思呢?难道春秋之前的战争都是为民谋福利的正义战争?
首先我们先看看,符合孟子“正义战争”的战争是什么样子的:
战争的时间:不能在农忙的时候用兵;不能在酷暑和寒冬打仗;不能趁敌国有丧事和灾害的时候攻击。也就是约架就要约好时间。
打仗前:必须敲鼓,敲三次,双方才可以开打。也就是一鼓作气这个词的来源。
行军:进入敌国境内,不能破坏宗庙、田地,不能破坏公共建筑、城墙和房屋,不能砍伐树木,不能拿取六畜、禾黍、器械。反正就是约架就约架,别搞坏东西,免得别人来报复,造成双方损失。
作战:不能伤及幼儿和老人;遇见不老不幼的人,他本人不抵抗的,也不能打。否则赔不起。
战争结束后:敌人如果受伤,应该把医药送去,表示关心。
打仗要讲究“师出有名”,“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双方要约定好时间、地点,两军相对,各居一面,鸣鼓而战,双方都摆好阵势后才擂鼓进攻。
这就是“义战”,看到吧,不像战争,充满了现代的“竞技精神”。符合传统的“礼乐”。那啥又是礼乐呢?
礼起源于原始时代的社会习俗和祭祀仪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是等级制度的道德规范。所以其实礼最初不是故意设计出来的,是自然发展而来。原始社会,总有人又高又壮,打猎一把好手,长得又帅,自然慢慢的威望、地位都比“矮矬穷”要高,然后经历长时间的发展,社会等级慢慢形成。
然后到了周朝,官方又将这些东西整合了一下,再配上“乐”,比如打仗要敲鼓,鼓点是啥样;祭祀要敲鼓鼓点又不一样;婚丧嫁娶要用啥曲子,都规定好;你是啥等级干啥事情的时候,怎么干都定好。然后执行下去,这样做对,大家必须这么做。
而周朝春秋时,打仗可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左传》里“国之大事,唯祀与戎”,也就是说国家大事,只有有身份的人也就是当时的贵族,才有资格参加,就像黑社会谈判,小弟是没资格上桌一样,那些没身份的平民可没这福分,所以打仗的军队组成,绝大部分都是贵族,贵族能有多少人啊,可见规模不大。当时的贵族,都是来自于周天子的亲戚册封之后的地方诸侯和他的七大姑八大姨。
然后地方诸侯间,通常因为点“你愁啥”的矛盾,要互相教育对方,约个架。
你想想,这种情况下,打仗一般都是自家远方的远方表哥和远方的远方表弟打仗,然后还要符合“礼乐”的一整套秩序,让那些没地位平民看看,贵族就是贵族,正步踢得特别好,武器擦的特别亮,鼓敲的特别有节奏.......然后双方交战,一般打败的一方都是前面碰几下,有胆小的或者不小心弄死弄伤,吓着的多了,直接就认输逃跑。赢得一方象征性追击一下,然后喊话:以后学着点,别没大没小。以后说不定私下两家碰到,还要互相回个礼,聊聊天。
这就是孟子的“义战”。这个时候,贵族间的战争,礼仪性远远大于实用性,就像是香港黑帮电影,大家叫了很多小弟,坐下来谈判一样,根本打不起来。所以诸侯之间谁灭掉谁的情况非常罕见。
但是直到有个不按套路出牌的楚国出现。楚国是个土生,崛起于今天的湖北、河南一带,它的文化跟中原周朝那派区别很大,也根本不懂不在于中原那套“礼乐”制度,所以当时在中原诸侯眼里,楚国是个蛮夷之邦。
出身中原的宋国宋襄公,正步踢的那是相当了得,被列入春秋五霸,结果有点膨胀,看楚国不守规矩,想去教育教育他。两国打仗时,宋襄公手下子鱼说趁着楚队没有全部渡过泓水,我们打他吧,宋襄公说不行;子鱼又说他们还没成列,打吧,宋襄公又说不行;等到楚国准备好了,宋军大败,宋襄公受伤,护卫也被杀死。国人责备宋襄公,他还振振有词:受伤的人不杀,头发白的人不抓,依靠地势险要的不打。有点“楚国这个年轻人不讲武德”的味道。
虽然宋襄公嘴上一点都不松,但是吃了亏心里难受啊,就像黑社会约谈,结果一方“不讲义气”,偷摸着把地盘抢了,这对方当然接受不了。宋襄公也就跟着楚国改换了打法,这下好了,楚国一带头,各国互相传染,底线越降越低,这个时候战争的实用性超越了礼仪性,“礼乐崩坏”也就是“贵族范”丢了。春秋战国大混战开始了。
儒家强调:克己复礼。就是克制自己的种种冲动,比如宋国吃了楚国的亏,别想着去报复一下,找点场子回来,应该依照传统留下来的“礼”的要求继续做事。
所以后续春秋战国的大混战当然不能被儒家学派所接受,这也就是孟子的“春秋无义战”。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40321/1696259962112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