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盗是什么意思(强盗)
英语说文解字Robbery,抢劫
Robbery
robbery英 [ˈrɒbəri] 美 [ˈrɑːbəri]
n. ,抢劫
[ 复数 robberies ]
短语
daylight robbery 价钱贵到离谱 ; 光天化日抢银行 ; 价格贵到离谱 ; 价钱贵的离谱
armed robbery 武装抢劫 ; 持械抢劫 ; 持枪抢劫
The Great Train Robbery 火车大劫案 ; 惊天快劫 ; 书名
robbery [ 'rɔbəri ]
nrceny by threat of violence
plundering during riots or in wartime同义词: looting
以上来源于: WordNet
柯林斯英汉双解大词典
robbery /ˈrɒbərɪ/ CET6 TEM4
1. N-VAR Robbery is the crime of stealing money or property from a bank, shop, or vehicle, often by using force or threats. 抢劫; 抢劫罪
例:The gang members committed dozens of armed robberies over the past year.
该团伙成员在过去一年中犯下了数十起持械抢劫罪。
词组短语同近义词同根词
armed robbery 持械抢劫
daylight robbery 明抢
highway robbery 挡路抢劫
n. [法]抢劫,;抢掠theft , despoliation
词根: rob
n.robber 强盗;盗贼
vi.rob 抢劫;掠夺
vt.rob 抢劫;使…丧失;非法剥夺
双语例句权威例句
Morris had pleaded guilty to robbery.
莫里斯已经承认犯有抢劫罪。
They had been found guilty of armed robbery.
他们被判犯有持械抢劫罪。
Three people were shot dead during the robbery.
抢劫过程中有三人被开枪打死。
每天分享外语知识,请点击 【关注】,不漏掉任何一期,助你提高外语水平。
【讯驰外语】可乐老师 编辑。
转载《有道词典》,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码字不易,敬请【点赞】!
My email:ilikework_cz@126
聊聊窃贼的历史,看偷窃、盜贼、强盗、贼寇的区别
盜贼,俗称小偷,扒手、三只手,贼骨头,在不同的方言中,还有许多不同的名称。
在古代典籍中,又有窃贼、盗贼、偷儿、梁上君子、妙手空空儿、剪绺、小绺等多种名称。在古代刑律中,习称为窃盗,或只称窃或盗;对于以武力威逼等手段劫夺财物的,则称为强盗。
盗(又写作"盜")、窃、贼和偷等字,在《辞海》、《汉语大辞典》以及按部首编列文字的现代辞书当中,都可以很容易地通过"穴"、"贝"和"亻"等部首查到。
但是,如果翻查许慎《说文解字》,这部我国最早系统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字义的名著,尽管其中也有上述四个部首,却无法从这些部首里查到上述四个字。
"盗、窃"等字都是先秦经传和诸子等著作中的常见字,在许慎之前的西汉和东汉前期更是一种常用字。
《说文解字》又是为解释先秦经典字义而编写的,所收入文字连同重文(异体字)有一万零五百多个字体,学识丰富的许慎,自然不会把"盜、窃"等字迹漏掉了。
那么,为什么在我们今天的部首中查不到"盜、窃"等字呢?
原来《说文解字》中的部首有五百四十个之多,这么多部首,虽然有一些被后世学者认为不全合理,却基本上体现了汉朝人对每一个字的"原始"构形及所赋含义的理解。
"盜、窃"等字其实令划分为有关部首,这就体现了汉代朝及汉代以前,古人创造这些字的用意,从而反映了古人对"盗、窃"等行为及对持这种行为者的一些看法,则又有助于当下我们探索盗、窃的起源。
下面就看看许慎《说文解字》中对"盗"、"窃"等字的排列和解说。
"盗",列在"次"部,写作"鹽",解说是"私利物也,从次,欲皿者。"
"次"的意思是"慕欲口液",也就是贪慕得流口水,是"羡"字的"简化","皿",是盛食物的器皿。
"私利"器皿中的物,不能自制,私下里取走,占为己有,就是"盗",即行为及者。
这从一些先秦典籍中对"盗"字的解说可以得到有力的印证。如《左传.文公十年》就有"窃贿(财物)为盗"的记录,同书僖公二十四年还有"窃人之财,犹谓之盗"的文字记载。
《荀子.修身》说道:"窃货曰盗"。这都表明,"盗"本来是指偷窃财物的行为。
后来,又有偷窃财物的行为,意指有这种行为的一种人,如"郑国多盗","季康子问盗"都是指偷窃者。
这样看来,"盗"这个字,和今天所说的"偷窃","小偷"、"窃賊"的本意是相同的。
"窃",《说文解字》列在"米"部,写作"竊"。盗自中出曰窃,从穴,从米"离"和"廿"都是声符。
一个"穴"字,盗自中出"形象化"米"则代表所窃的财物,含义明确。这又会使我们想起古人常说的"穿窬之盗",就是指钻壁洞、翻越墙头的一种窃盗。
从"盗自中出曰窃"的解说中可以得出结论,"窃与盗"的本义是相通的。"窃"也是"盗",所以就渐渐产生了""这个和"盗"、"窃"同义的双音节一词。
不过,古人只把"窃"作为动词使用,而不作名词使用。另外,"盜"是贪欲"皿"中之物而私取,"窃"是从"穴"中取"米",又可使我们悟出,早期的盗或窃,是以偷窃食物为主要目标。
"贼"字,在今天常被用作小偷、窃贼的同义词。在古代则不是。《说文解字》是把"贼"列在"戈"部,解释是"败也,从戈则声"。这里的"败"是毁坏、残害的意思。
"戈"是矛、戟之类的武器。"从戈",说明"贼"是一种使用武器的暴力伤人行为。
《尚书.舜典》"寇贼奸宄"中的"贼",《孔传》解释说:"杀人曰贼。"
蔡沈《尚书集注》也作了同样的解说。
由此看来,古人所说的"贼",和今天所常用的与小偷同义的"贼"是完全不同的。
和"贼"相关的,是一个"寇"字,《说文解字》列在"支"部,解释是"暴也,从攴从完"。
"完","即完聚",就是修缮堡垒,聚集人群,准备发动攻击,是一种非正义的群体武力行为。今天经常讲的"贼寇"或×寇",仍然有这个意思。
"偷"字,《说文解字》中没有收入,而只有一个列在"女"部的"媮",解释是"巧黠也,从女俞声"。"巧黠",有浮薄取巧、苟且偷安的意思。
《国语.晋语》讲的"其下媮(偷)以幸",《礼记.表记》中的"君子庄敬,日强;安肆,日偷",都是用的这个字的本义。
大概具有浮薄取巧、苟且偷安品性的人,必然会暗取巧占别人的财物,因而引申出一个和"窃"字含义相同的字。
"偷"字由来。其实,在汉代文献当中,作为"偷窃""偷窃者"含义的"偷"已经出现了。
如"市偷"《淮南子》、"偷长"《汉书》等,可能当时还只是一种方言,并不规范,所以许慎就没有将这些字收进自己的书中。
此外,古人讲到"盜"、"窃",有时也使用"攘"、"剽"、"劫"、"掠"等字眼。
"攘"是指偷窃,如"攘羊"《论语.子路》、"攘鸡"《孟子.滕文公上》等古籍中出现。
"剽"是"以武力胁迫人,而取其物也"《说文解字.刂部》,即武力抢夺。"劫"和"掠"也都是武力抢夺他人财物的意思。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汉代及其以前所讲的"盗"和"贼",与今天的含义正好相反。
古代的"盗"是指偷窃,"贼"是指伤人害命;今天的"盗"常指"强盗"、"大盗","贼"则是指"小偷"、"窃贼"。这是语言变化的结果。
在古代,汉朝至清朝时期的各种正式法律文字记载中,都有关于"盗贼"的专门条文,实际上包括"盗"(偷窃)和"贼"(伤人取物)两类。
其中的"盗",又分为"窃盗"和"强盗"两种。
"窃盗",就是指当下我们所说的"小偷";"窃盗",有独行的,也有成帮结伙的,其特点是不带凶器,以隐蔽狡诈手法偷窃财物,他们行窃时如果伤人,就要按强盗处罚了。
"强盗",是以武力威逼偷窃或夺取财物,成帮结伙、明火执仗地劫夺是强盗,独自持械劫夺也是强盗。
至于占山为王,打出与朝廷对抗的旗号,那又是"谋反"的"盗寇"或"贼寇"了,则不属于"盗贼"的范畴。
不过,在古代"窃盗"与"强盜"的界限,"强盜"与盗寇"、"贼寇"的界限区分不是非常严格的,他们会因各种原因而转化,如"窃盗"发展为"强盗",再由"强盗"变化为"盗寇",
历代的统治者对他们的划分,也常常不是严格,常把并无明确反抗朝廷目的的"强盜"视为"贼寇"、"盗寇",把"窃盗"升格为"强盜"。
另外,历代法律所附的案例中,乃至一些正式文件中,只用一个"盗"字,究竟是指哪一种盗,实难一目了然。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40306/1696261673122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