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的城市名字大全古风(虚构的城市名字大全)

时间:2024-03-06 14:59:00 来源:用户分享 编辑:简单的爱

用“照骗”造出一个不存在的城市,需要几步?

题图来源:任紫微

卡尔维诺曾经在谈起自己《看不见的城市》一书时说:“城市是一系列事物的整体——记忆的整体,欲望的整体,一种言语的符号的整体。”他在这本书中描绘了55个想象的、虚构的城市。

2018年,摄影爱好者任紫微也开启了他的 “不存在的城市”项目。这是一个由个人兴趣驱动、难以定义的影像创作项目。在他拍摄、后期拼接的“破坏性”重建下,熟悉的城市呈现出超现实的质感。从哈尔滨到广州,他走过15座城市,拍出了17组“照骗”。这个建造“不存在的城市”的过程,也是逃离日常的过程。

口述 | 任紫微

整理 | 元宵

编辑 | 王菲宇

城市为什么不能“长”这个样子?

2018年是“不存在的城市”这个拍摄项目的起点,第一站是北京。从上大学算起,我在北京居住了十几年。很多时候,我都觉得北京这个城市很普通,但是北京有很多古建筑。当时我和建筑系的朋友想要拍一系列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结合的照片。我们商量下来,就找了一个轻巧的方式:提取建筑外立面的元素,再进行复制。在画面上看,让这个地方仿佛真的“长”这个样子。

北京鼓楼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拍摄的原始素材

那时候正好是9月,北京秋天的阳光、温度都很舒服。我趁着下班五、六点钟的时候,把鼓楼、箭楼、故宫、天坛这几个有名的古建筑都走了一遍。拍摄鼓楼这张照片时候,刚好是傍晚,夕阳的光线特别柔和,也不会在建筑表面投下太浓重的阴影。

我将鼓楼的券洞作为可复制的元素提取出来,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复制粘贴,多次重复直到画面被刚好填满。然后再将鼓楼立面的外轮廓提取出来,作为投影放进这张由重复券洞组成的外立面中。

广州塔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拍摄的原始素材

围绕北京我创作了三组不同的作品,分别是古迹、高楼、街头。第二站是广州,第三站,我回到了我的重庆。重庆是我长大的地方,有种天然的熟悉。拍摄的时候我也发现无论是北京、广州还是重庆,漂亮的外立面都很相似。最初的拍摄也都以元素的复制重构为主,美就行了。但是渐渐地,单纯地追求美感已经不能再满足我了,想要“破坏性”地去创造一些新的场景。

重庆解放碑是很出名的地方,但是我没有拍摄解放碑,拍摄的是下面的石黄隧道。我高中在巴蜀中学读书,每天几乎都要经过这个隧道。重庆是山城,有很多隧道,重庆人叫“洞子”,黄色的出租车,在重庆叫“托儿车”,都是本地人很熟悉的东西。于是我把整个洞子用黄色的托儿车填满,让这个看似日常的、大家熟悉的东西,呈现出不一样的感觉。

重庆石黄隧道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拍摄的原始素材

重庆南岸区铜元局的这张照片是我最满意的。这里的立交桥很高,盘根错节,不管从哪个角度拍摄,都只能拍到一个局部。所以我干脆把不同角度的盘桥抠出来,复制拼接在一起。

重庆铜元局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拍摄的原始素材

北京、广州、重庆都是我居住过很长时间、经常去的的地方,都很熟悉。但是去到其他城市,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游客。拍摄这些城市,我会事先做功课,在网上搜集这座城市的热门拍摄点。一般看完以后,脑中就已经有一些想法了。

青岛海天中心+竹岔岛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拍摄的原始素材

比如武汉黄鹤楼,我看到的第一眼就觉得它应该在一片森林中。葱葱郁郁的绿色,和它的金色琉璃瓦、黄色的飞檐会形成很好的对比。这是一种下意识的感觉,一种美的直觉。

武汉黄鹤楼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拍摄的原始素材

真的来到一座城市之后,我也会尽可能地多走多逛,发现一些其他游客注意不到的存在。比如长沙芙蓉广场家乐福门口的这座金色雕塑,游客和本地人都在这里来来回回。然后我把它放在了夕阳西下的岳麓山旁。

长沙芙蓉广场+岳麓山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拍摄的原始素材

哈尔滨的冰雪世界,长沙的梅溪湖,都好像是外星世界。我一直以来很也喜欢巨物,所以在拍摄它们的时候,开始赋予一些“变形”的意思。

长沙梅溪湖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拍摄的原始素材

复制外立面的部分元素,再进行平面化的重构,是我很喜欢用的手法之一,当然就也会逐渐延伸出一些变种。比如取一个完整的立面,通过位移,再利用放大、缩小、翻转,以真实的连接点为基准重构立面。

上海八万筒仓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拍摄的原始素材

拍摄最重要的是光源和角度。在不断拍摄的过程中,脑子里面也会不断地预想成片。一般第一天拍摄结束的晚上,就会先粗略地先进行一些后期处理。处理的过程也是审视素材的过程,如果角度不对或者光源不对,第二天我还可以再去一趟。

哈尔滨大剧院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拍摄的原始素材

我也会有意识地拍摄一些空镜和素材。比如我会拍那个城市的云朵和天空,在后期处理的时候,我尽可能地使用当时当地的空镜,苛刻一点的话,一般都是和拍摄那天完全一样的天气和光线条件的空镜素材。

贵阳甲秀楼+云楼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拍摄的原始素材

重建“不存在”的日常

我是重庆人,在重庆话里,“不存在”的语义和普通话有一些微妙的差别。比如人家谢谢你,我们会说“不存在”,意思是“没关系、小意思”。我给这个系列定名为“不存在城市”,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城市景象都是经过我后期“创造”出来的,现实中并不存在;另一个意味就是希望这是一个轻松的系列,不要那么强调技巧,也不赋予太多意义。

武汉古德寺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拍摄的原始素材

在拍摄的时候,有时候也会产生一些自然而然的联想。比如拍摄哈尔滨,我把哈尔滨的松光电影院和龙塔结合起来。松光电影院在哈尔滨的老道外区,有快一百年的历史了;龙塔,是现在哈尔滨的地标性建筑。破败的电影院和璀璨的电视塔,从过去大家要去抢票看电影,到如今电视也逐渐被网络取代。这两个地标组合在一起似乎隐喻着一种时代和媒体的流变。但是并没有做过多的解释,我希望把对图像的解释权交给看见这个图像的每个人。

哈尔滨松光电影院+龙塔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拍摄的原始素材

福州的福道是一条全钢架镂空步道,一边连接左海公园,一边连着闽江廊线,中间还穿过金牛山。我在福道上走了两个小时,确实很美,而且它是一条森林步道,是城市里功能性的存在。在后期里,我把原本在低矮山坡上的步道立起来,就仿佛重构了一个立体城市。

福州福道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拍摄的原始素材

类似的,天津文化中心有一个雕塑《水中月》。我在后期中把它从旁边“挪”到了水池里。因为“水中月”怎么能不见在水里呢?

天津文化中心水中月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拍摄的原始素材

前两年有一个摄影师叫刘涛,他本职工作是抄水表,会在街道上拍摄一些非常奇妙的平凡人和平凡街景,我很喜欢。作为一个摄影爱好者,我日常生活中似乎很难看到一些瞬间,会让我有冲动记录下来。所以我拍不存在的系列,也是从日常的城市中去调取自己的想象力。我希望别人看到我的照片的时候,会想到:我平时也见到过,我怎么没有想过?或者,它为什么不“长”成这样?

杭州印+雷峰塔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拍摄的原始素材

排版|俞冰如

审核|王菲宇

微信订阅号改版

打开城市家CITY+公众号主页

保持联系,不再迷路

▲ 点击进入三联人文城市官网 ▲

古风:虚妄的异乡

虚妄的异乡

古 风

父亲的父亲在父亲已经有了七个孩子,人生走到一半时间的时候,还拄着一根拐杖喘着短促的气息浪荡着个脸来“检视”我们家。

神一样的祖父坐在我们家东屋唯一的书桌边,严厉地巡视我家。他那已经没有太多光亮的眼睛缓慢而仔细地查看我们家的每一个犄角旮旯,只要发现有一点点儿他感到不满意的地方,他就皱着深深的眉头,极其厌恶地用拐杖指着有问题的地方对父亲说,让我说你什么?!

我父亲常常胆怯恭敬,又有些下贱地轻声解释,祖父根本就不听父亲说什么,他会气呼呼地站起身来。父亲这时会及时地上前搀扶他,而祖父一把推开父亲的手,走到一定的距离,把拐杖用力戳在父亲的肩窝处,像你哥哥学学!人家把家拾掇得干干净净,里是里面是面的,你看看你们家就是个猪窝!看看你穿的那个破衣服,你老婆也看得下去眼?

祖父也是回族,在回民的语言里“猪”是个具有极端羞辱含义的词,从祖父嘴里说出“你们家就是个猪窝”这样的评审结果,意味着多么严重的问题?!

那时,我还是个小屁孩儿,连个蚂蚁都不如,没人注意过我。我经常躲在不被人发现的角落里探知这些其他孩子或大人都不太上心的小事情上。与生俱来的不安全感让我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敏感和警惕。对于我们家到来的每一位客人,和发生在我们家的每一件事,我都很用心地观察、倾听、记忆,有些事儿甚至一辈子都忘不了。

如果我祖父能注意到我,那他肯定会更生气,因为我那时的外表和乞丐没什么区别:光着脚丫子,衣衫破烂,头发乱蓬蓬,鼻子邋遢,脏兮兮,臭哄哄,严重营养不良。其实,我那个时候不算小,八岁多了,已经是“抗大小学”的学生,也就是现在的“学前班”了。我们上学晚,现在的孩子8岁都上小学二、三年级了,可我们才挤进“抗大小学”。我那时看上去并不瘦,因为营养不良,肚子大,可是,身体其他地方没肉。有点象非洲难民的孩子,眼睛鼓出来,肚皮鼓出来,流着鼻涕,光着脚。就这幅样子,别说我祖父,就连我父亲都嫌弃我。所以,我从小就很敏感,总是躲避着,隐藏着,偷窥着。可是,因此我却获得了一些观察他人的机会。

我父亲对我祖父态度低三下四,卑琐下贱,甚至丑态百出,我觉得都是可以理解的,后来我哥哥也差不多走了我父亲的老路,我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谁让祖父是父亲的父亲呢,谁让哥哥是父亲的儿子呢?这是无法更改的先天存在。无条件的孝敬、恭敬是中国文化对父子关系的规定,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命都是父母给的,儿子对父亲的孝是无条件的,即使是“愚孝”,也未尝不可,中国社会的“愚孝”不是多了,而是少了。

但是,问题出在祖父象土匪一样霸道地对待父亲,和父亲象奴才一样谄媚讨好祖父的背景上。这个背景是,祖父的天然优越感来自于他整个家族的城市居民身份,而我们家,除了我父亲之外,全部都是随我母亲的农业户口。也就是说,我父亲那一支的家庭都是“城里人”,而我母亲这一支,包括我们所有的七个孩子,却全都是“农村人”。在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户口是绝大多数人的状态,城市户口就是少数的城里人,天然的就比农业户口“好”。但尴尬的是,我们虽然是“农业户口”,却长期居住在城市,我们无法享受城市居民的各种待遇,比如我们不能成为正式的工人,比如每个人都可享用的城市粮食、副食供应票证等等,我们都没有,我们靠的就是父亲一个人的城市待遇带来的微小的好处。

在当时的天下人看来,这就是“富人”和“穷人”的差别,这也是文明与落后的区分。虽然,我祖父的户口本上和我们家农业户口本上,在“成份”一栏里写的都是“贫农”,但是,同样的词语在待遇上却是有差别的。我们代表的是落后和“赤贫”,而祖父他们家的那个“贫农”却代表着文明和富裕。

人的“骨气”有时是被逼出来的。面对天然优越感的祖父家族,一方面,我父亲极尽全力去讨好、巴结、恭维,另一方面,我母亲却表现出了完全不同的态度。母亲是个特别要强的女人,她是绝不吃那种“嗟来之食”,屈辱之饭的,即使饿死,也要自立。话又说回来了,她的态度又是让祖父不断上门的原因,他弄不明白的是,母亲用什么办法“拴住”了父亲,并且让父亲服服帖帖地顾家,因为,祖父无数次地试图拆散父亲和母亲的婚姻,即使父亲和母亲有了几个孩子之后,祖父都在竭尽全力毫无道理的想使他们离婚分手,企图棒打我们这个多灾多难又贫寒的家庭。但最终都没成功。

当然,祖父经常到我们家突袭的更直接的原因就是,我母亲的“煎饼”。因为,在红岭镇我母亲做煎饼的手艺是出了名的,她做的特别好吃。祖父来巡视,当然不能白来一回,往往是一边吃着母亲摊的煎饼,一边骂骂咧咧数落我父亲,临走还要包上一大包母亲做的煎饼回家,给他们全家吃。祖父跟着我大伯过,“大伯”就是我父亲的哥哥,我大伯有四个孩子,全家也有8口人之多。我母亲在我祖父“查卫生”的过程中,得迅速地把8口人的煎饼做出来。母亲汗流浃背地把煎饼递到祖父面前,怕他拿不动,想找个孩子送去,祖父却象躲避瘟疫一样连连摇着头,他不允许我们家任何一个孩子到他们家去,可是,却吃我母亲的煎饼。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父亲不能依靠祖父把全家人都搞成城市户口?让我们也象城里人那样可以享受国家配给的粮油、布匹之类的紧缺物资?让我们也能够在城里找个正式的工作干?象我大伯、大姑、二姑、三姑那些家庭一样。我祖父有五个孩子,除了我父亲之外,所有的孩子都有城市户口,我父亲的所有兄弟姐妹,以及他们所有的孩子们也都是城市户口,虽然我父亲本人是城市户口,但我们全家却不是。我的哥哥、姐姐们都很羡慕他们,因为我和弟弟、妹妹还在蒙学阶段,对城市或者农村户口这件事并没有什么感觉,但当我们稍稍长大了,涉及到了上学、工作、当兵等等实际问题的时候,我们才意识到,一个城市居民的身份如此重要。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我祖父的偏心和偏见,即使在能够帮助我们的时候也选择了放弃?其实,祖父放弃我们,就意味着害了我们: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在那个时候是两个阶层。这就不得不从我父亲与我母亲的恋爱讲起了。

坦率地说,我父亲的一生,最幸运的事就是娶了我母亲。

我母亲这一支,也就是姥爷这个家族,是有“自留地”的老老实实的农民,他们是菜农,以种菜为主,兼种点粮食。农村实行集体所有制,农民有少量的自留地,大部分劳动是为集体干,挣工分。我母亲当时是出了名的劳动能手,她是妇女队长,带领公社的女人们干。她长得漂亮,个子高,在生产队里很突出,年轻的汉子们劳动中间总是往女人这边瞄,我母亲是焦点之一。

本来,我父亲是城里青年,跟我母亲不应当有什么交集,但是,也可能是天注定,他们居然走到了一起。

父亲在木材厂当搬运工,卖苦力。他长得胖乎乎,个子比较矮,强壮有力,也就是那种敦敦实实的小伙子。父亲长得虽然端正,但谈不上有多帅。按照那时人们的审美眼光,父亲绝对不是那种让人一看就喜欢的男子。可能有一点父亲是占了大便宜的,就是父亲是个回民。

红岭镇的回民因为住得相对集中,感觉好像有很多,其实并不多,他们与外族不通婚。我们居住的地方有许多民族,蒙族、朝鲜族、鄂伦春族、汉族什么的,可是,回族却尽量与其他民族隔离,特别是对汉族人有着较严密的防备心理。因此,红岭镇的回民生活在一个封闭的世界里。男女只能在狭窄的有限的回民人群中物色对象,从某种角度看,如果没有意外,他们只能是“地域性近亲繁殖”,男女比例也不平衡,成家立业比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我母亲虽然长得好看,也有众多的追随者,甚至有的还比较富有,但是,按照教规和家规却只能嫁给回民。

也许是上天安排好的,我母亲在一次偶然机会中,与父亲相识了。

回民食用的鸡、鸭、牛羊肉什么的得经过清真寺的阿訇宰杀才能吃,没有经过阿訇念经后宰杀的动物是不能食用的。我母亲就是在开斋节期间去清真寺宰鸡的时候认识了我父亲的。

那时,我母亲拎着已经宰杀完的鸡,我父亲赶着一只未被宰杀的羊也到清真寺来宰杀,一个进一个出,他们互相让路,相视而笑,各有耳闻。巧的是,他们两个对目光的时候被张阿訇看见了,张阿訇跟我祖父有亲戚关系。回民都是热心肠,保媒拉纤被视为积德行善的行为。因此那位也姓张的阿訇就积极撮合。因为他是我祖父的远房亲戚,就先找了我祖父,他虽然年龄比我祖父小,却比祖父长一辈。同时,因为张阿訇在清真寺里也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有一定的权威,所以,当张阿訇向我祖父提出想撮合我母亲和我父亲婚事的时候,我祖父虽然心里一百个不同意,但是,考虑到张阿訇的面子,他又不能直接回绝,就支支吾吾,不说不同意也不说同意。可我们那位张阿訇却是个挺自信的家伙,他提过的亲没有不同意的,也少有不成功的,他就以为,祖父没表态就是同意了。所以,张阿訇兴致勃勃地找张老七去了。

张老七就是我的姥爷。我姥爷在战争年代打过日本鬼子,也跟苏联红军干过仗,是红岭镇有头脸的人物。不过,我姥爷还是很尊重阿訇的,他是个虔诚的穆斯林,尊敬教长,严守教规,对清真寺的大小教职人员都充满了敬意。所以,当张阿訇提亲的时候,我姥爷犯难了,他真心尊重阿訇、珍视宗教领袖,但又真心不愿意跟我祖父这个家族发生任何关系。我姥爷象我祖父一样,觉得在这位令人敬重的“德高望重”的张阿訇面前,说同意和不同意都不合适,也就沉默不语地吸着他那杆旱烟袋,一共吸了两袋烟,张阿訇就乐呵呵地站起身来说,找个主麻日(星期五)先把婚订了吧。

这就造成了第二个误会。双方父母全都不同意却被理解为全都乐意。这给两个家庭后来的相处带来了麻烦。

我姥爷跟我祖父一样,对这桩婚事一点都不看好,不仅不看好,还极力反对。我姥爷和我祖父都知道,他们这两个家族不是一类人,更不在一个阶层上,价值追求有较大的差异。除此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我母亲长得漂亮我父亲长相平平、我母亲个子比我父亲高、年龄比我父亲大,我父亲是城市居民户口,我母亲是农业户口等等客观外在的因素,这是双方家长反对的最重要原因。显然,两个人在很多人看来根本“不配套”。

当然,无论是张阿訇还是我姥爷、我祖父,谁也没想过我母亲和我父亲两位当事人的意见,他们愿不愿意,他们对彼此有没有好感。

我母亲和我父亲婚前接触不多,甚至都没说过话。即使在完全不知情的状态下被张阿訇积极地介绍给对方家庭后,他们也没有任何接触。他们只是在清真寺偶然相遇,彼此微笑一下,对了对眼神,但也谈不上“一见倾心”,只是略有好感,这个好感也仅限于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印象。

可是,当窗户纸被捅破以后,那种通常的“好感”一下子被升华了。两个彼此本无什么可能联系的人,都暗中有意地寻找、制造相遇的机会,细心地观察对方,两个人都发现,互相之间有吸引力,并且越来越浓烈。

祖父严厉地质问我父亲,你都看上她什么了?就她那个爹,那个农民家庭?你要是娶了她,你会穷一辈子。我父亲恭恭敬敬,唯唯诺诺地回答说,这不是张阿訇的意思嘛。我祖父对我父亲避重就轻的回答极不满意,他拍着桌子问,我问的是你!你对她是个什么态度。父亲陪着笑脸,却不回答祖父的问题。

这就是我父亲。

我姥爷也把同样的问题抛给我的母亲,象与我父亲约好了似的,我母亲只是低头不说话,其实沉默态度已经表明她想跟我父亲结婚。姥爷当然也看出来了,可是他不死心,他用烟袋指着母亲吼叫,你到底是怎么想的?!我母亲还是以沉默对待我姥爷的粗暴问话。最后,姥爷实在问不出个子午卯酉来,就狠狠地挥动着他的旱烟袋,你给我滚!别想让我给你们任何东西,想从我张老七家拿任何东西,门儿都没有!

我姥爷对我母亲是很偏爱的,因为,在这个大家庭里,母亲是主要的依靠者。母亲是九个姑娘的老大,因为,我姥娘(外婆)很懒,姥爷没办法改变她,就指望着老大。我母亲很优秀,她承担起了她的母亲应当承担的责任,家里的大事小情都安排得清清楚楚,有条有理,使姥爷很放心,他只管去给这个大家庭熬“嚼咕”(吃食)就行了。姥爷是很看重我母亲的婚姻大事的,她是老大,有榜样的意思在里面,老大的婚姻处理好了,下面的姑娘们也就可以照此办理。

在婚姻问题上,我母亲没有听我姥爷的,姥爷因此而怨恨我母亲“没有开好头”。此后,我姥爷的姑娘们象被施了魔咒,母亲后面几个姐妹的婚姻都不太顺,姥爷就把这个罪过记在了我母亲的身上了。特别是多年以后,我四姨的婚姻闹到了极度紧张的地步,以至于,我姥爷与我们家彻底断绝关系,直到姥爷死去,母亲都不能去看一眼,这也是母亲离开人世前特别难过的事。

双方的家长都不同意,那么也就省去了许多麻烦。他们没有双方家长的互送礼物,互相走动,互相祝福,更没有坐下来喝杯茶、互相承认,也没有订婚仪式,最后他们连婚礼也没有。人家的婚礼热热闹闹,他们的婚礼凄凄凉凉。

据我不太多的回族知识所知,在红岭镇,一对回族青年要想结婚,那得经过一系列程序。第一步就是要由媒人提亲,那里基本上没有所谓“自由恋爱”的。在红岭镇,回族都是“族内婚”,即在回民内部结亲,鲜有与外族通婚的,特别是不允许与汉族通婚。如果有,也仅仅允许回族男性娶他族女子为妻,回族女性决不能与他族男性通婚。第二步是订婚。订婚在回族婚姻里是件大事,事实上,从订婚开始就可以把男女双方视为一家人了,双方父母会建立起亲密关系,会经常走动,互相关照。订婚通常选在吉利的“主麻日”,也就是星期五,男方要给女方家送茯茶等礼物,女方回赠衣帽鞋袜等礼物。通常,男方送给女方的茶叶会被分成一小份一小份的赠给邻居,以此获得乡里的认可和祝福。礼物送完后,双方家长就要商定完婚的良辰吉日,当然,结婚最吉利的日子就是“主麻日”,就看选哪一个月的主麻日了。第三步,就是婚礼。婚礼是隆重的,有着严格的程序。要有阿訇念经,有众多的回族乡亲、邻居参加,有各种祝福活动。回族的婚礼不允许在开斋节举行,通常会选择在冬季。

哪个姑娘不期盼着自己的婚礼是隆重的、庄严的、浪漫的?那一天是按照分分秒秒计算的,她们会花一天,甚至两天的时间打扮自己,亲人们也会提前几个月准备各种结婚用品。即使穷人,结婚的时候也会竭尽全力去铺张一下的。

但是,由于姥爷和祖父两个不相往来的家族的反对,母亲和父亲的婚姻全不在程序上,处于完全被打入“冷宫”的状态。他们没有订婚的程序,也没有互相送礼的过程,甚至,从张阿訇说媒后,双方的家长就没有见过面。但父亲和母亲却热恋着,这个结果是双方家长所不没有料到的。

双方家长的强烈反对造成了母亲和父亲关系的热度,他们很快意识到,他们指望不上任何一方家长,想结婚,想生活在一起,必须自己想办法。显然,他们不可能举行婚礼,他们连生活费都没有,没有房子,被子、褥子任何铺盖都没有,他们是赤贫的。两个家长真是狠起了心,家里的东西什么都不让带走。

我母亲的姐妹们虽然被姥爷下了禁令,不准给我母亲任何物品,但是,她们还是想了些办法,把母亲在家里正在使用的东西偷偷地拿给了她。姑娘平时是没有一分钱的,可是,有几位还是偷偷地攒了几块私房钱,也给了我母亲。母亲在姥爷上山劳动的时候,悄悄地把这些物品运到了临时借的住处。

我父亲最惨,他没有那么和善的兄弟姐妹,那些亲骨肉们都躲得远远的,不想帮他。他们把我父亲当作异类,没有任何人怀着哪怕一点点儿的慈悲之心,伸出他们善良的手帮帮他们的同胞兄弟。可怜的父亲就向别人求助,大家都穷,他人给予的帮助是有限的。

父亲最终在一家商店找到了一个大木箱子。那是一个茶叶店,木箱子是装茶叶的。我可怜的父亲正要从那个茶叶店走过去,店主人也正在费劲地往外拖拽木箱。父亲就上前去帮助他抬。抬出店外,父亲就问店主人想把这个木箱子怎么了。店主人就说,是个装茶叶的,木头都是些旧木,没什么用,想劈了当柴禾烧。那个时候,大家都是靠木柴生火做饭,只有富人才买得起煤。父亲特别不好意思地求这个店员,能不能把这个木箱子给他,父亲就把自己目前的窘境跟茶叶店的人说了。茶叶店主人觉得父亲很可怜,就送给了父亲,不仅如此,还回到店里,找了一个小一些的木箱给了父亲,从店里还推出一个推车,帮助父亲把两个木箱子放在车上拉走。

父亲哭了,嘴里一遍遍地说着“塞瓦布!” “塞瓦布!”(感谢),用袖子抹着眼泪,拉着两只空箱子去他们临时住处。

多年以后,母亲给我讲起这段往事的时候都是抹着泪说的,她说,你爸爸多不容易啊。母亲还说,她和父亲的全部家具就是陌生人送给他们的这一大一小两个木箱子。大箱子用于放衣物,小木箱做了他们的饭桌,因为箱子底下还可以放碗筷。那个大木箱子使用了好多年,记忆中,我上大学的那年,那个大木箱子还在。后来想,那个茶叶箱子,除了能装东西外,其实也是母亲和父亲爱情、亲情、友情,反正一切情意的信物,它见证了两个人的历史,也记载着两个人曲折而多难的日子。他们是舍不得它。

那也是冬天。

红岭镇的冬天冷得没有底线,冷得缺乏同情心。零下20度?还是零下30度?是五级风,还是六级风?北风恶意地挤进这个十多平米的土屋,在房间里不断地打着旋儿,嘲弄着苦命的新人。两个穿着单薄的男女缩在夯土屋里,开始了他们的蜜月。

没有亲人的祝福,没有大红灯笼,没有红盖头,甚至连一件象样的衣服都没有,这就是我父母的新婚之夜。

两个人在几乎空无一物的房间里拢起一堆火,在火里放了几块红薯,他们用厚纸盒把那扇破木门堵死了,简简单单地吃点东西,暖和暖和吧。

母亲给我讲这些往事的时候,虽然总是在落泪,但从她的眼泪里我也总能看到那些特别甜蜜的东西。我想,他们那时肯定特别幸福满足的,要不然,在那样艰难的环境下,两个人如果不相爱又如何能坚持下来,又如何能活着?我又往远处想了一下,有时,最恶毒和最残忍的伤害可能就来自于内部。那时,如果父母没有紧紧地爱在一起,死死地拉着彼此的手,他们是无法在亲骨肉的巨迫与伤害下存活的,更不能在刀尖一样不断划过的寒冷中挨过冬季的。在我的记忆里,母亲对父亲非常好,她细心地照顾他,关心他,父亲对母亲也是赤心忠诚。

苦难让母亲和父亲更亲了,他们相依为命,互相鼓励着。冬天生产队里没活,母亲不用去忙活,母亲在白天来临的时候,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整理屋子。虽然东西不多,但是,天太冷,收拾起来就很缓慢。父亲是木材厂的搬运工,是要天天上班的。也幸亏父亲有个正式的工作,才使得他们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梦想。

母亲是闲不住的,她们的新家建立后,母亲就开始琢磨着干点活儿,她的运气还算不错,城里的地毯厂招洗毯工。大冬天的,洗地毯的水寒冷刺骨,工资又低,城里没人愿意受这个苦,母亲一去就被录用了。母亲高兴坏了,她居然找到了工作,而且是在城里,这简直是上天了。她看到了更光明的未来,她跟父亲说,要是咱们这样下去,日子就会好起来啊。咱们两个攒一年的钱就可以盖房了。

农村的土地有的是,那个时候没人知道“规划”这个词,找块地皮就能盖房,只要凑够了材料钱,房子就能盖起来。母亲经常上夜班,白班都是那些老工人们干,母亲踏踏实实,任劳任怨。地毯厂很认可她,虽然挣得有限,可是收入稳定。夜班也让母亲可以躲开家里的寒冷。同时,白天她又可以干点别的事情,母亲幸福得天天挂着笑脸,对每个人都露出善良的笑。母亲跟父亲为了盖房,就到处寻摸着废旧的砖呀、木料呀、石头呀什么的,没用多久,他们就在院子里堆积了很多材料了。他们离开工盖房子的时间越来越近了。

现在有句很流行的话叫“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像力”,我觉得,在我父亲身上并非如此,而是相反。应当说贫穷打开了父亲的想像力,或者说,贫穷让父亲的想像力有了巨大的施展空间。

父亲所描述的现实和未来世界并不在我们生活的物质空间里,而是在精神的癫狂界面,它是美好且又平庸的,它是陌生却又是腐烂的。它不可能存在于红岭镇的蓝图之中。

这样说吧,虽然祖父对母亲和父亲的态度是冷漠的,仅仅是因为后来经过他们的努力,家有个家样,人有个人样了。孩子多了,家业兴旺,日子好起来了,祖父才用正眼皮夹一下父亲。而且祖父所有针对父亲、母亲的话都是嘲笑的、讥讽的、傲慢无理的。但是,无论受到多么大的屈辱和慢待,父亲在祖父不在的时候都会乐呵呵地对他人说,我爸又给咱们送钱来了,他老人家是个有钱人,花不完,看我们孩子多,总是接济我们。还说,我妹夫们都说好了,过一段时间他们会给我大小子在工商局安排个工作,咱们也都成了城里人了。

后来,有一件事让我记忆深刻。我们家有七个孩子,家境虽然有点好转,但是日子还是苦巴巴的,我们需要寻找一切能赚钱的机会改善家里的生活。我们经常要掏大粪,卖给公社种地。人人家里都有一个露天的简易厕所,对于我们这样的穷人来说,厕所就是钱。特别是冬天的时候,我们会把冻得硬梆梆的粪便攒在一起,卖给来收大粪的公社。我们就想把祖父家厕所里的粪便也收集起来,他们家有8口人,粪便很多。父亲为了说服祖父能够同意我们这个小小的要求,特意包了一大包我母亲摊的煎饼,陪着笑脸说明来意。那天,祖父的心情比较好,虽然说出的话硬梆梆的,但究竟还是同意了,不过提出了“约法三章”,我们不能想什么时候去掏大粪就什么时候去:他们吃饭的时候不能去,他们休息的时候不能去,家里有客人的时候不能去。父亲恭敬地都答应了。回来后,父亲把这个“喜讯”告诉我们时,我们几乎要欢呼雀跃起来,这意味着,我们家又可以多几块钱的收入了。

但是,我们都知道,为了能够得到去祖父家掏大粪的权利,父亲忍受了祖父多么大的屈辱?父亲跟祖父是血缘关系,是亲骨肉呀。父亲的哥哥,也就是我大伯,和我父亲是亲兄弟,同样也是祖父的儿子,但两个人在祖父那里却是天壤之别。父亲在祖父眼里就是个低三下四的连二流子都不如的乞丐,他对父亲白眼、嘲笑、辱骂、讥讽、挖苦,而大伯却是他依靠的对象,祖父所有的家底全部交给了大伯,一切财富和生意皆由大伯一人掌控,祖父对大伯一家百般疼爱,万种宠溺。祖父只要把对大伯的百分之一情感分给父亲,我们家就不会过得如此悲惨。

掏大粪的时候,我和大哥搭档。我那时大概是9岁,个子不高,背不动太大的粪篓,大哥就给我弄了一个小一点的,他自己背了一个大粪篓。我们两个每人都有两个工具,一个是粪叉子,一个是粪勺子。大哥在前,我在后面跟着,我们经常走街串巷到几个固定的厕所掏粪。经常一无所获,因为那个时掏大粪的人很多,去的不是时候根本就掏不到什么。

第一次去祖父家掏粪就被祖父和大伯一家给训傻了。他们家有个大院子,比我们家大一倍都不止,深宅大院,高墙黑门。因为我们不是一个阶层,又被父亲千叮咛万嘱咐千万不能把祖父一家给得罪了,所以,我们谨记父训,估算着祖父家的作息时间,在上午十点正,他们早已吃过饭休息过的时候到了他们家。我大哥轻轻敲门,没有回应。那时,家家都养狗,但我祖父嫌吵,就没养,可是,他们家的院子又比别人家的大,轻轻敲门根本听不见。我大哥又不敢使劲敲,怕祖父生气。怎么办?我说,哥,门不是开着呢吗,咱们直接进去,要是他们没出来,咱们就直接奔厕所去,要是他们出来了,打个招呼。大哥想了想,也对。

我们就小心地推门进去了。当我们胆怯地走到院子中间的时候,突然一声怒吼:“谁让你们进来的!出去出去!”祖父愤怒得已经扭曲的面孔降临在我们面前。那时,大哥吓坏了,我也直往大哥身后躲。大哥声音颤抖,带着哭腔对祖父说,我敲了门,院子里没声音。祖父怒不可遏地指着大门“出去!给我出去!!”大伯一家以为发生了什么事,也都冲出了房间,呼啦一下把我们两个围在中间。我祖母随后也迈着她的三寸金莲走到了我们面前。祖母面相慈善,声音柔和,问我祖父出了什么事。我祖父不理我祖母,梗着脖子,憋着紫茄子一样的脸,不依不饶地指着大哥和我“出去!给我出去!没教养!”最后一句话让所有的人都明白了,原因是因为我们“没敲门”。大哥委屈得很,我们敲了门,没声音嘛。我大伯挺着胸,一幅知书达理的样子,对我们说,你爷爷是生你们没敲门的气,对于咱们这样一个有文化的家庭来说,连最基本的礼貌都不懂可不行啊,这样吧,你们出去,再敲一次门,爷爷就会让你们进来了。

大哥愣了半天,转身拉起我的手,缓慢地走出祖父家的院门。出了院子,大哥小心地把门关上。

一出来,我的眼泪就夺眶而出,大哥也哭了。我们在院外哭了几秒钟,大哥就边擦泪边说,咱们进去吧。我哭着说,哥,咱们回家吧,不去了。大哥就叫着我的乳名说,听哥的,咱们还得进去,都怪我,要是使点劲就好了。我说,大哥咱们不缺他们家这点大粪,咱们走远一点,一样也能捡满筐。大哥知道我从小就倔,我要是说不进去,就不会进去了。可是,今天我却反常,因为我看到大哥一脸的恐惧,他要是一个人进去,没有我这个同伴,可能事情会更糟。我就说,哥,等等我,咱们一起进去。

大哥由轻及重地再次敲响了我祖父家的大门。院子里传来我大伯的声音,进来吧!我们一脚踏进祖父的大宅门,这次我们更小心了,一进了院门就立在门边,不再往里走。大哥知道,要是得不到他们的允许,多走一步都是罪。祖父对我们已经不感兴趣了,他和祖母往屋内走去,后面跟着我大娘(我大伯的妻子)。

大伯审视着我们,似乎我们的打扮可以去他们的厕所掏粪了,可是,大伯一开口,我的心就凉了。大伯很和蔼可亲地对我们这两个掏大粪的外甥说,这回就对了,咱们老张家是有家教的,到哪儿去都要敲门,人家同意了再进去。你们这次就对了嘛,爷爷也不生气了,都进屋去了。不过,你们今天是不能掏大粪了,这不,马上就要做中午饭了,你们一掏,味就飘出来了,中午呢,你们的爷爷还要午睡,也不能掏。这样吧,你们明天再来吧,记得要敲门啊。

从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管我的祖父叫“爷爷”,如果偶然遇到,我会含含糊糊地胡弄一下,要是写文章提到了“爷爷”,我会使用有一定距离感的“祖父”这个词。如果有人说我不孝或者有人说我“小心眼儿”,我都不会在乎。

我背着粪篓,低着头,跟着哥哥,一路抹着屈辱的眼水向前走。

也是从那时开始,我变得更固执,更倔强,也更“怪”了。我再也不想登祖父家的门,即使乞讨也不会到这家门前去。我发誓,有朝一日,我会比他们强,我会让他们羡慕我。

人穷的时候是没有尊严的。

可能,有些悲观了。我父亲却与我相反,他似乎对祖父给予我们这个家庭成员的所有侮辱和慢待都看成了祖父对我们的爱,他甚至虚构了祖父与我们家庭之间的关系。

后来,我父亲讲起我和大哥所受到的委屈时,他讲得并非如我这个当事人那么悲苦。父亲描述说,我们去掏大粪的时候,正赶上祖父家吃饭,祖父让我们坐下来享用了鸡鸭鱼肉,好吃的好喝的,还给了我们零用钱,怎么着怎么着的。

无论祖父如何对待我们一家,父亲对祖父都充满了感激和期待。他自己受尽了侮辱,我们也跟着受苦,但是,当他对外人谈起自己的父亲时,却总是自豪而乐观。

他虚构了我们得到祖父百般疼爱照顾的故事。父亲所描述的亲密的家族关系只存在于幻想之中,现实很悲凉。因为我们生活在现实中,与父亲用语言建构的世界完全是两回事,因此,父亲在我心目中的分量就逐渐减小了。我因此成了“不孝之子”。

一座没有硝烟的城市,维护人们信仰的只有黑色的夜幕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 史谭a

编辑 | 史谭a

前言

前言: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常常通过多种手法来传递故事、情感和意义。剪辑作为影片制作的关键要素之一,在影片的叙事和表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电影《罪恶之城》(Sin City),由罗伯特·罗德里格兹(Robert Rodriguez)和弗兰克·米勒(Frank Miller)联合执导,是一部以犯罪为题材的黑色幻想电影,以其独特的视觉风格和叙事结构在电影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影片中采用了一种独特的剪辑手法,通过快速剪辑、非线性时间结构和错综复杂的情节线索交织,创造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世界。这种剪辑手法不仅为影片带来了戏剧性的效果,还在影片的氛围塑造和情感表达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将深入探讨《罪恶之城》中的独特剪辑手法,以及它对影片情节线索的错综交织和影片氛围的独特塑造所产生的影响。

剪辑在电影创作中的作用和功能

剪辑是电影制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涉及将拍摄的各个镜头和片段组合在一起,创造出完整的叙事结构和情感表达。剪辑在电影创作中具有以下重要作用和功能:

剪辑通过将各个镜头有机地连接起来,实现了电影故事的连贯性和流畅性。它使故事得以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将角色的情感、冲突和发展呈现给观众。同时,剪辑可以控制影片的节奏,使故事紧凑有序,或在需要时放慢节奏以强调情感变化。

剪辑可以通过切换不同镜头来捕捉角色的表情、眼神、动作等细微变化,使观众更深入地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透过剪辑,观众可以与角色建立情感连接,共鸣角色的喜怒哀乐,从而加深对角色发展的理解。

通过剪辑的处理,电影可以创造出紧张、悬疑、戏剧性等不同的剧情张力。剪辑可以在关键时刻进行快速切换,制造出紧张氛围,或在情节高潮时运用跳跃式叙事,使观众的注意力紧紧集中,增强电影的戏剧性效果。

剪辑可以对时间和空间进行创造性的处理,切换不同时间点和地点,实现非线性叙事。这样的处理方式可以为电影增添神秘感、深度和复杂性,也能够引发观众的思考和探索。

剪辑可以直接影响观众的观影体验和情感共鸣。通过精心的剪辑,电影可以在观众心中引起各种情感,如紧张、愉悦、惊讶等。剪辑也是导演和编辑表达情感、主题和意义的重要手段。

影片基本情节和主要角色介绍

电影《罪恶之城》以一个虚构的城市为背景,呈现了多个故事线索在这个城市中交织、碰撞的情节。影片中涵盖了多个主要角色和情节线索,每个角色都在城市中的黑暗与罪恶中有着独特的体验和发展。以下是影片中主要角色和情节线索的简要介绍:

马尔科是一个外表粗糙、但内心正直的男人。他的故事线索围绕着他对被害的女人黄金之女的复仇。在追寻真相的过程中,他陷入了城市的黑暗世界,并与黑帮、警察以及其他角色产生了交错的联系。

黄金之女是一个神秘的女性,她的死引发了马尔科的复仇行动。而她的双胞胎妹妹沙恩试图寻找姐姐死因的真相,从而也卷入了城市的黑暗阴谋。

哈特根是一名老警察,他试图保护一个名叫南希的女孩免受一个变态杀手的侵害。他成为杀手的目标,但他毅然决定追踪杀手,为南希的安全而战斗。凯文是一个神秘的角色,他似乎与城市中的各种恶行有关。他是变态杀手的助手,实施了多起恶行,引导着哈特根的行动。

凯尔是一个,他卷入了黑帮的内讧和城市的黑暗世界。他试图保护一个名叫雪丽的女人免受危险,却发现自己被卷入了一场更大的阴谋。这些角色和情节线索在影片中错综交织,形成了一个复杂且引人入胜的故事。

情节线索的多重层次与错综关系

电影《罪恶之城》以其复杂且引人入胜的情节线索交织,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充满黑暗和谜团的城市世界。这些情节线索在影片中以多重层次和错综关系呈现,创造出一个扑朔迷离的叙事结构。以下是情节线索的多重层次和错综关系的探讨:

影片中的每个主要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线索,这些故事线索在影片中以分段式的方式呈现。这种叠加的叙事结构使得影片的情节变得更加丰富和引人入胜。观众需要不断地跳跃在不同的情节线索之间,才能完整地理解整个故事。

电影通过回溯的方式,逐渐揭示了角色们的过去和与之相关的事件。这种回溯不仅为角色的情感和行为提供了合理解释,还加深了影片的复杂性。影片中的一些情节线索之间存在着呼应关系,通过一些暗示和暗示,将不同情节联系在一起,增加了观众的思考和探索。

影片中的角色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之间存在着各种联系和交织。一个角色的行动和决策可能会影响另一个角色的遭遇,从而导致更加错综复杂的情节发展。这种角色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影片的故事更加立体和生动。

影片通过非线性的叙事结构,将不同时间点的情节交织在一起。这种非线性叙事不仅增加了影片的神秘感,还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断解谜,追寻线索,从而更加投入到影片的情节中。

通过这些情节线索的多重层次和错综关系,电影《罪恶之城》创造出了一个充满挑战和吸引力的故事世界。这种错综交织的情节结构,与电影中独特的剪辑手法相互呼应,为观众带来了更加丰富的观影体验。

剪辑手法在将多线索融合展现中的运用

电影《罪恶之城》以其多重情节线索的交织,为观众呈现了一个错综复杂的城市世界。而这些情节线索的巧妙融合和展现,得益于导演的独特剪辑手法。以下是剪辑手法在将多线索融合展现中的运用的详细探讨:

影片中采用了并列剪辑的方式,将不同情节线索并列呈现在观众面前。这种剪辑手法使得不同情节线索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观众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不同角色的情感和发展。通过将不同情节同时进行,影片创造了紧张感和快节奏的叙事效果,增强了观众的投入感。

剪辑在电影中的镜头切换非常流畅,几乎每个镜头都与下一个镜头紧密相连,使得情节线索之间的切换不显突兀。这种连贯性的剪辑手法使得多个情节线索之间的过渡更加自然,观众可以更轻松地跟随影片的发展。

影片通过回溯的剪辑方式,逐渐揭示了角色的过去和背景。这种揭示不仅为情节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和动机,还使得观众在不同情节线索之间建立了更加明确的联系。回溯剪辑的使用不仅增加了情节的层次,也加深了观众的参与感。

剪辑手法的快速切换和节奏的控制,使得影片中的情节线索在观众眼前迅速展开。这种节奏感的控制加强了影片的紧张氛围,使得观众在情节高潮时能够更加投入。剪辑还累积了情节的张力,让观众难以预测下一步的发展,保持了观影的吸引力。

通过这些剪辑手法的运用,电影《罪恶之城》将多线索融合展现得淋漓尽致。观众在观影过程中,通过剪辑的引导和处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影片中错综复杂的情节世界。

电影《罪恶之城》以其独特的剪辑手法,将多个情节线索错综交织在一起,创造了一个充满谜团和戏剧性的故事世界。快速剪辑和跳跃式叙事是影片中的重要剪辑手法,它们在将多线索融合展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快速剪辑是《罪恶之城》中引人注目的剪辑手法之一。通过在不同情节之间快速切换镜头,影片营造出紧张、快节奏的叙事氛围。这种快速剪辑的叙事方式使观众难以预测故事的发展,从而增加了情节的吸引力和观赏性。观众在短时间内跟随多个情节线索的发展,不仅加深了对角色和情节的理解,还增强了观影的紧张感。

跳跃式叙事是指将不同时间点的情节交错呈现,不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在《罪恶之城》中,跳跃式叙事被广泛运用,通过将不同情节线索在时间上前后交错,创造了复杂的叙事结构。这种叙事方式增加了影片的神秘感和趣味性,观众需要在观影过程中自行拼凑情节的发展,从而更加深入地投入到故事中。

快速剪辑和跳跃式叙事的运用,使影片的情节线索之间产生了更紧密的联系,也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感。观众需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切换不同情节,理解角色的情感和行动,这种参与感让观众更加投入影片的世界。跳跃式叙事不仅为影片增加了神秘感,还使观众能够通过不同时间点的线索推测情节的发展,从而增强了观影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通过快速剪辑和跳跃式叙事的运用,电影《罪恶之城》实现了情节线索的错综交织,为影片营造了引人入胜的叙事效果。这些剪辑手法的使用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体验到不同情节线索的交错和碰撞,加深了对影片世界的理解和探索。

结论

电影《罪恶之城》以其独特的剪辑手法和多线索错综交织的叙事方式,创造了一个充满黑暗、戏剧性和神秘感的影片世界。在整个论文中,我们深入探讨了独特剪辑手法在影片中的应用,特别是在情节线索的错综交织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通过剪辑手法的快速切换、跳跃式叙事以及情节回溯,电影成功地将多个情节线索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种错综交织的叙事方式增强了影片的复杂性和吸引力,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断解谜,体验到多重情节的碰撞和交错。独特剪辑手法不仅影响了影片的故事情节,还在情感表达和影片氛围的塑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40306/1696261347120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