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聘简历如何关闭(猎聘简历)
从“猎头精英”走向“专业化”, 猎聘底气何在?
中国网财经12月15日讯(记者 张润琪)当前全球的目光无疑聚焦在卡塔尔。这场首次在北半球冬天举办的世界杯,不仅吸引了众多球迷的目光,也让不少品牌方摩拳擦掌。
单从今年央视赛事转播时段的广告投放来看,猎聘、Boss直聘、58同城三家的同时出现让在线招聘市场备受关注。
当前市场环境下,就业作为经济的“晴雨表”,反映到招聘行业所面临的的挑战不言而喻。但伴随老牌招聘平台的退市,近几年猎聘、Boss直聘相继登陆资本市场,且从两家的财报来看,近几年能够持续保持盈利着实不易。
在线招聘行业已完成新一轮洗牌。尽管大环境仍面临不确定性,但市场对优质人才的需求持续旺盛。未来,拥有优质人才,能够为市场提供专业人力资源服务的平台将迎来广阔的发展机遇。
从“猎头精英”走向“专业化”
时间追溯到2011年。彼时招聘市场有两种模式,一是招聘平台广告墙模式,二是线下专业猎头公司为高端职业经理人提供专业服务的做法。两者之间存在空白市场。
“找猎头上猎聘你就是精英……”凭借着这句广告语刚刚成立不久的猎聘在当时以“猎头”标签快速击中职业经理人为代表的精英人群,打入互联网招聘市场。
借助互联网平台属性拥有的服务能力,2015年,在助推线下猎头行业在国内走向互联网化、公开化和透明化的同时,猎聘开始慢慢将业务从猎头、职业经理人这一细分领域延伸至中高端人群。
而这一年的再早些时候,定位蓝领和初级白领招聘的Boss直聘上线,以“直聊+移动+免费”的模式迅速在招聘市场打开局面。
如今,在各自战略目标指引下两家都已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站在当前这个时点回看整个在线招聘行业,同一赛道可能同时有诸多新老玩家,但如何能持续奔跑,才是各自商业模式的魅力所在。
于一直稳健发展的猎聘而言,成立至今围绕如何服务好优质人才和企业对优质人才的需求,创新和变革的脚步从未停歇。这也是猎聘在经历了初入赛道的猎头、精英,第二阶段的移动、高薪和第三阶段的年轻化之后,有底气在此时提出“专业招聘”的核心原因。
戴科彬认为,企业刚进入一个市场时,越精准细分越好,让别人一眼能看到区隔点。但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后,除了思考我是谁,还要思考我的价值是什么,能为平台用户带来什么。“我们总结出来是‘专业’。互联网的本质是消费经济,实际也是个服务业。而服务业最核心的是对自己所在领域是否有足够深入的了解,提供的服务是否能够匹配这个领域的需要。”
那么,猎聘“专业”在哪儿?戴科彬的回答是,“人才优质、精准高效、服务专业,这是猎聘和其他招聘平台最核心的区别。”
猎聘平台有超过8200万优质人才,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高达八成左右;拥有三年及以上工作经验的人数占90.73%;10万年薪以上占比69.48%。而国盛证券此前数据显示,猎聘平台简历独占率达80%。
此外,猎聘也一直致力于推动以结果为导向的闭环招聘模式,以提升招聘效率。从猎聘近年来的财报数据来看,科研投入持续加大,这背后是数据标签的完善、产品的创新和算法迭代带来的匹配效率的持续增强。专业服务层面,猎聘2014年即组建线下C(全球职业发展中心)团队,同时公司还有职伴等产品矩阵,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深度服务。
借势世界杯为企业、人才双向护航
世界杯的广告效应和商业价值无需多言,堪称“兵家必争”的顶级资源。
对于此次广告投放,戴科彬告诉中国网,过去十余年猎聘的传播都集中在一些较大城市的核心地段,这造成了可能只有较大城市核心地段的核心人群才对猎聘比较熟悉。且由于信息差,一些认识猎聘的人对猎聘中高端定位的理解也并不相同,直到今天还有人把猎聘定义为一家猎头公司,或者只有很高端的人才、大型企业才能用猎聘,但实际上猎聘的价值远不止于此。
“当前还有很多人是不认识猎聘的。他们并不知道猎聘可以免费发布岗位在线招聘人才,不知道猎聘提供各行各业的优质岗位,尤其是新兴产业的岗位。当前企业面临的挑战和压力都很大,需要优质人才提升经营效率,而各项成本必须控制,我们希望把猎聘的价值传递给更多人。”戴科彬称。
当前市场环境下,就业市场供需存在不平衡。与此同时,企业对求职者及求职者与岗位的适配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职场人在经济环境不确定性下,在寻找工作过程中也变得更加谨慎。
为了帮助有招聘需求的企业及有就业需求的职场人高效匹配,11月以来,猎聘在全站推出“人才绿茵场,专业招聘季”大型公益招聘活动。期间,专业招聘季活动特推出“直播最前线”栏目,针对互联网、硬科技、新能源、大健康四大行业将持续开展近百场公益直播活动。
“我们希望借此让更多有招聘需求的企业把岗位集聚到猎聘平台,帮助企业免费招聘优质人才,帮助人才获得更多可能性。”戴科彬表示。
2011 年上线至今,猎聘走过的路一定程度上映射了这个行业的变化。但无论行业如何变化,在戴科彬看来,公司会一如既往在变化和挑战中寻求确定性的机会,以不变的本心通过科技创新服务社会,帮助用户、企业和社会更成功。
如今,随着产业升级和新经济的蓬勃发展,优质人才缺口不断扩大,猎聘作为优质人才的重要调配中心,未来无疑极具想象空间。
猎聘紧急启动三项简历保护措施,呼吁重拳打击互联网黑产
金融界网3月16日消息 昨天,央视315晚会报道了猎聘平台部分简历遭互联网黑产非法售卖的问题,猎聘对此高度重视,深刻反思自身工作不足,并于第一时间成立由CEO挂帅的专项小组,对部分简历遭不法分子售卖牟利的行为进行彻查,火速启动三项措施,对求职者信息保护进行紧急整改升级。
第一,猎聘对用户端信息保护进行重大升级,在原有的16项保护基础上新推出“虚拟号码”功能,并在企业端和猎头端均开启“虚拟号码”服务,该功能已经正式启用。目前,猎聘连夜进行了新产品改版,并于今天(3月16日)向各大应用商店提出了更新申请。
猎聘平台此前就推出了个人信息保护功能,此次重大升级主要是增加了“虚拟号码”功能,即求职者在没有主动投递简历的情况下,企业和猎头均无法看到求职者的真实号码,只有指定绑定电话号码的招聘方才能通过中间加密过的虚拟号码联系到求职者;只有当求职者主动投递该职位,企业端和猎头才能看到其真实号码。而通过非法手段下载的简历中用户联系方式会变为无效号码,其他人无法联系到求职用户本人,因而该简历实际上成为无效简历,从而有效保证了用户的联系方式不被泄露,大大降低了求职者号码曝光的风险。
第二,猎聘对企业端账号资质审核确保严格执行,在原有7项审核方式基础上坚持 “人工+技术”双链路审核体系。在招聘方注册信息合法性、合规性、真实性进行严格审核,避免不法分子利用企业账号随意填写注册信息、故意发布虚假信息、恶意收集用户简历等现象。与此同时,猎聘将对内部审核团队开展系统化培训,进一步提升审核能力。
第三,猎聘将积极加强站外监管,联合同业大力推动打击互联网黑产的倒卖简历行为。目前猎聘已与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行业同仁达成共识,具体措施包括:相互分享失信企业名单、建立日常沟通交流机制、共同分享安全保障技术经验,并联合向有关部门提出打击互联网黑产倒卖简历的具体建议。
简历遭非法下载和售卖一直是招聘行业的毒瘤,侵害了包括求职者、平台在内的所有受害者的合法权益。猎聘坚决抵制这一黑产行为,长期联合外部机构,在相关网络渠道进行持续地大规模的排查,一经发现非法售卖求职者简历等可疑行为,将对涉事企业及个人账号进行永久封禁,并将诉诸法律,通过法律手段严厉打击不法分子非法售卖个人信息行为。
猎聘在发现部分简历遭非法获取后,分别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向多地公安机关报案,同时亦以侵权为由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由于此类犯罪取证相对困难,再加上时至今日,国内招聘行业尚未有因平台简历信息被非法获取后直接以招聘平台为受害方定案的明确判例,故相关案件的推进需要一定的研究时间。我们将联合同业,持续以法律手段维护猎聘平台上的简历信息安全,推动重拳打击互联网黑产的非法行为。
求职者利用互联网平台求职,将简历上传至猎聘平台,是基于对平台的深切信任,寄予了对前途发展的美好期许。对于此次对求职者造成的困扰,猎聘表示万分歉意。猎聘成立之初,就以“帮助职场人更成功”作为自己的使命,坚持“用户第一、追求极致”。猎聘将努力不辜负求职者的信任,通过功能升级、体系重建、增强站外打击力度,为求职者构建坚固的信息安全防火墙。
感谢媒体和社会的监督,在处理此次事件的过程中,猎聘深刻意识到保护求职者的简历及信息安全没有止境。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未来猎聘将在继续严格遵守《网络安全法》、《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不断进行产品升级、加强资质审核、优化工作流程。对一切非法获取并倒卖求职者简历的互联网黑产行为,平台绝不姑息、追责到底!
同时,猎聘呼吁全社会注重对个人隐私的保护,联合起来曝光、抵制网络黑产,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安全、诚信的网络环境。
3·15晚会曝光:智联招聘、猎聘平台简历给钱就可随意下载,大量流向黑市
来源:央视财经
近年来,警方破获了多起案,不法分子从网络黑市购买大量个人简历信息实施精准。这些信息精准的简历是怎么来的呢?
记者在各类贴吧、论坛、QQ群里发现,出售招聘平台简历的信息比比皆是。记者加入了一个名叫“58智联粉”的QQ群,成员人数上千,进入群里仅仅几分钟时间,贩卖各类简历的消息就超过99条,提示音此起彼伏,应接不暇。
一位卖家表示,只需要支付7元,就可以买到一份智联招聘上最新的求职者简历。在支付了费用后,不到5分钟卖家便发来一份简历。简历内容详尽,求职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照片、联系方式、工作经历、教育经历等信息一应俱全。卖家甚至还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对简历按照年龄、地域、毕业院校等信息进行精准筛选。
这些号称来自智联招聘的简历信息是否真实准确呢?记者拨打了简历中的电话。
记者问:“喂你好请问是(某某)吗?”
求职者:“对。”
记者问:“您是在智联招聘上投过简历是吧?”
求职者答:“嗯,投过”
通过同样的方式,记者又联系了多位卖家,都表示只要给钱,就能买到智联招聘网站上的求职简历。
网络黑市上怎么会有智联招聘的个人简历信息在贩卖呢?一位卖家透漏,只要在智联招聘注册企业账号就可以很容易大量下载这些简历。
网名为“A数据”简历卖家说:“智联账号也是下载,个人账户不行,得企业账户。”
智联招聘声称拥有1.8亿用户,视用户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为自己“生命线”,致力于保障用户的信息及通信安全。既然是“生命线”,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的个人简历信息从智联招聘泄露呢?
记者体验发现,招聘企业通过上传营业执照和法人信息注册企业账号,就可以在智联招聘上发布职位、查看求职者简历。
记者通过一个企业账号,登录智联招聘,点击简历,看到了求职者的学历、工作经历等信息,但求职者姓名、电话、邮箱地址等关键信息却处于隐藏状态。
点击下载简历,弹出了一个支付页面,原来需要支付60元,才能下载完整版简历。记者支付后,无需征得求职者同意,简历信息就被瞬间更新,原来隐藏的姓名、联系电话及邮箱地址等关键信息全部显示了出来。
在智联招聘,根据求职者的学历、工作经验、薪资水平等条件,简历的下载价格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40元、60元和100元。
智联招聘客户顾问说:“校园简历是40元一份,白领简历60元一份,金领简历100元钱一份,金领简历是985、211本硕连读,在行业内有5到10年经验的,年薪在30万元以上的高端简历。”
记者体验发现,通过企业账户,只要交钱办理会员,就可以不受数量限制下载包含姓名、电话及邮箱地址等关键信息的完整简历。
记者:“下载简历的话,每天有什么数量限制吗?”
智联招聘客服客服:“企业会员的话,就没有限制了。”
虽然智联招聘宣称,企业用户不应以任何方式泄露简历信息。但是对于下载后的简历信息,却缺乏管理和监测,任其流入网络黑市。
智联招聘还宣称,不会在搜索结果中公开求职者的姓名和联系方式,而求职者并不知道,只要肯花钱,企业用户就可以毫无限制地下载求职者的个人简历,他们更不知道自己的简历被谁下载,拿去做了什么。
记者在智联招聘提交了一份简历,通过网络黑市买到了这份简历,但是账户上却没有任何被下载的提示。
智联招聘客服:“您注册完账号,创建完简历,默认就是公开的,如果企业方主动看到您的简历信息,下载简历,个人端口是没有数据反馈的,哪家企业具体下载了您的简历,是不进行您的反馈。”
只要通过企业账户,伸向简历的黑手就能在求职者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肆意下载、倒卖个人简历。
记者调查发现,还有人在兜售智联招聘的企业账户。一位名叫“旺财”的卖家卖给了记者一个企业账户。账户的注册公司为南京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名为“旺财”招聘平台企业账户卖家:“直接打印一张营业执照,进行企业认证。”
记者:“打印是什么意思啊?”
旺财:“您要有营业执照的一个模版。”
记者:“您是有模板,然后把信息填上去打印吗?还是怎样?”
旺财:“你可以这样理解,就是趁你不备,用你公司的执照,弄一下。”
这样一个通过伪造资质申请下来的企业账户,只要支付费用,就可以随意下载信息详尽的个人简历。通过这样的途径,大量的个人简历信息,源源不断地流入了不法分子的黑手。
这样的问题不仅仅发生在智联招聘,许多卖家发布售卖简历的信息中常常宣称“猎聘智联无忧简历下载”“前程无忧智联猎聘简历服务”等,用同样的方式,记者也买到了前程无忧和猎聘网上求职者的简历。
记者电话核实前程无忧简历信息。
记者:“喂,你是(某某)吗?”
求职者:“对,是我。”
记者:“请问您是在前程无忧上投过简历吧。”
求职者:“嗯,是。”
记者电话核实猎聘网简历信息。
记者:“喂,你是(某某)吗?”
求职者:“嗯。”
记者:“请问您在猎聘上提交过简历吧?”
求职者:“嗯,对。”
随后,记者又分别在前程无忧和猎聘网的企业账户进行体验,只需支付费用,便可以下载到带有求职者姓名、电话、邮箱地址等关键信息在内的完整简历。前程无忧和猎聘网也缺乏对下载后的简历信息,进行管理和监测。
就这样,这些求职简历信息,在不知不觉中,被伸向个人简历的黑手肆意下载、多次倒卖,甚至流入团伙手中。
2020年5月,四川省眉山市公安局网安支队破获了一起侵犯个人简历信息的案件。犯罪嫌疑人通过简历上的个人详细信息给受害人打电话,引入团伙设置的陷阱中。
眉山市东坡区公安分局网安大队教导员黄咏飞说:“招聘网站上发布简历的人,是很希望得到工作的,在这个时候,他们对所有的陌生电话都不会抗拒,对所有的来电,他们都是基于个人的信任和对招聘网站的信任。”
警方调查发现,犯罪分子一方面通过企业账户获取简历;另一方面通过QQ群,批量购买简历。
眉山市东坡区公安分局网安大队民警李瑞晶说:“这些数据都是在QQ群里面买的,大概20余万条。”
近年来,各地警方破获多起类似案件,黑龙江大庆警方在公安部“净网2020”专项行动中,成功破获侵犯公民个人简历信息案,涉及个人简历信息高达1500余万条,涉案金额7500余万元。
大庆市公安局网络警察分局案件侦查一大队大队长贾晓亮说:“其中一个嫌疑人的一块硬盘当中,存储的公民简历数量就有700多万条。”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1014/169625469185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