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干嘛的呀(腊八节干嘛的)
除了食粥,腊八节还有些什么别的习俗?
春为岁首,万象更新。腊月虽是岁终之月,冬时未尽,但新旧交替的能量却也自此开始悄然萌动。
“荒秋野水间荆榛,惟有青山日对门。草木向阴犹带雪,风光近腊已如春。”宋人张耒的这首绝句《腊》,精辟地写出了时光进入腊月的自然景象:即使背阴的草木还身披雪冰,迎春的序幕已徐徐拉开。作为腊月的首个节令,“腊八节”堪称我国民俗节日中源头最为古老的节日。古代的“腊祭”与佛教文化相融,伴之同样源远流长的粥文化,共同化作一碗香甜润心的腊八粥。
丰富的配料、缓慢的熬制过程,粥这种兼收并蓄的包容性,从容自若接纳一切、融解一切的气度,也颇体现出了一些中华文化的精神。
腊祭:古人的年终大典
为何农历十二月又称“腊月”?“腊者,接也。”(《隋书·礼仪志》)“腊”首先含有新旧交替的意思;其次,“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用以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进行“冬祭”;“腊者,逐疫迎春”,用干物祭祀神灵叫腊祭,故腊祭之月为腊月。
“腊祭”又称“蜡祭”、“腊日节”,是腊八节的古老前身。在与佛教的“佛成道节”合二为一之前,它原本是我国古代年终时举行的一个祭祀性的节日,国君和人民都会参加。前三季,人们忙碌着耕种和收获,到了“冬藏”岁末之时,总该好好感谢一下天地诸神和祖先的庇佑了,同时也乞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终岁劳作的人民,也可因祭祀而聚会饮食,享受丰饶之乐,一张一弛,以免生出倦怠之心。
这种年终祭祀的活动,早在夏、商、周就有,只不过名称不一。“夏曰清祀,殷曰嘉平,周曰大腊。”到了秦汉时期,才普遍称之为“腊”。人们将一年中收获的各种农作物都取一些出来,祭祀百神,和他们分享这一年来田间的美好收获。
与腊祭有关的周朝辛鼎 上海博物馆藏
腊祭的习俗世代相沿,直至当代。在鲁迅的短篇小说《祝福》中,鲁镇的年终大典“祝福”,一系列的年前祭祀活动,便是远古腊祭的传承。老舍在《北京的春节》中也提到腊八,他称包含了各种豆、米、干果的腊八粥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把古人年终“显摆”的心态写得很是俏皮欢乐。
《礼记·郊特牲》中记载:“八蜡以祀四方”。虽说是祭百神,传统腊祭主要有八个方面的内容:先啬、司啬、农、邮表畷、猫虎、坊、水庸、昆虫。从农神到保护农作物的猫虎(猫食田鼠,虎食山猪),再到害虫之神,均受祭祀,故称“腊八”。
“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最初,腊祭之日并未固定下来,只是在每年农历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进行,南北朝时梁的开国之君梁武帝,将腊日节定在了十二月初八。这与他的笃信佛教有关,因为佛教始祖释迦牟尼便是在腊月初八这一天,喝了一碗牧女奉献的乳糜,静思默想,得道成佛。如此一合并,祭祖、祭神、祭佛,一举三得,腊八节的日子算是固定了下来。
佛寺会在腊月初八日煮粥、食粥,表达对佛祖的纪念,不过,民间在腊八日喝粥也不全然是受了佛教文化的影响,中国古代也有冬至日食赤豆粥的习俗,以庆贺阳气萌动或除疫(到南朝时,食赤豆粥被认为有避疫作用)。久而久之,“腊日祭”与“佛成道节”相融,“冬至粥”移到了“腊八粥”,腊八节可谓是东方两大文明交汇的一项成果。
莫高窟第61窟 北壁 牧女献糜
腊八粥在清代到达鼎盛
腊八粥在唐始崭露头角,但还只是局限于敦煌地区,并未在内地流行开来。敦煌寺院有腊八日“煮药食”的习俗,可看作是“腊八粥”的前身。真正意义上具有佛教意义的腊八节是从宋朝才盛行起来的。《东京梦华录》中记有:“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七宝五味粥”,即是最早见诸文献的腊八粥。
什么是“七宝五味粥”?“七宝”是佛家的专用名词,内容在诸多佛典中说法不一。综合起来看,主要是“金、赤金、银、琉璃、玻璃、砗磲、玛瑙、珍珠、玫瑰、琥珀、珊瑚”等物。“五味”则是指“辛、甘、酸、苦、咸”。
琳琅宝物,可以娱目,可表敬意,但却不能果腹;俗谚虽有“五味调和百味香”,但若真将五种调料用来烹粥,怕是也不太好吃吧。若仅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七宝五味粥”真是个不太能付诸实践的美好想象。
不过,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提到,十二月初八日,各寺院以及普通的人家会“用胡桃、松子、乳蕈(蘑菇)、柿、栗等熬成粥”,叫做“腊八粥”。原来,“七宝五味粥”实际上是香喷喷的好粥品。南宋诗人陆游亦有“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的诗句,可见佛寺馈粥的习俗,在南宋时期已经非常普遍了。
到了明清,腊八粥才真正达到了盛行的顶峰。腊八节这天,腊八粥成为家家必备的节庆食品,用料更讲究,制作也更精细复杂。从腊月初七这天,人们就要开始剥果子、洗盆器,用一个晚上的时间煮粥,到天明时正好煮熟,用来祀先礼佛,分送亲友。
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提到了煮腊八粥的方法: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熬煮。煮熟后,再用染红的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点染粥面,使之看起来赏心悦目。
更讲究的,会将各种瓜果雕刻成人形、动物等花样,放在锅中煮。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在腊八粥中放入“果狮”。先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再拿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然后把桃仁作为狮脚,以甜杏仁作为狮子尾巴,最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像一头生机勃勃的小狮子。
有钱的大户人家,还会用莲子、银杏、花生、红枣、松子加上姜桂等调料,掺入大米煮成腊八粥,也有用豇豆、金针、木耳、豆腐、慈姑等熬煮腊八粥的,喝了之后可以温暖手足、滋补身体。
清廷对腊八节非常重视。从乾隆年间开始,雍和宫皇家煮粥舍粥的仪典,是腊八节、腊八粥发展到鼎盛的标志。
品尝雍和宫的腊八粥 新华社供图
腊八风俗面面观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和民族的差异使腊八粥的配料和口味变得非常丰富,可达到“十里不同”的程度。除了比较普遍的煮腊八粥、泡腊八蒜,各地还有许多不同的腊八节习俗。
有些地方会给果树吃腊八粥、喂米饭,在腊月初八这天,先用斧子在树身上砍几下,然后把腊八粥或米饭抹在刚砍出的树痕上。如今在一些中原村落,这种祭树民风仍有遗存,它体现了古人的一种原始信仰,认为植物和动物一样具有灵性,喝了腊八粥的果树,来年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不过,其中也蕴含了一些科学道理:在果树上砍些口子,可以调节树的营养增长,保证果实的营养需求。而抹在树痕上的腊八粥,可以起到保护伤口的作用。
“吃冰”也是一些地方的腊八节习俗。腊月初七的晚上,家里会为小孩子们“冻冰冰”,在清水里放入红萝卜、白萝卜刻成的各种花朵,用芫荽做绿叶,摆放在室外的窗台上。如果第二天清早,冰面冻起了疙瘩,就预示着来年小麦大丰收。另外,人们还认为腊八这天的冰特别神奇,吃了它,一年之内都不会肚子痛。当然,这些说法都没有科学依据,但反映了老百姓对农业丰收和身体健康的美好企盼。
每年腊八前后,安徽黟(yī)县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做“腊八豆腐”,它的色泽黄润如玉,味咸带香,下饭佐酒皆宜。每当春节来临时,许多黟县人都要寄出快递,有些甚至漂洋过海地运送。包裹里包着的,就是腊八豆腐,寄托着当地人的殷殷乡情。
腊八豆腐
在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在腊八节这天不吃腊八粥,而改吃腊八面。人们先将红萝卜、白萝卜、白菜帮子切得又薄又匀,再以大葱、蒜苗、豆腐、粉条、茴香等调料烩在一起,等面熟了,把菜倒入锅中,加几滴红艳艳的油泼辣子,香喷喷的腊八面就做好了。当地风俗是不等太阳出来,就要吃上这腊八面。
腊八面
再说回腊八粥。古人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人间至味,也许亦是淡,如同食遍山珍海味后喝的这一碗再平常不过的粥。历代文人写下过不少咏粥的诗篇,李商隐有“粥香饧白杏花天,省对流莺坐绮筵”;苏东坡吃了用豆浆和无锡贡米熬煮的粥后,挥毫写下“身心颠倒自不知,更识人间有真味”;陆游的《食粥》,更是将世人对粥的印象提升到新境界:“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袅袅粥香中,透露着温情的滋味,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气息。腊八节这天,人们选择用粥来祀先祭神、熨帖身心,也是一种人生境界上的返璞归真吧。
腊八节
一年,被二十四节气分成相等的二十四份。
每过几天,就沸腾一次,这样的状态,在农耕文明里,挺好的。节气,是上天赋予大地与人类的农耕指导,到了什么节气,该种什么了,该干什么农活了,这都是固定的,闭上眼睛,不用想,拖着农具就出门了。
我最喜所有关于冬的节气,里面包含着几个节日,也是那么美好,譬如:腊八。只不过,它像个大户人家,从盛大走向衰败。唐宋,腊八要放三天假,即使到了明代,也要放一天,到了现在,被一带而过,散发着可有可无的气息。
人们都说,南端午,北腊八。南方人把端午过得有声有色,异常热闹,可是北方呢?腊八节,却没有古时那种庄重感。
我们在这一天,就将几种花生和几种豆放在一起煮,将文化因子演变成一种痛快淋漓的吃相。腊八,起源于哪里?没人告诉我。
童年,是一个破除神秘的时期。
那时候,每逢过节,格外神气,具体神气什么?我也说不清楚,好像这个节日,是为我准备的,我在母亲的锅碗瓢勺里,品味到这个节日,不过是吃一顿饭而已,吃的也不是解馋的大肉,因此对这个节日大失所望。
我们活在一如既往的重复中。
每一天,过的都是一个样子。在相同的时间,相同的地方,看见炊烟,从青瓦间钻出来,摇摇晃晃跑到天空里,白白的,瘦瘦的。我喜欢每一缕轻盈的炊烟,叩问这人间。如果说天空是一扇门,敲响它的,除了炊烟,就是鸟鸣。
关于腊八的门,是被爷爷敲开的。
那年,爷爷住在土屋里。被北风围在里面, 在炉子旁烤着红薯。母亲在房子的另一边,正在做饭,她把诸多种类的豆子,倒进锅里煮,我问母亲,一两种豆类就行了,为何放那么多的豆类?母亲没说话。爷爷告诉我,腊八,是一个关于展示的节日,把所有的收成,向众神一一展示,请他们检阅,以表示心诚。
顺着这个线索,我才觉得腊八有些意思。
腊八,不再是生硬的,而是变得温和可亲,像个邻家姑娘,生活在烟火味里。我以为,在众多的节日里,只有腊八,饱含五谷的气息,或许五谷丰登的祝愿,是属于腊八这个节日的。
腊八粥是古代蜡祭的遗存,《祀记·郊特牲》说蜡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这或许是腊八最初的温柔。在古代与猛兽共舞的时代,人的文明,是看不见的,能存在的,是提心吊胆的日子,他们狩猎,来祭祀祖先,或许,这是一条图腾的线索,让中国人奔腾在血脉的河流里。那时候,人心是硬的,唯有祭祀祖先时,心才温和一些。后来,它变成了祭祀众神。它的每一次变化,都增加了额外的成分,少了远古的风气。
每一次在节气里行走,都感受到一种归宿感。或许,祖宗给我们留下的习俗,是关于吃与敬的意念,每年冬天,我都盼望着这个叫作“腊八”的节日,不是因为我喜欢它,而是它离年太近。我已经不知道腊八所包含的文化,唯一能够让我记住的,就是喝腊八粥,或许一碗粥的温度,就是一个腊八的温度。我们不去研究它背后的故事,我们只渴望它呼啦一下子过去,然后就到了鲜衣、作揖的新年。
我喜欢腊八,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可以吃腊八蒜。故乡,平得像一面镜子,我们把蒜瓣种下去,长出一地青翠。故乡,那么贫穷,唯有大蒜,一大袋一大袋码在屋子里,此刻,面对它们,我们是那么富有。
春天,吃碰蒜,夏天,吃糖蒜,到了冬天,就吃碧绿的腊八蒜。故乡是一个蒜的王国,我们在寒冬深处,吃着它,想着来年的收成。谁家如果不腌一坛子腊八蒜,这个冬天,是没法熬过去的。有些人,自小离家老大回,走了几十年了,一回到村庄,就要吃几口腊八蒜,如果没有,似乎这桌子丰盛的菜,也少了滋味。
其实,我们的腊八蒜,先于腊八而成。
在冬至之前,已经开始进入食谱。冬至这天,热腾腾的饺子,就着一口腊八蒜,那种惬意,从舌头,到胃,透着一股子酸酸的,又有淡淡的辣,如果这时候,听着一首民谣,就更美了。
在寒冬里,如果听歌,我会选择《赵雷》的《画》:
为寂寞的夜空画上一个月亮
把我画在那月亮下面歌唱
为冷清的房子画上一扇大窗
再画上一张床
画一个姑娘陪着我
再画个花边的被窝
画上灶炉与柴火
我们一起生来一起活
多好的歌词啊,我们在腊八这天,听着歌,看着妻子煮粥,一种幸福,从这锅粥里跑出来。我们在腊八这天,就是最温暖的人,我们与天地同在,为肥沃的耕田献上我们的礼节。我们的亲人,活在节日里,掌管着一冬的炊烟。
(作者系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陕西作家班学员)
腊八节,大家要记得吃2样做1事,老传统不能丢,寓意五谷丰登
#冬日生活打卡季#
今年的12月30日是农历十二月初八,记得小时候每年的这日,家家户户做腊八粥,吃腊八面,腌腊八蒜。有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还记得儿时过完腊八节后人们开始宰猪杀羊,蒸馒头,炸年糕,炸果子,大扫除迎接新年的到来,非常热闹。
我记得小时候,腊八这天是奶奶凌晨2-3点起来熬粥,6点准时叫我们起床喝腊八粥,然后还要给亲人邻居送腊八粥,最后把剩下的腊八粥存起来过年再吃。
还记得有一年腊八那天我想睡觉不想那么早起来喝粥,奶奶来喊我时我说奶奶我今年不想喝粥了,奶奶竟然从被子里把我拽起来,没办法拗不过老太太我还是从舒适的被窝里起来,迷迷糊糊的吃了粥,这时候也清醒了,我就问奶奶为啥非得这么早吃啊?奶奶说在她小时候她就是这么过来的。
这就是我们祖祖辈辈留下来的传统。传说:“腊八吃粥不过午,来年丰收满地谷”,奶奶还说腊八节喝腊八粥可以祈福,避瘟疫。估计奶奶那个年代穷怕了,饿怕了,但是流传下这个传统咱不能丢。
回想一下今天的我们,可能生活水平好了,可能我们都很忙,忙的老传统的节日被我们不经意的给忘记了,我们的下一代孩子就更没有仪式感了,我们的传统需要一代一代的传承,腊八节快到了,再忙也不能忘记喝腊八粥,吃腊八面,腌腊八蒜,祝福我们大家在2023年身体健康,生活幸福美满。
吃2样:
一、腊八粥
腊八粥里含有8宝,8宝个个营养好,今天的生活水平提高,杂粮种类加上豆类不止8种了。今天我们用的材料有黄豆30克,赤小豆30克,黑豆30克,绿豆30克,薏米30克,黑米30克,糯米30克,燕麦米30克,红白莲子共20克,枸杞20克,去壳的桂圆3个,花生20克,去核的红枣5颗。
1、把所有材料清水清洗干净,沥去水分,今天我们用高压锅做,所以不用提前泡制,没有高压锅的老铁们提前一晚泡制豆类,提前4小时泡制杂粮就可以。用高压锅熬制特别省时间。
2、清洗干净的米放入高压锅中,加入豆类4倍的清水,水和豆类是4:1的比例,这里我们加入1200毫升水,熬制出来的腊八粥浓稠度正好,这里我们压了30分钟, 出锅后根据自己的口味加入红糖即可。
二、腊八面
1、盆中400克面粉,2克盐增加面的筋性,搅拌均匀,分少量多次的加入200克清水,搅动成大面块,上手和面,揉成光滑的面团放在一边松弛中。
2、准备配料:1把豆角清洗干净切丁装盘,1个土豆削皮切丁和半根胡萝卜洗净切丁装盘,3块香菇开水焯一下切丁和焯水后的木耳清洗切碎装盘,半个尖椒洗净切小块装盘,煮熟的玉米掰成玉米粒转盘备用,一小块五花肉切丁装盘,葱切小段,姜蒜切末装盘备用。
3、配料准备好面也松弛好了我们来擀面,擀好的面切成长面条,粗细根据自己口感来定,放到一边备用。
4、起锅烧油,放入五花肉块,炒至变色,加入备好的葱姜蒜,爆香后放入豆角,土豆,炒至豆角变绿加入香菇丁再次炒均匀,淋上酱油,一小勺十三香,2勺蚝油,翻炒均匀加入玉米粒,加入清水没过所有的食材,再把木耳倒入里面,用大火煮开,加入胡萝卜块,小火慢慢收汤汁。此时锅中的菜基本都熟了,加入尖椒块,我们加入大概2勺盐调味,再用少许的水淀粉勾个薄芡,此时我们8种食材的卤子做好了,装入碗中。
5、起锅烧水煮面条,煮熟的面条捞出放入大碗中,加入做好的卤子,根据自己的口感加入辣椒油。
腊八面就出锅了,天气寒冷,美美的来上一大碗,从头暖到脚。
做1事:腊八蒜
腊八节这天要记得做一件事:泡一罐腊八蒜,过年的时候就着饺子吃,特别好吃,关键做法非常简单。
1、选择饱满的紫皮蒜2斤,泡出来更好吃。剥好后洗净放在案板上,再用刀去除根部,这样更容易泡发的入味,且颜色更翠绿。
2、准备一个无油无水的玻璃罐,将处理好的大蒜装入罐中,放一小把冰糖,为了不那么酸辣还带点甜口,再倒入米醋,用米醋泡蒜,颜色更翠绿,而且蒜瓣颜色不易发黑。醋的量要没过大蒜,然后盖盖密封放阴凉处,等大概3天左右会开始变绿,这时候放冰箱冷藏,只有低温才能激活蒜酶,半个月后就会全部变绿。20天左右效果最好。正好过年吃。
腊八这天泡的糖蒜会更翠绿,更脆爽,更好吃。
以上是我们北方腊八这天喝腊八粥,吃腊八面,腌腊八蒜的风俗,各位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祝我们在新的一年年里战胜新冠病毒,身体越来越健康,生活越来越美好。您腊八这天吃啥呢?评论区告诉我,爱你的小苏打。
喝腊八粥 腌腊八蒜 多种民俗欢度温暖祥和腊八节
央视网消息:12月30日是农历腊月初八,俗话说,腊八过了就是年。在安徽歙县、四川仪陇、湖北恩施,当地群众杀年猪、煮腊八粥,多种民俗让人们过一个温暖祥和的腊八节。
在安徽歙县,每到农历腊月初八,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熬一碗热乎乎的腊八粥,泡一坛酸爽可口的腊八蒜。腊八粥的选料多用肉丁、红豆、花生仁、红枣等,掺入籼米、糯米,用文火炖煮三四个小时,香气扑鼻。
腌腊八蒜则把剥皮的大蒜瓣儿装进密封的容器,泡上醋和淡盐水,放置20来天。此时的蒜瓣颜色呈翠绿色,味道也变成了酸中带辣,令人垂涎。
在南充市仪陇县福临乡宝瓶村,一大早,邻里乡亲就开始准备宰杀。清洗、刮毛、切割等工序,一气呵成,紧接着炖一锅“刨汤”、炒一道“炮肉”。“刨汤”“炮肉”终于上桌,大家欢聚在一起。
杀年猪、吃刨汤、熏腊肉是恩施州咸丰县的村民在每年腊八节前后的传统习俗。在咸丰,有“鱼吃跳、猪吃叫、合渣要吃冲天炮”的说法,意思是,最新鲜的肉最好吃。杀完年猪后,主人家通常都会精心挑选出各个部位最好的肉,煮在同一个锅里犒劳大家,这就是土家族的传统习俗“吃刨汤”。
来源: 央视网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40304/169625102565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