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的作用(公园的作用)
什么是国家公园?设立的意义何在?一文读懂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10月12日,我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今天(10月21日)上午,国新办就首批国家公园建设发展情况举行发布会,介绍相关热点问题。
到底什么是国家公园?为什么要设立国家公园?国家公园设立后普通民众能不能去?为你答疑解惑↓↓↓
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区有何区别?
什么是国家公园?它和传统的自然保护区有哪些区别?
国家公园是指由国家批准建立,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域或海域,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部分。
按照生态价值和保护强度,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分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三个等级,其中国家公园是保护强度、保护等级最高的。从生态价值角度讲,国家公园保护的是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具有全球价值和国家象征。而从保护强度讲,国家公园的保护范围更大,生态过程更完整,管理层级更高。
设立国家公园意义何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春良介绍,建设国家公园,就是要把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保护起来,支撑和引领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 李春良:设立国家公园,将整合各类各级自然保护地和周边生态价值高的区域,破解部门、地方利益与行政体制的分割,有效解决交叉重叠、多头管理的碎片化问题,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整体提升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水平。
比如说,大熊猫国家公园将原来分属不同部门、不同行政区域的69个自然保护地连为一体,明显改善了自然生态系统的连通性,使13个相对独立的大熊猫局域种群连成一片。
二是突出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大尺度保护国土生态安全屏障的关键区域,具有国家代表性乃至全球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自然遗迹集中分布区,以及原生态强的自然区域,从而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的一体化保护。
三是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
国家公园有哪些保护措施?成效如何?
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为例,在今天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负责人透露,通过加强保护,开展虎豹栖息地修复,林地清收等工作,东北虎豹种群数量实现恢复增长。
最新监测数据显示,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东北虎新生幼虎10只,种群数量达到50只以上,东北豹新生幼豹7只,种群数量达到60只以上。更难能可贵的是,东北虎幼崽的存活率从试点前的33%,提高到了目前的50%以上。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负责人:此外,像梅花鹿、棕熊、亚洲黑熊、水獭、獐、原麝、斑羚等野生动物也得到了很好恢复,据此可以看出,我们国家公园在更适宜的层面上,包容野性的自然,万物各得其所、自由自在,“并育而不相害”。
这位负责人介绍说,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实现了“天地空”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全覆盖。近年来,监测体系获取了4000余次东北虎、东北豹和100多万次梅花鹿等野生动物的影像资料,为科学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这个监测体系还可以发布警示预报,提醒巡护人员和周边居民,避免可能发生的人虎冲突,实现了看得见虎豹,管得住人。
国家公园里有哪些你没见过的动植物?
国家公园里有哪些你没见过的动植物?以武夷山为例,这里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保存了地球同纬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也是珍稀、特有野生动物的基因库。
眼下正是候鸟迁徙的季节,观鸟爱好者万勇专程到武夷山的山林间进行拍摄。
观鸟爱好者 万勇:白喉林鹟,我九年时间都没拍到,有一天在桃花峪那个地方,(发现) 被我拍了十几、二十张,自己偷偷高兴。
不仅是鸟类,武夷山国家公园内有记录的高等植物有2733种,野生动物有7407种,昆虫有6849种,被中外生物学家称为“鸟的天堂、蛇的王国、昆虫的世界”。
这几年,随着保护和科研力度的加大,有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来到武夷山展开调研。今年5月开始,福建省农科院的科研团队就在这里开展大型真菌本底资源调查。目前,已鉴定出大型真菌100余种,其中一些种类填补了我国的研究空白。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所长 曾辉:这个是蓝紫色的伏革菌,贴着木头上长的,这在纺织行业上面是很好的一种生物染色剂。(武夷山国家公园)试点以后,对植物的保护,实际上间接保护真菌的多样性。对我们搞分类的人来说,争取了很多宝贵的时间。
国家公园对公众开放吗?门票价格如何设置?
生态好、颜值高、珍稀动植物多,你已经对国家公园“垂涎三尺”了吧。国家公园对公众开放吗?开放后门票价格将如何设置?针对大家关心的问题,国家林草局有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进行了回应。
国家林草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家公园是人民的公园,坚持全民公益性是国家公园的重要理念之一。国家公园内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是最好的自然课堂,也是最有吸引力的生态体验胜地。国家公园分为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两个管控区。核心保护区只对科研开放,一般控制区可以开放旅游,满足公众进入自然、亲近自然的要求,适当区域建设自然教育基地、科普馆、野外观察点、露营区、登山步道等,开展自然教育、自然游憩和生态体验。
国家林草局副局长 李春良:要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营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我们要做到的就是把生态保护和生态游憩、生态体验相得益彰,应该说我们国家公园其中的一个目的也是通过国家公园建设,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我们国家最美最优质的生态产品。
国家林草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国家公园开展游憩体验与大众旅游不同,国家公园将根据环境容量等合理确定到访游客承载数量,建立门票预约制度,科学测算运营成本,体现公益属性,严格控制门票等经营服务类价格。原则上,公益性项目免费,经营性项目实行特许经营,少收门票。
还将设立哪些国家公园?
除了目前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将来还将设立哪些国家公园呢?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唐小平介绍,2016年我国开始启动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今年10月12日,我国正式设立第一批5个国家公园。接下来,还有祁连山、神农架、香格里拉普达措、钱江源、南山5个国家公园试点区,将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优化边界范围,按照成熟一个设立一个的原则推动设立工作。
浅谈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的营造
文章由潇湘十二楼编辑
为起到美化城市环境的效果,需要显著提升环境质量,只有确保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才可以有效改善城市整体发展面貌。
但就目前形势而言,随着我国工业领域的日益发展,在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综合实力发展提供助力的同时,很多潜藏在工业领域当中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例如:能源过度消耗以及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在城市公园中开展植物景观建设工作,提升公园绿化面积,可以吸收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减少空气当中的噪声污染问题,起到净化城市空气质量的作用、调节城市地区温度、改善市居民整体生存环境。
为此,针对城市公园大力开展植物景观建设工作,可以进一步体现城市整体的精神文明面貌。不仅如此,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与社会和谐发展在密切关联,二者可以实现相互促进与相互补充。
因此,在加大城市化建设力度,做好城市经济规划的同时,也需要秉承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做好城市公园植物景观建设工作。
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营造工作现存问题对绿化量缺乏重视但就目前形势而言,城市公园绿化通常从大片草坪景观为主,而对植物群落的景观设计工作普遍缺乏重视。
相较而言,草坪景观所带来的生态效益无法与乔木植物、灌木植物相提并论据,相关资料显示:同等面积的绿化草坪绿色枝叶量仅为乔木与灌木等植物群落的2.5%~4%。
但我国城市公园设计人员对绿化功能更好的大乔灌木植物菌落营造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这也成为植物景观营造工作的重要阻碍。
对本土树种缺乏重视我国园林工程建设工作起步较晚,仍然处于基础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发展体系。且城市公园建设工作普遍受到西方园林风格的影响。
这也导致国内城市公园建设环节过度效仿欧美国家的园林,导致我国城市园林逐渐呈现西方化发展趋势,缺少本土性特征与个性化特征。
在植物景观营造环节,引入大批量外来物种,而对适配性更强、抗逆性更强的乡土植物缺乏足够重视,这也是目前我国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工作的重点问题之一。
对植物品种与植物规格缺乏认知部分城市公园在植物景观作品设计环节过于笼统地开展植物种类标注工作,将苗木类型笼统的标记为月季花、桂花等,但却并没有细致划分。例如桂花就可以分为金桂花与银桂花;而月季花也可以分为微型月季花以及香水月季花等众多品种。
为此,设计人员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环节,采用笼统描述的方式容易导致在实际施工环节出现以次充好的现象,施工单位会选择建设成本较低的品种,却并未考虑到植物品种、植物规格与整个景观工程的适配性。
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营造原则结合城市公园绿地性质与功能在开展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工作时,需要结合绿地性质以及主要绿化功能。城市公园功能具备多元
化特征,因此在植物景观设计环节也应当科学设定主要功能,以此确保配置的植物种类与城市人文环境相契合。
遵循统一原则与均衡性原则在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环节,应当对植物配置进行设计,在植物线条、色彩、比例、质地以及树形等方面都应当作出相应优化与调整,以此确保植物景观呈现多样化特征,杂而不乱。
各种植物种类掺杂其中,呈现出协调与统一之美,既展现出城市公园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象,又体现出景观设计与自然景象的和谐、统一之美。
若是在植物景观营造环节并未融入现代化设计元素,就会导致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略显呆板、显得单调,缺乏创新,无法满足城市居民个性化发展需求以及多元化发展需求。
而若是引入大批量外来植物,又会导致植物景观与自然环境难以实现协调,呈现出杂乱无章的状态,无法展现植物景观设计的美感。
为此,在植物景观营造环节,应当秉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设计原则,保留自然环境的核心元素,并且在此基础上做好植物配置设计工作,以此确保自然景观与设计景观可以实现协调发展,同时满足统一性原则与均衡发展原则。
遵循育林性原则、节奏性原则在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环节,应当做好平面设计工作,注意植物搭配的轮廓性与疏密性。
在竖向层面要注重连贯性,而在树林景观设计环节,应当组织透视线,做好植物景观层次设计,保证远距离欣赏与近距离欣赏效果。
远观呈现整体美感,体现大批量设计效果;近距离观看可以感受单株树形、单株花形、单株果木枝叶形态。最为关键的是科学分析种植方式,科学配置、科学处理周边建筑、山水以及周边道路之间的关系。
在植物选择环节,要做好总体设计工作,例如体型设计、高矮设计以及轮廓设计。
其次,考虑植物之间的搭配效果,同时结合生态位,实施乔木、灌木、地被、水生、草类以及藤类植物的相互配置,可以在更为宽阔的路旁种植树木。
在路当中穿插灌木或者灌木球,充分利用城市公园空间资源,科学选择植物种类,避免出现物种之间的不合理竞争,以此确保在特定空间内的物种可以实现相互促进与相互补充。
形成功能齐全且结构合理且带有节奏特征与韵律特征,保证植物景观呈现整齐划一的效果。
秉承因地制宜原则为确保城市公园植被景观营造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应当秉承生态学理论开展一系列设计工作,秉承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科学选择植物种类,并且结合当地实际环境发展需求。
结合植物对自身生长环境的需求以及植物的特殊性,科学选择植物种类,科学开发与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营造与城市发展相符的乡土植物。
同时也可以引入已经完全驯化成功的外地植物。在此基础上,必要时设计人员可以为外地植物创设满足其发展所需的生态环境与生态条件。在此基础上引入多样性植物,以此确保植物景观工程的美观性。
城市园林工程引入多样化生物,可以最大限度丰富城市公园植物种类。需要注意的是,地球上的自然群落往往不会以单一形式出现,而是由多种植物或者多种生物组合而成。
而生物的多样性,正是维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也在改善城市居民发展环境与生存环境当中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此,为营造符合城市公园建设工作自然风貌,需要保证植物种类的多样性。
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策略科学设计植物群落设计方案结合不同类型的植物群落特点,在进行植物群落配置时,应当科学设定配置侧重点,以此确保植物配置内容、配置手法以及配置结构满足植物菌落景观设计工作需求。
在此基础上,还需秉承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关注城市独特的地域特色、城市文化,以及城市居民的心理特征、行为特征以及感受特征。
以此确保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可以最大限度被公众所接纳,发挥独特的设计价值。为此,植物设计要素需要结合城市公园自然景观以及园林工程人文景观等核心要素。
形成形式各样的植物景观,为所有浏览者与参观者带来不同的植物景观感受。首先,需要做好植物与山体的组合工作。
这是由于植物自身具备一定的生活习惯,需要结合特殊的种植习惯,优化种植结构,从而起到良好的调节效果。
正所谓:“树不繁,方可见山之秀丽;山不乱,方可见数之光辉。”这就着重体现了在城市公园建设环节,应当确保山体与植物有机融合,二者处于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状态,构成植物与山体有机融合的完美景观。
其次,需要做好植物与城市公园山水元素的融合。考虑到植物的特殊生长环境,需要得到明净清澈的水体供养。而植物与山水元素有机融合,是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灵魂所在。
不仅如此,城市公园水体也需要得到植物的衬托,方可体现出城市景观工程的特色,实现植物体系与水体协同发展。
在丰富山体景观的基础上,可以借助姿态色彩,清晰呈现水体美感,因此需要在特定位置适当开展植物种植工作,以此确保水体景观设计效果,使城市居民以及旅客具有身临其境一睹景观美感的冲动。城市居民普遍渴望回归大自然环境,缓解自身的工作以及生活压力。
为此,在景观设计环节,植物的引入需要结合城市气候元素、降雨条件以及土壤条件,借助更加艺术化的设计手法以及科学的设计手段开展植物统筹规划工作,形成更加完善的植物景观建设环境。
最后,植物与植物之间的距离应当满足车位需求和车辆转弯需求,在游人聚集地所选择的植物,应当以大规模树苗为主,严禁选择会对有人生命健康带来隐患的有毒有害植物。
在儿童游戏场所,需要尽量选择高大阴浓的树种;而在草坪设计环节,应当选择耐踩踏的植物品种。
科学选择植物配置方法在我国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环节,为确保一系列植物景观营造效果,应当科学选择植物配置方法。
具体而言,城市植物景观设计方法可以分为自然式设计方法与规则式设计方法两种。其中自然式设计方法,主要用于古典园林,通过自然式植物配置方法,选择出外形更为美观,与自然环境浑然天成的植物品种。
采用不规则式种植方式开展植物配置工作,此种配置方式主要确保植物景观环境与自然可以实现协同发展,游人可以产生放松之感,舒缓城市居民的生活压力。在感受植物景观美感的同时,产生惬意之情,凭借其独特的设计优势。在国内城市植物景观工程设计环节拥有广泛的应用空间。
但需要注意的是,需要确保植物的科学与合理配置,避免由于植物种类过多而产生杂乱之感。规则式植物配置方法,通常用于西方园林,而在国内现代城市园林当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
相较于自然式植物配置方法,规则式植物配置讲究植物整齐划一,具备规律性特征。植物与植物之间有着相同间距,呈现出整齐划一的状态,或者以几何图形规格出现。在形式方面,规则式植物配置方式略显单调。
以上两种植物配置方法分别有着各自的优势与作用,不可完全否定,同样也不能完全肯定。需要结合实际发展需求,科学选择与之相应的设计方法,方可确保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效果,采用不同的植物配置方法,所产生的景观效果天差地别,因此植物配置方对植物景观营造效果带来巨大影响,需要得到城市公园设计人员与建设人员的高度重视。
科学选择植物种类首先,在植物类型选择环节,应当结合自然状况科学选择,尽量选择适配性更高的植物种类,以此确保植物与地质条件、气候元素相契合,具备生态性特征与稳定性特征。
其次,在植物类型选择环节,应当确保植物的功能具备多样化特征,同时具备欣赏要求,二者可谓是缺一不可,结合植物功能展开科学划分。
除此之外,选择带有香气的植物,起到调味作用,如月季花香气袭人且景色秀美,可以作为切花,同样可以用于餐饮。确保植物景观同时具备实用性功能与观赏性功能,这样才可以确保植物景观的优势与效益最大化呈现。
为实现这一目的,在植物种类选择环节,应当对多种影响因素展开深度分析与综合性考量,例如深度分析水分、温度、气候以及土壤因素,同时考虑生长速度以及风力因素,将功能性与美观性有机融合。
结合当地文化特点以及城市居民的生活习惯,科学选择植物种类,突出城市景观特色。
科学营造植物景观空间空间设计、时间设计同时具备客观性特征,人类自身具备极强的空间认知能力,同时具备其他物种所欠缺的创造空间能力。
园林空间当中呈现各种因素,彼此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共同构成整体。其中古典城市公园在空间设计环节,通常会使设计人员不自觉地联想到空间划分由多重组合协同发展,显著提升空间整体设计水平。
中国古典园林当中善于借助假山漏窗以及楼阁等组织空间,而现代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也应当对空间构成保持高度重视,将其作为设计理念引入现代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环节。
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而且可以确保空间设计的功效得到有效发挥,将其作为园林规划设计的核心材料。
可以起到良好的设计效果,确保空间营造出更加良好的设计水平,掌握不同类型的植物在空间设计领域采用多元化设计方法,呈现出多元化特征,满足经济化建设需求。结合植物景观的鲜明特征,引入富有感染力与吸引力作品设计理念,可以为广大游客群体带来感官刺激,收获良好的植物景观设计效果。
通常而言,植物景观空间需要经过垂直要素与水平要素的有机融合,协调而成。结合工程方式的差异,将植物景观划分为口型空间、U型空间、L型空间、模糊型空间、平行线型空间,其中口型植物空间是由四面围合而成的植物景观空间,从而制定出更加完整、更加明确的空间范围,其具备密闭性特征。
为创造出更加生动、更加有效的外部空间,需要做好设计工作,此种围合设计可以带给游客安全之感。不仅国内城市植物景观工程当中广泛应用,很多国外大型园林建筑工程也采用这种设计方式。
通过密闭式栽植的方式,可以帮助游人回避城市喧嚣,为其提供完全封闭式空间,这是景观设计的基础,同时也是景观变化的前提。
而U型景观计,则是对空间开展更加明确的限定,其方向性更强。城市公园植物景观间设计环节,完全闭合式的空间会使人产生压抑、封闭之感。
此时就可以借助U型空间设计理念开展草坪空间设计。
L型景观设计是指两面处于封闭状态,其会形成一定的围合质感,但随着向转角的不断运动,此种情况也会发生相应转变。
整个空间具备极强的导向性特征,形成独具特色的空间风格,同时可以起到良好的引导的作用,是国内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常用手段。
科学选择植物布局形式与植物栽植密度在植物景观营造环节,设计人员需要结合城市公园整体景观风格,科学选择植物布局方式。
对各种影响因素展开深度分析与综合性考量,确保各种植物可以实现协调发展。规则式的植物应当适当穿插自然式布局方式,否则不仅自然式布局方式并未得到有效凸显,而且规则式布局的优势也无法清晰呈现。
因此需要在植物景观布局环节,对周围环境因素、园林风格设计目标以及功能开展综合性考量,科学选择植物布局形式。
在此基础上,还需结合植物特点,科学设计植物栽植密度,若是对植物栽植密度缺乏重视,将会导致植物景观整体美学价值下降,若是植物之间的距离过短,会引发植物之间的相互竞争,严重影响到植物的正常生长。
同时需要从以下两大方面展开深度考虑,不仅需要确保植物处于正常生长状态,还需考虑植物在生长之后,是否会产生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
结合植物功能展开科学设计,形成更加完整的组团现象,若是植物之间的距离缺乏合理性,在植物正式长成后,将会呈现出杂乱无章的状态,缺乏设计美感。
若是植物正式长成后,形成整体将会产生协调美感以及统一的艺术效果,保证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效果。
除此之外,植物的密度还需要结合植物生长速度展开科学设计,若是植物生长速度较快,则应当适当拉开植物之间的距离,此时植物会在短期内占据较大空间。
若是植物生长速度较慢,则植物之间的距离则应当适当缩短,或者适当减少植物种类,确保其可以快速成型,达到城市植物景观设计要求。综上所述,植物种植需要结合植物生长速度展开科学配置。
结语目前经济、社会领域会对城市生态景观发展形势带来巨大影响,城市公园植物景观建设工作作为有效改善城市整体面貌、科学开展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途径,应当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与广泛关注。
具体而言,在改善城市整体环境面貌方面,城市公园当中的植物群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与作用。
而科学选择植被,可以同时起到良好的通风效果,因此做好城市公园植物景观建设工作,可以为城市带来良好的环境收益。
参考文献
[1] 邵诗琪,胡杨,陈杰,等 . 城市门户型枢纽互通立交植 物景观调查与研究——以重庆市玉马公园为例 [J]. 林业调 查规划,2022,47(1):178-182.
[2] 张魁隆 .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 析——以浙江临海市洛河公园(一期)设计为例 [J]. 建筑 与装饰,2022(4):58-60.
[3] 蒲群,龚加辉,张绿水 . 基于人性化设计理念的城市公 园景观提升策略研究——以南昌市人民公园为例 [J]. 江西 科学,2022,40(1):201-206.
天坛到底是公园?还是地标建筑?还是天然氧吧?
大年初一祝您: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年年如意、岁岁平安;财源广进、富贵吉祥;幸福安康、庆有余;竹抱平安,福满门;喜气洋洋!
今天带着孩子去一趟天坛公园,以为会有庙会,找回以前的感觉,可以没有“人间烟火气”
但颇为感触的是,孩子学习到了很多知识。
刚到天坛公园,孩子问我:“天坛是干嘛的?为什么只有树?而且都是松柏呢?”
今天咱们就聊聊天坛的故事,说到天坛,您首先会想到什么?
是不是只是一个公园的概念?
但请您仔细看一下,下图这座建筑上的牌匾,清清楚楚写得,它的名字叫——
祈年殿
没错,它虽然是北京天坛公园里的标志性建筑,但并不是传说中的“天坛”。
真正的天坛,应该是一进公园南门看到的那座圜丘[yuán qiū]。
有朋友会问,天坛公园到底是怎么来的?它在历史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怎么会冒出“天坛”“圜丘”“祈年殿”这么多词?
别急,咱们一点点的说明一下,我们先捋一下天坛公园的历史变迁。
图片来源于网络
故事要从永乐十八年(1420年)说起。
这一年,朱棣下令建造的北京城各处建筑陆续竣工。其中,城南有一处(也就是现在的天坛公园位置)被划分为天地坛,中心位置有一座大祀殿,供皇帝在这里祭祀天地。
此后一百多年,有9位皇帝在这里举行了102次祭祀活动。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到了嘉靖九年(1530年),时代变了。
嘉靖皇帝认为,天和地不能挤在一起,应该分开祭祀才对。凭这一句话,两项工程迅速动工。
第一项工程,是在北京城北边新建了一座地坛,也就是现在的地坛公园。
第二项工程,是把天地坛改为天坛,然后在大祀殿南边建造圜丘,作为祭天活动的新位置。
至于原来的大祀殿嘛,被下令拆掉重建。嘉靖皇帝亲自题名为“大享殿”,并宣布了它的新功能:专门祭祀自己的父亲。
但实际上,一直到明朝灭亡,大享殿都处于闲置状态。
乾隆皇帝即位后,越瞅大享殿越觉得别扭:
“这里明明是一个祭天的地方,为什么会有一座祭祀嘉靖皇帝父亲的建筑呢?”
于是,他下令改大享殿为“祈年殿”,表示以后要在这里向上天祈祷一年四季五谷丰登。
在乾隆手上,天坛公园基本奠定了现在格局。
光绪十五年(1889年),祈年殿遭遇雷击,在一天一夜之内被大火烧为灰烬。
光绪皇帝非常生气,对相关负责人进行了严厉惩罚,但依然面临一个难题:怎样重建祈年殿?
由于没有祈年殿的建造图纸,重建工作困难重重。后来多亏找到一位曾经参与过修缮的工匠,才让重建工作顺利开展。
现在我们看到的祈年殿,就是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重建竣工的。
时期,天坛被改建为天坛公园。
1934年,梁思成、林徽因等人曾受北平市政府委托,对祈年殿进行修缮。他们一起登上祈年殿顶上,对这座著名的古建筑进行了详细的实地测量。
到1936年,梁思成等人不但修缮了祈年殿,而且对附近的神乐署、神库、长廊等建筑都进行了修缮。
可惜的是,由于后来日本发动“七七事变”,整个工程被迫中断。
新中国成立后,天坛公园也进入了新的时代。
当时有人认为,整个天坛公园占地面积太大,可以只保留祈年殿和圜丘等建筑,然后砍掉园中的古树,划出一部分作为建筑用地。
但林徽因表示明确反对:如果没有了这些古树,那么天坛的氛围将会荡然无存。
在林徽因等人的坚持下,天坛公园里的众多古树名木得以完整保留。正是它们的存在,天坛公园才一直处于青葱肃穆的郊野祭祀氛围之中。
在天坛公园的古树名木里面,有一棵非常著名的“问天柏”,约550年。
这棵柏树原本并没有名字,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经过修剪之后,只剩下一前一后两根枯枝,造型非常别致。
据说在1986年,一位扬州游客来参观,认为它看起来特别像诗人屈原,正抬着头指着天,吟诵《楚辞·天问》呢,就给它取名为“问天柏”。
大家一听,纷纷点头,感觉跟天坛的功能很契合,于是这名字就传开了。
还有一个故事,不知道您听过么,说著名物理学家霍金,于2006年6月18日傍晚,造访了天坛公园。
霍金这次来北京,是参加国际物理学术大会的。他听说天坛是中国古代皇帝祭天的地方,于是要求专门参观一下。
天坛公园为了接待霍金,热情地延迟了闭园时间,让他依次参观了圜丘和祈年殿。
就这样,一位当代与天对话的科学家,在一个中国古代皇帝与天交流的神圣场所,与浩瀚的宇宙进行了一场奇妙的会晤,并留下了几张非常有意思的合影。
后来,这些合影还被霍金选用到了自传《我的简史》里面,让世界上更多的人知道了天坛。
图片来源于网络
弄清楚了天坛公园的历史变迁,大家明白一开始那几个词语的意思了吧?
“天坛”是整个场地的总称,“圜丘”是祭天的具置,“祈年殿”是这里的标志性建筑。
而天坛公园,是由明清帝王、近代建筑学家、当代物理学家以及无数其他游客共同打造的文化空间,今后还将吸引着更多人前来参观。
之后,我们再来说一下,天坛的树!
为什么天坛遍植松柏古树?
苍璧礼天,所以柏树本就是天坛的仪树。
天坛的历史悠久,且这块区域的古树众多,有超过3000棵古树位于神圣的天坛中。并且这些古树中有九龙柏、迎客松、柏抱槐、屈原问天柏、莲花柏等等经典的古树,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天坛一景。
天坛虽然拥有600年的历史,但是这些建筑却屡次改建,但是树木是有一个真实年龄的,有些就是超过600年的。可以说天坛最古老的就是这些树木,所以树木作为天坛的一个重要的风景,是其成型的原因之一。
俯瞰北京天坛,中轴线上安静地矗立着圜丘坛、皇穹宇、祈年殿三个大大的圆,一片红墙蓝瓦外,簇拥着的“绿色”,它们就是有着逾百岁高龄的天坛古树群,如卫士一般,将天坛“包裹”得严严实实。
依据树龄和树木胸径为古树分级天坛内的古树,最初的栽植目的是烘托祭祀氛围,树龄基本和主体建筑年龄接近。
提到古树,很多人可能会问:多老的树算是古树?满足什么样的标准,才能成为一棵古树?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根据2007年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制定颁布的地方标准《古树名木评价标准》(DB11/T 478),“古树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其中,树龄超过300年(含300)的为一级古树,树龄在100年(含100)以上300年以下的为二级古树。而对于普遍种植以采果为目的的经济树种和无突出历史、文化价值的速生杨属和柳属树种不确认为古树。
那么,又如何确认古树名木的年龄?确认古树名木年龄,大家比较熟悉的方法是数年轮,但对于古树来说,锯树数年轮的办法不可行。
为此,在实践中,很多专家不断考察、探索、总结,形成了一个行业标准。
“古树的确认和分级以树龄为依据,暂不能确定树龄的,按树木胸径确认并分级。”张卉介绍说,古树树龄按树木胸径(地表至树干1.3米处)换算:柏树类胸径在60厘米以上,油松在70厘米以上,银杏、国槐在100厘米以上的,定为一级古树;柏树类胸径在30厘米以上,油松在40厘米以上,银杏在50厘米以上,国槐在60厘米以上的,定为二级古树。
综合以上标准,据统计,截至目前,天坛共有古树3562株(侧柏2335株、桧柏1202株、国槐22株、银杏2株、油松1株)。其中:一级古树1147株(侧柏668株、桧柏478株、国槐1株),占北京市全部一级古树数量的近1/3;二级古树2415株(侧柏1667株、桧柏724株、国槐21株、银杏2株、油松1株)。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古树也有“身份证”为了方便游客了解古树信息,古树也有‘身份证’,“挂红色树牌的为一级古树,挂绿色树牌的为二级古树,这些是2017年根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统一规制定做的。而蓝色树牌是天坛公园自制的,用于标识树龄在100年以下、60年以上的树木,我们称之为准古树,希望好好保护它,40年以后,它们也能成为古树。
您知道了么?
据统计,天坛的古树,现有2702株分布于内坛,多分布在南北轴线上的祈谷坛、圜丘坛建筑群周围,纵横有序。有860株分布于外坛,主要分布于三北外坛(指东北、西北、北外坛),为散点分布。
话题在说回来,为什么天坛里都是古树?
第二点原因,是古时避免帝王在冬至与正月祭祀时周围荒凉突兀,可以起到渲染环境的作用。
第三点原因,是按照古人‘其土宜木’原则,种植顺应北京自然环境条件的树种,易生长、有特色。
“坛之后,树以松柏”,松柏树的栽植是天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600余年的历史演替中,天坛内的建筑不断更迭翻新,而这些柏树却自扎根之日起,历经无数沧桑寒暑,至今仍巍巍然矗立,苍苍然如盖,为天坛平添威势和气韵。
“名园易建,古树难求。”天坛的土壤条件、生长环境适宜柏树类乡土树种生存,是数百年来坛内柏树存活并生长状况良好的重要原因。
古树是北京生态系统中的独特群体,也是本地生物多样性的亮丽名片。在天坛,古树亦是不可替代的生态要素。
天坛公园也被誉为京城的绿色“氧吧”、首都的“绿肺”。其中,古树是成就这些美誉的“第一功臣”,尤其是古柏林,发挥的是“重头戏”——柏树发出的芳香气体能杀灭细菌、病毒,还能净化空气;柏树林释放的大量负氧离子素有“空气维生素”美誉,为晨练晚游的市民释放着无限的养生能量。
说的不一定对,希望朋友们不喜勿喷,其实在北京的古建筑里,最好看、最耐看、最有意思的算是天坛了,故宫紫禁城,城楼耸立、大殿巍峨,过于森严、使人感到压抑,虽说红墙黄瓦,金碧辉煌,凸显富丽堂皇,也只是在威严的基础上显示出皇家气派。
颐和园是皇家园林的典范,美景处处有,建筑栋栋美,人在其中,会使你忘却烦恼,流连忘返,让人乐不思蜀。
只有天坛,在蓝天白云之际,在金色的辉煌之际,会让你身临其境的感受,享受到这古典的美,心灵放松,会让您对上天产生无尽的遐想,与“老天爷”对个话,拜个年。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40226/169624493234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