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什干(塔神)

时间:2024-02-24 13:59:19 来源:网友上传 编辑:隐身守侯

处子球不是C罗遮羞布,被塔神抢走风头,两个镜头告诉你他真老了

对阵哈萨征服一战,C罗终于打入了利雅得胜利处子球。即使是在视为“养老院”的沙特联赛,C罗也只能以点球破门,足以说明他日薄西山的状态。

2场0球后遭遇质疑

多少有些尴尬的是,在为利雅得胜利出场2次之后,C罗却仍然无法打入处子球。不论是联赛面对伊蒂法克,还是沙超杯半决赛对阵吉达联合,C罗都未能破门,反倒是塔利斯卡两战各入一球,抢了C罗的风头。

在这两场比赛里,C罗一共只有5次射门1次射正,5次突破2次成功,丢球次数高达22次,两战都只得到了6.9分。加西亚分析了球队出现的问题,认为C罗、塔利斯卡经常撤出禁区,导致禁区内无人接应。

不仅如此,C罗还被吉达联合对手后卫铲伤,脚踝一度出现了瘀伤,这让他能否在对哈萨征服一战出场出现了疑问。不过,迫切希望进球的C罗很快恢复了训练。

在被吉达联合淘汰之后,利雅得胜利主帅加西亚公开表示C罗上半场结束之前错失良机成为比赛转折点,加西亚之后还表示了C罗不会在利雅得胜利终老,都引发了一定的猜测。

被特略塔神抢了风头

在克服伤病之后,C罗继续首发出场。然而,C罗得到的支持不够多,比赛的第16分钟,1月25日才加盟哈萨征服的前巴萨边锋特略,以一个世界波打入了沙特联赛处子球。

随后,塔利斯卡禁区中路推射破门,为利雅得胜利扳平比分。本赛季13次在联赛出场,塔利斯卡打入13球,位居联赛射手榜头名。

在C罗加盟之后,利雅得胜利3场打入4球,前3个进球都是由塔利斯卡打入。几乎同样的射门机会,同样的射门地点,塔利斯卡一蹴而就,C罗则一脚击中横梁,这反映了他们的不同状态。

运气还是状态?

在上半场,C罗得到6.6分,仅高于门将罗西和哈巴利。事实上,他3次射门1次被封堵2次射偏,居然没有1次射正,同时他4次突破仅1次成功,而且6次丢球。

此前2场未能破门,C罗已经非常着急,主罚40米外的任意球选择直接射门,明显越位后将球送入球门,还对裁判摇手指,都反映了他的急躁心情。

在加里卜选择射门而没有把球传给自己之后,C罗甚至气得跳了起来。然而,他的状态也的确不够好,在塔利斯卡的射门击中门柱之后,C罗几乎面对空门,但他的射门却偏得离谱。

在看到C罗生气之后,加里卜随后就为C罗送出必进球,但后者的射门一脚击中了横梁。

与对阵吉达联合时相似,C罗错失的这两次机会至关重要,如果他把握住机会的话,那么利雅得胜利上半场就会完成逆转。然而,C罗错失机会,给了对手下半场卷土重来的机会。

在下半场,C罗漂亮突破之后突入禁区,底线的横传也相当精准,但塔利斯卡的头球高出了横梁,让C罗与自己在沙特联赛的第一次助攻擦肩而过。

处子球的背后

幸运的是,马沙里波夫关键时刻创造的点球,让C罗得以利用自己最为熟悉的方式打入了利雅得胜利处子球。

这是C罗为利雅得胜利打入的第1球,也是其职业生涯的第820球,俱乐部生涯的第702球。同时,C罗也打破了99天的俱乐部球荒,上一次在俱乐部进球还是在2022年10月28日对谢里夫一战。

在破门之后,C罗没有做出任何庆祝动作,而是第一时间冲入球门抱过球之后跑向中线,他对胜利的渴望可见一斑。

如果此役战胜哈萨征服的话,那么利雅得胜利将在积分榜上反超利雅得青年,跃居积分榜榜首。然而,与对手各取一分,让利雅得胜利错失登顶良机。

在C罗加盟之后,利雅得胜利3战只取得了1胜1平1负的成绩,而且只打入4球。而在C罗加盟之前,利雅得胜利13场保持不败,取得9胜4平的成绩。

值得强调的是,C罗在俱乐部的近2个进球都是打入点球。媒体本来认为C罗去沙特联赛会大杀四方,但3场只打入1个点球,或许足以说明滕哈赫、桑托斯为什么会把C罗放到替补席。

“灰色系”塔什干,你可看清了?

【原标题】塔什干空气污染水平超标42倍

据“中亚新闻网”报道,当地时间9月11日下午,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开始出现尘霾天气,直到晚上,情况才有所好转。

据乌兹别克斯坦水文气象中心公布的数据,当天下午塔什干大气中颗粒物PM10含量为1322微克/立方米,比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最大允许值高出1.4倍,PM2.5——219微克/立方米,超标42倍。

该气象中心指出,本周在高加索地区形成的冷空气团通过里海到达乌兹别克斯坦西北地区,并于9月11日转移至该国其他地区。

下面,一起来看看塔什干当天在尘霾笼罩下的样子。

来源:中亚新闻网 编译:周洁

来都来了,给个关注呗!

了解更多资讯,请关注乌兹别克斯坦新观察微信公众号。

在帕米尔高原的塔什库尔干县,这个家族四代人拿着为国护边的牦牛鞭

来源:环球时报

视频加载中...

【环球时报赴新疆特派记者 范凌志】暑期的314国道最为繁忙,这是探险爱好者们热衷选择的线路,只有这时,帕米尔高原才会暂时卸下冷傲的面孔,以巍然的身姿迎接八方来客。游客们可能并不清楚,有一群人常年与这份冷傲相伴,为边疆的稳定默默坚守,他们就是塔吉克族护边员。

“这辈子要做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守好祖国的边境线”,被誉为“帕米尔雄鹰”的英雄护边员拉齐尼·巴依卡曾留下这样的誓言。虽然这位英雄已于2021年因勇救落水儿童不幸去世,但在他的故乡,一批新时代护边员仍在传递“护边接力棒”。龙吉克家族就是帕米尔高原上的护边世家,从龙吉克的爷爷阿布力克木、他的父亲卡德尔,到他的侄子阿甫孜·加尔曼,一家四代依次接过巡边卫国的牦牛鞭,义务护边70余年。7月下旬,《环球时报》记者参与中国人民大学“大国边疆”育人工程社会调研活动(喀什线),与人大师生一起走进拉齐尼和龙吉克的家乡——位于祖国西部边陲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见证新时代护边员扎根边疆、守边兴边的壮美情怀。

一天内“从夏到冬”,盛夏红其拉甫口岸飘起大雪

对调研团里第一次来新疆的师生来说,白天在喀什古城里走访、参观,已足以兑现行前的期待。当夜色姗姗来迟,这群来自首都高校的访客惊奇地发现,喀什充满民族风情的面纱下,竟是一副很“潮”的面孔:酒吧、乐队和打扮前卫的年轻人,让这座千年古城的朝气不输给任何一座新兴城市。时值暑假,随着大批中外游客的到来,喀什正面临“甜蜜的烦恼”。夜里零点,《环球时报》记者在位于古城西门的汗巴扎夜市打开打车软件,显示仍然要排几十分钟的队。

喀什的繁华只是前奏,调研团的最终目的地是位于祖国最西边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以下简称“塔县”),去那里探寻支撑这份繁华的坚实力量。塔县地处祖国西部边陲、帕米尔高原东麓,为喀喇昆仑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和阿赖山脉的联结处,平均海拔超过3600米,西北、西南和南部分别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相连。塔县隶属喀什地区,市井喧嚣和高原冰川集于一地,新疆的广袤和丰富就在于此。

从喀什市区沿314国道向西南行驶近300公里,在约6个小时的车程里,人们会经历“从夏到冬”的奇特体验。随着白沙湖、慕士塔格峰在车窗外陆续亮相,零食包装袋因气压差鼓得像气球,人们的外套越裹越紧,调研团已进入高海拔地区。

下雨在塔县并不常见,却被调研团师生迎面赶上,气温骤降到10摄氏度以下,仿佛是为了让调研团更深切地体会护边员所面对的恶劣气候。缺氧和寒冷让一部分团员身体不适,好在准备充分,并无大碍。然而事情并不如想象中简单。当调研团师生抵达海拔5100米的红其拉甫口岸(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国门口岸——编者注)时,降雨突然变成伴着寒风飞卷的雪片。不过,这猝不及防的冰雪反而点燃了人们心里的火苗。在屹立的国门前,调研团师生齐声高呼:“大国边疆,祖国万岁!”

“像喝醉了一样,不知是因为兴奋还是缺氧。”一位调研团同学对《环球时报》记者说。

一对塔吉克族新人在“家训石”前完成特殊仪式

7月28日早上,帕米尔高原排依克河地区的雨一直下,尽管天气不佳,上山路常被雨水冲断,但并未阻挡龙吉克·卡德尔带家人前往“家训石”的脚步。

龙吉克是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北京冬残奥会火炬手,他的侄子阿甫孜·加尔曼一周前刚结婚。这天,龙吉克带着阿甫孜夫妇及部分家人来到海拔4200米、位于中国和塔吉克斯坦边境地区的“家训石”旁庄严宣誓。阿甫孜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家训石”旁宣誓已是四代护边的龙吉克家族的传统仪式。

龙吉克家族是帕米尔高原有名的戍边世家,从龙吉克·卡德尔的爷爷到儿子,一家四代义务卫国戍边70余年。

据公开报道,新中国成立前,因塔县常有土匪袭扰,龙吉克的爷爷阿布力克木只得带着家人在山里东躲西藏。新中国成立后,生活平静了,爷爷当起了第一代“护边人”。在爷爷的言传身教下,龙吉克的大伯和父亲卡德尔先后报名参军,退役后继续在家乡边境线上巡逻。1979年,17岁的龙吉克在父亲的鼓励下报名参军。2008年,龙吉克从原新疆公安边防总队退役后,放弃了留在乌鲁木齐的机会,选择继续留在高原,成为喀什边境管理支队一名义务护边员。

目前,从这个戍边家族已先后走出53名党员,22名军人、警察和84名护边员。龙吉克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自己的父亲就是经典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战士阿米尔的原型。

阿甫孜·加尔曼是这个护边家族的第四代军人,他曾在西藏参军服役,2020年退役后,成为塔县城镇派出所特战分队的一名特警。

龙吉克家族的“家训石”位于中国与塔吉克斯坦边境地区,石头呈椭圆形,上边刻着一枚八一军徽和一段少数民族文字:守边爱边最光荣,望我子孙守边爱国一辈子……据龙吉克·卡德尔介绍,这块“家训石”是遵照他爷爷的心愿,由自己和父亲卡德尔一起立下的。

“爷爷(指卡德尔),请您放心,我继承了您的遗志,大学毕业光荣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从中国人民解放军退伍后光荣加入人民警察队伍。跟您报个喜事,我已结婚,您的孙子继续继承红色基因,请您放心!”阿甫孜夫妇在伯父龙吉克的领誓下一字一句完成整个仪式。随后,一同前来的家人也齐声宣誓:“永远跟着,为国守边一辈子!”

阿甫孜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自己参军前,也曾到“家训石”旁宣誓,每当家族里有重要的事,都不忘来这里向祖先汇报、宣誓,这已成为这个四代护边家族的一项传统仪式。

1/4的村民是护边员,女性占30%

回到山下的排依克沟口执勤点时已是下午3点多,龙吉克招呼家人端出热腾腾的牦牛肉让大伙儿暖暖身子,执勤点的房子里布置很简单,一圈上下铺的铁床围着中央的炉子。龙吉克带着得意的表情让记者看床铺上的被子:“护边员被要求军事化管理,早上起来要把被子叠得方方的。”

“这是政府给护边员盖的房子,近些年这里电通了,水通了,路也通了,每个月还给护边员补助2600元。”龙吉克说,在边境地区,边防主力是解放军官兵、边境民警,护边员负责协助开展工作。执勤点护边员每15天轮换一批,换下来的护边员则回到家里照顾农田、放牧,这样一个执勤点至少能覆盖方圆四五十公里的山区。

第二天,龙吉克邀请调研团到他家中做客,他说:“在我看来,祖国强不强看新疆,新疆强不强看塔县。塔县需要你们这样的知识分子,希望你们常来,共同建设我们美丽的新疆!”中国人民大学青年教师周晓辉表示:“护边员用年复一年的坚守诠释了什么是爱国,此行让我更深刻地认知到,个人之追求应投向国家之需要,个人之理想应融入国家之命运。”

龙吉克的兴致很高,在自家的“蓝盖力”(塔吉克族传统土木结构房屋——编者注)里为大家献上一段塔吉克族传统鹰舞,在场师生都被热烈的气氛感染,纷纷下场加入。

事实上,在仅有4万人的塔县,为国护边的“拉齐尼”“龙吉克”还有很多。记者注意到,塔县每户人家都将获得的荣誉集中放在最显眼的地方。从龙吉克的家中走出,《环球时报》记者来到位于塔什库尔干红其拉甫机场附近的班迪尔乡波斯特班迪尔村,曾获2019年度“全国最美家庭”称号的克孜丽克力·达西买买提是一名女护边员,她和3个女儿住在村里。

跟龙吉克家一样,克孜丽克力的家整洁、宽敞,进门的“感恩墙”上张贴着各种惠民材料及表格,比如“脱贫户一户一策(预警卡)”详细记录着克孜丽克力家的建房时间、住房等级、参保状况、用水状况等,其中“就业”一栏备注着:持续保持稳岗就业3人,年工资性收入72300元;外加种植业收入、政策性收入等,克孜丽克力家2022年的人均纯收入达35473元。

波斯特班迪尔村驻村第一书记何金明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村里共有118户428人,其中护边员有110名,而像克孜丽克力这样的女护边员约占30%。

“为什么我们守边可以舍小家?”

龙吉克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自己常带着年轻护边员巡逻,希望把爱国护边的优良传统传承给新一代护边员。此外,在人迹罕至的山地巡逻常常会遇到突发的危险情况,“都需要手把手教”。

塔什库尔干县教育局副局长木拉阿比甫说:“塔吉克族护边员对国家的忠心特别强,当年在5200米海拔的边境地区搞建设,那里都是冻土,先要拿喷灯把地面喷软了才能挖。外边的人给5000块都不愿意来,我们的护边员志愿参加,男人建设,女人就在家打馕送上去。”

《环球时报》记者还了解到,为了让护边员后继有人,塔县各地都有自己的办法。以波斯特班迪尔村为例,村党支部通过实施“把护边员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护边员培养成村级后备力量,基层党组织带领护边员不断进步,护边员带动群众共同发展”的“双培双带”机制,让护边员队伍不仅成为守边戍边的忠诚卫士,更成长为新时代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践行者和推动者。

“爱国护边是我们祖祖辈辈都在做的事,我们的长辈亲身经历了这里的发展变化,亲眼见证了国家从无到有。我记得很清楚,小时候我叔叔穿的一双靴子据说是从前苏联那边来的,穿了四五年都没烂,很多人都羡慕。”木拉阿比甫接着说:“现在,其他国家的人都羡慕我们,有人跟邻国做生意,对方经常说‘你们的国家真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前段时间口岸开放后,他们大批地过来,甚至最普通的冰糖在他们那里都是珍贵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守边的信心更坚定,为什么可以舍小家为大家。”

塔什干人口超293万

【原标题】塔什干人口已接近300万

据“努兹新闻网”11日消息,根据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统计委员会近日公布的数据,截10月1至日,乌首都塔什干的人口已达293.41万。

数据表明,塔什干女性多于男性,分别为149.56万人和143.85万人。今年前9个月,塔什干共出生5.48万人,死亡1.27万人,结婚1.64万对,离婚4400对。

来源:努兹新闻网

编译:周洁

来都来了,给个关注呗!

了解更多资讯,请关注乌兹别克斯坦新观察微信公众号。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40224/1696261372120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