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安卓模拟器怎么样(51安卓模拟器)
45岁的朴院士!学生眼中的学术“大神”
2021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今天揭晓,共149人当选。
其中,中国科学院增选院士65人,平均年龄57.4岁,最小年龄45岁。院士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特别是通过特别推荐评审机制,国防和国家安全领域有5人当选,新兴和交叉学科领域有3人当选。
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84人,平均年龄58岁,最小年龄51岁。一批长期奋战在国家重大工程及核心技术攻关中、长期坚守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西部边远地区的杰出工程科技专家当选。
45岁的中科院院士
其中,45岁的朴世龙院士在新当选的两院院士中年龄最小,格外引人关注。
朴世龙院士是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生态学系教授、特聘教授,还是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科研骨干、研究员。
主要从事自然地理学研究,围绕全球变化这一重大科学问题,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气候变化对植被的影响、植被变化对气候的反馈方面取得了创新成果。
朴世龙院士科研成果丰富,已在SCI-E刊物发表论文250多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120余篇。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6篇Nature(4篇被Nature专文评述),15篇Nature子刊,5篇PNAS;成果入选“2009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和“2013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获第三世界科学院地球科学奖,2017—2019年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朴老师规范了我的科研思维”
朴老师不只科研成就显著,还作为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为我国学术领域培养出许多科研人才。
图源:华南师范大学新闻网
曾振中教授曾是朴老师的学生,现在在南方科技大学任教,是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副教授。
他在北京大学跟随朴老师攻读自然地理学博士学位期间,受到朴老师的影响匪浅。
曾振中自嘲自己在本科阶段更像是一位“民间科学家”,虽然读了很多书,但内容很杂,不成体系也不严谨,对很多知识的理解都流于表面。“后来上了研究生,是朴世龙老师一点一滴地修正了我的思维方式,让我受到了更加系统的训练。”
图源: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官网
在曾振中眼中,朴老师是个非常严谨认真的人,每天早晨八点多到办公室,直到晚上十点才离开。这样的工作态度给曾振中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今的他也沿袭了导师的科研工作态度。
图源: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官网
朴老师在校深受学生欢迎。有一年教师节,校领导去朴老师办公室看望他时,注意到,办公室墙上贴着学生精心为他制作的生日海报。
还有同学受到朴老师的影响,走上气候变化区域生态模拟研究的学术道路。
新当选两院院士全部名单揭晓
此次,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分别选举产生65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25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8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20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本次增选后,中国科学院共有院士860名,外籍院士129名;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为971名,外籍院士总数为111名。
新当选的两院院士全部名单已公布,很多网友欣喜地看到了自己身边人的名字。
新当选的两院院士名单如下。快来看看,有没有你的老师、校友?有没有你敬佩已久的“科研大牛”?
在评论区写下对他们的祝贺吧!
综合: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新华社、南方科技大学新闻网、北京大学新闻网、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官网
来源: 央视网
新型量子模拟器诞生,具有51个量子位!
导读
美国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科研团队开发出一种特殊的量子计算机,也称为量子模拟器,用于操作物质的量子位。它可以通过激光捕获超冷的铷原子,控制51个原子或量子位之间的交互,并以特定顺序组织它们,然后利用量子机制展开必要的计算。
背景
即便对于世界上最强大的经典计算机来说,有些非常复杂的计算仍需要花费非常长的时间。然而从理论上说,量子计算机却可以胜任这种非常复杂的计算任务。之所以量子计算机可以做到,是因为它拥有“量子位”。
普通的经典二进制计算机存储信息用的是:比特位(用0和1)。而量子计算机则是通过量子位表示量子信息。简单说,量子位是一个双态量子系统(例如:光子偏振态或电子自旋态等等)。而关键在于,量子位可能同时处于“即是0和又是1”的状态。
然而,科学家实现完全可操作的量子计算机存在的最大障碍就是:如何让量子位相互之间交互,而又不受周围环境影响。据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 Vuletic 称,当与环境发生交互时,量子的东西非常容易变成经典的,所以量子位需要与外界隔绝。从另外一方面说,它们需要与另外一个量子位保持强烈交互。
某些研究小组采用离子或者带电原子作为量子位,构建量子系统。他们采用电场囚禁或者隔离离子;离子一旦被囚禁,会在相互之间强烈地交互。但是,这些交互大多数会受到强烈排斥,就像相同方向的磁体一样,因而难以控制,特别是在许多离子系统中。
另外一些研究人员正在通过实验研究超导量子位,它是具有量子状态的人造原子。但Vuletic 称,这些人造量子位相对于实际的原子,还是会具有一些缺点。因为自然中的每个原子与其同类的其他原子是相同的,但手工制造它们时,由于制造工艺影响,就会产生不同的过度频率、耦合等等。
创新
针对上述问题,科学家们采用了一个新方法来构建量子系统,即采用中性的原子(原子不带电荷)作为量子位。和离子不同,中性的原子不会相互排斥,从根本上说它们具有相同的特性,与人工制造出来的超导量子位不同。
最近在哈佛物理系实验室,哈佛大学教授 Mikhail Lukin、Markus Greiner和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Vladan Vuletic 领导的科研团队开发出一种特殊的量子计算机,也称为量子模拟器,用于操作物质的量子位。
(图片来源:Jon Chase/Harvard)
11月30日发表于《自然》杂志的论文描述了该系统,它将激光器成功地调谐为陷阱,通过激光捕获超冷的铷原子,控制51个原子或者量子位之间的交互,并以特定顺序组织它们,然后利用量子机制展开必要的计算。
(图片来源:Christine Daniloff/MIT)
在《自然》杂志的同一期刊上,马里兰大学联合量子研究所的科研团队也描述了一种类似尺寸的冷带电粒子,同样也是通过激光控制。这些量子研究进展一并构成了通往大规模量子计算机的重要步骤。
技术
研究人员生成了由51个原子的组成的链,对于它们进行编程,引起量子相变,使链中的原子都被激活。该模式代表的磁性状态称为“反铁磁性物质”,在其中每个原子或分子都是对齐的。
这种51个原子阵列并不是一个普通的量子计算机,它理论上可以解决任何计算问题。这个量子位系统可以模拟特定问题或者求解特定方程式,比经典计算机的处理速度更快。
例如,团队可以重新配置原子的模式,模拟并研究物质的新状态或者量子纠缠现象。这种新的量子模拟器也可以用于解决优化算法问题,例如旅行商问题。旅行商问题是指:理论商的旅行商必须求解出在给定的城市列表旅行的最短路径。类似的问题出现在许多研究领域,例如DNA测序、将烙铁头自动移动到焊接点、沿着节点处理数据包路由等。
这类问题对于经典计算机来说非常困难,而量子计算机正好可以解决。量子模拟器可以正确地模拟此类问题,因此优化算法问题特别需要量子模拟器来解决。
Lukin 表示,一切都发生小型真空室中,在那里有非常稀薄的原子蒸汽,接近于绝对零度。当研究人员聚焦100条激光光线穿透这片云,每一条光线就像一个陷阱。这些光线密集地聚焦,捕获一个原子,或者一个也抓不到;它们无法抓住两个。这一点正是有意思的地方。
(图片来源:Jon Chase/Harvard)
研究人员使用显微镜实时拍摄了捕捉到的原子模式,然后以任意模式组织它们并作为输入。 Lukin 实验室的博士后研究员、论文的合著者 Ahmed Omran 表示,他们以一种非常受控的方式集结原子,从一种无规则模式开始,决定哪个陷阱需要去哪里,将它们安排到期望的集群中。
随着研究人员开始将能量供给到系统中,原子之间开始相互交互。Lukin称,这些交互让系统具有量子特性。Omran 表示,他们让原子之间相互交互,这才是真正执行计算的时候。从根本上说,随着他们通过激光激发该系统,系统会进行自组织。这并不代表原子必须是1或者0,然而他们可以通过向原子投射光线简单地实现。他们要做的是让原子进行计算,然后再测量结果。
价值
这种系统不仅可用于阐明一系列复杂的量子过程,包括量子机制和材料特性之间关系,还可用于研究物质的新状态,以及解决现实世界复杂的算法优化问题。
研究人员称,系统结合了大尺寸和高度的量子相干性,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创新成果。它具有超过50个相干的量子位,也是目前为止通过单独组装和测量创造出的最大量子系统。
Bernien 称,相干量子状态让系统可以像模拟器一样工作,也让机器成为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工具,加深他们对于复杂量子现象的认识,并且展开有用的运算。这些系统让研究人员加深了对于不同类型量子相位之间转变即“量子相变”的认识。Lukin 表示,它将有利于阐述新奇的物质形式。
他说,通常当你谈到物质的状态,你谈到的物质处于平衡之中。但是物质有一些非常有意思的远离平衡的新状态会发生,而且在量子范畴有许多可能性存在。这完全是新的前沿领域。
Lukin 表示,研究人员已经得到了这些新型量子模拟器诞生,具有51个量子位!状态的证据。在通过新系统进行的其中一个实验中,团队发现相干的非平衡态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中保持稳定。他说:
“未来几年,量子计算机将用于实现和研究物质的非平衡态。另外一种有趣方向包括解决复杂的优化问题。事实证明,某人可以通过编程原子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编码非常复杂的问题。在此类系统中,一些被提议的量子算法可能胜过经典机器。但是还不清楚它们是否可以做到,因为我们只是通过经典地方式测试了它们。但是,我们即将可以在拥有100个可控量子位的全量子机器上进行测试。从科学的意义上说,这非常令人振奋。”
关键字
量子、量子计算机、量子位
参考资料
【1】https://news.harvard.edu/gazette/story/2017/11/researchers-create-new-type-of-quantum-computer/
【2】http://news.mit.edu/2017/scientists-demonstrate-one-largest-quantum-simulators-yet-51-atoms-1129
【3】Hannes Bernien, Sylvain Schwartz, Alexander Keesling, Harry Levine, Ahmed Omran, Hannes Pichler, Soonwon Choi, Alexander S. Zibrov, Manuel Endres, Markus Greiner, Vladan Vuletić, Mikhail D. Lukin. Probing many-body dynamics on a 51-atom quantum simulator. Nature, 2017; 551 (7682): 579 DOI: 10.1038/nature24622
更多前沿技术和创新产品,请关注微信公众号:IntelligentThings,或者联系作者个人微信:JohnZh1984
包饺子、春运模拟器、婚姻模拟器……围绕家的主题,400多位游戏人48小时内做了51款游戏
1月25日至1月27日,由创梦天地旗下的独立游戏平台indieSky主办的Global Game Jam 2019全球48小时极限游戏创作节深圳站(GGJ2019深圳站)在上梅林卓悦汇腾讯视频好时光娱乐街区举行。
Game Jam是一场开发者自由报名和组队,在指定时间内(通常是48小时)围绕主办方指定的主题即兴创作游戏的活动。在Game Jam,你能遇见形形的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游戏开发者,体验各种各样以颇具脑洞的形式阐释主题的游戏作品。
GGJ2019深圳的各种身份牌
本次Game Jam是 indieSky 第二次承办这项活动,今年的活动较去年更加火爆,报名人数超过400人,翻了一倍多,由于担心活动场地不足,主办方不得不提前截止了报名。
与其说Game Jam是一场创作挑战活动,不如说这是一场鼓励游戏开发者回归内容本身,关注创意和乐趣的大规模游戏爱好者聚会。在活动现场,葡萄君不仅看到来自各个游戏公司的从业者,还看到不少单纯出于游戏的热爱来参加活动的业余玩家。
本次2019GGJ深圳站最年轻的参与者年龄为10岁,他是和正在上高中的哥哥一起来参加活动的,葡萄君和他交流的时候,他表示还不知道他和他哥哥能做什么,但在父母的鼓励下还是来活动现场看看。
一些游戏老炮也参加了活动,对于来自芬兰的游戏人Samuli而言,这是他第69次参加Game Jam。
前排为Samuli
本次Game Jam的主题是“What home means to you”(家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相较于2017年的“Wave”和2018年的“Transmission”,这个主题更加具体,也更加温暖。
家意味着什么?亲情?守护?团圆?还是回不去的地方叫故乡?
有的开发者用春运回家的旅途来诠释家的含义。
游戏名:春运(队名:1024)
无论身处何方,到了春节,扛着行李,吃着泡面,跨越千万里,只为和家人团聚。
游戏名:春运模拟器(队名:对对对)
家让一些开发者想到了亲人聚餐的情景。
有些北方的人家过春节会发动全家老小一起包饺子。
游戏名:DumplingHome(队名:Fireplace)
家宴里,除了把一家老小安排的妥妥贴贴,你还要应付亲戚的各种要求。
游戏名:家宴(队名:行吧高清重制)
对于有些开发者来说,家是努力工作的动力,就算工作中面对做不完的项目和需求已经精疲力尽,想到家人还是要继续坚持下去。
游戏名:工作之后(队名:总感觉不像队名)
有些人想到了和女友(男友)组建家庭面临的各种选择。
游戏名:了不起的婚姻模拟器(队名:中国人民蒸蒸气)
有些人想起了应对熊孩子无理取闹的无奈,下图这部风格看起来有点像《人类一败涂地》的橡皮人游戏《Let's daiwa》听到名字就很扎心。
游戏名:Let's daiwa(队名:全员恶人)
熊孩子主题下,有一款美术风格为传统剪纸艺术的作品《我爱我家》颇有特色,虽然玩法是操纵熊孩子拿着剪刀在家里肆意破坏。
当然,家不仅仅意味着这些,有些人由家庭想到了人的起源,用游戏展现了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历程。
有些人用养成类游戏展现了肥宅的快乐生活。
还有些人用动物的生活来展现家的含义,比如本次活动中的作品《巢》,它用绘本游戏的形式展现了一只鸟筑巢、求偶、养家的历程,由于游戏中玩家要操作一只鸟完成所有人物,开发者开玩笑称“简单来说就是玩个鸟”,虽然游戏玩法非常简单,但其精美的画风颇受好评。
活动现场让葡萄君印象最深刻的游戏是一款solo作品《Beat & Nest》,这款游戏的灵感来自蜜蜂、蚂蚁等集群动物对巢穴的守护,游戏画面极简,玩家要用左手随着背景音乐按动空格收集蓝色粒子,同时通过右手用鼠标操控蓝色粒子消除向中心母巢聚拢的红色方块。粒子在阻挡红色方块时会受伤变红,需要回到中心区域回血,同时还要避免屏幕中出现的激光对粒子的伤害这种节奏和消除的玩法融合获得了现场所有人的掌声,活动结束后也拿下了本次GGJ的最佳人气奖。
据作者介绍,这款游戏使用了ECS技术,所有效果都是通过计算得出的,屏幕中每个粒子都具备生命值、速度、质量和摩擦力,最多可以支持6万个单位同屏运行。
家意味着什么?一千个游戏人可能有一千种诠释方式。在作品路演环节,尽管许多连夜制作游戏的参与者面容难掩倦色,但还是认真地聆听每一位制作者对作品的诠释。
葡萄君已经报道过很多次Game Jam,正如前几次报道中提到的,这项活动的魅力在于,你能在活动中遇见各种各样的游戏开发者,不仅有经验丰富的游戏从业者,还有初入职场的游戏新人和尚未走出象牙塔的学生。
当所有参与者放下平日的约束,以游戏爱好者的身份在这48个小时内围绕设定的主题平等、自由地创作和交流,这种纯粹的热情能够感染到场的每一个人。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40220/169625527388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