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官相当于现在什么级别(一品官)
人们常说“一品大员”,具体而言古代哪些官职才算得上是一品呢?
在以古代封建社会为背景的影视剧当中,我们常常能听到“一品大员”这个词。自魏晋以来,历朝历代的官吏便被划分为九个等级,也就是所谓的“九品”,而一品则是九个等级当中最顶尖的。随着朝代更迭、官制变迁,各个朝代的一品官员也各有不同。那么,历朝历代都有哪些官职能够算得上是一品呢?
根据杜佑撰写的《通典》记载,曹魏时期的一品官员分别有黄钺大将军、三公、诸国王公侯伯子男和大丞相。所谓黄钺大将军,指的是被帝王暂时授予黄钺这一象征权力的器物的大将军,像曹休就曾获得这一荣誉,并成为曹魏军队的最高统帅。曹魏时期的三公分别是司空、司徒、太尉,他们与大丞相、众诸侯共同位居第一品。
晋朝以“公、诸位从公、开国郡公、县公爵”为第一品,可见当时更加重视爵位,而官员哪怕官至大将军也只是二品。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丞相一职并不常设,一旦设置其地位也能够算作一品。南朝宋、齐两朝时,太傅、太保、太宰、太尉、司徒、司空、大司马、大将军和诸位从公位列第一品。
南朝梁天监七年(508),梁武帝将九品进一步划分为十八班,其中丞相领衔地位最高的第十八班,其余还有太宰、太傅、太保、大司马、大将军、太尉、司徒和司空,这大概等同于后来所谓的“正一品”。至于“从一品”,也就是第十七班,则是诸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左右光禄开府仪同三司。
南朝陈大体沿用了南朝梁的官制,但第一品之列又增加了地位在丞相之上的相国,以及开府仪同三司、巴陵王、汝阴王后、尚书令和诸郡王。至于北方的北魏、北齐等,则与南朝大同小异。北周将官员划分为十八个等级,其中相当于一品的是“正九命”与“九命”。正九命包括太师、太傅、太保,诸王,以及国公、柱国大将军和大将军,而九命则还有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车骑大将军和雍州牧。
隋朝建立后,正一品、从一品得以确定,其中正一品包括太师、太傅、太保,以及诸王、太尉公、司徒公和司空公,从一品包括上柱国、郡王、国公、开国郡公和开国县公。唐朝制度与隋朝类似,正一品除了太师、太傅、太保外还有太尉、司徒、司空和诸王,从一品则添加了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等。
宋朝官制几经改革,但大体上以诸尚书令、中书令、侍中、太尉、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为正一品。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官职全部都是为了表彰而设置的加官,并非常设也没有具体职能。正一品之下,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诸枢密使、开府仪同三司、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郡王、国公、光禄大夫等则是从一品。
相比之下,宋朝北方的金国在官制上更加简洁,正一品除了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之外便只有尚书令,而从一品则有左右丞相、平章政事、都元帅和判大宗正事。元朝时官制出现了较大程度的改变,正一品只剩下了太师、太傅、太保和右丞相、左丞相,但从一品则增加了知枢密院事、御史大夫、宣政院使、宣徽院使、太常礼院使、将作院使、通政院使、行中书省丞相和行中书省平章。
明朝初年,正一品除了雷打不动的太师、太傅、太保外,还有左右丞相、初授特进荣禄大夫、升授特进光禄大夫、左右柱国,后来丞相被废。至于从一品,则包括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初授荣禄大夫,升授光禄大夫、柱国和平章政事。相比于前朝,明朝官制的最大变化便是取消了丞相。
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官制相比于明朝又有了巨大变化。首先,正一品官员除了太师、太傅、太保外增加了“三殿三阁”,也就是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体仁阁、文渊阁、东阁的大学士,以及领侍卫内大臣和掌銮仪卫事大臣。另外,大学士如果兼任地方总督则也算作正一品。后来,被设置于新疆、内蒙古的伊犁将军、绥远将军也官居正一品。
其次,从一品官员除了前朝就有的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外增加了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都御史,以及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也就是常说的“九门提督”和内大臣。除此之外,各地总督如果加兵部尚书衔则也算作从一品,而提督、八旗都统和驻防将军也都位居从一品。如此看来,清朝一品官员的数量较之以前可谓有着显著的增加。
综上所述,我国古代历朝历代可以算作一品的官职各有不同。总体而言,除了基本上一直可以算作正一品的太师、太傅、太保,以及长期位居从一品的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少师、少傅、少保外,其余官职常常随着朝代更迭而有所兴废。而从数量上看,清朝时一品官职的数量达到顶峰,相应的一品大员数量也就冠绝整个封建时期了。
一品大员到底是多大的官职,想升到一品,真的比登天还难
说起古代的官职,我们经常说的就是几品几品的大员。在很多影视剧上我们经常看到七品县令、一品朝廷大员等这样的称呼。对于这些官职,我们的感觉就是很多官员都有品级。其中级别最高的就是一品,很多人都觉得一品比较厉害。确实,古代的一品官员确实很厉害,但想当上一品官,真的是比登天还难。我们看一下怎么才能当上一品官。
从秦朝建立三公九卿制度后,一直到清朝灭亡,官员都是有品级的。不过最初的时候并不完善,品级分的也不是很细。简单的说在明清之前,一品的官职非常少。主要就是三公里的太师、太傅、太保,三司里的太尉、司徒、司空,二大里的大司马、大将军,还有丞相这些官职才是一品的。这些官职都是位极人臣,基本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而且并不是所有的王朝和所有的皇帝都会设立这些官职,有时候基本上都不设立。想要做到一品的难度可想而知。
我们再看一下明清时期的一品有多难,拿清朝举例。清朝的品级非常完善,是所谓的九品十八级。每一品有正、从之别,比如正一品、从一品。和现在的正局长、副局长一个意思。由于是九品,每一品都有正副之分,正好十八级,所以叫九品十八级。而且官员的品级还有文官和武官之分。我们分别看一下文官和武官怎能获得一品的官职。
先看一下武官的一品,因为武官级别比较高,想要获得还是容易一些。武官里的正一品只有四个职位是的,分别是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伊犁将军、绥远将军。这四个官职前两个都是负责皇帝的安全,都是皇帝心腹中的心腹,深得皇帝信任,一般人很难担任这些官职。说白了能担任的都是皇亲国戚的比较多,其他人想要做到这个职位几乎不可能。后两个的伊犁将军、绥远将军是清朝地方行政制度中将军辖区里的最高官职。这两个地方都是边防重地,一般只有满族人才能担任,也都是皇亲国戚比较多。
这样看的话,想要做武官正一品,除了是皇亲国戚,其他人都不要想了。
再看一下武官的从一品。武官从一品有九门提督、内大臣、驻防将军、都统、提督。前面两个一个负责京城安全,一个负责皇帝安全,也都是皇帝的心腹才能做。不过汉人也是可以做的,要求不是特别严格。后面的、驻防将军、都统、提督等,都是地方军队军官,说白了想要坐虽然很难,但如果有军功的话还是能坐上。总的来说武官从一品容易点。
总的来说,在武官一品里,想要坐正一品除非是皇亲国戚,其他人基本上面谈。从一品要经过非常努力才能做到。不过我国从宋朝开始就重文轻武,武官的一品在文官面前级别还是非常低的。甚至不如文官的二品和三品。当然正一品除外,只因为这种人出了官职,还深得皇帝信任,一般人都不敢得罪他们。
再看一下文官的一品,相对于武官的一品,文官的一品说白了只是理论上存在,事实上很少有人能做到。
文官里的正一品只有五个职位能够做到,分别是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大学士兼直省总督。这五个职位前面三个清朝几乎没有人担任过,一般都是大臣死了会追封,想要活着的时候担任这三个官职完全不可能。
再看一下殿阁大学士、大学士兼直省总督。殿阁大学士是一种荣誉,清朝的大学士分为很多级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有时候称呼也有其他的,一共是四个级别。其中最高的是文华殿大学士。先要做大学士一般来讲只有科举出身才能做到,否则免谈。古代的科举和现在的高考完全不一样,想要拿到举人都比现在的高考状元还难。更何况进士及第,真的比登天还难。科举出身的官员,也要级别很高、深受皇帝信任才会被授予大学士的称呼。比如和珅就曾经是大学士,要知道和珅在乾隆后期是只手遮天的人物。做到这种级别,整个清朝都没有几人能比。
再看一下大学士兼直省总督。这是两种身份,第一种是前面说的大学士,第二种是直隶总督。这是地方大员和中央官职结合起来的。只要能做到第一种,第二种还是容易一点。清朝一共有八大总督,地位最高的是直隶总督。因为直隶是京城的所在地,所以地位最高。这是封疆大吏,想要做到这点,不仅要奋斗多年,还要深得皇帝信任。要不然皇帝也不会把自己老家交给你。
再看一下文官的从一品。分别是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各直省总督(兵部尚书衔)、驻藏办事大臣(加尚书衔)。前面六个都是中央里的官职,其中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都是作为赏赐比较多,说白了都是兼职。这种官职没有实权,只是荣誉。各部院尚书就是六部尚书,一共有六个,和现在的各级部长差不多。六部尚书可以说掌管整个清朝内政了。都察院左右都御史是监察机构里的最高领导。这两个里面包含八种官职,简单地说放到现在都是国家领导级别的。有多难自己想。
各直省总督(兵部尚书衔)、驻藏办事大臣(加尚书衔)。这是地方的。各直省总督是封疆大吏,驻藏办事大臣是清朝在西藏最高行政长官。其实想要做到这些级别都是能力很高的,而且都是官场上的老油条。
总的来说在文官一品里,正一品有一半以上是追封的。剩下的也都不是常设的。从一品里努力几十年还是有希望的,不过前提是皇帝信任你,而且你能力还非常突出。
现在看起来,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官,想要做到一品不仅看自己的努力,还要出身好,运气好。毕竟整个清朝历史上加起来一品官员的人数都不多。除了那些皇亲国戚的超品官职外,自己奋斗而来的,可以说寥寥无几。
清代品级从正一品到从九品,如何对应现今行政级别?给你明确回答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充分吸取了前朝历代的治国经验、灭国教训,并就此创设了一整套有别于前朝的官制体系。细分下来,清朝官制分为京官和地方官;官员等级尊卑以品秩区分,分为“九品十八级”。
所谓“九品十八级”,即“一品至九品,品级分正从”。基本来看,清代官员的品级划分等同于现今的行政级别划分。
清代官员形象
对于清代官员品级和现今公务员的行政级别对应,大致如下:
从九品:股所级副职。清代从九品的代表官职——巡检司巡检,基本等同于现今低配的乡级派出所所长。
正九品:股所级正职。清代正九品的代表官职——主薄,基本等同于现今的县委秘书。
从八品:乡科级副职。清代从八品的代表官职——训导,基本等同于现今的县教育局副局长。
正八品:乡科级正职。清代正八品的代表官职——县丞,基本等同于现今不兼任县委常委的副县长。
从七品:县处级副职。清代从七品的代表官职——州判,基本相当于现今县级市享受副处级待遇的副市长。
正七品:县处级正职。清代正七品的代表官职——知县,基本相当于现今的县长。
清代知县办公地点——县衙旧址
从六品:县处级正职加。清代从六品的代表官职——州同,基本相当于现今县级市的高配副市长。
正六品:厅局级副职减。清代正六品的代表官职——通判,基本相当于现今地级市分管民政、财政的副市长,但不兼任市委常委,为一般副市长。
从五品:厅局级副职加。清代从五品的代表官职——知州,基本相当于现今县级市的高配市长。
正五品:厅局级正职减。清代正五品的代表官职——直隶州知州,基本相当于现今省直管县级市的市长。
从四品:厅局级正职。清代从四品的代表官职——知府,基本相当于现今地级市市长。
正四品:厅局级正职加。清代正四品的代表官职——道员,介于省部级和厅局级之间,已无明确对应官职。
从三品:省部级副职减。清代从三品的代表官职——参政道,基本相当于现今享受副省级待遇的省长助理。
正三品:省部级副职。清代正三品的代表官职——按察使,基本相当于现今的省政法委书记。
从二品:省部级正职。清代从二品的代表官职——布政使,基本相当于现今的省长。
正二品:国家级副职。清代正二品的代表官职——巡抚,基本相当于现今兼任政治局委员的省委书记。
从一品:国家级正职减。清代从一品的代表官职——协办大学士,基本相当于现今的国务委员。
正一品:国家级正职。清代正一品的代表官职——内阁大学士,基本相当于现今的政治局常委。
除此之外,正一品以上为超品级,宗室公爵以上、功臣伯爵以上即为“超品”行列,这一等级为封建皇权社独有;从九品以下为“未入流”,也就是现今的普通科员。
参考文献:《清史稿·职官志》、《钦定大清会典则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40218/169625460584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