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说也许吧是什么意思(也许吧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4-01-31 22:21:37 来源:网友分享 编辑:趾高气扬

共情用爱倾听

从来没有一句话是无缘无故的

一只羊、一头牛、一头猪,看到主人来了,羊很不高兴,扭头就走;牛也很不高兴,扭头就走;猪则狂吼着疯跑。

羊和牛很奇怪,问猪:“我们都不喜欢主人,他来了,不高兴就差不多了,何必发疯一样地跑,还这么狂吼。”

猪对羊说:“主人来找你,只是要你的毛,你当然只是不高兴一下了。”又对牛说:“主人来找你,只是要你的奶,你当然也只是不高兴一下了。可是,主人来找我,是要我的命,我当然要发疯了。”

故事是说,我们在生活中,听别人的话,往往只听语言本身,基本上没有能力去听语言背后的内涵。

而且,每个人的表达能力千差万别,表达习惯也都不一样,再夹杂着自己的情绪,基本上就掩盖了自己所要表达的真实意图,误解就这样产生了。

我们对别人的性格、能力、教育背景等方面不了解,就很不容易真正去了解一个人、去理解一个人,那么就无法听懂他真正要表达的话,所以人们都会觉得自己很孤独,缺少知己。

即便是在一起生活的亲人,不善于或者不愿意去了解对方,也很难真正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或者说自己没有能力和意识去了解别人,只能被别人的语言蒙蔽,被激怒、被误导,更谈不上去帮助别人了。

最有效的沟通方式不是相互间表达了什么,倾听了什么,而是理解。一个人这样表达,一定有其原因;那样表达,肯定有其道理。能这样看问题,就能更快拨开语言的迷雾,找到问题的症结与解决方法。同时,自己的内心也能不被语言的假象所牵制。

学会了解

如何理解“自己没有能力和意识去了解别人,更谈不上去帮助别人了”这句话?

朋友是中度抑郁,看着她的样子就很痛苦,她啥事儿都知道,但就是不愿意动,啥事都不愿意做,就呆呆的坐在那里。

我心里很着急,其实就是把脚挪一步这么简单的事儿,为啥就这么难呢?去医院住了好几次的院,还是这样,家人都非常非常的担心。

我带着自己的不理解,老师一句话就把我点醒了,她说:人家都没有把手伸出来,你怎么去拉呢?

对哦,我突然间明白了我拉她为什么这么累,就好像提着一个重物,怎么提都提不起来,原来是她沉溺在自己的世界当中,没有想着走出来,当我意识到这一块儿的时候,我就真正了解了我们倾听热线的倾听、陪伴、鼓励。

后来我就更多的去陪伴她,鼓励她,赞美她。

我们这里有一个千亩的芍药花园,我就会带着她去游玩,给她拍美照,看着她沉溺于这个花海当中,流连忘返的时候,我去共情,去理解她身处花海的这种喜悦。

每天她会来我的店里午休一下,我会给她留足够的空间,能够让她有一个心灵的休息地。我突然觉得,其实是她自己在不断地找方向,不断地找方法把自己。并不是我要帮她走出来,我要做的就是去倾听、陪伴、鼓励。

我对仁爱倾听热线有了更深的理解、认识。在接线的过程当中做到与来电者共情,这样让我倾听的能力有了一个更深的提升。

学会倾听,理解他人的需求与感受

在喧嚣的世界中,我们身处于各种嘈杂的声音之中,但我们真正能够听到的,往往只是自己的心声。而对于他人的需求与感受,我们往往视而不见,耳闻而不听。

当我们学会倾听,对于他人的需求与感受给予关注和理解时,我们便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联系,共同成长。倾听,一门被忽视的艺术

当我们交流时,我们往往更关注自己的表达,而忽视了倾听。我们急切地想要说服他人接受我们的观点,却很少关心他人的想法。然而,倾听,作为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他人,建立真诚的关系,甚至有助于解决潜在的冲突。

倾听并非简单地等待对方说完,而是要全神贯注,用心去感受对方的情绪和需求。这需要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不断地练习和提高,才能真正做到。

倾听他人,需要我们用心去关注对方的情绪和需求,这样才能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关怀和尊重。倾听有三个层次:倾情、倾耳、倾心。

倾情:首先,我们要用心去关注对方的情感,用同理心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当我们站在对方的角度,尝试去体会他们的感受时,我们便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求。

倾耳:其次,我们要用耳朵去聆听,仔细地听取对方的声音。这不仅仅是听到对方的话语,还要听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需求。这需要我们在听的过程中,保持耐心和专注,不要急于打断对方。

倾心:最后,我们要用心去沟通,表达我们的关心和支持。对于他人的需求与感受,我们要给予关注和理解,同时也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样,我们才能与对方建立起真正的联系,共同成长。倾听的力量:理解、接纳与成长

当我们学会倾听他人的需求与感受时,我们便能够体会到倾听的强大力量。这些力量包括:理解、接纳和成长。

理解:倾听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他人,看到他们内心的世界。当我们理解他人的需求与感受时,我们便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期望,同时也能减少误解和冲突。

接纳:倾听能让我们接纳他人的不同观点和想法。当我们尊重他人的感受时,我们便能够摒弃偏见,拥抱多元。这样,我们才能与他人共同生活,共同进步。

成长:倾听能让我们与他人共同成长。当我们关注他人的需求与感受时,我们便能够从中学到新的知识和经验,拓展自己的视野。同时,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我们也能够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四、倾听代表了关心和爱;五、倾听是过渡性空间的相遇。倾听的秘诀

放下自己的执念,不期待结果,不关注行为,把注意力放在理解行为背后来访者的信念和需要,以及对来访者无条件的爱。

显而易见,全方位的聆听对于沟通解决问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即根据知觉和洞察力倾听对方的优点和卓越性,而这个优点和卓越性就是指对方的价值观。在对话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复述”对方的价值观词汇,用对方的表达方式,以同样的语音语调和语速来复述。当对方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观被理解和被尊重时,强有力的亲和力就建立起来了。

传递爱,构建和谐关系……

用爱心温暖爱心

用智慧启迪智慧

用人格塑造人格

倾听并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想法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练习。以下方法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倾听并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想法:

1.专注听取:与他人交流时,要专注于他们所表达的观点和想法,避免分心或干扰。

2.积极回应:在听到别人的观点和想法后,可以积极回应,表示你同意或不同意见,从而表明你尊重他们的观点。

3.问问题:提出问题可以进一步了解他们的观点和想法。询问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让对方提供更具体的答案。

4.总结:在交流结束时,可以总结所讨论的问题以及你的想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想法。

5.练习同理心:在倾听他人时,尝试从他们的角度看待问题时,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这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他们并建立更好的沟通关系。

有的人胆小怕事,有的人脾气暴躁,与这些同事交往显然是相当困难的。因此,有的人开始抱怨对他们表示理解是与己无关的事情,何必蹚这浑水呢?殊不知,理解同事不但可以让我们学会理解,学会承担责任,而且更能够提高与人交往的质量。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不妨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不要误以为同事反应不佳或心情不好一定是冲着你来的。事实上,有的人心情不好、反应冷淡仅仅是因为出于某种担忧或是因为遭受了某种挫折,而不是因为你做错了什么。当然,如果反应迟钝或态度傲慢的那个人恰恰就是你,那就另当别论了。

(2)你不必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当同事向你提出一个问题,而你一时答不上来时,你大可坦言相告:“很抱歉,这个问题我也不甚了了。这样吧,让我考察一下,然后再告诉你。”接着,再去寻找答案,或找一个能回答这个问题的人。不懂得察言观色,不懂得自圆其说都可能令人感到气恼。

(3)将心比心,循循善诱。我们应该知道,有的人并不关心你是否与他们持相同的观点,相反,他们只是想找个人倾诉衷肠。

(4)不要总是想去说服同事。当同事固执己见而且显然把自己的观点视为最佳方案时,交谈很可能不欢而散。你可以用一些试探性的问题来掩饰自己的不满,并尝试着让他改变初衷。“可以看得出来,您对这种方法十分满意。您认为这种方法的最大优势是什么呢?”或者“如果您不得不采取另一种策略的话,那么您会怎么做呢?"

(5)人们所说的和我们所理解的可能大相径庭。因为我们往往倾向于用以往的经验和现在的假设来揣度这些话语。我们不妨重申同一个话题或者恰当地加以总结来证实一下我们的理解是否正确。你可以将说话者的意思复述一番,然后问他:“我理解得正确吗?”

(6)承认给同事造成的不便,重申你的目的。“非常感谢您的合作!我知道检查电脑系统肯定会给您带来许多不便,但是,我们这么做将会为您省去诸多麻烦,让您高枕无忧。”

(7)如果你不得不进入同事的工作空间的话,那么你应该事先通知他们,或者征求他们的意见,请他们予以协助。突然造访或临时通知都将授人以柄,因为这往往被视为不尊重同事的表现。

(8)除非迫不得已,否则不要发号施令。谦恭的语言、谦逊的态度,都可能唤起同事的合作热情。

(9)保持积极的心态来倾听。“他说的这种方法最可取的是什么?”或者“我可以从中学到什么?”这将有助于你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

《做一个受欢迎的人》

共情是认识和理解他人心理和情绪状态的能力。称之为“换位思考”的能力。

共情式倾听是指为了理解他人如何感知其世界而倾听。

注意对病人的情绪反应是共情式倾听的关键。

在心理动力学治疗中,为了最好地理解病人,我们既要倾听病人的观点,又要倾听我们自己的观点。

抛开一切,最重要的是是倾听者。我们倾听病人的心声,并以特殊的方法去听。我们不仅需要学习如何去听,还要学习如何思考和组织我们听到的内容。我们还将更深入地探讨倾听的技巧。但是在心理动力学的倾听中,最重要的方面是利用我们所听到的去理解病人感知自己和世界的方式的能力。我们称之为共情式倾听。

理解另一个人如何感知世界的能力是人类情感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现实世界,我们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看法,通过我们的想象并借助我们自身的经验,我们大概能了解别人的感受。这种能力称为共情。我们如何在倾听病人的时候也怀着共情的心态呢?

做一个积极主动的倾听者

提问

身为共情式倾听者,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地倾听我们的病人,真正理解他们的感受。这种倾听方式有两个重要的指导原则,分别是“不要假设病人的意图”和“魔鬼藏身在细节中”。理解细节和细微差别会使事情变得大不同。病人说和妈妈争吵完,她感到很“心烦”。我们或许知道心烦这个词对我们的含义,但是对她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心烦”这个词可以有很多意思,例如难过、伤心、挫败、烦闷或者激怒。这时,这样的问题能够帮助你和病人更深入准确地理解她的感受:

你说你感到很心烦,你能描述一下这其中的意思吗?

或者当你感觉心烦的时候,你能准确地告诉我那种感觉像什么吗?

运用反馈性陈述

反馈性陈述可以用来确认和修正共同的理解。

病人:作为生日礼物,妈妈给了我一本烹饪书。但是她明知道我痛恨做饭。我简直气我了!

治疗师:听起来你觉得你的妈妈并不在意你想要什么东西。

病人:是的,这就是我为什么这么生气。

治疗师听到了一些事情,并且知道她理解了病人看待情境的方式,但是她还是运用反馈性陈述来检查和确认了这就是病人的体验。反馈性陈述通常以这样的词语开头,“听起来……”“所以我听到的是……”“你似乎在说……”。有时候,病人所做的修正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做到共情式倾听:

病人:我真高兴我的姐姐说她圣诞节要回家来。 我猜想这几个月之后你会非常想见到她。

病人:也许吧,但是我真正的意思是我可以不必和父母单独在一起了。

反馈性陈述帮助澄清了病人的感受,这样治疗师就能更好地了解病人对情境的看法。

为理解他人而审视自己

除了尽可能弄明白病人想要表达的意思,另一个共情式倾听的方法是利用自己对病人的反应来理解他们的感受。你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做到这点:

换位思考

当你在倾听病人时,可能会发现自己在想象站在病人的立场上。记忆会带给你类似的经验、场景或感受。你可能会有真的“明白了”的感觉,或者贴近病人所描述的事物。

女士25岁学生,她对一位教授对她的无理要求感到非常生气和愤慨。Z医生,是三年级的心理学研究生。当他听女士叙述时,他发现自己想起了最近论文导师对他提出无理要求的经历。他意识到女士的愤怒和他的非常相似。

认识到病人的体验与自己的类似是很有帮助的。但是,记住,不要仅仅因为你有这种共情的反应,就设想你真切地了解病人的意思——用反馈性陈述来检验和确认一下吧。

注意我们自己的感觉

有时候,我们会察觉到自己对于病人的经历有情感上的反应,甚至是在病人察觉他们的情感反应之前。这在心理动力学治疗中并不罕见,因为许多病人没有意识到由他们的问题所引发的感觉。

看下面的例子:

先生32岁已婚有两个孩子,他上周她和家人搬出了“廉租房”,住进了更宽敞、社区环境更好的房子。先生详述了搬家的过程,并且合理地解释这是进步的标志。当他讲述时,治疗师发现她有一种明显悲伤的感觉。在先生稍有停顿时,治疗师说:“我知道对于搬家你感到很兴奋,但是我还想知道你是否还有其他的感觉?”先生向四周看了看,然后说他的妻子很渴望搬家,他真的也很喜欢他们的房子并且渴望搬家。但是,他说搬家也给他的经济上带来了更大压力,这令他很焦虑。

治疗师注意到了自己的情感,这帮助了她进行共情式倾听,即使病人没有直接说出他的感受。

共情式倾听的挑战

对病人说的话有强烈的情感反应时

在倾听时,保持共情会面临许多挑战。例如,如果病人所说的事情令我们很不舒服,那么注意他们的观点就会更为困难。例如有些事情令我们感到厌恶、害怕或悲伤。想象一下,治疗师听病人在贬低一个特殊种族群体时,治疗师所体验到的种族歧视;或者刚刚被男友甩了的女性治疗师听到一个男性病人谈起他想要尽可能多地引诱女人的愿望。因为我们要求病人无论想到什么都要说出来,所以他们所说的可能很不中听。如果我们共情式倾听的能力受到病人的特殊挑战,那么同事或导师的督导会给我们极大的帮助。

当病人描述的事情很难共情时

有时候,你发现自己无法对病人描述的事情共情,因为它和你的自身经历实在是相去甚远。在这种情况下,你的情绪反应可能会含有疏离、焦虑、厌烦或挑剔。在这种时候,对你的反应保持好奇心可能会有所帮助。询问自己:

●我是如何去听这些内容的?

●我在听病人的观点吗?

●我听到了什么并且作何反应——这引发了我特别的感受或者有可能是这个人想要引发我的这种反应吗?

●想象一下如果此刻其他人(同事、督导)身处我的位置会对病人所说的话有什么感觉?

也许病人的经历、冲突和防御机制与你自己的完全不同。或者可能病人所描述的事情本来就很难去想象,例如精神病人的体验或者人格特质的表现。再次重申,向病人确认细节以及总结你的理解是有帮助的。

例子

病人:我的老板真让人发疯,下班的时候我必须缓解一下压力。于是我走路回家,即使天有些晚了。我看到一块石头“躺”在人行道上,所以我捡起它并且刚好将它扔到附近停着的车上。车窗碎了。感觉很爽。

治疗师:那样感觉很爽?你能再多告诉我一些你的想法和感受吗?

病人:我只是觉得身体动一动会感觉好点,就扔了石头。但是车窗一碎,我就有一种解脱的感觉。我一点都不生气了,只是有些害怕,也真的很抱歉。我都不敢相信我打碎了车窗!

治疗师:所以扔石头是一种紧张的释放,但是随后你发现你做了破坏性的事情。

病人:是的,我想是这样。

或者

治疗师:那样感觉很爽?你能再多告诉我一些你的想法和感受吗?

病人:我只是觉得扔得真准。玻璃碎掉的声音听起来真棒。我一点不觉得自己做了什么对不起别人的事。如果我还有一块石头,肯定也要扔过去。

治疗师:所以你对做了破坏性的事情感觉很好。你没有对破坏别人的车感到任何后悔。

病人:不后悔。他们的保险可以赔付的。

在上述例子中,提问帮助治疗师了解了可能很难体会的感受。

当病人对治疗师怀有强烈的情感时

当病人表达出对我们怀有强烈的情感(欲望或愤怒)时,和病人的观点保持一致也会特别困难。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我们可能倾向于试着为自己解释或者用辩解来平息这些情感,而不是坚持病人的观点。

例子

在最近的心理治疗面谈中,C先生谈起他对第二天安排给他的可选择的医疗程序感到很矛盾。在最近几周里,他曾说过虽然治疗师花费很多次面谈试图帮助他做决定,但是他觉得她并不是真的支持他接受该项程序的决定。在这次面谈结束时,他一边走出办公室,一边挖苦说:“你应该祝我好运,你懂的!”在程序结束后的面谈中,他对治疗师没有祝他好运感到非常愤怒,并且告诉治疗师她非常冷血又没有同理心。

在这样的情境中,治疗师可能会想:“他真的反应过激了!他怎么能认为我冷血又没有同理心呢,整个面谈中我都在认真倾听他并讨论他的感受!好吧,我当时应该说祝你好运,但是我没有说并不意味着我不支持!”这里的难题就是把自己的情绪反应放在一边而坚持病人的感受。在本书稍后的部分我们还会更多地讨论到,这并不意味着你应该忘掉自己的反应,因为这可能有助于你理解病人以及他对待别人的个性化方式。持续理解病人的感受要求你在配合他时收起你自己的感受。例如,你可以对他说:“我明白,我没对你说祝你好运让你觉得我不理解你的需要或渴望。”例子:

D女士来面谈总是迟到5~10分钟。一天,她迟到了10分钟,而治疗师在打电话,又让她在候诊室里等了若干分钟。当她走进办公室时显得有些恼火。她开始说起对她的母亲和老板生气的事情。当治疗师点评她生气的情感时,她一言不发。然后她说,她对于治疗师让她等很生气,并且她觉得治疗师用自己迟到来报复她的迟到很不公平。

在这个例子中,病人也指责治疗师缺少同理心,虽然起初她是用非言语和非直接的方式表达的。治疗师可能会觉得想要为自己辩解,心想:“这个病人几乎每次都迟到,她就不能让我休息一下等上几分钟?”于是,和病人换位思考和试着从病人的角度去体验成为了挑战。此时,可以这样来回应:

我知道对于迟到和失去一部分面谈时间经常让你感觉不好意思,所以你来了却要等我肯定让你更受挫。让我们聊聊为什么你觉得我在报复吧。

当治疗师认同病人生活中的另一个人时

站在病人的立场去听的另一个潜在阻碍发生在当我们发现自己站在了病人故事中另一个人物的立场上去听之时。这个人通常是和病人有关系的,例如家人、朋友或同事。有时候,我们也会发现自己以局外人或叙述者的角度在听。你可能会问:“哦,这难道不是身为治疗师应该做的事情吗客观地审视病人告诉我们的事情并试着揭开隐藏的意义、感情和防御机制。”答案既是肯定的也是否定的。最终,我们要帮助病人看到他们自己看不到的,不仅对病人所说出的每一件事而且对他们没说出来的都保持好奇心。但是我们不要太快跳到自己的结论上,通常才是最有帮助、最有用的。第一步是试着明白和感受病人做事情的方式,并与病人交流对其的理解。

例子

E女士三十多岁,来治疗已经发生的抑郁和人际关系问题。她独自生活,认识一些熟人,但是没有亲密的好友。她做过一些文秘类的工作,同时想要成为一名职业歌手;这些工作的结束不是因为她被炒就是她辞职。E女士抱怨说觉得自己一直很孤独而且受到他人不公正的对待。她通常都把别人描述成粗鲁、自私、迟钝或残忍的。她觉得自己运气极其不好,不断遇到这样令人作呕的人,而且她想知道自己为什么总是受害者。她的音乐生涯没能实现的原因,她觉得是因为她没有遇到能开启她音乐事业的“贵人”,这也是她用来证明世界多么不公平的例子。在早期的面谈中,E女士讲述了她和同事安排周末见面一起吃早午餐所发生的不愉快。

“我问S是否愿意周日在一起。她说可以11点见面吃早午餐,可是我告诉她我周末想要睡懒觉。她解释说整个下午很忙,她已经买好了演出票。她可能并不想和我在一起,但是她在消极反抗所以才这样说。所以我认为我要揭穿她的谎言,于是我告诉她,好吧,那我们就去吃早午餐吧。我猜她觉得没法再回绝了,所以她同意了。我们约在中午见面,地点离她要去的剧院很近,我到那儿真的很不方便。我起晚了——可能是我的闹钟坏掉了没有按时响。然后我又等不到公车——我等了超过30分钟啊!我打电话告诉她我要迟到了。当我最终到达餐厅时是12点半,她说:‘对不起,我已经点餐了,我不想在剧院和朋友见面迟到。’你能相信吗?我都要疯了,吃饭的时候我就没怎么搭理她。”

这里有治疗师的两种不同反应:

1号治疗师:嗯,我听到你对S非常生气。但是你会不会太快地“跳”到对她的结论了呢?也许她真的想和你共度时光,即使她已经有了其他安排。你对迟到这么久有什么感想呢?如果你是等待的那个人你会不会生气呢?

或者:

2号治疗师:所以你真的觉得S同意和你共度时光并不是真心的。而且听起来你也觉得你已经做出了让步,你同意和她在你不方便的时间和地点见面。赶不上公车让你非常沮丧,然后发现她先点了她自己的菜没管你又让你非常生气。

1号治疗师是从S的角度或者“客观的”局外人角度来听E女士的话的。他所问的问题其目标是试图让E女士站在她自己的经验之外考虑问题,而不是站在她的经验之内传达对她的理解。相反的,2号治疗师描述了他所认为的E女士的想法,不带有任何批评色彩。如果与E女士之间的治疗同盟很稳固,她在治疗中表现很好,并且有能力从他人的观点看问题,那么她可能能够听进对她行为的反面意见。从E女士描述事情的方式,我们有理由怀疑她当前自我反思或以S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如果E女士还处在治疗的早期阶段,那么最好的情况是她可能认为1号治疗师的点评没有帮助,而最坏的情况是认为这是很重的批评且丝毫没有同理心。通过帮助她感到自己被理解,2号治疗师的干预手法可以强化他们之间的治疗同盟。

在我们与病人的视角之间摇摆

最终,身为心理动力学治疗师,我们看待事情要在病人和我们自己的视角之间摇摆。我们还要花一些时间用于以其他人的观点考虑问题——例如与病人有关系的人。所有这些视角对于我们帮助病人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我们发现自己将过多的时间用在其中一种视角上,这就可能标志着我们没能做到共情式倾听。你可以问自己下面这些问题,来帮助你了解什么时候应该转换视角。

●我有非常强烈的感觉吗?

这说明你陷入一种观点太深了。

例子

当F女士谈论她对女儿的愤怒时,治疗师也觉得很生气。这帮助治疗师认识到自己正在认同F女士的女儿的观点(联想到了她自己和母亲的关系)并且需要转换视角。

●我感觉和病人脱节了吗?

这是共情式倾听出现问题的另一个标志。厌烦,忘记病人所讲的话,在面谈时想着其他的事情都是这种情况发生的迹象。

为了做到共情式倾听而在听的时候转换视角就好像在看近处和远处的目标之间转换焦点一样。经过练习,这将变成自动化的,你可以随意贴近病人的经验。

倾听的挑战:克服障碍,提升能力

虽然倾听具有强大的力量,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各种挑战和障碍。这些挑战包括:自我中心、焦虑和偏见等。

自我中心:在沟通时,我们往往容易关注自己的需求和感受,而忽视他人的存在。要克服这种自我中心的倾向,我们需要时刻提醒自己,关注他人的需求和感受,用心去倾听。

焦虑:当我们面对他人的需求和感受时,我们往往会产生焦虑,担心自己无法满足对方的期望。要克服这种焦虑,我们需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勇敢地面对挑战,同时

偏见:我们在与他人交流时,往往容易受到自己的观念和价值观的影响,产生偏见。要克服这种偏见,我们需要开放自己的心灵,尊重他人的不同观点和想法,用心去理解和接纳

倾听的实践:关爱家人,支持朋友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践倾听,关爱家人和支持朋友。

关爱家人: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可以关注家人的需求和感受,主动去倾听他们的心声。例如,我们可以与父母分享彼此的日常生活,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我们也可以陪伴孩子成长,关注他们的学习和心理状况。

支持朋友:在友谊中,我们可以关注朋友们的需求和感受,给予他们支持和帮助。例如,我们可以在朋友遇到困难时,主动去倾听他们的烦恼,提供建议和鼓励;我们也可以在朋友取得成就时,分享他们的喜悦,为他们庆祝。

共情就是能够深入走进当事人的内心世界,能够主动用当事人的眼光、态度来看待这个世界,但同时又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还是自己。 共情,需要的不是解决方案,不是被分析、被研究,而是有勇气对他人打开自己,放弃自己的观点以进入他人的世界。

如何共情?在《共情的力量》一书中讲到共情式倾听。共情式倾听:抛开自己,给别人充分的机会去表达他的想法和感受,不去控制和引导交流。怎么理解?

一、所谓抛开自己,就是知道存在与自己的想的不同,不评判、不贴标签,不随便做自我暴露。不管你对这个人的过去有多么了解,不管你对这件事有多么熟悉,你都没办法确定当下,确定此刻这个人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二、让别人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使用开放式问题,把选择和权力给对方。封闭式问题带有引导的意思。 三、评估,不是评判,而是以共情为向导,找到真实情况的能力。一是评估对方,体会对方的过往、品行和动机;二是评估自己,清空自己的成见,防止因为自己的情绪、需求而扭曲事实。 四、感同身受,这是共情的行动导向,要确认对方的情绪,如“我感觉你好像横沮丧(失望)......”;要表达你的理解,如“我希望......可是我找不到办法”

共情式一种能力,共情式倾听让我们摆脱一自我为中心,让我们看到自己和他人的区别,甚至让我们设身处地的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

学会倾听,成就更美好的人生

学会倾听,理解他人的需求与感受,是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当我们用心去关注他人,用耳朵去聆听,用心去沟通时,我们便能够与他人建立真诚的联系,共同成长。

同时,倾听还能帮助我们克服生活中的挑战和障碍,拓展自己的视野,实现更美好的人生。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40131/1696260933118062.html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