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宫为什么叫自宫(什么叫自宫)
明朝人为何热衷自宫?皇帝屡禁不止,连军人子弟都加入了自宫潮
明仁宗刚即位就遇到一件事:长沙一个平民自宫后,请求进宫当内侍。这本是件小事,却引起了明仁宗的强烈反感,他毫不客气地批示:“游荡懒惰之人,忍心自绝于父母,怎么能随侍在皇帝身边?让他当兵戍边去吧。”
明朝伊始,皇室急剧膨胀,对太监的需求多了起来,因此进宫当太监成了很多人改变命运的途径。明朝刚建立时,内监官只有正五品,后来降到正六品。但到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内监官已成正四品。此后,内监还形成了一套独立的官僚体系,自宫一路都可与科考媲美了,不仅普通百姓的子弟有人选择自宫,就连军人的子弟也开始加入自宫潮。
刚处理完长沙自宫一事,明仁宗又接到了奏本—兴州左屯卫军余徐翊说他儿子已经自宫当了内监,请求除掉自己的军籍。明仁宗生气地批复:“为父教子,为子养亲。你儿子自伤身体、背亲恩、绝人道,根源就在你,让你儿子去服兵役吧。”
之后,明仁宗发令:今后再有自宫的人,坚决不能宽恕。稍后,明仁宗又下诏严禁自宫,顺带连宫刑也禁了。
可到了明宣宗时期,又有几个军民自宫求用。明宣宗按明仁宗的惯例,将这几人也发配去当兵了。此后的明朝历代皇帝,坚持了严禁自宫的政策。明景帝曾下令:可将犯禁令者按旧例以不孝罪处置。明孝宗时期,一个军人的妻子罗氏私宫儿子,事发后罗氏被判斩刑。刑部一些官员觉得太重,建议改为杖刑,结果明孝宗大怒,不但将罗氏处斩,还将那些官员贬官外放。明武宗更是多次重申,自宫者私自留在京城的一律处死。当时有自宫被捕者20人,本应处死,因为年纪太小没有施刑,但一直关在牢里。
禁止自宫的政策几乎贯穿了整个明朝,可自宫潮并没有停止,反倒愈禁愈烈,这是为什么呢?
如果当上内监,只能有份工作,混口饭吃,未必就能蛊惑那么多人冒着充军、杀头的危险,付出断子绝孙的代价。真正的刺激,恐怕来自那些发出禁令的皇帝。很多发禁令最狠的皇帝,身边都有一个威震全国的太监—明英宗身边的王振直接导致了土木堡之变,大军被歼灭,皇帝被俘。此人在明英宗复辟后还被“平反”,虽然最终免不了身败名裂,但获取的利益是明摆着的。
皇帝们对大臣的厌烦与不信任,也会转变成对内监满满的爱,因此,在很长的时间里,内监的权势都盖过大臣。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官员许澣路遇内监没有避让,双方发生冲突,结果许澣不但被揍了一顿,还被关进锦衣卫监狱,后来又转到司礼监,挨了30大板。万历三十年(1602年),礼部官员敖文桢路过宣武门时,遇到三个喝了大酒骑着马乱闯的内监。三个内监对敖文桢破口大骂,还把他的轿子砸得稀烂。敖文桢吓得躲到了门官的家里,派人向锦衣卫求救。没想到锦衣卫官兵到来后,也被内监们揍了一顿。
此外,就算自宫的人们不能在京城待着,还能去各地的王爷家,甚至公侯家。可以说,改变命运的迫切、律法规定的变通以及庞大的市场需求,成就了禁令下愈发汹涌的自宫潮流。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老 猫
来源|《百家讲坛》杂志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40131/169624699345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