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y是什么意思在原耽(ky是什么意思)
ky是什么意思 好了,你不要再说了
我们今天要说的不是这个,而是微博上常看到的关于“ky”的梗,几天不上网就觉得自己跟世界脱节了,那么到底“ky”是什么意思,“ky”是什么梗,一起来看看吧:
“ky”是什么意思
该词表面意思是读不懂空气。深层含义是指大家都在做一件事情或者在讨论某种事情时,有人做一些很奇怪格格不入的事情和发言等,破坏气氛没有眼力见的人。举个栗子像一群人在讨论香水的味道那个好时,某人来一句中午吃的韭菜不错时,别人会说他KY。
“ky”出处在哪
该词最早撷取自日语的“空気が読めない(发音kuuki ga yomenai 直译为‘不会读取气氛’)”的第一个字母。这个词在日本最开始被中学生使用,后来日本前首相安倍在参议院选举中大败却坚持不辞职时,政治家和媒体等指责“首相真KY”,于是很快就流行起来了。而该词真正的在国内走红则是要起源于B站的弹幕,且流行语饭圈之中。当电视正播放着自己喜欢的荧幕cp的恩爱场面时,某些人却在弹幕刷当事人与其他人的组合cp时,大家会说这个人的发言和ky,从而纷纷表示“拒绝ky”,这也是我们常见的微博中ky、饭圈ky的最常见表达的意思。
“ky”发展经历
该词走红之后大家也慢慢开始关注起了另外一个相关的词汇叫做“AKY”,日语叫做“あえて空気読まない(故意不看气氛,故意不察言观色)”的缩写。近年来随着部分低龄网民自我意识的膨胀以及KY一词在部分圈子里的妖魔化,只要有人在社群中发表的言论与其意见不一致,就有被其认定为KY的风险。这些一言不合就被KY的人实际上更多地是AKY。适时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固然没错,但是为了反对而去反对的做法那就是真正的很ky了。
听不懂的“黑话”:00后“混圈”社交“通行证”
你不懂的“黑话”:00后社交“通行证”
“基操勿6皆坐”“流泪了zqsg”“我害怕ssfd……”
以一句话外加几个英文字母形式的弹幕在视频网站中渐有异军突起之势,短短的一句弹幕甚至可以赢得上百个点赞。“nss、xswl、pyq、cx、zqsg、走花路、糊了、基操勿6、连睡、扩列、nbcs……”这些让大多数人摸不着头脑的“摩斯密码”,实则是00后自成一派的语言体系,并被戏称为00后的“黑话”——目的也很简单,阻止另一批人破译,特别是他们的父辈,从而进行“精准社交”。
“饭圈”暗语,乱码背后通行无阻
活跃着大量00后的QQ、百度贴吧、B站、微博等网络平台中,各类“黑话”层出不穷。“基操勿6皆坐”的意思是“这只是基础操作,不要在弹幕上打666。简言之,不要大惊小怪。”“ssfd”是“瑟瑟发抖”的拼音缩写。与此相似的,还有zqsg=真情实感,blx=玻璃心, bhys=不好意思,gnps=关你屁事, plmm=漂亮美眉等。
拼音缩写仅仅是“黑话”组成形式的冰山一角。据不完全统计,00后社交“黑话”的造词方式包括汉字缩写,拼音缩写,粤语、英语、日语缩写,高难度的拼音和英文字母混搭缩写等。例如,nbcs=nobody cares(没人在意),bhs=不嗨森(不开心),rnb=really牛逼,5151=委屈,KS=抢人头,rps=真人cp,sk=生日快乐,ky=没眼力见(来自日语)等。
据说,这股字母缩写体的风潮发源于饭圈。饭圈,是各路明星粉丝的聚集地,类似“全网粉丝后援会”。追星女孩迪迪自封“饭圈语言十级课代表”,她经常混迹微博、豆瓣小组、晋江论坛等平台,对饭圈“黑话”了如指掌。
迪迪说:“大多数时候会缩写人名。一是为了方便;二是防止被其他人找到,如果一条微博中有爱豆(指偶像)的名字,但内容谈到其他明星,这样就占了其他明星的广场(指在微博“实时”板块搜索明星名字后的内容),有点鸠占鹊巢的意思,这样会被别家粉丝骂的;三是觉得缩写人名好玩。这些语言更像是一张通行证,如果别人用这种语言和我说话,我会觉得找到了同类,聊天时也会亲近不少。”
这种近乎加密的语言以极快的更迭速度在网上传播,由同类破译解读,并且持续更新发展。在外人看来,这似乎只是一连串的乱码,同类却可以从中解读,抵御了非同类对他们世界的窥探,在群体之间完成信息传播的全过程。
“扩列”交友,“陌生人更懂自己”
00后在网络这片没有“结界”的疆域里开拓着属于自己的疆土,他们在创造群体通用语言后,继而进行社交活动,“求扩列”就是他们社交的一种形式。
扩列,是“加QQ好友”的另一种说法。在80后、90后转战微信后,QQ成了00后的交友圣地。
在“扩列吧”,可以看到大量“求扩列”的帖子。“扩列cos/lo/jk/脆皮鸭/女孩子+”“扩列,打游戏唠嗑。王者/吃鸡/猫和老鼠/d5,不扩mdzs粉”“扩列,现役jk,原耽,玩王者/恋与,空间活跃”。这些帖子通常会放上自己的基本信息和兴趣爱好,有时候还会附上自己的照片,有意向交朋友的吧友则会在评论区里留下自己的QQ号,通过QQ进一步了解交流。
高二学生小白说,她在网上通过王者荣耀游戏与一位大二女生妙妙结为好友,今年暑假每天都在QQ上聊天。小白说,在网上交友时,要有自己的判断力并充分了解对方,她会选择和自己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交朋友。
“我们班同学几乎都有网友,因为都觉得陌生人比身边的人更懂自己,而且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认识我,聊天也可以更加随心所欲一些。我和妙妙约定,高考完就面基(网络用语,指网友间约见)。”
00后的社交QQ群
在“扩列”之后,他们就开始在QQ上养火(QQ好友互动会擦出火花的标志。养火的意思就是希望两个人之间多多互动:转说说、帮忙点赞、互评,增进线上感情),cgx(处关系)、nss(暖说说:帮点赞、评论、转发说说,增进彼此的感情)。其中“处关系”又包括cqy(处Q友)、cby(处吧友)和cdx(处对象)。在单向寻找好友的同时,大量扩列QQ群也随之涌现。
“混圈”交友,在圈子里寻找同类
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00后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他们比任何一代都更早、更便捷接收到新信息、接触到新事物。相比90后的内部分化(主流、非主流、杀马特、葬爱),00后则有更强的一致性,他们的创造力与无限的网络共生,践行着“次元无壁”。
在00后们利用网络创建的众多虚拟精神世界中,“语C圈”是其中之一。所谓“语C”(语言cosplay),就是用语言玩角色扮演。
在语C圈里,有一些约定俗成的术语。例如:“皮”(指所扮演的角色)、“皮气”(指所扮演的角色的性格特点)、“小剧场”(指语C活动中,由其他人提供的一个场景)、“paro”(背景设定)。这些约定俗成的圈内规范让00后在语C圈内具有归属感,更吸引他们的是,语C的题材不仅取材于电视剧、电影,还涉及游戏等热门话题。
语C按照方向可以分为原创语C与同人语C。原创语C分为古风语C和现代语C,古风语C又可分为宫斗、阁斗、玄幻等题材,而现代语C则分为酒吧、夜店、黑帮等题材。同人语C按照内容可分为ACG(动画、漫画、游戏的总称,狭义上的二次元)、小说、影视、历史、明星等,圈层极其分明。
每一个语C圈都有一套独特的语言,00后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性加入,可从“纯白”(指语C初学者)开始“混圈”。00后对新朋友的要求指向性明确,他们交朋友以“同好”为主,不论是QQ群、微博、贴吧、豆瓣、B站、抖音,或者制服圈、漫画圈,都是他们“混圈”的阵地。
学术界对此现象已有关注。郑欣、朱沁怡、孙文峥等学者的研究表明,00后社交“黑话”的形成源自对书面语和口语的改写、缩写以及对网络语言的模仿、攫取和接收,并在他们日常生活的创造、使用和传播中成为自我表达、情感宣泄、身份建构以及寻求认同的重要工具。
著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曾说过:“想象一种语言就意味着想象一种生活方式。”对于00后而言,社交“黑话”作为一个新的语言世界,也就意味着一种新的、圈层化的生活方式。对此,没必要大惊小怪,但需要关注其发展变化趋势和其中的非主流价值取向,必要时加以引导。
《半月谈》2019年第18期
记者:童雯婷 王婷
KY是什么?那些频繁出没在ACG圈子中的KY怪是如何养成的?
KY,源自于日语"空(K)気が読(Y)めない",直译过来是"读不懂空气",常常用于形容那些不合时宜的发言,而作出这种发言的人则被称为"KY怪"。相信大家在生活中也遇到过KY怪,而且还不少。
但要说KY怪出没最频繁的地方,那毫无疑问就是网络社交环境,因为在大家互不相识,甚至不用面对面的交流环境中,许多人就会开始毫无顾忌地"畅所欲言",于是也就催生出了数量众多的KY怪。
这种情况如今也普遍存在于ACG圈子中,包括但不限于大家十分熟悉的弹幕系统、社交论坛等等地方。
而且早在KY这个词传入中国之前,KY怪就已经遍地都是。
谈到这个话题,首先就要提到这个手游时代里遍地丛生的海豹玩家,其中的"骑脸型"海豹更堪称是KY怪中的佼佼者。
就拿之前形势一片大好的新游《明日方舟》作为例子,这款游戏的抽卡机制、角色强度设计、极短的每日游戏时间、以及数量庞大的玩家群体,简直就是最典型的海豹温床。
抽卡几乎是手游的永恒话题,也是海豹的主要活动场所
不难发现,海豹玩家普遍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什么游戏火了他们就去玩什么游戏,并且优先考虑的不是熟悉游戏机制,也不是如何规划自己的游戏进度,而是用最快的速度把前期赠送的氪金道具弄到手,然后使劲抽卡。
完成了这一步之后,绝大部分的海豹都会当场夭折,抛下一句"辣鸡游戏"之后愤然弃坑,又或是就此退化成豹子头非洲人。然后那极少数进化成功的海豹,就会跳到每一位玩家脸上,开始收获他们的"游戏体验"。
《明日方舟》在横向对比中不算太低的六星出率,可以快速刷初始号的新手折扣蛋池,再加上公开招募系统,以及对随便玩玩的海豹玩家而言十分友好的低时间成本,简直就是量身订造的海豹生态圈。
B站知名《明日方舟》Up主卡特亚,在调侃自己"熊三万"抽卡沉船时的KY弹幕
然后再来看看动画弹幕中的KY,你就会发现KY怪的种类和数量远超想象。比起海豹玩家用了十多年还是乐此不疲的"萌新出了这个,好用吗",影视作品中的KY形式更是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见不到的。
首先比较典型的一种,就是有人突然开始说一些其他观众根本不关心的"题外话",这种形式的KY几乎可以出现在任何动画的弹幕中,并且又以日常番最为常见。
例如在芳文社的百合职(日)场(常)作品《New Game!》的第二集中,剧情用上了老掉牙的日本法例梗"20岁才能喝酒",这时候就十分莫名其妙地冒出了一些自豪地说着自己多少岁开始喝酒的弹幕。
这些看似和剧情内容相关的弹幕,实际上却在说着一些其他观众丝毫不关心的问题,这就像是在一片阿伟乱葬岗中,突然冒出了几个在路边喝酒的小学生一样。
《New Game!》中的KY弹幕,以及忍不住吐槽他们的观众
但要说动画作品里最KY的弹幕,或者说最KY的话题,那还得提到那些完全错位的逻辑讨论。
自从日本ACG的文化兴起之后,日渐沙雕的剧情终于是让观众忍无可忍,再加上国内各大Up主不遗余力地吐槽那些剧情过于智障的新番,渐渐地就培养出了一批剧情逻辑警察,而他们在查案的时候,常常查着查着就"过界"了。
比如在七月新番《彼方的阿斯特拉》中,包括原作党在内,就有不少人批评第一集里手牵手搭人桥把男女主角救回来的一幕,只因有人指出在原作里是将绳子扔出去一笔带过的。诚然,在宇宙空间中搭人桥明显风险更高,也更不合理,然而动画中这种改编的出发点,比起合理性,往往会更加注重表现力与感染力。
也许是和《你遭难了吗?》处于同一档期的缘故,部分观众在看《彼方的阿斯特拉》时似乎在有意无意地往"硬核求生"的方向上靠拢,殊不知这两部作品的精神内核是完全不同的。
导致这种情况的最大原因,是《彼方的阿斯特拉》在第一集里并没有体现出真正的精神内核,但奇怪的是,你却可以发现有许多原作党在都批评这一改编。
对于一部只有五卷的短篇漫画作品而言,很难想象有自称原作党的读者会不知道故事的后续发展,而在了解过这部作品的精神内核之后,却还回过头来吐槽科学幻想在科学逻辑上的合理性,那就是一种再典型不过的KY发言。
在讨论剧情逻辑时,部分观众会忽略这么一个问题——这部作品的剧情逻辑,是建立在必然性还是偶然性上?
这个问题在比较极端的作品中一般不会发生,例如讲究合理性的推理作品,以及讲究让读者意想不到的架空类幻想作品,因为它们要不就有着严谨剧情逻辑,要不就谁都知道这个故事当不得真。
然而还有一种作品是处于这两者之间,《彼方的阿斯特拉》就是这样一个同时建立在必然性与偶然性上的故事,它有着一个必然的起因,却又有一个充满偶然的过程,其中真正值得读者去较真的,则是必然性背后所反映的精神内核。
任何人都可以在讨论中调侃那些偶然因素,但如果有人一本正经地将这些因素批判一番,那么恭喜你,这里又发现了一只野生的KY怪。
文:Lock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40128/169625229172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