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图片(菩萨)
华丽而优雅的菩萨图谱
菩萨,梵语Bodhisattva,华言「菩提萨埵」,是旧译(唐前为旧)。大道心众生,新译云觉有情、菩提是道,萨埵是勇猛义。菩萨心愿,为悲愍众生,故勇猛求道。菩萨又译作开士、大士等,开发大智、 大慧、大悲、大愿之有德行、有学养之人也,佛家总以此名为求佛果的大乘众。通常人以为泥塑、木雕等是菩萨,其实这只是将菩萨的精神形像化,供人忆念、膜拜、敬慕崇仰而仿其行践之道。凡能具足如此悲智精神,不论出家在家的大德皆可称为菩萨。
学佛的人欲想实践菩萨愿心,即需实践六度波罗蜜(波罗蜜为究竟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的修习。布施,有财施、法施、内施、外施、一切施;如舍身成仁、释迦舍身肉饲鹰,皆是布施的表现。持戒,大乘的菩萨戒,不只止息恶法,而且积极实行善法。忍辱,菩萨的行忍,是智力的表现。精进,有内外精进二种,勤修戒定慧是内,立誓息灭贪瞋痴的行动是外。禅定是去恶、静虑。菩萨有禅定功夫,方能引发智慧,繁兴大用。最后般若译为妙智慧,能解惑开慧的根本智,笃行修持应物设施是差别智。凡能积极内外实践这六度称为大菩萨。
如大智文殊师利、大悲观世音、大行普贤、大愿地藏王、大势至等代表佛教中菩萨最高典范。
菩萨在古印度佛教中为男子形象,流传到中国后,随著菩萨信仰的深入人心及其对世人而言所具有的深切的人情味,便逐渐转为温柔慈祥的形象。佛教雕塑中,菩萨多以古代印度和中国的贵族的服饰装扮,显得格外华丽而优雅。
本文摘自:人在江湖心在山水的博客十首《菩萨蛮》,别有一番风情
菩萨蛮: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花间意》、《重叠金》等。
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阙均两仄韵转两平韵。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唐代】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晨间闺中待起,其眉蹙锁,而鬓已散乱,其披拂之发缕,掩于面际,故上则微掩眉端额黄,在隐现明灭之间,下则欲度腮香,——度实亦微掩之意。如此,山也,金也,云也,雪也,构为一幅春晓图,十分别致。
菩萨蛮
【宋代】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此词抒发对建炎年间国事艰危之沉痛追怀,对靖康以来失去国土之深情萦念,故此一习用已久陶写儿女柔情之小令,竟为南宋爱国精神深沉凝聚之绝唱。一片神行又潜气内转,兼有神理高绝与沉郁顿挫之美,在词史上完全可与李太白同调词相媲美。
菩萨蛮
【宋代】苏轼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
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风静时庭柳低垂,闺人困倦而眠;当昼眠正熟,清风又吹拂起庭柳了。风吹香汗,薄衫生凉;而在凉衫中又透出依微的汗香。她那红润的手儿持着盛了冰块和莲藕的玉碗,而这盛了冰块和莲藕的玉碗又冰了她那红润的手儿。藕节同心,情人永好。
菩萨蛮
【宋代】李清照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此词写早春思乡之情。声断,声尽的意思。鸿雁北归,已不闻声,极目天穹,唯有残云如碧。词人之心亦已随鸿雁归飞矣!
菩萨蛮
【清代】纳兰性德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
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
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梦境与梦后之境形成强烈对比。梦中是与爱妻共度美好时光,而梦后则是塞上苦寒荒凉。如此对比便更突出了眷念妻子,怨恨别离的情怀。
菩萨蛮
【宋代】周邦彦
银河宛转三千曲。浴凫飞鹭澄波绿。
何处是归舟。夕阳江上楼。
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雪。
深院卷帘看。应怜江上寒。
雪岸苍茫,随江蜿蜒,状如银河,晴光淑气,凛冽中透露出生机。上天讨厌梅花的纵情开放,所以降大雪将花封盖。你卷帘既见院里雪下之梅,当知江上寒中之我,你我心照可矣。
菩萨蛮
【宋代】高观国
何须急管吹云暝,高寒滟滟开金饼。
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
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
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
桂花被月光笼罩着,加上秋夜湿露,看上去朦朦胧胧,若隐若现,桂花透过这“雾气”散发着阵阵幽香。若只言“醉”,有可能是中秋亲朋好友团圆欢聚,一醉方休,但加上一个“客”字就要突破这个可能性了。中秋为“客”,一醉之后,对着团圆的月,就更会因离别而伤心了。
菩萨蛮
【五代】佚名
霏霏点点回塘雨,双双只只鸳鸯语。
灼灼野花香,依依金柳黄。
盈盈江上女,两两溪边舞。
皎皎绮罗光,青青云粉状。
大自然的美与少女们的美和谐地融为一体,而且相互映发——明媚的春景,把少女们烘托得格外妖娆;少女们的娇姿艳态,又为春天增添了无限光彩。上片的绘景,为下片的写人烘托气氛,景愈艳则人愈丽。
菩萨蛮
【宋代】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
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
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青山有情,高人难遇。而今斯人一登上赏心亭,那逶迤的青山不知有多少心里话要向他倾诉呵。其势如万马奔腾,接连不断。词人是多么渴望能挥戈跃马驰骋疆场呵!可惜,转眼之间又烟雨迷蒙,遮住了青山,而无数青山也只象是万马在烟雨中低徊不前。“望来终不来”写盼望之切而失望之深,不说愁,而愁极深。
菩萨蛮
【清代】纳兰性德
春云吹散湘帘雨,絮黏蝴蝶飞还住。
人在玉楼中,楼高四面风。
柳烟丝一把,暝色笼鸳瓦。
休近小阑干,夕阳无限山。
柳色烟丝,情人凄迷,把凭不住,纳兰自己郁郁不乐的心态,不是无法排解,而是情字难解。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简注:
造口,即皂口,在今江西万安西南。郁孤台,在今江西赣州西南,地临赣江。赣江流经郁孤台,作者临流远眺,从江水联想起四十多前的旧事。行人泪,宋高宗建炎三年到四年(1129一1130),金兵分两路南侵,一路陷建康,临安,迫使高宗浮舟海上;一路自湖北入江西追隆祐太后,隆祐太后逃至赣州才获安全。赣江两岸人民流离失所,伤亡惨重。行人泪即指此。长安,汉唐故都,这里指代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当时被金人占领。可怜,可惜。青山二句,意谓青山虽遮住人们遥望长安的视线,却挡不住滚滚东流的江水。暗示收复北方山河的大业是历史发势的必然趋势。正愁余,余正愁。闻鹧鸪,古人传说鹧鸪的叫声像“行不得也哥哥”,这是一语双关。暗示北伐事业障碍重重,令作者很担心。
散绎:
郁孤台下江水清澈流淌,
江水中溶入多少人的血泪哀伤。
举头问西北,眺望故都汴梁,
可惜重重高山遮住我的目光。
江水滚滚东流,一路奔向海洋。
纵有千万重青山也不能夠阻挡。
我在江边正忧愁,面对暮色苍茫,
深山里传来鹧鸪哀鸣让我更惆怅。
品读:
据蔡义江《辛弃疾年谱》,此词作于淳熙三年(1176),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主管司法监察,兼管农桑,官所赣州)时,路过造口所作。
词的上片由景及情,抒发兴亡之感。郁孤台是赣州名胜,全城最高处,赣江流经其下,作者由郁孤台,赣江水,回想起四十余年前金兵追赶隆祐太后(哲宗皇后,宋高宗伯母),焚掠赣西的情景。而眼前的现实又是中原久久未能恢复,不禁心中无限伤感。
词的下片写对抗战的信心及自己不能亲临战场杀敌的愁闷心情,曲折婉转地表露了对朝廷苟安江南,消极抗战的不满。
词全由眼前景色写起,总不离山水二字,但句句又饱含,以眼前景道心中事,将满腔的忠愤,悲凉,希望与忧惧一并托出。
清陈廷焯《云韶集》卷五:血泪淋漓,古今让其独步。号呼痛哭,音节之悲,至今犹隐隐在耳。
近人梁启超:《菩萨蛮》如此大声镗鞳,未曾有也。(《艺蘅馆词话》)
今人俞平伯《唐宋词选释》:不仅个人身世之感,殆兼有家国兴亡之感。
今人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书江西造口壁,不假雕绘,自抒悲愤。小词而苍茫悲壮如此,诚不多见。盖以真情郁勃,而又有气魄足以畅发其情。起从近处写水,次从远处写山。下片将山水打成一片,慨叹不尽。末句以愁闻鹧鸪作结,尤觉无限悲愤。
附图八幅:江西赣州郁孤台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40127/1696262197124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