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莎莉文(安妮莎)
国际聋人日:2岁就失明失聪?这位瘦弱的女子,何以能载入史册
每年9月25日是国际聋人日。
而在这个节日里,小康医生想起了一个读书时代经常拿来作为作文素材的人物---海伦凯勒。
也正因她的那部代表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她的故事和思想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聋哑人士和社会改革者的榜样。
(电影《海伦凯勒》剧照)
一场醒后热,让她丧失了听力与视力
1880年6月27日,海伦·凯勒在亚拉巴马州塔斯喀姆比亚市常春藤巷出生。
然而正在她2岁的时候,一场突发的猩红热---丧失了视觉和听觉,由于当年的医疗条件所限,各种急性和慢性传染病所引发的或并发的感觉神经性耳聋。
这些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等,由于病原微生物或其病毒可随血液循环进入内耳,破坏其结构,从而引起单侧或双侧进行性发展或加重的感觉神经性耳聋。
2岁的小海伦,就这样子告别了与对外界最基础的接触。
由于对外界接受能力不敏感,小海伦脾气开始暴躁,经常摔东西或者用头撞墙来发泄自己的不满,家人对此也感觉无奈,任由她随意发泄。
一个老师的出现,让她开始接触到外界世界
由于失去听觉而无法矫正发音的正确性,海伦·凯勒一开始说话含糊不清。
作为残疾人,她所面对的世界是黑暗和寂静的。学会读书、写字和说话对她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她拥有强大的记忆力。
(电影《海伦凯勒》剧照)
一位老师安妮·沙莉文的出现,成为了海伦新生活的引导者。
在了解到海伦的父母为不忍心看她遭受惩罚,会在她做错事后给她糖吃,导致她的脾气变得躁动。
安妮·莎莉文老师意识到需要纠正这种行为,并建立与海伦的互信关系,然后耐心地教她手语。
(电影《海伦凯勒》剧照)
然而,莎莉文老师认为能够读写但无法说话仍然会造成沟通上的不便。由于海伦从小又聋又瞎,她无法听到别人的声音,也看不见别人的嘴型,所以尽管她会发声,但无法真正说话。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莎莉文老师找到了萨勒老师来帮助海伦。
萨勒老师教她如何利用双手去感受别人说话时的嘴型变化,这个过程非常艰难,但海伦最终还是成功了。
(电影《海伦凯勒》剧照)
老师让海伦将手放在自己的喉咙上,让她感受发声的震动的声音。
通过这种方法,海伦终于学会了如何读写,为了能够清楚地发音,海伦使用一根小绳系在一个金属棒上,将金属棒叼在口中,另一端拿在手上。
她练习手口一心,写出一个字时念出来。为了使写出来的字更加工整,她还自制了一个木框,装配了一个滑轮来练习写字。
就这样子,海伦从此接触到外界世界。
(电影《海伦凯勒》剧照)
学会接受外界信息,海伦一步又一步成长起来
1887年3月3日,海伦·凯勒开始学习美式手语,这标志着她逐步走上了克服障碍、开启新生活的道路。
1894年10月,她开始就读于赖特—赫马森聋人学校,这是她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学校中,她开始接受专门针对聋人及盲人的教育方法,这极大地开发了她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
在1896年10月,海伦·凯勒被剑桥女子学校录取,为就读哈佛大学女子学院做准备。这一决定无疑是对她不凡才华的进一步认可。
在哈佛大学女子学院的学习过程中,她的学术成就和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出版了一系列著作和自传。
海伦·凯勒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作家,她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投身于社会改革。1909年春,她加入了马萨诸塞州社会党。1918年1月,她出版了文集《走出黑暗》。
这一阶段,她的创作和参与的社会活动使她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聋哑人,聋哑人,为何耳朵聋了也会导致说不出话?
耳聋并不会必然导致哑巴,但听力损失可能会影响语言和沟通能力。
如果一个婴儿或幼儿在语言发育的关键时期内存在先天性或后天性的听力损失,他们可能会无法听到足够的声音来学习和练习语言。这可能导致他们无常地发展口语和语音技能,从而表现为“哑”。
此外,如果听力损失在语言发育的关键期后发生,虽然患者可以学习并使用手语或其他沟通方式,但他们可能会发现学习口语和语音技能变得困难。
除了醒猩红热,还有哪些疾病会引起耳聋?
1、外耳疾病
如耵聍栓塞、外耳道闭锁、外耳道炎症或肿瘤导致的外耳道狭窄等。
2、内耳疾病
包括各种急性和慢性中耳炎、耳硬化、中耳肿瘤、鼓膜外伤、听骨骨折或脱位等。
另外,内耳功能不良以及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共同腔畸形、耳蜗分隔不全等内耳畸形也会导致听力损失。
3、神经系统疾病
如听神经瘤、听觉神经障碍、脑栓塞、多发性硬化症、核黄疸、脑干神经胶质瘤、脑膜炎等也可能导致听力损失。
4、全身性疾病
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肾脏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也可能影响听力。
5、先天性听力损失相关的疾病
如马方综合征、白额发综合征、先天性听力损失甲状腺肿综合症、乌斯赫尔综合症等。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海伦依然深刻关注聋哑人
海伦·凯勒的生命力不仅体现在她的学术成就和社会活动上,也体现在她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尽管失去了视觉和听觉,她仍然积极面对生活,勇敢地接受挑战。
她的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就是对这种精神的生动体现。在这篇文章中,她以富有诗意的想象,描绘了她如果能够重见光明,将会如何去观察、去体验这个世界。这篇散文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深深地打动了无数读者。
在生命的后期,海伦·凯勒仍然笔耕不辍,出版了多本著作和自传。
(晚年海伦凯勒)
其中《我的信仰》和《中流》都是非常有影响力的作品。前者表达了她对宗教信仰的看法和她的个人信仰,后者则以富有哲理的文字描述了她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历程。
海伦·凯勒于1968年6月1日去世,享年88岁。
她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仍然保持着对知识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人类苦难的深切关注。
她不仅是聋哑人士的典范,更是所有追求知识和追求真理的人们的榜样。
#国际聋人日#
致敬安妮·莎莉文老师 | 是谁造就了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
第一次知道海伦.凯勒,是上学时候的那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选段,海伦坚韧不拔的精神,在我心里打下了深厚的印记。
几年前,第一次完整地读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那时的我刚好处于职场的低谷,对于未来,我充满了迷茫。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的心中充满了勇气和力量,觉得眼前的那点困难,根本算不上什么。
国庆期间,再读这本书,我又有了新的感触。
很多人都知道,海伦是位盲人,却不知道她也是位聋哑人士。
可是,海伦却做到了健全人都无法做到的事情呢!
这一切,除了海伦本身的天赋、努力、坚持和乐观外,还有一个人,对海伦这一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安妮·莎莉文
她就是,海伦的第一位老师,安妮.莎莉文老师。
海伦曾说,自己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有一半是莎莉文老师的功劳。
在我看来,莎莉文老师的出现,是海伦生命中的转折点,如果没有她,就没有海伦灿烂丰富的一生。
海伦在她19个月的时候,因为一场猩红热而失去了听力和视力,从此生活在无声的黑暗世界里。
在莎莉文老师来到海伦身边之前,海伦形容她的岁月是这样的:
\"我的那段,犹如深陷漫漫长夜的童年岁月,竟然是这般孤独和迷茫。\"她在书中写到:
\"看不到也听不到,内心深陷孤寂的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温暖,也不能感受亲切的话语、关爱的行为、无私的陪伴所代表的情感。\"最后经由贝尔博士(电话的发明者),海伦与安妮·莎莉文老师结缘。
莎莉文老师,就像是一道光,照进了海伦黑暗的生命里,给她“带来整个世界和最真挚的爱”,教她用双手去探索世界,让海伦沉睡的灵魂一点点被唤醒。
从海伦的《我的生命故事》中,我们不难捕捉到莎莉文老师的才华与智慧,对海伦无比的耐心,无条件的爱和付出。
海伦和莎莉文老师
01初次见面,缘定一生对于和莎莉文老师的第一次见面,海伦在书中这样形容:
“那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直到今天我仍禁不住感慨,短短的一天竟然可以如此彻底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让我的人生际遇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天是1887年3月3日,我六岁九个月。\"第一次见面,莎莉文老师给予了海伦母亲般的拥抱,她把海伦拉进她怀里,紧紧地抱住海伦。
看到这里,我好感动,一位老师,如果没有对学生的爱,那他即使学富五车,也是冰冷地机械教授,无法影响一个学生的灵魂。
斯大林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话用在莎莉文身上再恰当不过了。
海伦和莎莉文老师
在莎莉文老师来之前,海伦几乎没有接受过任何的自我约束教育,相当桀骜不驯,而且脾气特别暴躁。
海伦在书中这样描述自己当年的坏脾气:
“这种表达思想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导致我发脾气的戏码越演越勤,从一天一次到后来演变为每小时都会发一次脾气。”为此,莎莉文老师首先面临的不是如何教授知识,而是如何跟海伦相处的问题。
莎莉文在给家人的信里说:
“我必须解决的问题,是既要规范和控制她的行为,又不能伤害她的心灵。我起初只能非常缓慢地、一点一点地进行,并试图赢得她的爱。”莎莉文老师,在两周内,让海伦这样一个爱发脾气的粗暴女孩,变成了一个愿意学习的孩子。
而沙利文老师当年,也只不过是一个21岁的女孩子,如果没有足够的智慧和耐心,是无法帮助海伦完成这个转变的。
海伦和莎莉文老师
02当梦想的光,照进黑暗的现实在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海伦跟人的交流仅限于有限的手语。莎莉文老师在海伦的手心写字,开始教她认识单词。
这种独特的方式,让海伦很快就喜欢上了这种游戏,并且很努力的模仿。
海伦很快就能拼出许多单词,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单词,莎莉文老师总是想尽一切方法,抓住一切机会,让海伦明白。
海伦和莎莉文老师
海伦对water 这个词弄不明白,莎莉文带着海伦,用手感受真实的水在她手上滑过的感觉,在她手心,写下water。
在某一瞬间,海伦明白了water,也因为这种体验,让海伦有了灵魂被唤醒的感受,就像是在黑暗中,迎来一道光,从此,海伦对学习充满了渴望。
莎莉文老师不论教什么,都会用讲故事或者朗诵的方式呈现给海伦。
谈到任何话题,只要发现海伦感兴趣,总会兴致勃勃地跟海伦探讨。
因此,那些枯燥的语法、混合加法等,包括一些复杂的定义,对于海伦来说,都在莎莉文老师的课堂上,变得愉快而有趣。她的课堂不局限于知识本身,而且课堂无时不在,花园里,草地上,沙滩边,大树上,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
好的老师,总能因材施教,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去点燃对学习的渴望,毫无疑问莎莉文老师就是这样一位老师。
安妮·莎莉文老师
要让一个健全的孩子爱上学习,需要极大的智慧,要让一个盲聋哑的孩子,爱上学习,去感受和认知这个世界,则需要付出更多倍的心思和爱心。
当海伦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莎莉文老师总是在身边给她打气,永远都是鼓励海伦,让她坚定地突破自己。
因为海伦写的《霜王》小故事被涉嫌抄袭,海伦受到许多人的质疑,其中包括她曾经非常尊敬的一位朋友。经过这次事情,海伦一度对自己没有信心,不敢写文章,整日活在恐惧中。
莎莉文老师想尽办法鼓励她写文,开导她,陪着年仅12岁的海伦,一点一点地走出了那段心理的阴霾。
这也就是韩愈所说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海伦和莎莉文老师
03永远的陪伴者和支持者
在海伦为哈佛大学入学考试做准备的2年中,莎莉文老师依然陪伴在她身边。
此时莎莉文老师的角色,不再是教授知识,而是在海伦的身边,给予无条件的陪伴和支持。
由于大部分教材都没有盲文版,当海伦上课时,莎莉文老师,不仅要负责把课本上的所有内容统统转述给海伦,还要在海伦和其他老师交流时做翻译,课后又帮着海伦查阅各种资料,简直比海伦还要忙。
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尽管感觉分身乏术和力不从心,却仍旧无比耐心地坚持着。
海伦和莎莉文老师拜访朋友
当遇到文字无法表达的东西时,比如关于图形,安妮老师用金属线圈制作模型,让海伦去感知。
但是,有些知识,比如立体几何是好难去准确表达的,因为海伦在几何和数学方面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有些停滞不前。
尽管安妮老师这样尽心尽力,还是遭到了他人非议,把海伦在学业遇到困难,归咎于安妮老师。
对此,安妮老师并没有气馁,而是继续坚定地陪伴在海伦身边,再次陪她熬过艰难的求学的日子。
安妮.莎莉文老师
04一辈子,就一个学生莎莉文老师,在海伦6岁9个月的时候,就来到她身边,直到1916年底,陪伴在海伦身边近30年的沙利文老师病倒后,第一次离开海伦去疗养。这也是她和海伦相遇后的唯一一次“离开”。
可能你无法想象,为海伦如此尽心尽力的沙莉文老师,也是“半盲”状态,到最后,由于用眼过度,她的眼睛再度失明。
1936年10月,莎莉文老师永远地离开了人世,这份对于海伦浓烈而真实爱,如羽毛般轻轻落地。
海伦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篇散文中提到,她最迫切想见到的第一个人,就是莎莉文老师。
”我相信,在她美丽的脸上,我会发现可贵的同情心和惊人的耐力,如果没有这些,她怎么可能造成,教育我的艰巨任务;在她清澈的眼中,我会探悉到她令人钦佩的刚强,正因为有了它,即使面对再大困难,她也能信心坚定百折不回;凝视她的脸庞,我还会捕捉到她的仁爱之心,要知道她爱的不仅是我,世上所有的生灵都是她用心呵护的对象。“安妮.莎莉文老师
海伦是莎莉文老师一生的第一个学生,也是唯一的一个学生,在她身上,莎莉文老师倾注了大半生所有的精力。
海伦是莎莉文的骄傲,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奇迹,而莎莉文老师就是创造奇迹的人!
海伦和莎莉文老师,早已不再是简单的师生关系,俨然已经是,彼此的生命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可是莎莉文老师,不希望人们过多地关注她,以及她为海伦付出的一切,她总是无声无息、无怨无悔地把她的爱原原本本地给予出去。
如今,全世界都认识了海伦•凯勒,却鲜少有人知道安妮•莎莉文。
她是一个真正值得人们去认识,去怀念、尊敬以及学习的人。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致敬安妮·莎莉文老师!
安妮•莎莉文:把熊孩子教导成知书达理作家,只因为她经历这三点
说起海伦▪凯勒,无人不知!就连美国著名的作家马克吐温曾经说过:“19世纪出了两个奇人,一个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拿破仑企图用暴力征服世界,他失败了,海伦科勒用笔征服世界,她成功了。”
海伦▪凯勒在黑暗、无声的世界里,她不仅会读书、写字,还学会了英语、法语、德语、希腊语和拉丁语五种语言,出版了14部文学作品,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和《我的生活》等佳作。
把一个坏脾气、骄纵、任性的“小暴君”教育成知书达理的 “二十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的作家,重塑海伦▪凯勒生命的人就是她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可以说,没有安妮▪莎莉文的耐心和爱心教导,就没有海伦▪凯勒的流芳百世。
安妮▪莎莉文用自己的耐心和超出常人的善良、爱意温暖了海伦▪凯勒孤寂、黑暗的世界,把阳光照进了小海伦的心空中,让她破茧而出,活出了自己的光芒。
可是,在我阅读了海伦▪凯勒《我的老师》著作后,我才知道安妮老师为什么会这么有耐心、有爱心,为什么她甘愿忍受几十年的孤寂和沉默,陪伴在小海伦的身边无怨无悔?
因为这是她的理想,也是她的曾经,她不希望自己的命运重蹈覆辙,她希望用在自己的爱心滋养小海伦的无声、黑暗的世界,让她活出自己的梦想。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安妮▪莎莉文的童年,探寻教育是如何点燃她的火种,唤起她的梦想。
一、贫瘠的爱和关怀,滋生了安妮的暴躁和坏脾气
1866年4月14日,安妮▪莎莉文来到了一个幸福但贫穷的家庭。作为从爱尔兰逃难到美洲新大陆的莎莉文夫妇虽然贫寒,但是幸福美好。尤其是有了女儿安妮▪莎莉文后,他们倾注了自己的无条件的爱给她,爸爸托马斯抱着安妮讲故事、逗女儿玩、举高高、散步聊天,感慨命运的眷顾和厚爱。
可是,安妮3岁时,厄运随之而来。安妮患了砂眼病,却无钱治疗,逐渐失明。母亲爱丽丝患了肺结核,刚出生的弟弟吉米遗传了母亲的虚弱,臀部长了结核瘤……多重的磨难更是压垮了手足无措的父亲托马斯,他开始借酒浇愁,自此沉沦在酒精的麻醉中。
在母亲的虚弱、奄奄一息,父亲的烂醉如泥,弟弟的疼痛哭泣中,缺乏爱的滋养的安妮变得焦虑不安,只会用嘶喊和吼叫来表达自己的心情,用叛逆和反抗来传递自己的不满,逐渐成为“邻居们都讨厌的小女孩”。
爱丽丝病逝后,没人愿意收养的安妮被推给了稍微富裕的堂哥家。可因为“恶魔”般的脾气,她被堂哥一家放弃了。再加上弟弟吉米的臀部肿瘤越来越厉害,相依为命的姐弟两安妮和吉米被送去了德士堡救济院。
1960年,研究员Peck & Havighurst针对34名10-17岁不同性格的青少年的发展性研究;1963年,Murphey 等针对一群成功考取大学的高中生的研究。这些研究都发现:父母对孩子强烈持续的支持和自主性的鼓励和尊重可以为孩子提供安全的心理基地,让他们有勇气出去探索。有力的情感支持可以促进孩子自我依赖性格的发展,不仅不会出现性格障碍,还会心理健康。
而缺乏亲人情感支持的安妮,在贫穷和漠视中,父母的无力照拂,亲戚的推诿冷漠,眼疾的折磨,和弟弟妹妹的分离都在摧残着她朦胧的世界,让她变得无恶不作,摔东西、撕扯玩偶,也降低了她对亲人的信任,变得不服管教、桀骜不驯。
如果安妮在母亲奄奄一息时,能够得到父亲的关怀;在父母遗弃后,能够得到亲戚的爱和宽容,得到周围情感的支持和理解,她就可以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感受宽容和关怀,从而积极地调整自己的内心,就会从不良情绪中积极地中走出来,心灵会因为环境的照顾而获得成长,就不会是令人讨厌的小暴君。
《少年的你》中的校园霸凌者魏莱表面上是获奖无数的好孩子,是成绩优异的好学生。可是,父母的忙碌和冷暴力,让她得不到有力的情感支持,只能从欺负别人中获得关注和优越感。
作为父母的面子和考试机器,父母醉心于工作,对她没有亲密的陪伴和引导,只有考试不好时的批评和冷暴力。在爱的匮乏中,一直渴望父母疼爱的魏莱变得心理扭曲和冷漠,以欺负弱小的人为乐,在长辈面前是乖乖女、说谎连篇不眨眼,在父亲面前却战战兢兢。
可以想象,光鲜的魏莱背后是爱的匮乏和安全感的缺失,让她在家里得不到幸福和关怀,内心偏执又扭曲,变得冷酷无情,成为了校园霸凌者。
英国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在《情感纽带的建立与破裂》书中讲道:人类不管处于哪个年龄阶段,当他们确信在困难来临之时自己身后站着一个或多个可以为自己提供援助、值得信赖的人时,他们就是最幸福快乐且能够将自己的潜力发挥到极限的人。我们的依恋对象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安全基地。
而在救济院中职员的友善的关怀中,“恶魔”安妮却奇迹般地温顺有礼了,她不再乱发脾气,和弟弟在救济院度过了几个月幸福的时光。
所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有责任为孩子提供有力的情感支持,积极地回应孩子的需求,鼓励孩子的自我探索,为她们提供安全的心理环境,给予他们成长的力量和勇气。不论是孩子的父母还是亲人或者陌生人,只要我们心怀慈悲和善良,孩子总会捕捉到爱和关怀,会生出健康的生命之花。
二、心怀梦想,知识改变命运
著名的教育家赵炳红曾经讲过:梦想是一种动力,它的内在的激励机制,有助于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比如不断地完善自己,克服遇到的困难等等。
在安妮被亲戚堂哥收养时,她渴望上学,但因为眼疾没法实现夙愿时,失望的她只能通过发脾气来表达自己。来到德士堡救济院后,恶劣的生存环境,阴森森的救济院,弟弟的离世,让她在黯淡无光的日子里更孤独寂寞。
但是,盲眼老妇人和玛奇▪卡罗重新点燃了安妮的生命的热情。盲眼老妇人给安妮讲故事,玛奇▪卡罗代替了安妮的眼睛,为她阅读。在盲眼老妇人那里,她知道了盲人学校,她渴望离开死气沉沉的救济院,渴望上学。
尽管希望渺茫,尽管救济院的人们都嘲笑她幼稚,尽管有人说她痴人说梦话,可是,她一直保存着这个渺茫的希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期待着。
1880年,当安妮知道当地的官员们来视察救济院,她请求玛奇▪卡罗的帮助,知道了调查团的团长叫法郎▪香邦。在调查团一天的视察中,安妮跟着他们整整一天,可是始终被忽略。在调查团走到大门准备离开时,安妮鼓足勇气喊出了“香邦先生!香邦先生!我要上学,请上我上学吧!”的愿望。
“我眼瞎,看不见东西。可是,我要上学,我要上盲人学校。”
终于,在安妮的主动和锲而不舍的希望中,她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以慈善机构贫寒生的身份进入了珀金斯盲人学校。不懂读写、没有社会经验的安妮在14岁时和五六岁的幼童开始了学习、读书、识字。
梦想是前进的动力,梦想是人生的引擎,指引着我们走向光明和明天。导演李安因为心怀梦想,所以甘愿做6年的家庭煮男,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敢于做梦,不在意外人的指指点点,从而活出了自己的人生,成为蜚声国际的大导演。
心怀希望,会让我们不放弃自己,有探索的勇气去克服面前的挫折,有向上的力量去攀登高峰。梦想还会带给孩子更多的可能性,让他们可以在心灵的世界自由地翱翔,挖掘孩子的潜能。
所以,在孩子小时候,请为他们播下梦想的种子,让他们勇敢地追梦,天马行空地做梦吧。千万不要用世俗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梦想,而是用包容和支持推动孩子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周国平曾经讲过:当孩子编织美丽的梦想时,不要用你眼中的现实去纠正他。
在孩子心怀希望时,我们不要学习安妮所在的救济院的人们嘲笑自己的孩子,而是鼓励孩子的梦想,支持孩子做梦。我们可以告诉孩子,追梦的人生才是多彩丰富的人生,但要实现梦想就要面临挑战,就要忍受失败,就要克服困难,就要学习知识,从而为孩子的梦想注入动力。
三、理解孩子的特点,用爱和宽容打开她的心扉
安妮的夙愿得以实现,终于进入了珀金斯盲校,可这仅仅是另一段历程的开始。
因为她大龄,与五六岁的幼童一起上课,显得格格不入,加上她没有耐心,几个月学习仍然不识字,不会加减乘除,毫无社会经验,她成为了同学们嘲讽的对象。失望、困惑的安妮再次陷入了紧张、焦虑和叛逆中,成为了学校的头疼对象。
校长无计可施,幸好优秀的莫米丽老师了解到安妮是自尊心很强的女孩,知道孤儿需要的是关怀和安抚,而不是规范和批评。
于是,莫米丽老师每周匀出时间陪伴安妮,读书聊天,散步。尽管起初的安妮带着戒备心说粗话刺激她,但是莫米丽老师仍然用温柔的语调、优雅的体态、慈祥的关爱融化着安妮冰冻的心灵,用爱和宽容破解了安妮的偏执和执拗,打开了她的心灵之窗,让阳光再次照进了她的心涧。
在莫米丽老师的理解和爱中,安妮学会了缄默和谦虚,学会了压抑自己的脾气,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感受,也渴望与同学们上课与交流。学习上,她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得更积极主动;课后,她愿意帮助老师们启发其他的小孩,变得更有耐心,独具创意地去了解其他的孩子,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去陪伴其他的孩子。
爱和宽容征彻底服了安妮▪莎莉文,让她从一个桀骜不驯的野孩子成为一个有耐心、有同情心、有爱心的优秀学生,最后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在毕业典礼上发表致辞。
电影《地球上的星星》中小伊桑是一个问题少年,行为怪异,内心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匪夷所思,用逃学和打架来保护自己,只喜欢画画。可是,画画的兴趣与升学是如此地风牛马不相及,被爸爸无情地打压和排斥。
屡屡被学校劝退的伊桑来到了寄宿学校,更加地堕落和自暴自弃。幸运的是,他遇到了尼库巴老师,一个多才多艺却又极具爱心的老师。他发现了伊桑的孤寂和落寞,用伊桑喜欢的画画来鼓励他,用他对色彩的感知力来引导他学习,终于激发了伊桑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热情,爱上了学校和学习。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当孩子叛逆、不爱学习、行为怪异时,如果我们不走近孩子的内心,了解孩子的特点,把他们当做坏孩子或者熊孩子来批评、打压,就会扼杀孩子的天性和未来。
如果我们愿意花时间去了解孩子的特点和性格,就会知道安妮的叛逆不是天性恶,而是自尊心强却又缺乏爱的滋养,就会知道伊桑不是天性调皮,而是有阅读障碍……从而对症下药,根据孩子的特点帮助孩子,为她们打开心扉,走向未来。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最长,也要做最懂孩子的人,理解孩子,结合孩子的性格特点来帮助孩子成长,用爱和宽容为她们撑起一片天空。
写在最后
贫寒和疾病剥夺了安妮▪莎莉文的幸福和健康,让她从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幸运儿沦落为孤儿,让她从可爱和温顺变成了一个桀骜不驯的“熊孩子”,被邻居和亲戚所不喜。但是救济院中盲眼老妇人和玛奇▪卡罗用知识点燃了安妮的梦想和希望,珀金斯盲人学校莫米丽老师的爱和宽容融化了她内心的坚冰和冰雪,让她从暴躁和坏脾气变成了一个有耐心和爱心的温和的人。
如同樊登老师在《陪孩子终身成长》书中讲道:我们的孩子是一座花园,只要养分充足,自会生生不息。那养分又是什么呢?是无条件的爱,是温柔有边界,是归属感和价值感,是终身成长不焦虑的心态。
爱和安全感的匮乏,让安妮▪莎莉文成为了令人讨厌的孩子,而无条件的爱、言传身教和理解让她开出了自己的生命之花。而她也用自己的生命的热量和温暖,帮助小海伦学会了情绪管理,帮助小海伦用知识改变了她的命运,成就彼此。
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给孩子提供足够的养分,给他们充足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滋养他们成长,还要有终身不焦虑的心态,走进孩子的内心,用爱和宽容联结彼此。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启发,我想请你帮我小忙:
1、点赞转发,让更多的父母能够看到
2、关注我@Daisy2019小燕,育儿路上一起交流成长
3、留下你的足迹和困惑,你有困惑,我有酒,成长路上不寂寞。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1124/1696262196124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