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的发明来历(世界上最早的酒是谁发明的)

时间:2024-01-26 19:25:07 来源:网友上传 编辑:横行天下

酒的起源文化

#酒文化#​#白酒#​

我国是酒的故乡,也是酒文化的发源地,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

酒的酿造,在我国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酒与文化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

大体上,古酒约分两种:一为果实谷类酿成之色酒,二为蒸馏酒。

有色酒起源于古代,陆祚蕃著《粤西偶记》关于果实花木之酒,有如下记载:

(广西)平乐等府深山中,猿猴极多,善采百花酿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数石,饮之香美异常,名猿酒。

若此记载真有其事,则先民于草木繁茂花果山地之生活中,采花作酒,自是可能。(摘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

因此,“色酒”通指用水果、花为原料制成的酒,包括果酒、花酒、蜂蜜酒等,一般带有颜色,酒精含量较低。

蒸馏酒是将原发酵液蒸馏得到的酒精溶液。

制造过程一般包括原材料的粉碎、发酵、蒸馏及陈酿四个过程,这类酒因经过蒸馏提纯,故酒精含量较高。

现代人们所熟悉的蒸馏酒分为"白酒"(也称"烧酒"),"白兰地","威士忌", "伏特加酒","兰姆酒"等。

白酒是中国所特有,一般是粮食酿成后经蒸馏而成的;

白兰地是葡萄酒蒸馏而成的;

威士忌是大麦等谷物发酵酿制后经蒸馏而成的;

兰姆酒则是甘蔗酒经蒸馏而成的。

最早的酒是怎么诞生的,古代人又是怎样酿酒的呢?

酒在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中,具有非常独特的地位。古往今来,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宴早已约定俗成,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从文学艺术创作、文化娱乐到饮食烹饪、养生保健等方方面面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那么,最早的酒是怎么出现的呢?

酒的起源

事实上,酒的产生经历了从天然发酵到人工酿制的过程,最初它是在自然界中自然生成的。在农业尚未兴起的远古时代,可供酿酒用的原料,恐怕莫过于野果了。野果中含有的发酵性糖分与空气中的霉菌和酵母菌相遇,在适当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下就会发酵成酒,这便是酒的自然酿造。

宋朝典籍中就曾记载了这样的故事:李仲宾家有山梨园,某年收获比往年多数倍,没有卖完。因为梨子味道极好,扔掉可惜,于是他将数百枚梨子封入大瓮储藏起来,希望可以长时间保鲜。谁料时间久了,大家忘记了梨子的事情。半年之后,李仲宾在梨园中闻到酒气熏人,左思右想终于想起了那瓮梨子。打开一看,满瓮梨子都化成了清澈的液体,甘美醇香,饮后还能醉人,这就是山梨腐烂成酒的结果。

除了野果以外,动物的乳汁中含有蛋白质和乳糖,也极易发酵成酒。

远古时期,随着畜牧业的形成,先民们很有可能在兽乳喝不完而自然发酵的启发下,有意识地将乳汁发酵成酒。我国内蒙古、西藏、青海等地的少数民族,至今仍保留着饮用乳酒的习惯。

在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跨越的过程中,远古先民有了足以维持基本生活的食物,逐渐有了人工造酒的意识和条件。第一代人工造酒所需的酿造技术比较简单,只是机械地简单模仿大自然的自酿过程,将含有糖分且容易获取的野果、兽乳放置在容器中,无须任何添加剂,令其自然发酵,就可以得到含有乙醇的果酒和乳酒了。

酒的种类

首先要提到的是黄酒。黄酒是一种以麦曲或小曲为原料酿造而成的酒,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在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中国人就已经开始酿制黄酒了。俗话说:“天下黄酒源绍兴”,今天,最能代表我国黄酒特色的非绍兴黄酒莫属。

历史上,绍兴地区每当有人家生了女孩,便在孩子满月的时候把酿得最好的黄酒装坛密封后埋入地下储藏。等到女儿出嫁时,再从地下取出埋藏的陈年酒,作为迎亲婚嫁的礼品,这酒便被人们叫作“女儿红”。这种习俗代代相传,已成为绍兴一带婚庆中不可缺少的风俗。

说到黄酒,就不能不提我国酿酒史上的一项卓越发明——曲蘖酿酒。曲蘖对于不少人来说可能十分陌生,但如果说起它的另一个名字——酒曲,想必大家多少都有所了解。古人在酿酒时会选用稻米、大麦、小麦、高粱等谷物作为原料,通过蒸煮使谷物淀粉糊化,再利用曲霉、酵母的代谢作用制作曲蘖。曲蘖酿造是我们的祖先对人类酿酒业的重大贡献,它与古阿拉伯地区的麦芽啤酒、爱琴海地区的葡萄酒酿造,并称为现代世界酿酒技术的三大发明。

除了黄酒,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就是白酒。白酒酒液清澈透明、芳香浓郁,因为酒精度较高,所以喝起来有一定刺激性,也被称为烧酒。宋人小诗云:“小钟连罚十玻璃,醉倒南轩烂似泥。睡起不知人已散,斜阳犹在杏花西”。这首诗描写的是古人醉酒之后的情态。

白酒是我国先民利用不同物质挥发性不同的特点,把酿出的酒再进行蒸馏制作而成的。得到的酒液就会比未经蒸馏的原液度数高许多,甚至可以达到60度以上。

明清之际,我国的蒸馏酿造已经形成规模,茅台酒、汾酒、绵竹大曲、泸州老窖、洋河大曲等一大批名酒声名显赫、响誉全国。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首脍炙人口的唐诗名为《凉州词》,诗句中说到的就是我国古代的另一种佳酿——葡萄酒。

种植葡萄和酿制葡萄酒起初是从中亚细亚由新疆而传入内地的。《史记》中记载:张骞出使西域时,就在大宛国(也就是今天中亚的费尔干纳盆地区域)看到人们用葡萄酿造的酒。西汉中期,中原地区的农民已经引进了欧亚种葡萄并初步掌握了葡萄酒的酿造技术。到了唐朝,唐太宗命人攻破高昌国(也就是现在的新疆吐鲁番地区),引进了马乳葡萄进行种植,并且学来了西域酿造葡萄酒的技术,酿出了芳香酷烈的葡萄酒。

到了清末,南洋华侨张弼士应邀参加法国领事馆的宴会,席间品尝到葡萄酒,认为它味甘色美,于是决定成立葡萄酿酒公司。1892年,他在烟台创立了葡萄园和张裕葡萄酿酒公司,从西方引进优良的葡萄品种,并引入了机械化生产方式,从此我国的葡萄酒生产技术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更多农耕历史知识

可详读《五千年农耕的智慧》

新的科普版也上架了哟~

《五千年农耕的智慧》

(专家解读版)

作者:中国农业博物馆

定价:73.5元

《五千年农耕的智慧》

(科普版)

作者:中国农业博物馆

定价:28元

中国酒文化的鼻祖是谁?

中国酒文化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物质层面,就是制酒的工艺、器具等。按照传说,酒是夏朝第六代君王杜康发明的,那么,物质层面酒文化的鼻祖可以说是杜康。另一个是精神层面,就是与酒相关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艺术创作。这个精神层面的鼻祖是谁呢?我认为是庄子。在中国,精神层面酒文化的主要载体是文学,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而源头可以追溯到庄子哲学。中国古代的大诗人都嗜酒,也都喜欢庄子,这两者之间有一种内在的联系。也许有人会问,老子是道家哲学的创立者,酒文化的鼻祖为什么不是老子呢?我的看法是,同为道家哲学,老子和庄子很不一样。老子的思想玄奥,文字简约,庄子的思想浪漫,文字绚丽,因此庄子更能够感动后世文学家的心灵。庄子的哲学,主要提倡两个境界。第一个境界是真性情,他称之为性命之情,指一个人的真实的自我,纯朴的本性,一定要保护好,不让它们被物质和世俗败坏。他说:“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意思是:把自我丧失在物质上面,把本性丧失在世俗上面,这样的人是颠倒的人。这个境界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破除假我,回归真我,超脱功利。第二个境界是逍遥游,《庄子》内篇第一篇的题目就是《逍遥游》,实际上全书许多地方都讲了这个境界。简要地说,逍遥游是与道合一、与宇宙本体合一的境界,《庄子》中对这个境界的典型描述是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与造物者游”、“游无穷”。由逍遥游而达成齐物论,即“万物为一”,“万物与我为一”,因此可以“入于不死不生”了。这个境界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超越小我,融入大我,解脱生死。在《庄子》中,直接谈酒的地方不多,我只查到两处。一处讲酒的好处,大意是:喝醉酒的人从车上摔下来,一般不会受大的伤,他的身体构造和别人相同,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在“神全”,就是他的精神是浑然一体的,他不知道自己乘车,也不知道自己摔了下来,“死生惊惧不入乎胸中”。另一处讲应该如何饮酒,大意是:真人不拘于俗,饮酒以快乐为主,不挑酒具,不讲礼仪。这两处都讲得很好,但不重要。庄子自己是否饮酒,不见于记载,但也不重要。对于中国酒文化来说,重要的是庄子提倡的两个境界,中国文人饮酒要追求的就是这两个境界。在庄子看来,人生有两大悲哀,一是受功利的支配,活得不单纯,二是受生死的支配,活得不长久。他提倡两个境界,就是要解决这两大悲哀。人生在世,一要超脱外在的功利,享受生命单纯的快乐,二要超越身体的小我,享受精神辽阔的自由。这样的人生观,实际上就是一种审美的人生观。

酒桌文化到底是谁发明的?发明的初衷是什么?酒桌文化真是世俗!

#娱评大赏#

酒桌文化做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源远流长,从古到今,绵延不绝。

酒桌上的推杯换盏,人情来往,攀附权贵,或者发展人脉,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酒桌文化。

但是酒桌文化的创始人是谁呢?又是出于什么居心发明了酒桌文化?也许这个答案永远都是无解了。但是酒桌文化的不良影响却是显而易见的!

酒桌

自从有了酒桌文化,小小的酒桌就别有风味了。这里不再是单纯的吃一顿饭,而是在推杯换盏之间,达成了某一种交易。张三要求李四办事,就摆酒请客,李四赴宴席了。张三在酒桌上各种敬酒,好话说尽,就是为了让李四高兴,李四一高兴,事情就办成了。这是有求于人。

历史上最有名的酒席要算项羽刘邦的“鸿门宴”了,项羽想杀刘邦,就设下了“鸿门宴”。在酒席中间,刘邦各种示弱,项羽优柔寡断,项羽的谋士范增不停地暗示项羽,项羽终于没有下手。后来,刘邦借机逃跑,项羽放虎归山。最后项羽在乌江边中了刘邦的十面埋伏,项羽无奈自杀。看来,从古至今,酒桌都是一个名利场,一个战场。不是所有的酒席都是那么好吃的!这是杀机四伏!

酒桌文化

酒桌文化让中国人的吃饭没那么简单了。比如,你跟领导吃饭,你坐在哪个位置,你敬酒的时候要先敬谁的酒,说话还要小心在意,因为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得罪人。所以,很多人不再喜欢跟人吃饭了,尤其是带有目的性的吃饭。不管自己是请人还是被请。这是世俗人情!

我有个朋友,请领导吃饭,一个退了休的老领导也来了。虽然这位老领导已经退休了,但是他对公司的影响力还是有的,甚至能决定员工的去留。我的朋友也是太年轻,他在敬酒的时候,先敬的是现任领导,疏忽了那位退休领导。那位退休领导一看,这是摆明了不把我放在眼里啊,酒杯一摔,拂袖而去。不出一周我朋友就被炒了鱿鱼!酒桌文化,多的是“鸿门宴”,稍有不慎,就满盘皆输。恐怖不?

家庭聚会

家庭聚会的情况就稍微好一点了,毕竟都是一大家子的人,没有什么可计较的。比如我们家,过年时候吃饭,酒肉都有,但是让谁来说两句,让谁来了表态一下,从来没有这个情况。因为我们都觉得这太虚伪了!封建社会各种规章制度,一点也不能错的,但是,如果现在社会谁还拿这一套来居家过日子,那未免太难受,太矫揉造作了!

其实说白了,酒桌之上,我们说了什么好话,表了什么态,这又有什么关系?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感情,也不会因为酒桌上说了什么话就变好了,关系好就是关系好,不说不表态也好;关系不好,说得天花乱坠也都还是即兴表演,不过心的!相反,稍微一句话说不好了,还会招来嫉妒、不满、甚至大打出手!何苦呢!

近些年很多聪明的人都不去酒桌上了,据说是因为经常会出事,有的人喝完酒回家过程中发生意外。一旦出事,酒桌上的人一个也跑不了。看来,酒桌还是危险之地!

酒桌上,不管是有求于人,还是“鸿门宴”,还是散伙饭,还是其他的某某某酒席,各种人的嘴脸在这里显露无遗,还是谄媚的笑,还是冷眼旁观,就像一面照妖镜,所有人都在里面!

酒桌文化衍生出来的畸形的人际关系,我认为,可以休矣!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40126/1696260061113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