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夷于飞(明夷)
《明夷》:以力透纸背的书写,探讨新史学的重建与开新
历史有什么用?这是一个长久以来被无数人反复追问、探究,并努力去解答的大问题。著名历史学者马勇认为,在相当程度上说,历史学是主观性最强的学问,是对人类智慧的终极考验。历史学也没有办法真正复原过去,更没有办法像实验科学那样重新实验。读者、听者是否认同历史学家的分析、判断,主要的就看研究者的结论、记录能否做到历史与逻辑一致。历史学无法重建一个完全真实的历史场景,但历史学永远都以还原历史、回到现场、达到历史与逻辑的一致为基本学术诉求。在海南出版社最新出版的《明夷:新史学的重建与开新》中,马勇再次还原历史、回到现场,诉说中国近代史学历次转型的来龙去脉!
马勇是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的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近代中国文化、中国文明史等研究。他所著的《梁漱溟评传》《中国现代化历程》《从维新运动到义和团》等书,获得中国社科院优秀成果和国家图书奖等多个奖项。此外,还著有“晚清四书”系列(《觉醒》《维新》《国变》《革命》),以及《激荡:晚清二十年》《回望:近代一百年》《中国儒学三千年》《叠变:、枪炮与文明进程中的中国(1840—1915)》等,录有音频节目《中华文明通史》等。
新作《明夷》为马勇梳理史学研究的历史经验文章的集合,分为“老辈史家的经验”和“我的史学研究”两大部分。“老辈史家的经验”,介绍章太炎、蒋廷黻、张荫麟、范文澜、胡绳等前辈从事史学研究的经历,他们进行史学研究时受到的一般社会思潮的影响,他们秉持的史学观念和方法等,分析《訄书》《清代学术概论》等史学名著的价值及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我的史学研究”则介绍了马勇自己从事历史研究的一些方法和心得,可供相关专业的读者学习和借鉴。
之所以将新作定名为“明夷”,马勇表示,这是对历史的回望,看过去走过的路,讲中国史学过去是个什么状况,未来又往哪个方向走。
对于如何看待历史书的真实性的问题,马勇认为,认识历史的真相是很难的,每一个写作者、读者的立场、知识结构、经历、见识都不一样,他们对一个问题的看法也完全不一样。不论有多悠远的历史,有多丰富的资料,历史学仍然有很多讨论的空间。因为消失的东西只能去重建、复原、逼近,而不可能真正还原,这也很可能正是历史学在新时代中仍然有自己的空间的原因。
提到历史学,就绕不开100多年前由章太炎、梁启超等人开启的新史学运动。它让中国史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用马勇的话来说,“我们这一代史学工作者一方面享受新史学带给我们的启示,开辟新的学术路径、学术领域,另一方面实践新史学宗旨,丰富新史学的内涵”。在“序言”中,马勇对历史学的传统作了一番解读:“在新史学发生之前,中国史学传统已经根深蒂固,花繁叶茂。自孔子以迄晚清两千多年,中国历史学不仅留下汗牛充栋的历史文献、历史著作,而且在史学表达方式上,几乎所有能想到的著述体例,都已经被发明出来了。历史学家想再发明一个什么新的方式,在20世纪开始那些年,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断代体、大事记、通志、图表、点评、史论……但凡能想到的体例无一不被发明。历史学家除了在旧的框架下博览群书,排比史料,探幽发微,似乎很难找到新的方式去改造旧史,编订新史。不仅历史著述的形式如此,官方历史几千年所表达的内容也前后一贯,套用一句老话说,千篇一律皆为一家一姓之族谱,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尽管也有食货志、天文志、律历志,乃至释老志、经籍志等,极大包容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正如后来许多新史学传承者所批评的那样,旧史学的最大问题是看不到民众,或者说人民的影子,对中国历史的描述从来就是大而化之,既没有极为细致的数量分析,也没有底层民众的生活。这是旧史学的最大缺陷。”
在马勇看来,历史学既然已经有了不足,那近代新史学运动的产生也就顺理成章了。新旧时代转换之际,章太炎、梁启超、陈黻宸、邓实、王国维等人在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期关于中国历史学的思考,虽有进步的可能、力度,但也有局限。究其原因,马勇认为:“由于在甲午战前几十年,中国一直处在国家主义主导的发展顺境,缺少最起码的近代启蒙,思想的变化严重滞后。因为几十年的经济增长期,除了郭嵩焘、郑观应少数智者略具忧患意识、近代思想,整个社会充斥着盲目的自信、乐观,莫名其妙的狂妄。于是,甲午战后因为自由资本主义的发生,中国并不仅仅是调整和重构体制,也引进消化了一套完整的近代思想体系,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看到甲午战后中国学术的整体性变动。严复引进宣扬的‘进化论’,不仅为中国人提供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政治动力,而且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世界观、历史观,中国历史学的重构、重建,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重构,有了严复提供的新思想资源,才真正成为可能。”当然,马勇也肯定了新史学运动的积极性:“新史学的出现为中国历史学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路,自章太炎、梁启超之后,中国历史学的面貌完全改观,旧的史学范式至《清史稿》完成而走向终结,中国历史学渐渐与东西洋各国历史学趋于一致,这在章太炎、梁启超、王国维、罗振玉、陈寅恪、陈垣、吕思勉、钱穆等人稍后的研究中,均有完美体现。”
作为近代史研究者,马勇在多个场合表达了他对蒋廷黻先生的推崇和尊敬。在马勇看来,蒋廷黻是最早启动中国现代化史研究的人,但一直被遮蔽了。
出生于1895年的蒋廷黻,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时期外交家。蒋廷黻主张兼重中外历史,兼采中外史学研究方法,在研究中国近代外交史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对近代中外关系变化如何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看法。
1938年,蒋廷黻出版《中国近代史》,提出了中国人能否近代化将关系国家兴亡的观点。在这部篇幅不大的《中国近代史》中,蒋廷黻为我们大致描绘了近代中国的一个基本走向,他认为,近代中国不管面对多少困难与问题,但走向世界,不断拉近中国与世界之间的差距,始终是近代中国的主题。就这部《中国近代史》,马勇在《蒋廷黻与中国近代史叙事》一文中写道:“(其)篇幅不大,但由于观点鲜明、立论平实、论证严密、逻辑清晰,因而在1949年前的中国近代史学界受到普遍重视,是那时大学历史系使用最广的教材,即便今天读来,依然觉得有一股清风扑面的感觉,有大梦初醒般的震动。蒋廷黻和他的《中国近代史》在1949年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不被提及,但在过去三十年,这本书再度成为近代史的一本重要入门书,有数不清的版本,最好找。沿着近代中国所走过的道路,蒋廷黻在这部《中国近代史》中用四章分别描述了近代中国救亡图强的四个选择,重构了近代中国历史画卷。”当然,任何一本学术著作都不可能尽善尽美,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也同样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不过马勇认为,总体而言,学术史的研究表明,这部小书依然为中国近代史研究建构了一个分析框架和话语系统,是近代史科学化研究的开山之作,在不经意间将近代史学科带入一个新的境界。
人工智能逐渐渗透到人文领域,引发高度关注。在互联网相关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历史研究和历史写作应该有哪些相应的变化?马勇表示,所有的写作都需要让别人明白。作为历史写作者,他的书是写给非历史专业的人看的,要写出自己的专业性,但在目前的网络背景和阅读状态下,历史写作也要从现实出发,跟上时代的步伐。“互联网、自媒体为历史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平台,在那里没有专家审稿,没有编辑把关,对于历史,特别是对于自己民族的历史,每一个人都有自由表达的权利。这是好事。运用得当,有助于民族素质的提升,有助于历史学的普及,历史知识的受众必将在这种方式的影响下大幅度增加,历史学一定能够改变过去二十年不断‘小众化’的趋势,一定能够让历史学成为国人知识体系中一个必备要素。所以历史专业人士一定不要轻视这个领域,要放下身段,从那里不仅能够开辟一个新天地,而且能够享受历史学本有的乐趣。
当然,对于年轻一代的史学工作者来说,在对基本史料还不是那么熟悉的情况下,还是应该利用纸质媒介好好读书,一定要在基本史料上下一番苦功。在很多时候,年轻学生一定要遏制自己的上网冲动,潜心读书。在进入正式的研究工作之前,应该将未来研究工作中可能触及的基本史料翻阅一遍,建立一个大概的印象。这就是一般所说的基本功。”马勇强调,“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利用电子文献,无论如何,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只凭借着一点纸质文献去做学问。”
总之,《明夷》一书以大开大合的学术姿态,祛魅、存真,重新构建近代历史历次转型的整体脉络,阐明史学本质和史家责任。正如历史学者张宏杰所言:“近代以来的新史学传统,在马勇先生这里留下了独立思考、求真求新的烙印。”(读者报全媒体记者 何建)
《易经》第三十六卦——明夷卦,爻辞原文及白话翻译
明夷卦是周易中是第36卦,这个卦是异卦(下离上坤)相叠。离为明,坤为顺;离为日;坤为地。日没入地,光明受损,前途不明,环境困难,宜遵时养晦,坚守正道,外愚内慧,韬光养晦。日入地中,光明被伤;万事阻滞,等待时运。 得此卦者,时运不佳,事事劳苦,宜坚守正道,忍耐自重,等待时机。
第36卦 地火明夷(明夷卦)晦而转明 中下卦
事业:处于不利的环境,宜心境坦然地处置险恶的条件,增强心理素质,承受各种压力。表面柔顺小心,内心洞察事理,当离去则离去,避免灾祸,脱离危险。防患于未然,坚持逆境中奋斗。
经商:认真观察言市场动态,待机行动,但须坚持商业道德,即使处于不利情况下,也要冒险向前,特别是要向南方发展,会大有收获。
求名:内心保持大志,行动刻苦忍耐,奋斗于逆境,自守其志,收敛聪明而不外露,于混乱中更应坚持正义,藏拙守愚。
外出:最好不要马上行动,再等待一个时期,做好充分准备。
婚恋:必须全面分析对方情况,不能因小失大。注意大节。
决策:处在不佳的状况下,环境困难,前途不明。但若能坦处厄运,能伸能屈,前景会变光明。尤其应加强修养,隐忍行志,外愚内慧,可以遇难呈祥。如能谨慎行事,处处小心,更能有所作为。
【原文】明夷:利艰贞。
【白话】《明夷卦》象征光明受阻: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是在艰难困苦中坚守正道,保持自身的纯洁和善始善终的恒心。
【原文】《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
【白话】《象辞》说:《明夷卦》的卦象是离(火)下坤(地)上,离为火,代表光明,为光明入地下之表象,象征着“光明被阻”。君子要能够遵循这个道理去管理民众,即有意不表露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反而能在不知不觉中使民众得到治理。
【原文】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是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白话】初九,在光明被阻的时候,要像鸟儿一样地迅速飞走,而且要低垂着翅膀以免被人察觉。君子若要退避隐藏,就是丢掉职位、没有饭吃也不在乎。但君子若在此时行动,必然要受到当政者的责备。
【原文】《象》曰:“君子于行“,义不食也。
【白话】《象辞》说:“君子隐藏退避“是由于坚持道义和原则而不愿再拿这份俸禄了。
【原文】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
【白话】《明夷卦》的第二爻位(六二),处在这种光明被阻的情况下,就像伤了左大腿一样,如果能借用好马,增加自己的力量,将会是有利的。
【原文】《象》曰:“六二之吉,顺而则也。
【白话】《象辞》说:“六二爻之所以能够获得吉祥,是因为它柔顺而又坚持原则。
【原文】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
【白话】九三,君主在光明受阻的情况下,到南方去巡狩,将可以消灭罪恶的首领。但是应该注意不要操之过急,要能够坚守正道,持之以恒。
【原文】《象》曰:“南狩之志,乃大得也。
【白话】《象辞》说:有到南方征伐巡狩的志向,就会有非常大的收获。
【原文】,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
【白话】,进入左方腹部,能够深入了解光明被阻的内中情况,于是坚定地跨出门庭,离开这里。
【原文】《象》曰:“入于左腹”,获心意也。
【白话】《象辞》说:“进入左方腹部”,因此能够从内部深刻了解光明受阻的情形。
【原文】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
【白话】六五,应采取箕子那种自掩其聪明才智的做法,这样做有利于坚守正道。
【原文】《象》曰:“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
【白话】《象辞》说:箕子坚守正道,保持自我的行为说明,光明是不会熄灭的,只是暂时受阻碍罢了。
【原文】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白话】上六,不但没有光明,反而带来黑暗。刚开始时升起在天空,而后来却堕入地下。
【原文】《象》曰:“初登于天”,照四国也;“后入于地”失则也。
【白话】《象辞》说:“刚开始时升起在天空”,是说它的光明能够普照四方各国;“而后来却堕入地下”,是说它已经因违背正道而丧失了应有的作用,由光明转入了黑暗。【原文】《象》曰:“初登于天”,照四国也;“后入于地”失则也。
【白话】《象辞》说:“刚开始时升起在天空”,是说它的光明能够普照四方各国;“而后来却堕入地下”,是说它已经因违背正道而丧失了应有的作用,由光明转入了黑暗。
“明夷于飞”句解义
周代的政治制度是以嫡长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由于这种制度的需求,使规范婚姻制度成为迫切需要,下经的前八个卦咸、恒、遯、大壮、晋、明夷、家人、睽,笔者称之为成家八卦,就是描写周礼制度下谈婚论嫁的行为规范。
与《论语》、《老子》那种语录、格言式文体不同,《周易》是一部系统的著作,具有完整的结构、次序。卦之前后,爻辞之上下,意义相连。
经过前面几卦的交往,晋、明夷之时两人终于确定感情,进入婚前准备。
中国古代婚姻习俗有一套完整的礼仪,晋和明夷所述,可以看做三书六礼的雏形。
明夷卦整体是写婚礼筹备的注意事项,初爻“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属于提亲阶段。
男方欲择某家之女为妻,要先向女方家长提亲。男子上门拜见时通常是用大雁作为贽见礼物。“周制,婚礼下达,纳采用雁。”(唐·杜佑《通典·礼典》)
以雁为礼有三种象征意义:
1、雁为候鸟,秋天南飞,春天北归,来去有时,从不失时节,所以用雁来象征男女双方信守不渝。
2、大雁行止有序,雁群在迁徙飞行时成行成列,领头的是强壮之雁,而幼及弱者追随其后,从不逾越。将这个原则用于嫁娶,长幼循序而行,不越序成婚。
3、雁雌雄一配而终,象征忠贞和白头偕老。
“明夷于飞”这句爻辞就是描写主人公不顾辛苦,射猎大雁前往提亲的故事。首句:“明夷于飞,垂其翼。”
明夷,明白地消灭,明确目标,有的放矢。在此指瞄准飞鸟,射中它的翅膀。根据卦意,这里说的飞鸟就是大雁。
中句:“君子于行,三日不食。”
大雁在高高的天空,主人公无法一箭将它射下来,大雁拖着受伤的翅膀继续飞行。怎么办呢?
主人公不气馁,不放弃,在下面紧紧跟随,等受伤的大雁没力气飞了再去抓获。
这一追就是三天,主人公连吃饭都顾不上,最多路过溪边喝口水加把劲,生怕把大雁跟丢了。这番追逐,也体现了主人公对女方的真情实意。
尾句:“有攸往,主人有言。”
经过三天的追逐,主人公终于抓到了大雁,于是以这只大雁作贽礼登门拜见。
“主人有言”,是说对方父母体察一二,询问再三,会提出各种问题来了解眼前这位未来的女婿。主人公如何得体的应答就是画外音了。
全句白话是:瞄准飞鸟,射中它的翅膀。君子为了追这只鸟,三天都没有吃饭。(以这只鸟作为贽礼)上门拜见,对方父母问了许多问题。女方家长考察合格后,下一步就是明媒正礼了,主人公以“用拯马壮”为标准托请的媒人,是指对偶卦晋六二中的:“受兹介福,于其王母。”
第三步下大聘,主人公“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去南方原始森林冬猎,捕杀稀禽猛兽作为聘礼,以展示自己的诚意和英武。
第四步,筹备婚礼的环节。“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是说要了解清楚女方对婚礼细节的要求,充分协商后再确定仪程。
五爻是婚庆大典。“箕子之明夷,利贞。”箕子是是当时著名的贤者,这是用明事理知进退的箕子告诫新郎官在婚礼中应当举止得当,应酬得体。
上爻是新婚之夜。“上六:不明,晦。”不懂,就会手足无措。指出了婚前性教育的必要性。
总之,明夷卦阐述了六礼成婚的步骤,初爻作为前奏,生动刻画了主人公猎雁提亲的场景,是理解全卦的契入点。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40104/1696262308125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