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众生平等是什么意思(众生平等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4-01-01 13:14:39 来源:网络 编辑:樱花飘落

佛教的教义,众生都是平等的。皇帝见佛,拜还是不拜?睿智的回答

历史进入宋朝之前,可以说是武人时代,特别是五代十国是极为黑暗的时代,权力之争丧失了人伦、亲情和道德规则,所有无耻卑鄙的手段都可以使用,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黄袍加身的赵匡胤终于登上皇位,他深知“马上得天下,不可以马上治天下”,从而开创了以文治国的政策,让大宋赵家江山稳做300年。

赵匡胤文治政策的一个重点是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儒佛道。“ 儒教治世,佛教治心,道教养生”,构成一种基本的文化理念。宋太祖对待三教的态度上不偏不倚,都很重视,这一传统也为后代所继承。

尊儒。建隆元年(960年) 2月,就是赵匡胤登基后的第2个月。他亲临最高学府国子监,并下诏对校舍修葺一番, 塑绘先圣、先贤和先儒的画像。他还亲自撰写了孔子的赞辞——《宣圣赞》。此后他还多次到国子监视察,向国子监的学官及学生赐子酒和钱物。对于孔子的后代,他也是格外关照。乾德4年孔子的44世孙孔益举进士未能及第,于是他向朝廷上书,述说自己的家世,赵匡胤看了他上书后,就给予他特殊,授予进土,并让他担任曲阜县主簿。

礼佛。中国佛教史上有4位皇帝大力毁佛,合称“三武一宗”,分别是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周世宗。周世宗是个对佛教深恶痛绝的人物,他下令要废掉天下的佛寺3000所,要把天下所有的铜佛像都毁掉用来铸钱。

赵匡胤即位不久之后就停止废佛令,尊重佛法,据说他这样做是鉴于周世宗灭佛4年之后暴死的因果应。一次宋太祖来到大相国寺视察,到佛前烧香,问掌管全国佛教事务的僧官赞宁说:“ 当拜还是不当拜?”根据佛教的教义,众生都是平等的。即便是贵为天子也不过是世俗中人,应该在佛前跪拜。不过赞宁是个聪明的和尚,他知道自己的回答将是生死攸关。他非常坚定地说不拜,赵匡胤问为何不拜?赞宁说“现在佛不拜过去佛”。意思就是说释迦牟尼是过去的佛,而皇帝是现在的佛,佛与佛就应该平等相待了。赵匡胤大为高兴,大力倡导佛教并给予赏赐。宋太祖曾经还赐钱3万,派了150个和尚到西域去宗教旅游,进行佛教文化交流。开宝3年(970年)他下令在四川成都雕刻《大藏经》,这是中国历史上第1部雕版印刷的《大藏经》。当时有一个叫做“李霭”的河南府进士,对佛教十分不屑。写了一本叫做《灭邪集》的书,对佛教大肆攻击。他还把佛经缝成内裤穿在身上,以表示自己对佛教彻底的鄙视。一些僧人对其行为十分不满,向朝廷告状。赵匡胤认为此人严重扰乱社会治安,破坏了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于是把他杖责之后流放到了沙门岛上,此举足见赵匡胤礼佛的决心。

重道。赵匡胤在平定天下的时候,曾经派遣特使到北岳和西岳等道观举办祭祀祷告活动,希望借此来保佑自己江山稳固。他还经常驾临开封城的太清观,将太清观的名字改为“建隆观”,国家有重大斋醮活动的时候就在此观举行。赵匡胤对道士的养生术特别感兴趣,开宝2年(969年)他在亲征山西的途中听说当地有一位为世人所仰慕的有名道士叫“苏澄隐”,而且听说他的养生术特别厉害。于是派遣特使将苏澄隐招来,赵匡胤说:“朕建造了建隆观,想让有道之士居住在里面,不知道大师有没有这个意愿?”苏澄隐是真正的高人,绝非那些打着道教旗号开养生班招摇撞骗的伪大师。他说了8个字:“ 京师浩攘,非所安也。”由此可见他的境界。赵匡胤也很敬重他,不做强求。过了几天又问他养生之道。他说:“ 大师已经年过八十,看起来神采奕奕,请你教朕养生之术。”苏澄隐这回的回答更显其大师水准:臣养生,不过精思练气而已;帝王养生,则与此不同。老子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欲而民自正。无为无欲,凝神太和。昔黄帝、唐尧享国永年,即用此道也。他将养生之术上升到国家治理的高度,给赵匡胤上了一课。赵匡胤点头称是,赠与了他很多物品。

因实行文治政策,整个宋代的科技成果是数不胜数,大约有100项,如指南针、活字印刷术、算盘、地雷、象棋、足球、高炉练铁等。

为什么日本人喜欢“进门先脱鞋”?

去过日本的人都知道,进了玄关就是要脱鞋,如果是到塌塌米的和室房连拖鞋都不能穿,而且他们脱鞋的原因有好几种。

1.进屋脱,进不同门也要脱;

厕所会有专用的拖鞋。

2.日本人在学校从小学脱到高中,进学校要把自己的鞋子换成学校统一的布鞋

体育课也要换成统一的运动鞋,鞋面用顏分年级,也会用马克笔写上名字跟班级!其实进校脱鞋的主要目的,是让大家知道不管在外面家境如何,只要进了校门大家都是平等的!

而且鞋柜在日本学生的青春占有一席之地,许多情书或小纸条都偷偷藏在鞋柜里示爱!

原来,日本人脱鞋是表示众生平等,又学习到了。

人生因付出而快乐,幸福因分享而增值。幸福需要与人分享,否则内心就会像死海那样,水流只进不出,最终一片死寂。学会给予,才能收获幸福;懂得付出,才能有更多回报。幸福是一件神奇的宝贝,它不会越分越少,只会越分越多。凡事不要太计较,心胸不要太狭隘,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给人幸福自己幸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40101/169624970558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