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缘身在最高层上一句怎么说作者(自缘身在最高层上一句怎么说)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千古一相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听着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你能想起它们是出自何人之手吗?没错,他就是北宋的政治家,史上赫赫有名的变法宰相----王安石。王安石从小便聪慧过人,喜爱读书,过目不忘的记忆。 他文采飞扬,写出的文章更是让无数的读者不得不赞叹其精妙,不得不令人折服。
王安石在诗词方面久负盛名,他的才华是被时代所认可的。但大家对于他的另一个身份“改革家”把持着两种极端的态度,有人认为他是千古一相,还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王安石他的性格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安然挺立一巨石,他就如同坚硬的磐石般不肯改变自己的决定,一旦下定了决心,谁也无法改变他的想法,不顾一切地执行下去,真的是一个非常固执之人。
王安石曾想改变这个世界的法则,以此达到富国强兵,改善北宋积贫积弱的局势,他提出了曾经轰动一时的王安石变法。新法的实施掀起了保守党与改革派的一场拉锯战。反对之人害怕变法触及他们的利益,因此极力与之抗衡,阻拦王安石变法的实施。王安石为了变法的革新,曾经在朝堂之上舌战群儒,引经据典,让满朝文武无话可说。
实施变法的过程中,很多做法是让反对者不能容忍的,必然为加以阻拦。为了坚持改革,他不顾一切,连自己的恩人、亲近之人、朋友都毫无放过,可见他真的是一个铁石心肠之人。变法触及太多人的利益,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它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他改革的动机始终是为了国家、为了百姓。他敢于在时代的局限性中做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之事,他是真英雄。
作为臣子,他竭尽一生为国效力,坚持改革,谋国不谋家,他真担得上千古一相的赞词。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七绝《登飞来峰》
王安石《登飞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注:
飞来峰,在越州会稽(今浙江绍兴)。宋人诗《书应天寺石壁》:一峰来海上,高塔起天心。千寻,古代八尺为一寻,千寻极言塔高。缘,因为。
译:
飞来峰顶上的宝塔有千丈之高,
听说鸡叫时就能看见旭日东升。
不怕有浮云挡住我远望的视线,
只因为已身在宝塔顶高那一层。
评:
王安石(1021一1086),字介甫,临川(今属江西)人,宋代著名政治家,诗人。庆历二年(1042)进士,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推行新政,创青苗,水利,均输,市易,保甲诸法。后经罢相,复相,再罢相,退居江宁,卒。生前封荆国公,死后谥文公。有《临川集》一百卷传世。
皇祐二年(1050)春,诗人离知鄞县任赴京途中经过会稽,写下了此诗。当时作者正值而立之年,正是意气风发,立志干一番事业的时候,这首七绝的立意不在于写飞来峰的景物,而在于写登峰凭塔远望时的感受,表现了作者远瞩,不畏艰险,排除万难的远大志向。
诗的后两句,语意双关,蕴含着登得越高,看得越远的哲理,带有议论的色彩。同时,以“浮云”比喻官场中的奸邪势力,暗用陆贾《新语慎微》:“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的典故,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也有“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的诗句。暗用此典不仅仅是揭露现实,同时也表现出一位政治家冲破一切邪恶势力的阻挡,立于不败之地的坚定信念。这两句诗后来成了人们广为传诵并被广泛引用的名句。
附图,王安石诗意: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只缘身在此山中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图片来自东方IC)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图片来自东方IC)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图片来自东方IC)
品读《登飞来峰》,能挡住你前行的人,只有你自己
当你没有上进心的时候,你是在杀人,你杀掉了自己的未来!
人,要有上进心
今天读了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一首典型得不能再典型的宋诗,唐诗感性,宋诗理性,这首《登飞来峰》中说包含的理性,千百年来,为无数人所探讨,每个人都能从这首诗中,结合自身的经历,感悟一番道理。
登飞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全文
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的时候,就可以看到旭日从山下升起。不必担心天上的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浮云都在我的脚下了。
王安石图像
这首《登飞来峰》是王安石三十岁的时候所写,当时的王安石,雄心满满,想要做一番事业,借着写景色的诗,把自己内心的志向,把自己对人世的看法,也都写进了这首诗中,若是仔细推敲,这首诗里的哲理值得我们每个人反思自己。
飞来峰上千寻塔
上半句是铺垫,是写景。点名了背景,在飞来峰山峰之上,山峰之上也就罢了,还在山峰之上的千寻高塔之上,在高点的高点之上,诗人所站立的位置极高。如何个高法,听说在听见鸡鸣的时候,可以看见太阳从山下升起来,这当然是诗人夸张的比喻,但若是顺着诗人的这个思路想象,你站在山顶的高塔之上,眼下,浮云翻滚,借着逐渐变红变亮,太阳冲透了浮云,从下方冒了出来。这种景象,也不得不佩服王安石的想象力啊。
身在此山中
后面半句,表面上写的也是景,但没有人会认为这只是在简单的写景。不需要为天上的浮云会挡住远眺的目光而担忧,因为我们站在最高的地方,就连浮云都在我的脚下,既然在我脚下,当然挡不住我远望的视线。
不畏浮云遮望眼
读《登飞来峰》这一句富有哲理的诗,我首先想到了一幅网络上流传很广的图,不同的人,读书的程度不同,思想的境界不同,眼界也不同,因为毕竟他们脚下的书籍厚度也不相同。脚下没有书的人,看到的是春光烂漫,是开心安逸,脚下有一定书的人,看到的是人世的苍茫,最后一位站在堆积如山的书上的人,看到的是世界的广阔,浮云挡不住,那些低级的趣味,已经不再他的眼中了。
王安石变法
对于王安石来说,写诗时候的他,看到的是北宋的积弱,是内忧外患,是需要改变的未来,至于他推行改变路上的阻碍,不过都是浮云罢了。而浮云,在古代常被用来代指小人,在君王边进谗言的佞臣。王安石说,不畏惧这些人,因为我会比你们站的高,我看到的壮丽景象,是你们这些小人挡不住的。将自己内心的想法,思想,用诗化的方式表达出来,目标明确,态度积极,甚至可以说是豪情万丈。
人生的努力,是为了自己
想想我们自己,谁敢保证说自己的身边没有自己所鄙视的人,自己所看不起的人,不论这些人是真的是小人,还是仅仅只是自己看不顺眼的人罢了,但是对于我们来说,这些人,都是我们抬头仰望天空,眺望远方的障碍。王安石在诗里说得很清楚了,若是想要不被这些浮云所阻碍,我们要做的事,便是站得更高,把这些浮云都踩在脚底去。
王安石像
我要奋斗,是因为不想把这个世界让给我们所鄙视的人。更不能被这些人给束缚住了手脚,不得前行。曾经的我,因为上班的单位,有看不顺眼的同事,便辞职离开,交友玩乐,有不顺心意的人,便完全舍弃了那个圈子,现在想想,感觉曾经的自己也是挺幼稚的。
自己变得强大,世界就会让路
为什么遇到不喜欢的人,都是我离开,我远离呢?只怕是因为自己还不够强大吧,想要不被这些人所左右,最关键的,还是看自己的实力,只有自己站得高了,这些人在自己眼里,也就只是浮云了吧。
浮云不是关键,关键是我们自己,人生路上,能挡住我们前行的,只有我们自己。而我们,只有在某一个瞬间,下定了决心,要去登上那高层,那么,便拥有了改变的力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1229/169625624893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