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波罗是哪国人,什么时候到中国的(马可波罗是哪国人)
马可•波罗在陕西的足迹
1298年《马可波罗游记》问世后,成为第一个将地大物博的中国向欧洲人介绍的著作,书中记录了中亚、西亚、东南亚等地区多国情况,该书有对中国的重点叙述,也有对陕西的部分描述。马可•波罗来到陕西,特别注意收集当地官府、民情、宗教、生产等方面的情况,书中所述的内容在陕西仍可寻其踪迹。
西安碑林的藏物见证
马可•波罗17岁就跟着两个叔叔出门周游世界,还专门到过北京,在大都内给元世祖忽必烈讲过故事,忽必烈曾给马可•波罗一行颁发金牌,上书“使臣三人所过之处,必须供应其所需之物,如马匹人役”等。马可•波罗从北京出发,经过河北、山西,渡过黄河后来到陕西。
元代八思巴文金牌 内蒙古大学民族博物馆藏 (注:非忽必烈赐给马可•波罗的那块,此为同时代文物展示)
马可•波罗在陕西时发现“此外有少数突厥人,奉聂斯脱里派教”。马可•波罗所说“聂斯脱里派”在唐贞观年间便传入中国,现在西安碑林博物馆保存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就是遗物见证。专家认为,马可•波罗对此碑的记述虽仅寥寥数语,但显弥足珍贵,是研究元代时期景教的重要参考。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图片来源西安碑林—白雪松微博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中的“大秦”是唐人对东罗马帝国的称谓,“景教”是早期教派——“聂斯脱里派”传入中国后的自称。此碑是景教传入中国一个半世纪后,中国教区主教所在的长安大秦寺众僧刻立的一座纪念碑。撰文者景净为景教高僧,据敦煌汉文景教文献《尊经》之“案语”所记,当时汉译景教经典30部均为其所译。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图片来源西安碑林—白雪松微博
此碑于明天启五年(1625)出土于西安城西大崇仁寺之南,即原唐长安义宁坊大秦寺旧址,当时出土后此碑被翻译成拉丁文、葡萄牙文邮寄回欧洲,引起西方教会和学术界高度重视,成为研究教传教史和东西方文化交流史的珍贵史料,自20世纪初中国学界开始重视景教与景教碑的研究。该碑是我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图片来源西安碑林—白雪松微博
描述详细的安西王府
马可•波罗过华州到西安(京兆府),他看到京兆府繁华的街道上商铺林立。当时西安归安西王管辖,安西王是忽必烈三儿子忙哥剌。
马可•波罗觉得忙哥剌的宫殿很壮丽,“抵一大城,即前述之京兆府是已。城甚壮丽,为京兆府国之都会。昔为一国,甚富强,有大王数人,富而英武。惟在今日,则由大汗子忙哥剌镇守其地。大汉以此地封之,命为国王。”这段描述成为安西王宫迄今最详细的元代文字资料。考古学家夏鼐研究,这座宫殿的形制可能像故宫的三大殿,其台基规模尚大于元大都大明殿。
忙哥剌在西安曾住过的安西王府遗址现叫斡尔垛遗址,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位于西安市灞桥区十里铺街道办事处秦孟街村石家街仓库区范围内。《陕西省志·文物志》载,“斡尔垛”为蒙古语,意为宫殿、城郭或行宫,俗称“达王殿”,始建于至元十年(1273),马可•波罗是在1275年曾到此。
斡尔垛遗址 图片来源陕西青年文博志愿者联合会微博
1957年文物部门调查勘测时,在斡尔垛遗址地表上还可以看到安西王府北墙的部分遗迹,其他三面只有墙基存于地表以下。勘测得知,府址平面略呈长方形,南墙长542米、北墙长534米、东西两墙各长603米,周长2282米、东墙和南墙基宽各10米、北墙基宽9米、西墙基宽8.2米。城的四角外凸,平面近半圆形,直径30米左右,其上原可能建有角楼。城东、西、南三面辟门,门基宽14米、东西两门各宽5米,南门为正门宽12米。
曾在斡尔垛遗址内出土过5块著名的元代数字魔方——铁幻方板,是我国数学领域迄今所见应用阿拉伯数字最早的实物证据,它们是形制相同的正方形,边长14厘米、厚1.5厘米。幻方又名“方阵”,也叫“纵横图”,其特点是将几个数字排列成方阵,纵行、横行和对角斜线上数字总和相等。此幻方为六六方阵,纵横都是6个古阿拉伯数字,纵、横、斜行总和都是111,古代阿拉伯人相信幻方具有保护生命和医治疾病的神秘力量。出土时该幻方装在石函埋于房基,应是作避邪之用,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斡尔垛遗址出土的铁幻方板 图片来源陕西青年文博志愿者联合会微博
金锦不少的陕西丝绸
马可•波罗每到一处注意记录当地的风土人情、丧葬习俗和特色物产。在西安期间有记录“此城工商繁盛,产丝多,居民以制种种金棉丝绢,城中且制一切武装,凡人生必需之物,城中皆有。”还看到人们栽种的很多桑树,“沿途所见城村,皆有城垣。工商发达,树木园林既美且众,田野桑树遍布,此既蚕食其叶而吐丝之树也。”
马可•波罗可能不知道他所在的京兆府,是曾经“万国衣冠拜冕旒”的世界级都市,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与罗马城齐名的东方城市。元代忽必烈时代的西安,马可•波罗仍然看到京兆府“全境桑树遍布,此树用以产丝”。当他走到陕西华州时在书中写道“织造种种金锦不少”。陕西历史博物馆保存的汉鎏金铜蚕,它就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桑蚕耕织生活的真实写照。
汉鎏金铜蚕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图片来源陕西历史博物馆志愿者团队微博
早在汉代我国的养蚕制丝业就很发达,尤其是西汉都城长安的东织室、西织室等大型手工业作坊中,从事织造的工人可达数千人。产自长安的这些丝绸行销西亚和欧洲,在马可•波罗还未出生的900多年前,长安的丝绸就曾到达过他的母国威尼斯,而且还被威尼斯周边的罗马人视为珍品。图为庞贝古城出土,意大利那不勒斯考古博物馆藏的“花神芙罗拉”壁画,她身上穿着的丝质服饰,就是古罗马拜占庭时期的当地上层阶级和教会才能拥有的中国丝绸。
庞贝遗址出土壁画 “花神芙罗拉” 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通过在意大利出土的多件丝绸文物,可以看到中国丝绸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意大利对于服装和图案设计的品位。如保存在意大利锡耶纳国家美术馆的15世纪锡耶纳画家萨诺·皮埃特罗创作的三联画“圣母加冕”,画中人物都穿着丝绸服装,特别是画中帷幔上有类似中国凤凰的鸟,这类变形的中国凤凰在14世纪意大利织物和绘画中极为普遍。
萨诺·皮埃特罗 《圣母加冕》 1450—1460 意大利锡耶纳国家美术馆藏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马可•波罗离开安西王宫后往西走了三天,记录在秦岭山中看到的熊、山猫、狮等,“盖其地有不少森林,中有无数猛兽,若狮、熊、山猫及其他不少动物”。他翻过秦岭就到了汉中,记录汉中产姜比较多,“此地出产姜甚多,输往契丹全境”,之后经汉中去了成都。
元代罟罟冠 内蒙古博物院藏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时光越千年,回到威尼斯的马可•波罗生活富足,人们在他的遗产清单中发现有罟罟(gū)冠、金牌、鞑靼丝绸等,上图为内蒙古博物院藏元代的罟罟冠。今天,人们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巴杰罗国家博物馆可以参观发现于当地的14世纪下半叶具有浓郁中国元素的织金锦。
14世纪下半叶织金锦 意大利佛罗伦萨巴杰罗国家博物馆藏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来源:文物陕西 责编:王远之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怎么来到中国,了解他看那个纪念馆,读那几本书
2020年到来,距马可波罗离开中国已近728年。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年9月15日—1324年1月8日,意大利旅行家、商人,著有《马可·波罗游记》。
1271年17岁的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尼科洛和叔叔马泰奥前往中国,历时四年于1275年到达元朝的首都,在中国17年。
1292年春天,马可波罗和父亲、叔叔受忽必烈大汗委托,护送一位名叫阔阔真的蒙古公主从泉州出海到波斯成婚。他们趁机向大汗提出回国的请求。大汗答应他们,在完成使命后,可以转路回国。
1295年末,三人终于回到了阔别二十四载的亲人身边。从中国回来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威尼斯,他们的见闻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从东方带回的奇珍异宝,使他们成了威尼斯的巨富。
1298年,马可波罗参加了威尼斯与热那亚的战争,同年9月7日不幸被俘。在狱中他遇到了作家鲁思梯谦(Rustichello da Pisa),于是便有了马可波罗口述、鲁思梯谦记录的《马可波罗游记》。
意大利威尼斯广场
《马可波罗游记》结构整齐清晰,大体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简单记载了马可波罗的家世,到中国来的原因,马可波罗与父亲、叔叔从威尼斯到元朝的夏季都城上都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的沿途见闻。其中很多路段都属于著名的丝绸之路。
第二部分记载了蒙古大汗忽必烈的相貌、家庭、都城、宫殿、起居、节庆、游猎、战争,以及元朝的政府部门、驿站交通、经济商贸、社会事务、民族关系等情况。接着写马可波罗在中国大地的旅行。主要介绍了两条路线:一是西南行,自大都经河北、山西、陕西、四川、云南到缅甸等地;二是沿京杭大运河到杭州,然后继续向东南,到福建泉州等地。在马可·波罗的时代,京杭大运河刚刚重新开通,且元朝出台规定,只要能走水路的使臣就不要使用陆路以减少驿站的消耗。
第三部分记载了中国以外的地区,包括日本、越南、东印度、南印度、西亚、东北非等地。这是欧洲第一部记载日本的书,他将日本写成了黄金之国,房屋的屋顶都是黄金做的,极大地激发了欧洲人对于探索日本的兴趣。
第四部分主要用叙事手法,记载了蒙古宗王之间的战争。还记载了亚欧大陆严寒的北方地带今俄罗斯一带。他将这里称为“黑暗的北方”,因为当地纬度高,部分地区有极夜现象。这一部分的写作正是为他做笔录的骑士文学作家鲁斯蒂谦所擅长的。
总的来说,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山川形胜、物产、气候、商贸、居民、社会生活、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此外政治事件、制度法规、奇闻逸事也时时见诸笔端。
《马可波罗游记》堪称13—14世纪西亚、中亚、东亚和南亚、东北非洲社会的百科全书,几乎提及当时亚欧大陆居民所知的全部地理世界,因而被称为《世界记》(The Description of the World)。
从《马可波罗游记》一书问世以来,700年来关于他的争议就没有停止过,一直不断有人怀疑他是否到过中国,《马可波罗游记》是否伪作。
随着人类活动空间的拓宽和地理、历史知识的丰富,《马可波罗游记》的记述得到越来越多的印证。正如英国学者拉纳(John Larner)所说:《马可波罗游记》中的一切依然鲜活不已,而且在某种意义上它们就是当代的。
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马可波罗从意大利来往中国和丝绸之路有密切联系马可波罗沿着陆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由海上丝绸之路返回。
马可波罗来中国时,经过了地中海东岸、土耳其南部、伊朗北部,由大不里士城一直来到伊朗南部的霍尔木兹。
起初马可波罗等人是想从霍尔木兹走海路来中国的,后来看到船,就放弃了这个打算。因为海湾地区的船都是线缝船,用椰子树皮中的纤维制成绳索,把木板缝起来造船,这样的船在远洋航行中很可能会被大风大浪摧毁。
马可波罗一家认为这样走太危险,于是就选择了陆路。他们横穿伊朗东部地区、中亚地区、帕米尔高原,进入到今天的新疆南部,然后走丝绸之路的南道,经喀什、和田、且末、若羌,穿越罗布泊沙漠,进入河西走廊,最后经宁夏、内蒙古南部直到元朝的上都。上都在现在的内蒙古正蓝旗。
我们可以看到,他来中国的路线和丝绸之路是大体重合的。
在中国他主要走过两条路线。一条去西南地区,经过华北、陕西、四川、云南直到缅甸;另一条从大都出发,沿京杭大运河往南直到福建。当时的福建有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港口泉州港,马可·波罗不管是出使印度,还是陪蒙古女子阔阔真下嫁伊朗,都是从泉州出发的。
他从泉州走海上丝绸之路,经过南海、马六甲海峡、印度和斯里兰卡之间的海峡、印度西部的“香料海岸”、在霍尔木兹上岸到大不里士,然后穿过土耳其到黑海南岸的特拉布宗,这是一个重要的港口。他从这儿上船,经地中海返回家乡威尼斯。
扬州东关街马可波罗像
大元的交通发展大元时代因四汗国横跨欧亚,疆域空前广大,出于经济、军事、政治的需要,兴建了大批水陆交通,极大方便了商人往来、商品流通。更有利于商业发展,如元大都的繁荣离不开通惠河的开凿。大元的交通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点:
运河重修。隋大运河在宋金时已淤塞不通。1289年大元政府采纳大臣韩仲晖、边源的建议,从安民山之西南,由寿张西北至东昌、临清而开凿了会通河。1291年,采用郭守敬建议,引入大都西北的河水,在金朝的旧运粮河基础上,修凿了东至通州、入于白河的通惠河。这样,江南货物就可经杭州水运而直抵大都。南北运河的修通,沟通了南北经济、繁荣了城市商业。
陆上驿站。窝阔台时,为了通达边情、布宣号令的政治军事需要,特别是边远地区往来的需要,而建立了“驿站”。站有陆站、水站两种,以陆站为主。陆站交通工具主要是马、牛、驴、车,东北地区有狗站;水站主要是内河交通,工具用船。元朝驿站共有1400处。1276年,大元设通政院专管各地驿站事务。
西域陆路。丝绸之路自辽宋夏金对峙以来,长期受到阻遏;蒙古四汗国建立后,才得以恢复。大元的西域陆路可以通达里海、克里米亚半岛、君士坦丁堡、高加索、小亚细亚、帕米尔高原、阿富汗、伊朗等各地。但由于西北诸王经常挑起战乱,因此西域陆路时常阻塞。
海运通道。宋金朝严禁海上交通,但海运在大元时代是保证财赋的重要手段。1287年设立行泉府司专管海运,设置了泉州、上海、澉浦、温州、广州、杭州、庆元七处市舶司,行泉府司管辖的海船有15000艘。海上通路可通日本,苏门答腊岛上的三佛齐则是元朝与南海诸国的交通枢纽,向东可至爪哇,向西经马六甲海峡可至印度、锡兰、阿拉伯半岛、东非。元朝有不少商民开始侨居南海诸国。
扬州马可波罗纪念馆
马可波罗与扬州,扬州马可波罗纪念馆大元再次促成扬州的繁荣。由于元朝将大运河再次疏通,扬州肩负起原有的交通支点作用。让扬州在盛唐时的地缘优势得到恢复。加上中亚与中原之间的商路畅通,更进一步刺激了扬州的贸易和经济总量发展。不仅城市规模有了扩张,还有大量来自中亚乃至欧洲的商人云集和选择定居。
据史料记载,1282年—1284年,马可波罗曾来到扬州生活为官三年。
《马可波罗游记》对扬州的描述。宝应:离淮安州后,东南向沿堤骑行一日。此堤用美石建筑,凡生活必需之物丰饶。高邮:高邮城,城甚大,产鱼过度,野味中之鸟兽也移。真州即仪征:尚有一城,名称真州,出盐可供全州之食。瓜洲:瓜洲是东南向之一小城,此城屯聚有谷稻甚多。
如果一个人没有身临其境,只是道听途说,难以写出这些珍贵的细节特征。
2010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同意、国家文物局批准兴建马可波罗纪念馆。纪念馆坐落于美丽的古运河畔的扬州,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东关街东首,南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扬州城东门遗址。据学者考证,马可·波罗当年由这里的城门进入扬州城。
马可波罗纪念馆原址为晋代谢安舍宅,清代赠设书局于寺内,刊刻过著名的《全唐诗》。
扬州马可波罗纪念馆的铜狮
在扬州马可波罗纪念馆,一尊青铜狮,身长2.6米,1.2米,500公斤,造型生动,神采飞扬,有腾空欲飞之势,象征着力量与和平,狮子足下有一本打开的《圣经》,上写“给你幸福,给你和平”。
这是马可波罗家乡的人民根据意大利威尼斯广场的铜狮复制,1987年10月由威尼托区连同区旗一并赠送扬州,当时存放在扬州天宁寺。
这正代表了意大利政府鲜明的态度:马克波罗是中意两国人民友好大使,他曾来过中国、来过扬州。
为了纪念马可波罗,扬州曾在瘦西湖内小金山附近一厅堂设立纪念馆,后来扬州博物馆搬至天宁寺,马可波罗纪念馆也随之搬到了天宁寺东侧廊坊里。
那时,天宁寺内的马可波罗纪念馆高雅庄重,这尊重达半吨的铜狮雕像,可谓标志性建筑,被安置在入口处。
2010年扬州东关古渡新的马可波罗纪念馆建成,相关部门决定复制一件一模一样的铜狮放在纪念馆。原天宁寺的铜狮现已移到扬州双博馆。
这尊铜狮不仅是马可波罗纪念馆的标志性建筑,也代表着700多年来,扬州与意大利威尼斯这两座城市的友谊源远流长。
最后向大家推荐几本书1、首先是现在中国读者所能读到的《马可波罗行记》的最好译本,它是由冯承钧先生所译,1936年由上海的商务印书馆印行了第一版,这个译本很多出版社都在刊印。 在中国近现代翻译史上,冯承钧(1887—1946)是完全可以同严复、林纾齐名的第一流翻译家。
3、如果对中国学者关于马可波罗的研究感兴趣,可以读南开大学教授杨志玖先生(1915—2002)的《马可波罗在中国》,1999年南开大学出版。此书是对《马可波罗游记》中有关中国记述的全面研究,是权威之作。杨志玖教授是享誉国内外的历史学家,在马可波罗来华等重大课题上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
3、《马可波罗眼中的中国》,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党宝海先生编著,这是专为青少年读者精心编写的通俗文化读物。通过生动的文字、精美的图片,对马可波罗笔下元代的历史、社会情况做了详细记述,全面展示了元代在中外文化交流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2010年中华书局出版社出版。
4、若希望进一步阅读,尤其是对学术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本翻译著作《马可波罗与世界的发现》,作者拉纳先生,这是英国一位研究中世纪史,尤其是研究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非常权威的学者。2015年上海三联书店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1225/1696261251119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