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源是哪六源的意思(六源是哪六源)
瞭望 | 乡村振兴的沂河源探索
沂河源邀请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日本策展人北川富朗等国内外艺术家、文学家参与改造,将不同文化元素融入乡村建设,再造当地文化资源
沂河源各类产业可实现年收益9000余万元,直接、间接带动1500余人就业,周边村民年人均增收1.2万余元
中国农村资源禀赋不同,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不同。沂河源的探索触动了乡村振兴的痛点和堵点,创造了新的需求,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杨晓静 马欣然 吴书光 贾云鹏 李云路
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鲁村镇的刘家坡村,曾是藏在深山里的省级贫困村。而今走进刘家坡,村口是一座颇具艺术感的石头建筑——李怀杰艺术馆,顺着原生态石板路往里走,地中海风格民宿、粉色石壁雕刻、中式乡村书院、莲花石刻喷泉等有序分布,绘就一幅古今交融、中西合璧的乡村新图景。
这幅图景,源于沂河源田园综合体项目(以下简称“沂河源”)。2018年,由刘家坡村与龙子峪村、姬家峪村、徐家庄村等7个行政村联合打造。
五年来,沂河源从文化振兴切入,初步探索出以艺术活化乡村、以教育汇才聚智、以产业夯实根基、以党建统领发展的乡村振兴新模式。
以文化人,打造乡村生活美学综合体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沂河源以艺术文化为催化剂,唤醒乡村沉睡资源,激发出乡村文化的内生动力。一个集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于一体的乡村生活美学综合体初具规模。
2018年,沂河源田园综合体项目实施后,山东财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张凌云带领团队,对刘家坡村进行艺术改造。他们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将传统村落与现代艺术创新性组合,将坍塌破败的旧房经土地流转,改造成特色民宿;将旧屋拆下的石块、木梁作为建筑材料,修建艺术馆、文学馆;汲取村民的智慧,让村民充分参与设计和改造……
2019年,刘家坡村成为网红打卡点,吸引大批游客。村党支部书记刘爱菊说,以前刘家坡打眼望去全是光秃秃的石头。这几年村子发展越来越好,已有十余人把户口迁回村里。
以刘家坡村为样本,沂河源其他村庄也陆续走上了乡村文化振兴之路。沂河源邀请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日本策展人北川富朗等国内外艺术家、文学家参与改造,将不同文化元素融入乡村建设,再造当地文化资源。
截至目前,沂河源已建成“编织系结”艺术馆、刘玉堂文学馆、李心田文学馆、王音璇艺术馆、山东大学作家班文学馆等免费开放的各类艺术场馆20余座,向建设“文化百馆”的目标迈进。这里,还定期举办特色文化艺术节,开展艺术启蒙、户外画展等多种形式的艺术进乡村活动,每年举办各类文艺活动50余场。
“既能找到乡愁,还能发现艺术。村民和游客都愿意到艺术馆走走看看,有一种幸福感。”龙子峪艺术馆群讲解员、“90后”返乡青年董雪说。龙子峪作为曾经的省级贫困村,如今已坐拥十几座艺术馆,并入选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沂河源对乡村进行全域化、艺术化改造,使村落、民宿变成景观,既保留了当地民俗文化,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也促进了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改变了部分地区以生态为主的农家乐旅游模式。同时,艺术家和文学家的到来,给村民带来了前沿艺术理念和全新的文化认知,让村民视野更开阔、乡风更文明。
山东财经大学教授、中国乡村振兴鲁村论坛秘书长王蔚表示,沂河源最初借鉴日本“直岛模式”,从引进到消化,再到结合当地及中国传统文化再创新,乡村振兴思路逐步清晰,形式也从“艺术活化”拓展为更宽范畴的“文化浸润”。
以教育才,打造人才培养基地
在6月中旬举行的第三届中国乡村振兴鲁村论坛上,王蔚说,鲁村论坛既有“顶天”的理论研讨,又有“立地”的实战经验,构建了“官产学”联动的交流平台。
鲁村论坛的开展是沂河源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缩影。据了解,沂河源乡村人才振兴路径是以“领头雁效应”吸引人才回流,以高端平台打造人才高地,以人才培养基地蓄积更多人才,实现人才“引进来、培养好、沉下去、留得住”。
沂河源田园综合体发起人董方军被视为人才振兴的领头雁之一。2018年,山东启动“鲁商回归”工程,扶持鲁商回乡投资兴业。同年7月,董方军带着团队和资本返乡,与沂源县人民政府共同建设沂河源田园综合体项目。
董方军提出“艺术活化乡村”,以艺术、文化和产业激活乡村魅力。他说,“活化”的核心是重新吸引人群和目光,吸引各类人才关注乡村、振兴乡村。
随着乡村面貌和文化氛围不断提升,乡村就业机会增加,沂河源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留乡返乡。鲁村镇党委副书记高源泽说,这几年,沂河源已吸引40多名大学生返乡入乡,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聚才的同时,沂河源人才振兴更大的潜力来自人才培养。2020年,沂河源与山东财经大学等机构联合创办乡村振兴学院,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山东财经大学党委书记王邵军说,乡村振兴学院从高端智库建设、科研、人才培养等多角度切入,打造乡村振兴的智囊团、校地校企合作的实验室、各级干部的大学堂和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
乡村振兴学院的价值还在于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将高校教授、学者带到田间地头,现场教授村民果蔬管理新技术,用先进技术培养当地“土专家”,让知识更接地气。学院建立以来,已为山东省及全国乡村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致富带头人等数千人提供教育培训和理论研修。
姬家峪村党支部书记张德海是参加学院培训的学员之一。受课堂教学启发,他与沂河源各村党支部书记探索“共富公司+村集体合作社+民营企业+农户”的合作模式,推动乡村产业发展。
“就地培育模式能够有效解决当地农业生产和农村管理人才在‘引、用、留’中的难题。”担任乡村振兴学院院长的董方军说,学院通过“校地企”共办,正努力打造一支综合素质高、知识丰富、能力过硬的基层工作者队伍。
与此同时,沂河源致力于构建集常规教学、课外实践、系列论坛、学术交流、理论成果实践等于一体的乡村振兴平台和理论研究基地。近几年,已吸引数万人前来学习交流。
“打造更具针对性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基地,在促进乡村人才振兴方面具有创新性。”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吴国宝认为,其价值在于强化乡村振兴教育和人才培训的需求导向,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以产兴村,打造融合发展新业态
在推动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的同时,沂河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引进农产品加工、农资生产等二产项目及电商、物流等三产项目,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业态,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式集聚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以文化振兴切入的沂河源,强化艺术文化的服务功能,将文化与产业结合,实现从传统单一的观光旅游向研学式、体验式、艺术化全域旅游新业态转变,向集住宿餐饮、旅游观光、农家体验、文化服务为一体的多元业态迈进。
在文旅产业融合的基础上,沂河源探索“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模式,发展循环农业、智慧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将当地以苹果、伏巴梨、桃等果品产业为主的第一产业与文旅业融合,打造集现代科技农业、观光农业、农事体验、技术推广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提升农业发展水平、丰富旅游体验。
例如龙子峪村桃花岛,当地精心挑选品种,种植千亩桃园,不同品种的桃花接续开放,花期长达一个多月。每年除桃子成熟后可采摘销售外,4月份还举办桃花节,赋能乡村旅游业。
产业融合发展的同时,沂河源还注重产业链式集聚发展。沂河源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林、果木资源,将果树修剪的枝条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形成“果树枝条粉碎-菌棒加工-香菇种植和深加工-菌棒有机肥还田”的生态循环闭合产业链,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在源河香菇菌棒智慧化培育基地,一个个褐色菌棒经过搅拌、装袋、灭菌、接种、刺孔等程序,将出口到全球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基地负责人张振明说,作为2020年沂源县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之一,基地选址与当地苹果种植基础结合,废弃的苹果木用于制作菌棒,待香菇成熟采摘后,废弃的菌棒又为苹果生长提供养料,推动循环农业发展。
“不仅如此,我们还通过‘互联网+现代农业’实现电子商务进农村,为乡村振兴插上信息化翅膀。探索直播带货等销售新模式,扩大区域品牌影响力。”董方军说。
据介绍,沂河源各类产业可实现年收益9000余万元,产业链式集聚发展推动农户就地转为产业工人,直接、间接带动1500余人就业,周边村民年人均增收1.2万余元,各村集体收入实现增长。
“利用各地自然和人文资源,推进农文旅等产业融合,是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有利于资源的保护利用,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促进产业发展。”吴国宝说。
吴国宝认为,在乡村产业振兴中,引入市场力量和社会资本具有积极意义,但应注意三个问题。一应坚持市场原则,让各主体有利可图;二应加强政府监管,避免资本无序竞争;三应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相互促进。
沂河源田园综合体景色(2023年5月24日摄) 吴书光摄/本刊
党建统领,打通乡村治理堵点
近年来,沂河源探索建立了乡村振兴共同体党委,致力于构建党建引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管理高效、抱团发展的农村党建工作新局面,通过“联建共富平台、联兴共富产业、联享共富生活”,带领周边8个行政村探索共同富裕之路。
据了解,乡村振兴共同体党委统筹整合了沂河源8个村以及当地6家农文旅企业、3个社会团体组织的党支部,并引入派出所、司法所、自然资源所等部门,以期打造“15分钟党群服务圈”,实现“组织联合+服务平台+产业振兴+乡村治理”的高效治理模式。
受访专家表示,为进一步疏通乡村治理堵点,经济支撑是关键。一方面,需要通过农村基层党组织带领村集体经济发展。近年来,随着沂河源乡村振兴的推进,当地村庄发展较快,村民收入增加,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推动基层治理更好服务农民。
另一方面,沂河源各村党支部还领办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连片发展特色果品,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共同致富。董方军介绍,龙子峪村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流转土地560余亩,种植油菜花及向日葵,村集体增收40余万元,所得收益反哺民生综合体运营。
龙子峪村“沂源红”幸福家园民生综合体项目总建筑面积600余平方米。经过一年多建设,配建了标准化卫生室、便民澡堂、超市、文化娱乐室、公共卫生间等设施。目前已实现本村65岁以上老人就餐、洗浴等服务全部免费。
吴国宝表示,中国农村资源禀赋不同,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不同。评价一种模式的价值,不能看一时一地的影响,要看是否真正触动了乡村振兴的痛点和堵点,是否创造了新的需求。“从此意义上来说,沂河源的探索,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1225/169624544537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