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城堡2银骑士之盾蓝图(地下城堡2银骑士之盾)
地下城堡2黑暗觉醒2023兑换码礼包码详解
地下城堡2黑暗觉醒里面的话一些玩家呢都想要获取最新的福利的呢,那么我们就需要用到这个兑换码了呢,知道了以后就可以去领取福利了呢,对新手玩家来说还是比较的重要的,那么要是不会的来看看吧!
2023兑换码礼包码详解
莱姆米里斯
苏尔莫赛斯
大空洞
瘟疫医生
克苏鲁
尤格萨隆
一群大咸鱼布里安
地狱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米莱迪
森林保卫战
和神明做交易
幸运南瓜
秋去霜至
感谢海晨天
感谢安测团队
地堡7天乐
银骑士之盾
罗拉娜之影
红茶与白兰地
冰葬
黑暗觉醒
外挂零容忍
哈比人
波比丘
哈利波特
洛夫克拉夫特
巴斯克维尔猎犬
小汤姆里德尔
博德之门
所罗门
罗严塔尔
卡巴拉生命之树
死海文书
海德拉
创世之书
命运女神
天神下凡
天使与魔鬼
龙与地下城
射击+抓宠+刷宝+肉鸽,不甘于平庸的《重生边缘》
自成一派。
NExT Studios是腾讯旗下的一家特立独行的自研工作室,自2017年成立至今,一直以《死神来了》《疑案追声》《只只大冒险》这样的精致独立单机游戏闻名。
但在2019年科隆展上,NExT Studios一反常态,公布了一部大型第三人称射击(TPS)游戏:《重生边缘》。这倒也说得通,NExT这个词本身即是“新体验与技术”(New Experience and Technology)的缩写,《重生边缘》或许也是实现技术积累的一次新尝试。
一晃4年过去,根据测试期间曝光出的内容和截图,《重生边缘》经历了轰轰烈烈的开发思路和定位转变,变成了一款注重配装构筑的重度刷宝网游。
目前游戏正式上线的版本,和早期曝光的内容存在天壤之别,近乎于“重生”,也体现着打造一部差异化射击作品的愿望。
1
自进入游戏起,《重生边缘》就试图为玩家架构一个简单易懂的科幻世界观——大型企业希纳尔借助一种万能的纳米机器实现了世界统一,但纳米机器突然失控,将人类转化成丧尸一般的“纳米体”。
希纳尔带着富人润到了天上,徒留一座遍布纳米机器和纳米体的总部,被地上的幸存者称作“子午线”。
不愿坐以待毙的幸存者,组建了新的家园,也开始鼓捣起纳米机器,改善生活条件。由玩家扮演的“勇士”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能够使用纳米机器的力量协助自己作战,是深入子午线的先驱,一边搜刮作为能源使用的纳米元,一边探查纳米机器失控的真相。
这个看起来简单粗暴的设定,却赋予了《重生边缘》高度可塑的游戏性。
光是纳米体,就由数十种怪物,甚至少数保留了人形的士兵组成,加起来可以凑一本厚厚的图鉴。反正是万能的纳米机器,感染者长得再怎么磕碜,设定上总能圆过去。
纳米丧尸群里混点和法师也没啥不对的
但纳米体所代表的,还不止是敌方角色。
勇士这边也利用了纳米机器的灵活特性。把精英怪打到倒地之后,勇士可以拔出战术刀插入它们的身体,将不听话的纳米机器,转化成听话的、特定形态的纳米人,突出一个“敌我同源”。
这种能力叫做“芯控”,是《重生边缘》的玩法核心,对屏幕前的玩家而言,只需按住一个Q键,就能完成芯控全过程。纳米人能够“合体”附着在勇士手臂上,而勇士可以随时随地召唤它们并肩作战。
纳米机器,小子
当前版本共有四种纳米人,分为主近战的守护者、粉碎者,以及主远程的洞悉者、袭击者。它们各自拥有不同的属性和战斗风格。
多一只纳米人,等于多出一部分战斗力。纳米人附着在手臂上有属性加成,召唤出来就能帮忙攻击敌人。即便它只是站在原地,能够吸引一部分敌人的仇恨,也总比没有强。
除了在战斗中帮上忙,纳米人还担当了游戏中“载具”的角色,有了纳米人的“纳米之跃”技能,方可在地图上快速位移,少了它简直寸步难行。
“纳米之跃”
另一个影响玩家策略的要素是勇士本身的技能和装备。现版本的六名勇士各自拥有特色的技能天赋与擅长的武器类别,定位划分明显。进入子午线的勇士轻装上阵,仅携带一把主武器、一把手枪和一把近战武器,具体选择哪一种武器,也要结合勇士的天赋进行调整。
歌蕊,团队狙击手与主输出
勇士、枪械、纳米人,在子午线生存下去所必需的“三位一体”,是玩家配装的基础。至于能够进一步强化自身战力的东西,都要在子午线里亲自去找。
2
子午线内的战局设计,集中体现了《重生边缘》偏向Rogue的玩法思路。
玩家逐步清理地图,获取货币“赤能”,再寻找商店和增益机,用赤能换战力,由此实现良性循环。而不论最后是否逃出生天,在战局内收集到的强化武器道具及增益效果,均无法继承到下一局。
增益机会提供二选一的增益词条,词条的有机组合,直接决定了玩家在本局中的打法策略。
割草游戏少不了爆炸的艺术
勇士的词条多一些,配合武器及勇士天赋,能够衍生出多种流派:像是近战当远程攻击使用的近战流,或是连续打出减速、眩晕、击飞等异常状态的控制流,又如叠加各种爆炸和破甲效果快速清场的爆炸流,以及堆满护甲、回血和吸血的苟命流……
配合词条能够实现多米诺骨牌式连带击飞效果
对应纳米人的词条则相对少一些,但单一词条就能显著增强战力。大部分射击游戏中的惯用技能,放到《重生边缘》里,都变成了纳米人的专属词条。
例如,袭击者获得电磁炮或离子加农炮词条后可以造成大范围群伤,而守护者能够解锁保护队友的枪盾或球形屏障。不召唤纳米人,其实也是一种玩法,前提是玩家选择了仅在合体状态下生效的强化词条。
袭击者的离子加农炮
守护者的枪盾
与此同时,游戏的射击手感良好,射击纳米体弱点时的打击感也很舒适和解压。除了头部,敌方纳米体手部的武器一般也是弱点,目标大得很,枪法不好的玩家亦能享受到充实的命中反馈。
看见大个脓包就忍不住多打两枪
到这一步,玩家已经能够体验到爽快的射击体验和丰富的配装组合,整部游戏的Roguelite的体系相对成型,逻辑自洽。
然而《重生边缘》并未到此为止,开发团队有意将这套自洽的逻辑分别融入游戏的PVE和PVP模式中,且不让玩家觉得违和。
为了维持住玩家的刷刷刷兴趣,PVE模式“暗潮猎场”准备了一条逐步上升的难度曲线,以及永久性的战力奖励。
游戏前期只有“核心任务”可以打,关卡设计较为固定,方便玩家了解剧情、熟悉游戏机制,了解应对不同场景或敌人的策略。中后期的“宗师行动”则是随机版本的“核心任务”,通过随机安排关卡结构、战利品掉落、词条池子和敌人刷新率,降低刷宝体验的重复度。
每个任务均设置了首通奖励
一局游戏一般由两种关卡组成,前一种用于积累战力,后一种是放在最后一关的大型Boss战。每一关均有类似于《雨中冒险》和《破碎线》的动态难度设计。
纳米机器会诱发暗潮风暴,暗潮的浓度随时间推移慢慢增长,敌人属性也随之上升。浓度到达100%,整个地图都会被暗潮彻底笼罩,缓慢损耗玩家血量。
暗潮浓度的设计,迫使玩家在速通拿保底奖励和搜刮物资的“三光”打法之间做出取舍和权衡。“三光”拖时间难免存在无法过关的风险,却也有机会收集到更多允许玩家带出战局的永久奖励。
最有用的奖励,是插在勇士臂环上四个栏位的芯片,其作用等于永久生效的固定增益词条,是配装的重中之重。
同时,每张芯片都拥有环力等级,四个栏位的芯片环力加起来,即是勇士的总等级。每个猎场副本都有环力指标,需要玩家持续刷本、合成芯片,提升自身环力,避免陷入我方刮痧、敌人秒杀的窘境。
PVE的配装界面
蓝图组件和武器强化材料也很有用。蓝图组件能够解锁稀有而强大的“边界武器”,它们在普通武器基础上享有额外加成,例如爆炸、辅助瞄准、自动装填等。像我个人最喜欢的一把连狙,子弹造成的伤害都被判定为近战伤害,很适合搭配近战流的词条使用。
继续使用组件和材料,还能进一步强化边界武器属性
到了游戏后期,玩家还能解锁臂环璇玑,使用高级本掉落的另一批稀有材料,为勇士和芯控纳米人赋予额外被动技能强化,以完全体状态面对游戏的各种终局活动。至此,整个PVE模式形成了一个巧妙的闭环,身处每个阶段的玩家都有继续投身战斗的理由。
先把血量叠到400%
另一边的“淘晶行动”,则是一套融合BR、夺金与撤离玩法的全新PVPVE模式。PVP仍是模式的主流,但击杀纳米体、获取赤能、提升战斗力的游戏逻辑和PVE完全相同,一样需要考虑配装和战术策略,竞技性和趣味性兼顾。
该模式下,边界枪械不会生效,特制的芯片也没有环力设计,效果略逊PVE的芯片一筹,充当了常规射击游戏中人物被动技能的作用,保证了基本的平衡性。
PVP的配装界面
说是“淘晶”,淘的是纳米元。最多10名独狼或5支三人小队登陆子午线,搜刮最多纳米元的一方获胜。收集的纳米元用于开启纳米元箱,其中能够开出为PVE服务的芯片或材料。
地图图例将赚钱方式列得清清楚楚,新玩家看一眼就能上道
俗话说“人为财死”,战利品的诱惑始终鼓励玩家选择更为积极的玩法。他们可以“三光”地图上的补给、空投和野怪,抑或尽早占领地图上集中开采纳米元的飞船点位。当然,最有效率的淘晶方式,还是主动猎杀其他玩家,尤其是列在排行榜上的那些。
血赚或白给,只在一念之间
PVE与PVP两大模式的运作逻辑与奖励机制互补,保证了玩家在同一个基本框架下取得多样化的游戏体验。
3
在战斗之外,《重生边缘》也没忘记准备适当的正反馈,满足具有不同需求和侧重的玩家。
收集子午线地图上用于补充叙事的收集品,或称“记忆片段”,能够取得实际的货币奖励。不止PVE,PVP的地图上也藏有收集品。
假如玩家肝累了,下线休息一晚再上线,还能获取一定数量的材料奖励,就像是在“收菜”。
作为主基地存在的幸存者家园,理论上也是一种正反馈的来源。家园NPC的配音花了些心思,主要NPC根据玩家所选择的勇士不同会做出特定反应,形成对勇士身份及背景的叙事补充。次要NPC的对话也不绝于耳,我仍记得有个陕西口音的NPC说自己“想吃肉夹馍”。身处作战大厅,偶尔还能听到一位像是居委会大妈的人物在用广播训话,生活气息相当浓厚。
对话往往是玩家被动接受的内容,相比之下家园里主动的互动项较少,这也算是《重生边缘》的一个缺憾。
一个具有家一般感觉的主基地,多少能够缓解玩家的疲惫,同时调整游戏节奏。家园面积相当大,设置有篮球场、秋千、飞镖盘等娱乐设施,甚至有完整的健身房和街机厅。可惜这些目前只是单纯的贴图,若是能设计对应的互动选项、支线剧情或小游戏,乃至设置一些实际的奖励,想必更能让勇士们时刻铭记自己有值得守护的东西,多添几分下本的动力。
偌大的篮球场
假如这台街机能动起来,想必会让更多玩家感到惊喜吧
结语
尽管存在一些瑕疵与遗憾,《重生边缘》的表现并不平庸。刷宝射击游戏固然很花时间,但《重生边缘》有能力维持住玩家的兴趣,一是靠自成一体的战斗体验,二是靠全方面且循序渐进的正反馈机制。
这款历经4年打磨、不愿甘于平庸的作品,已在9月8日正式上线,揭开它的神秘面纱。NExT Studios对射击游戏的探索和见解,将在广大玩家的综合考验下得到验证;《重生边缘》作为网游的未来更新方向,也将在玩家们的意见指引下得到明确,从而继续它不平凡的尝试。
从核潜艇到华龙一号,探访深山里的909基地
2016年4月22日,“华龙一号”首堆福清核电5号机组核岛三台安注箱吊装完成。(中核集团 供图)
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的压力容器正式安装就位。容器外面贴着一幅字:“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中核集团 供图)
8月30日,对于中国核事业来说,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日子。
50年前的这一天,在距离四川成都100多公里外的深山,一处代号“909”的基地里,中国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首次实现满功率运行,标志着核潜艇动力装置达到设计目标,可以投入使用。4个月后的1970年12月26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核潜艇成功下水,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不止如此,陆上模式堆的建成也为新中国发出了核能第一度电,中国核电人依靠自己的力量,自主设计并逐步建成多种类型的研究堆,包括全球领先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实现了核电由“国之光荣”到“国家名片”的华丽转身。可以说,中国核动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信心和底气,就是在909基地里浇筑的。
在我国核能第一度电发出50周年之际,记者跟随中核集团工作人员走进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动力研发试验基地,感受中国核事业发展的峥嵘岁月,探寻闪亮核电背后的精神力量。
白手起家:“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如今的909基地机关小院,绿树成荫、静谧美好,鹅卵石垒砌而成的灰色墙面,在阳光的照耀下透出一股古朴的味道。主楼正中悬挂的匾额,无声地诉说着这座普通小院那段极不寻常的历史:“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这句话是对我国核动力事业发展发出的伟大号召。当时全世界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拥有核潜艇技术,向苏联提出援助核潜艇研制的想法被拒绝后,毅然决定“我们自己搞”。
但是,核潜艇技术极为复杂,全艇设备、仪表、附件达2600多项,4.6万多台件,电缆总长90余公里,管道总长30余公里。作为核潜艇心脏的动力装置,反应堆的研制更是难上加难。
1965年8月,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正式开始研制。为了核潜艇一次建造成功,必须先建一个环境条件一模一样的陆上模式堆进行模拟实验。于是,在的领导下,八千军民从祖国四面八方汇聚到四川西南部的密林深处,在没有技术资料、没有援助专家、自然条件恶劣的条件下,开始为“巨龙”铸“芯”,为大国造“盾”。
“909在什么地方?不知道。到909干什么?不知道。但我知道,祖国需要我。”当时,绝大多数人在接到任务时,并不知道要去哪里要去干什么,只知道一个代号叫909,但为国奉献青春、贡献知识力量是他们的共识。
机关小院里至今还留有一处信箱,上面写着“成都291信箱”。这个地图上找不到的通信地址,曾是八千军民与家人唯一的联络方式。而面对当地老百姓的询问,他们只是说自己属于“西南水电研究所”,来到四川发展水电。
中核集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以下简称“中国核动力院”)原总工程师黄士鉴向记者回忆:“当时可以说是一无所有,关于核动力装置的全部资料就是两张模糊不清的照片。参加研制工作的几乎都是刚毕业的青年大学生,很多人所学的专业也与核不沾边,一切都需要重新开始学。”
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设计人员和科研人员发扬大团结、大协作、大会战、大家干的精神与作风,白天搞研究,吃住在工地,晚上学习后,又接着工作。他们用计算尺计算反应堆结构,用手摇计算机轮流计算着物理公式,一遍遍的计算,一次次的试验,使反应堆堆芯结构、控制、物理、热工等方面的工作有了重大突破。
八千军民奋战实验基地,场面十分壮观,但生活却很艰难。
在909基地生活过的人都不会忘记,那时候喝的水,来自稻田、池塘、河沟,喝了经常拉肚子,不少人还落下了肠胃系统的毛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家都用明矾进行处理,经常会发现一缸水用完,缸底沉淀起很厚一层泥;住房是“干打垒”——就地取材用石头和泥巴垒起来的房子;路是土路,在泥土上垫一层碎石块就成了路,当时人们笑称晴天是“洋(扬)灰”路,雨天是“水泥”路。
四年艰辛打基础,五年血汗始获成功。1970年7月25日,陆上模式堆核动力装置由自身的发电机供电,我国首次实现用核能发电。今年已经95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彭士禄回忆道,当时有的同志高兴得跳了起来,欢呼:“真的看到原子能发电了!”一个多月后,陆上模式堆实现满功率运行,提前完成试验任务。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独立自主研制的中国核潜艇动力装置,共和国没有等太久。
接续奋斗:“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909基地里珍藏着这样一幅老照片:照片中科研人员正在安装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的压力容器,一位脸庞稚嫩的年轻人员盯着容器,眼神里充满了憧憬与自信。容器外面贴着一幅字:“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为了提高核动力研发能力,陆上模式堆建成后,科研人员又乘胜而进,刻苦攻关,瞄准了开发反应堆的反应堆——高通量堆。据介绍,这种反应堆是可以通过对材料进行辐照试验,研制出反应堆燃料元件的设备,亦称“工具堆”。原本要进行3年的试验在高通量堆中仅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是独立自主发展核能事业的必需。
1971年初,高通量堆在909基地破土动工。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1980年12月16日,世界上第三大、也是亚洲第一个建成的中国高通量工程试验堆投入满功率运行,中国具有了独立自主的核动力技术能力。
如今,高通量堆已经安全运行40多年,为我国核反应堆用材料、燃料的研究和辐照试验提供了重要手段,为反应堆的综合利用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积累了成功的经验。通过技术改造后,高通量堆可以同时满足多种需求的辐照试验和同位素生产。
“从陆上模式堆建成开始,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先后自主设计建成了多种类型的研究堆,为我国核电的自主研发设计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技术基础。”中国核动力院党委书记万钢认为。
随着高通量工程试验堆的建成,一个反应堆研发基地初步形成,一条山谷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国核动力工程摇篮。
改革开放后,核电迎来了新的发展。1985年开工、1991年建成投用的秦山核电站,终结了中国无核电的历史。
当国家决定建设核电站时,从909基地走出来的人才和技术,为秦山一期核电站和后来的大亚湾核电站提供了支持,并完成了许多重要的试验验证。在秦山二期核电站招标过程中,中国核动力院最终在反应堆及主冷却剂系统设计任务中一举中标。
在此后近十年的建设过程中,中国核动力院既承担工程设计也承担试验验证及科技攻关,在核电站反应堆及一回路系统等领域为我国核电自主化的重大跨越做出了重要贡献。
记者了解到,秦山二期核电站并网发电以来,其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表明中国具备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运营大型核电站的能力。
迎难而上:“我们解决了一个个卡脖子的问题”
在909基地深处一个苍翠掩映的院子里,有一座已经废弃的二层小楼。不起眼的楼内会议室里,曾发生过一场影响中国核电发展方向的讨论。
1997年,时任中国核动力院副院长的张森如与20多名科研人员在此讨论着中国自主百万千瓦级核电方案的主要技术参数,“堆芯如果受制于外国,自主核电就无从谈起”,所有人对这一认识深信不疑。
这次激烈的研讨会,创造性提出了“177堆芯”的概念。“177堆芯”是我国三代核电区别于国外技术的最主要特点,这种设计在国外通用的157组堆芯基础上,每边增加5组元件,4边共增加20组元件,形成177组堆芯的创新设计。使得堆芯换料周期由通常的12个月延长至18个月,将电厂可利用率提高至90%以上。
“通俗地讲,‘177堆芯’就是‘华龙一号’的灵魂,相当于给汽车搭载上了发动机。”中核集团“华龙一号”副总设计师刘昌文表示,“华龙一号”的这台发动机,完全是我国自主设计的。
由于堆芯结构发生变化,一系列主要设备都需要重新设计。设计人员又瞄准核电寿命要求,改进了压力容器设计,使核电站能够运行60年之久。
“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刘昌文介绍,从基本概念形成,到一系列重大设计改进课题的研发、试验、验证和攻克,再到工程方案的优化和完善,“华龙一号”技术研发走过了近20年历程。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华龙一号”从概念提出到工程建设,意想不到的问题接踵而至,刘昌文讲了这么一个小故事——
蒸汽发生器被称为“核电之肺”,以往大型核电站的蒸汽发生器的设计技术及知识产权掌握在美国、法国手中。在“华龙一号”设计早期的一次谈判中,相关方面打算向国外公司购买三代核电蒸汽发生器技术。然而,无论如何谈判,对方始终坚持如果将来使用这种蒸汽发生器技术的核电技术用于出口,必须经过其同意。
“当时就很生气。”刘昌文用了一个类比告诉记者,相当于给车买一个轮胎,结果轮胎商不允许这辆车出口,“这也是促使我们研发一些核心设备的重要动力。”
从那时起,中国核电人更加坚定了研发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的决心。中国核动力院副院长吴琳介绍,中国核动力院此后开始自筹资金,组建攻关团队,从事蒸汽发生器设计研究近30年的专家张富源担任攻关组组长兼专家组组长。仅仅27个月后,用于“华龙一号”的第三代核电ZH-65型蒸汽发生器问世。“我们解决了一个个卡脖子的问题。”吴琳自豪地说。
提起蒸汽发生器的研制,张富源一下就来了兴致。他耐心地讲解蒸汽发生器的设计原理和运行方式,说到高兴处,还在图纸上画了起来。当被问到这份独立自主的决心是否与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的建造有关时,张富源意味深长地点点头说,这是一脉传承的精神力量。
“我国能够研发设计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源于我国50余年来深厚的核动力技术积累,而这些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万钢认为。
如今的909基地依旧繁忙,一座超过30米的三代核电非能动余热排出实验装置上,实验人员在上下奔走进行紧张的调试实验,为打造“华龙一号”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非能动安全系统提供了重要支撑,确保大国重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严细融入一切,进取成就一切。”记者采访时,工作人员经常会提及这句话。在中国核电事业的发展中,909基地传承的精神与技术,助推一代又一代核电人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1222/169625637794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