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码在哪里看得到(行程码在哪里看)
手机拔卡、关机还能被定位!“行程码”是怎么追踪位置的?
“手机关机、拔卡还是能被行程码知道行动轨迹,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行程码的别称“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只要你用手机,不管是移动、电信还是联通,都能精准定位到你的位置。你什么时间去过哪里,什么时候离开的,行程码都知道。
近两年,应疫情防控要求,我们经常需要出示健康码和行程码。行程码可以快速定位风险人员,如果你只是路过疫情地区也会被定位到。
有些人为了“绕开定位”,想尽办法,把自己的手机卡,还给手机关机等等。可是最终还是被行程码知道了活动轨迹。
你可不要怪是谁走漏了风声,因为行程码的原理不仅仅是“手机定位”这么简单。
行程码技术会收集三个方面的定位信息:基站定位、卫星定位以及wifi定位。
首先是基站定位,只要手机插了手机卡,有信号基站就能确定你的所在位置。
在我国,平均每1.5平方千米就有一个基站。基站会不断地收发来往的手机信号,而且每一个基站都有自己固定且明确的城市归属。
这个很容易理解,你人在广州,手机就接入了广州的基站信号,你人在深圳,手机就会接入深圳的基站信号。
例如,我们离开本市或者跨省活动,一落地就收到来本地要注意做好疫情防护的信息之类的。
那么,把手机卡后,基站还能定位到我的所在位置吗?
答:不会影响定位。
基站会利用手机独有的IMSI号,对手机进行定位。
“基站定位”实际上是根据手机卡唯一的IMSI码进行鉴别定位的,拔出手机卡或者关机,都逃不过信号定位。
那如果我去非常偏远,又没有基站,没有任何信号的地方,是不是就定位不到了呢?
这时候,“卫星定位”就登场了。
每一部手机都自带GPS定位系统,只要开启过任何导航软件,手机中的GPS就会和卫星自动“对接”,从而确定用户目前所在的位置
然后在手机上保留用户的行程路径,同时上传到行程码系统。
好咯,那如果我不开启手机定位会怎样,是不是就可以避开卫星定位了呢?
“WIFI定位”了解一下。一旦你连上了某地的wifi,位置就暴露了。
所以,不管是关机、把手机卡,都躲不过大数据的追踪!
近日,行程码有新的调整,12月13日将正式下线成为历史,用户行程相关数据将被同步删除!
听到这个消息,你有啥感想?
行程码是如何知道我们去过的地方的呢?关机有没有用呢?涨知识了
行程码是如何知道我们去过的地方的呢?关机有没有用呢?涨知识了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移动支付、在线购物、社交网络等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丰富。其中,行程码作为一种智能化的工具,正在逐渐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开始引起人们的担忧和好奇心:行程码是如何知道我们去过的地方的呢?关机有没有用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其中的奥秘,并涨涨知识。
## 第一部分:行程码的工作原理
行程码,又称为健康码或出行码,是近年来应用广泛的一种电子健康证明。它主要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将我们的个人信息、健康状态和出行轨迹整合在一起,以供有关部门进行风险评估和防控管理。其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个人信息登记:用户在使用行程码前,通常需要提供一些基本的个人信息,比如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码等。这些信息将与用户的身份进行绑定,确保行程码的唯一性和真实性。
2. 健康状态申报:在一些疫情或特殊时期,用户可能需要填写健康状态的相关信息,如是否有发热、咳嗽等症状,是否与确诊病例接触过等。这些信息有助于及早发现潜在的风险,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3. 出行轨迹记录:行程码通常与地理位置服务相结合,通过手机的GPS功能记录用户的出行轨迹。这样,一旦出现疫情或其他需要追踪的情况,有关部门可以快速了解到用户近期的行动轨迹,从而进行针对性的监控和管理。
4. 风险评估与提示:根据用户提供的信息和出行轨迹,行程码会对用户的风险进行评估,并生成相应的颜色码,比如绿色、黄色或红色。不同颜色码代表不同的风险等级,有关部门可以根据颜色码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行程码的具体工作原理可能因地区和应用场景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其基本的信息采集和风险评估流程大致相似。
## 第二部分:行程码的争议与担忧
随着行程码的广泛推广,人们对其也产生了一些担忧和争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隐私问题:由于行程码涉及到大量的个人信息和出行轨迹,一些人担心这些数据可能被滥用或泄露,进而影响到个人的隐私权。因此,在推广行程码的过程中,保护用户的隐私成为一个重要的挑战。
2. 技术安全:行程码依赖于移动互联网技术,而网络安全问题一直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一旦行程码系统遭到黑客攻击或技术故障,可能导致用户信息被窃取或数据异常,对社会秩序和个人利益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3. 社会不公:一些人担心行程码可能加剧社会的不公平现象。比如,一些地区推行的行程码可能更多地限制了低收入群体的活动自由,而对于高收入群体则影响较小,这可能加剧贫富差距。
4. 误判问题:行程码的风险评估是基于用户提供的信息和出行轨迹进行的,然而,这些信息可能存在不准确或误报的情况。一旦误判风险等级,可能导致用户被误判为风险较高的人群,进而受到不必要的限制和干扰。
## 第三部分:关机对行程码的影响
对于行程码的工作原理,我们可以发现,它主要依赖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地理位置服务。因此,很多人猜测关机会对行程码的功能产生影响。那么,关机是否能够让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消失”在行程码的视野中呢?
关机可以有效地断开手机与网络之间的连接,从而避免行程码系统获取我们实时的地理位置信息。因此,在手机关机的状态下,行程码无法记录我们的出行轨迹。但需要注意的是,关机只是暂时地阻断了信息的传递,一旦手机重新开机连接到网络,之前的出行轨迹等信息还是可能会被传递给相关部门进行分析和评估。
另外,一些行程码系统可能采用
了一些技术手段来确保其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比如实名认证、数据加密等。这样一来,即使手机在某段时间内处于关机状态,行程码系统仍然可能通过其他途径获取到与用户相关的信息。
总体来说,关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行程码对我们的数据采集,但并不能完全避免其影响。如果我们希望不被行程码记录,最可靠的方式还是在需要时关闭手机的定位功能或关闭行程码应用。
## 第四部分:行程码的优势与发展
虽然行程码引起了一些争议,但它作为一种防控工具,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优势和潜力:
1. 防控疫情:行程码可以帮助有关部门及时了解人群的活动轨迹,发现疫情传播的风险,从而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帮助控制疫情的扩散。
2. 快速定位:在紧急情况下,行程码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快速定位有关人员,进行及时处置,避免事态恶化。
3. 个人便利:对于健康状态良好的人群,行程码可以成为他们出行、旅游等方面的“通行证”,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和体验。
4. 数据分析:行程码系统积累了大量的数据,有助于有关部门进行疫情分析、预测和科学决策,为社会管理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措施。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逐渐接受,行程码有望在未来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应用。解决隐私保护问题、加强技术安全措施以及公平合理地应用行程码是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
## 结语
行程码作为一种新型的健康证明工具,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的工作原理主要依赖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地理位置服务,能够帮助有关部门对风险进行评估和防控管理。然而,随着其广泛推广,人们对于隐私保护、技术安全等问题也开始产生担忧和争议。
关于关机是否能够避免行程码记录的问题,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关机可以暂时阻断行程码对我们的数据采集,但并不能完全消除影响。若想避免被行程码记录,最可靠的方式还是在需要时关闭手机的定位功能或关闭行程码应用。
在行程码的发展和推广过程中,需要平衡个人隐私权、社会公平性和防控效果等多方面的考虑,从而确保其合理、科学、有效地应用。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行程码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帮助我们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1214/1696261276119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