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岭山脉(南岭)

时间:2023-12-17 12:40:17 来源:用户分享 编辑:作茧自缚

周末·湖湘地理丨南岭,如何重塑中国?

南岭,是冰川纪的一叶方舟,保留桫椤、仙湖苏铁等孑遗植物和珍稀动物。在民间,鳄蜥被称为“大睡蛇”,是蜥蜴类的活化石,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距今1.65亿年。我国现存鳄蜥野生种群数量约为1200只,南岭罗坑鳄蜥保护区有野鳄蜥770~887只,约占中国野生鳄蜥种群数量的三分之二。

中国丹霞地貌最集中之地

中国70%的丹霞集中在南岭及附近。花岗岩为主体的南岭,历经亿万年风雨,塑造了雄伟壮观的丹霞。2010年,中国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和浙江江郎山联合申报的“中国丹霞地貌”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目录”。

中国最大的瑶族聚居区

广东有乳源瑶族自治县、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湖南有江华瑶族自治县,广西有富川瑶族自治县、金秀瑶族自治县等,南岭两侧有13个瑶族命名的县,广西境内南岭的一条余脉叫大瑶山。南岭,是中国最大的瑶族聚居区。

中国最大的客家聚居区

客家源流始于秦征岭南融百越时期,历魏晋南北朝、唐、宋。他们一路迁徙,在南岭南北找到了他们的“应许之地”,繁衍生息,现在闽、粤、赣边南岭东部山区是客家人的大本营。

世界最早人工运河之一

——灵渠

灵渠修建于公元前218年,历时四年,灵渠全长约37公里,自兴安县城边向北、向西,贯通湘漓两江,也是中国第一条采用“分级船闸”的运河。

世界钨、锑、离子型中重稀土分布最集中产地

陆地板块运动推进地下深处熔岩岩浆侵入地表,冷却后构成了南岭山脉的主体,使南岭不仅拥有复杂多变的地貌景观,也蕴藏了极为丰富的矿藏资源。其中南岭钨、锑矿为世界最集中的产地。江西赣州大余县有世界钨都之称,湖南宜章的瑶岗仙也是重要的钨矿产地。南岭地区还是离子型中重稀土矿最重要的分布区。

“国宝”香花石

香花石是中国地质学家发现的第一种新矿物,以发现地湖南省香花岭而命名,是香花岭独有的一种矿物,类同动物类的大熊猫,被誉为“国宝”。香花石的发现,是中国地质学史和国内矿物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蛇中熊猫”:莽山原矛头蝮

莽山原矛头蝮你不一定听过,但是莽山烙铁头你一定听过。莽山原矛头蝮体型最大能长至2.2米,重量可达4公斤,在毒蛇家族中算得上是巨型毒蛇。莽山原矛头蝮,属有毒蛇种,仅分布于湖南南岭莽山,是国宝级的珍稀动物,在《IUCN红色名录》中列为濒危(EN)物种,在《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中列为极危(CR)物种。

华南第一峰——猫儿山

猫儿山,位于兴安县西北部,跨兴安、资源2县,面积5.3万公顷,是五岭之一的越城岭主峰,最高海拔2142米,它不仅是广西第一峰,也是华南第一峰。峰顶为一花岗岩巨石,形似卧猫,故称猫儿山。

梅关古道——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道

梅关古道,历史上从梅岭向北延伸,北接章江,南接浈江,连通长江和珠江,鹅卵石铺就,是我国古代遗存下来最完整的一条古道。

中国三大寻根地——珠玑巷

珠玑巷就像山西大槐树、江西鹅颈塘,是岭南最重要的迁徙中转站。从珠玑巷迁播出去的姓氏至今已达180多个,其后裔繁衍达7000多万人,遍布海内外。珠玑巷被称为广府人的祖居之地,是中国三大寻根地之一,是广府文化的发祥地,被誉为“中华文化驿站,天下广府根源”。

南岭,造化所钟,一片神秀之地。南岭所在的纬度上,多沙漠和荒漠,唯有南岭,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

从高空俯瞰,在南中国,北纬23°~27°,东经109°~116°之间,横亘着一片东西延绵约700公里,南北宽约400公里的山脉,五个山峦集团,呈东北-西南走向,凌乱热闹,彼此相拥又彼此独立,这就是南岭。

并不巍峨的南岭,却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南岭将南方细分为江南和岭南,也分隔了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南岭阻挡了南下的冷空气,也让北上的暖湿气流在此停留,河流在此孕育,滋养着山脉南北的人们。山、水、时间,共同雕琢着这方土地,塑造出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多彩丰富的南岭中国。

撰文/记者唐兵兵

没有南岭,中国山河会失去多少色彩?

三月,我们开启穿越南岭之旅。第一站,是大庾岭,很遗憾,我们错过了梅岭的梅花。

沿着鹅卵石铺就的古道从江西大余上梅岭,古道宽一丈,绝对算得上是古代的高速公路。岭南第一关——梅关,就矗立在梅岭垭口,江西和广东的边界线穿梅关而过,一脚可踏两省。梅岭,是大庾岭最核心的区域,也是南岭保存最完好、最具代表性的古隘口。梅关海拔不高,746米,整个南岭的平均海拔也只有1000米左右。站在梅关,你多少会好奇,这样低矮的山峦如何能抵挡住南下的冷空气?

没有横绝的高度,南岭,何以塑造中国?

狭义上的南岭,只包括五岭。五岭从东往西,依次为大庾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越城岭。广义上的南岭,以五岭为主体,向东延伸与武夷山相连,向西接云贵高原,向南延绵与九连山一体,向北则与罗霄山脉相连。包括九嶷山、万阳山、诸广山、连山、海洋山等。就是这片破碎的山地,构成了南中国的一道屏障,阻挡了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将中国的冬天挡在了南岭以北。

莽山位于湖南省宜章县境内,南岭山脉北麓,北望衡阳,南望韶关。

南岭,是我国冬季10℃等温线所在。按照道理,不高的南岭,其实很难挡住南下的冷空气,只是因为南岭地处南国,冷空气千里奔袭,到这里已是强弩之末,难以翻越南岭,除非遇到“BOSS”级寒潮,不然,岭南是很少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气象学上的冬天。不过,南岭山地间的低谷和垭口,是北方寒潮南侵的通道,岭南冬季仍可受到冷空气威胁。

南岭,阻挡了南下的冷空气,同样阻滞了北上的暖湿气流。16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沿南岭南麓和武夷山分布。南岭南侧山岭阻挡一部分水汽北上,在地形抬升的作用下,局部地区甚至可以达到年降水量2000毫米。这里似乎一年四季都是雨季,春天的静止锋雨能持续两个月,夏秋之交有台风雨,冬季有锋面雨。温度和降雨,也让南岭成为南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和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的分界线。

河流,在此孕育。湖南的母亲河湘江的源头在海洋山,潇水、夫夷水、舂陵水、耒水和章水(北向,长江流域),漓江、桂江、贺江、连江、武水、浈江(南向,珠江流域)都发源于南岭,却各奔南北。南岭,隔绝了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却塑造了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的基本地理格局,也成就了浩瀚的洞庭和鄱阳湖。

韶关曲江,张九龄故居祠堂。

花岗岩为主体的南岭,经过亿万年风雨滋养、侵袭、雕琢,成就了最绚烂的南国风光。

气势磅礴的丹霞(邵阳崀山、韶关丹霞山、江西龙虎山等),千姿百态、巧夺天工的桂林山水,雄伟险峻的大峡谷(乳源大峡谷),苍翠神秘的原始森林(莽山国家森林公园、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南山国家森林公园、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没有南岭,中国的山河,会失去多少色彩?

曾是士大夫心里难以翻越的“华夷之界”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发现南岭的绚烂。

对心怀雄才大略,志在一统的始皇帝来说,南岭,就是卡在他喉咙里的一根鱼刺。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南岭也是中原文人心里一道难以翻越的高墙。

南岭的阻隔,不仅仅在地理上,还在人心。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决定拔除这根鱼刺,派五十万大军兵分五路征伐百越,这也成为南岭被称作五岭的滥觞。南岭挡住了南下的冷空气,却挡不住来自北方的强大秦军。公元前214年,秦军击败百越各部落,岭南纳入秦朝版图,在岭南地区设置了桂林郡、象郡、南海三郡。

珠玑巷牌坊,珠玑巷是岭南迁徙的中转站。

秦始皇长生不老的愿望终于落空,又摊上一个不争气的儿子。在统一岭南后七年,秦朝灭亡。秦危亡之际,南海郡尉赵佗,封关绝道,兼并岭南的桂林郡、象郡,在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正式建立南越国。面对吕后“天无二日”的指责,赵佗淡淡地说“窃据帝位,聊以自娱”。或许正是因为这种“自娱”精神,赵佗格外长寿,活了一百多岁。从秦始皇时代活到了汉武帝时代,还跟汉武帝通过信,与秦皇汉武都有交集,也算得上是历史第一人了。灭亡南越国的,正是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汉朝军队穿越南岭,扫平南越。南越国传国五世,割据九十三年。

南岭,成就了秦始皇,也成就了汉武帝。

回归中原王朝的岭南,依旧是一片天高皇帝远的化外之境。在中原人的心里,南岭是华夷之界,一堵高墙。唐代诗人唐说有诗句“岭路分中夏”。初唐著名诗人宋之问被贬岭南,写下了“度岭方辞国”的诗句。被贬岭南的,在翻越大庾岭时,都不免忐忑“曾见南迁几个回?”宋以前,南岭不仅是一道界定岭南岭北的天然屏障,也不仅是扼守两广至江西、湖南的关隘孔道,而且是一个文化符号,是华夷分隔、“天地以隔内外”的分界线。

唐朝张九龄开凿梅关古道后,这里就成为最繁忙的商道,马蹄在石头上留下印记,见证了古道曾经的辉煌。

失意和偏见构筑的这道分界线,远比作为自然阻隔的南岭难以翻越。一直到明清时期,作为地理分界线的“楚粤分界线”才逐渐取代士大夫心里的“华夷分界线”。

远离政治中心、天高皇帝远的南岭,带给士大夫的是无限失意和凄楚。但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这里意味着自由、包容和足够的生存空间。在中国的历次移民浪潮中,很多族群都选择在南岭停下脚步,繁衍生息,塑造了多元、丰富多彩的民族走廊——“南岭走廊”。在六大民族走廊中,南岭走廊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高、分布最广、自然环境较为优越的地区。这里既生活着壮侗语族的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仫佬族、毛南族等,也分布着苗瑶语族的苗族、瑶族、畲族等。他们随着南岭孔道迁徙,与当地土著对抗、交融,共同创造了丰富的岭南文化。

最具代表性的迁徙族群是客家人,南岭收容了他们颠簸的脚步,也成为他们新漂泊的起点。

始兴客家围屋有多雄伟,客家人在此的生活就有多艰难。

在南岭赣闽粤边区,客家人在此繁衍并不容易。客家围屋有多雄伟坚固,客家人的生活就有多艰难和危险。韶关始兴的满堂客家大围,是岭南最大的客家围屋,像一座迷宫,28个天井,777间房,17个炮孔,俨然一座严实的碉堡。南岭的那些客家“碉堡”里,有客家人多少担惊受怕、夜不能寐的夜晚?

南岭如何改变湖南? 南岭对湖南最直观的改变,是气候。湖南冬天的湿冷,南岭要负一定的责任。

南岭阻滞了北来的冷空气,武夷山南岭构成的半圆弧形,让冷空气无处可逃,只能在岭北堆积,处于岭北的湘南地区,遭遇寒潮的次数,比湘北更多,长时间处于冷空气笼罩之下,比湘北更加湿冷。被贬湘南的柳宗元、秦观感受过湘南湿冷入骨的寒冬,不约而同想念起北国酣畅的冬天。

南岭间的谷地和孔道,不足以稀释湖南的冷空气,却足以让湖南走向岭南、走向世界。

五岭,也是五条通往岭南的通道。除了大庾岭,其余四岭皆在湖南。战乱结束之后,南征的孔道成了商道。定都长安的秦、汉、唐,经略岭南,广东徐闻、广西合浦是重要的对外交通和贸易口岸,通往南海诸国,取道湖南是最近的路线,湖南,成为国家的交通要道。越城岭有灵渠沟通湘江与漓水,中原南下舟船沿湘江上溯至广西兴安,经灵渠,直接进入珠江水系,沿水路到达徐闻、合浦、番禺(今广州),扬帆出海,越城岭一度是沟通岭南岭北最重要的通道,长沙窑的瓷器,就是通过这条通道走向世界。南下北上的商旅,都取道湖南。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古道曾经的繁华,在遗存的古道依稀可见。

唐代之后,京杭大运河开通,经济、人才、政治中心东移,广州成为最重要的口岸,加上张九龄主持开凿大庾岭,湖南交通要道的地位被江西取代。大庾岭,也成为通往岭南最重要的通道。

南粤雄关梅关,往南是广东,往北是江西。

湖南和江西这对相爱相杀的老表的拉锯没有结束。铁路时代来临,沟通南北的粤汉铁路最终、选择了湖南,骑田岭在现代交通的语境下,重新成为重要交通关口。曾经最繁忙的107国道、京广铁路、高铁、古老的湘粤古道并列前行,俨然一部南岭千年交通史。

南岭,横亘在湖南南部,阻断了湖南人望向海洋、望向世界的目光。

庆幸的是,南岭留下了孔道、谷地,让湖南可以窥探、可以翻越、可以到达外面的广阔世界。如果说沿着湘江北上是湖南进入、走上历史舞台的主流路径,那么,南岭为湖南提供了另一种可能——经商。翻过南岭,便是天空海阔,便是广阔世界。从翻越南岭的那一刻起,湖南就不再闭塞,开放的种子就已经发芽。如果,要用一座山来形容湖南人,我想南岭最为贴切——闭塞、开放、坚韧、包容、自由。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1217/1696257834101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