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派创始人(武当派)
《倚天屠龙记》中的武当七侠,一位被高估,四位被低估
几乎在所有《倚天屠龙记》的影视剧中,武当七侠除了张翠山以外,基本都被改编成了龙套角色,前两天上映的王晶版《倚天屠龙记》中,更是出现了宋远桥、俞莲舟、张松溪、殷梨亭、莫声谷五个人围攻白眉鹰王的场面,最后这场五对一的打斗,双方还只是打了一个平手。
受这些影视剧的影响,很多没有读过《倚天屠龙记》原著的观众,难免会认为武当七侠只是虚有其名,也只有张翠山勉强能拿得出手,其他人的真正实力与杨逍、殷天正等明教高手相差甚远。
可实际上读了原著你会发现,武当七侠之中,实力最弱,见识最短的一个人就是张翠山,其他几个人则是完全被影视剧魔改了,他们的真实实力根本不输明教。
前期的武当七侠其实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看,其中宋远桥、俞莲舟、俞岱岩、张松溪和张翠山是张三丰的亲传弟子,殷梨亭和莫声谷则是宋远桥代师传艺,所以实际上张翠山才是张三丰真正的关门第子。
另外还有一点需要说明,在影视剧中,武当七侠通常都是由一些中老年演员来扮演,加上他们都是男主角张无忌的长辈,所以很多人一直认为武当七侠也都是老人,但实际上全书开篇的时候,宋远桥40岁,俞莲舟30岁,张松溪和张翠山都20多岁,殷梨亭和莫声谷才十多岁。到了后面张无忌出场,也就是二十年后,事实上殷梨亭娶杨不悔时还不到40岁。而这时江湖上的顶级高手成昆、玄冥二老等人都是七十多岁的年纪了。
而书中对于武当派武功的设定是越练越强,也就是年纪越大成就越高,所以武当七侠是少有的除主角之外,从故事开始到故事结束,武功一直进步之人。
当然武当七侠也不是所有人都在进步,也有一直停滞不前的,比如说主角的父亲张翠山,第一次看《倚天屠龙记》的时候,估计很多人都以为张翠山就是全书的男主角了。张翠山刚出场的时候,确实也是意气风发,出手不凡,他以一敌三,战败了少林寺三位“圆”字辈的高僧,表现非常亮眼。
但接下来在对付天鹰教的时候,就开始表现出他没有见识的一面了。张翠山在见到常金鹏击破敌船的时候,表现是非常震惊,觉得常金鹏这一掌像巨灵神一般,通过后文我们知道,实际上这个常金鹏就是一个小人物,殷素素见到他的表现都是波澜不惊,司空见惯的感觉,对此之下,张翠山的吃惊是在是有些跌份。
接下来张翠山见到谢逊之后,表现得就更加离谱了,他甚至认为谢逊就是天下第二了,除了张三丰谁也都不是谢逊的对手:“当今之世,除非是师父下山,否则不知还有谁能胜得过他”。
好在谢逊比较有自知之明,他认为:“说到武功,当世胜过我的着实不少。少林派掌门空闻大师以及空智、空性两位大师,武当派张三丰道长,还有峨嵋、昆仑两派的掌门人,哪一位不是身负绝学?青海派僻处西疆,武功却实有独到之秘。明教左右光明使者,护教法王,个个……嘿嘿,非同小可。便是你天鹰教的白眉鹰王殷教主,那也是旷世难逢的大才,我未必便胜他得过。”这番话算是给张翠山上了一课。
可奇葩的是张翠山居然还不信,他不只是不信谢逊,还不信自己的师父张三丰:“张翠山大奇,心中微有不信,自忖恩师张三丰的武功举世所罕有,但和谢逊相较,恐怕也只胜得他半筹”。
由此可见,张翠山对于他人的武功高低是完全没有判断能力的,就这样的悟性,恐怕即使不在冰火岛待十年,而是一直待在张三丰身边,进步也不会太大。
除了张翠山和一直行动不便的俞岱岩以外,其它五位则一直被低估。比如前面说的那一场六大派围攻光明顶之时,白眉鹰王独斗武当五侠,在影视剧中,往往为了表现白眉鹰王的刚猛,而大大的削弱武当五侠,王晶版更是改成了五对一。
可实际上在原著里面只有张松溪、莫声谷、宋远桥三人与白眉鹰王交了手,其中张松溪由于对掌之时比鹰王多退了半步,所以算是输了半招。莫声谷败给了鹰王,但也让鹰王受了伤。宋远桥与鹰王只比招式,战成了平手,而武侠里面武功最强的俞莲舟并没有出手。
根据武当派武功越老越强的设定,通过这场打斗,可以看出,不出一两年,宋远桥、俞莲舟、张松溪应该都能够胜过白眉鹰王。
从鹰王与杨逍配合张无忌对战三渡的那场打斗来看,杨逍要比鹰王和范遥略强一些,而从全书最后俞莲舟与范遥对待周芷若的不同态度来看,可以看出,俞莲舟应该也比范遥略强,那么就是说杨逍与俞莲舟的水平基本相同。
所以说武当七侠中的宋远桥、俞莲舟、张松溪、殷梨亭,在全书的后半段基本上与明教的几位顶尖高手实力相当,但是在改编的影视剧中,这几个人却基本上都是打酱油的角色,以至于很多人都认为他们与其他金庸小说中的“全真七子”、“江南七怪”等组合一样,都是龙套,严重的低估了他们的实力。
771年前今天武当派创始人张三丰出生,成为一代武林传奇
在771年前的今天,1247年5月15日 (农历四月初九),武当宗师张三丰出生。
提起“张三丰”,人们就会想到武侠小说和影视中那个仙风道骨、神功盖世的武当派宗师。尤其是金庸笔下的形象,更是令人荡气回肠,读金庸武侠,金庸给张三丰的情节,一在十几岁,一在九十岁以后,可谓一首一尾,独独缺了中间的七十年。但是真实的张三丰在历史上是一位影响深远的修炼大成就者,他发扬了中华道家文化,创立了武当派道统和武功,留下了许多传唱不衰的神奇。
张三丰,名君宝(又名\"全一\"),字玄玄,道号昆阳,太极拳创始人,元末明初真人,武当山道人,武当派祖师,正史记载张三丰南宋淳佑八年(公元1248年)四月初九子时生于辽东懿州(今辽宁阜新,一说辽宁锦州)。张三丰为武当派开山祖师,明成祖敕封\"犹龙六祖隐仙寓化虚微普度天尊\";明英宗赐号\"通微显化真人\";明宪宗特封号为\"韬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赠封他为\"清虚元妙真君\";明熹宗封号\"飞龙显化宏仁济世真君\"。
张三丰是道家内丹祖师和道家拳术祖师,是丹道修炼的集大成者,主张\"福自我求,命自我造\"。张三丰所创的武学有王屋山邋遢派、三丰自然派、三丰派、三丰正宗自然派、日新派、蓬莱派、檀塔派、隐仙派、武当丹派、犹龙派等至少十七支。
其人及成道
张三丰于南宋淳佑七年(公元1247年,时为元定宗丁未二年)四月初九日,出生在辽东懿州粱渔务(即今辽宁锦州黑山县姜屯镇土城子),民间其他说法还有陕西宝鸡、福建邵武。他5岁时患眼疾,幸得道长张云庵治愈。他跟随张道长学习道经七年,过目成诵,并兼读儒释两家之书,为以后人生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张三丰32岁时,父母双亡,他借守孝之机辞去县令的官职,后离开妻儿和家乡远行访道,直到67岁时(公元1314年),他在终南山遇火龙真人而得大 道真传。10年后,他到武当山,面壁九年修炼,终于得道成神。他是老子所传的“隐仙派”(亦称“独龙派)一脉的六代传人——犹龙六祖。张三丰自称是张道陵天师的后裔,他长相奇异,高而魁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不论寒暑,都是一个斗笠一件道袍,雨雪天披一件蓑衣。因不修边幅,人称“张邋遢”、“邋遢道人”或者“邋遢张仙人”。他有很多名号,如张君宝,张玄玄等,最后以“三丰”定下来。张三丰吃饭,不论一升还是一斗,一顿吃完。有时几日吃一餐,有时两三个月吃一次,仍像往常一样。张三丰行踪莫测,经常云游有仙迹的名山大川。他在《东游》一诗写道:“此身长放水云间,齐鲁遨游兴自闲。欲访方壶圆侨客,神仙万古住三山。”他的足迹到哪里,哪里就流光溢彩。
至今,武当山以其建筑,自然和文化之绝美被联合国收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武当创绝学
中国武术驰名天下,源于佛道两家的修炼方法。一为少林达摩,一为武当张三丰,所以素有“南尊武当,北崇少林”之说。张三丰创立的武当派内家拳博大精深,诸如太极拳、八卦拳、形意拳、五行拳、纯阳拳、混元拳、玄武棍、三丰掌、十段锦等,都注重内功,讲究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与道家清静柔弱、淡泊无为的主张相合。张三丰是怎样创造出内家拳的呢?《明史.方伎传》称他为武当丹士,是宋时的技击家。徽宗召见他。在入朝途中,遇武当山受阻而停留。夜晚梦见真武大帝指教拳法。第二天天亮上路,遇贼,他凭一人之力就杀贼百名。这种拳法就是他首创的内家拳十三势(招)。武当传人王征南的墓志铭中,《张松溪传》中都记述了这件事。张三丰早年求道期间曾去过少林,精通少林拳法要义,又精通宋元道士的一些修炼方法,他得道后,把自己领悟的内修方法,诸如导引、吐纳等融炼到武术之中,形成了以修养生息,参悟道法为主的内家拳。内家拳是道家修炼方法,目的不是用于防身格斗。但随着修炼境界的提高,武术技能自然提高,可臻于化境。太极拳和内家拳本是一体,张三丰当年教徒都是口传身授,后世传人把太极拳冠以不同的姓氏,有的加进了自己的东西,标新立异。这样太极拳就从内家拳中分离出来而成为独立的一种。主要分为道派、北派和南派三大途径传播。这种演变后的传播扩大了太极拳的影响,但是张三丰太极的原貌等于被毁坏,即使还可以养生、健体、防御,也不过是越演变越走向末技,无法达到张三丰用以提升生命的境界。这实在是一件憾事。
张三丰修行过的武当山有两个。古武当山位于河北省邯郸地区武安市境内,俗称“老爷山”。唐宋元时期,那里都建有道观,真武大帝在此出家修道。张三丰梦受真武大帝教功,应该是在古武当。元朝初期,张三丰从金台观携徒到古武当山修炼丹土与掌法。现在留下来的张三丰太极掌法就是传自古武当,而现在的邯郸成为世界太极拳的故乡也绝非偶然。今天众人所知的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明初年,张三丰带弟子们迁到这个武当山修炼,除荆棘,占卜地点,盖了草庐、草庵,定名“遇真宫、会仙馆”,嘱咐弟子周真德善守香火,日后必有成立的机会。庵前有五株古木,他常在树下歇息,“猛兽不噬,鸷鸟不搏”。他登山时轻捷如飞,隆冬常卧在雪中睡觉,令人惊奇不已。张三丰常跟武当人说:“异日,此山必大兴。”果然,到永乐帝朱棣时张三丰的预言一一应验。张三丰仙名远播,明太祖朱元璋多次召求并派人寻访而不得。朱元璋的儿子湘王朱柏,亲自到武当山也没见到他的踪影。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也多次派人寻访,并致张三丰《御制书》,表达渴见和仰慕之情。张三丰无意陛见,赋诗一首由弟子孙碧云转交永乐帝。为表达其诚意,明成祖下诏在武当山上建“遇真宫”,并谕敕张三丰祀像一组置于大殿正中,供人朝拜。张三丰奉真武大帝为祖师,永乐十五年,明成祖派出军民工匠三十余万人,在武当山大建宫观,作为真武大帝的道场,并派员守候张“真仙”。称武当山为“太岳”,名位五岳之首。这都应了张三丰的预言。明嘉靖时又进行了扩建,达到了“仙山琼阁”的意境。
崂山留神韵
张三丰在一百多年间曾三次在崂山修行,最后他的道家内外双修功夫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甚至可以“散则为气,聚则成形”。他在崂山的庵、洞中写下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道学著作。后人编成《张三丰先生全集》,收入《道藏辑要》。张三丰认为儒/释/道都是正教,同归于“道”。修人道是炼仙道的基础,强调无论是谁,只要平时积阴德,仁慈悲悯,忠孝信诚,全于人道,离仙道也就自然不远了。指出“人能修正身心,则真精真神聚其中,大才大德出其中。”这些说法与以往的道教不同,独树一帜,使普通人看到了修炼仙道的可行。
明朝永乐年间,张三丰在崂山太清宫修炼时,移花栽木,营造了一派仙苑美景。他从海岛把一种“耐冬”山茶移植到太清宫的三官殿前。严冬叶色愈翠,正月开花,蕃艳可爱,花期半年。这株傲寒长生的“耐冬”山茶,成为植物界研究不透的奇迹。它似乎浸润了张真人的神力,至今600多年,高近7米,合围近1.8米。即使在四季如春的山茶之乡云南,像这样的树龄和长势也极为罕见,更别说在北国冰天。
耐冬花怒放时,像落了一层红色的雪,清代大文学家蒲松龄就是从这株花得到了灵感,他在聊斋中塑造了香玉和绛雪,其中身着红衣、超凡脱俗的“绛雪”就是耐冬树神。今天,崂山及青岛各处都有“耐冬”山茶,实在是张三丰的一大功劳。
自张三丰在崂山移花栽木后,明朝以后的道教宫观就兴起栽植花卉热,并影响至全国,提升了中国的园林艺术。
张三丰多次在陕西宝鸡的金台观修道,他曾叫张三峰,据说就是见到宝鸡山三峰挺秀而来的。明朝时陕西参政知事、吏部右侍郎张用浣在金台观立《张三丰遗迹记》一碑,叙述了他父亲见到张三丰的事,此碑至今保存。碑上面说,他父亲张朝用十三岁那年在金台观内读书,云游至此的张三丰问他是谁家子弟。张朝用说他父亲叫张维,为避战乱才举家迁入宝鸡。张三丰听后感慨道,我就是张玄玄,当年云游柘城时就认识你先祖张荣并与你家有交往,你祖上叫张毅的是你什么人?张朝用说,那正是我爷爷。张三丰说:“唉,我认得他时他还是个童子。”张三丰勉励张朝用好好读书,将来可官至三品(后果为均州知州)。过了一个月,张三丰离开金台观时,张朝用也去送行,见张三丰离去时脚不履地,当时在场的人都很惊奇。《明史》和《微异录》中都有记载:张三丰居宝鸡金台观时﹐曾游魂七日。他料定自己将死,做诗唱颂逝去,但在埋葬那天又活了过来。归来后给了弟子杨轨山一偈,预言元朝灭亡明朝诞生。偈云:“元气茫茫返太清,又随朱雀下瑶京。剥床七日魂来复,天下齐看日月明。”(张三丰的《云水集》)重新归来,必有未完成的使命要做。果然,从明初他开始草创武当,到最后鹤鸣山仙升,他的声名和事迹在明史和民间大放异彩,整整影响了明清两代。金台观一带留下了张三丰的许多神奇的传说。他离开时,留下了九节藤杖、混元衣 。1611年,宝鸡县令朱炳然见到这两样东西。在碑上刻诗,其中有“鸠杖尚留九节在,霞衣犹见五铢轻。歌罢怀仙一长啸,昔阳红照万山明。
真人何处寻
明朝皇帝曾在武当山的老营宫前修建了一座碑搂,内立两尊特大的石碑,一刻明成祖赐张三丰书,一刻明英宗赐张三丰诏,称张三丰为“真仙”。但皇帝们都无缘一见真人,只有朱元璋第十一子蜀献王朱椿,有幸在四川见过张三丰。他曾写过一首诗名叫《题张神仙像》,诗曰:奇骨森立,美髯戟张……飘飘乎神仙之气,皎皎乎冰雪之肠……据说他因得到张三丰的指点,领悟了道家的真义,后来避开了政治上的灾祸。张三丰不在名利场中,他修成了真人,具足慈悲、智慧和神通。他似闲云野鹤,时隐时现于江湖。能见到他的人就会有福。明代姚福撰《清溪暇笔》中记录了他在李景隆家见过张三丰留下的蓑衣和斗笠之事。蓑衣的垂须噎掉光了,只剩下打着百结的编绳,披上一直到膝盖。斗笠的独篾胎噎没了。李景隆的曾孙萼说:他的先祖李景隆很好客,曾挽留张三丰在家住了几十天。张三丰临别时说:你家超不过千日,该有大祸没吃的。我留两样东西。危急时,可披蓑顶笠绕着圆走,叫我的名字。过了两年真出了大案子,他们全家被幽禁起来,朝廷不供给粮食。他们的粮食快吃完了,就按照张三丰说的呼喊。一会儿,前后园圃里长出谷子,不足一个月就熟了。因为有谷子吃,才没饿死,谷子刚吃完,朝廷才给米。再呼喊就不长谷子了。
《陕西通志》载,生员张恪在周公庙朝阳洞遇见张三丰,见他敞衣垢面,就没理会。当时天降大雪,正准备做饭时,张三丰出去片刻就拿着才采摘的新鲜蔬菜回来,说是从成都刚取来的。张恪不信,跑到门外一看,雪地里了无足迹。临走时张三丰才告诉他:吾玄玄子张三丰也。问他有什么愿望,张恪说:苦无记性。于是张三丰向他耳内吹气,连说几声:“我让你聪明。”从此,张恪读书过目辄不忘,后来果然成为永乐甲午十二年(1414)会试解元。
京城里有个酒馆,有个精神不正常的童子,手足溃烂,大概活不长了。一天,他见一个破衣道人来讨酒喝,趁主人没看见,就施给他一罐。这样做了两个月。道人说:你的病可以治好。叫童子把头向上侧过来,用气吹入他的耳朵,感觉像蒸笼似的热,第二天就好了。
史籍和传说中张三丰济世救人化解危难的事很多,都是他真道已成、神通自在的表现而已,绝非人间的医术。看似偶然相遇,实则是张三丰看此人是块料儿,才有意借机化度。这正是:与道无缘,寻他不着。积善种缘,真人自来。
四海皆为家
张三丰最后从历史上隐去,就像老子等道家人物一样不知所终。一些史料中记述了在明英宗天顺年间,有人在四川鹤鸣山等地,多处见到他仙升。暂且按这些来推算,张三丰当时在人间噎是200多岁的人了。在这200多年间,从能查阅的史料看,张三丰足迹从北到南遍布大半个中国,在各地留下了很多遗迹和故事。张三丰诗书画棋琴剑样样皆精,从明清两代的记录看,他除了留下日常所用的笠、衲、蓑、杖、笔砚等物外,还留下不少书法、诗赋、画作等。到今天我们能看到的实物噎不多了。《郴州总志》记载,明英宗正统年间,张三丰在桂东县了髻山结庐修行,仙升。跟乡人告别时,用指在石上写“三丰”二字,隶书,如斗大,字入石一寸左右。虽经风霜剥蚀,字迹宛然。张三丰在福泉山(贵州福泉市西南隅)高真观修炼时,曾作自画像,作《打坐歌》等悟道修炼诗词百余首,并留有书法楹联等给道士。平越士绅将自画像刻成画像碑,供人们瞻仰朝拜。福泉山因此名声大振,明初就成为蜀中十大道场之一。1949年后,中国建立新,画像碑被毁,幸而没有丢弃。现在的福泉山新碑像就是原来石碑像的拓片。
因为张三丰长寿,名号又多,栖止无定,到处为家,所以生卒年说法不一;籍贯的说法,也是异说纷呈,都跟他呆住的地方有关,如宝鸡,辽阳、义州、贵州、平阳、闽县、羊城(今广州)、金陵(今南京)等等。根据明史和多数史料考证,尤其是张三丰自传诗《云水集》左证,一般认定张三丰是辽东懿州人,在辽宁彰武和阜新附近一带。懿州属辽阳所管,张三丰年轻时在辽阳一带游历,曾作《辽阳积翠村》等诗四首。籍贯所在其实并不重要,他在人间驻留,哪里的栖止地都是“家”,也都不是家。重要的是,他来过!
张三丰是道家内丹祖师和道家拳术祖师,是丹道修炼的集大成者,主张\"福自我求,命自我造\"。张三丰所创的武学有王屋山邋遢派、三丰自然派、三丰派、三丰正宗自然派、日新派、蓬莱派、檀塔派、隐仙派、武当丹派、犹龙派等至少十七支。
历代统治者对张三丰尊崇有加,元、明、清很多皇帝寻找他,希望得到他的真传。朱元璋建立明朝依靠道教香军,刘伯温、宋濂等道家奇人辅佐、武曲星徐达、汤和等南征北战,张三丰显迹,功不可没。朱元璋登基后,多次派人寻张三丰,均不得见。
明成祖时,朱棣自诩真武大帝化身,\"北建故宫,南修武当\",朱棣派吏部尚书郭琎、隆平侯张信等人,率领兵士30万人,大建武当山宫观,花费以百万计。朝廷圣旨封太和太岳山,于是龙虎、武当、华山、九华、茅山、罗浮诸山,道宗均称盛!
清代大儒朱仕丰评价张三丰说,古今练道者无数,而得天地之造化者,张三丰也。
如您喜欢历史与文化,请关注谭论古今,让历史与现实为您照亮人生前程!
武当第一、二代掌门是张三丰、俞莲舟,那第三代掌门是谁?
看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张三丰的徒弟是武当七侠,。其中天赋最高、张三丰最喜欢的是老五张翠山,也就是张无忌的父亲。只可惜张翠山流浪在外外多年,武功落下了一大截,后又为了保全谢逊自刎身亡。之后,张三丰将希望寄托在武当第三代的身上,首选自然是七侠之首宋远桥的儿子宋青书。
宋青书的故事在《倚天屠龙记》中有详细描写,由于妒恨张无忌,并且杀死了师叔莫声谷,宋青书叛出武当,加入了峨眉派,做了周芷若的丈夫,宋青书在屠狮大会遇上了二侠俞莲舟,被打成重伤。在被张无忌救下性命送回武当山之后,宋青书最终还是被张三丰清理门户了。
于是,传承武当派的重任又落回了剩余的武当五侠的头上。五侠之中,宋远桥和殷梨亭因都有家室练不成童子功,武功衰退,只能作罢。俞岱岩瘫痪多年,武功不如从前。张松溪才智过人,武道却不行。于是就只剩下了二侠俞莲舟能担掌门重任。
俞莲舟是七侠中武功最高的。最可贵的是,俞莲舟在张三丰的基础上,还能自创武学。他自创的虎爪绝户手可以少林的龙爪手相媲美,威力惊人。
在俞莲舟的领导下,武当派发展的很不错。如此又过十几二十年,俞莲舟也有了退意,准备潜心修炼。便把掌门之位传给了殷融阳。在金庸新的小说《九阴九阳》中,殷六侠和杨不悔生了个儿子就是殷融阳,你知道吗?
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1217/1696257557100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