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航空大亨飞机性能(现代航空大亨)
女孩强迫洗澡八小时,脏的不是她自己
作者 | 姚远
夜深了。待家人睡下,孟紫悄悄走出房门。
洗手,挤上沐浴液揉搓,心里默念着“12345、123”,重复三次,冲洗干净。
淋上消毒液,再揉搓一会儿,然后开始擦拭洗衣机。内胆、按钮、顶盖和每一线缝隙,必须被消毒液涂抹一遍。
再洗一次手。
走去阳台,取下傍晚还未晾干的衣服,放回洗衣机。
倒入消毒液,启动。洗手。
流程还未结束。在洗衣机完成工作之前,孟紫会再洗一次澡,用沐浴液仔细、反复地揉搓自己暴露在空气中的皮肤。她说,“打扫卫生后,身体脏了,如果不洗澡就重新坐回沙发和床上,整个房子都会被污染的”。
洗衣机完成工作之前,孟紫会再洗一次澡 / 《82年生的金智英》剧照
孟紫是一位强迫症患者。
美国精神病学协会撰写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是精神卫生领域临床实践的标准参考书,其中如此定义强迫症的诊断标准:一种存在强迫思维、强迫行为,或两者皆有的精神障碍,个体试图忽略或压抑此类想法、冲动或表象,或用其他一些想法或行为来中和它们,因此耗费大量时间、引起显著临床痛苦或损害。
就如孟紫。她清楚地知道,如此繁琐的清洁流程是反常的、病态的,“脏东西”伤害不了自己——但理智无法抑制她对肮脏的恐惧和反复清洗的欲望,一股力量驱使着她:打开水龙头,把消毒液浇在上面,直至皮肤溃烂、心力交瘁。
“强迫症”不是某个无关轻重的形容词,不是某种流行文化的标签。它是一种疾病,一伙劫匪。猛然闯进生活,将人洗劫一空。
01
强迫与反抗
因为强迫症,安波已快2年没出过门了。
是说没下过楼的那种,她说。门还是出过几次的,比如去楼梯间拿包裹。“不过也算不上出门吧。”她发来一个有些沮丧的表情。
安波不敢出门,因为“外面很脏”。
家里也脏,椅子,床单,洗手台。如果没有清洗过,她不敢坐下,也不敢躺着,只能一边玩手机一边走来走去,走累了就停下,站累了就蹲下,蹲着腿酸了再站起来,还要随时当心别碰到家里的物品。
因为强迫症,安波需要不停的洗澡 / 《千寻小姐》剧照
不来回踱步的时候,安波待在浴室里洗澡。每天清洗自己的时间,起初是一两个小时,然后是三小时、五小时、七小时。水蒸汽充斥整间浴室,很闷,几次险些晕倒。
2月3日,安波在浴室待了八小时,一天的三分之一都花在了洗澡上,“破了新纪录”。
但安波说不清自己在担忧什么。
“就是心里难受……”她停顿一会,这么回复说。
李致均是吉隆坡士拉央医院的一名临床心理学家,他告诉南风窗,“强迫症”这个中文译法,无法准确表达这种病症的心理机制。
英文是“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bsessive”,执念,意味着某个念头顽固存在于人的意识中,无法将其消除,比如感到肮脏;“compulsive”,强迫,为了消灭这个想法,反复执行某个特定动作企图中和它,比如清洗双手。
“disorder”,混乱失调。强迫症患者被困在“执念”与“强迫”之间,循环往复,无止无休,“继而引发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写。
值得注意的是,强迫思维与强迫行为不一定同时存在。
纪录片《强迫症·心魔》尤塔·弗里思教授帮助强迫性精神症病人提供神经学方面的医疗建议
李致均接诊过一位患者,是单纯的思维型强迫症。这位患者在看过与性有关的影像后,每天一睁眼,与性有关的画面就浮现在眼前。患者自觉邪恶、污秽,为此愧疚不安、痛苦不已,但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将念头从眼前赶走。
“像这类思维上的强迫症患者,即使他没有不停地搓洗双手、检查门锁,只是安静坐在电脑前或沙发上,存在于他心中的强迫与斗争其实是非常激烈的。”李致均说。
痛苦不止于此。
李致均解释,强迫与抑郁、焦虑等障碍类型的显著区别在于,强迫症患者清晰知道自己的执念与强迫是不真实的、不理智的。
比如清洁强迫。理智上,患者们知道洗手洗30秒已足够干净,即使再洗上2小时、3小时也不会有更清洁的效果,可就是无法自拔地必须去这么做。
恰恰是这种理智,让强迫症患者们深陷于自责之中。“为什么我没法让自己停下来?为什么我会给别人添了那么多麻烦?”李致均说,“自我责怪容易引发抑郁,在我个人的治疗经验中,如果一个人患有强迫症,几乎可以预判他同时存在抑郁和焦虑倾向。”
一位患者曾说:“强迫永远有反强迫,就是你做了之后会想阻止自己这么做,很痛苦。”
他强调。“如果你只是这么做了,没有后面那条逻辑,不会这么痛苦,也不叫强迫症了。”
02
成因谜团
孟紫怕脏,有个更具体的对象,尿液。
她觉得地上脏,“都是尿”。即使是家里的地板,也可能被出过门的鞋子染上了尿。一次,妹妹不小心把沙发上盖的被子弄掉在地板上,她发了脾气:被子掉了就是脏了,地上全是尿,“怎么能继续盖呢?”
路过垃圾桶,附近有人吐痰,去公共厕所,只要走出家门,随时随地,强烈的不洁感会入侵她的大脑。
细菌?病毒?尿液?我是不是脏了?回家后,十几二十遍地洗手,用酒精给手机、耳机和钥匙消毒,伴随着恶心、焦虑和痛苦。
长期使用酒精喷雾,孟紫的手已经过敏脱皮发红
据流行病学调查,强迫症在普通人群中患病率高达2%-3%。
其中,有关受污和疾病的强迫类型是最常见的。《停不下的人:强迫症自救指南》一书作者调查,此类强迫症占所有案例的三分之一左右。
他们被不洁感侵占意识,却在生活中容易被人误解成单纯的“洁癖”“龟毛”。
赫赫有名的数学家库尔特·哥德尔,就是一位担忧污染和疾病的强迫症患者。他被誉为现代理论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理论之父,一生在数学上追求极致的理性,却极不理性地认定自己会食物中毒。端上来的食物,如果妻子没有事先尝过,他就一口不肯吃。后来妻子重病,无法再为他试吃,哥德尔被执念所困,生生饿死。
库尔特·哥德尔
还比如航空大亨霍华德·休斯,晚年时,他极度恐惧病菌的威胁,如果接触过的人生了病,他会将之前穿的衣服全部付之一炬。
负责处理休斯遗产的法律事务所请来精神病学家雷蒙德·福勒为霍华德·休斯进行“心理尸检”。福勒认为,休斯的强迫症也许源自于童年:因为母亲对小儿麻痹症的过分恐惧,生怕幼小的儿子染上此病,还是小男孩的休斯被母亲强行灌输了对传染病的焦虑。
不过,这只是个例分析。有关强迫症的成因,精神病学界至今还未有系统发现。
唯一能够确定的是,这种疾病与遗传密切相关。在有一级成年人亲属罹患强迫症的个体中,强迫症发生率大约是无一级亲属罹患强迫症个体的2倍,而在以及亲属强迫症为儿童期或青少年期起病的个体中,强迫症的发生率增加了10倍。
还有研究发现,强迫症与大脑眶额叶皮质、前扣带回皮质和波状体的功能紊乱紧密相关,进一步证明其生物遗传学上的关联。
但研究就止步于此。一颗鲜活的心灵为什么会被牢牢困在古怪的念头中,还有太多谜题尚未解开。
由于发病机制不明,一些人将强迫症称作“精神癌症”,的确,在目前的临床实践上,它很难彻底被治愈,与强迫症搏斗将是持续一生的战役——但事实证明,心理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或减轻病情。
脑海中不断有个声音告诉苏菲她杀了人 / 《强迫症·心魔》
BBC纪录片《强迫症·心魔》,曾记录下女孩苏菲治疗强迫症的一段历程。长久以来,苏菲被杀戮的想法所困扰,脑海中有个声音不停说,你杀人了,你是个杀人犯。她时常走在路上慌张地向后张望,担心身后躺着一具尸体。
经过十四次治疗课程后,苏菲的强迫指数从30降至18,一个极其乐观的结果。
李致均说,当下治疗强迫症最常用、最有效的疗法,就是“暴露-反应预防疗法”。其原理是,让患者反复、长时间地暴露于恐惧的刺激或情境中,让他们体验恐惧,然后理解恐惧并不会带来危险,焦虑会自行消退。
“‘暴露-反应预防疗法’无法彻底清除患者的执着观念,但可以让患者减少强迫行为,让患者和同居者的生活变得更顺畅一些,比如减少洗手的次数和洗澡的时间、愿意出门就餐。”他接诊过一位只有14岁、因清洁强迫无法走出家门的女孩,接受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如今已顺利考入大学。
女孩曾经被禁锢的人生,终于重获自由。
03
去娱乐化
世界卫生组织曾将强迫症列作世界第十大致残疾病。它拥有强大的摧毁性,足以令一个人失业、失学,甚至失去社会生存能力。
更残忍的是,相较于抑郁症和焦虑症,强迫症发病普遍更早,集中在儿童期或成年早期。在美国,25%的患者起病于14岁以前,平均起病年龄只有19.5岁。
“强迫症发病的年纪,集中在决定人生方向的黄金几年。如果因为强迫症荒废了学业、社交上孤立,未来该怎么办?这将很有挑战性。”李致均对南风窗说。
他还提醒,儿童和青少年强迫症患者很容易被父母混淆成“叛逆”,“有的父母以为孩子就是青春期叛逆,不想去上学,忽视或掩饰了孩子被强迫症折磨的痛苦”,进而耽误治疗和未来的恢复。
安波的强迫行为,就是初中时萌芽的。
她抑制不住洗手的欲望,在上课时举手和老师申请去厕所。次数多了,老师也不管了,“我上课一想洗手,就会出去”。
她如今已19岁,被强迫症困在家里近2年。几次向外界寻求过帮助,却无人回应。
《关于唐医生的一切》剧照
没有看过正经的心理咨询,“太贵了,看不起”。“我家人对心理咨询也有些偏见,觉得心理咨询是骗人,反正他们不会带我去看的。”一连串文字发来。
像安波一样的患者不在少数。一项基于广东某综合医院精神科门诊的研究显示,三年间,该门诊接诊的310位强迫症患者,首次就诊前的未治疗病程中位数为3年。这意味着,强迫症患者在第一次就诊前,往往已独自经历过几年难捱的病程。
这其中最主要的阻碍因素,就是“被理解”。
一直以来,孟紫向亲人朋友刻意隐瞒自己的强迫行为,偷偷去洗手,半夜再打扫卫生。所以她无休无止的痛苦,在亲友看来只是单纯的爱干净。她还在读大学,无法独自负担动辄上千的治疗费用,但也不敢向父母袒露心声、寻求资助。
“因为他们不会理解我的。”她说。孟紫的计划是再挨过几年,等工作了经济独立,再带自己去看病。
只是,上述基于广东某综合医院的研究同时表明,未治疗病程愈短、愈早寻求治疗的患者,强迫症状愈轻,愈能取得更好的疗效。年轻的强迫症患者们如果得不到及时支持、病情被一拖再拖,只会在泥潭中愈陷愈深。
需要正视,强迫症患者如此难以得到理解的原因之一,是当下语言环境对“强迫症”一词的滥用。
一位患者发帖称,过去整整两年时间里,他一直以为“强迫症”只是种自我调侃的说法,是每个人都会经历、再正常不过的心理状态。他经受着强迫行为的折磨,直到终于知道“强迫症”其实就是一种精神疾病,才迟迟得以诊治。
孟紫等人希望人们停止娱乐化“强迫症” / 《我在他乡挺好的》剧照
“很多人直到现在还以为强迫症只是个梗。”孟紫说,“明明它那么讨厌、那么令人煎熬,人们还在调侃,看见颜色不一样、东西没放整齐就说自己是强迫症。”
孟紫正与一群病友联合起来,呼吁人们停止娱乐化“强迫症”一词。
她盼望有一天可以大方地向家人朋友坦诚心中的痛苦,被安慰与支持。早些得到治疗,不必再半夜起来,独自将双手洗得褪皮、皲裂。
(应采访者要求,孟紫、安波为化名)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编辑 | 向由
值班编辑|吴擎
排版 | 郑泽伟
借款App收割术:低息诱惑、链接黑网贷、强行放款、冒充银行
“我没有申请贷款,平台就审核放款了。”王钊(化名)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一款贷款App上注册了包含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后,并未操作贷款那一步,却被多次放款。
记者在实测中也遇到个人信息泄露及被强制给额度的情况,类似现象并不罕见,在视频平台看几条视频就弹出一个贷款推广、点外卖时出现点击立减优惠券……各种途径引导用户开通借款功能无处不在,加上花式诱导和低门槛,不少用户“被收割”。
近日监管发文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再次引发市场对借款App乱象的关注。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看到,有借贷App一周内被举报逾30次,不少用户反映其“链接黑网贷”、“强制下款”等。
对此,业内人士建议,不要点击不明链接,密集点击不同网贷平台可能影响征信报告。
与此同时,也有持牌机构在受到不良考核、各类规范文件约束的情况下出现“不敢贷”迹象,但市场借贷需求仍然旺盛,这给了非法网贷平台生存的土壤。业内人士对此表示,应该引导良币驱逐劣币,监管要健全广覆盖、有差异的服务金融体系,持牌机构应适当地调整信贷产品,分类、分层满足不同普惠金融的需求。
用户投诉
被强行放款还遭暴力催收,到账3900元要求还款近两倍
看到一个借款链接,抱着“试一下是否真的给批贷”的想法,王钊下载App并填写了基本信息。他认为自己只是进行了简单注册,没想到在随后的两周内接连被强行放款两次,且遭到暴力催收。
王钊近日在黑猫平台发起对“有信钱包”的投诉,举报其暴力催收、及联系不到客服等。他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自己3月9日在“有信钱包”推广的“高兴借”平台,填写了姓名、银行卡号等基本信息。
“我没有申请贷款,平台就审核下款了。”3月14日,王钊突然接到催收电话,查询短信才发现银行卡有一笔1560元进账,日期是3月10日。但催收方告知他要还款3000元,这也是“高兴借”App上显示的贷款额度,还款日为3月14日。
用户王钊(化名)提供的转账和聊天记录。
第一次接到催收电话的王钊有点慌,先按照App显示的贷款额度还了款,没想到当晚又显示有一笔4500元的贷款在审核中。次日(3月15日)上午,王钊再次收到转账,金额为2340元,而App显示待还4500元,还款日为3月19日。
“两次都是从私人银行账户转入,来电显示是国外的号码。”第二次收到贷款转账的王钊随即原路退回了2340元,并报了警。他意识到对方有套路,再继续下去就不是“损失一点”那么简单了。两次被放贷3900元,却被要求还款近两倍。
3月16日,王钊在黑猫平台发起投诉。平台信息显示,“有信钱包”3月17日进行了回复,但内容被隐藏。王钊称,先是一位自称“有信钱包”客服的人员以私人手机号来电,说查询发现他没有浏览过“有信钱包”App,要求撤销投诉。但晚间又有另一位“平台人员”以私人手机号来电,表示客服是“不便承认这些平台存在”,并提供给王钊一个“高兴借”在其后台登记留存的QQ号,让他协商处理。
王钊与该QQ号联系,对方承诺他,归还第二笔贷款本金(指实际到账的2340元)后就给注销账号。但不仅没有销账,3月19日王钊再次接到催收电话,对方要求他还款4500元,否则就给他通讯录里所有人打电话。
像王钊一样被强制下款的还有李勇(化名)。李勇3月18日也在黑猫平台发起投诉,称“有信钱包”故意链接黑网贷“恒宝”App强制下款1000元,两天让还1800元,现在找不到还款路径。
用户李勇(化名)被强制下款1000元。
更惨的是杨超(化名),不仅没获得贷款,银行卡资金反倒被转走了6000元。他3月19日在黑猫平台投诉称,接到上海静安华谊股份有限公司的电话,说“有信钱包”提供了他的资料,批贷3万元,但银行卡内必须先有6000元。对方向杨超索要验证码,杨超把资金转出后告知了验证码,未料再存入资金时直接被扣款。“现在6000元还没有追回。”3月22日晚间,杨超告诉记者,他也选择了报警。
记者注意到,在3月15日至3月22日的一周内,黑猫平台上就有超过30起针对“有信钱包”的投诉。受访用户向记者提供的“有信钱包”客服电话为手机号,多次拨打均无人接听。“只有他们主动联系你,你打过去找不到。”杨超称。记者拨打“有信钱包”App封面上028开头的客服热线,被告知号码已到期。
记者实测
冒充银行等正规机构,只填写手机号就可通过初审
根据App Store中“有信钱包”的简介,其是一款国内知名现金平台,致力于解决应急需求,额度极高、产品多样,新手注册即享1088元红包。在安全保障方面,介绍称“多维度隐私保护,数据存储与访问隔离”等。
“有信钱包”App中有不少网贷平台的链接入口,宣传的额度范围在1000元至30万元不等,普遍称30分钟、10分钟甚至2分钟到账,月利率在0.6%-2%之间,它们被分为“热门推荐”、“”、“高通过率”、“大额分期”四类。
记者3月21日下载后随机点击了热门推荐中的“洋钱罐借款”、“你我贷”、“阳光优贷”三个网贷链接,只填写手机号码就显示预估额度,如果想实际获得贷款需要再下载各网贷平立的App,但记者未进一步操作。
以“洋钱罐借款”为例,在“有信钱包”中点击进入能看到一个预估额度,实际获得贷款需要再下载“洋钱罐借款”App 。
当日下午,在记者点击三个网贷链接后约一小时,即接到一位自称“广信银行直贷中心”员工的电话,称“有信钱包”是他们的一个推广渠道,他看到了记者的借款申请。
这位“员工”口中的“广信”,是指广发、中信两家银行,因为“银行不接散户申请”,由他们负责银行信用贷款前期资质审核,需要简单了解信息后才知道可贷额度、月息等,由银行放款。
记者虚拟了一份个人信息:24岁,刚毕业工作不满1年,非京籍户口,在北京一家私企上班,税后月工资8000元-9000元,缴纳了五险一金,无房无车无商业保险。
这位“员工”听后直接表示,最终授信额度要过完系统才能知道,但预计10万元内没问题,当天就可以带身份证、银行卡和纸质征信报告到位于建国门的直贷中心营业网点申请。“日息万分之2%-2.5%,年化约7.2%,属于银行信用贷款,跟网贷不一样,利息比所有贷款都低。”
当记者表示只需要短期拆借1.5万-2万元时,对方称额度起批是5万元,用户不能自己决定,因为“银行放款不可能走这么多流程批那么少”。他还支招“你可以拿这(5万元)还网贷”。
广发和中信银行客服人员均表示,没有“不接散户”一说,用户个人信用记录良好,就可以在银行网点申请贷款,消费贷在银行网银、手机银行等渠道就能线上申请。“填写信息后,贷款有专门外呼专线,是官方座机号码,不会以个人名义做营销,接到私人电话不用理会,可能是电话。”广发银行客服称。
中信银行客服提醒,如果网上有人打电话,不要轻易相信,要先确认他是哪个网点员工、工号多少。额度以实际审批为准,没有强制“下限”,贷款要有实际用途,不会让用户去还网贷,也不会收取手续费、保证金等。
3月22日,又有一位自称“平安好贷”的员工来电,告知在后台看到了记者提交的贷款申请。“您的贷款申请初审已通过,初审额度只有1万-3万元,具体获得额度需要添加我们官方微信提交个人资料,我打下报备,立刻能批。”
该“员工”称,这则通话是由系统拨出,看不到用户信息,但“一定是用户申请过”。想要获得贷款需要进一步提交资料,如果当前没有工作单位,是学生“应该也可以(批)”。提交渠道是通过他们的“官方微信号”,但他告知的却是一个个人微信号,对此他解释称是“一对一客户服务”,觉得额度、利息合适就可以办理。
他多次强调该平台利息不高,“一个月1万元借款60元利息”。记者问年化利率是多少,他含混地答“没算过,乘以12就可以了。”
而后记者拨打平安好贷客服电话,客服人员称,其属于银行贷款平台,没有和第三方合作,可能有经纪人邀请客户,到了贷款环节就由公司顾问出面办理,没有加私人微信的情况,且银行必须验证用户有无工作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3月21日下载“有信钱包”App时并未看到前述用户提及的三个网贷链接,在3月23日进入App,推送的网贷平台又与21日不完全相同。截至发稿前,还陆续有营销电话打入。
风险提示
借贷App层层嵌套,密集点击可能影响征信
借贷App的关系网并不止一层,如“有信钱包”的入口出现在“一点分期”App中,后者也同时链接了多个网贷平台。
还有更多的借贷App植入在我们生活的各类场景中:如在视频平台看几条视频就弹出一个贷款推广;点外卖付款时弹出点击立减优惠券,引导用户开通该借款功能;社交、打车、旅行等各类App也都植入借款入口,常以小恩小惠引诱用户开通。北京日报近期报道,测试的29个App中有26个能借款,App“金融化”程度相当高。
记者发现,其中不少App来自持牌机构。柒财智库高级研究员毕研广对此分析称,都是为了流量,当前场景金融太多了,电商普遍有自己的渠道,而金融机构自营渠道流量抢不过电商,因此打出低息宣传,但都是片面广告,真实利息不同。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进一步对记者表示,一方面要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普及金融基本知识,提高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借贷平台无论有无牌照,都应该规范营销推荐的方式方法及内容,不得以低息诱惑来诱导甚至误导金融消费者借贷。
“监管部门印发过金融营销宣传的文件,应该遵守相关规则,特别是在利率披露方面应该以年化利率作为标准,全面准确地披露利息、费用等情况。一些表面上利率不高,但利息之外收取大量费用,同样也不规范。”董希淼称。
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末,央行、银保监会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金融营销宣传行为的通知》,对一些不当金融营销宣传行为提出了明确的禁止性规定,包括不得利用互联网进行不当金融营销宣传活动,不得违规向金融消费者发送金融营销信息等。
但当前借贷入口无处不在,用户如何防“被收割”?董希淼表示,不明链接、不规范App不要点击,更不要填写个人信息,个人有借贷需求就到金融机构官方App上申请办理。
毕研广建议,也不要点击太多个网贷平台链接,因为平台会查你的征信,这些记录持牌机构都能看见,对后续申请正规贷款不利。一家国有银行信贷经理也证实,如果一段时间内密集向几家机构申请借款,银行系统审批时会认为你缺钱,进而影响授信额度。记者此前打印的个人征信报告中,也显示有非银行持牌机构查询过自己的征信记录。
一些借贷App却以多申请几家能提高通过率为由头宣传,如“一点分期”App显示,申请3家以上可显著提高通过率。
一点分期App显示,“申请3家以上可显著提高通过率”。
监管加码
在校生等成主要侵害对象,监管加码整治
近年犯罪嫌疑人以借贷平台为依托,以有消费需求又无经济实力的年轻人、在校大学生、无业人员等群体为主要侵害对象,进行虚假宣传,引诱落入陷阱的事件层出不穷。
针对网络小贷乱象,相关部门近些年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规定。近日,银保监会等五部门联合印发通知,要求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明确规定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
在App收集个人信息方面,3月22日,国家网信办、公安部等部门联合发布规定,明确了地图导航、网络约车、网络购物等39种常见类型App的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要求运营者不得因用户不同意提供非必要个人信息,而拒绝用户使用App基本功能服务。
对于暴力催收,今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明确,催收等非法债务最高可判3年。
寻真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德怡对记者分析称,非法债务指没有法律依据的债务,通常包括:超出法定贷款利率的债务()、、吸毒等引发的债务。通过互联网平台或App向不特定公众发放是违法行为,因此产生的借贷关系及债务不具备合法性。从民事上讲,超出4倍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部分不受法律保护。
“刑修十一增加催收非法债务罪,就是针对这种非法和暴力催收行为的,互联网平台上发生的该等行为同样在刑法的打击之列。通过互联网或App产生借贷纠纷后,当事人应当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应当通过法院或仲裁机构裁决,并由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而不允许私力动武。刑修十一出台后,借贷平台为了完成催收任务,必须放弃形形的暴力催收行为,否则一不小心就会成为刑法打击的对象。”王德怡说道。
刑法修正案(十一)施行后,已有地方检察机关对催收非法债务案件提起公诉。据检察日报3月22日报道,日前,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检察院以涉嫌催收非法债务罪对利用泼油漆等手段催收的恶势力成员李龙提起公诉。
解决之道
谁来满足借贷需求,如何让良币驱逐劣币?
受到不良考核、各类规范文件约束的持牌机构,也有“不敢贷”迹象,如部分持牌消金机构下架服务在校生的产品。
但市场借贷需求仍在,一部分是由消费规模扩大带动。据新华社报道,2019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0万亿元大关,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60%左右,消费连续6年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
“用户如果是借贷消费,只要额度合理,不过度超前透支,银行一般不会拒批。”前述银行信贷人士称,他们担心的是资金流入楼市,出现就会被监管罚。今年以来,包括北京在内的多地严查消费贷、经营贷流向。就在3月19日,北京银行业协会进一步向会员银行发出倡议,防范套取银行信贷、挪用个人经营贷进楼市。
但市场有很大潜在消费需求,这就给了非法网贷平台生存的土壤,应如何引导良币驱逐劣币?董希淼认为,需要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多方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建议监管部门继续“堵偏门”“开正门”:一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加大整顿力度,坚决遏制非法网贷平台无序蔓延,将“偏门”堵严、堵实;另一方面要放宽政策限制,进一步放宽正规金融机构进入大学生等信贷领域,将“正门”开大、开好。
一位小贷领域资深人士也对记者表示,市场有需求,就会有供给。普惠金融要服务于所有社会有需求的人群,这是金融的宗旨。持牌金融机构应适当地调整信贷产品,按照更合规的方法发放贷款,比如要求有担保人、验证收入来源等。从政府角度来讲,在加强监管的同时,也要鼓励正规的金融机构开发合规的信贷产品,来解决贷款需求问题。
有监管人士去年末表示,要继续提高普惠金融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如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健全广覆盖、有差异的服务金融体系,分类、分层满足不同普惠金融的需求。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程维妙 编辑 陈莉 校对 贾宁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1211/169625261874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