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室战争彩色名字代码(皇室战争彩色名字)

时间:2023-11-24 08:54:10 来源:网络 编辑:脾气很大

为何有人执着于把大炮当成交通工具?

疯狂却又浪漫的科学幻想。

1987年,由日本圆谷公司拍摄的特摄电视剧《恐龙特急克塞号》首次在国内播出。这部影片在日本的收视率并不高,却是第一部引进我国的特摄片,在当时国内科幻题材作品仍显匮乏的大环境下,赢得了相当高的人气。

许多80后乃至一部分90后,都对片中的超级武器“人间大炮”记忆犹新。经“霞光1号”的特殊装置“人间大炮”发射后,男主角即可化身超人“克塞”,和各种外星人和变异怪物战个痛快。

“人间”其实是日语中的“人类”,“人间大炮”理应翻译成“人类大炮”。但直译带来的神秘感与中二感远大于意译,此后“人间大炮”也变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叫法,专门称呼那些能够将人类作为炮弹发射出去的大炮。

将大炮视作一种交通工具,这样的设想看似疯狂,实则是人类真实尝试过的万千疯狂设想之一,也是无数科幻作品经久不衰的题材。

1

最早将“人间大炮”的概念投入实际应用的,是马戏团的杂技演员。

1877年4月2日,在英国伦敦的皇家水族馆,一位艺名“扎泽尔”(Zazel)的17岁女孩,进行了有史记载的第一次“人间大炮”表演。当时的一份英国报纸,大致记录了表演的过程:

“这位年轻的女士非常平静地爬进了一门大号迫击炮里……看到一枚活体炮弹飞过半空,安然无恙地落入安全网,我们吓了一跳。大炮炮口的烟尘还没散,她已经沿着安全网走了过来,在台上鞠躬微笑。”

“扎泽尔”真名罗莎·玛蒂尔达·里希特,她5岁就开始了表演生涯

虽然在场的许多人想必都闻到了硝烟味,但“扎泽尔”并不是被火药爆炸弹射出去的。在表演中,火药的实际用量相当少,制造的烟尘仅是用来提升观感、欺骗观众的小把戏。

皇家水族馆的彩色海报

发射“扎泽尔”的大炮,内置了一个由橡胶弹簧控制的弹射平台。这门大炮的设计者,是加拿大发明家威廉·伦纳德·亨特(William Leonard Hunt),基于当时投石车飞人表演的大获成功,1871年,他在美国申请了这种弹射器的专利,后来才想到把弹射器装进一门真正的大炮里。

弹射器草图

即便马戏团里少不了“请勿模仿”的高难度表演,“炮射飞人”的危险程度,在其中也算得上数一数二。

在首次表演的两年后,“扎泽尔”就碰到了表演事故,本该接住她的安全网因磨损而腐烂,让她摔在了地上,虽然没有大碍,却也无法参与第二天的演出。事故之后,指责这项表演过于残忍、有悖人道的声音开始出现,也始终有人希望取缔包括“炮射飞人”在内的各种马戏团表演项目。

尽管这一百多年以来,“炮射飞人”表演得到了不少改进。各个马戏团将大炮的运作机制与内部构造视作商业机密,所使用大炮的口径与炮管长度不一,不过可以确认的是,他们不约而同使用压缩空气,作为射出“人体炮弹”的动力。

压缩空气会将炮管内部的平台推到大炮炮口,而平台上的“人体炮弹”将在惯性的影响下飞至空中。

2005年的一次表演,图源维基百科

将一个人发射到空中并不难,困难的是如何安全着陆,安全网、水面,或者安全气囊,都是可选的弹着点。从事“人体炮弹”的演员,远比我们想象中要谨慎,他们会在发射前反复计算大炮弹道,还会使用比自己体重略沉一些的假人进行弹道测试,一旦存在偏差就中止演出,以免搭上自己的性命。

但任何的改进与万分的谨慎,也无法避免表演事故。迄今为止已有30多位演员不幸在这样的表演中遇难,还在活跃的“人体炮弹”不超过两位数。距今最近的一起惨剧,发生在2011年,一位23岁的英国特技演员从超过30英尺(约9.14米)高度的空中坠落,因为安全网失效,他的头部先于身体着了地。

2

显而易见,“人间大炮”的构想能否实现,就在于如何让被发射出去的人类,经得住如炮弹一般的折腾。

马戏团的“人体炮弹”表演趋于消亡,但他们的方式方法值得参考。2006年,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就借鉴了马戏团的表演,申请了一项“人间大炮”的专利。这套装置包括一条与地面呈80度角的斜轨,以及轨道上的弹射座椅。大炮发射时,压缩空气迅速释放,将座椅沿导轨弹射出去,把座椅上的特种部队、警察或消防员送至楼顶。

专利演示图

DARPA声称,他们有一台计算机,可以自动设计正确的上升速度和角度,确保落地时经受最小程度的冲击。理论上,一台4米高的发射器,能够在不到2秒的时间内将一个人弹射至5层楼的楼顶。

无独有偶,2年后推出的即时战略游戏《红色警戒3》,为苏联阵营设计了一款“牛蛙战车”。牛蛙除了拥有一门防空炮,还装有一套“军队部署系统”,乍一听很高大上,实际上也是一门师承马戏团的“人间大炮”。

牛蛙战车

设定上,这套系统使用的也是压缩空气,为了保证气密性,士兵钻进车里之后,唯一的离开方式就是被大炮发射出去。大炮无需计算精确弹道,只管将成年人发射到“数千米高空”,被发射出去的士兵会使用简易的降落伞部署至前线,或者某些出其不意的地方。

无论是马戏团、DARPA还是“牛蛙战车”,配备的“人间大炮”都是为经受过一定训练的人所设计的。在发射过程中,“人体炮弹”需要承受短时间内数倍于重力的压力,缺乏肌肉力量的普通人,可能会在重压之下失去意识,无法控制自己的着地姿态,更没机会打开降落伞。

这些构想还仅是把人类送至视线可及的近处。假如“人体炮弹”的目的地设置在更远的地方,例如,月球,就必须用上远比压缩空气强劲的动力来源。

早在1865年,由“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从地球到月球》,就虚构了一门能够令人类实现登月旅行的“人间大炮”。在小说中,美国的一家大炮俱乐部铸造了一门半英里(约800米)高的“哥伦比亚大炮”,意欲使用火药动力,把三个冒险家乘坐的空心炮弹送上月球。

某个版本的小说插图

《从地球到月球》具有相当的洞见性。足以将炮弹送出地球的火药当量,也会将人类压成肉末。因此,“空心炮弹”是载人航天不可缺少的一环:躲在一副坚不可摧的金属皮囊里,人类的血肉之躯便能承受得住一枚炮弹应有的加速度。

但“哥伦比亚大炮”的预言没有完全实现。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人类使用过的口径最大的火炮,炮管长度也不会超过40米。战后,“空心炮弹”的设想,演变为载人飞船和搭载飞船的火箭,火箭使用喷气式推进发动机,能够提供更加稳定与持久的加速度,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载人星际航行的唯一手段。

护送“阿波罗11号”登月的“土星5号”火箭

3

“人间大炮”缺乏一定的泛用性与实用性,这固然是由科学实践得出的结论。可“人间大炮”的确存在着某种魅力,令科幻作者难以割舍这样的“痴心妄想”,不惜引用一切未来的可能性,证明“人间大炮”的价值所在。

舍弃粗又长的金属炮管,转而使用新兴材料与电磁技术,制造大号电磁炮或质量驱动器,这样的想法十分诱人。目前,中国与美国的科技树率先点出了电磁弹射器,已经可以在航空母舰上弹射飞机。

飞机并非人人都会驾驶,即便是王牌驾驶员,也有坠机的风险。因此,科幻作者倾向于设计一些比飞机更加结实,也相对好操控一些的“皮囊”,比如机械外骨骼、大型机甲,乃至能量护盾,将“人体炮弹”出膛时的压力与落地冲击力降至尽可能低。

把舰载机换成高达也不是不行

像是刘慈欣出于对凡尔纳致敬所写的短篇科幻小说《地球大炮》,同样设计了一门电磁动力、能够将人类送入太空的“大炮”,却有些另辟蹊径的味道。

这门大炮的实质是一条贯穿地心的隧道,通过一种“新型固态材料”采集地核中的电流,在炮管中制造磁场。人类需要穿上装有超导线圈的密封服,线圈中的电流产生方向相反的磁场,进而产生推力。因为“地球大炮”的炮管长度等同于地球直径,从中发射的“人体炮弹”得以在一个“温柔的加速度”帮助下进入太空,可谓从源头解决问题。

小说节选

从凡尔纳到刘慈欣,无数科幻作品对“人间大炮”题材的不同诠释,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科幻”本身的魅力所在。一些科学幻想更偏向科学一方,类似于对未来的预言,在科学的助力下很有可能会成为现实;另一些更偏向的幻想,也许永远不会实现,却具有别致的浪漫色彩,为后来者提供了天马行空般的遐想空间。

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国内崇尚科学观念的普及,各领域中的科幻题材作品也从小众迈向大众,愿意拥抱科幻题材的作者和作品也越来越多。

例如《和平精英》一直都在尝试转变风格,谋求突破,对于科幻题材创作的兴趣与参与度日渐浓厚。

这个暑假,《和平精英》上线了“科学之轮”新版本,推出了花样繁多的新鲜道具、载具,在与时俱进更新游戏玩法的同时,尝试着将前人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种种脑洞,化作眼见为实的可互动模型。

结合一些我们常见的科幻创意,这个版本更新了多个便于玩家快速转移的手段,让人眼前一亮。其中一项便是电磁动力的“战术弹射炮”,这门短小精悍的“人间大炮”,能够跨越任何地形传送玩家,将玩家弹射数百米后令其平稳落地,是游戏中前所未有的战略移动利器。

战术弹射炮

另一项是双人载具波波车。波波车的车身是透明球体,造型别致,外形酷似水上的步行球或者仓鼠球,但远比外表看上去要结实,必要时玩家可以躲在里面,挡下几颗致命的子弹。

波波车因其独特的球形外观,可以在水平维度上朝任意方向移动。同时,它拥有一定的垂直机动性,使用独有的跳跃功能,即可跳到常规载具无法抵达的楼顶区域。

为了让玩家获得身临其境般的未来风格体验,《和平精英》修改了原有的海岛地图,将原有的“矿场”重建,升级为新的地标“创乐园”。乐园不但拥有复杂的地形,还包含多种特色玩法与动态物体:

实时显示本局游戏中淘汰人数最多玩家的展示牌;类似于风洞一般将玩家送至高处的鼓风机;随时都会移动、逼迫玩家不断转移阵地的传送带和巡逻车……而且这次,《和平精英》的“想象力”远不止于游戏内,在游戏之外,游戏也从接地气的内容入手,打造了一场“脑洞成真发布会”,邀请众多玩家熟悉的“老朋友们”带领大家一起感知版本的新玩法与新特色。

例如,《和平精英》邀请了科幻电影导演郭帆,担任海岛科技的“总架构师”;还请来了科技测评博主@影视飓风Tim、《谭谈交通》主持人谭乔等,还有四位来自PEL的电竞职业选手带领玩家们一同探索“创乐园”。

这些来自科技、娱乐和电竞等不同圈层的达人组建成的“梦幻阵容”,将以各自的独特视角探索海岛上的各种脑洞,建言献策。

此前《和平精英》数个版本实装的内容,如“反重力摩托”或者与高达系列的联动等,已经将许多臆想中的浪漫变成了超越了玩家想象力的现实。而现在,随着“人间大炮”之类的奇异点子,在游戏中得到了另一种诠释,“科学之轮”新版本也为《和平精英》的“科技主题赛年”开了个好头。

而现有的内容,也许只是制作人员灵感的冰山一角。考虑到科幻题材里等待人们探索与发掘的类似脑洞数不胜数,《和平精英》世界的未来也充满着无限的可能性——一个更加开放和自由的竞技世界,还在等着开发者与玩家们去共同探索。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1124/169625309276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