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济国是现在的哪里(百济国)
铁打的百济国,打铁的好太王
公元396年 百济 慰礼城
“我国愿献出男女生口一千人,细布千匹。从今以后,永为高句丽①奴客。”百济阿莘王此刻正跪在高句丽好太王的脚下高声宣誓。
从好太王高谈德即位那年,高句丽就以压倒性的军事优势,把百济国按在地上打。不到五年时间,阿莘王就被打服了。
“我听说,你曾说过三个月灭我高句丽?”好太王挑衅地说。
“广开土太王神威,小王不敢侧目,愿为太王马首是瞻,从此朝鲜半岛,再无太王敌。”阿莘王说话的时候头也不敢抬。
“还以为是个对手。”高谈德有点失望。“明儿我就回了,你不准备给我带点土特产什么的吗?”高谈德
“愿使吾之兄弟与太王同行,以表归顺之心。”阿莘王主动献上人质。
“那多不好意思,下回不兴这样了啊!”
高谈德不知道的是,他出发返回高句丽的当天,一匹快马,载着百济王子腆支沿着相反的方向,向着南方的倭国飞驰而去。
四年后 高句丽 平壤城
“大王,新罗使者求见?”随从上报。
“有什么急事?怎么还追到这儿来了?”正在平壤巡视的高谈德敏锐地意识到,新罗使者肯定“无事不登三宝殿”。“宣他觐见。”
没一会儿就见新罗使者衣冠不整地跑进来,一看就知道是日夜兼程赶来的。
“好太王在上,贵国危矣!”新罗使者跪下便说。
“你觉得我是被吓大的吗?”高谈德略带愠怒地说。这使臣也太看不起他了,他是马上王,阵势见得多了,不是使臣一两句话就能吓唬住的。
“百济和倭国已经联盟,现在已经攻入我新罗。”
“那与我何干?”高谈德不为所动,“众所周知,我高句丽与百济是盟友,我们不去帮忙就是给你们新罗国面子了。”
“太王此言诧异,所谓唇亡齿寒,新罗并不是倭济联军的目标,他们的目标是您呐。一旦新罗被破,百济和倭国,可从两个方向对高句丽发动夹击。若是那样,纵使太王神勇,亦会损失惨重。”新罗使者没少看中国历史。
“百济早向我称臣,阿莘王的兄弟还在我这里做人质,我怎么可能因为你一句话就相信你。”高谈德不太相信百济敢戏弄他。
“社会很单纯,复杂的是人呐!太王。四年前,阿莘王在送您走的当天,就派儿子到倭国为质子,联系结盟之事。儿子和兄弟哪个重要?我想太王能分得清。”新罗使臣打出底牌。
“啪!”高谈德一拍王座的扶手。胸中一团怒火升腾而起。他不是生气百济的背叛,他生气的是竟然被百济王耍得团团转,百济王拿他当傻子玩儿呢。
“传我命令!发步骑五万,驰救新罗。出发之前,杀百济王的兄弟祭军!”高谈德发令。
随后这五万大军带着好太王的盛怒,直杀新罗,倭国本来目标其实只是新罗,所以并未出太多兵,更多的是百济军队在迎战,本身实力摆在那儿,再加上百济军都被高句丽军打怕了,导致倭济联军节节败退,最后只好退兵。倭国一个劲地埋怨百济王就是搅屎棍,偷鱼不成反惹了一身腥。不但自己连吃了几次败仗,现在让高句丽和新罗关系更加紧密,以后再想打新罗,首先就得先过高句丽这关。
百济王吃了这次憋,算是跟高句丽彻底撕破了脸,只能紧紧抱着倭国这个大腿。
又四年后 倭国
“啥?攻打高句丽?你们百济王能不能消停会儿?”倭王对四年前的战败耿耿于怀,面对百济来的请战使臣,没什么好脸色。
“之前好太王不讲武德,没有宣战就直接杀了过来,弄得咱们有点措手不及,这次主动出击,必能一举打到国内城。”百济使臣不死心。
“你可轻点吧!出兵一次,我得喝好几年的粥。跑一趟,什么都捞不着,我图啥?百济王想一血前耻,可我们只为了赚钱,赔本的买卖我们不干!”倭王挺实诚。“这样吧,我们边境的兵,可以让你们指挥,作为同盟,也不能看着盟友孤军奋战。”倭王想了一下说。
百济使臣倒也不算空手而归,带着倭王的诏命回了百济。
阿莘王这次也动了真格的了,亲自带兵,竟然一路攻入了高句丽的带方界。
“这世上没有他在乎的人了吗?”好太王听到百济王攻入带方的消息后说道,“得嘞,来而不往非礼也,我也去会会这老冤家。”于是高谈德亲自带领大军,行到平壤,碰上了攻来的百济王。
平壤城外,好太王在马上指着阿莘王说:“你挺虎啊!这次准备几个月灭我高句丽?怎么,不玩阴的了?”
“废话少说!你杀我兄弟,夺我城池。家仇国恨,这笔账今日一并算清。”百济王义正严词。
“你瞅你那损出!这次你再跪趴在地上,送我一千个人,一千匹布可不好使了!”好太王继续给阿莘王拱火,阿莘王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
“少废话,能动手咱尽量别吵吵!”阿莘王说着抽出宝剑往前一指,喊道:“给我狠狠地打!”
然后百济王被好太王打得直叫爹,倭国那几个兵,一开打逃得比兔子还快。
这一战又让百济元气大伤,说又说不过,打又打不赢,阿莘王一窝火,回家就病了,从此就没再起床。第二年就在不甘心中和这个世界告别了。
倭国则把百济王子腆支送回百济,继承了王位,百济与倭国正式组成稳定同盟。高句丽与新罗关系也因此更加紧密。
好太王碑写到这里就结束了。现在此碑还立在吉林省集安市,是高句丽长寿王为纪念父亲好太王而刻的碑,记载了好太王的功绩,虽有拓片流于市,但拓片的史学价值远大于书法价值。
①高句丽:此处“句”读作[ gōu ],特指地名。我国春秋时期的越国国君句践,也发此音,后来因书法中“勾”是“句”的一种异体写法,所以后来又被称为“勾践”。
埋葬在孟津的百济国王
埋葬在孟津的百济国王
李凯斌
在我们孟津的凤台村埋葬着一位百济国王,他的名字叫扶余义慈。
说到百济国,好多人不熟悉,但提起朝鲜,人们就耳闻能详了。其实,百济就在广义的朝鲜。说到朝鲜,不免想起了殷末三贤之一的箕子。
箕子辅政,他看到纣王了,就苦心劝谏,纣王根本不听,索性割发装癫,披发佯狂为奴。后来武王伐纣,商亡,他逃到陵川隐居。武王建周后找到箕子,想让他继续辅政,箕子不干,却带着商朝的遗老故旧、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5000多人到了朝鲜,把中原文明带了过去,被推举为国君,并得到周朝的承认,史称“箕子朝鲜”,这大概就是朝鲜的开始。
关于这些,朝鲜官方史书《三国史记》有明确记载;《高丽史》也有记载:公元1102,礼部上奏称,中国教化礼仪,自箕子始,并乞求为其立祠以祭。但就像日本人不承认徐福一样,生活在朝鲜半岛的人们也不承认,我们也就像读小说一样不必过于认真。
到了刘邦建立西汉,他的发小燕王卢绾和他闹了矛盾,北投匈奴。卢绾的部将卫满率千余燕军进入朝鲜半岛,攻灭了箕子朝鲜,成立了卫满朝鲜。到了汉武帝,卫满朝鲜实力见长,不听朝廷招呼,汉军入朝灭了卫满朝鲜。那时候和卫满朝鲜并存有一个河辰国,效忠汉朝,卫满朝鲜灭国之后就迅速扩张,发展为马韩、辰韩、弁韩三韩部落。说话间到了唐朝初年,朝鲜半岛进入“三国时代”,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鼎立,这就是百济国的来历。
当时的百济国王是扶余义慈,他联合高丽缕缕进犯新罗国。新罗国无奈向大唐朝廷求救,唐高宗李治遣使训斥扶余义慈,一连几次扶余义慈就当耳旁风,李治派大将苏定方兴师问罪,统兵讨伐,百济高丽望风而溃,百济国灭亡。苏定方押解扶余义慈和太子扶余隆及王公贵族以下七百余人回到东都洛阳,在应天门举行献俘仪式。
这献俘仪式可是唐代的一大盛事,部队凯旋,把俘虏献给皇帝,旨在宣扬国威,震慑不法。不过经过这一仗扶余义慈他们真的服了,他们向唐朝皇帝表示,再没有什么想法了。在献俘仪式上,唐高宗李治则表现出大国风范,将他们统统赦免,并分给田地宅院,让他们从此就在东都洛阳生活。
从此扶余义慈就定居在洛阳,病逝于洛阳。新旧《唐书》均记载,百济国王扶余义慈埋葬在吴国后主孙皓、陈国后主陈叔宝墓左侧;《三国志》记载孙皓葬于北邙洛阳县凤台里;今藏于西安碑林和新安县千唐志斋的陈叔宝家族墓志铭,均记载其葬于洛阳县凤台原和北邙凤台里。后经洛阳文物部门联合韩国忠南大学多方考察,确定凤凰台村北高地上,那里有四座封土,最东边的应该就是扶余义慈墓。
行文至此还有一位人物需要提及的,那就是扶余义慈的儿子、太子扶余隆。扶余隆随父亲扶余义慈一起被俘,一起被押到洛阳,但他“深知逆顺,敛衽归仁”,深刻认识错误,痛改前非,深得唐高宗的赞许和信任。后来他的堂叔联络日本叛乱,唐高宗出兵平叛,就派他总督粮船,随队出征,重回旧地。他恪尽职守,立下功劳,被任命为熊津郡都督并马韩安抚使,相当于现在的地市军区司令和公安局长,为维护当地社会安定做出很大贡献。
扶余隆回朝后被升迁为太常卿,位列九卿,曾随高宗泰山封禅,祭祀孔庙,宣读祭文。68岁病故于洛阳家中,被朝廷下诏埋葬于北邙清善里。至于清善里在什么地方,至今没有确切位置。笔者私下揣测,应该离他父亲扶余义慈墓葬不会太远。
就这样,扶余义慈和他的儿子扶余隆长眠在河洛大地。近年来,有许多韩国政要学者、民间人士到凤凰台村寻访扶余义慈墓,祭祀慰灵。扶余义慈和他的儿子扶余隆也在洛阳应天门留下了一段异国往事。
——写于2022年冬·小雪
孟津区凤台村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1122/169624662943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