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与魔法图书馆捐献(创造与魔法图书馆)

时间:2023-11-18 12:10:31 来源:网友整理 编辑:万物皆甜

深圳市汉开数理高中图书馆创办龙华学堂推广“尝思美”读书法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赵玉 通讯员 曾伟

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深圳市汉开数理高中图书馆推出了主题阅读活动——龙华学堂,旨在将学生的在校阅读与深圳创建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的目标相融合。

龙华学堂的创办者、该校图书馆馆长曾伟意识到传统的中小学图书馆服务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今学生的阅读需求,因此致力于为读者创造一个有力量、有特色、有增值的阅读空间。立足“尝:亲其师”、“思:信其道”和“美:教育能力”的核心理念,馆长希望能够培养出具有数理思维、自主学习能力和审美创造力的读者群体,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与成长,为此设计了一系列的阅读任务和奖励机制。

首先,龙华学堂的“尝:亲其师”,即通过阅读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和传承文明的力量,是一种思考、感悟和美的体验,重视和尊重教师更是一项重要而有意义的工作。这项任务旨在激发学生的求学兴趣,培养读者与图书馆馆长、图书馆员之间的密切互动,同时,也为教师提供机会了解学生的阅读偏好和需求。建立“互动”、“思考”与“成长”三大支点,鼓励共享互动来尝试新的阅读材料,并进行定期的跨学科小组讨论,增强他们对各种题材的阅读能力,做到“知中国、服务中国”,因为教师的视野格局决定着学生的未来。

其次,龙华学堂的“思:信其道”,即细分服务对象并且思考每个群体的具体需求,对馆藏建设进行更详细的定位,贯穿在制定馆藏发展政策和精心挑选每一册图书的过程中。这种特色定位也是受到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图书馆的启发,尽管它给图书馆员的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但是龙华区的人文底蕴深厚,将阅读任务与本土红色遗址、民风民俗、历史建筑等文化资源结合,打造具有深圳市汉开数理高质的文化建设。这样的任务设计,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使阅读成为系统化和进阶化的过程,提供了一个培养学生自身文化认同感的机会。

最后,龙华学堂的“美:教育能力”,即培养读者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邀请教师参加志愿服务,分享他们的教育经验和人生感悟,为学生们指导阅读,传承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从2021年9月设立“校园宝藏”金点子奖以来,约有600名志愿者参与,年均举办志愿活动超过150次,学生们能够从单一的知识获取转变为一种实践性和体验性的心灵享受和滋养。为此,图书馆举办了一系列与阅读相关的美学活动激发学生思维火花,提升综合素养和阅读质量,如3D创客活动、人工智能比赛等,以激发读者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鼓励读者展开深入思考和独立研究,这些阅读任务既包括经典文学作品的解读和评论,也包括时事热点的研究和分析。

龙华学堂不仅是一座“阅读乐园”,还是深圳市汉开数理高中与龙华区图书馆进行馆校合作实现“通借通还”的纽带,更是一种文化体验和情感交流的方式。推广“尝思美”读书法,为学生们提供了全面发展和共享阅读的平台,着重以构建高中图书馆服务网络的实践为出发点,以及注重亲师互动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做法,多个方面都体现出了其独特的亮点,为其他学校提供借鉴和启示。

家门口的图书馆,您知道在哪儿吗?记者实地走访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孙毅

您家门口有图书馆吗?您知道它在哪吗?最近,一股探访社区图书馆的热潮,在社交媒体上传播。

数据显示,北京市社区图书馆的人口覆盖率达到90%。但记者实地走访发现很多图书馆并不好找,甚至图书馆就在身边,居民也不知情。

不好找,按图索骥有点难

书香四溢、窗明几净,有空调、有网络,离家几百米,就有诗和远方。不少读者把体验社区图书馆的经历,分享在了网络上。有北京的读者还推荐,使用“阅读北京”小程序,查找自己家附近的社区图书馆。

记者打开“阅读北京”,准备按图索骥。这款小程序属于“北京市公共图书馆计算机信息服务网络”,具备扫码借书、网上借阅等功能,其中就包括基于位置信息的查找“附近图书馆”。北京市的所有公共图书馆,在这个功能里都能查找到地址和电话。

记者查找黑庄户乡的社区图书馆,显示位置在北京音乐园。前往后发现,这里是一大片音乐产业园区,包含很多工作室和音乐企业。在园区里转了个遍,也没找到图书馆。经询问,园区里有一个书店,但书店工作人员说,他们不是公共图书馆。最后,记者致电黑庄户乡才得知,这里的社区图书馆在黑庄户乡第二办公区党群服务中心,距离小程序给出的位置2公里。

在查找泰禾时代中心的社区图书馆时,显示位置在东石东路4号院8号楼,直接点击小程序的导航功能,结果把记者指引到了潞西路的府东苑小区里。泰禾时代中心和东石东路,在地图上都不存在。记者费尽心思,才锁定了2公里外,位于东石东一路的泰禾1号街区。在街区的服务站附近,找到了社区图书馆。

对于陌生人,按图索骥不容易,居住在本小区的居民呢?记者在泰禾1号街区附近,随机采访了10个居民,只有图书馆附近一个咖啡馆的老板,明确社区有图书馆,且知道位置。另有1人知道社区有图书馆,但忘了具置。其余8人均不知道社区有图书馆。

缺宣传,好酒也怕巷子深

“图书馆?有吗?我知道外边那条路上有个书店,要不你去那看看。”在永定门东街,记者遇到了热心的居民,他不知道社区有图书馆,即便当时他站的位置,距离天坛街道图书馆只有100米。

天坛街道图书馆在天坛南门剧场里。走进剧场,这里正在演出。保安说,图书馆在二楼,需要从剧场外的楼梯上楼。记者绕到侧面,爬上二楼,迎面而来是一个咖啡馆,老板正忙着招待顾客,他往里屋一指,“里面就是,您看看去”。这是一间不大的图书馆,读者和咖啡馆的顾客,正坐着看书,加一起大约七八个人。这个图书馆可以“通借通还”,北京市公共图书馆“一卡通”的持卡人,可以在全市所有“通借通还”图书馆借书、异馆还书。可惜的是,图书馆的管理员不在。

体育馆路街道图书馆在街道文化活动中心里。推开一扇铁栅栏门,再走进一栋三层小楼,遇到了工作人员。得知记者来找图书馆,他打开了走廊灯,把记者带到图书馆,并打开馆内灯。图书馆面积不大,但各类书籍和报刊码放整齐有序,当天下雨,记者是唯一读者。工作人员说,最近暑期,偶尔有带孩子来看绘本的居民。

记者也是石榴庄街道图书馆当天的唯一读者,这个图书馆在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内。工作人员介绍,儿童绘本比较新,其他书籍相对老旧,有些还缺册。每天到馆读者,平均大约四五个人。

这些人比较少的图书馆,有一个比较统一的特点,就是缺乏宣传渠道。有工作人员说,图书馆有时候也办活动,但没有公众号,活动通知就写在馆外展板上。除非走近了实地考察,不然很多居民,不知道家门口有图书馆。

馆闭了,缺人缺钱不好办

龙潭街道图书馆,在夕照寺大街16号院5号写字楼6层。记者走到楼前,发现入口处摆放了一个醒目的展板,写着“六层招租”。

楼里没人,上到6层,没有照明。打开手电,能看见原图书馆门外贴着一个闭馆通知,显示因春节假期及场馆搬迁等原因,该图书馆在2023年1月19日闭馆。记者致电图书馆电话无人接听,查询信息得知,该馆仍在升级改造闭馆中。

同样闭馆的还有广外南里社区图书馆。该图书馆位于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内,但目前关着门,透过窗户看到,馆内书架大部分空着,书刊堆在一起。工作人员说,图书馆原来有专职图书管理员负责,但目前缺人手,所以暂时无法开放。

正在准备闭馆的还有本家润园社区图书馆。工作人员透露,图书馆正在走撤馆流程,现在无法使用电脑系统借阅图书。

双井街道图书馆,在富力城小区内的综合配套楼。记者走访时,楼内空无一人,走廊黑着灯,走到二楼的图书馆,发现管理员外出,留下电话,关上了馆门。记者联系后得知,这个图书馆的管理,由社区工作人员兼职。尽管周一到周五开放,但如遇社区繁忙,人手不够,可能会临时闭馆。东高地街道图书馆,因为人手原因,周末无法开馆。

《北京蓝皮书: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17-2018)》提到,北京社区图书馆,“藏书量小、书籍旧、质量低”,“环境条件较差,开馆时间偏短”,“社区图书馆员年龄偏高、学历层次偏低”。

走访时,记者发现,社区图书馆与社区其他文体机构共用场地,管理员多数由社区工作人员兼职。有管理员提到,依然存在人手不足、经费紧张、书籍更新慢、周末不开馆等问题。

好示范,24小时自助服务

除了以上图书馆,北京还有很多广为人知、运营出色的社区图书馆。记者此次走访,也遇到两个。

垡头街道图书馆在垡头地区文化中心内,单独占了5层几乎全部的面积。有读者说,去垡头站坐地铁的时候,总能看到这个醒目的建筑。

这个图书馆也是记者走访的社区图书馆中,面积最大、藏书最多的一个。周六下午,这里坐满了读者。两个图书管理员,忙着给读者办理“通借通还”业务。从陈设上看,这里更像一个时髦的书咖,一辆酷劲十足的摩托车,作为装饰,摆放在图书馆中央。读者们,有的在翻书,有的在写写画画,有的插上耳机敲打着电脑。图书馆的公共属性,得到最大发挥。

泰禾1号街区的社区图书馆,尽管不好找,但让记者印象深刻。这是一个24小时开放的智能文化空间。记者持北京市公共图书馆网络联合读者卡,通过扫码、认证、刷卡,实现了进门阅览。据读者介绍,这里还可以人脸识别进门。别看图书馆面积只有约30平方米,但设施齐全,通借通还。有读者告诉记者,这个图书馆平时无人值守,管理员每天会过来一次,整理环境,收集还书。“我有时候晚上回来很晚,发现这里的灯是关着的,但要是进门阅览,灯会自动打开,还挺节能。”

记者查询得知,像这样的24小时智能社区图书馆,在通州区京铁潞园、公庄社区等地也有开放,总数已经超过15个。需要人手少、开发时间长,是这类社区图书馆的最大优点。

经过多年持续发展,北京社区图书馆进步明显。截至今年5月,北京市公共图书馆计算机信息服务网络已经覆盖了全市16个行政区,联网成员馆已达457家。建设图书馆、扶持实地书店,北京市每年都在为市民创造良好阅读环境而努力。好酒也怕巷子深,藏在身边的社区图书馆,理应得到更多关注和利用。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至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务必注明出处:http://www.hixs.net/article/20231118/169624585939321.html